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舞蹈:扇舞丹青怎麼是民族舞,可是看著不像啊,像是古典舞!!!幫幫我
《扇舞丹青》是古典舞!
不是民族舞~是北京舞蹈學院的王亞彬跳的~
B. 扇舞丹青舞蹈受繪畫藝術的影響嗎
《扇舞丹青》借用一把延長手臂表現力的橘薯摺扇,演繹了中華民族書法藝術的神韻之美,動態地展現了「紙上的舞蹈」,可謂文治「舞」功。作品通過表演者似飛騰狂草、像描畫丹青般的一招一式的精彩表演,在整個的舞台空間,塑造出一種古雅、端莊,充滿中國傳統舞蹈文化體態形象,將古典舞與中國書法文化、扇文化、劍文化融為一體,把舞、樂、書、畫熔於一爐,在情景交褲激融、人與自然渾然一體中達到含蓄蘊藉、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境界,營造了一個恬靜、雅緻、高遠的意境。它既具有限無限的超越美,又有不設不施的自然美,這不但是舞蹈藝術所崇尚的,而且是中國人一直所追求的高級審美境界,由此舞蹈《扇舞丹青》無愧為雅俗共賞、賞心悅目,令觀眾目不轉睛的「墨舞」精品。
極富舞蹈本體特徵的作品
《扇舞丹青》是一個極富舞蹈本體特徵的作品,它的一大特點是重其韻律,不隨意亂用技巧,不張揚,不浮躁;未設置任何情節,沒有戲劇的沖突,無需更多外在手段的幫助,僅靠舞者的身體和那把扇子,通過舞者身體那快慢相宜、剛柔相濟、抑揚頓挫、錯落有致的運動,將扇子與肢體動作的幅度、力度、速度、重力和空間相結合,將一個看似平常的舞蹈,做到了與書法與繪畫筆韻之美比肩。與以往女子古典舞相區別的是,它的語言打破了陰柔為主的風格,增加了剛性質感的表現。作品所營造出灑脫、飄逸、靈動、穩重和突變等不同的效應,時而高山墜石、千里陣雲、忽而春蠶吐絲、綿里藏針的舞蹈形象、形式之美,令人如夢如幻、如痴如醉。編導創造了自己的空間,也創造了自己的時間,兩者有機結合所構成的底板則是舞者身體自由描畫的。這種典型中國式的身圓純者體運動與魏格曼提出的時、空、力舞蹈三要素不期而遇。而舞者那收與放、張與弛、急與緩、強與弱等動勢所展示的「重力(輕或重)、時間(快與慢)、空間(直接或延伸)、流暢度(限制或自由流暢)」,又與魏格曼之師拉班創造的人體力效表現有著本質的聯系。由此可見,藝術確實是相通的,好的藝術作品都遵循著科學的原理方法,藝術家追求的最高境界都是心靈與自然在溝通中的頓悟,各種自然情景均溶人人的主觀感受,傾人人性。在藝術心境與宇宙意象的互襯相映中返璞歸真。《扇舞丹青》作為當代中國古典舞的代表作,它「閃、轉、騰、挪」的動勢、其「回」與「流」的形態,以及瞬間止息如紅日欲出、滿弓蓄勢的感覺等,無不體現出了中國舞獨有的舞蹈韻味和獨特的精神氣質,當之無愧成為中國舞蹈藝術的佳作,讓人們在意醉神迷、出神入化中品味中國舞蹈向前發展的無窮神韻。
扇舞丹青
專業舞評
獲得2002年第二屆CCTV電視舞蹈大賽民族舞金獎的舞蹈作品《扇舞丹青》,是一部舞蹈精品,據此拍攝的電視舞蹈作品更是讓舞蹈錦上添花。
僅僅只有5分鍾的《扇舞丹青》盡管小巧玲瓏,但是它卻十分准確地把握住了中國古典文化精神,將中國古典舞蹈、繪畫和音樂熔為一爐,並利用現代電視藝術手段進行二度創作,營造了一個沖淡、雅緻、高遠的意境。
在這部作品舞蹈環境的選擇上,編導採用了最具沖淡雅緻特色的中國水墨畫(《扇舞丹青》的丹青),或山水,或竹、荷、菊、梅,或前景,或後景,或以實景道具拍攝,或以特技圖像處理,布置了一個沖淡意境呼之欲出的舞蹈場景。這是繪畫語言通過實境對整體意境的刻畫和表達。在音樂的運用上,編導採用了以古箏彈奏的民樂。隨著環境的展開,獨具中國傳統特色的音樂或低,或高,或疾,或徐,或輕攏慢捻,或快彈連撥。這是音樂語言對整體意境的刻畫和表達。
扇舞則是意境的主要承載者和表現者。無論是從扇舞本身的動作,還是道具的選取來看,《扇舞丹青》中的扇舞具有傳統舞蹈的美學特徵。通過舞者王亞彬的扇舞表演,我們既欣賞到中國傳統舞蹈的「擰、傾、圓、曲」的外化動作,更領略到中國傳統舞蹈以剛健挺拔、含蓄柔韌的舞姿所體現出來的內在精神:「以神領形,以形傳神。」
舞蹈中電視藝術語言的運用,使得沖淡、雅緻、高遠的意境得以加強和彰顯。如在這部藝術片的片頭,鏡頭從右至左徐徐搖過,就吸納了傳統長軸繪畫中「先右後左」的美學思想。鏡頭運動的速度與節奏都比較舒緩,與舞蹈動作的速度和節奏十分契合。畫面構圖沉靜中追求氣韻的生動,正是傳統的「靜中求動」「靜中有動」美學理想。
其實,在這部藝術片中不僅僅存在這兩種審美載體,我們至少可以享受到四種審美載體的存在:一為舞蹈肢體語言,一為電視聲畫語言,一為繪畫語言,細分電視聲畫語言還有音樂語言。這部藝術片的高明之處正是在於巧妙地融合了四種語言形式,構築了一個立體的完整的內容與形式統一的和諧的審美客體。
C. 演員王亞彬簡歷
王亞彬,1984年出生於天津市,國家一級演員、舞蹈家、編舞、製作人。
王亞彬於1999年進入北京舞蹈學院。2000年參演古典舞《扇舞丹青》,獲得全國電視舞蹈大賽金獎。2004年在電影《十面埋伏嫌返敏》中扮演章子怡的舞蹈替身,正式進入影視圈。
2006年出演電視劇《鄉村愛情》,為觀眾所熟知。2009年獲得北京電影學院碩士學位,同年王亞彬製作」亞彬和她的朋友們「藝術系列芹枝演出。2012年7月獲華鼎獎最佳舞蹈女演員獎。
(3)大扇舞動態圖片擴展閱讀:
演藝經歷
2003年1月31日,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並表演作品《獅舞東方》。9月在北京舞蹈學院擔任演員及教師工作。同年獲第七屆「桃李杯」全國舞蹈比賽「表演一等獎」2004年7月,擔任動作世激電影《十面埋伏》的舞蹈設計及章子怡的舞蹈替身。
2005年,參演軍旅電視劇《軍中紅舞鞋》,並飾演白鴿。同年在宇多田光的單曲《Passion》MV拍攝中擔任舞蹈設計。
2006年2月,王亞彬參演情感電視劇《跟著陽光跳舞》,並飾演景茹。3月,參演現代電視劇《馬大帥3》。10月,參演農村情感電視劇《鄉村愛情》,並扮演王小蒙,從而為觀眾所熟知。同年應文化部邀請擔當第四屆全國舞劇歌劇音樂劇優秀劇目展演評委工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王亞彬
D. 考試舞蹈基本知識
考試必備舞蹈基本知識
舞蹈學習必須要對舞蹈的一些基本知識有必要的掌握,這也是為了在考試考核中可以順利通過的關鍵要素,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一些舞蹈基本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芭蕾舞興盛於哪個國家?
答:法國
誰是“第一個在腳尖上翩翩起舞的芭蕾明星”?
答:法國的塔里奧尼
“古典芭蕾之父”是誰?
答:馬里於斯—畢季帕
你棚察知道《天鵝湖》《睡美人》《胡桃夾子》屬於哪個時期的代表作品?
答:古典芭蕾
你知道芭蕾的四大審美原則?
答:開 、綳 、直 、立
請問現代舞之母是誰?
答:依莎多拉·鄧肯
中國古代舞蹈史上有幾個舞蹈藝術發展高峰?
答:周代—漢代—唐代
舞蹈動作的基本元素?
答:動態 動速 動律 動力
舞蹈的定義?
答:按照一定的節奏和韻律來表達和交流人類的情感,傳達信息、勞動技能和經驗的人體動作。
舞蹈有哪些種類?
答:生活舞蹈 習俗舞蹈 宗教祭祀舞蹈 自於自娛舞蹈 體育舞蹈
你鏈禪茄知道《雲南映象》的編導和主演是誰嗎?
答:楊麗萍
芭蕾舞起源於哪個國家?
答:義大利
中國古代有哪些著名的舞蹈家?
答:西施 趙飛燕 楊玉環
新中國成立以後最早的芭蕾舞劇是哪一部?
答案:《紅色娘子軍》
舞蹈的.表現形式有哪些?
答案:獨舞 雙人舞 三人舞 群舞 組舞 歌舞 歌舞劇 舞劇等
中國最早學習歐美舞蹈的是誰?
答案:晚清時期的裕容齡
中國新舞蹈的開拓者是誰?
答案:吳曉邦
蒙古族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民間舞蹈?
答案:安代舞 筷子舞 盅碗舞等
傣族有哪些民間舞蹈形式?
答案:嘎光 象角鼓舞 孔雀舞等
朝鮮族有哪些民間舞蹈?
答案:農樂舞 杖鼓舞 扇子舞 劍舞等
維吾爾族有哪些民間舞蹈?
答案:塞乃姆 多郎舞 薩瑪舞
例舉四個古典舞作品的名稱?
答案:《扇舞丹青》《秦王點兵》《垓下雄魂》《春江花月夜》等等
第一部比較成功的電視多媒體襲顫舞蹈是哪一部?
答案:《扇舞丹青》
《咱爸咱媽》的編導是誰?
答案:金苗苗
桃李杯幾年一屆?
答案:三年
;E. 扇舞丹青是誰的原創古典舞
舞蹈編導:佟睿睿
舞蹈音樂:根據民族古典樂曲《高山流水》改編
《扇舞丹青》借用一把延長手臂表現力的摺扇,演繹了中華民族書法藝術的神韻之美,動態地展現了「紙上的舞蹈」,可謂文治「舞」功。作品通過表演者似飛騰狂草、像描畫丹青般的一招一式的精彩表演,在整個的舞台空間,塑造出一種古雅、端莊,充滿中國傳統舞蹈文化體態形象,將古典舞與中國書法文化、扇文化、劍文化融為一體,把舞、樂、書、畫熔於一爐,在情景交融、人與自然渾然一體中達到含蓄蘊藉、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境界,營造了一個恬靜、雅緻、高遠的意境。它既具有限無限的超越美,又有不設不施的自然美,這不但是舞蹈藝術所崇尚的,而且是中國人一直所追求的高級審美境界,由此舞蹈《扇舞丹青》無愧為雅俗共賞、賞心悅目,令觀眾目不轉睛的「墨舞」精品。
有一首詩精闢概括、准確描述了此作品,那就是:「扇起襟飛吟古今,虛實共濟舞丹青。氣宇沖天柔為濟,憐得筆墨嘆無贏。丹青傳韻韻無形,韻點丹青形在心。提沉沖靠磐石移,卻是虛谷傳清音。」
《扇舞丹青》是一個極富舞蹈本體特徵的作品,它的一大特點是重其韻律,不隨意亂用技巧,不張揚,不浮躁;未設置任何情節,沒有戲劇的沖突,無需更多外在手段的幫助,僅靠舞者的身體和那把扇子,通過舞者身體那快慢相宜、剛柔相濟、抑揚頓挫、錯落有致的運動,將扇子與肢體動作的幅度、力度、速度、重力和空間相結合,將一個看似平常的舞蹈,做到與書法與繪畫筆韻之美比肩,讓《扇悄薯棚舞丹青》競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墨舞」佳作。與啟則以往女子古典舞相區別的是,它的語言打破了陰柔為主的風格,增加了剛性質感的表現。作品所營造出灑脫、飄逸、靈動、穩重和突變等不同的效應,時而高山墜石、千里陣雲、忽而春蠶吐絲、綿里藏針的舞蹈形象、形式之美,令人如夢如幻、如痴如醉。編導創造了自己的空間,也創造了自己的時間,兩者有機結合所構成的底板則是舞者身體自由描畫的。這種典型中國式的身體運動與魏格曼提出的時、空、力舞蹈三要素不期而遇。而舞者那收與放、張與弛、急與緩、強與弱等動勢所展示的「重力(輕或重)、時間(快與慢)、空間(直接或延伸)、流暢度(限制或自由流暢)」,又與魏格曼之師拉班創造的人體力效表現有著本質的聯系。由此可見,藝術確實是相通的,好的藝術作品都遵循著科學的原理方法,藝術家追求的最高境界都是心靈與自然在溝通中的頓悟,各種自然情景均溶人人的主觀感受,傾人人性。在藝術心境與宇宙意象的互襯相映中返璞歸真。《扇舞丹青》作為當代中國古典舞的代表手蠢作,它「閃、轉、騰、挪」的動勢、其「回」與「流」的形態,以及瞬間止息如紅日欲出、滿弓蓄勢的感覺等,無不體現出了中國舞獨有的舞蹈韻味和獨特的精神氣質,當之無愧成為中國舞蹈藝術的佳作,讓人們在意醉神迷、出神入化中品味中國舞蹈向前發展的無窮神韻。
F. 十面埋伏里章子怡的舞是自已跳的嗎
不是,是章子怡與其他兩個舞蹈替身一起完成的。
《十面埋伏》是北京新畫面影業公司於2004年出品的一部武俠電影,由張藝謀執導,金城武、劉德華、章子怡領銜主演。該片於2004年7月16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影片講述的是晚唐時期兩個捕快與一個歌妓的愛情裂含故事。原本歌妓喜歡的是劉捕頭,但後來經過一番周折,歌妓發現自己最愛的竟是金捕頭,劉捕頭則因愛生恨,萌發了殺死歌妓的念頭。最後歌妓為了保住金捕頭的性命,與劉捕歷枯頭同歸於盡。
劇情簡介
唐大中十三年,皇帝昏庸,朝廷腐敗,民間涌現不少反官府的組織,其中以飛刀門的勢力最大。飛刀門旗下高手如雲,以「殺富濟貧、推翻朝廷」為旗號,甚得百姓擁戴。
飛刀門總部設在靠近都城長安的奉天縣境內,直接威脅長安的安全,朝廷深以為患,逐嚴令奉天縣加以剿滅。飛刀門幫主柳雲飛雖在與奉天縣官兵的戰斗中犧牲,但在新任幫主肆爛笑領導之下,飛刀門的勢頭不減反增。
G. 哪裡有可下載的小影大扇舞梁祝
優酷。小影大扇舞梁祝視頻是在優酷上進行合作獨播的,只能在優酷上進行下載。小影大扇橡櫻缺舞頌檔梁祝是一種舞梁辯蹈視頻。
H. 大扇舞梁祝的扇子尺寸
大扇舞梁祝的扇子尺寸是扇骨31cm,飄頭40cm。
大扇舞梁祝通過與舞者一起舞動,扇子的形、神、意、趣,巳被廣泛而深刻地融入到樂舞藝術的表演之中,並且豐富和發展了樂舞藝術的語言形式。「共讀」、「送別」、「抗婚」、「化蝶」四個最具代表性的經典情節,以大扇作為貫穿整場的元素,淋漓盡致地表現了梁祝「生為同室親,死為同穴塵」的綿綿情意。
梁祝傳說:
越州(今紹興)上虞縣有一女子祝英台,喜歡吟讀詩書,一心想出外求學,但是當時的女子不能在外拋頭露面,於是就和丫頭銀心喬裝成男子,前往越州城讀書。二人在半途遇見了也要前往越州念書的鄞縣(今寧波)書生梁山伯及書僮士久,梁山伯和祝英台二人一見如故,遂結伴同行,前往越州。
在越州三年期間,梁山伯和祝英台形影不離,白天一同讀書、晚上同床共枕,祝英台內心暗暗地愛慕梁山伯,但梁山伯個性憨直,始終不知道祝英台是個女的,更不知道她的心意。
後來梁山伯病逝,祝英台假意應允馬家婚事,但是要求迎親隊伍必須從南山經過,並且讓她下轎祭拜梁山伯。當祝英台下轎拜墓,一時之間風雨大作、陰風慘慘,梁山伯的墳墓竟然裂開,祝英台見狀,奮不顧身地跳進去,墳墓馬上又合起來,不久,便從墳墓里飛出一對形影相隨的蝴蝶。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梁山伯與祝英台
I. 朝鮮族農樂舞的風格特色
朝鮮族農樂舞·象帽舞
申報地區或單位: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農樂舞演出時,各個村寨都派出自己浩盪的舞隊,參加當地的慶典。舞隊的最前方由令旗和一面寫有「農業為天下之本」的農旗為先導,隨後是一名在隊首敲打小鑼擔任總指揮行宏李的男子。在他的帶領下,手拿太平簫、喇叭及各種鼓類樂器的樂隊和各種喬裝人物組成舞隊的儀仗部分。接下來是表演小鼓舞、扁鼓舞、長鼓舞、扇舞、鶴舞、象帽舞、面具舞及啞劇的演員隊伍,參加人數不限。象帽舞是農樂舞中的一種重要形式,種類繁復,舞技多樣,分「長象帽」、「中象帽」、「短象帽」、「線象帽」、「羽象帽」、「尾巴象帽」、「火花象帽」等種類。其甩象尾的技巧包括左右甩、前後立象尾,有單甩、有雙甩、甚或三甩,有站立甩、蹲甩、跪甩、撲地甩等多種。象尾有幾尺長的,亦有幾丈長的。甩象帽是象帽舞的基本動作,也是它表演技巧的獨特之處。表演時,舞者以頸項的力量頻頻搖動頭部,甩象帽動作花樣翻新,含「平甩象」、「左右甩象」及「主甩象」和「抖露珠象」等,能夠邊甩邊跳躍,表演出「甩象跨步」和「俯身甩象」等高難動作,帶動帽子上的飄帶形成線條流暢的一幅幅動態圓環,帶給欣賞者一種賞心悅目的審美感覺。象帽舞是群體表演,它的表演時非常講究,分一定的步驟和程序。首先音樂響起,先甩短象帽,配以手鼓,做較簡單的舞蹈動作;接著再換中象帽,配以長鼓,做鑽圈、旋子、扶地翻轉等肢體動作;最後,由一至三人甩長象帽,做跳紙條、上台階、圈人等高難度動作,使舞蹈達到最高潮。在舞蹈過程中,時時輔以手鼓、長鼓、邊鼓以及大鑼、小金、洞簫、短笛和朝鮮族嗩吶等樂器伴奏。象帽舞蹈活潑優雅,節奏歡快舒暢,充分反映了朝鮮族人民在勞動中的精神風貌和民族氣質,絕拿是朝鮮族在長期生活中創造出來的寶貴財富。
製作工藝
象帽的特殊製作工藝決定了象帽舞的表演方式。最早時象帽由鋸成一半的葫蘆製作而成,將一個木棒插於其底部,然後用牛皮繩綁上長長的窗戶紙固定在木棒上。舞者頭上所戴的帽子種類繁多,大多由硬塑製成,其綵帶也演變為一種「玻璃紙」,因特點不同而分為長象帽、中象帽、短象帽、線象帽、羽象帽、火花象帽等。長、中、短象帽因其綵帶的長短不同而得名,短者僅1米多,長者達12米,目前最長者已有28米。其它的則因綵帶、帽子的材質和裝飾不同而得名,如羽象帽是將10根白鷺羽毛捆在一起,扎在象帽尖頂上形成甩動的帶子而得名;火花象帽則是在長帶子上綁上了幾十個螢火蟲,表演時彷彿螢火蟲上下飛舞,極為絢爛奪目。
朝鮮族農樂舞·乞粒舞
申報地區或單位:遼寧省本溪市
乞粒舞是自娛性民間舞蹈。它不僅吸收了拔河比賽時「雙層舞」之精華,而且也把「乞粒」活動中的歌舞部分融於其中,從而形成獨特的表演形式。乞粒舞有著相對穩定的傳統程式,但又不完全受傳統程式的限制。表演者可以根據現場情緒起舞,整個舞蹈具有很強的即興性。當表演者情緒高漲時,大家各顯神通,男性晃動象帽,使頂端長纓飛旋,劃出美麗的弧線;姑娘邊敲擊長鼓邊快速旋轉,以形體的動感和美感傳情達意;老年的扮演者不僅注重舞之韻味,而且注重姿態,動作變化繁多,能通過即興表演將心底的歡悅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乞粒舞參與人員多,影響廣泛,是朝鮮族農民群體舞蹈的典型代表。每逢佳節喜慶之時,參加表演的人數眾多,場面宏大,這就需要有人出來主持、引導舞隊進入表演場地。從舞隊入場至走出各種隊形變化,直到舞之盡興,表演程式相對穩定。在「做周」、「回甲節」、「回婚節」等朝鮮族活動時,因受表演場所及參加人員的局限,就沒有入場、走隊形的必要。因此,表演程式相對發生變化。因地制宜,因情而變,形成了乞粒舞表演形式的主要特點。乞粒舞的表演(以節日表演為例),需要在寬敞的場地進行,男女老幼皆可參加。每次表演,少則幾十人,多則幾百人,但長鼓手、圓鼓手必不可缺。場面熱烈,陣容強大。入場時,舞隊的前面,是頭戴「相帽」的小夥子和老人,他們不停地搖動著帽子上的彩色長綢。緊跟其後,便是檔遲整個舞隊的總指揮,一位在村裡德高望重的老人。他手中拿著銅鈸,邊走邊擊打著節奏,引導著舞隊出場。依次是兩個圓鼓手和兩個長鼓手及舞隊中的男女青年和上了年紀的老年人。在舞隊最後面,是表演「雙層舞」的男演員。在他們的肩上,站著一個小孩,小孩的手中拿著綵綢(或鮮花),不停地舞動。在「雙層舞」里,也要有位年逾花甲的老人,居於長者應在的顯赫地位。舞隊出場後,逐漸形成了一個大圓圈,圓鼓手、長鼓手、男女青年和老年,依次下到場中,表演自己最拿手的技藝。高潮過後,表演者又會在總指揮的銅鈸聲中,重新回到自己的位置,列隊退出。乞粒舞主要在朝鮮族的重大節日或大型活動中演出,如作周(一周歲生日)、回甲(六十大壽)、回婚(結婚60周年紀念日)或婚禮、店鋪開張、建造和修繕廟宇時,村裡老人都會牽頭,組織歌舞表演。乞粒舞多通過家族傳承。
習俗
朝鮮民族能歌善舞,無論年節喜慶,還是家庭聚會,男女老幼伴隨著沉穩的鼓點與伽倻琴,翩躚起舞習以為常。居住在我國東北長白山下的朝鮮族,長期從事北方水稻生產。為了便於大面積的水稻種植和管理,他們多採取集體勞動、相互協作的勞動形式。人們每逢下地,都將「扁鼓」和「嗩吶」與農具一起帶往田間。休息時,人們便在明快的鼓樂聲中即興起舞,以歡樂的歌舞盪滌疲勞。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即興歌舞便逐漸形成了游樂性的朝鮮族民間舞蹈,貫穿於各種傳統民俗活動之中。
文化特色
創始於農業勞作,並具有古代祭祀成分的朝鮮族代表性民間傳統活動「農樂舞」,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以舞蹈和啞劇形式進行情節性的演出;而另一種,是在新年伊始和歡慶豐收時節,以熱烈而豐富的傳統舞蹈為內容所進行的群眾性表演活動。屆時,各個村寨都將派出自己浩盪的「農樂舞」舞隊,參加當地的慶典。舞隊的最前方,由「令旗」和一面寫有「農業為天下之本」的「農旗」為先導,隨後是一名在隊首敲打「小鑼」擔任總指揮的男子。在他的帶領下,手拿「太平簫」、「喇叭」、各種鼓類樂器的樂隊、各種喬裝人物,組成「農樂舞」舞隊的儀仗部分。接下來是即將參加表演「小鼓舞」、「扁鼓舞」、「長鼓舞」、「扇舞」、「鶴舞」、「象帽舞」、「面具舞」及「啞劇」的演員隊伍。「農樂舞」的表演共包括十二部分。有青年男子表演的「小鼓舞」,舞童表演的「疊羅漢」,多人表演的傳統「扁鼓舞」,男女都可表演的「長鼓舞」,多人持大型花扇表演的源於古代「巫舞」的「扇舞」,假形舞蹈「鶴舞」,以及最後壓陣的男子「象帽舞」。首先在「小鑼」不同節奏的敲擊下,由青年男子表演的「小鼓舞」,作為「農樂舞」程式化的開場節目首先登場,緊隨其後的是,一群舞童在「燕風台」樂曲伴奏下,以快速旋轉動作進行各種隊形、隊列的變換與「疊羅漢」表演。隨著節目的進行,舞蹈表演的藝術性也越發濃郁起來。多人表演的傳統「扁鼓舞」是男女都可參加的一種「鼓舞」。每人所用「扁鼓」的大小,因性別的不同而有區分。男子表演以群舞為主,舞者在激烈而歡騰的鼓聲中奔跑、跳躍,充分顯示著男子的陽剛之氣。而身挎「扁鼓」的女子獨舞,不但要表現多樣而嫻熟的擊鼓技巧,還要在「扁鼓」頻頻發出頓、挫有節,急、緩交錯鳴響下,舞出朝鮮女性剛柔並濟、瀟灑遒勁的舞姿。這兩類別具風格的「扁鼓舞」,總會不斷引來人們贊美的掌聲。
現在雖然朝鮮族「長鼓舞」已被眾人所熟悉,但不少人卻誤認這個舞蹈只是朝鮮族的女子舞蹈。其實,民間中的「長鼓舞」是男女都可表演的舞蹈。「長鼓」是朝族樂器中,音色最優美和獨具特色的樂器之一。它體形頎長、細腰,兩端鼓皮音色高低不同,並以鼓槌、鼓鞭和指掌配合敲擊,而具有豐富的表現力與特色。「長鼓」是樂器,同時也是倍受人們喜愛的舞具。在悠揚的伽倻琴伴奏下,她們右手持長約30公分的細竹「鼓鞭」,在左手指掌的配合下,從左右鼓面敲擊出清脆、和諧而又不同鳴響的鼓聲。樂曲聲中,一隊身穿白色短衣淡紅色拽地長裙,胸前系著「長鼓」的舞者,踏著淙淙泉水般的輕柔舞步流轉於舞台。她們那松肩提臂的婀娜舞姿,柔如蠟焰、動如垂柳地輕盈體態,如只只躍躍欲飛的白鶴悠然起舞,令人陶醉與神往。一段慢版之後,舞者抽出另一隻木質鼓槌,敲打出強烈而快速的節奏,舞蹈隨鼓樂進入狂放的急旋,矯健而奔放。每逢此時,沉醉於高潮中的表演者,便開始紛紛亮出顯示個人「鼓舞」技巧的「絕活」,把表演氣氛推向最高潮。「長鼓舞」後,接著的便是由多人持大型花扇,開始表演源於古代「巫舞」的「扇舞」。舞蹈者以單扇或雙扇進行擺置圖案和造型表演。接下來是假形類的舞蹈。裝扮成具有美麗的長頸鶴頭和兩只黑色雙翅的一群丹頂鶴,邁著輕盈而飄逸的大步,跳起了展翅欲飛「鶴舞」,為人們祈求著未來的吉祥與安寧。為「農樂舞」最後壓陣的男子「象帽舞」,是向來令人矚目和興奮激動的舞蹈。一個個身著節日彩服、頭戴盤有綵帶圓帽的男青年,先後表演處於站立、行走和支、轉於地面姿態下,用頭部將綵帶甩出水平、垂直、傾斜方位的圓弧。更有技藝高超者置身場地中央,表演著甩動長達20米綵帶的高難技巧。頓時,滿目的若干綵帶,似萬道霓虹橫空出世,若千條絲雨旋落碧空,令人目不暇接、浮想聯翩。高潮之中,手持「小鼓」、身掛「扁鼓」和「長鼓」的舞者再度登場,在綵帶的紛飛中再度起舞,作為「農樂舞」的終結。豐富而熱烈的「農樂舞」之後,人們將轉入自娛性的集體自娛舞蹈,作為歡度節日的繼續。
J. 大扇舞轉扇的基本技巧
在一支舞曲中常常有握扇與夾扇褲昌的動作過度轉換,從握扇到夾扇或從夾扇到握扇,都需要指頭的變換位置,要注意變換的時間准確,才能將舞跳的到位。
在一支舞曲中常常有握扇與夾扇的動作過度轉換,從握扇到夾扇或從夾扇到握扇,都需要指頭的變換位置,要注意變換的時間准確,才能將舞跳的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