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唐代司空主要掌管什麼
隋唐雖設司空,為三公之一,但僅是一種崇高的虛銜。
司空
西周始置。金文都作司工。現存《周禮》已失去「冬官司空」部分,僅存《考工記》一篇,故司空之職守未詳。《後漢書·百官志》在「司空」條下,原注說:「掌水土事。凡營城起邑、浚溝洫、修墳防之事,則議其利,建其功。凡四方水土功課,歲盡則奏其殿最而行賞罰。凡郊祀之事,掌掃除樂器……凡國有大造大疑、諫爭,與太尉同。」這雖是東漢的制度,但也可大體了解司空之職掌。春秋戰國時各國亦多置之,用以掌管工程。宋國因武公名司空,曾改名為「司城」,西漢成帝綏和元年(前8年)改御史大夫為大司空,性質已與前司空不同。哀帝恢復御史大夫之名,不久又復為大司空。東漢光武帝置大司空,旋去「大」字稱司空。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罷司空,改設御史大夫,其職掌一如司空。晉有司空,為「八公」之一,地位特高,但往往作為權臣之加官。南北朝沿設。隋唐雖設司空,為三公之一,但僅是一種崇高的虛銜。宋代亦以司空為大官之加銜。遼、金相沿,元以後廢。又習慣常以大司空之銜尊稱工部尚書。
司空主管禮儀、德化、祭祀等
㈡ 武則天時期的司空大人是誰
武則天時期武三思是司空,狄仁傑死後也被追為司空
如果只算武則天當皇帝的時期就是這兩個人,如果從她入宮開始算,李治時期的司空吳王恪也應該算作她這個時期的
㈢ 唐朝的司空是個什麼官職
「司空」兩字是唐代的一種官職,相當於清代的尚書。
司空是中國古代官名。西周始置,位次三公,與六卿相當,與司馬、司寇、司士、司徒並稱五官,掌水利、營建之事,金文皆作司工。春秋、戰國時沿置。是周代掌管當時代表最先進科學技術水平的工部的手工業製造官員。
唐朝劉禹錫被貶為蘇州刺史時,應一個曾任司空官職的李紳的邀約赴宴,並請來歌妓作陪,劉禹錫當即賦詩「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蘇州刺史腸」。「司空」兩字是唐代的一種官職,相當於清代的尚書。後人就常常用劉禹錫詩中的「司空見慣」來形容對怪事已經見慣。
(3)搜索唐朝司空圖片擴展閱讀
當過司空的曹操年輕時也當過洛陽縣北部尉,是洛陽縣四縣尉之一。秦漢的縣令有自己的官署,縣丞屬於同府辦公,而縣尉卻別有「尉曹」,甚至有「治所」。
也就是有可能與本縣縣令根本不同城,而無論分署與否,他們的權力都被律令嚴格規定,對應的業務會通過縣中的「諸曹」分別匯報給令、丞、尉。
縣尉除了眾所周知的軍事職責之外,還要負責管理監獄和抓捕逃人,而且「獄司空」是它的直接下屬。
「獄司空」在史書中不常見,在秦漢出土簡牘中卻很常見,此處縣一級的又稱「司空」,只是其出土的印章上,往往前加縣名,比如秦印「聞陽司空」、聞陽縣秦屬薛郡,漢印「櫃司空」、櫃縣屬琅琊郡。
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秩律》則明確記載漢朝初年各縣均設有司空官,並且根據縣域大小、人口多少或者距離京師的遠近,將秩祿分為三等,這是縣一級,以下的鄉一級,在里耶秦簡里,也提到各縣均設有「都鄉司空」和「鄉司空」。
㈣ 司空震原型
狄仁傑
司空震,是騰訊游戲王者榮耀登場的英雄。他是一位有著雷霆之力的【戰士/法師】英雄。在游戲中的定位為【狂戰士】。
角色背景:
他是長安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肱骨重臣。
他和狄仁傑一樣,皆是武則天的左膀右臂。
他為長安平兵變退外敵,消弭威脅和紛爭。
在他強大雷霆的保駕護航下,長安才得以成為如今的繁榮盛世。
百姓們都視其為大英雄,但卻無人知其過往,只知道他曾經歷過痛苦的失去。
而正是那些失去,使他成為了如今堅定守護長安的雷霆之王。
如今,國之重器「破曉之心」重現峽谷。
雷霆之王決定親自出馬,復原破曉之心。
(4)搜索唐朝司空圖片擴展閱讀:
形象設計思路:
發型正常形態選擇剛直的短發,突出他的雷厲風行,變身後發型產生變化,體現強大的雷霆之力;服裝的設計上借鑒了大唐明光鎧的切分形式——方形外輪廓,圓形裝飾;同時使用了山文甲片的元素,突出唐朝盔甲的特色。同時加入了雷和雲樣式的暗紋,與司空震所掌控的雷電之力相匹配。
㈤ 唐朝凌烱閣里二十四位功臣畫像
唐朝凌煙閣二十四位開國功臣是:
1.司徒、趙國公長孫無忌
李世民長孫皇後之兄,自幼與李世民友善,李淵太原起兵後投靠李世民。參與李世民歷次戰役,尤其在玄武門之變中起主謀作用。終身為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評價為「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李世民去世後,受遺命輔佐唐高宗。因反對唐高宗立武則天為皇後而失寵,後來被誣陷謀反,自殺。
2.司空、揚州都督、河間元王李孝恭
其父為李淵堂弟,李淵起兵後,他負責經略巴蜀。得李靖之助,滅蕭銑、輔公佑,長江以南均受其統領,戰功幾可與李世民分庭抗禮。李世民登基後,退出權力中心,以歌舞美人自娛。貞觀十四年,暴病身亡。
3.司空、萊國成公杜如晦
李世民主要幕僚。李淵攻克長安時投靠李世民,得房玄齡推薦而受李世民重用,為十八學士之首。參與李世民歷次戰役。玄武門之變主謀。貞觀年間與房玄齡共掌朝政,但於貞觀四年病故,年僅四十六歲。其死深為李世民痛惜,死後極盡哀榮。
4.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師、鄭國文貞公魏徵
原為李密謀士,後隨李密降唐,為唐朝招降李世績。竇建德進攻河北時被俘,竇滅亡後重回唐朝,隸太子建成麾下。玄武門之變後,歸順李世民。因感知遇之恩,凡事知無不言,以進諫著稱。終生深受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評價說貞觀之前輔佐之功以房玄齡第一,貞觀之後以魏徵第一。貞觀十六年病故。
5.司空、梁國公房玄齡
李世民主要幕僚,善於謀略。李淵起兵後派李世民進攻渭北,受溫彥博推薦投入李世民幕府,被委以心腹,參與李世民歷次戰役。玄武門之變主謀。李世民登基後論功行賞,被比為漢之蕭何。貞觀年間負責行政,為相近二十年,深得李世民信任。李世民出征高麗時被委以留守重任。貞觀二十三年病故。
6.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右僕射、申國公高士廉
李世民長孫後、長孫無忌的親舅舅,二人之父早死,實際
㈥ 唐朝的司徒 司空 司馬分別是什麼官
司馬是國家軍事最高負責人,只有車騎級別以上的高功績將軍才有提拔資格,當上司馬後,掌管天下軍馬,甚至要肩負外交重任,也算是半個丞相。
司徒是全國教育事業最高負責人,教育是國之基礎,上至官員考核,下至基礎教育,甚至內容和制度都由司空說了算,關繫到國家人才的重大問題。
司空是國家建築及水利工程最高負責人,後期則是掌管一切儀式祭祀的官員,司空主要監督國家的土木工程和一切水利,這類官員可以在國家金庫中撈到不少好處,後期的朝代為了杜絕貪污舞弊,將司空改為掌管宮中一切祭祀的閑官
㈦ 司空震歷史原型
郭元振(656年~713年),本名郭震,字元振,以字行,並州陽曲縣(今山西省太原市陽曲縣)人,生於魏州貴鄉(今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唐朝時期宰相兼名將,濟州刺史郭愛之子。
㈧ 唐朝中央管制中的三公分別是司徒,司空和什麼
唐朝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
隋唐以來,決策權轉移至中書門下,而行政權在尚書六部手中。三師(太師、太傅、太保)、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品級雖高,無實際職事,一般只是作為加官,尤以唐後期各種檢校官為甚。
唐朝沿用隋朝官職制訂三省六部制,主要機構有三省、六部、一台、五監、九寺。三省分別為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
唐朝三公實際上已經成為了一種榮譽稱號,並不涉及實權。當然了,能夠獲得這種榮譽稱號的肯定也不是一般人,所以說「位極人臣」其實指的就是做官做到「三公」這種地步。
(8)搜索唐朝司空圖片擴展閱讀:
三公是中國秦朝地位最尊顯的三個官職的合稱。秦朝以後多為虛職,地位上略低於宰相。
三國時期: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將太師、太傅、太保特稱三師,以正其名。然非道德崇重則不居其位,無其人則闕之,故後世歷代多以為贈官。太傅、大司馬、大將軍為上公,位在三公之上。其中太傅和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一般為虛職,大司馬和大將軍掌實權。
北宋,承唐制,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師,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至宋徽宗,依三代舊制,改三公為太師、太傅、太保,罷太尉、司徒、司空。
㈨ 武則天里司空大人是誰
武則天里司空大人是武三思。
武三思的官職是右衛將軍,禮部尚書,司空。他是並州文水縣人,唐朝外戚大臣,周國公武士彟之孫,一代女皇武則天侄子。
武後掌權後,召為右衛將軍,遷禮部尚書、監修國史。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稱帝後,封為梁王,遷司空、同平章事,成為宰相。唐中宗復位後,依舊權傾朝野,飛揚跋扈。
神龍三年(707年),謀廢太子李重俊,釀成景龍政變,死於亂軍之中,追贈太尉,謚號為宣。唐睿宗李旦復位後,廢除謚號,開棺戮屍,毀掉墳墓。
(9)搜索唐朝司空圖片擴展閱讀:
司空是中國古代官名。少皞部落以鳴鳩氏為司空,《尚書·堯典》記舜在部落聯盟議事會中設九官,其一為司空,由禹擔任,「平水木」,也就是主管水利。
在北魏、北齊、隋唐、五代、宋初、遼(南面官)金均以司空與太尉、司徒合稱三公,名義上參議國之大事,實為甲加官或贈官。元以後廢。
㈩ 司空龧是哪個朝代的
司空曙是唐代的。
司空曙(720年-790年),字文初(《唐才子傳》作文明,此從《新唐書》),廣平(今河北永年)人,唐朝詩人,約唐代宗大歷初前後在世。
大歷年間進士。韋皋為劍南節度使,曾召致幕府。累官左拾遺,終水部郎中。家貧,性耿介,曾流寓長沙,遷謫江右。苗發《送司馬署之蘇州》中雲:「歸國人皆久,移家君獨遲」,可見其在外留滯之久。
為人磊落有奇才,與李約為至交。他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同時期作家有盧綸,錢起,韓翃等。他的詩多幽凄情調,間寫亂後的心情。詩中常有好句,如後世傳誦的「乍見翻疑夢,相悲各問年」,像是不很著力,卻是常人心中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