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柳琴的調
民族樂器都是D調,柳琴就是定四弦音g、d1、 g1、d2,四度五度四度。1=C空弦就成5252音。1=D就4141音。
柳琴戲原屬壺天(小也,非道場)小戲,又稱「拉魂腔」,源於山東蘭郯一帶(今臨沂、郯城、新沂),生成於以徐州為中心的蘇、魯、豫、皖四省交界地區。原與淮海戲、泗州戲、茂腔、柳腔同屬拉魂腔系列,新中國成立後,因流駐地不同而稱謂不同。
柳琴戲起源於清代中後期災民四方遊走及農民勞作時的號子,迄今已有二百餘年歷史。柳琴戲的最大魅力就在於唱腔上不僅有本腔,還吸收了很多當地民間小調、乞討腔、哭腔、喝郎(號子)等,柳子戲、花鼓戲的許多腔調也有所體現。
在徐州就有「三天不聽『拉魂腔』,吃飯睡覺都不香」的民諺,它的「九腔十八調,七十二哼哼」至今仍盛傳不斷。
(1)搜索關於柳琴琴的圖片擴展閱讀
演奏柳琴時,奏者端坐,將琴斜置於胸前,左手持琴按弦,右手執撥彈奏。琴拔多由賽璐珞片、尼龍板、塑料片或牛角等材料,製成等邊三角形。以用0.7毫米厚的賽璐珞片製成邊長30毫米的三角形撥片為最好,有著不掉粉末、軟硬適度、富於彈性、便於控制、容易上手、音色圓潤等優點。
還應將拔片每邊的右側磨簿些,以使發音清脆、潔凈。柳琴撥片同拉弦樂器的琴弓一樣重要,對演奏的力度、速度和音色變化有直接關系。右手的持撥方法是將撥片的2/3夾於拇指和食指第一關節之間,用露出的1/3彈撥琴弦。
柳琴的演奏技巧,右手有彈、挑、雙彈、雙挑、掃拂和輪奏等,左手有吟弦、打弦、帶弦、推拉弦和泛音等,其指法符號均與琵琶的指法符號相同。柳琴可以演奏各種度數的和音與和弦。自然泛音靈敏清晰、效果良好。它的震音奏法也具特色,強奏時緊張、熱烈;弱奏時安靜、甜美。
② 柳琴有幾種 加圖片
柳琴,典型的琵琶類彈撥樂器。又稱柳葉琴、金剛腿、土琵琶。原流行於蘇、魯、皖等省。現流行於全國各地。 屬唐代以來在民間流傳的梨形音箱彈弦樂器之一種,其外形、構造、奏法均與琵琶相似,只是右手用撥子彈奏。最早的柳琴,構造非常簡單,由於柳琴的外形土裡土氣,非常民間化,中國老百姓親切地稱它「土琵琶」。「土琵琶」長期流傳在中國山東、安徽和江蘇一帶的民間,用於伴奏地方戲曲。最早的柳琴只有兩條絲弦,7個用高粱桿做成的品位,音域很窄,僅有一個半八度,還不便轉調。當時的琴體較大,演奏時有一竹筒套在食指上,用拇指捏緊,靠手腕甩動而撥弦發音,演奏形式別具一格。後以竹套質脆易裂,使用挖空的牛角圓筒代替。 1958年底,第一代新型柳琴--三弦柳琴誕生了。三弦柳琴由原來的兩根弦變成了三根弦,音柱也由7個增加到24個。跟土琵琶相比,新型柳琴擴大了音域,方便了轉調,音色也由悶噪變得明亮起來。70年代,出現了第二代新柳琴型柳琴--四弦高音柳琴。第二代新型柳琴除了在琴弦和音柱的數量上又有所增加外,最主要的變化是用竹子代替了高粱稈,用鋼絲代替了絲弦。這些改革大大改善了柳琴各方面的性能,豐富了表現力。從而使柳琴結束了200餘年來僅僅作為伴奏樂器的歷史,走上了獨奏樂器的發展道路。 如今,柳琴在中國音樂表演的領域里扮演著各種各樣的角色。在民族樂隊中 ,柳琴是彈撥類樂器組的高音樂器,有獨特的聲響效果,常常演奏高音區重要的主旋律。由於它的音色不易被其他樂器所掩蓋和融合,有時還擔任技巧性很高的華彩段落的演奏。另外,柳琴還具有西洋樂器曼陀林的音響效果,與西洋樂隊合作,別有風味。
③ 求動漫人物彈民族樂器的圖圖,類似於古箏、柳琴之類的
④ 柳琴的介紹
柳琴,彈弦樂器。又稱柳葉琴、金剛腿、土琵琶。漢族傳統樂器。原流行於蘇、魯、皖等省。現流行於全國各地,以山東臨沂及蘇北一帶為主。 屬唐代以來在民間流傳的梨形音箱彈弦樂器之一種,其外形、構造、奏法均與阮相似。最早的柳琴,構造非常簡單,由於柳琴的外形非常民間化,中國老百姓親切地稱它「土琵琶」。
⑤ 我想請教下這個圖片里老人彈奏的樂器叫什麼是柳琴嗎
牛腿琴 哈哈
不過這個有品格 傳統的貌似沒有品格的
你網路一下詳細看看吧
明年我計劃去雲南學習各個少數名族樂器
她就是其中之一
加油!!!
⑥ 誰可以告訴我一些關於柳琴的東西 ^^
你如果以前較深入地學過類似的彈撥樂器(阮,三弦等),那麼上手會比較快,一個月就能彈得不錯。
如果完全沒學過,那就看你追求什麼了。如果只是為了彈出個小曲子,那一兩個月就行。學任何樂器都有一個2到5年的基本功練習期,很枯燥,只憑一時的興趣是堅持不下去的。
說句實話,柳琴獨奏聲音不好聽,太高太尖了。如果有一個大樂隊來襯它,就顯得柳琴特好聽。有一套柳琴協奏曲叫北方生活素描,非常好聽。
⑦ 關於柳琴
答案是3、彈奏
柳琴又稱「柳葉琴」,高音彈撥樂器,原來流行於蘇北魯南一帶,外形如琵琶,略小,張兩根弦,七品,多在戲曲音樂中使用。改革後的柳琴,張四根弦(兩根絲弦、兩根纏弦),二十四品(或二十五品),擴大了音域,增加了音量,用於民族樂隊。柳琴用撥子彈琴,用高音譜表記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