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世界環境日手抄報圖片簡單又漂亮
世界環境日手抄報圖片簡單又漂亮
世界環境日為每年的6月5日,它反映了世界各國人民對環境問題的認識和態度,表達了人類對美好環境的嚮往和追求。本文特意為大家收集整理了簡單又漂亮的世界環境日手抄報圖片,希望大家喜歡!
世界環境日手抄報圖片簡單又漂亮【1】 世界環境日手抄報圖片簡單又漂亮【2】 世界環境日手抄報圖片簡單又漂亮【3】 世界環境日手抄報圖片簡單又漂亮【4】 世界環境日手抄報圖片簡單又漂亮【5】
世界環境日歷年創意活動
2014年
聯合國在2014年世界環境日(6月5日)首次在線發布公益動畫短片《綠》,旨在環境日之際引發公眾對綠色消費的思考。
《綠》短片由導演杜家毅執導,知名演員、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中國親善大使周迅獻聲,號召公眾在日常點滴中改變我們的消費方式和生活習慣,通過自身行為在最大程度上低碳減排,以應對當今世界面臨的前所未有的氣候變化及大規模城市化帶來的挑戰。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署長海倫·克拉克,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主席拉金德拉·帕喬里,聯合國和平使者郎朗,聯合國世界環境日環保公益大使、網路公司董事長李彥宏等對這場世界環境日的"綠色行動"紛紛表示支持,並錄制宣傳視頻,呼籲公眾無論身處何處,都要為造福世界、創造更負責任的未來共同努力。
本次公益動畫短片的製作資金來自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和香港各界婦女聯合協進會與聯合國合作的項目,旨在社區層面提升綠色消費意識。《綠》是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華發布的首個公益動畫短片,未來關注不同環保議題的更多動畫公益短片將陸續推出。
2013年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確定2013年年世界環境日主題為“思前,食後,厲行節約(THINK.EAT.SAVE)”,旨在倡導反對糧食浪費,減少耗糧足跡和碳排放,使人們意識到糧食消耗方式對環境產生的影響。
中國主題為“同呼吸共奮斗”,旨在釋放和傳遞建設美麗中國人人共享、人人有責的信息,倡導在一片藍天下生活、呼吸的每一個公民都應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的理念,切實履行好呵護環境的責任,自覺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增強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養成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激發全社會持久的環保熱情,為改善空氣質量、實現天藍、地綠、水凈的美麗中國而奮斗。
2012年
6月5日是第41個“世界環境日”,世界環境日的主題是“綠色經濟,你參與了嗎?”而中國的主題為
世界環境日“綠色消費,你行動了嗎?”
“菜籃子”、購物袋重返我們的生活,“無氟”、“無磷”日漸成為商品銷售的賣點,小排量汽車被越來越多家庭青睞,節能家電可獲政府補貼……“綠色消費”正在主觀、客觀地影響著中國百姓的生活。
多項舉措利好綠色消費
每年6月5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都會選擇一個成員國舉行“世界環境日”的紀念活動。活動上,會發表《環境現狀的年度報告書》及表彰“全球500佳”,並根據當年的世界主要環境問題及環境熱點,有針對性地制定每年的“世界環境日”主題。“世界環境日”中國的主題為“綠色消費,你行動了嗎?”
中國消費者對綠色消費已經不再陌生,而涉及國計民生的綠色消費也正在改變著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國家推出一系列利好綠色消費的相關政策,對百姓的日常生活都有著不小的影響。
2011年
世界環境日 2008主題2011年“六·五”世界環境日中國主題:“共建生態文明,共享綠色未來”。主題旨在喚起社會公眾對環境與發展關系的清醒認識和自覺行動,強調生態文明、綠色發展理念和公眾參與,號召全社會行動起來為可持續發展之路做出貢獻。
聯合國環境署確定世界環境日主題是“森林:大自然為您效勞(forest:nature for your service)”,旨在配合聯合國國際森林年,強調森林的生態價值,提高人們森林保護意識。中國主題在呼應世界主題保護森林和呵護綠色家園的同時,更加強調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呼籲人人行動起來,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共創綠色未來。建設生態文明是中國共產黨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立足經濟快速增長過程中資源環境代價過大的嚴峻現實而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和戰略任務。生態文明建設是全社會共同參與、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崇高事業,建設生態文明需要我們重新定位人與自然的關系,使經濟社會發展逐步實現綠色轉型。實現綠色轉型需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強環境治理和生態建設,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每一個公民、每一個家庭都成為宣傳者、實踐者、推動者,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2010年
中國——為慶祝“六·五世界環境日”,以“低碳減排,綠色生活”為主題的“2010高校環保藝術節”在北京舉行,以環保材料和生活回收物品為原材料的藝術作品,構思巧妙,充分體現了世界環境日的中國主題。本次活動由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司指導,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和環 保部宣教中心支持,從去年年底開始至今,共徵集到100餘位新銳藝術家和高校藝術院系大學生的300多件作品。
歐洲的主要慶祝活動在瑞士的日內瓦、亞塞拜然的巴庫和義大利的熱那亞等地舉行。此外,歐洲其他地方也將舉行一系列相關活動,包括在瑞典艾斯基斯圖那舉行雜技和詩歌大賽,在法國巴黎放映名為《視覺電報》的系列環保影片等。義大利最大的都靈環保電影節,將展示30多部關於環境問題的紀錄片和短片。鼓勵全球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北美地區,慶祝活動主辦城市匹茲堡舉行130多場活動,包括水問題全國會議、環境藝術節、以及節水大賽,將決出4月至6月節水量最多的社區。
南美洲——6月8-14日,環境署親善大使吉賽兒·邦臣將在南美洲舉行的聖保羅時裝周上宣傳環境日。她還拍攝了一個公益廣告,於6月5日發布。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區域最重要的活動,就是在海地舉辦的環境日慶祝活動,屆時將發布《海地全球環境展望》報告。
非洲——從喀麥隆到莫三比克,非洲各地將舉行植樹、清理沙灘、詩歌大賽等活動。
西亞地區,在巴林,知名詩人和歌唱家將聚集在一起,歌唱並討論環境與生物多樣性。
“10:10”活動是一項呼籲在一年時間內減少10%的碳的排放的全球活動,相關活動在迦納、德國、愛爾蘭、法國和美國各大城市都有開展。
2009年
悉尼“穿戴藍色”活動——2009年6月5日,在澳大利亞悉尼,人們手持充氣的地球模型參加名為“穿戴藍色”的世界環境日紀念活動。當天是第38個世界環境日,主題為“你的星球需要你,聯合起來應對氣候變化”。
墨西哥北極熊的節日——2009年6月4日,在墨西哥金塔納羅奧州海濱城市坎昆,綠色和平組織環保主義者扮成北極熊的模樣遊行,呼籲國際社會採取措施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尚德高海拔陽光行動——世界環境日,在青海考察的尚德董事長施正榮特意致電珠穆朗瑪峰山麓西藏巴松完小扎西校長,關心該校師生的工作、學習和住宿情況。扎西校長向施正榮博士反映,尚德贊助的2.5千瓦的光伏電站為學校師生帶來了光明,原有辦公室、教室和寢室等總共31間,將擴建到59間,白天要保證計算機課的6台電腦供電,晚上要保證300多名師生學習、生活用電,學校擴容將出現較大的電力短缺,如今晚上還需要一台柴油發電機供電。施正榮博士表示,尚德將繼續支援高海拔地區綠色電力,不日將送陽光上西藏。施正榮董事長還在同一天致電世界最高海拔中學定日中學校長次平,表示繼續支持高海拔地區孩子們良好的成長環境,在該校長期設立尚德綠色獎學金。尚德為世界高海拔地區贈送光伏產品,贊助世界最高海拔小學巴松完小、世界最高海拔中學定日中學、世界最高海拔村莊“堆村”,為高海拔地區帶來綠色光明,也帶來了中國光伏產業的高海拔影響力。
美的“美的一天”活動——由中華環保聯合會發起主辦、21CN承辦、美的環境電器支持的“美的一天”大型環保公益活動正式啟動。該項環保活動號召在6月5日“世界環境日”當天,“少開一天空調,多用一天風扇”,度過“美的一天”。並倡導在整個夏季期間,每星期五關閉空調使用風扇,或者將空調溫度調整到26度以上。“美的一天”活動網路平台也正式上線,可以通過此網路平台參與“綠色使者”評選,最終的“綠色使者人氣王”將獲得4999元的現金大獎,每周網路人氣最高的前50名可獲得美的電風扇一台。
PPR《家園》(Home)紀錄片——作為營銷的一大主題,環保如今在奢侈品行業十分熱門。YSL 所屬的PPR 集團特別為世界環境日投拍了一部名叫《家園》(Home)的紀錄片。整部影片完全在空中拍攝,著名航空攝影家Yann Arthus-Bertrand帶領觀眾環繞地球,見識各式各樣的美麗地形——沿著蜿蜒的水流和公路,觀眾能看見地球的全貌,並了解到這個星球上的居民是如何肆意對待自己的家園。該片將在6 月上映,與此同時,Yves SaintLaurent 也會配合推出特別產品,並免費向顧客發送該片的DVD光碟。
2008年
印度沙雕藝術家“北極熊”——6月3日,在印度東部奧里薩邦的布裏海灘,印度沙雕藝術家帕特奈克為他的沙雕做最後的修飾。該沙雕以一隻皮鞋踩在北極熊身上為造型,寓意皮革工業會破壞環境。帕特奈克是為迎接6月5日世界環境日而進行此項創作的。
2007年
墨西哥市長騎自行車——4月2日,為在墨西哥城推廣使用自行車,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市長馬塞洛·埃夫拉德帶頭騎自行車上班。汽車的普遍使用是導致溫室氣體大量排放的重要原因。此舉也是為了迎接世界環境日的到來。
菲律賓綠色婚禮——2月14日,在菲律賓的普林塞薩港,剛剛參加完集體婚禮的新人從他們種植在沙灘上的樹苗旁走過。當天是情人節,一個由百對新人參加的環保集體婚禮在這里舉行。新人們在沙灘上種植了紅樹。
“諾亞方舟”——5月30日,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世界環境日,志願者打造了新“諾亞方舟”佇立在土耳其亞拉臘山上。
戴口罩的民族英雄——6月5日世界環境日,環保主義者竟給阿爾巴尼亞民族英雄雕像戴上了口罩。
2006年
金槍魚全都哪裡去了——6月15日,在西班牙巴利阿里群島附近海域,兩名綠色和平組織成員手舉寫有“金槍魚全都哪兒去了”的條幅潛入水下,以呼籲人們關注並保護日漸稀少的金槍魚。
布魯塞爾科普游園——6月4日,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為迎接6月5日“世界環境日”的到來,布魯塞爾市政府在五十年宮公園內舉行大型科普游園活動,利用製作鳥巢、觀察動植物生長、感受太陽能和風能等各種活動,鼓勵孩子們感受自然,增長科普知識,增強環保意識。
2005年
巨大的水龍頭——6月5日,在巴西里約熱內盧的巨型耶穌雕像前,世界自然保護基金會成員豎起一個巨型水龍頭模型,以紀念第34個世界環境日。當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是“營造綠色城市、呵護地球家園”。
倫敦新能源展——6月5日,在英國首都倫敦,當天是第34個“世界環境日”,主題是“營造綠色城市、呵護地球家園”。一些倡導綠色生活的組織和個人在倫敦市格林尼治公園擺出太陽能電池等綠色生活的元素,引導人們認識新能源並呼籲共創綠色家園。
學習啦我推薦閱讀:愛護地球環境的宣傳語
1.酸雨是地球萬物的共同敵人
2.保護生物多樣性
3.保護海洋環境,禁止向海洋傾倒有毒有害廢棄物
4.購買尾氣排放達標的汽車
5.種樹種草,有利環保
6.積極推展減廢運動,落實做好廢棄管理;
7.建設綠色企業,堅持綠色經營;
8.索取資源力求簡單,利用資源轉化完全;
9.完善環保制度,落實環保責任;
10.珍惜資源永續利用,綠色環境凈化心靈
;
㈡ 英國手抄報
英國簡介: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簡稱「英國」。本土位於歐洲大陸西北面的不列簡帶顛群島,被北海、英吉利海峽、凱爾特海、愛爾蘭海和大西洋包圍。
英國是由大不列顛島上的英格蘭、威爾士和蘇格蘭以及愛爾蘭島東北部的北愛爾蘭以及一系列附屬島嶼共同組成的一個歐洲西部島國。除本土之外,其還擁有十四個海外領地。總人口超過6600萬,其中以英格蘭人(盎格魯-撒克遜人)為主體民族,佔全國總人口的83.9%。
英國的區域位置:
英國是位於西歐的一個島國,是由大不列顛島上岩備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以及愛爾蘭島東北部的北愛爾蘭共同組成的一個聯邦制島國。
英國被北海、英吉利海峽、凱爾特海、愛爾蘭海和大西洋包圍。東臨北海,面對比利時、荷蘭、德國、丹麥和挪威等國;西鄰愛爾蘭,橫隔大西洋與美國、加拿大遙遙相對;北過大西洋可達冰島;南穿英吉利海峽行33公里即為法國。國土面積24.41萬平方公里(包括內陸水域)。其中英格蘭地區13.04萬平方公里,蘇格蘭7.88萬平方公里,威爾士2.08萬平方公里,北愛爾蘭1.41萬平方公里 。
英國的特產:
1、蘇格蘭威士忌
英國蘇格蘭威士忌歷史悠久,蘇格蘭高地的特殊水質和極為嚴格的釀造工藝,使那裡出產的威士忌被譽為「液體黃金」。
2、泰迪熊
泰迪熊有著渾圓豐滿的身材和四肢,蓬鬆溫厚的安哥拉羊毛,簡素的材料和綉線,憨厚的表情,以及百分之百的手工縫制和填塞作業。
3、銀器
英國的銀器非常華麗、造工精良而復雜,廣受各國遊客的歡迎,特別是銀制的聖誕餐具,除了很美觀品種還很多,從蠟燭台到刀叉再到碟子應有盡有,這一類銀器的製作也是英國傳統的手工藝。
4、皮革製品
英國的皮革製品由來已久,從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小手工作坊到攔棗蘆21世紀初的機械化大生產,經過歷代的精化和改良形成當代的風格。英國的皮革製品總是想表現穩重、脫俗的紳士氣質。
5、英國紅茶
英國紅茶已成為英國人重要的飲料。從前,貴族式的下午茶總是頗為講究的,在一個大的莊院內,要按時把家人招集齊來喝紅茶總是一件不易的事,所以他們搖著精美的鈴鐺,用鈴鐺聲來告訴家人是用下午茶的時候了。
㈢ 求 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 五國文化風俗,我要做手抄報
1、英國人的特徵
英國人友好,熱情,也多少有一點傲慢。英國人誠實,厚道,不乏有一定的幽默感。
英國人比較准時守約,講究禮節,在正式社交場合特別注重服飾。
英國男人講究"紳士風度",英國女人嚴守"年齡秘密"。"女士優先"在英國已成為風氣。
英國人不願輕易吐露心扉,也無意打聽別人的隱私,以"不管閑事"著稱。
英國人不欣賞美味,不善於烹調,但卻講究席間禮儀。
英國人頗愛寵物,對馬、狗、貓、鳥等動物感情很深。有"愛我就愛我的狗"之說。
天氣是英國人經常的話題。
英國人有付小費的習慣。
2、英國人的日常生活習慣
不列顛人特別是英國人,有隱藏他們感情和在公共場合舉止保守的名聲。這種概括有一定的事實基礎,但是不能應用到一個擁有5600萬人口的民族身上。蘇格蘭人、威爾士和北愛爾蘭人就覺得他們不該得到這種看法。英格蘭也有鮮明的宗教差異,北部的人顯得比倫敦和東南部的人更加自然和開放。海外游者把看到的不列顛生活的某些方面當成了典型的不列顛生活。如在公共交通車上,人們不跟其他乘客講話。聚會時人們不擁抱,第一次見面經常只是握握手。在戲院、音樂廳和電影院里,演出當中觀眾保持安靜。如果遊客主動開始談話,將發現不列顛人是樂於助人和體貼的。相對於其他文化來說,不列顛人舉止的某些方面便顯得自然親切。一個例子是工作上在地位不同的同事中,不稱呼職務,人們很隨便地相互叫名字。
英國人經常在家裡待客,但是,除非你與朋友特別熟悉,不然連一個電話也不打,不弄清做客是否方便而突然拜訪是不合適的。如果接受了在某人家裡用餐的邀請,這會被看作是很正式的約會,如果到時候不去將被認為是不禮貌的,如果你真得想取消邀請,一定要讓主人在做准備之前盡快地知道。如果有些東西自己不吃,一定要事先讓主人知道,以免當天的尷尬。不管是僅僅吃一頓飯還是更長的做客,習慣上都要給主人帶件小禮物--比如鮮花、巧克力或一小瓶酒。
如果你與一戶不列顛家庭住在一起,隨時都要舉止謹慎。做到准時吃飯,如果需要取消一頓飯,一定事先通知主人。保持房間整潔;讓主人知道你外出要很晚回家,使他們不為你擔心;如果你提議幫助幹家務活,通常你的提議被拒絕,但仍然讓主人由衷感謝。
不列顛人的用餐時間都遵循固定的模式,早餐是土司硯或谷類食品,也可以是很講究地做的早餐,有雞蛋、熏豬肉、香腸和西紅柿。中飯,也被叫做午飯或正餐,除了星期天人們要吃一頓用帶骨頭的腿肉烤成的烤肉外,平時很簡單。如果家庭成員在工作或學習,午餐一般不在家裡吃。晚飯一般是每天的正餐,也叫做正餐或茶,如果被邀請去某人家裡?quot;茶",很可能你得吃到食物,而不僅僅是喝一杯茶。
盡管通過在中國學習,留學生的英語已經達到了精通的程度,但當你到了這里卻發現要聽懂口語還是很困難,這時不要驚訝。人們說話比你想像的要快,他們會用很多你所不熟悉的白話表達。這因為全國有很多種不同的口音和方言,如果聽不懂,不妨叫人們慢一點重復一下就行了,漸漸就會適應不列顛說的英語。
地名是留學生覺得不好讀准確之處,像威爾士的一個地名有52個字母,因而要給出英國各地地名的發音規則是不可能的。遇到這樣情況寫下你要參觀或需要知道的地方的名稱,然後,請人幫你確認一下,是個明確的做法。
人們在商店,銀行和公共汽車站都排隊,若有人不遵守這條規則,排隊的人們會生氣地認為夾塞兒是不禮貌的行為。
留居英國人士受到法律保護而不受種族歧視。但有些地區,特別是在大城市的一些地區,有種族關系緊張的問題。留學生可向校方詢問是否存在這方面的問題。如果你覺得在遭受任何形式的種族歧視,應該到電話號碼簿上查詢電話號碼,向民族平等委員會的當地機構報告。
在英國同性戀不違法,但男同性戀的年齡是18歲,而女同性戀的年齡是16歲。對這種同性戀生活的態度有的人接受,有的人無所謂,有的人害怕和懷疑,甚至有些群體是持敵對態度的。在超級大城市裡,有專門讓男女同性戀者們去的俱樂部,酒吧和其他聚會地點。如果有疑問,那麼小心行事是明智的。至於那裡每個人在性上都很主動,應該採取措施預防傳染上艾滋病。
給16歲以下的人抽雪茄是違法的。公共場合是禁止吸煙的,如果在鐵路車廂或倫敦地鐵車站這樣的地方違反這條規則,將被處以罰款。飯館通常提供無煙區域。當與他人吃飯或喝酒,特別是到別人家裡做客時,在點煙前一定要問一下"是否介意我吸煙?"
在英國喝水是總管道供應的,一般廚房裡的水龍頭是衛生的,衛生間的水是不安全的,喝瓶裝的礦泉水是一種日常生活中的時尚。在公共場所一定不在喝水龍頭裡面的水,除非它標?quot;飲用水"字樣。河湖可能被污染了,在裡面游泳前要問一問周圍的人,注意不要喝裡面的水。到海濱洗海水浴,在下海游泳之前,檢查一下附近的狀況,海水是否已被污染。 美國風俗文化 從重視階級地位的國家來到美國的遊客,或許覺得美國並不特別尊敬顯要人物。美國人向人鞠躬致敬,不會因對方的身份地位不同而特別殷勤,會多鞠幾個躬。不論在家或搭乘汽車,美國人通常不會要求貴賓坐上特定的座位。禮讓的情形很少,你所能見到的禮讓情形,可能是請吃飯的時候,讓貴賓坐在主人或女主人的右面。在某些國家裡,汽車後座是上座。但在美國,私用汽車里駕駛座旁邊的位子才是上座,一半是因為司機往往就是主人自己,另一半是因為坐上前面那個座位,可以清晰地看到車外的景象。體語 你知道嗎?兩個人談話,彼此所站的距離,隨文化不同而異。在一些國家裡,人們交談時可能站得很近,談話下去,兩張面孔常常越來越貼近。根據研究所得,美國人談話如果跟他人站得太近,就覺得不舒服;他們最合意的距離是五十公分左右。另有一些國家的人,還喜歡站得比五十公分更遠一點交談。 你會注意到美國人的另一個社交習慣,就是他們跟其他許多民族一樣,說話時往往做手勢。他們談天之際,可能拍拍對方的肩膀,以示友好,或者輕拍小孩的腦袋,以示親愛。依照其他國家某些民族風俗來說,這種表達法可能不受歡迎,尤其是用左手來表達。許多美國人都用慣左手;在美國左右手沒輕重之分,不論用左用右,都沒有什麼不敬。不過,在這一類的小事上,如果對方在社交場合中用雙手的用法令你不快的話,你只須略加猶豫,你的美國朋友往往就明白你的意思了。靜居獨處 美國人無靜居獨處之念,往往是遊客難以了解的。美國人不是圍牆高築、重門深鎖的國民。他們的院子通常連在一起,連籬笆亦付闕如。他們通常不經邀請,也不先通個電話,就互相過訪;他們在辦公室工作,總是大門敞開。 他們無靜居獨處的念頭,也許是本國歷史發展的結果。美國是個幅員廣闊的國家。美國從無築牆之城,美國人也用不著防犯鄰邦。美國在初期居民極少,所以鄰居非常重要,不能把他們摒諸門牆之外。鄰居在艱苦創業時會提供保護和幫忙,他們彼此守望相助。 從美國早期歷史發展出來的這種不願獨處,只求坦然相對的願望,遊客可以從許多小的地方觀察到:美國家庭可能有幾間無門的房間或只有玻璃牆。假若你看見有人走出你的房間忘了關門,別認為他粗魯無禮。幫他們,讓他們知道你喜歡把門關上,要不然你就得適應新方式了。總之,你對於彼此間的不同,要忍耐。沉默 美國人人都不喜歡沉默。他們會侃侃而談,以免談話中止,縱使片刻的停頓,亦非所願。假若你很久沒作聲,美國人就會盡量設法讓你加入談論。他們也許問你是不是身體不舒適,要不要他們幫忙。不過,美國人如果不同意你所說的話,可能默不作聲。他們不出聲,未必表示他們同意你的意見,而是表示他們認為同你繼續辯論下去是沒有禮貌的。說話爽直 遊客到了美國,都發覺美國人不說「廢話」。這就是說,美國人答話的時候,往往簡單到只說「是」、「不是」、「當然」,或極普通的一個「對」字。但簡單的答語並不表示美國人怠慢、粗魯或腦筋簡單。美國人平時匆匆忙忙,跟你打招呼不外一個「嗨」。真的,你在美國居留期間,將一再聽到這個招呼,幾乎人人都說,不論地位、年齡、職業。不過,聽慣了比較長的、漂亮話的人,也許要經過一段時間,才會對美國人的「坦言」不當一回事。 美國人感到難為情時,就實話直說。遇到別人特別客氣的稱贊或道謝時,美國人可能難為情而不知道該答什麼話好。他們不是有意粗魯無禮,他們其實是喜歡別人稱贊他們的。除了特殊的假日,例如聖誕節,美國人通常不送禮。因此,你會發現美國人接到禮物的時候很難為情,他們如果沒有東西回禮,就更加如此。他們大體上是個熱情不拘禮節的民族。介紹 美國社會風俗跟別國社會風俗大不相同的一點,就是名字的稱呼。美國人不重視「地位」,尤其是社會地位。大多數美國人都不願意自己因年齡或社會地位的關系而特別受人尊敬,這樣會令他們覺得不自在。許多美國人甚至覺得「先生」「太太」「小姐」的稱呼太客套了。不論年齡,大家都喜歡直呼其名。「別稱我史密斯太太,叫我薩莉好了。」稱呼名字,往往是表示友善親近。不過,你如果覺得直呼其名不好,盡可用比較客氣的稱呼。你可以向對方笑笑,說你已經習慣成自然,初與人見面的時候總是比較拘謹,過一陣就會直呼名字了。 介紹的時候,往往是連名帶姓:「瑪麗·史密斯,這位是約翰·瓊思。」遇到這種情形,你可以自己決定該稱呼那位女士為「瑪麗」還是「史密斯小姐」。有時你們兩人交談,開頭是稱呼對方的姓,但沒過多久,其中一人或彼此就直呼對方的名字了。你盡可自己選擇,假若你不願意一下子就直稱別人的頭字,而要依照你自己的習俗稱呼別人,誰也不會覺得你沒有禮貌。 你可能會注意到,美國人聚在一起聊天的時候,幾乎從不提彼此的頭銜。如果你平時聽慣了不離頭銜的談話,就會覺得美國人說話不客氣,不近人情。你高興的話,盡可依你本國的習慣稱呼別人的名銜。美國人聽你這樣說話,只是覺得有趣,覺得特別。不過,假若他們談話時不稱頭銜,你可別不高興。加拿大文化習俗加拿大吸煙人數較少,大多地區尤其公車等公共場合都禁止吸煙,餐館則大多分為吸煙區和無煙區,就餐時如想吸煙,在入座前應請侍者安排吸煙區就座,而在私人地方吸煙,要先得到主人的許可。加拿大人講究衛生,不要隨地吐痰或亂扔垃圾,同時也應注意自己的儀表保持干凈。在加拿大拜訪他人無論正式與否,都須預約,意外的來訪是不禮貌的。加拿大人見面禮儀一般為握手,在特殊場合如法語場合可用擁抱等法國禮儀。與加拿大人交談時,切忌以手指點,交談距離應遠近適宜,交談內容不要涉及私生活、收入、支出、女士年齡等隱私問題,最好不要隨意談論加拿大和美國的差異或有關加拿大英語區和法語區的話題。在進出大門、電梯和上下樓梯、車輛時應禮讓婦女和老人,等車或等餐廳座位時應排隊。加拿大人習慣吃冷食,以晚餐為重,同加拿大人吃飯不要過度禮讓和勸酒,加拿大人多不喜肥肉,討厭蝦醬、腐乳等腥怪氣味的食物,動物內臟和腳爪是加拿大的食物禁忌。加拿大宴會等一般為雙數席位,忌諱數字「13」。黑色和紫色是加拿大不受歡迎的顏色。在加拿大白色百合是葬禮使用的,不要用來送人。即使小孩子在游泳時也應穿上泳衣。加拿大夏季會有穿著比基尼的女士享受日光浴,不要過分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