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秧歌的介紹
秧歌是中國(主要在北方地區)廣泛流傳的一種極具群眾性和代表性的民間舞蹈的類稱,不同地區有不同稱謂和風格樣式。在民間,對秧歌的稱謂分為兩種:踩蹺表演的稱為「高蹺秧歌」,不踩蹺表演的稱為「地秧歌」。
近代所稱的「秧歌」大多指「地秧歌」。秧歌歷史悠久,南宋周密在《武林舊事》中介紹的民間舞隊中就有「村田樂」的記載,清代吳錫麟的《新年雜詠抄》中明文記載了現存秧歌與宋代「村田樂」的源流關系。
拓展資料:
秧歌在中國已有千年的歷史,明清之際達到了鼎盛期。清代吳錫麟《新年雜詠抄》載:「秧歌,南宋燈宵之村田樂也」。「秧歌」的起源,中國民間有一種說法是古代農民在插秧、拔秧等農事勞動過程中,為了減輕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之苦,所以唱歌曲,漸漸就形成了秧歌;民間的另一種傳說是「秧歌」起源於抗洪斗爭。
古代黃河岸邊的百姓,為了生存,奮力抗洪,最後,取得勝利,大家高興地拿起抗洪的工具當道具,唱起來,跳起來,抒發高興的心情,隨著參加人數的增多,有了舞蹈動作和舞蹈組合,逐漸就形成了秧歌。民間第三種說法根據《延安府志》記有「春鬧社,俗名秧歌」,閣可見秧歌可能源於社日祭祀土地爺的活動。
扭秧歌,是我國北方民間喜聞樂見、具有代表性的一種舞蹈, 是我國第一批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之一。它的前身是農民在插秧時的一種歌詠活動,起源於農業生產勞動。每年春耕時,農家的婦女兒童數以十計,一起到田裡插秧,一人敲起了大鼓,鼓聲一響,「群歌競作,彌日不絕」,稱之為「秧歌」。它最早是以唱歌的形式出現,後來發展成舞蹈和戲劇表演的形式,並流行於我國北方以及南方各地。
秧歌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種民間舞蹈形式。主要流行於我國北方地區。但因流傳地區不同,又有陝北秧歌、晉北秧歌、東北秧歌、河南秧歌、河北秧歌、山東膠州秧歌和鼓子秧歌等。這種秧歌各有不同的風格和特點。一般是舞者扮成各種人物,手持扇子、手帕或綵綢等起舞。
在表演形式上,開始和結束為大場,中間穿插小場。大場為變換隊形的集體舞,小場是兩三人表演的帶有簡單情節的舞蹈或歌舞、小戲,有的地區將高蹺、旱船、竹馬燈、花鼓等歌舞形式俗稱秧歌」(見《辭海》)。
② 山東的三大秧歌
鼓子秧歌、海陽秧歌、膠州秧歌。
1、鼓子秧歌:流傳在黃河下游的濟陽、商河、陽信、惠民、無棣等縣,在風格上可說與黃河中游陝西、甘肅、山西的鑼鼓一脈相承。參加舞蹈使用的道具分別為綢傘、圓形鼓、雙棒、綢巾。
2、海陽秧歌:流行於膠東半島的海陽、萊陽、乳山等縣市,以海陽市最盛,幾乎村村都有秧歌隊。海陽秧歌角色眾多,整個舞隊由單人舞,雙人舞,多人舞組成。
3、膠州秧歌:起源於膠州城北部的東小屯村。當年,村裡有馬、趙兩姓人家,因生活所迫,每逢農閑共同到周圍地方演出,年久形成了有地方特色的表演形式,多在大年正月表演。
(2)自己扭秧歌的動態圖片擴展閱讀
山東秧歌的影響意義:
1、每逢重大節日,例如新年等,城鄉都組織隊,拜年問好,互相祝福、娛樂。另外,不同的村鄰之間還會扭起秧歌互相訪拜,比歌賽舞。
2、秧歌在色彩的運用上,體現了鮮明的民族風格。扭秧歌時人們所穿的服裝色彩對比強烈,有紅藍黃綠。
3、大家在鑼鼓的伴奏聲中,邊歌邊舞,以此抒發愉悅的心情,表達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山東秧歌
③ 秧歌舞的基本舞步有哪些
有雙膝屈伸、壓腳跟、上身動律。
1、雙膝屈伸:分為硬屈伸時和軟屈伸時。硬屈伸時雙膝快速屈伸並富有彈性;軟屈伸時膝關節的要有內在的柔韌感,音樂重拍的動作身體重心向下;挺膝時雙膝挺直,以示動作的哏、俏特點。
2、壓腳跟:分為正步壓腳跟、小踏步壓腳跟等。壓腳跟時後半拍雙腳跟提踵,前腳掌著地,雙腿挺膝,前半拍迅速雙腳落腳跟,提起腳跟的時間要短,落地的時間要相對的長一些。
3、上身動律:分為橫擺身和前後扭身。橫擺身是身體的左右兩側胸腰交替提壓,形成上半身的左右橫擺。前後扭身是以腰為軸,以肩為主身體左右兩側交替前後扭身,肩與上身扭動形成一體,胯不要扭動,同時左肩走下弧線到後方。
秧歌舞相關介紹:
秧歌舞起源於古代農業勞動,勞動人民在田間辛苦插秧、耘田的勞動,以敲鑼打鼓,用來助興。表演起來,生動活潑,形式多樣,多姿多彩,紅火熱鬧,規模宏大,秧歌內容包含量大,形式多樣又富於變化;再加上扭秧歌舞蹈動態豐富,使看秧歌的人也心花怒放,豪情倍增。
秧歌舞在風格上既有火爆、潑辣的特點,又有穩靜、幽默的特點。動作既哏又俏,既穩又浪,而且穩中有浪,浪中有穩,剛柔結合,不能扭扭捏捏纏綿無力。東北秧歌音樂的傳統樂曲十分豐富,旋律的各種變化,樂曲的連接,調性、調式的變換都要順。
④ 秧歌舞的基本信息
秧歌舞是一種古老的漢族民俗文化,是傳統節日必不可少的的娛樂形式。表演起來,生動活潑,形式多樣,多姿多彩,紅火熱鬧,規模宏大,氣氛熱烈,鬧得熱火朝天。每逢重大節日,例如新年等,城鄉都組織隊,拜年問好,互相祝福、娛樂。另外,不同的村鄰之間還會扭起秧歌互相訪拜,比歌賽舞,可見扭秧歌對古代漢族勞動人民來說是多麼重要。
這一切促使扭秧歌成為大型群眾性娛樂,歡慶,宣傳的主要形式。因為秧歌內容包含量大,多姿多彩,形式多樣又富於變化;再加上扭秧歌舞蹈動態豐富,使看秧歌的人也心花怒放,豪情倍增,因而深受廣大觀眾的歡迎,是人民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這也給林區人民、廣大民眾帶來了快活和歡樂,舒緩身心疲倦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