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京劇宮女戴什麼頭飾
京劇宮女戴的叫小過橋。
貴婦戴的是大過橋,兩種頭飾所戴者身份差別很大。小過橋也稱差女梁子,綴有絨球、穗子,為宮女用,千萬不可錯戴。
未婚少女、侍女丫環則在發纂上梳一倒抓髻,下留辮穗,用以象徵她們是黃花幼女。另外,從鬢發插花上看,夫人、小姐使用珠翠絨花;小家碧玉使用絹花;貧困人家婦女則包一塊綢布。如果是淪為罪犯人物,鬢邊還要留一縷散發。如《女起解》的蘇三、《六月雪》的竇娥等,用以表示人物在艱難時不事梳洗的窘態。
銅制鍍銀色,泡呈半圓形球體狀。又名『銀泡頭面』。因簡潔素雅,多用於青衣行當所飾的貧女,表示生活貧苦。如《武家坡》里的王寶釧,《汾河灣》里的柳迎春,以前都是直接用銀錠頭面為了增強舞台效果。戴銀錠頭面的角色,改變頭飾組合後,又能塑造個性化的多種藝術頭型。
傳承發展:
在中國傳統的戲曲傳承中,包含的每一部分都是文化的精華,頭面對於人物裝扮來說是很重要的,既體現了人物所處的階級地位、年齡,又體現了傳統工藝的精湛,從王寶釧這一形象中就能看出頭面的重要性。
身為丞相之女著點翠發冠,困於寒窯之時只有銀錠挽發,之後身居後位點翠鳳冠加身,將人物經歷的跌宕起伏體現的淋漓盡致。
2. 向大家請教,京劇女角頭上戴的鳳冠上有許多珠子,那種頭飾叫什麼名字謝謝!
京劇中旦角的頭飾行話叫「頭面」。珠子是這些頭面上的附屬裝飾品,沒專用名稱。
京劇中的「頭面」是女性人物在頭上戴的各式漂亮的裝飾品,分為兩種:軟頭面和硬頭面。
1、軟頭面分為:線簾、網子、發墊、發簪、大發、水紗等六種。
2、硬頭面分為:點犀頭面、水鑽頭面和銀錠頭面三種。除銀錠頭面件數較少外,水鑽頭面、點翠頭面各有五十件左右,其中包括:
泡子、鬢簪、鬢蝠、泡條、串聯(三聯、四聯)、六角、大頂花、邊蝠、邊鳳、偏鳳、面花、壓鬢、後三條、包頭聯、豎梁、橫梁、後兜、太陽光、鳳挑、八寶、福壽字、耳挖子、耳墜、魚翅等單件。硬頭面可以全套使用或半套使用,也可以單件使用。
點翠頭面,貴婦、官眷的專利品;水鑽頭面,一般女性皆可用;銀泡頭面,貧民婦女或女犯戴用。
(2)搜索京劇的發飾圖片擴展閱讀:
京劇旦角頭面的主要頭飾:
1、正鳳:用於古裝頭,直接插在古裝正髻上。
2、頂花:用於梳大頭,直接插入勒頭帶里水紗下面。
3、耳挖子:梳大頭時耳朵邊左右兩側插戴,帶的時候左右兩邊要對稱。
4、泡子:大頭、古裝頭旗頭均可用,直接插到片子上勒頭帶下面,有時會配有水鑽泡子使用。
5、雙泡聯:上為五瓣花泡聯 下為蝴蝶泡聯由十個小蝴蝶或小五瓣花組成,梳大頭時頂花以前泡子以後系帶。一般都是蝴蝶泡聯在前面,五瓣花在後面。
6、四連蝴蝶壓條:梳大頭女插在頂花兩側使用。
3. 戲曲頭飾皇冠的分類
戲曲頭飾皇冠的分類有青衣,花旦的發式有大頭,古裝頭,旗頭等。戲曲的頭飾精美,不同角色頭飾不同,各劇種使用的頭飾基本相同,通常有帽,盔,貂,冠,巾,勒子等六大類,戲曲盔頭比較注重裝飾性,常綴以珠花,絨球,絲絛,雉尾等,與穿著戲裝相協調。
京劇頭冠種類
舞台上的中年婦女和青年婦女,不分身份和年齡一律梳大頭,其樣式是沿著上額貼若干假發做成的小彎,兩鬢貼大縷片子,括出俊美的臉型,腦後梳橢圓形發纂兒,下綴數尺長黑色絲穗,名為線尾子,表示烏發垂肩,光頭凈面,格外端莊秀麗。
鳳冠通常指的是大鳳冠,戲中扮演王後,妃嬪,公主或官家小姐婚聘時所用的大禮冠,其形如摺扇的扇面,以玲瓏的點翠立鳳為主要裝飾,鳳嘴銜有珠串,中間短、兩側長,左右掛排子穗,背後掛一排短穗,皇後用的鳳冠掛黃色絲穗,其他貴婦或新婦可掛粉紅色或各色絲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