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衡水中學的教育方式到底是害了孩子還是幫了孩子
實話說,就我大中國現在的情況來看,衡水中學這種教育方式對孩子是一種幫助。
我開始思考自己對孩子的教育,之前我們群一位孩子媽只要提到學霸的學習方法,大家都會咧嘴說:「一個孩子是個例,哪兒有這么多牛娃,別讓孩子太累了。」 可如今,要怎麼解釋這一群優秀的孩子?先不說學習成績,就說他們學習的氛圍和積極主動的態度就讓人不得不佩服吧?
於是不由得責怪自己之前對孩子不夠嚴格。突然想起我的母親在我小的時候是怎麼「強迫」我學習的:「勤思考,勤閱讀,好習慣,要養成,做筆記,要牢記,考試後,要檢查……」 老太太的三字經不無道理。
好的學習習慣,可以幫助孩子進行能力提升和成績提高,同時也解放了我們這些做父母的,所以我相信過程再辛苦也值得。
反思2、我給了孩子怎樣的學習環境?
孩子出生沒辦法選擇他自己的父母是誰,但是我有選擇和能力去幫孩子選擇他的學習環境。原本以為只要孩子開心、健康的成長我就滿足了。其實這只是自己異想天開,如果讓孩子現在開心了,那等他長大以後面對現實的社會,一定會不會開心。父母還是要給予一定的引導,最起碼我覺得首先自己得自律。
古有孟母三遷,今有擇校大軍,為什麼擇校那麼難,可還是有不少家長拼了命的往好學校里擠?面對教育不均衡的現狀,同時看到衡水這群孩子,我不得不逼著自己往上沖,盡力為孩子爭取到好的教育資源。無論結果如何,至少我有努力過。因為我意識到學校的環境、周圍同學和朋友對孩子的影響有多重要。
反思3我每天給孩子怎麼樣的引導?
「今天在學校表現怎麼樣?」「這次考試多少分?」這兩句話你一定跟我一樣,都問過孩子吧。每天只關注孩子的分數和在學校的表現,其實我都覺得自己很沒意思,一個連自己都鄙視自己的母親,相信孩子對我也不會有什麼耐心吧。如果我以後還執著的讓孩子為了考高分而學習,那真正蠢的就會是我這個做母親的。
以後我會試著去問「今天都學到什麼了?」,這樣是不是會引導孩子對今天學習的內容有所歸納總結。我還會問她 「今天在學校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是不是更能提高她與我聊天的興趣,同時還能讓她變得善於言表,提高表達能力。
我想,一個積極主動、善於歸納總結、並且具有很強學習力強的人,才是未來社會所需要的。一個能夠自己獨立思考、有自己想法的孩子,才能走的更遠。其實我本不想用這件事來衡量自己孩子的人生,只是看到這群孩子做了普通孩子想都沒想過的事,內心不由得產生壓力。
沒錯,能力的培養應該大於分數,孩子努力學習過程中產生的收獲,是不是不應該比最後的結果更值得重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