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食管癌粒子支架置入術
食管粒子支架置入術,是將有放射性125碘支架植入到食管腔中治療食道癌一種最新的治療技術。普通支架只是機械的擴張,但不能抑制癌細胞的生長。而放射性粒子支架,不但可以起到機械擴張的作用,同時能夠通過放射線作用達到近距離放療的作用,殺滅腫瘤細胞,從而實現食道癌州耐汪的標本兼治目的,是食道癌患者畝物延長生命的良好保障手段。
在食管癌的治療上,這方法還是用的比較多的,效果也是比較好,但是對於老年患者,一般體質冊仔不是很好,可以配合中葯的治療,中葯如今幸(人參皂苷Rh2)膠囊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減少食管支架置入術產生的並發症,提高治療的效果,防止復發和轉移的情況。
⑵ 食管支架手術需要多久
食道支架適用於食道梗阻的姑息的治療蘆耐寬手段。這個手術一般半個小時可畝螞以搞定的。但是需要注意食管支架的位置。
建議您定期復查,防止支架脫落。對於食管中段的狹窄食管支架的效果比較陪亮好,對於食管下段的效果不佳,容易脫落。
⑶ 食道癌晚期吃不下東西怎麼辦
食道癌是一種飲食不當引起的疾病,主要是因為患者在平時喜歡吃太燙的食物,太燙的食物會刺激到食道,導致食道細胞受到異常,所以大家應該要調整自己的飲食問題。北京四惠西區醫院中醫腫瘤專家張文彭主任說一般食道癌患者在晚期會表現出吞咽困難、嘔吐、吐血喉疼痛以及聲音嘶啞的情況,所以發現存在這些症狀的患者,要及時地接受治療。
食管癌晚期症狀有進行性吞咽困難,吐黏液樣的分泌物,持續的胸痛或背痛,聲音嘶啞或者發不出聲音,Horner綜合征,劇烈嗆咳,以及黃疸、腹腔積液、昏迷等症狀。
食管癌是常見的消化道腫瘤,晚期各症狀會加重,會引發疼痛及感染等。具體症狀如下:
1.食管癌典型的症狀是進行性吞咽困難,發展至晚期時半流質的食物甚至是水和唾液也不能咽下。
2.患者常吐黏液樣的分泌物,身體狀況每況愈下,逐漸消瘦、脫水與渾身無力。
3.如果腫瘤已經侵犯食管外的組織,那麼晚期症狀還包括持續的胸痛或背痛等。
4.如果腫瘤已經侵犯喉返神經,那麼可以出現聲音嘶啞或者發不出聲音。
5.如果腫瘤壓迫到頸交感神經節,那麼可以產生Horner綜合征。
6.如果腫瘤侵入氣管、支氣管等,那麼可以形成食管、氣管或者支氣管瘺,吞咽時會出現劇烈嗆咳,並胡灶引發呼吸系統的感染。
7.如果腫瘤遠處轉移至肝、腦等臟器,那麼可以導致黃疸、腹腔積液、昏迷等症狀。
食道癌無法進食怎麼辦?
食道癌臨床上比較常見。食道癌通常早期症狀不明顯,後期主要表現為進行性的吞咽困難或胸骨後的疼痛。北京四惠西區醫院中醫腫瘤專家張文彭主任說進行性的吞咽困難主要是因為腫瘤占據食管腔,造成食物難以通過,甚至無法進食,此時可以通過食道支架的方法,將衫做衡支架植入食道內,撐或做開狹窄的部位,讓食道重新恢復通暢。
食道癌臨床上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早期食道癌的治療以手術治療為主,效果較好;
2、中晚期食道癌的治療主要以放射治療為主。
總而言之,腫瘤病人厭食是常見現象,家屬應加強情感陪護,耐心調理飲食結構,飯菜口味和營養一樣重要,患者本人也要知道「人是鐵,飯是鋼」,吃好飯才能治好病,應為了早日康復,鼓勵自己多吃飯、吃好飯。
⑷ 食管支架
可以做 。但是選擇放置支架的類型很重要。
目前臨床上應用的金屬食管支架,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記憶合金支架,另一種是DZAS型金屬全覆膜食管支架。
記憶合金支架是由鎳鈦記憶合金絲編制而成的自膨式網狀支架,由於鎳鈦合金具有穩定的形態記憶效應,因此又稱記憶合金支架。
特點:有形狀記憶效應磨鉛胡,可持續支撐食管;鎳鈦合金絲外層有一層鈍化膜可耐腐蝕;支架為一整體結構,支撐力大但可塑性較差,其上下埠及網狀結構的鎳鈦合金材料容易刺激食道粘膜,兩周後肉芽增生,增生的肉芽組織經支架網孔包裹金屬絲,使支架粘附在食管壁上,導致支架回收困難。支架長時間放置可因肉芽增生導致再次狹窄,最終只能通過手術的方法將支架取出,所以造成了放置支架還有可能狹窄的印象。
下面這種支架DZAS型金屬全覆膜食管支架可完全避免再狹窄,因為這種支架是全覆膜的。
2、DZAS型金屬全覆膜食管支架
DZAS型金屬全覆膜食管支架是以317L醫用鉑金不銹鋼絲製成的「Z」型骨架通過呈節段性的分段連接結構連接而成,內外均覆高強度的醫用硅橡膠膜。這種支架是由我國自行研製,臨床應用范圍和安全性均優於記憶合金支架,在良性食管狹窄中的應用效果尤為突出。
特點:支架為全覆膜,對瘺口起瞎攔到很好的封堵效果,並能防止黏膜組織向支架管腔內生長,不會造成管腔內再狹窄,突破了傳統金屬支架長期置入後無法取出的問題;兩端採用軟膜邊設計,能很好的貼服在食管壁上,對食管的機械刺激較小,不會對食管造成穿孔;採用的分段連接結構是一種軟性連接,使支架具有良好順應性,變形性好,有效減輕支架對食管壁組織的磨損和減少支架的移位;支架長期置入仍可回收,置入5年內可取出或更換。
臨床工作中應該根據病情和治療目的,選擇合適類型的食管支架。支架選擇的正確與否,直接關繫到治療結果和預後的好壞。操作者必須對各種不同類型支架的特性和激祥適應症有充分的了解,才能避免治療的失誤或失敗。
⑸ 食道支架植入術費用大概是多少
食道支架手術總的價格大概在6000-7000塊錢左右伍皮拆,食道支架本身的價格是4000-5000塊錢,再加上手術的費用,多數需要6000-7000塊錢腔棗。住院費用再加上葯物治療,總的大概在10000塊錢左右。食管支架是能解決食管狹窄的主要方式,對於食管癌或者食道吻合口的狹窄多數給握豎予食管支架植入,能夠有效的解決梗阻,解決患者的飲食問題。對於臨床上覆膜支架和非覆膜支架,一般價格也有不同,目前國內常常用覆膜支架,以解決腫瘤浸潤到支架孔內,而導致支架多年以後出現狹窄的情況。總之,食管支架的手術相對比較廉價,不同的醫院價格稍有不同。
⑹ 手術與有創操作的區別
(一)從定義上看
根據原衛生部《醫療機構手術分級管理辦法(試行)》中的定義,手術是指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使用手術器械在人體局部進行操作,以去除病變組織、修復損傷、移植組織或器官、植入醫療器械、緩解病痛、改善機體功能或形態等為目的的診斷或者治療措施。案例中的內鏡下食管支架置入術,為醫務人員使用內鏡在食管中植入支架,符合該手術的定義。
而對於有創診療操作,並沒有專門的定義。從《病歷書寫基本規范》字面上理解,應是指臨床診療活動過程中進行的各種診斷、治療性操作(如胸腔穿刺、腹腔穿刺等)。但該定義較為含糊,並不明確。「臨床診療活動過程中進行的各種診斷、治療性操作」幾乎包含了所有診療操作,並未突出「有創」二字。而所列舉的「胸腔穿刺、腹腔穿刺等」又將「有創」二字幾乎限定在有創口的穿刺范圍內。這無疑對「有創診療操作」過於局限了。
《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中對特殊檢查、特殊治療進行了定義:特殊搏洞巧檢查、特殊治療,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診斷、治療活動:1、有一定危險性,可能產生不良後果的檢查和治療;2、由於患者體質特殊或者病情危篤,可能對患者產生不良後果和危險的檢查和治療;3、臨床試驗性檢查和治療;4、收費可能對患者造成較大經濟負擔的檢查和治療。有創診療操作,根據定義應包含在特殊檢查、特殊治療所指的第一類情形中。而案例中的內鏡下食管支架置入術,也屬臨床診療活動中進行的治療性操作,並且也具有一定危險性,可能產生不良後果,應算作有創診療操作。
因此,對比手術與有創診療操作的定義,並無明確的區分。從定義上看,《醫療機構手術分級管理辦法(試行)》中手術的定義更為寬泛,包含《病歷書寫基本規范》中有創診療操作的定義。
(二)從項目列舉上看
原衛生部《醫療機構手術分級管理辦法(試行)》第三條規定,「醫療機構實行手術分級管理制度。手術分級管理目錄由衛生部另行制定」。但至今為止,國家衛計委仍未正式發布手術分級管理目錄。僅在2011年衛生部醫政司發布《關於徵求〈醫療機構手術分級管理辦法〉和〈手術分級目錄(2011年版)〉基鍵意見的函》中,作為附件2,下發過顫唯《手術分級目錄(2011年版)(徵求意見稿)》。
但經查閱發現,在《病歷書寫基本規范》的有創診療操作中所列舉的胸腔穿刺、腹腔穿刺,在《手術分級目錄(2011年版)(徵求意見稿)》均屬於一級手術。雖然僅為徵求意見稿,但仍體現了兩個部門規章之間的矛盾性。
不僅此兩項操作,還有在日常實踐中常見的皮膚牽引術、氣管插管、胸腔閉式引流術等有創診療操作,均在手術分級目錄之列。案例中所指的內鏡下食管支架植入術被劃為介入診療技術中的三級手術。因此,採用《手術分級目錄(2011年版)(徵求意見稿)》作為手術范圍劃定依據也是不合適的。
此外,有的人認為應從是否麻醉來區分手術和有創診療操作,但類似皮膚牽引術、腿假肢安裝等在手術分級目錄歸為一級手術的項目並不需要麻醉,而有些診斷性操作,如無痛消化內鏡檢查等,同樣需要麻醉支持。因此通過麻醉來區分也是不合適的。
還有的人認為應從是否進手術室來區分手術和有創診療操作,但對於一些有創診療操作,有時為確保安全,同樣須在手術里內進行,如氣管切開術等。不同的醫療機構對於手術室操作的掌握尺度不一,因此,同樣不能通過進手術室來區分。
柳州中醫院陳德華主任認為,字面解釋看,《醫療機構手術分級管理辦法(試行)》中的手術,包括《病歷書寫基本規范》中的手術和有創診療操作;但從目的解釋,因為兩者規范目的有差別,不能互套;從體系解釋看,對照《醫療機構手術分級管理辦法(試行)》對手術定義來看,《病歷書寫基本規范》中有創診療操作都是手術了,那就沒有必要在《病歷書寫基本規范》中區分手術和有創診療操作了。最合理的解釋是,《醫療機構手術分級管理辦法(試行)》中的手術=《病歷書寫基本規范》中的手術+有創操作+其他操作。
筆者基本同意此觀點,但反觀手術分級目錄,既包含一些有創診療操作,又未包含所有的有創診療操作,如導尿術、血液透析、關節腔內注射等。因此,二者之間並不是絕對的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筆者更傾向於認為,《醫療機構手術分級管理辦法(試行)》中的手術定義是廣義上手術的定義。而《病歷書寫基本規范》中所指的手術,是指狹義上手術。
三、建議
(一)手術與診療操作
對於手術與診療操作二者之間的區分,筆者建議參照《國際手術操作分類(ICD-9)臨床版》(北京版ICD-9)進行劃分。其中,幾乎涵蓋了所有臨床手術與操作,並且明確地區分了診斷性操作、治療性操作與手術。並且一直隨著醫學發展在不斷更新。
《國際疾病分類手術與操作》(ICD-CM-3)源於世界衛生組織於1978年出版的國際醫學操作分類——ICPM(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of Procere in Medicine),但此後再無新版問世。隨著醫學科學技術的進步,ICPM越來越不能滿足世界各國的應用需求。於是,各國開始在ICPM的基礎上開發符合自身國情的醫療服務操作項目分類及其編碼。
美國在ICPM第五章的基礎上,在ICD-9的第3卷進行了修訂,形成了《國際疾病分類(第9版臨床修訂本)—手術與操作》ICD-9-CM-3(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of Diseases,Clinical Modification of 9thRevision,Operations and Proceres),廣泛用於美國醫療機構的手術操作分類。加上由美國醫學會開發的醫生使用的當代醫學術語集(CPT)、當代牙科術語集(CDT)等多種體系共同組成了美國的醫療服務操作編碼體系。2013年10月1日,美國正式實施了ICD-10-操作編碼系統(ICD-10-PCS),代替現在使用的ICD-9-CM-3。
德國在ICPM的基礎上,開發了德國醫療服務操作分類OPS 301。英國開發了手術與操作分類第4版OPCS 4。法國開發了醫學操作分類CCAM。澳大利亞開發了澳大利亞衛生干預分類ACHI。加拿大開發了加拿大衛生干預分類CCI。
年,我國正式推廣由北京協和醫院世界衛生組織疾病分類合作中心編譯的《疾病和有關健康問題的國際統計分類(第10次修訂本)(ICD-10)》 (第二版)和《國際疾病分類手術與操作(ICD-9-CM-3)》(第九版)。目前,我國「手術及操作編碼」項目多使用美國發布的ICD-9-CM-3編碼。北京市在此基礎上,根據臨床醫學進展,組織專家研究制定了《國際疾病分類(ICD—10)臨床版》和《國際手術操作分類(ICD—9)臨床版》(北京版ICD-10和ICD-9),於2006年通過了國家級專家組評審。2011年,原衛生部辦公廳發布了《關於推廣應用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s)開展醫院評價工作的通知》,說明北京版ICD-10和ICD-9經北京市二級以上醫院5年來的應用,編碼准確率較高,能夠滿足衛生統計上報和醫療質量績效評價要求。故推薦使用北京臨床版ICD-10和ICD-9,加強疾病分類管理工作。
年1月5日,北京市衛計委發布了《關於使用臨床版新版(V6.0)字典庫的通知》,為目前最新版的手術操作分類字典庫,較好地涵蓋了當前臨床幾乎所有的手術與操作,並進行了良好的區分。類似於前文所述的,在手術分級目錄中歸於手術的胸腔穿刺、腹腔穿刺、氣管切開、皮膚牽引、腿假肢安裝,甚至歸於四級手術的氣管插管術,在ICD-9臨床版V6.0中均歸為治療性操作。以及手術分級目錄中所不包含的導尿術、血液透析、關節腔內注射等,乃至案例中的內鏡下食管支架植入術也歸為治療性操作。此種劃分方式是更為臨床所認可和接受的。
(二)有創診療操作的劃分
如前文所述,盡管有創診療操作的定義並不明確,但設立該名稱的目的是清晰的。對於那些有創的、有一定危險性的、可能產生不良後果的診療操作,希望通過加強知情同意和操作記錄等管理要求,來提高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
筆者認為,有創診療操作,是指診療操作中,那些通過採用醫療器械、設備、耗材,或通過聚焦超聲波、電磁波、光波、放射線等介質,採用侵入、介入、穿刺、穿透等方式,精確作用於人體內部相應部位進行診療,具有一定危險性、可能產生不良後果的操作項目。
在實際工作中,將設立的目的與定義進行結合,便能夠較好地用於有創診療操作的劃分。
以此方法,上文中的胸腔穿刺、腹腔穿刺、氣管切開、氣管插管、導尿、血液透析、關節腔內注射、內鏡下食管支架植入術等均應為有創診療操作,而皮膚牽引、腿假肢安裝則不屬於有創性診療操作。
此外,對於導尿術及PICC置管等醫護執業范疇劃分不清的、交界性的、有創性操作,是否記錄、誰來記錄、如何記錄?目前學界尚有爭論。之前,通常較多是由護理人員操作並記錄在護理記錄單中。但隨著衛生部在病案歸檔資料中取消普通患者護理記錄單,僅保留病重(病危)患者護理記錄單,相關操作記錄將無處保留。考慮到此類操作的有創性、病歷書寫的規范性以及病歷資料的完整性,筆者建議由實際操作人員按照《病歷書寫基本規范》的要求,書寫有創診療操作記錄,並保留在病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