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說好普通話的手抄報的圖片
說好普通話的手抄報的圖片
『貳』 三年級數學園地手抄報的圖片。
第一寫關於數學的名言
羅素說:「數學是符號加邏輯」
畢達哥拉斯說:「數支配著宇宙」
哈爾莫斯說:「數學是一種別具匠心的藝術」
米斯拉說:「數學是人類的思考中最高的成就」
培根(英國哲學家)說:「數學是打開科學大門的鑰匙」
布爾巴基學派(法國數學研究團體)認為:「數學是研究抽象結構的理論」
黑格爾說:「數學是上帝描述自然的符號」
魏爾德(美國數學學會主席)說:「數學是一種會不斷進化的文化」
柏拉圖說:「數學是一切知識中的最高形式」
考特說:「數學是人類智慧皇冠上最燦爛的明珠」
第二寫關於數學的意義
數學,作為人類思維的表達形式,反映了人們積極進取的意志、縝密周詳的邏輯推理及對完美境界的追求。它的基本要素是:邏輯和直觀、分析和推理、共性和個性。雖然不同的傳統學派可以強調不同的側面,然而正是這些互相對立的力量的相互作用,以及它們綜合起來的努力,才構成了數學科學的生命力、可用性和它的崇高價值。
第三寫關於數學的小故事
數學名人小故事-康托爾
由於研究無窮時往往推出一些合乎邏輯的但又荒謬的結果(稱為「悖論」),許多大數學家唯恐陷進去而採取退避三舍的態度。在1874—1876年期間,不到30歲的年輕德國數學家康托爾向神秘的無窮宣戰。他靠著辛勤的汗水,成功地證明了一條直線上的點能夠和一個平面上的點一一對應,也能和空間中的點一一對應。這樣看起來,1厘米長的線段內的點與太平洋面上的點,以及整個地球內部的點都「一樣多」,後來幾年,康托爾對這類「無窮集合」問題發表了一系列文章,通過嚴格證明得出了許多驚人的結論。康托爾的創造性工作與傳統的數學觀念發生了尖銳沖突,遭到一些人的反對、攻擊甚至謾罵。有人說,康托爾的集合論是一種「疾病」,康托爾的概念是「霧中之霧」,甚至說康托爾是「瘋子」。來自數學權威們的巨大精神壓力終於摧垮了康托爾,使他心力交瘁,患了精神分裂症,被送進精神病醫院。
真金不怕火煉,康托爾的思想終於大放光彩。1897年舉行的第一次國際數學家會議上,他的成就得到承認,偉大的哲學家、數學家羅素稱贊康托爾的工作「可能是這個時代所能誇耀的最巨大的工作。」可是這時康托爾仍然神志恍惚,不能從人們的崇敬中得到安慰和喜悅。1918年1月6日,康托爾在一家精神病院去世。
最後,可以寫關於數學的笑話
小明小學數學考試,回來後他媽問他考得怎麼樣.小明說:"我基本上會做,但有一題3乘7,我怎麼也想不出來.最後打鈴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寫了個18."
奶奶:「1+2等於幾?」
孫子:「等於3。」
奶奶:「答對了,因此你會得到3塊糖。」
孫子:「早知道是這樣,我就說是等於5就好啦!」
蜜蜂蜂房是嚴格的六角柱狀體,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開口,另一端是封閉的六角菱錐形的底,由三個相同的菱形組成,組成底盤的菱形的鈍角為109度28分,所有的銳角為70度32分,這樣既堅固又省料,蜂房的巢壁厚0.073毫米,誤差極少。
丹頂鶴總是成群結隊遷飛,而且排成「人」字開。「人」字形的角度是110度,更精確地計算還表明「人」字形夾角的一半——即每邊與鶴群前進方向的夾角為54度44分8秒!而金剛石結晶體的角度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是巧合還是某種大自然的「默契?」
蜘蛛結的「八卦」形網,是既復雜又美麗的八角形幾何圖案,人們即使用直尺和圓規也很難畫出像蜘蛛那樣勻稱的圖案。
冬天,貓睡覺時總是把身體抱成一個球形,這其間也有數學,因為球形使身體的表面積最小,從而散發的熱量也最少。
真正的數學「天才」是珊瑚蟲。珊瑚蟲在自己的身上記下「日歷」,它們每年在自己的體壁上「刻畫」出365條斑紋,顯然是一天「畫」一條。奇怪的是,古生物學業家發現3億5千萬年前的珊瑚蟲每年「畫」出400幅「水彩畫」。天文學家告訴我們,當時地球一天僅21.9小時,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
『叄』 搜索關於清明節的手抄報圖片
『肆』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人手抄報圖片圖片圖片
說到這位,不得不好好回憶一下。這位有卷卷的頭發,亮亮的眼睛,鼻子下總是一張開心的嘴巴。還有,她可是一名標準的小學女生。
說道朋友,她可就是我的開心果。上學時,我們倆手拉手,一蹦一跳的走著;課間,我們出了教室,玩著百玩不厭的游戲;放學,她就是火車頭,我就是車廂,拉著她的衣服奔跑起來。
不過有時候,她還不講「江湖義氣」,每當我放學要做清潔時,她便邁著方步,慢悠悠的揚長而去。「丟」下我一個人在那裡努力的做清潔。
再說說她的畫畫吧,那水平能用一個字概括「高!」。比如那一次美術課,老師讓我們畫人,同學們畫的都不錯,唯獨她,畫的啥也不像。
想知道她是誰嗎?哈哈,告訴你們,她就是我最要好的一年級的朋友——張華益。
暑假裡,爸爸媽媽帶我去日照青島遊玩,我們一路上游覽了很多地方,也認識了許多人,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青島的「海上觀光」的快艇上的代理導游。
那天的天氣不怎麼好,天上飄著毛毛雨,但這絲毫不影響我們的愉悅心情。我們剛上快艇,我們的新一任導游——船上解說員就從船艙里走了出來,一開始給導游的印象就是高高瘦瘦的,表情嚴肅。等人都上齊了,船啟動了,我們急著欣賞海邊的景色,這時導游發話了 :「大家好,現在開始你們的導游正式的被拋棄在了岸邊,我就是你們的代理導游。」可大家都沒笑,「接下來我會製造笑點的。」
我們乘的船在東海中行駛,風兒吹向海面,掀起了陣陣波濤,船在海中搖搖晃晃的,導游又說:「女士們先生們,請不要把頭伸出去,我的船上有一個免費的活動,那就是你從船上跳下去,我跳下去把你救上來,但如果很多人都想讓我救上來的話,那就對不起了,請你自己游上來,我是可以的,不知道你行不行。」果然許多人都把頭伸進裡面了,還有人開心的笑了,還說:「這導游可真幽默!」
導游用著幽默的話語向我們介紹著岸邊的景色,使船上充滿了歡聲笑語。瞧,船的左前方有一座小島,叫做小青島。青島的名字是借用小青島的名字,小青島上的環境優美,許多遊人都贊賞它。船繼續向前行駛,導游指著遠處一座小島:「那座島上的一個燈塔尖尖的,看上去像一根魚竿,所以我們都稱它為『釣魚島』(這可不是真的釣魚島)。」
『伍』 手抄報 帶張圖片吧。沒圖的可以說內容
你可以畫一些綠色植物,給人類帶來的美好生活就行,相信我,我的就是這樣的,選我為最佳答案吧
『陸』 手抄報圖片!!
航天
【航天術語】
航天又稱空間飛行或宇宙航行。「航天」系泛指航天器在太空在地球大氣層以外(包括太陽系內和太陽系外的廣漠宇宙空間)的航行活動,粗分為載人航天和不載人航天兩大類。「航天」這個人類歷史長河中的新事物應用了眾多涉及基本概念的名詞,這些名詞與「航空」又很大差別。
航天主要目的是探索、開發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的天體。包括環繞地球的運行、飛往月球或其他行星的航行(環繞天體運行、從近旁飛過或在其上著陸)、行星際空間的航行和飛出太陽系的航行。航天的關鍵在於航天器應達到足夠的速度,克服或擺脫地球引力,飛出太陽系的航行還要擺脫太陽引力。第一、第二、第三宇宙速度是航天所需的3個特徵速度。恆星際航行尚處於探索階段(見星際航行)。有人把太陽系內的航行活動稱為航天,太陽系外的航行活動稱為航宇。航天有時也泛指航天工程或航天技術。
神舟
「神舟」載人飛船全長8.86米,最大處直徑2.8米,總重量達到7790公斤。從構型上來說,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以及一個附加段組成。採用的是典型的「三艙一段」式結構。整個飛船按照功能還能分為13個不同的分系統。這13個分系統都是用它的功能來命名的,它們是:有效載荷、結構與機構、熱控制、指導導航與控制、推進、電源、數據管理、測控與通信、環境控制與生命保障、乘員、回收與著陸、儀表與照明和應急救生分系統。這些系統分別布置在這「三艙一段」式結構的神舟飛船中,相互分工合作,完成一次太空遨遊。下面分別介紹各個艙段的情況:
一、軌道艙(長2.8米,直徑2.2米)
神舟飛船的軌道艙的外形為圓柱形的。為了使軌道艙在獨自飛行的階段可以獲得電力,軌道艙的兩側安裝了太陽電池翼,每塊太陽翼除去三角部分面積為2.0×3.4米,軌道艙自由飛行時,可以由它提供0.5千瓦以上的電力。軌道艙尾部有4組小的推進發動機,每組4個,為飛船提供輔助推力和軌道艙分離後繼續保持軌道運動的能力;軌道艙一側靠近返回艙部分有一個圓形的艙門,為航天員進出軌道艙提供了通道,不過,該艙門的最到直徑僅65厘米,只有身體靈巧、受過專門訓練的人才能進出自由。艙門的上面有軌道艙的觀察窗。
軌道艙是飛船進入軌道後航天員工作、生活的場所。艙內除備有食物、飲水和大小便收集器等生活裝置外,還有空間應用和科學試驗用的儀器設備。
返回艙返回後,軌道艙相當於一顆對地觀察衛星或太空實驗室,它將繼續留在軌道上工作半年左右。軌道艙留軌利用是中國飛船的一大特色,俄羅斯和美國飛船的軌道艙和返回艙分離後,一般是廢棄不用的。
二、返回艙(長2.00米,直徑2.40米,不包括防熱層)
神舟飛船的返回艙呈鍾形,有艙門與軌道艙相通。放回艙式飛船的指揮控制中心,內設可供3名航天員斜躺的座椅,共航天員起飛、上升和返回階段乘坐。座椅前下方是儀錶板、手控操縱手柄和光學瞄準鏡等,顯示飛船上個系統機器設備的狀況。航天員通過這些儀表進行監視,並在必要時控制飛船上系統機器設備的工作。軌道艙和返回艙均是密閉的艙段,內有環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統,確保艙內充滿一個大氣壓力的氧氮混合氣體,並將溫度和濕度調節到人體合適的范圍,確保航天員在整個飛行任務過程中的生命安全。
另外,艙內還安裝了供著陸用的主、備兩具降落傘。神舟好飛船的返回艙側壁上開設了兩個圓形窗口,一個用於航天員觀測窗外的情景,另一個共航天員操作光學瞄準鏡觀測地面駕駛飛船。返回艙的底座是金屬架層密封結構,上面安裝了返回艙的儀器設備,該底座重量輕便,且十分堅固,在返回艙返回地面進入大氣層時,保護返回艙不被炙熱的大氣燒毀。
三、推進艙(長3.05米,直徑2.50米底部直徑2.80米)
神舟號的推進艙又稱設備艙,它呈圓柱形,內部裝載推進系統的發動機和推進劑,為飛船提供調整姿態和軌道以及制動減速所需要的動力,還有電源、環境控制和通信等系統的部分設備。兩側各有一對太陽翼,除去三角部分,太陽翼的面積為2.0×7.5米。與前面軌道艙的電池翼加起來,產生的電力將三倍於聯盟號,平均1.5千瓦以上,差不多相當於富康AX新浪潮汽車的電源所提供功率。這幾塊電池翼除了所提供的電力較大之外,它還可以繞連接點轉動,這樣不管飛船怎樣運動,它始終可以保持最佳方向獲得最大電力,免去了「翹向太陽」所要進行的大量機動,這樣可以在保證太陽電池陣對日定向的同時進行飛船對地的不間斷觀測。
設備艙的尾部是飛船的推進系統。主推進系統由4個大型主發動機組成,它們在推進艙的底部正中。在推進艙側裙內四周又分別布置了4對糾正姿態用的小推進器,說它們小是和主推進器比,與其他輔助推進器比它們可大很多。另外推進艙側裙外還有輔助用的小型推進器。
四、附加段
附加段也叫過渡段,是為將來與另一艘飛船或空間站交會對接做准備用的。在載人飛行及交會對接前,它也可以安裝各種儀器用於空間探測。
對於附加段現階段的設備沒有官方介紹,但是一些業內人士進行了大膽的推測,如:其中一個半環型裝置,據推測是用來安裝方形的儀器裝置。而三個相互垂直並可伸出的0.4米的探針被推測為可能是導航系統的一部分或對接系統的一部分。因為美國的阿波羅飛船上曾有類似的裝置用來進行對接。神舟飛船軌道艙前端可能裝有俄羅斯式的對接系統。但這些裝置可能只是一種試驗型,在將來執行與太空站對接的任務時肯定會被新型對接系統所替換。
附:神舟一號至六號發射及回收時間及地點:
神舟一號
時間:1999年11月20日6時發射,21日回收
發射地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回收地點:內蒙古中部
神舟二號
時間:2001年1月10日1時發射,1月16日回收
地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回收地點:內蒙古中部
神舟三號
時間:2002年03月25日22時發射,4月1日回收
地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回收地點:內蒙古中部
神舟四號
時間:2002年12月30日零時發射,2003年1月5日回收
地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回收地點:內蒙古中部
神舟五號
時間:2003年10月15日9時整發射,21小時後回收
地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回收地點:內蒙古中部四子王旗
神舟六號
時間:2005年10月12日9時整發射,115小時33分鍾後回收
地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回收地點:內蒙古中部四子王旗
神舟七號
【「神七」 設備】
宇航服、出艙背包、航天員:確保太空行走進行
我國載人航天計劃的第二步和隨後的第三步計劃包括,開展航天員出艙活動試驗,進行空間交會對接,發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實驗室。專家解釋,航天員出艙活動試驗,就是航天員從新型的「神舟」飛船的密封艙出來進行太空行走。自1965年前蘇聯航天員走出「上升2號」飛船在太空停留了24分鍾後,至今美俄兩國航天員共進行了近250次艙外活動,累計在艙外停留的時間達1000多小時。
「航天員進行太空行走的目的,是為了維修、裝卸、更換和回收航天器及航天器的外部設備。」專家稱,「神舟七號」將具備航天員太空行走的幾項必備條件。首先,會提供航天員在艙外生活和工作的環境和條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艙外航天服,它具有防微流星、真空隔熱屏蔽、氣密、保壓、通風、調溫等多種功能,航天服的手套既密封又靈活,頭盔透明密封。其次,出艙背包有控制系統和通信系統,其控制系統配有的噴氣裝置使航天員可以藉此控制行走方向。據悉,航天服和背包構造復雜,技術難度大,造價昂貴,美國生產的一套航天服約為150萬美元。第三當然是必須擁有技術操作熟練、身體健康、心理素質穩定的航天員。
【「神七」 設計】
各種要求比「神六」都高一些
「神舟五號」時,我國的載人航天還只是對一人一天上太空的考核,當時楊利偉僅待在返回艙里,軌道艙的艙門是緊閉的。此次「神舟六號」雖然在外形上與「神舟五號」幾乎一樣,不同的是,兩名航天員將從返回艙進入軌道艙,從事多人多天的空間飛行作業程序。專家打了個形象的比喻,「兩名航天員就是在『一室一廳'里活動。」而到了「神舟七號」,航天員除了在「一室一廳」里活動外,還將走出「廳」,從軌道艙側面的窗口出來在太空行走。
據介紹,「神舟七號」對航天員的生命保障系統、出艙設備、結構氣密性要求更高,因此「神舟七號」會在外形上與「神舟六號」有明顯的不同,相關系統也會有所改變,特別是軌道艙。
通常飛船發射上太空後,航天員在進行出艙活動之前,會先在氣閘艙內進行2-3小時的適應性准備,在氣閘艙內穿戴好艙外航天服,背上背包,帶好用品。實行太空行走的航天員所穿戴的航天服體積龐大,地面重量就達125公斤,根本不像在地面穿衣戴帽那麼容易,必須在其他航天員的幫助下才能穿上。「所以『神舟七號'時上天的航天員起碼得兩人,這樣可以相互配合,至於會有多少人出艙活動則未定,估計會是一人進行太空行走。」
【「神七」 訓練】
航天員在水池裡模擬失重現象
據悉,「神舟七號」時的太空行走對航天員的考核要求更高。由於航天服內的壓力比正常情況下低,有可能會使人體組織內的氮氣釋放,在血管內形成氣栓,導致減壓病,甚至危及人的生命。因此航天員在穿好航天服以後,必須在氣閘艙內充分吸氧,協助工作的航天員回到內艙(即軌道艙),關閉內艙門,然後氣閘艙開始泄壓到真空,與飛船外的真空狀態保持一致,此時航天員可以出艙活動。而完成艙外任務回到艙內時,還要對航天服進行一定的減壓,再對氣閘艙充氣。
「航天員出艙活動是一項高難度、高風險的活動。」專家介紹,「神舟七號」時的太空行走要求航天員必須在地面做充分的試驗和訓練,其地面訓練一般在一個對比重有一定要求的中性水池裡進行。這種水池通常建在大型的試驗房裡面,把航天器放在水池中,利用水的浮力模擬太空的失重現象,然後航天員在水池裡面進行出入艙和艙外操作訓練。
【「神七」 發射】
明年發射可能性不大,交會對接是下步計劃
充滿神秘感的太空行走讓人期待,「神舟七號」會在何時發射呢?「『神舟七號'明年發射的可能性較小,但相關工作已在進行。」進行太空行走之後,下一步將實行交會對接(即兩個飛行器在太空上實行精確對接),這些都是載人航天里最重要、最關鍵的基礎技術。交會對接一是要實現人員交換,二是進行物資(科學儀器、生活用品、垃圾等)交換,對接活動將會在一個密封性極佳的通道內進行,因而「神舟七號」之後的飛船在外形上還會有變化
『柒』 手抄報怎麼做請您說一說
手抄報就是採用圖片與文字的結合,有圖片和花邊多一些,字可以寫的少一些,還有一種是大部分都是字,有時候我們在生活中還可以見到,只有圖的,但這種手抄報被通過的幾率並不大,如果沒有明確的被允許最好還是不要用了,我這有一些手抄報圖片,給您參考一下,如果您需要做的手抄報並不是這種內容(文字性的東西)的,您可以採用其中的版面設計。具體的文字內容可以自己上網搜有關資料,只要把其中的文字內容改掉就好。
『捌』 搜索幾張美麗的手抄報帶圖片的.
什麼題材的?
『玖』 禁毒妙語手抄報表圖片
在網上查一些禁毒資料和人吸食毒品的前後差別圖、告訴人們危害性、自己可以進行花邊的修飾,不用太花哨,手抄報應該也是可以進行剪貼的,一些圖片下載剪貼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