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知道牛郎織女長什麼樣子嗎
民間傳說,沒有描述。
牛郎織女,為中國古代著名的漢族民間愛情故事,也是我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其餘三個為《梁山伯與祝英台》《孟姜女哭長城》《白蛇傳》),從牽牛星、織女星的星名衍化而來。傳說古代天帝的孫女織女擅長織布,每天給天空織彩霞。
她討厭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間,私自嫁給河西的牛郎,過上男耕女織的生活。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織女捉回天宮,責令他們分離,只允許他們每年的農歷七月七日在鵲橋上相會一次。他們堅貞的愛情感動了喜鵲,無數喜鵲飛來,用身體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喜鵲橋,讓牛郎織女在天河上相會。
牛郎織女傳說發源地之 山東省沂源縣燕崖鄉傳說
西周時期的《詩經·大東篇》寫道: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作為牛郎織女傳說的發源地之一,燕崖鄉擁有與傳說實地、實景相對應並存有古建築遺址的珍稀景觀,建於唐代的織女洞和牛郎廟。
燕崖鄉牛郎廟旁的千年古村———牛郎官莊,村裡人至今沿襲著養蠶、織布、取雙七水等習俗。大賢山東麓下臨沂河的峭壁上有一石洞,人稱織女洞,傳說是西王母囚禁織女的地方。
2013年3月2日,中國民俗協會理事長劉魁立與沂源縣縣委書記韓國祥共同為中國牛郎織女傳說研究中心揭碑,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燕崖鄉成為國家指定牛郎織女故鄉傳說遺址之一。
在每年的七月七日,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都會舉辦一年一度為期三天之久的七夕情侶文化節。
牛郎織女景區位於淄博市沂源縣,距縣城15公里,森林覆蓋率92%。景區主要景點有織女洞牛郎廟世界愛情郵票博物館、牛郎織女民俗展覽館、情人谷、葉籽銀杏、織女泉、九重塔、玉皇閣、姊妹泉、祈願閣等人文景觀和各種石刻碑林。
牛郎織女景區文化底蘊豐厚,景區具有中國唯一一處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主題的古建築遺址,被專家稱為「中國愛情文化源地」。地貌的特徵逼真顯現了「天上銀河」「地下沂河」,天上有「牛郎織女星」,地下有「織女洞牛郎廟」,形成「天上銀河,地上沂河」「在天成像,與地成形」的奇觀。
② 牛郎和織女相會對白是什麼
七夕相會,牛郎和織女相會在鵲橋之上,下面是我猜想的對白,呵呵,希望大家踴躍猜想,共同研究。時代前衛版:牛郎會說:「給,這是最新款的7250,可以照相的,以後咱簡訊彩信一起,忙活,不貴,4000元一部,我多搬幾趟磚就有了!」織女會說:「家裡接寬頻了嗎?王母娘娘辦公室上了ISDN了,這是我QQ號,以後聯系方便了,你也換台電腦吧,給孩子們有台式廳芹攜的,給,這是新款的IBM,自由女神送王母娘娘的禮物,王母嫌寒磣,給我了,送給你吧。」
織女:你什麼時候學的這么多話了?婆婆媽媽的,我還聽說你和臨街的豆腐西施關系特別好呢!小樣!你要是敢和她搞出什麼亂子,我讓豬八戒剡了你信不!前幾天我二妹妹偷偷下去上網吧,聽說你還取了個化名叫「董永」我靠!我才走了幾年你就慣出這么些壞毛病。老虎不發威,你當我是HELLO
KITTY!看招!
③ 牛郎和織女怎麼畫
牛郎和織女畫法如下:
1:我們首先畫牛郎,牛郎的頭圓圓的,頭上有個美人尖。
2:給牛郎畫上五官和發冠,牛郎是窮人,沒有錢買好的,只有用布包一下頭發了。
3:牛郎織女的故事出自南北朝,所以牛郎的服飾也是偏向於那個朝代的,你要是畫個西裝,那就不是牛郎了。
4:牛郎見織女總要送點啥吧,但是看他一貧如洗,啥也沒有,就在路邊采一束花吧!
從前,有一個小夥子以放牛為生,大家都叫他「牛郎」。牛郎小時候,父母就去世了,哥哥、嫂子對他不好,他就與老牛相依為命。
有一天,老牛竟然開口說話了:「明天有一群仙女要到河裡洗澡,你把一件白色的衣服藏起來,等她向你要衣服,你就求她做你的妻子。」
第二天,牛郎早早地來到河邊藏了起來。不一會兒,果真有一群仙女到河裡洗澡。牛郎找到一件白色的衣服,趕緊躲了起來。
④ 牛郎遇到織女怎麼畫
導語:2018年的七夕節我們現在已經給大家准備好了很多關於七夕的美好圖畫,今天我們就牛郎和織女怎麼畫鉛筆畫跟大家好好說說。2018教你畫牛郎和織女圖片,首先我們匆匆簡單的牛郎和織女入手,在配上點背景圖,比如彩雲,比如喜鵲,在比如兩小娃娃,最後在給美好一下,衣服精美的七夕節鉛筆畫就完成了。
牛郎和織女怎麼畫鉛筆畫 2018教你畫牛郎和織女圖片中華民族源遠流長,民間節日多,一年中排滿了各種節日。
詩人灰娃回憶自己的童年:「過去的農村,隔幾天就是個節,那節是各色各樣的,連個花草都有節,今天這個節,明天那個節,日子過得和花一樣」。
所以,像七夕節這樣與愛情有關的浪漫的節日,在民間一直過的就很火熱。
很多人都認為,牛郎是窮苦的勞動人民,因為父母死去的早,家裡窮,娶不起媳婦,在老牛的唆使下,去湖邊偷了織女的衣服,導致織女無法回到天庭,很無奈的嫁給了他,生了兩個孩子後,織女無意間找到了自己的衣服,回到了天庭,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挑著兩個孩子,追了過去。
玉帝覺得牛郎不錯,也認可了這樁婚事,就安排房間居住,享受神仙生活。
墨浪繪的《牛郎織女》
哪想到牛郎到了天上,娶了白富美,每天享受榮華富貴,不再起早貪晚的幹活去了,原本勤勞的織女也一樣,變得懶惰,於是,玉帝怒了,把他倆分在天河兩岸,准許每年見一次面,還要人間的喜鵲去搭橋。
... ...
文革結束,嚴鳳英等人主演的黃梅戲電影《天河配》重現人間,人們才有機會看到這個故事的牛郎織女,
同樣,墨浪先生1963年去世以前沒有畫完的連環畫《牛郎織女》,也是這個故事梗概。
⑤ 牛郎織女的神話故事
相傳,織女是玉帝與瑤姬的女兒,她在見到牽牛後,兩人一見鍾情,情投意合,便私訂終身,但是天條律令是不允許男歡女愛、私自戀愛的。於是,王母娘娘便將牽牛貶到了人間,並懲罰織女不停地織雲錦。
織女坐在織機旁常常淚流滿面,但她還是會盡心織好雲錦,為的就是博得王母娘娘大發慈悲,讓牽牛早日返回天庭。某日,幾個仙女見織女整日苦悶,便懇求王母娘娘讓她們一起去人間的碧蓮池一游。王母娘娘心情正好,便應允了她們。
話說牽牛被貶到凡間後,生在了一個農民家中,取名「牛郎」。由於父母早逝,哥哥和嫂子待牛郎非常刻薄,於是牛郎便與一頭老牛相依為命,一同生活。
殊不知,這頭老牛就是當年為牽牛求情,被王母娘娘貶到人間的金牛星。一天,老謹判滾牛突然對牛郎說:「你今天去碧蓮池一趟,那邊有幾個仙女在洗澡,你把那件紅色仙衣藏起來,紅色仙衣的主人就會成為你的妻子。」牛郎見老牛會說話,知道它是個神物,便照著老牛的話做了。
那件紅色仙衣的主人正是織女,雖然牛郎已經記不起織女,但織女認出了他就是牽牛。於是,織女答應了牛郎的求婚,兩人結為夫婦,開始了幸福的生活。不久,他們還生下了一兒一女。 可是,好景不長,王母娘娘知道了此事,速派天兵天將將織女捉回天庭。
這一天,織女正在做飯,下地回來的牛郎告訴她說:「老牛死了,它說讓我剝下它的皮,緊急的時候可以披著它飛上天。」織女聽後,自然明白老牛的意思,便讓牛郎剝下牛皮,埋葬了老牛。就在這時,刮來一陣大風,織女被天兵天將帶走了。
牛郎見狀,便趕緊披上老牛的皮,桃上一對籮筐,籮筐里坐著他們的一對兒女。眼看就要追上織女了,王母娘娘正好趕來。她見狀,便拔下她頭上的金簪,在牛郎和織女中間一劃,頓時,一條波濤滾滾的天河橫在了牛郎和織女中間。
牛郎帶著兩個孩子在天河這邊哭,織女在天河的另沖哪一邊望著夫君和兒女也哭得聲嘶力竭。王母娘娘也被這場面感動,便讓牛郎和兩個孩子留在了天上,只准每年的七月七日讓他們在鵲橋相會。
現在,我們在秋夜天空的繁星中,還可以看到銀河兩邊有兩顆較大的、明亮的星星,這便是織女星和牽牛星,在牽牛星的兩邊還有兩顆小星星,這便是牛郎織女的一對兒女。
(5)七夕牛郎和織女動態圖片擴展閱讀:
民祥余間傳說:
牛郎織女是非常有名的一個中國民間傳說故事,是中國人民最早關於星的故事。
南北朝時代任昉的《述異記》里有這么一段:「大河之東,有美女麗人,乃天帝之子,機杼女工,年年勞役,織成雲霧絹縑之衣,辛苦殊無歡悅,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憐其獨處,嫁與河西牽牛為妻,自此即廢織紝之功,貪歡不歸。帝怒,責歸河東,一年一度相會。」
浪漫情懷:
牛郎織女的故事,由古典中蘊含浪漫,更反映了難能可貴牛郎織女的浪漫情懷。
牛郎織女的故事,由古典中蘊含浪漫,更反映了難能可貴的曲折愛情。我們相信,在天河的兩側,牛郎織女一直默默地守護著彼此,一直見證著「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的可貴精神,激勵著青年男女追求美好愛情的決心和勇氣!
⑥ 牛郎織女的故鄉在哪
在山東沂源縣燕崖鄉。
西周時期的《詩經·大東篇》寫道: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意思是:天空的一角有銀河,河水若鏡閃閃發光, 監察大地迷濛,終有孔明之光,別人家織女雖跋卻勇敢。在相約日移步顧盼七次,雖然不能紡織出布匹了,看那通情的牽牛,可也不願駕車離去。
據專家考察,大東的位置在泰山以東,臨淄、曲阜一帶,核心位置正在今天的山東沂源縣燕崖鄉。作為牛郎織女傳說的核心發源地,燕崖鄉擁有國內唯一一處與傳說實地、實景相對應並存有古建築遺址的珍稀景觀———建於唐代的織女洞和牛郎廟。
燕崖鄉牛郎廟旁的千年古村———牛郎官莊,村裡人至今沿襲著養蠶、織布、取雙七水等習俗。大賢山東麓下臨沂河的峭壁上有一石洞,人稱織女洞,傳說是西王母囚禁織女的地方。
(6)七夕牛郎和織女動態圖片擴展閱讀:
牛郎織女的故事: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牛郎的孤兒,隨哥哥嫂子生活,嫂子對他不好,給了他九頭牛卻讓他領十頭回來,否則永遠不要回去。沮喪之時他得到高人指點,在山上發現了一頭生病的老牛,他悉心照料,才得知老牛原來是天上的金牛星被打下凡間,牛郎於是將其領回家。
後來得到老牛指點,牛郎找到了下凡仙女們洗澡遊玩的地方,拿起了其中一個的衣服,那個仙女名字叫織女,兩人相識,墜入愛河,後生育有龍鳳胎。但由於觸犯天規,織女被帶回天界。老牛告訴牛郎,它死之後把皮做成鞋穿上就可以騰雲駕霧。
後來牛郎終於上了天界,眼看就要和織女團聚,被王母娘娘頭上銀簪所變的銀河攔住去路。天上的喜鵲被他們的愛情感動了,化作「鵲橋」,牛郎織女終於團聚。王母娘娘有些動容,後命每年農歷七月初七,兩人才可在鵲橋相會。
之後,每年七夕牛郎就把兩個小孩放在筐中用扁擔挑起,上天與織女團聚,成為佳話。
在日本版本中,牛郎織女的婚姻是得到玉皇大帝與王母娘娘的認可,可是他們婚後就只顧浪漫而忘卻了工作,牛郎的牛跑了,織女的布也品質下降了,為了令他們不再懶散,玉皇大帝才分開他倆,每年只能見面一次。
從古代典籍的記載看,民間認為織女聰明美麗、多才多藝,在七月七日晚間,向織女乞求智巧,可以除去笨拙,變得眼明手巧,故亦稱為「乞巧節」;又因為參與乞巧活動的大多為閨閣婦女,因此又叫「女兒節」。是日婦女多在庭院聚會,穿新衣、拜雙星(即牛郎星和織女星)、擺香案、供果品,穿針引線、搭接彩縷,進行各項乞巧活動。
⑦ 每年農歷七月初七牛郎和織女在鵲橋相會把這句話寫具體
在每年的農歷七月七日牛郎和織女會在鵲橋上相會一次,這天也叫七夕節。
傳說古代天帝的孫女織女擅長織布,每天給天空織彩霞。她討厭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間,私自嫁給河西的牛郎,過上男耕女織的生活。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織女捉回天宮,責令他們分離,只允許他們每年的農歷七月七日在鵲橋上相會一次。
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俗稱「七夕」,相傳是牛郎織女一年一度在「鵲橋」上相會的日子。千百年來這個古老而動人的愛情故事,世代流傳,這一天還被現代人譽為中國版的「情人節」。
織女星秋天晚上,我們所看到的最亮的星是織女星。在初秋,晚上九點鍾左右她越過我們的頭頂;秋越來越深,她越過我們頭頂的時間也越來越早。織女星和附近的幾顆星連在一起,成為一架七弦琴的樣子,我們叫它天琴座。這是介紹織女星的位置,天琴座的形狀及名稱來源。
⑧ 織女和牛郎在鵲橋相會怎麼畫
如下:搭陪
工具/原料:紙張、水彩筆
方法:
1、第一步畫出帥氣的牛郎和魅力的織女。
⑨ 關於牛郎織女和七夕的資料
牛郎織女是我國最有名的一個民間傳說,是我國人民最的關於星的故事。這個故事是誰最先說出來的,什麼時候開始在民間流傳——這兩個問題不曉得已經有人考證出來沒有。南北朝時代寫成的《荊楚歲時記》里有這么一段:「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織杼役,織成雲錦天衣。天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織紝。天帝怒,責令歸河東。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會。」
關於織女,古書里還有幾處提到她。《後漢書·天文志》:「織女,天子真女。」《史記》:「三星,在天紀東端,天女也。」《焦林大斗記》:「天河之東,有星微微,在氐之下,謂之織女。」天河就是我們在夜裡看到的那條正猜好橫貫天空的光帶;我國古人也把它叫做「銀漢」、「星河」、「天杭」、「銀潢」、「明河」、「高寒」等等。現在天文學家叫它「銀河」。織女星在銀河的東邊,它的西名是Vega。從前我國人把天空分作二十八宿和三桓,現在全世界的天文學家公定把天空分作88個「星座」。織女星是天琴星座里最亮的恆星。附近銀河裡有五個幾乎一樣亮的恆星排成十字架的形狀,那五個星屬天鵝座。銀河的西邊稍為南一點有三個星排得很近,中間那個比較亮一些的星就是牛郎星,舉鉛也叫牽牛星,我國古稱「河鼓」、「何鼓」、「黃姑」,西名叫Altair。牛郎是天鷹座里最亮的恆星。它和兩旁那兩個亮度小一點的星,有時候被人們合起來稱為「扁擔星」。神話里說旁邊那兩個星是牛郎和所生的孩子。天鵝在銀河裡漂游,河畔有一位姑娘在織布,對岸有一個牧人帶著兩個小孩子在放牛。這是多麼美麗的一幅圖畫。
宋代詞人秦觀也被牛郎織女這個悲里帶歡、歡里帶悲的故事激動了文思;他把這可歌可泣的故事的意境用長短句很巧妙地表達出來。「鵲橋仙」是詞里很美麗的一首。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從前我國許多人相信牛郎和織女真的在七夕渡河相會一次。那一夜,婦女們都穿針乞巧民,又以瓜果祀織女星。這個故事也常被用作戲劇的資料,京劇、話劇和各地的地方戲里多半有「牛郎織女」這出戲。
在戲劇里,牛郎是一個農村裡放牛的孩子。他不肯幫哥哥種田,不肯幫嫂嫂車水,不肯幫媽媽做家務事。牛郎只是貪玩,只愛作奇怪的幻想。他的最好的朋友就是他所看守的老牛。有一晚,他在夢幻中看到天上的仙境。他便牽著老牛動身到天上去。同時,在天上有一位織女卻想要下凡來享受人間的溫暖。王母娘娘可憐織女的孤寂,便差遣金童玉女和喜鵲把織女帶到天涯海角去和牛郎相會。「金風玉露一相逢」,真是「勝卻人間無數」。一對愛侶被送上九霄雲外度蜜月去兆轎了。
牛郎游遍了天上的勝境,日子一久,也便覺得平淡無奇了。織女得繼續紡織雲錦天衣,不能老陪著他。牛郎越來越感覺無聊,又從金童得知家裡的人日夕在盼望他回去,便把回家的意念告訴織女。織女決心和他同到地上去享受那可愛的春天。可惜事機不密,給西王母曉得了。她趕來用玉簪劃成銀河一道,把牛郎和織女隔開,只答應每年七夕遣喜鵲結成天橋,使他們渡河相會一次。牛郎回到人間,很高興地再看到母親、哥哥、嫂嫂。從此,他不再偷懶,不再作無謂的幻想,天天努力勞動。他覺悟到在現實生活里也可以創造出美麗來。他聞到泥土的香味了,他洞悉生活的意義了。他唯一的惋惜,就是所愛的織女不能也到地上來和他一起勞動,一起享受人間的溫暖。不過每年七夕還可以相會一次,那已經比永別好多了。
有個話劇里有幾首歌曲,其中一首是俞鵬所作的《鵲相會》:
誰知道天長地久何時了?
誰知道離恨年年有多少?
度盡了長歲,好難得這七夕良宵;
卻又是無限悲愁相逢在鵲橋。
夢長夜短總是多情惱。
見東山晨星已現,天將曉。
可奈何,喜鵲頻噪,催人分道。
只好待明年的七夕快快的來到。
一直到今天,我國還有好些人真的相信牛郎織女兩星每年七夕渡河相會一次,許多婦女還在那一夜向織女乞巧。很可惜,科學告訴我們:牛郎織女這個故事並不是真的,它只是一個富有詩意的神話而已。近年來,天文學的進步,使我們對這個恆星,對其他的恆星和銀河中,都認識得比從前清楚得多。銀河並不是一條河,銀河裡並沒有一滴水,也沒有橋。它是很多恆星和星雲的集合,用大望遠鏡就可以看出來。牛郎織女兩星雖然不是絕對的「恆」,但每逢七夕並不能看出它們向對方移動絲毫,當然更談不到「渡河」。每年七夕,還是一在河之東,一在河之西,彼此都在望河興嘆。科學的進步竟打碎了他們的美夢,這使作者想起曹雪芹替太虛幻境的牌坊所作的對聯:
厚地高天,堪嘆古今情不盡;
痴男怨女,可憐風雲債難酬。
恆星的「恆」字,只是和行星的「行」字相對而言。實際上天上沒有一個星是絕對地「恆」;每個星都在動,動多動少而已。牛郎星每年在天球上移動0.658角秒;此外,每秒鍾還以26千米(每小時93600千米)的速度離開我們往外跑。所以,牛郎星在空間的速度比地上最快的客機還快幾十倍。織女動得慢一點,不過在女子百米比賽里還是可以得冠軍。她每年在天球上移動0.345角秒,每秒鍾以14千米的速度離開我們行為往外跑。
牛郎和織女都比太陽大得多、亮得多。為什麼我們看起來只是兩小點的光呢?那是因為這兩個恆星比太陽遠得多。牛郎的光度為太陽的10.5倍,直徑大7成,質量差不多大7成。織女的光度等於太陽的60倍,直徑等於太陽的2.76倍,質量差不多等於太陽的3倍。所以,織女比牛郎大,比牛郎亮,比牛郎重,算來還是牛郎的大姐姐。牛郎離我們的距離為154萬億千米,比太陽遠100萬倍;織女離我們的距離為250萬億千米,比太陽遠170萬倍。織女不僅比牛郎大好些、亮好些,而且又遠好些,所以我們看起來兩個星差不多一樣亮。光從牛郎星來到我們的眼裡,需要16年4個月;光從織女星來,需要26年5個月。牛郎織女兩星不是在同一方向,兩星之間的距離是16.4光年。無線電波的速度和光一樣,假使牛郎想打一個無線電話給織女,得等32年才有收到回電的可能。
恆星在大小、光度、溫度、顏色方面相差都很大,質量卻差得不很多。20世紀以來,天文學家把許多恆星分門別類,好像生物學家把動植物分門別類那樣。
科學家已經證明日光和星光都是從原子能來的。因此,牛郎和織女這兩個星也可以說是兩個非常大的原子彈。它們把肚子里的原子能變成光線發射出來。人類在欣賞它們的燦爛的光輝的時候,竟幻想出一個哀艷動人的故事來。
童話和神仙故事並不會因物質文明的進步而被消滅。它們可以提高少年人的幻想能力,可以作成年人的業余的消遣,又可以作為各種藝術的原料。中國的牛郎織女可以和希臘的奧德賽、金羊毛,法國的尼貝倫指環等故事並列。每年七夕,大家不妨繼續提出牛郎織女這個故事來談:一方面欣賞這富有詩意的神話,一方面也可借機會提倡科學,使一般人注意到科學家替我們所發現的許多關於星星的新知識。
⑩ 七夕牛郎織女怎麼畫
畫法如下:
工具/原料:紙張、水彩筆
步驟:
1、畫出帥氣的牛郎和魅力的織女。
牛郎織女,為中國古代著名的漢族民間愛情故事,也是我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其餘三個為《梁埋埋山伯與祝英台》《孟姜女哭長城》《白蛇傳》)。從牽牛星、織女星的星名衍化而來。傳說古代天帝的孫女織女擅長織布,每天給天空織彩霞。她討厭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間,私自嫁給河西的牛郎,過上男耕女織的生活。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織女捉回天宮,責令他們分離,只允許他們每年的農歷七月七在鵲橋上相會一次。他們堅貞的愛情感動了喜鵲,無數喜鵲飛來,用身體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喜鵲橋,讓牛郎織女在天河上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