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二月二捏燈盞祈求平安分捏燈的詳細做法
做法:
用的是饅頭面,也就是酵母,水,麵粉,混合揉面發酵一次,揉回原形。
接著:
1,發酵好的面團使勁揉到沒有氣泡。
2,中搏爛間挖洞用手伸開成條,搓光滑。
3,一半用來均勻的分成十二個小段,做月份燈。其他的備用做花型燈。
4,一個小段用大拇指在裡面挖洞,其他四個手指在外用力旋轉,成一個窩窩。基賀漏
5,邊緣捏成耳朵,別太薄。太薄了不好看。
6,圖五中間稍微鼓起來的捏出來,成圖六形狀。燈就做好了。
7,在燈的側邊捏出一個小耳朵,代表一月,同理,倆耳朵代表二月
8,以此類推做出十二個月份的燈。
這是最傳統最簡單的。下面還有變形的花燈,也很好看。
荷花燈,用剪刀把耳朵剪出八個花瓣,用小刀背,壓出花型
這個是寶蓮燈,做好普通燈後,用筷子夾起兩個邊邊,對稱即可。
竹棉簽,可以多纏一些棉花,燃燒時間長。有的纏的多的,可以燒好幾個小時,小時候就小心翼翼的端著滿村子玩。
澆上食用油,要從棉簽上往下流。
引燃。
小時候都是用火柴,比較好引燃,可是好多年都不見賣火柴的了。拍納我改用棉簽,引燃要久一些。
Ⅱ 108個燈怎麼擺平安
在擺放散仿世108個燈時,為了保證安全,應該考慮以下幾點:
1. 選擇合適的電源插座,確保燈具有足夠的電力供應;
2. 確保燈具的插座、電線和轉換器等都是正確的規格,並且可以承受負載;
3. 要大猛給每個燈位一個獨立的控制開關,避免一次性全部熄滅;
4. 把燈放沖肢在室內空氣流通的地方,防止熱量積聚,從而減少火災隱患。
Ⅲ 平安燈可以做微信頭像嗎
當然沒問題啊,平安燈當然可以拿來做微信的頭像啊,你要拿一個西瓜一個橙,一串香蕉來做仔舉微信的頭像都是可以的,你甚至可以選擇以一坨屎拿仔擾來做微信頭像也是沒問題的,加油念戚碧吧,祝福你。好人一生平安。
Ⅳ 正月十五點心燈和平安燈的區別
正月十五元宵節,點心燈和平安燈沒有什麼區別,都是一種習俗
Ⅳ 逝者平安燈怎樣發
逝者平安燈發送方式有很多,可以通過簡訊、電話或互聯網等方式發出,以表達對亡者之州陵家的慰問。也可以發送以文字或圖片形式的卡冊沖戚片,以此表達安慰和慰判戚問之情。
Ⅵ 朋友圈發平安燈可以隨便發嗎
可判螞以。朋友圈發平安燈可以隨便發,不受限旁沖沒制,運納微信朋友圈指的是騰訊微信上的一個社交功能,於微信4.0版本2012年4月19日更新時上線,用戶可以通過朋友圈發表文字和圖片。
Ⅶ 抖音上祈禱飛機人平安動態圖哪裡找的
動圖網。
1、點擊放大,長按直接保存到手機相冊。
2、打開抖音我表情右上角齒輪添加的單個表情。
3、你的抖音表情里有一個「+」,點擊「+」添加表情即可。
Ⅷ 會在天上飄的燈叫什麼燈 上面是蠟燭點著的,原理就像熱氣球一樣
孔明燈
目錄·孔明燈淵源
·孔明燈結構
·自製孔明燈
·孔明慶帆攔燈起飛條件
·海南孔明燈
·發明者簡介
孔明燈淵源
孔明燈又叫天燈,相傳是由三國時的諸葛孔明(即諸葛亮)所發明。當年,諸葛孔明被司馬懿圍困於平陽,無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準風向,製成會飄浮的紙燈籠,繫上求救的訊息,其後果然脫險,於是後世就稱這種燈籠為孔明燈。另一種說法則是這種燈籠的外形像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現代人放孔明燈多作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親手寫下祝福的心願,象徵豐收成功,幸福年年。
大約於清朝道光年間,先民由大陸福建省惠安、安溪等縣傳入台灣的台北縣、平溪鄉、十分寮地區,即基隆河的上游。據十分寮地區父老前輩的口述表示,早年於前清年間十分地區鬧過土匪,由於地處山區,所以村民都向山中逃過,待土匪走後轎衫,留守在村中的人,就在夜間施放天燈做為信號,告知山上避難的村民,可以下山回家了,也藉此種方式向村民報平安。由於當日由山上避難回家的日子,正是農歷正月十五即是元宵節,從此以後,每年的元宵節,十分地區的村民便以放天燈的儀式來慶祝,且向鄰村的村民互報平安。也因此十分地區的村民又稱天燈為「祈福燈」或「平安燈」。
孔明燈結構
孔明燈的結構可分為主體與支架2部份,主體大都以竹篦編成,次用棉紙或紙糊成燈罩,底部的支架則以竹削成的篦組成。孔明燈可大可小,可圓形也可長方形。一般的孔明燈是用竹片架成圓桶形,外面以薄白紙密密包圍而開口朝下。
欲點燈升空時,在底部的支架中間綁上一塊沾有煤油或花生油的粗布或金紙,放飛前將油點燃,燈內的火燃燒一陣後產生熱空氣,孔明燈便膨脹,放手後整個燈會冉冉飛升空,如果天氣不錯,底部的煤油燒完後孔明燈會自動下降。
自製孔明燈譽胡
工具和材料:A.拷貝紙 B.裁紙刀 C.剪刀 D.尖嘴鉗 E.棉線 F.工業酒精 G.502膠 H.電線 I.棉花 J.竹條;
注意事項:孔明燈必須要在無風的天氣和空曠的場地上放飛,否則不但不能飛上天,而且可能會引起火災。放飛時,需要2-3人的共同協力,強烈要求有成年人陪同。另外,可以在孔明燈底部拴上線,這樣既可以重復放飛,又能控制起飛高度和范圍,避免引起火災。
步驟
A.用裁紙刀將竹條削到厚薄3毫米以內,然後,把竹條彎成一個圈,用棉線或502膠固定。竹子有彈性,竹圈可能會不圓,可以用小火烤一烤,使竹圈固定成圓形。
B.用尖嘴鉗把廢電線外面的絕緣層去掉就可以得到細銅絲。不過,銅絲不能太細,否則容易燒斷,可以用3根銅絲擰在一起避免這個問題。
C.用薄紙剪成如圖所示規格的紙片.將第一張紙片的一邊與第二張的一邊粘在一起,再將第三張,第四張......依次同樣粘上去,直到拼成一個兩端漏空,直徑約60厘米的球狀物.再剪一張圓形薄紙片,把上面圓空口糊住.待干後,把氣球吹脹,找一條薄而窄的竹條,彎成與下面洞口一樣大小的竹圈,在竹圈內交叉兩根互相垂直的細鐵絲,並系牢在在竹圈上,再把竹圈粘牢在下面洞的紙邊上,糊成的氣球不能漏氣
D.把銅絲綁在竹圈兩端,再把做好的燈罩粘在竹圈上。在銅絲上綁上棉花,浸上酒精,點燃後就可以放飛了。孔明燈不能太小,否則很難升上天。
放飛
選擇晴朗無風的夜晚,一人拿住燈底的左右側,另一人用酒精將脫脂棉浸透後點燃,直到雙手感到孔明燈有上升之勢,即慢慢放開雙手,孔明燈便徐徐飛起,上升高度可達1000m左右。
升空程序建議:
孔明燈之製作方法簡單,但升空時受到場地與天候之影響較狻大。風大時易將燈體吹斜而使燈體燒毀,下雨時易將燈體淋濕而無法放飛,因此最好走在無風的時候施放。
1.先將燈體撐開,並於四周與底部繫上控制線。
2.填裝燃料。
3.點火後,將進氣口盡量壓低,以減少熱氣流失,但亦不可過低,以免氧氣不足而熄火。同時四周之控制線必須拉直。
4.加熱直至燈體內之熱氣溫度足夠後,四周控制線慢慢松開,以維持燈體穩定上升,而底部之控制線必須控制燈體上升之速度與高度。
5.球體升空後可以線控制其高度、方向,亦可任其自由飄浮,至此升空完成。
孔明燈起飛條件
孔明燈「會飛」原因是:燃料燃燒使周圍空氣溫度升高,密度減小上升,從而排出孔明燈中原有空氣,使自身重力變小,空氣對它的浮力把它託了起來。
由浮沉條件可知,只有滿足:
F浮>G總=G熱空氣+G燈
即:G燈<F浮-G熱空氣
時它才能上升,由此可知它的自重(包括外壺燃料的重力)要很輕才能起飛,輕到什麼程度呢?
G燈<F浮-G熱空氣=ρ空氣gV排-ρ熱空氣gV,
G燈<(ρ空氣-ρ熱空氣)gV排,
m燈<(ρ空氣-ρ熱空氣)V排, (1)
空氣的密度可由理想氣體狀態方程得出。
把(2)式代入(1)式可得
把(2)式代入(1)式可得
可見其能否起飛由燈質量和氣溫、熱空氣溫度和孔明燈容積共同決定。
具體數據估算如下:
設當天氣溫:T空氣=300K(27℃);大氣壓強:1標准大氣壓,p=1.01325×105Pa;孔明燈容積:V容=V排=0.2m×0.25m×0.4m=2×10-2m3;加熱後的空氣溫度:T熱空氣=500K(227℃);ρ空氣=0.029kg/mol.代入(3)式得:
在上述條件下孔明燈總質量在9.44g時,當熱空氣溫度升到227℃時上升。
假設在上述條件下把孔明燈質量減輕成m燈=4g=4×10-3kg,由(3)式變形並代入數據得:
即熱空氣溫度只要升高到88℃,孔明燈即可上升。
仍按上述條件,若孔明燈質量
即m燈≥23.56g,則無論熱空氣溫度升到多高也飛不起來。
由上面分析可知孔明燈要起飛,它的質量不能超過一定值,而且質量越小所需熱空氣溫度越低,也就越容易起飛。
海南孔明燈
海南孔明燈又稱文燈、天燈,它是用白結方紙糊制而成的,是根據熱氣球原理,空氣受熱膨脹產生的熱力升空的,它攜帶的燃料可升空漂浮約1小時,開始時像不明飛行體,升到一定高度後就仿若星星。
相傳它是由大陸流傳到海南的,演變至今已成為當地的一種很有特色的民間風俗。每逢喜慶日子或盛大的節日,人們都點起文燈來表達他們的美好心願。點燃文燈前人們都要在燈上寫出自己的願望,與天燈一起冉冉升向蒼穹,以祈求心願能實現。
在文昌、萬寧、儋州一帶的村莊里,至今民間有扎孔明燈,放天燈的習俗。由於文昌口音「天燈」與「添丁」諧音,男孩家拿著寫有吉祥詞語的公燈、人丁燈、首牌燈、花籃燈、鯉魚燈、珍古燈等各式花燈自發組成「送燈」隊伍,敲鑼打鼓,繞村行進到村中的廟宇前,表示送去「人丁興旺,家景興隆」之意。放天燈時,給碎布澆上油,桶口朝下,點燃油布後,整個紙桶就會被熱氣充滿,家家的天燈如同熱氣球一樣冉冉上升,帶上你的祝福與心願,飄上夜空。
發明者簡介
諸葛亮生死年月為(181—234年),三國時傑出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散文家、外交家。字孔明,號卧龍。諸葛亮於漢靈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於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縣)的一個官吏之家。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衛戍京師的長官)。諸葛亮父親諸葛圭,字君貢,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諸葛亮3歲母親張氏病逝,諸葛亮8歲喪父,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由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到豫章赴任。東漢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職務,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荊州牧劉表。
建安二年(197年),諸葛玄病逝。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南陽(①河南南陽卧龍崗;①湖北襄陽(現湖北襄樊)之西二十里隆中)隱居鄉間耕種,維持生計。建安四年(199年),19歲的諸葛亮與友人徐庶等從師於水鏡先生司馬徽。
後為了消除諸葛亮隱居地一事留下的歷史紛爭,清代在河南南陽做知府的湖北襄陽人顧嘉蘅寫到:「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後主;名高天上,何須辨襄陽南陽。」
Ⅸ 光明燈(含太歲燈、財神燈)簡介
光明燈(含太歲燈、財神燈)
許多寺廟於新春期間會提供信眾點燈祈福的信仰需求,點燈類別有:「光明燈」、「太歲燈」、「平安燈」、「元辰燈」、「財神燈」、「文昌燈」等。其實「點燈」本是源自佛教的「點光明燈」,有以燈供養佛菩薩,祈求佛菩薩賜予光明智慧之意。唐代釋一行《大日經疏》有言:「燈,是如來之光明破晴之義也,系指至果地時,心障都盡轉無盡之慧,來普照眾生雲,故曰燈。」所以佛經以燈比喻光明和智慧,如果信眾能夠燃燈供佛,就升蘆能身體健康、開啟智慧、事業成功、滿足願望。
至於道教傳統中,早在南北朝時「燈」已成為對諸聖仙真的五供(燈、花、香、荼、果)之一,「燈儀」在道教科儀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如宋代《雲笈七簽‧卷三十七齋戒部》引《四極明科》也提及:「立春、春分,然九燈於庭;立夏吵慎帶、夏至,然八燈;立秋、秋分,然六燈;立冬、冬至,然五燈;本命日,十二燈,自此陳乞謝過祈恩。」則說明四季八節中或是本命日時,各燃不同的應節燈數,自己誠心懺悔己過,並可在祈恩謝過後,獲得諸天仙聖的庇佑與賜福。
可知佛、道教的燃燈功德的廣為流傳,發展到後來,民間則盛行於每年新春在各寺廟點元辰燈、光明燈、平安燈、或是財神燈、文昌燈等,以祈求神明庇佑赦罪,賜福平安、元辰光彩、光明吉祥、財利興旺、金榜題名孝茄等。一般民眾為了祈求上述諸項祈願的圓滿如願,往往非常重視各類宗教性點燈活動的祈福與賜福,甚至不惜大排長龍。
至於「安太歲」或稱「太歲燈」,民間俗語謂:「太歲當頭坐,無喜恐有禍」、「莫在太歲頭上動土」,皆認為沖犯太歲會招惹無妄之災。俗信若該年有沖犯太歲星君的信眾則需特別留意,因為太歲為太歲星君,配合一甲子共有六十位值年太歲星君輪值。每年當值的「值年太歲」,主管當年的流年,包括世間福禍、天候和氣象,俗信信眾為避免無意冒犯,導致禍端降臨,所以凡是年沖的生肖,多會去廟宇或在家中安奉值年的太歲星君,用以避禍。
每年沖犯太歲的生肖主要有兩類,凡是出生年與太歲地支年相同者,則為「正沖」(坐沖),生肖往下依序六位,是太歲相對的方位,是為「對沖」,例如民國一○三年歲次甲午,值年太歲星君為張詞(或北京白雲觀系統為「章詞」),屬馬者為正沖(坐沖),屬鼠者為對沖。二者皆算犯太歲,俗信屬馬、屬鼠者皆需安奉太歲,一般信眾則習慣前往廟中安奉太歲,點太歲燈,此外,亦有在家中神龕或清靜處安奉值年太歲星君者,但是一般信眾多習慣前往廟中安奉太歲星君為主。宮廟多於農歷正月十五日舉行安奉太歲的儀式,且會於每月初一、十五日延聘道士或誦經生為信眾誦經消災納福。
Ⅹ 什麼叫平安燈
平安燈就是孔明燈,又叫天燈,祈福燈,俗稱許願燈。現在孔明燈多用細鐵絲和棉紙扎制,用固體酒精做燃料,利用熱氣球的原理點燃升空。很多地方都有在元宵節放飛孔明燈祈福的習俗。
據十分寮地區即基隆河的上游父老前輩的口述,早年於前清年間十分地區鬧過土匪,由於地處山區,所以村民都向山中逃過,待土匪走後,留守在村中的人,就在夜間施放天燈作為信號,告知山上避難的村民,可以下山回家了,也藉此種方式向村民報平安。由於當日由山上避難回家的日子,正是農歷正月十五即是元宵節,從此以後,每年的元宵節,十分地區的村民便以放天燈的儀式來慶祝,且向鄰村的村民互報平安。也因此十分地區的村民又稱天燈為「祈福燈」或「平安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