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青花瓷器圖案分哪幾種
我國古代青花瓷,繪畫裝飾清秀素雅,瓷器底部的文字,圖案款識種類繁多,各個時期的款識均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根據青花瓷款識的形式、種類來看,主要可分為紀年款、吉言款、堂名款、贊頌款和紋飾款五大類。
(1)紀年款
在青花瓷上,用寫、刻、印等方法標明瓷器燒造年代的款識,稱為紀年款。我國古代瓷器款識,以紀年示為主,紀年款又帝王年號的年款和以天乾地支表明年號的干支款兩類。明代永樂年間,在青花瓷上開始出現紀年款,篆書字體飄逸流暢,邊飾蓮瓣紋。宣靖款端莊剛勁。成化款鐵劃銀鉤,釉面有雲蒙氣。嘉靖款筆畫粗重,勁中藏秀。前人曾將明代紀年款歸納為:「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雜」五句話。清代康熙款字體工整,青花料色明麗。雍正款楷書蒼勁有力,格式講究。乾隆、嘉、道光款多為篆體,字體排列緊密,猶如一枚篆印。近代款識中「江西瓷業公司」款較多,楷書秀逸,其中還有英文款識 「CHINA」,是近代出口瓷的標志,是青花中最早使用的英文款。民窯青花瓷的紀年款很少,有「大明年造」等,字體草率。書寫得很隨意。
(2)吉言款
書寫含有吉祥寓意的詞句,民間青花瓷上常普遍見到。字體多為行草,瀟灑飄逸,一氣呵成。「福壽康寧」、「長命富貴」、「萬福攸同」等語句表達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
(3)堂名款
以典雅的堂名、人名書寫在瓷器上,作為私家收藏的標志。有「浴硯書屋」、「若深珍藏」、「白玉齋」等。堂名款瓷的製作精良,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4)贊頌款
寄託了陶瓷藝術對瓷器的喜愛之情,如「玉石寶珍」、「今古珍玩」、「昌江美玉」等。「哥瓦弟玉」四字款,清新俊逸,很有意思。「瓦」即陶,比瓷器歷史悠久,是為大哥,而瓷又比美「玉」更潔白光潤,「玉」就只能屈居為「弟」了。
(5)紋飾款
又叫「花樣款」,以簡練的圖案裝飾器底,為民間青花瓷的特色款識,與篆刻中的「肖形印」有異同工之妙。圖案有博古圖、暗八仙、八吉祥等。紋飾款中的「豆乾款」為菱形框架結構,猶如現代建築中的高樓大廈,是民間作坊的記號,又叫「花押」。謝謝
❷ 古代青花瓷器的圖案用手摸有凸凹感嗎
青花瓷器屬於釉下彩,表面手摸沒有凸凹不平的感覺,但是古青花瓷器由於胎釉變化,有時可以摸到凸凹不平感覺,比如元青花的吃胎就是這種感覺。謝謝
❸ 古代青花瓷瓶圖案有沒有畫梅花的
您的問題,這樣的瓷器品種,古代青花瓷瓶,圖案有畫梅花的真品瓷器品種;不過市場上仿品不少,一定要注意區分!
❹ 古代瓷青花瓷器圖案為什麼有凹下去的感覺
這是青花瓷器的吃胎形成的,最常見於蘇麻離青青料做釉的青花瓷器,主要是元青花瓷器最常見。謝謝
❺ 古代青花瓷有哪些代表作
很多啦,從元青花開始,明永樂,宣德,成化都有很好的青花。清康雍乾的青花最好。器形有盤,缸,瓶等.你看一下下面這個,雖然價格不是衡量的唯一標准,但是可以作為文物價值的參考。
歷年青花瓷拍賣成交情況一覽表(部分)
序號 拍品名稱 成交價(元) 拍賣公司 拍賣日期
01 元 青花鬼穀子下山圖罐 228,341,978 佳士得 2005-07-12
02 明洪武 青花纏枝菊花紋執壺 10,812,000 佳士得 2005-11-28
03 明永樂 青花折枝花卉瓜果紋梅瓶 11,020,000 蘇富比 1998-10-30
04 明永樂 青花內外底龍戲珠紋棱口洗 40,943,750 佳士得 2004-04-26
05 明永樂 青花龍風呈祥紋棱口洗 26,383,750 佳士得 2004-11-01
06 明永樂 青華折枝花卉紋八方燭台 20,350,000 北京瀚海 2005-06-20
07 明宣德 青花雲龍紋葵口洗 29,807,200 蘇富比 2005-10-23
08 明成化 青花纏枝蓮花紋瓜棱瓶 15,950,000 北京瀚海 2005-12-12
09 明永樂 青花寶相花綬帶葫蘆扁瓶 15,400,000 北京瀚海 2006-06-26
10 清雍正 青花五蝠就桃紋橄欖瓶 11,045,000 佳士得 2000-10-31
11 清乾隆 青花穿花龍紋梅瓶 12,694,750 蘇富比 2001-10-29
12 清乾隆 青花穿花龍紋天球瓶 10,702,400 蘇富比 2004-04-25
❻ 古代青花瓷器上面有28個小孩是什麼意思
古時生活中常用的諸如碗、盆、罐、壺等瓷器,在圖案裝飾中「嬰戲圖」是其中一個重要題材。從各個角度去描繪兒童生活的精彩作品,畫面生動活潑,逗人喜愛。常見的有:捉迷藏圖、放風箏圖、斗蛐蛐圖、觀花燈圖、蹴鞠圖、習武圖、對弈圖,都畫得極其逼真、傳神。娃兒們玩耍的場面,大都安排在古典園林中,有動有靜,章法分明,畫面上的兒童,親近得就像在我們身邊嬉戲的孩子一樣,純真自然,活潑可愛。
❼ 古代鴛鴦造型青花瓷器
以鴛鴦做瓷器紋飾的青花瓷器很多,但是以鴛鴦造型製做瓷器的很少。為你找到明宣德年間製作的一對鴛鴦青花瓷器,你可以看一下。謝謝
❽ 青花瓷古董圖片
❾ 要古代各種瓷器的介紹
瓷器是古代中國人民的偉大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傑出貢獻。早在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就燒出所謂的「原始青瓷器」;東漢時期燒制出了成熟的瓷器;自魏晉南北朝而到隋唐時代,制瓷技術有了很大的提高,出現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到宋元明清時期,我國制瓷業進入了發展興盛時期,創燒出了許多新的品種,由單色釉發展到多種彩色釉,裝飾紋樣繁華復雜;由名窯的此消彼長,最終使江西景德鎮成為全國制瓷業的中心。下面結合考古出土資料,極其簡略地介紹中國古代瓷器在歷朝的主要發展。
在殷商時代出現的「早期青瓷器」,最早屬於鄭州二里崗時期,標志著中國瓷器的起源。在鄭州商代中期居住遺址和墓葬中,在湖北黃陂盤龍城商代中期墓葬中也都出土一批「早期青瓷器」。商代晚期的早期青瓷在河南安陽殷墟,輝縣琉璃閣,河北藁成山東濟南大辛庄,山東益都,江西清江吳城等地都有所發現。早期青瓷器選料尚不夠精,工藝較簡陋,器型品類較少,釉層厚薄不勻,而且容易剝落,與成熟的瓷器尚有一定距離。
西周時期早期青瓷發現比較普遍;如北京琉璃河,河南洛陽,陝西西安,甘肅靈台,安徽屯溪,江蘇溧水,江蘇句容等地遺址與墓葬中均有發現;器類、胎釉等方面較之商代有了較大的發展。
春秋戰國時期,長江下游如江、浙、贛等省及東南閔、粵、桂、湘、台等省區,中原如預、晉等省都出土了大量早期青瓷器,胎質細膩、成型端好,釉質均勻、器類增加。在浙江,發現了發現了燒造早期青瓷的龍窯窯場(一說殷周時期湘、贛一帶已有發現),也有用圓窯燒造早期青瓷,用陶瓷碎片及扁圓形墊珠,未見更先進的窯具。戰國晚期,早期青瓷的燒造因為楚文化的東進而出現一次中斷。秦、兩漢又見一些同類的產品,東漢是「早期青瓷」終結期。
東漢時期是成熟的青釉瓷器出現期。古代工匠在浙江上虞一帶燒成了成熟的青瓷器,胎土細致,瓷胎已燒結,胎釉結合緊密,在還原氣氛中燒成,釉色純正,透明而有光澤。此時還出現了黑釉瓷。此時龍窯有了很大改進與提高,出現了斜底直筒狀墊座、束腰喇叭形墊座、三角支釘等專門的窯具。東漢時期是中國瓷器使上的重要階段。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制瓷業有了很大的進步,浙江越窯青化瓷器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江蘇宜興、浙江溫州、浙江金華以及川、鄂、湘、贛等地的青瓷燒造,也都各有特色。兩晉時金華婺州窯在粗質瓷胎上首先應用了化妝土。東晉浙江德清窯的產品中出現光亮如漆的黑釉瓷。在南方青瓷器中出現了褐色點彩乃至釉下彩繪新工藝。北朝後期,在北方出現了白釉瓷器。這一階段除了龍窯的改進,北方出現許多饅頭窯燒制瓷器,許多新型窯具出現了,例如高大粗壯的各式墊具、坯件疊燒時用的各種間隔具,還有精微的泥點托珠、盂形墊具、三角形分叉窯具,等等;南方瓷業中出現了最早的匣缽燒造。這一時期青瓷發展到極高水平,並為「南青北白」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隋唐五代時期,形成了中國瓷器史上「南青北白」的局面,既南方以生產青瓷為主,北方以生產白瓷為主。青瓷以越窯產品的質量最高,白瓷以邢窯產品質量最高。這一時期是重要的窯具「匣缽」普及發展的時期,使得瓷器製作與造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胎壁由厚重趨向輕薄,底足由平底、餅形足變為玉壁形底、圈足,釉面不受窯內煙熏污染,從而保持了色澤純凈,器物造型趨向於輕巧精美。這時還出現了絞胎瓷、花釉瓷、秘色瓷等高級品類,長沙窯普遍使用了瓷器高溫釉下彩、釉上彩新技術。中國瓷器的外銷出現了較大的規模。
兩宋、夏、遼、金時期是中國古代瓷器的繁榮時期。瓷器的品種繁多,釉色繽紛,除了官窯之外,民營的次窯興起。根據產品在工藝、釉色、造型、裝飾等方面的特點,形成了不同的窯系。比較著名的有北方地區的定窯、耀州窯、鈞窯、磁州窯,南方地區的景德鎮窯、龍泉窯、建窯、吉州窯、德化窯,等等。其中自然包括享譽已久的「官、哥、汝、定、鈞」等名窯。此時除了龍窯燒制外,出現了由龍窯改進的階級窯。在青花彩瓷出現之,兩宋、遼、金瓷器達到了造型、施釉、紋樣裝飾等工藝的最高水平。
元代是古代瓷器發展的重要時期,起著承先啟後的重要作用,源自宋代的鈞窯、磁州窯、景德鎮窯、龍泉窯、德化窯等名窯繼續發展。景德鎮窯開始使用瓷石加高嶺土的「二元配方法」,使得二氧化二鋁的含量進一步提高,燒成溫度由此也可以相應提高,燒出了頗具氣勢的大型器。元代還燒製成功卵白色的「樞府」釉。在景德鎮等地白瓷高度發達的基礎上,高溫釉下彩品種——青花、釉里紅瓷器普遍出現,成為中國瓷器史上又一里程碑。
明清時代的制瓷業以景德鎮為中心,御窯廠(官窯)製品更是窮極精麗,可以說是千年中國古代瓷器的高度總結與代表。青花瓷器是各種產品的主流,以明代永樂至宣德年間的水平最高。彩瓷發展到空前繁盛的時期,明代初年以銅紅釉水平較高,明成化年間以鬥彩著稱,弘治年間出現低溫黃釉,正德年間出現孔雀綠釉,嘉靖時期出現五彩,清代釉色品種更為豐富,如釉上藍彩、墨彩、釉下五彩、金彩、粉彩、琺琅彩以及各種單色釉。明清時期還出現了釉上釉下彩結合,半脫胎、脫胎瓷器等等新工藝。器物品類空前豐富,裝飾手法與題材也達到空前的繁盛。
從以上大略的敘述可以知道,中國古代瓷器文化,一以貫之地體現了中國各個歷史階段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成就,成為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們的祖先,在約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掌握了制陶技術,到了商代已出現了瓷器的雛形。當時已有一種青釉器,燒制的溫度可達1200℃左右,釉下刻有各種紋飾,如雲雷紋、水波紋、葉 脈紋、圓點網紋等。器形則有尊、瓮、罐、缽等。這種原始青瓷在江南及北方多有出土。春秋戰國時期,由於發明了胎置的輪製成型法,胎壁較薄,其器物的形體也更均勻、規整。秦漢時的瓷器,仍屬原始青瓷,東漢以後,基本形成了現代意義上的青瓷。當時的青瓷窯主要在浙江上虞、餘姚紹興等古越國一帶,因此青瓷也稱為越窯器。三國、兩晉時,這里成了全國燒瓷業的中心,大量燒制碗、碟、罐、壺、盆、盤、洗、杯、等,並少量的文房用品。瓷器在人們生活中逐漸取代了金屬和漆器而成為日常器皿的主流。
到了隋唐時期,南、北方都有了青瓷的燒造,越窯瓷無論從胎釉、紋飾、種類和形制都遠遠超過了以往。其中湖南長沙窯燒成了釉下彩繪的瓷器,開了以後彩瓷的先河。宋代是我國瓷器發展的一個極盛時期,「汝、官、鈞、哥、定」五大名窖異彩紛呈,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河南臨汝的青瓷久負盛名,特別是其胎釉達到了極高的水準。陝西銅川的耀州窯也以青瓷見長,裝飾有刻花和印花兩種手法,富有民間生活氣息。在南方的浙江龍泉,相傳有兄弟二人,都精於燒瓷,各主一窯,哥哥所主持的瓷窯人稱「哥窯」,弟弟所主持的瓷窯以地名來命名,稱「龍泉窯」。哥窯器胎質黑褐,釉多裂紋,其裂紋成了青瓷的自然裝飾。龍泉窯胎質色白,尤以釉色見長,肥厚瑩潤、色澤有粉青和梅子青,前者光潤柔和,淡雅如碧玉;後者蒼翠欲滴,色如翡翠。河南禹縣的窖工們創造了窯變技術,在青色釉中含有銅元素,經高溫燒制,釉色就呈現出紫紅和玫瑰紅等色彩,這種釉色如落日晚霞,非常美麗。白瓷在宋代也有很大發展。河北曲陽的定窯白瓷胎質堅細密實,其釉瑩潤,白中泛黃,有如象牙。定窯製作精巧、紋飾美觀。江西景德鎮還燒有一種介於青白之間的「影青」瓷,青中顯白,白中帶青,也頗為典雅美觀。
元代國瓷器發展的新階段。江西景德鎮的燒瓷業迅速掘起,窯工們在總結前人的經驗基礎上創出了「青花」和「釉里紅」兩種釉下彩瓷,結束了青白瓷一統天下的時代,瓷器在這個基礎上迅速向多樣化發展。景德鎮的匠師們用銅紅顏料在胎體上繪制各種花紋圖案,然後加施一層清釉,入窯燒成美麗的「釉里紅」, 「美人醉」。另一個重大突破就是燒製成功了「青花」,這是在釉下用青花顏料繪圖然後燒制而成。青花瓷的出現,開辟了中國瓷器工藝的一個新紀元,從此,青花成了我國具有重要影響的一個瓷種,普遍為人們所喜愛,至今長盛不衰。
明清彩瓷可以看成是我國數千年陶瓷工藝的一個集大成的時期。景德鎮已成為全國瓷器的製造中心。釉里紅」在明清時多有發展,如明永樂年間出現了霽紅,而宣德年間的「宣紅」則是正色的鮮紅了。而後,清康熙年間又出現了類似紅寶石鮮紅的「郎窯紅」,同時燒出了一種猶如桃花色的「桃花片」。還有濃淡相間,在朦朧的粉紅中透出點點深紅,此外還有火焰紅、豇豆紅、祭紅等等。在青花和釉里紅的基礎上,又發展了釉上彩繪,如鬥彩、五彩等。而清代更創新出粉彩、琺琅彩等等瓷,它不僅運用了青瓷、白瓷胎釉燒制工藝的全部優秀成果,而多有創新,出現了在一件瓷器上運用不同釉彩的組合形式,使傳統瓷器工藝達到了歷史最高水準。
❿ 古代吹釉成畫瓷器圖片
1.淘煉胎土。瓷器是用瓷土即高嶺土燒製成的,天然瓷土含雜質較多,需要淘洗出大部分雜質,將來燒成的瓷器才會堅致細膩白潤。
2.制胚。淘洗好的瓷土製成各種器形晾乾的過程。
3.繪畫。等乾燥後在器表先用青花料繪制圖案。
4.罩釉。把已經畫好紋飾的瓷胚外面罩上一層釉水,一般有粘釉、刷釉、浸釉、吹釉等方法。
燒制。將罩釉後的瓷胚經高溫燒制,釉下的青花料就呈現出美麗的藍色。如果青花料外面不罩釉,燒成後瓷器表明的紋飾呈現棕色而不是藍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