1. 貓是由什麼物種演變過來的
貓的演化可以追溯至新生代第三紀古新世演化出的肉齒類,肉齒類動物為所有現代食肉目動物的共同演化祖先。
肉齒類動物軀體長、四肢短、足有爪、有44顆牙、大腦不發達。在始新世時,肉齒類衰弱,取而代之的物種是較進化物種小古貓改讓做。
小古貓是現代所有陸棲食肉動物的演化祖先,棲息在森林中,大腦比肉齒類發達,捕食效率高。
漸新世時期,古老食肉動物分支成類似現代食肉動物的樣貌,如恐齒貓類。恐齒貓體態貌似於靈貓和貓,四肢和尾巴長,利用腳掌著地行走(現代貓類用滑頌腳趾著地行走)。
中新世時發展出類貓科動物類群(Pseudaelurus),類貓科動物的體態已非常像貓,也開始用腳趾著地行走,牙齒的排列也與現代貓類相同。
上新世時,類貓科動物類群進化成盧那貓類(Felis lunensis),為真正的現代貓科動物,無論大小、體態皆與現代貓類相同。現代貓科動物則是在更新世演化而來。
(1)搜索貓的進化型的圖片擴展閱讀:
貓演化近親
生存於更新世中期的馬特里野貓被認為是野貓的直接祖先,其中在九十萬年前演化出的森林野貓又出現非洲野貓等亞種,主要如下:
1、森林野貓(Felis silvestris silvestris):棲息於西歐、南歐、東歐、中歐南部及蘇格蘭地區,完全不被馴化,故森林野貓非家貓的直接近親。
2、非洲野貓(Felis silvestris lybica):棲息於地中海上的群島、北非及以色列等地區的森林、灌木林、沙石平原及山地。
非洲野貓常居住於人類的居住環境旁,故若有幼貓被人類抓來,極有可能被馴化,亦為短毛貓的直接近親。
3、亞洲野貓(Felis silvestris ornata):棲息於亞俄、中亞、南亞及伊朗的核衡開闊平原,與非洲野貓一樣被人類馴化,亦為長毛貓的直接近親。
2. 貓是由什麼動物進化而來的
根據化石記錄,900萬年前~2000萬年前生活在歐洲大陸的一種被稱為假貓的貓科動物是現代貓科動物最近的共同祖先。而假貓並非地球上出現的第一種貓,一種被稱為獵貓的大型劍齒貓在3500萬年前就出現了,但它們的後代幾乎全都滅絕了。
貓開始被當做家畜飼養,是在五千年的銷凳古埃及時代。鏈旁一般認為,亞洲家貓起源於印度的沙漠貓,而歐洲家貓起源於非洲的山貓。
漢代以前,中國只有野貓,即《史記》中所說的山貓,印度的沙漠貓進入中國成為家貓大約始於漢明帝之後。
(2)搜索貓的進化型的圖片擴展閱讀
生活習性
貓之所以喜愛吃魚和老鼠,是因為貓是夜行動物,為了在夜間能看清事物,需要大量的牛磺酸,而老鼠和魚的體內就含牛磺酸。貓作為鼠類的天敵,可以有效減少鼠類對青苗等作物的損害,由貓的字形「苗」可見中國古代農業生活之一般。
貓行動敏捷,能在高牆上若無其事地散虧喚旅步,輕盈跳躍,這主要得益於貓的出類拔萃的反應神經和平衡感。它只需輕微地改變尾巴的位置和高度就可取得身體的平衡,再利用後腳強健的肌肉和結實的關節就可敏捷地跳躍,即使在高空中落下也可在空中改變身體姿勢,輕盈准確地落地。
不過雖然貓善於爬高,但卻不善於從頂點下落。即使從高處掉下或者跳下來的時候,貓靠尾巴調整平衡,使帶軟墊的四肢著地。
貓咪在一天中有14~15小時在睡眠中度過,還有的貓,要睡20小時以上,所以貓就被稱為「懶貓」。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只要有點聲響,貓的耳朵就會動,有人走近的話,貓就會騰地一下子醒來。
本來貓是狩獵動物,為了能敏銳地感覺到外界的一切動靜,它睡得不是很死,大多數時間應該算是在「假寐」或者是閉目養神。
3. 貓是什麼進化而來的
貓的起大約6500萬~4800萬年前,地球上出現一種名為「細齒獸」的動物,它的外形與黃曲相似。體長30cm,身形細長,後腿較短,四肢均兄備困有5個趾和鋒利而彎曲的指甲尾巴長。據推測,貓科動物的祖先可能就是這種細齒獸,或者是與細齒獸血緣相近的物種。
細齒獸棲息於樹上,以捕食鳥類、昆蟲和嚙齒類小動物為生。當時的北美大陸與非洲大陸處於「肉齒目」食肉動物的繁榮時代,細齒獸沒有辦法在陸地上立足。
而貓科動物的出現,大約是在4000萬年前,同期出現的還有犬科動物。貓科動物適應了森林中的生活,而犬科動物則更喜歡在草原出沒。
生活習性:
貓行動敏捷,善跳躍。吃魚、鼠、羨念兔等。貓之所以喜愛吃魚和老鼠,是因為貓是夜行動物,為了在夜間能看清事物,需要大量的牛磺酸,而老鼠和魚的體內就含牛磺酸,所以貓不僅僅是因為喜歡吃魚和老鼠,也是因為自己的需要才吃。
貓能在高牆上若無其事地散步,輕盈跳躍,不禁折服於它的平衡感。這主要得益於貓的出類拔萃的反應神經和平衡感。
貓只需輕微地改變尾巴的位置和高度就可取得身體的平衡,再利用後腳強健的肌肉和結實的關節就可敏捷地跳躍,即使在高空中落下也可在空中改變身體姿勢,輕盈准確地落地。善於爬高,但卻不善於從頂點下落。
即使從高處掉下或者跳滾運下來的時候,貓靠尾巴調整平衡,使帶軟墊的四肢著地。注意不要拽斷貓的尾巴,會影響它的平衡能力,也會容易使貓腹瀉,減短貓的壽命。
4. 貓從什麼進化來的
貓的祖先是一種叫作「細齒獸」的肉食動物。
大約生活在5000萬年前,然後才慢慢進化成被稱為貓科動物祖先的「原小熊貓」(當然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小熊貓),又原小熊貓又稱為始貓。經過2000萬年進化,細齒獸變身始貓,身上已經有貓科動物的影子。
根據線粒體DNA的分析結果顯示,家貓的直系祖先是大約13萬年前棲息在中東地區乾燥地帶的利比亞貓。利比亞貓是由原小熊貓進化而來,至今生活在非洲及東南亞的一些地方。
當時古埃及人為了保護谷倉免遭鼠患,而喂養很多利比亞貓,這被認定為家胡氏貓的起源。
中國人養貓的歷史:
起源很早,《詩經》中的《大雅·韓奕》中寫到:"有熊有羆(pí),有貓有虎",將貓和虎、熊等猛獸相提並論,此時的貓應當是尚未馴化的一種猛獸。
《禮記·郊特牲》記載:「八蠟以祀四方」。《禮記》八臘中的第五位就是貓和老虎,祭祀貓是為了捕捉老鼠。《禮記》還記載,古代的貓是一種貴重的東西,作為貴族的君子,常用來表達回饋感恩之情。
「古之君子,使之必報之,道貓,為其食田鼠也」。《韓非子》也有記載:「使雞司夜,令狸執鼠,皆用其能。」,這里的狸就是貓。
我國褲模散考古發現最早的貓標本是1997年陝西泉護村廟底溝文化新石器遺址中發現的貓遺骨,說明當時就有貓幫助人類捕捉偷食糧食的老鼠,碳十四檢測表明此貓至少生活於5300年以前。
說明中國養貓的歷史至少有5300年,這是迄今發現的貓與人具有共生關系的最早證據。
1972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琳琅滿目的隨葬物品中,最為精美碼肆的就是「君幸食」狸貓紋漆食盤。盤外繪有雲紋,盤內繪有卷雲紋、狸貓紋、龜紋等。
基本上每隻漆盤內壁底部的中心都畫有一隻狸貓,僅有1件畫的是一隻烏龜。狸貓用朱漆單線勾勒,內塗灰綠色漆,用硃色繪眼、耳、胡須、爪、尾花紋。
貓兩眼圓睜,豎耳長尾,身上裝飾有點紋。漢武帝時期的名臣東方朔在其《答驃騎難》中寫到:"將以撲鼠於深宮之中,曾不如跛貓。"雖是諷刺大將軍霍去病之作,也側面反映了西漢時期已有馴養的家貓。
5. 看起來非常可愛的貓,之前是由什麼動物進化而來的
6. 請問這是什麼貓咪
1.屬於玳瑁貓。是中華田園貓的一種。玳瑁貓是一種全身毛色混雜的貓,基本由黑、白、黃三種顏色組成,但也有單單是黑黃兩色的,沒有什麼規律可言。在中華田園貓當中屬於一個比較獨特的品種。玳瑁貓跟其他的中華田園貓一樣,也是以顏色命名的。
2.玳瑁貓(tortoiseshell cat)的名字來源於海龜的一種——玳瑁,因其皮毛顏色與海龜玳瑁非常相似,故稱為玳瑁貓。玳瑁貓一名稱是由「玳瑁色貓」簡化而來的,因此玳瑁貓並不是貓的一個品種,只是對一種顏色的貓的統稱。
3.玳瑁貓大多數是母貓。因為母貓有兩條X染色體,玳瑁貓的出現源於X染色體的隨機失活現象。凡是毛色黃、黑相間的玳瑁貓都是雌性的,這是因為黃色毛基因(b)是X連鎖隱性基因,黑色毛基因(B)是它的顯性等位基因,雌性純合體的毛色是黃色(bb)或黑色(BB)。而雌性雜合體(Bb)由於X染色體會在胚胎發育早期隨機失活,即一條X染色體高度捲曲(巴氏小體),失去生理活性,從而導致細胞中只有一條X染色體上的基因表達,如果失活的是含b的X染色體則B表現為黑色,若失活的是含B的染色體則b表現為黃色,由於貓的毛皮不同部位細胞內X染色體失活是隨機的,所以貓毛發的顏色呈斑駁狀隨機分布,成為黃、黑相間的玳瑁色。
4.體質。玳瑁貓等中華田園貓天生擁有比一般品系貓種更強的體質,它們健壯結實,因為是混種貓,基因庫龐大,一般沒有遺傳病,基因缺陷也沒有,和品系貓相比有一定的野外求生能力,可以說是貓之中擁有最強適應能力和體質的貓。
5.體型。玳瑁貓中華田園貓的體型五花八門的,一般公貓體型比較大,也是因為混種貓的關系,體型需要看上代交配的父母中擁有什麼體型的貓,從而得出遺傳出來的小貓長大後的體型。
6.體重。一般是6~16磅重(大種土貓可能更重)。
7.特徵。一般擁有短圓的頭,圓腳掌和中等程度的尾巴,典型一般外表的貓,也有特例(需要看上代父母中有何基因)。
8.性格。玳瑁貓一般比較活潑,獨立,喜歡粘人,好奇心重,喜歡追逐獵物(因此多數中華田園貓都會抓老鼠,而品種貓不太會),喜歡冒險(PS:因此走失的幾率很大),當然因為是混種有基因的不確定性,所以有些可能會比較文靜,小時候可能帶有一點點攻擊性,實際上是把人當做玩伴所以會抓咬主人,不過你認真聽,它是在打呼嚕聲的,所以其實它很開心。(PS:如果想早點穩定小貓性格,在6-8個月大左右做絕育手術,性格會更依賴於人,而且不容易走失)
9. 飼養方法。要有非常干凈的清水與適合它的口糧,這是必備條件。它們的進化是經過上千年了,普通的小毛病是不會把它們困住的,因為有非常高的自我調整能力。
(1)要養成從小吃貓糧的好習慣,幼貓從4周齡開始就可以吃貓糧,開始用溫水浸泡。小貓在10周齡時就可以餵食干貓糧了,可讓它自由採食,並備清潔飲水。
(2)少食多餐,餵食要注意定時、定量、定點。
(3)定時:每天在固定的時間餵食,養成良好的吃飯習慣。定量:飯量不要忽多忽少,隨著貓咪年齡的增加,在某一段時間里(一般三、四個月的時候)小貓的飯量逐漸增加,到八個月以上就保持穩定了。
(4)一般2個月左右的貓一天要吃5、6次以上。小貓三個月以前一般每日餵食四次,如早9點,中午12點,晚6點及10點。三至六月大時,每日喂三次。六個月大以後每日兩次,從這時期最好全用貓食干糧,這對它的牙齒和牙齦有好處。
(5)給小貓吃的奶水不夠或沒奶時,可飲用專門的寵物奶粉,大一點的時候可在奶粉中加一些米粉。如果直接食用牛奶的話,可能引起拉稀,因小貓不能很好地消化牛奶。
(6)貓在12個月齡以上就進入成貓階段,成貓的身體和消化系統已基本發育成熟,能較好的消化和吸收營養素。成貓在營養上需要全價而均衡的營養,維持貓的最佳健康狀態同時防止衰老。
(7)成年貓的最佳飲食是營養全面而均衡的貓糧。當貓達到7歲以上時,它們就會出現許多健康問題,特別是新陳代謝方面,比如腎臟和眼睛。要解決這類問題,重要的是喂給它們低脂肪低能量的食物,幫它們維持正常體重。此外,還應保證食物中纖維素的含量來保證腸胃的健康,減少鎂和磷的含量維持泌尿系統和腎臟的健康。另外,應盡量喂它們易於消化的食物。
(8)定時稱一下貓的體重,以保證貓的體重在正常的范圍之內,並根據獸醫和營養師的建議進行喂養。定時評估一下貓的身體狀況,並根據身體狀況來調整食物的餵食量。輕輕的撓貓下巴,是會增加貓對你的好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