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卡通動漫 » 敦煌舞動態圖片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敦煌舞動態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5-09 15:01:32

㈠ 敦煌舞的靈魂來源於什麼敦煌舞是哪種文化的展現

甘肅省敦煌莫高窟坐落在河西走廊最西端的酒泉市所轄的敦煌縣級市,因其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中心,所以也被稱作“千佛洞”,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以及科技價值。敦煌莫高窟的修建自我國古代十六國時的前秦開始,一直持續到元朝時期,共有各類洞窟七百三十五個,窟內有壁畫四萬五千多平方米、泥質彩塑兩千四百一十五尊,具有很高的價值。公元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㈡ 水下飛天舞蹈飛天動作與什麼有關

水下飛天舞蹈飛天動作與敦煌莫高窟有關。具體如下:

1、解析

飛天舞屬敦煌舞,它是古典舞的分支,來源於敦煌壁畫中的飛天,但與古典舞有很大區別。敦煌舞與以石窟壁畫為舞姿依託,主要分為胡旋舞、胡騰舞、清侍兆租商舞、霓裳羽衣舞等。

2、相關舞蹈

《絲路花雨》、《千手觀音》、《霓裳羽衣舞》。

敦煌莫高窟的藝術價值

敦老兆煌石窟營建的一千年歷程,時值中國歷中上兩漢以後長期分裂割據,走向民族融合、南北統一,臻於大唐之鼎盛,又由顛峰而式微的重要發展時期。

在此期間,正是中國藝術的程序、流派、門類、理論的形成與發猜拍展時期,也是佛教與佛教藝術傳入後,建立和發展了中國的佛教理論與佛教宗派,佛教美術藝術成為中國美術藝術的重要門類,最終完成了中國化的時期。

以上資料參考網路—敦煌莫高窟

㈢ 舞蹈《飛天》是來源於哪裡的壁畫

《飛天》舞蹈來自敦煌莫高窟的壁畫。

敦煌飛天是乾闥婆與緊那羅的復合體,乾闥婆是印度梵語的音譯,意譯為天歌神,由於他周身散發香氣,又叫香間神,緊那羅是印度古梵文的音譯,意譯為天樂神。

乾闥婆和緊那羅,是印度古神話和婆羅門教中的娛樂神和歌舞神,敦煌飛天從藝術形象上說,它不是一種文化的藝術形象,而是多種文化的組合體,飛天的故鄉雖在印度,但敦煌飛天卻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

敦煌莫高窟飛天藝術,是敦煌石窟文化組成中的一部分,是中國佛教文化的結晶,也是中國傳統文化和理想結合的歷棗藝術再現,代表著人們心中美好的形象和願望,敦煌莫高窟飛天藝術,在世界上都非常出名,經常被後世藝術家進行借鑒,啟發了一大批藝術家的藝術創造。

它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國道教羽人、西域飛天和中原飛天的融合體,是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飛天,它憑借著飄曳的衣裙、飛舞的綵帶凌空翱翔於天,它是中國藝術家最天才的創作,是世界美術史上的一個奇跡。

㈣ 中國古典舞的風格都有哪些啊

中國古典舞四大流派如下:

1、身韻學派

中國古典戚手晌舞的身韻學派是具有中國古典舞意義的學派。身韻來源於戲曲身段和中華武術,在籌備期間,從戲曲中保留的舞蹈開始研究整理中國古典舞。

戲曲中原有的舞蹈動作邏輯被解構,動作被分析成部件,然後把它裝在芭蕾結構方法的框架上。身韻作為專業舞者必必須要會的,不僅有自己的體系,還對中國古典舞的文化建構也提供了方法論。

2、漢唐學派

漢唐舞是以中國古歷史最燦爛的漢唐精神和氣質為主體,以漢唐為代表的音樂舞蹈文化和明清以來成熟的戲曲舞蹈形式為支點創建的。

3、敦煌學派

敦煌舞形象主要包括天宮樂舞、壁畫民間歌舞場景、胡旋、胡騰、柘枝等民族舞蹈形象。敦煌舞是繼承了這一傳統的基礎,秉承中國傳統審美原則,吸收和借鑒各民族舞蹈。

運用古典舞的節奏和韻律,將靜態姿勢與其風格統一的動作過程相結合,形成更高鋒完整的舞蹈運動和造型體系。典型的形態是歪頸、擰腰、移薯陸胯和勾腳的S形三個彎曲,以及手臂的稜角和彎曲。

4、昆舞學派

昆舞是在對崑曲藝術的研究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是對崑曲本質精神和魅力的提煉和加工。它不僅在崑曲的制約中,也是一種以舞蹈理念拓展的中國古典舞蹈新風格。

㈤ 敦煌舞三十六姿名稱有哪些

敦煌伎樂三十六姿 • 伎樂天:1、反彈琵琶。2、豎彈琵琶。3、盤腿擊鼓式。4、躺身擊鼓式。

敦煌舞簡介:

1、敦煌石窟群藏有大量十六國時期至元代的樂舞資料,包括文物中的舞蹈形象及曲譜、舞譜等。其舞蹈形象主要包括經變畫的天宮樂舞、壁畫的民俗歌舞場面以敬臘及胡旋、胡騰、柘枝、霓裳羽衣舞等民族舞蹈形象。

2、敦煌舞屬於過去,也屬於現在:屬於古典,又屬於現代。敦煌舞蹈飽含了中原韻致,也帶有神秘的異域風情,因而這也造就了敦煌舞派不可被忽輪爛視的藝術價值。

㈥ 反彈琵琶是什麼樣的動作

反彈琵琶是敦煌藝術中最優美的舞姿。它勁健而舒展,迅疾而和諧,反彈琵琶實際上是又奏樂又跳舞,把高超的彈奏技藝絕妙的舞蹈本領優雅迷人地集中在這個舞位的肩上。我們很難知道,當初是否真的有個善歌善舞且才華非凡的朗姬作為模特,還是畫工們離奇的的想像和傑出的創造。不管怎樣,反彈琵琶都是大唐文化一個永恆的符號。

圖為「反彈琵琶圖 唐 壁畫 甘肅敦煌莫高窟112窟」

㈦ 敦煌舞的十七個手位是什麼

1、敦煌舞蘭花手,如下圖所示:

㈧ 堪稱藝術構思美的典範的是哪部舞蹈作品

一、是敦煌舞

㈨ 反彈琵琶是哪個舞蹈中的典型舞姿

反彈琵琶是 敦煌舞 中的典型舞姿。

敦煌,甘肅拆薯省縣級市,由酒泉市代管,位於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處甘肅、青海、新疆三省(區)的交匯處,介於北緯39°40′—41°40′,東經92°13′—95°30′之間,總面積2.67萬平方千米。

敦煌是絲綢之路的節點城市,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畫」聞名天下,是世界遺產莫高窟和漢長城邊陲玉門關、陽關的所在地,為甘肅省四大綠洲之一。旅慎者

自2100多年前漢武帝「據兩關、列四郡」(兩關:玉門關、陽關;四郡:武威、張掖、酒泉、敦煌)起,敦煌作為絲綢之路中西交通中轉站和西域門戶孝埋,

曾有「使者相望於道,商旅不絕於途」的盛景,更有《舊唐書·地理志》記載「天寶年間元宵燈會,長安第一,敦煌第二,揚州第三」的輝煌。

截至2021年末,敦煌市常住人口18.53萬人。2021年,敦煌市生產總值83.83億元,其中:一產增加值12.16億元,二產增加值19.28億元,三產增加值52.39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14.51:23:62.49,人均生產總值45253元。

㈩ 敦煌古樂的樂舞壁畫

在護法神天龍八部里,樂神和歌神佔有重要的地位,其他如葯叉之類也都擅長音樂。這就友鋒難怪敦煌的400多個洞窟中,除了很小的幾個之外,幾乎都有腔告帶大量的天神們奏樂舞蹈的壁畫,正是這些樂舞壁畫,使敦煌莫高窟成為一個美音繚繞的世界。
莫高窟樂舞壁畫足有千幅以上,繪畫的時間跨度從十六國的北涼一直到清代,凡1500多年。其中唐代壁畫最多,最為壯觀。那裡還藏有1000多年以前唐五代的手抄樂譜和舞譜。著名的飛天和反彈琵琶是樂舞壁畫中的代表作,早已飛出敦煌,走向世界。但是,那更多、更精彩的輝煌壯麗的樂舞場面,形制獨特的幾十種樂器圖像和其他神聖而美好的音樂壁畫卻鮮為人知。 敦煌壁畫上的樂舞形式有好多種,按佛教理論繪於不同的位置,十分講究。
最高一層,是懸在虛空的一群系著五彩飄帶的樂器,有琵琶。箜篌、笙、笛、腰鼓等,它們都沒有人演奏。這便是所謂不鼓自鳴的天樂。其實,這是中國古代畫工發明的畫音樂的辦法。佛教理論說,修煉達到所謂三十三天之上的唱樂天時,其境光明遍徹,永為白晝,樂聲自作。自鳴天樂即表示這種境界。
往下,依次為天宮伍蘆伎樂、飛天伎樂、禮佛樂舞、羽人伎樂、葯又伎樂等。
天宮伎樂,是繞窟一周的仙女,她們披著長巾,裸露半身,或彈奏樂器,或徒手而舞。
飛天伎樂,是飛出樓閣的天宮伎樂,她們在天空中形成浩浩盪盪的樂舞隊列,飄帶裊裊,舞姿輕盈,如行雲流水。
禮佛樂舞,是經變畫中樂神舞神禮佛、娛佛的場面。它繪置於窟壁中部最引人注目的地方,畫面巨大,數量繁多。如初唐220窟《東方葯師經變》中,有一個分成兩組的26人的樂隊,兩個人伴唱,四個女舞神橫列一排在小圓氈上起舞。其中兩個上身著錦,下穿長褲,外罩紗裙,頭戴寶石冠,手飾王鐲,肩披五彩飄帶,輕歌曼舞。另外兩個上身裸露,身披纓絡,雙手執五彩飄帶大幅度平轉,氣氛十分熱烈。中唐112窟《觀無量壽經變》,即著名的反彈琵琶舞,伴奏者多達11人。慈眉善目的女舞神重心放在右腳,左腿提起,琵琶背朝前置於身後反彈。
羽人伎樂和葯叉伎樂皆為護法天神。前者人面鳥身,後者是威武的力士,往往於經變畫中持奏樂器或作舞蹈狀。
這些天神的樂舞場面占整個樂舞壁畫的百分之九十以上,令人目不暇接。除了那些凌空飄行的飛天伎樂之外,其他樂舞場面似與人間樂舞場面沒有什麼差別。有些樂器直至現在還在使用。各種舞姿亦被現代專家融會貫通,編創了擬古的敦煌舞,其代表作便是享譽中外的《絲路花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