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幼兒老師入園睡眠進餐該做什麼
幼兒園的生活活動是幼兒一日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於一日生活的始終。正確、有序、科學、合理的生活活動,對幼兒的身心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對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自立終身發展的能力,為成為未來社會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打下扎實的基礎。《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度過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從這個意義上說,幼兒教師創設、提供的生活活動環境、內容等不僅要與幼兒相適應,能促進幼兒的發展,同時還要讓幼兒在快樂的生活活動中獲得有益的生活經驗,以完成保護和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的成長和發展這一基本使命。在實踐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教師是幼兒生活教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力量,是高品質幼兒生活最主要、最直接的創造者。教師要善於運用有效的指導策略培養幼兒在生活活動中的自理自立能力,做到精心照顧和保育幼兒的同時,又要尊重幼兒不斷增長的需要,幫助他們學習生活自理技能,鍛煉自我保護能力,使幼兒感受到其中的樂趣。指導策略一:因人施保施教,滿足幼兒在生活上的不同需要。幼兒由於受遺傳和家庭環境等因素的影響會表現出個體差異,這些差異也會反映在生活活動中。對入園情緒不穩定的幼兒;體弱有病的幼兒;吃飯慢等某一環節中有困難的幼兒,教師要給予格外的關注和引導。以注意傾聽、耐心觀看、適時詢問等方法,及時體察和探明幼兒在生活活動中的需要,因人施保施教,使其在幼兒園的生活活動中感到安全、溫暖、寬松和愉快。 新小班入園後,老師們發現越越不肯在幼兒園解小便。孩子在有便時如坐針氈,痛苦不堪。老師焦急萬分,馬上與家長進行。家長告訴老師:越越膽子很小,從不敢在家以外的地方解小便,之所以沒有告訴老師孩子這一特殊情況也是希望能通過新環境幫助孩子改掉不良的習慣。聽了家長的話後老師想到硬性地將孩子的習慣扳過來不利於孩子的發展。便利用在談話中捕捉到的一條非常有價值的信息:越越晚間要使用尿桶解小便,作為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在園中為她提供了小尿桶。開始,老師破例請她的媽媽來到幼兒園照料越越小便,後來,老師有意識的站在她的媽媽身邊,讓她看到熟悉的親人和老師在一起,解除她的恐懼感,慢慢的,在越越媽媽和老師的安撫、陪同下越越終於使用小尿桶解出了小便。有效的幫助孩子從緊張焦慮中解脫出來,恢復了正常。使她順利的度過了解小便關。從而開心快樂的在幼兒園中健康成長。生活技能的獲得和習慣的養成,對於每個幼兒來說也不是同步的,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同樣需要因人施保施教,給與不同的指導和幫助。例如:案例「我要小勺」場景:午餐時,教師為幼兒提供了筷子和調羹兩種餐具。記錄:進餐活動前,教師擺放了兩種餐具以供孩子進餐前選擇。班上最大的樂樂小朋友在桌子前猶豫了一會兒,教師見後只是會意的一笑並點了點頭,樂樂終於選了把小勺安心地走到餐桌前用餐。教師提供兩種餐具時考慮到生活技能的學習是存在著個體差異的。通過感知討論練習操作等活動,絕大部分有而已獲得了初步的認識,也產生了與教育要求相符合的行為反應。然而技能的獲得和習慣的養成,對於每個幼兒來說並不是同步的,存在著很大的差異。筷子和小勺的選擇滿足了各發展階段幼兒的需要,使他們能在自己的發展水平上獲得提高。指導策略二:優化環境,引發和支持幼兒的生活活動。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環境具有無言的沉默力量。環境既是教育的背景,也是教育的手段,同時又是教育自身。在經過優化、美化的生活環境中,能夠使幼兒心靈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達到促進幼兒發展的目的。因此,我們要注重生活化環境的創設,更好地把教育滲透在環境中,使幼兒在「無聲」的環境中受到熏陶感染、啟迪、潤澤,萌發他們內在的生命張力。1、運用圖示標記。在盥洗室里為小班幼兒准備了洗手流程圖,起到了環境暗示教育的作用,讓孩子了解了正確的洗手方法;張貼節約用水的卡通圖讓孩子們養成洗完手後擰緊水龍頭的好習慣……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幼兒放衣物的衣櫃上由幼兒自己設計獨特的標記,增加他們在生活中自理機會,增強自主性和自信。在幼兒園的各個角落,由幼兒設計了各種小標志,時時提醒幼兒遵守常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如:鞋帶開了要系好、手臟了要及時洗、把東西放回原處、不浪費水、不浪費糧食等。2、創設生活活動區。生活區角的創設與生活內容相結合,孩子們通過在活動區操作材料,逐步掌握生活活動技能,激發自我服務的興趣。如小班的「結果果」:用絨布做成的果樹上釘滿了紐扣,而同樣用絨布做的果子則開著扣眼,這些吸引著幼兒動手將果子扣在果樹的紐扣上。在孩子們讓果樹「結」出果子的同時,他們不僅體會到了成功的快樂,也學會了簡單的扣紐扣本領。中班後期,孩子們會逐漸使用筷子進餐。在幼兒使用之前我們先在活動區增設了「喂喂小動物」的活動材料,投放了筷子及廢舊材料的青菜、骨頭等。引導孩子們在用筷子夾物的活動中不知不覺中學會了使用筷子。指導策略三:利用豐富多彩的游戲,使幼兒樂於掌握各項生活技能。生活活動游戲化,在游戲中掌握或鞏固生活活動所需的技能和能力。對幼兒來說,游戲不僅是一種玩耍,而也是一種學習、工作和生活,游戲是幼兒基於內在動機的選擇,沒有固定模式的主動參與活動的快樂過程。將游戲融入幼兒的生活活動之中,不僅可以獲得發展,而且使幼兒度過的最快樂的時光,使幼兒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比如幼兒在玩手絹的游戲中,學會了疊被子的方法。然後再鼓勵孩子試著疊被子,這樣,孩子們就不會束手無策,而是興趣大增,很快就學會了疊被子。在「超」的游戲中,通過包裝盒,幼兒學打蝴蝶結,練習了系鞋帶。在「餐廳」的游戲中,幼兒自己動手倒水、端茶、鞏固正確使用餐具的能力。 「給小貓洗臉」的游戲,「給布娃娃扣紐扣」的游戲,孩子們習得吃飯、穿衣、整理玩具等基本技能。競賽游戲:此類游戲主要是通過競賽活動來鞏固生活技能,培養自立和競賽精神。如:穿衣比賽,穿鞋、疊被鋪床、用筷等等。指導策略四:以有趣的形式激勵,使幼兒感受成功與進步的快樂。興趣是行動的動力。幼兒園生活活動每天離不開午點、盥洗、睡眠、勞動、入廁……如果周而復始,重復進行,幼兒就會失去興趣和參與的積極性。因此我們要在生活活動的每一個環節中,都添加一些幼兒感興趣的事,使幼兒的一日生活富有情趣和積極的意義。如:午睡時老師為睡的好的幼兒的小鞋子上貼上一張漂亮的粘貼。孩子們睡醒發現後欣喜異常。在生活教育中,生活技能的掌握不是唯一的目標,教師應更關注在習得過程中幼兒的情緒反應和情感體驗。如:小班幼兒常常穿反鞋。我們在幼兒的鞋子上貼上卡通圖片,幫助幼兒分清左右。如左鞋貼上小貓的一半臉,右鞋貼上小貓的另一半臉。幼兒穿對了鞋,就會看到一個完整的小貓臉。在這些有趣的活動形式中,幼兒不僅掌握了必須的生活技能、良好的生活習慣,更重要的是使幼兒感受成功與進步的快樂。指導策略五:拓展生活活動空間,使幼兒體驗自主活動的樂趣。教師的支持是兒童發展的重要條件之一,教師要堅持「以幼兒為本」,幫助幼兒成為發展的主人、學習的主人,而不能以成人的經驗和認識去塑造和改變幼兒。提供開放的實踐活動空間,使其成為活動的主人,成為生活活動的主體,是愉快而不是被迫地接受教育,這樣的教育才是完善和富有創造性的教育,而只有這樣教育幼兒,幼兒才會有幸福感。1、拓展生活活動內容。挖掘幼兒原生活教育內容中所隱含的更廣泛的教育發展意義,拓展固有的內涵,將幼兒園生活活動納入有助於幼兒持續進步的教育范疇,融入孩子的一日活動之中,使之真正發揮其作用,促使幼兒不斷發展,不斷生長!例如:自助午點。改變幼兒午點固有的內容、時間、方式,從自選自助入手。午點的內容由單調的一種水果改為二——四種水果,便與幼兒根據自己的口味和食量選擇;在進餐的時間上將午點和區域自選活動相結合,改變以往全班一起吃午點的做法,使午點活動可以延續一段比較寬裕的時間,孩子們可以選擇何時吃水果,在時間上給予孩子充分的。採取小組的形式,在固定的地方設立午點區,提供小夾子和人手一個小盤子,幼兒在舒緩的音樂伴隨中品嘗可口的水果,輕松地與同伴輕聲交談。使午點活動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我最喜歡吃午點的活動了!」「吃午點真開心!」這是幼兒午點時常說的話。自助自選午點的形式,切實改善了幼兒的生活活動質量,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選取,使孩子在主動活動中得到發展和提高。2、嘗試生活上的自我管理。在生活活動中,幼兒是活動的主體。他們獲得身體、心理的發展是在一定的外部條件下,自身活動的結果。因此我們在對幼兒進行生活活動的過程中要研究幼兒的所想,所為。幼兒能夠自己想的,就讓他們自己想;幼兒自己能夠做的,就讓他們自己做。在發揮主體作用的過程中,培養他們的主體意識,發展他們的主體能力。生活活動來源於幼兒生活的本身,對幼兒而言,「願意、樂意做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務」是最重要的,能讓幼兒在每天的生活中逐漸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根據幼兒的意願,我們嘗試了幼兒生活上的自我管理。例如:大中班開展了「小小監督員」。在幼兒園里,負責檢查老師及小朋友做的怎樣。如:洗手時是否注意節約用水?飯前是否洗手?等等。幼兒在督促別人的同時,也提醒了自己。幼兒園的許多生活規則,由幼兒自己參與討論制定的。雖然在開始時,幼兒提出的規則還不全面,但隨著活動的開展、幼兒生活經驗的豐富,他們會把不合理、不全面的規則進行調整。讓幼兒成為自己生活的主人,成為教育活動的主體,積極主動地發展自己,看到自己的力量,意識到自身的價值,而且體驗到了在自主活動中帶來的樂趣。法國教育家盧梭曾說過:「兒童的生活本身就是教育」。教育的最大價值和出發點,就是讓兒童在自然狀態下享受、快樂、平等的生活,從小就擁有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生活是美好的、快樂的。我們將提煉出的有效生活指導策略運用於幼兒的生活活動指導之中,使幼兒在生活活動中愉快並自主的獲得發展;讓幼兒在適應生活的過程中熱愛生活,享受生活,熱愛教育為他所提供的一切,熱愛生活為他們所創造的一切。
『貳』 如何讓幼兒自主的進行喝水
寶寶六個月後,我們會逐漸給寶寶添加輔食,隨著寶寶的長大,也會鍛煉寶寶自主吃飯。那麼爸媽知道嗎,給寶寶添加輔食的同時,我們也可以有意識地開始訓練寶寶自主喝水的習慣了。具體該注意些什麼?糕媽來告訴你。
寶寶六個月後,我們會逐漸給寶寶添加輔食,隨著寶寶的長大,也會鍛煉寶寶自主吃飯。那麼爸媽知道嗎,給寶寶添加輔食的同時,我們也可以有意識地開始訓練寶寶自主喝水的習慣了。具體該注意些什麼?糕媽來告訴你。
一、讓寶寶學會用水杯喝水
用水杯喝水對寶寶的手指精細和手眼協調能力都很有好處呢。通常來說,鴨嘴杯比吸管杯更容易學會,所以6個月時可以先給寶寶使用鴨嘴杯,然後再慢慢引入吸管杯。
9個月左右,可以給寶寶使用十字吸管杯,吸管的十字紋確保了水流的速度,這樣寶寶喝水時不易被嗆到。
到了1-1.5歲時,寶寶使用十字吸管杯熟練後,就可以開始使用普通的不帶十字紋的吸管杯啦。
到了2歲時,寶寶就可以和大人一樣開始使用敞口杯啦。因為相比學飲杯和吸管杯,敞口杯更易清潔,不易滋生細菌。另外,長期使用吸管杯喝含糖飲料等,易造成前牙內面產生齲洞,所以應盡早讓寶寶學會使用普通水杯。
奶瓶會增加蛀牙的風險,還會讓寶寶攝入更多果汁或乳汁,影響固體食物的攝入量。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孩子1周歲時要開始停止使用奶瓶,到18個月大時一定要完全戒除奶瓶。
戒除奶瓶4要決:
1歲之後,仍然不接受杯子的熊孩子怎麼破?
帶他一起去選杯子,讓他選自己喜歡的款式;優先使用杯子,之後使用奶瓶,堅持這樣做;在奶瓶里裝他不喜歡的飲料;即便他抵觸杯子,也要減少奶瓶的使用;最終寶寶會拿起杯子喝水,因為他渴了。
從接觸杯子,到完全樂意用杯子喝水、喝奶,大概需要6個月的時間。媽媽們不要過於心急,寶寶需要你愛的鼓勵哦~
這款鴨嘴杯適合給剛開始學飲的寶寶使用,貼心的防漏設計,讓寶寶無論怎麼玩耍都不會把杯子里的水灑出來。寶寶喝水時,只要咬著杯扣的硅膠吸管就能輕松喝到水。杯子抗摔防震,不用擔心寶寶總是摔水杯哦。
這款水杯重力球的設計,能夠實現360°無死角輕松吸水,無論寶寶是坐著躺著還是趴著,都能夠輕松喝到水哦。媽媽也不必擔心漏水,杯蓋內外有著3D防漏設計,不管怎麼動,水都不會溢出來。另外杯子還增加科學的防嗆設計,寶寶喝水不再怕被嗆到了。
這款防漏水杯內置防漏閘,寶寶碰倒水杯也不呼呼漏水。水杯喝水操作簡單,輕按被扣按鍵即可彈出吸嘴,輕輕一按即可閉合,不僅省去擰瓶蓋的操作,還能保障吸口衛生。水杯不含BPA等有不利於寶寶健康物質,柔軟的硅膠吸頭也不會讓寶寶嬌嫩的小口受傷哦。
迪士尼的這款防摔水杯,杯子外殼設計有3D迪士尼經典卡通形象,非常可愛,寶寶會很喜歡的。杯子內膽是304不銹鋼,讓喝水更健康安全。杯子抗摔防震,加上符合兒童人體工學的手柄設計,易握不怕摔。
二、寶寶到底要喝多少水呢?
6個月以內,嬰兒只需要母乳或配方奶,不需再額外補充水分。喝太多水,不僅會影響寶寶的喝奶量,易導致營養不良,也會降低媽媽的產奶量。
6個月後,寶寶可以適當喝水。比如在每次吃完輔食後,喂幾口水漱口。如果寶寶拒絕,家長千萬不要強迫。寶寶1歲後,活動量增大,對水的需求也會增加。每天需要少量、多次飲水,建議上、下午各2~3次。
三、寶寶喝水的注意事項
2歲以下小朋友不宜喝礦泉水。因為礦泉水中的鈉、鈣等各種微量元素不確定,對寶寶來說容易過量。
不要給寶寶喝含糖飲料。含糖飲料會增加孩子齲齒和肥胖的風險,不建議給孩子食用。習慣了喝甜甜的飲料,很容易讓孩子拒絕白開水哦。爸爸媽媽也要做好榜。
『叄』 寶寶已經兩歲了,這個年紀的寶寶可以學習哪些東西
1.最主要的學習:該年齡層的發展趨勢特點練習
2歲上下的孩子,必須 實現什麼大動作,認知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認知能力能力,鑒別能力等領域的練習,這要依據每一個寶寶的特點來。一般來說,當寶寶對某些東西或事兒體現出挺大的愛好的情況下,那便是他正處在這一事兒的關鍵期了,爸爸媽媽要把握機會,對他這些方面開展練習,那樣有益於寶寶智能化生長發育的提升。
4.始終不容易太早的學習:外國語
幼兒階段是英語口語進步的最好年齡層,到孩子4歲時便能把握漢語的所有視頻語音,過去了5歲,漢語習慣性一旦產生,學習外國語來便會有語言表達影響,會艱難許多了。因而,學外語要自幼就親密。2歲的孩子,能夠給他們看一些英語的卡通片,聽英文歌曲,還能夠教他一些簡單的英文英語單詞和會話。在平時的游戲中,也可以玩一些英語小游戲,例如玩英語單詞卡片製作,一起拼英文字母表拼圖圖片這些。2歲孩子學外語,主要是塑造他的英語語感,也不必擔心會對他的漢語導致影響。
5.隨時隨地都能夠逐漸的學習:游水
游水合適每個年紀,看每個游泳培訓組織的班就了解,0~2歲的嬰幼兒游泳班,兒童游水班,小童班,高級班,參賽選手學習培訓這些,不管前邊錯過是多少,後邊補上面不容易晚。
『肆』 你覺得幼兒教師應該是什麼樣的
一名合格的幼教教師其實要具備多種能力,外向開朗,善於與人溝通,甚至是有點世故(針對家長),與孩子相處的時候需要你有一顆童心,會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但當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又需要你變得成熟穩重,懂得如何正確引導孩子成長。所以我也覺得幼教老師這個行業挺矛盾的,在我看來能駕馭得了這個職業的人都挺厲害的,心思活絡,會隨機應變。雖然我才幹這個行業沒多久,但是我斗膽說一句,很多幼教老師其實並不合格,(在鄙人看來,並不代表誰,勿噴謝謝)即使他們已經取得了教師資格證。
『伍』 如何把握《指南》實施的整體性原則
「關注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整體性」是《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提出的首要實施原則。除了綜合性較強的主題活動、方案活動、單元活動之外,我們應將「整體性」原則融入到幼兒一日生活環節中、把握幼兒一日生活各環節的教育契機也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例如,進餐環節是幼兒園一日生活的重要環節之一,但由於重復性、頻繁性、單調性等特點,許多教師往往容易忽略該環節的教育價值,而僅僅將其作為常規培養的一個手段,尤其在小班階段。
健康領域的教育價值
進餐環節的健康領域教育價值歷來受到較高重視,這也是進餐環節較為直接教育契機。《指南》中對小班幼兒進餐環節提出的健康領域目標主要體現在「良好的生活與衛生習慣」方面,具體提到「在引導下,不偏食、挑食。喜歡吃瓜果、蔬菜等新鮮食品」的目標。實際觀察中,筆者發現,多數小班教師採用說教方式,例如針對某個挑食孩子進行口頭教育,但對於處在直覺行動思維階段的小班孩子來說,這樣的說教方式往往發揮不了較好的效果。
事實上,對小班幼兒進行均衡健康飲食的教育形式可以更加生動形象化。例如,利用幼兒喜愛的卡通形象以及繪有食物的卡通圖片製成布書。每天用餐前,請孩子根據當餐菜譜找出相應的食物圖片,「喂」給卡通形象吃,給予幼兒積極的心理暗示,鼓勵不偏食、不挑食,樣樣都愛吃。
另外,多數教師在進餐前也都會向幼兒介紹當天的食譜,但大部分僅僅是報一遍菜名,顯得乾巴巴的,不太有趣味性,幼兒大多聽過就忘了。其實,介紹食譜的方法得當會明顯影響孩子的食慾。比如,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製作生動有趣的食物製作和營養的視頻,在進餐前的過渡環節播放,會激發幼兒的食慾。有條件的話,適當地開展讓幼兒參與簡單食物的製作過程或者讓廚房的炊事員到班裡介紹當日食譜,都是較為有效的餐前食譜介紹方式。
通過這些方式,孩子們無形中對於健康飲食方式、進餐習慣等就有了較深的印象和豐富的經驗。
語言領域的教育價值
進餐環節中的語言領域的教育價值往往在國內多數幼兒園都被忽略或不被認可。一方面,中國自古就有「食不言,寢不語」的古訓;另一方面,大多數幼兒教師也認為進餐過程中說話不僅影響幼兒消化,更容易引起嗆食等危險情況。因此,大多數幼兒園都要求幼兒在進餐環節保持安靜。
事實上,小班幼兒對新事物較感興趣,好奇心強,喜歡嘰嘰喳喳。即使教師反復強調進餐時不能說話,但幼兒悄悄交談的現象還是比較普遍的。因此,不妨在進餐前,利用過渡環節,讓幼兒通過講述、念兒歌、相互交流等多種形式開展活動,使語言表達的機會更加充分。比如,在餐前分享有關進餐、營養、習慣培養等方面的故事和兒歌,像「大公雞和漏嘴巴」、「大力水手」等。
筆者在日本學習期間,曾多次觀察日本幼兒園的進餐環節,許多日本幼兒園餐前都開展「小播報員」活動。每天一名幼兒到教室前面向大家介紹自己喜歡的一種食物,並簡單地說出理由。例如,有的小朋友自豪地說:「我最愛吃媽媽做的飯團,因為裡面有我愛吃的肉鬆!」其他小朋友都熱烈鼓掌。這樣的簡單活動既培養了幼兒的表達能力,又增強其自信心。另外,日本的不少幼兒園在午餐環節採用自帶便當的形式,進餐過程中教師往往鼓勵幼兒互相交流各自的特色食物。同事,日本的幼兒教師都和幼兒一同進餐,並隨時回答幼兒有關的提問,氣氛像家庭一般輕松愉悅。這些進餐環節的做法有效地促進了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以及同伴交往能力,同時也創造了平等、愉悅的就餐環境,是對我們傳統的就餐環節的一種啟發。
社會領域的教育價值
每年的九月、十月是小班幼兒分離焦慮的嚴重階段,尤其是在入園、午餐、午睡等生活環節,表現更為明顯。小班進餐環節,經常會看到一些幼兒邊吃飯邊掉眼淚說要回家,還有的幼兒哭鬧著說不喜歡幼兒園的飯菜、要吃媽媽做的飯等。這些場景恰恰為幼兒的社會學習與發展提供了契機。
例如,對於進餐時情緒不好的幼兒,教師可以先讓其說一說媽媽是怎樣照顧自己吃飯的,然後坐在其身邊,安撫情緒,適當喂飯,同時適時引導幼兒說一說老師又是怎樣照顧自己吃飯的,讓幼兒體會到老師像媽媽一樣喜歡自己,讓幼兒對教師產生信任感和依戀感。為盡快讓小班幼兒熟悉班裡的小夥伴,進餐環節最要不要固定就餐位置。
再如,餐前餐後的排隊洗手、取餐、依次入座等過渡環節,則對培養小班幼兒的規則意識和獨立進餐能力有著很好的教育價值;適當讓小班幼兒做一些簡單的餐後擦桌子等小任務,能夠讓幼兒進入中大班後較快適應值日生制度;餐後的安靜區域活動則是培養幼兒樂於與同伴分享、交流、游戲的良好時機。
此外,有條件的幼兒園還可以嘗試每月組織一次幼兒自助餐,改變平時的進餐模式,讓進餐環節變得更加富有趣味。幼兒在自助餐的過程中,體會到與同伴一同進餐的愉悅、同時通過有序排隊取餐以及按需取餐的要求,初步體會到秩序的概念以及產生愛惜糧食尊重農民勞動的意識。教師還可以在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向幼兒介紹傳統食物,使幼兒初步認識民族文化,樹立一定的民族自豪感。
科學領域的教育價值
進餐環節蘊含著科學教育的豐富契機,可以讓小班幼兒在進餐時通過觀察事物的顏色和形狀、觸摸食物的大小形狀和組織結構、品嘗食物的味道、聞食物的香味、甚至輕拍水果聽聲音等方式多次體驗,不斷感知食物的各種特點,讓小班幼兒的感覺器官得到充分的應用和鍛煉。在這樣的活動中、幼兒的感官得到提高、為早期的生長與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吃午點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幼兒充分感知水果的不同形狀、大小、數量等特徵,讓幼兒學習形狀、數量和體積等數學概念。比如,吃葡萄時,請幼兒數數自己有幾個,並感知葡萄的是橢圓的;吃橘子時,讓幼兒感知橘子是圓的、橙色的、有著特有的甜香味等。這些簡單而又基本的常識正是小班幼兒需要積累的關鍵經驗。進餐活動中所蘊涵的這些科學內容既可以提高小班幼兒進餐的積極性,又能擴展其科學知識,還可以激發其探究科學的興趣。
藝術領域的教育價值
小班幼兒的進餐環節看似與藝術領域關聯性不大,但只要教師善於發現,同樣可以挖掘出藝術教育的價值。
例如,柔和的餐前音樂為幼兒創造了溫馨的用餐氣氛,同時讓幼兒逐漸平靜進入用餐准備狀態,給予幼兒一定的暗示作用——音樂能讓人一個人心情愉悅,也讓幼兒明白如果大聲的講話,好聽的音樂就聽不清楚了。
此外,在進餐過程中引導幼兒欣賞品嘗美味可口的菜餚、水果、五穀等的獨特線條、顏色、形狀之美,逐漸鍛煉幼兒發現美的能力,提升幼兒的審美情趣,還能激發幼兒的藝術想像空間。
同時,通過觀察,筆者發現小班幼兒對於形狀卡通可愛、顏色鮮艷的餐具具有很濃的興趣。有條件的幼兒園可以准備形狀、色彩豐富又安全的餐具,激發幼兒的食慾,同時初步滲透幼兒審美意識的培養。這一點也可以從日本幼兒園造型生動活潑、色彩搭配豐富多彩的便當中得到一定啟發。
除了進餐環節,教師在組織幼兒一日生活的各環節時,都不應局限在固定的思維模式中,例如戶外活動就是健康教育、早期閱讀就是語言教育,而應該把每一個環節都當做有效融合多領域教育價值的整體。這也是把握《指南》整體性原則的關鍵所在。
『陸』 幼兒園教室有個圓柱子怎麼做環創
曾有人問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您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學到了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這位諾貝爾獎得主回答:「在幼兒園。」「在幼兒園學到些什麼?」他回答:「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了事要道歉;要仔細觀察周圍的大自然。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東西就是這些。」這位學者的話說明一個道理:好的生活習慣需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將會影響一個人的終身。因此,從小班開始,我們就注重良好生活環境的營造,促進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 一、為幼兒提供一個安全、溫馨的生活環境 小班幼兒的年齡小,相對應的環境必須是安全的、符合他們自身需要的。因此,我們創設了相應的物質環境。例如,在班級所有電源插座旁,我們都貼上了安全標志,時刻提醒幼兒注意安全。在喝水、盥洗的地方我們都劃分了等待區域,並配備了相應的標志。在盥洗室的地上貼上大小標記,提醒幼兒在如廁、洗手時依次排隊,避免擁擠。 小班幼兒年齡小,對家庭、對父母比較依戀。考慮到幼兒的心理需要,我們應盡力為他們營造一個溫馨如家的生活環境。比如午睡的環境,我們在教室四周的窗簾上粘貼了星星和月亮的卡通圖案,午睡時將窗簾緩緩放下,並配以輕柔舒緩的搖籃曲。音樂聲由響漸輕,幼兒漸漸入睡。這樣,既給予了幼兒一個溫馨、舒適的環境,又在視覺和聽覺兩個層面給幼兒以提示,讓幼兒知道,午睡時動作要輕輕的,在音樂聲結束之前進人被窩等。 二、為幼兒創設一個巧妙的生活環境 環境是一位會說話的教師。幼兒教師要巧妙利用環境中的教育元素來促進對幼兒生活習慣的培養。例如,在盥洗室的小鏡子上貼一組洗手的圖示,幼兒在洗手的時候,會很自然地看著照片,跟著照片上的步驟去做。 小班幼兒的進餐習慣非常重要。如何巧妙地利用環境來促進幼兒的進餐習慣成了本學期我們思考的重點。 (一)鼓勵幼兒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 我們在餐廳邊粘貼了一組「你做到了嗎?」的進餐好習慣圖片。幼兒非常喜歡圖片上的小人,還經常念著配套的兒歌,模仿圖片上的動作。慢慢地,幼兒學會了如何正確使用餐具。 我們以鼓勵為主,設置了一面「我進步了」鼓勵牆,牆上每片花瓣上都有幼兒的一張照片,還有「乾乾凈凈」「安靜」等標志,幼兒可以根據自己進餐的表現來選擇相應的貼紙。 (二)注重生活習慣細節的培養 從小班開始我們就注重幼兒行為細節的培養。幼兒在用餐後,我們通常會提出這樣的要求:請你輕輕地把碗勺送回去;請彎腰漱口;擦乾凈自己的小臉;用完的毛巾記得要放整齊送回家。因此,我們創設了「細節魅力」牆。使用幼兒同伴的照片,給予同伴最好的形象示範,每次看到照片,幼兒都會想想是否注意到了這些細節。小班幼兒的年齡小,動作發展還不完善,擦臉的時候經常擦不幹凈。我們用「照照小鏡子」的方式巧妙提示幼兒,讓他們在擦完臉後看看是否擦乾凈。在環境與同伴的促動下,幼兒的生活習慣越來越好。 (三)重視幼兒的個別差異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班級里有很多幼兒存在著挑食、偏食的習慣,特別是不喜歡吃綠色蔬菜。因此,我做了一個「樣樣都愛吃」的大嘴笑臉娃娃和一個大嘴哭臉娃娃,並將每天的菜譜貼在笑臉娃娃的大嘴巴里。那些挑食的幼兒非常希望自己的照片能「飛」到笑臉上,加入同伴們的隊伍中去。大嘴笑臉娃娃成了最好的激勵方式。 小班幼兒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比較短。在吃飯的時候,有個別幼兒經常離開自己的座位。為此,我就在他們的座位上貼上愛心的標志,並告訴他們要和小椅子做好朋友,否則愛心就不和他們做好朋友了。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們發現愛心小椅子確實帶動了部分幼兒,促使他們能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吃完飯菜。 三、在日常活動中為幼兒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 對於幼兒來說,生活習慣的培養應滲透在日常活動的每個環節中。我們巧妙利用了午餐時幼兒先後用完餐的時間差,投放了一些對生活自理能力有幫助的游戲材料。比如給娃娃喂飯、夾夾子、扣紐扣等。這樣既保證了用餐後的安全有序,也使幼兒的動手能力得到了發展。 在幼兒園里,最頻繁的莫過於同伴的交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引導生活衛生習慣較薄弱的幼兒多與生活衛生習慣較好的幼兒一起做游戲,利用同伴的相互影響,逐漸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對於有進步的幼兒,我們給予獎勵,如親親小臉蛋、送紅五星、讓更多的有進步的小朋友當小幫手等。 除了物質環境的創設,教師還可以巧妙地運用語言、動作等方式營造良好的心理環境以促進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如在培養幼兒洗手的習慣時,我們參與到幼兒的洗手過程中,一邊念兒歌一邊洗手:「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手指縫里搓搓, 一、 二、三,小手甩甩干。」最後請幼兒找小手巾擦乾手。通過形象的語言和動作,幼兒很快就掌握了洗手的方法。 總之,我們努力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在教育中尊重幼兒的人格,尊重幼兒的願望和需要,尊重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為他們創設一個溫馨的、安全的、能夠互動的生活環境。
『柒』 如何組織幼兒正確進餐
我們常常看見有這樣一類孩子:飯前不願意洗手或是不自覺地洗手;吃飯總是要父母喂,邊吃邊跑;有的孩子吃飯的時候不忘看動畫片,手裡不停地玩玩具;看到不喜歡的飯菜不吃,或是有選擇地吃。這些現象反應了孩子的進餐習慣及家長是否有正確引導孩子獨立地進餐。
我們常說幼兒時期是孩子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有良好的食慾和合適的飯量對他的生長發育是很重要,但幫助他們從小養成好的進餐習慣和規則也很重要。雖然孩子的年紀很小,但他們的可塑性很強,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及時糾正不良飲食習慣,是家庭教育和幼兒園保教的一項重要任務,對幼兒的健康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健康教育應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提高整體素質的基礎,教師應將身心和諧發展的健康觀滲透到幼兒一日生活中。因此,加強幼兒園進餐環節的組織和指導,對促進幼兒身體及心理的健康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對此,我將如何有效地組織幼兒進餐各環節做了如下小結:
1
進餐前積極有效地洗手
在我們的集體活動中,我們可以學習「洗手歌」,通過開展各類正確洗手的活動並貫穿一日生活環節中,在安全教育活動中,讓幼兒提高對是食品安全的認知以及如何保護自己的身體,知道飯前洗手也是科學進餐的重要內容。為了使這些內容深入每個幼兒心裡,讓孩子們更加明確地掌握正確盥洗的步驟,我們可以把每一項步驟,通過圖形加文字的形式又或者是幼兒自己繪畫的方式展示在牆上,編成兒歌,照著去做。從而,大大減少了老師用生硬的語言、命令形式去教育幼兒。讓不願意洗手的幼兒或者不自覺洗手的孩子能夠主動、積極地正確洗手。
2
進餐的環境、氛圍一定要溫馨、舒適
首先溫馨、舒適地進餐環境給人寧靜的感覺,讓人心情愉悅。煩躁、嘈雜地環境中小朋友們會顯得更加不安,一個人的心情沒有平靜下來,又談何能夠舒心地進餐呢。在開餐前,教師可以和幼兒進行幾分鍾地簡短互動,大家可以常常歌、聊聊天、又或者是猜猜我們今天的美食是什麼,讓孩子們對進餐的食物產生好奇,已達到吸引孩子們能夠自主地開餐,而不是抗拒每天的進餐環節。在教室,我們可以充分地利用環境主題牆、空中創設有關各地豐富地美食照片以及圖片,讓孩子在美食氛圍中能夠愉悅地開展進餐環節。
『捌』 常看見這個動態卡通圖片,這個卡通娃娃叫什麼名字
野原新之助(のはら しんのすけ)是臼井儀人作品《蠟筆小新》中的主角。
第一主角,5歲、B型、昵稱小新,雙葉幼稚園向日葵小班的學生。
總是頂著平頭發型,粗眉毛與父親相似,內雙大眼與媽媽相似,而臉型與祖父野原銀之介相似。
熱情、口無遮攔、早熟、不太積極、容易吃醋、無厘頭、難進入狀況,且行事風格總是超乎邏輯,使得所做所為有時候成為笑點;看到漂亮姐姐就會跑去搭訕(祖孫三代都一樣);平時喜歡睡覺、吃零食(尤其是巧克力餅)、畫漫畫、唱歌(一貫使用「吶喊」的方式);不愛整理房間,還常常把玩具丟得滿房間都是;雖然常常令人討厭,但也有孝順父母、幫助別人的一面,甚至會有180度大轉變,成為一個乖孩子,但往往會令家人、師長和朋友陷入恐慌。喜歡動感超人和點心(常被小新說成「心點」);討厭青椒及紅蘿卜。
其實「新之助」是廣志誤打誤撞下取的,當時廣志在公司把一大堆名字寫在一張卡片,醫院突然打電話說美冴生了小孩,廣志在傾盆大雨沖往醫院,美冴問廣志小孩叫什麼名字,廣志取出被淋濕的卡片,卡片上只剩下しんのすけ(shinnosuke)這幾個日語符號,故以此為名,不過一般稱他為しんちやん(shinchan),華語地區一般譯為「新之助」,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劇場版戰國大合戰中,當廣志在圖書館翻閱關於野原家於天正二年的事跡時,史書上小新名字的漢字寫法是野原信之介。
在TV special中有升上小學1年級的小新,名稱為「鉛筆小新(えんぴつしんちゃん)」。
人物檔案姓名:野原新之助(のはら しんのすけ)
生日:1994年8月21日 (年份請看904集)
血型:A
星座:獅子座
出生地:埼玉縣春我部(現為春日部市)註:在動畫版過去使用的並不是「かすかべ(春日部)」,而是「かすがべ(春我部)」。但現在已經統一為「かすかべ(春日部)」。
學歷:雙葉幼稚園(向日葵小班)
昵稱:小新、新之助
配音員:日本:矢島晶子 香港:黃玉娟、劉姵穎 台灣:馮友薇、許淑嬪、蔣篤慧 大陸:劉海霞
年齡:5歲
身高:105.9cm(漫畫第4卷)
體重:22.8kg(漫畫第4卷)
胸圍:57.5cm(漫畫第4卷)
血型:A型(漫畫第37卷)
身份:廣志、美伢之子、小葵之兄
興趣:模仿發射動感光波、露屁屁外星人、跳草裙舞、做布偶裝、快速脫衣神功
師傅:深瓜龍子(琦玉紅蠍子隊的老大,搞笑師傅)、阿信(滑輪師傅)、武藏野劍太(劍道師傅)
同學:風間澈、(阿獃)、櫻田妮妮、佐藤正男、酢乙女愛(小愛)
家人:野原廣志、野原美伢、野原葵、小白。
老師:高倉文太【園長】、吉永綠(婚後改名石坂綠)【向日葵班】、松坂梅【玫瑰班】、上尾真澄【櫻花班】、高倉太太【副園長、園長太太】
所屬:春日部防衛隊
常到的地方:自己家、風間家、正男家、春日部書店(常添了許多麻煩)、動感百貨商場(常客,成為了迷路中心的黑名單)、妮妮家(妮妮媽媽非常不喜歡他,妮妮媽媽來後總是用兔子出氣)、雙葉幼稚園(小新上學的地方)、石坂綠的家(春日部防衛隊基地)、馬屁公園。
最喜歡的動畫人物:動感超人、康達姆機器人、肥嘟嘟左衛門、鉛筆小新(播出後深受小新和自己的朋友歡迎,但父母卻很抗議)、瑪莉、席拉。
最喜歡的食物:巧克力餅干、納豆拌飯、咖喱、火鍋、炸薯條、刨冰、冰淇淋、布丁、蛋糕、洋芋片(薯片)、仙貝(等零食)
最喜歡的飲料:100%純果汁、可樂、綠茶(濃一點的) pus light(瓶子上有這個標識)
最討厭的食物:青椒、胡蘿卜、牛奶、西蘭花。
最喜歡的動作:光屁屁超人舞、把媽媽的內衣褲套在頭上、大象舞、學動感超人大笑、發射動感光波、摸頭害羞的笑。
最喜歡的運動:睡覺、遛小狗(貌似經常由媽媽代勞) 、跳草裙舞、跳光屁屁外星人舞、大象舞。
最喜歡的歌手:唱《動感超人》插曲的那位叔叔。
最喜歡的節日:廟會 除夕夜 最喜歡的動物:小白(撿來的流浪狗,全名為野原小白)、小雞(被小新取名為:麻雀) 、貓(被小新取名為:問號),大象。
嗜好:看泳裝美女寫真集、和漂亮姐姐搭訕、玩奇怪的游戲(如假裝死人游戲)吃巧克力餅干(可以一口把一盒都吃掉),向別人耳朵里吹氣、破冰(就是到天冷的時候,水都結冰了,只要一踩,會覺得很舒服,見872集)
優點:活潑、好動、可愛、標新立異。
缺點:好色、頑皮、早熟、健忘、遲鈍(有時看情況)
最喜歡的電影作品:動感超人,康達姆機器人。
最喜歡的歌曲:《動感超人》插曲!
親人:野原廣志(父親)、野原美伢(母親)、野原向日葵(妹妹)、野原小白(飼養的小狗)、野原狹志(舅舅)、野原銀之介(爺爺)、野原鶴(奶奶)、小山良治(外公)、小山高(外婆)、小山真冴(阿姨)、小山夢冴(小姨)、金有久美子(劇場版中成年小新的未婚妻)
喜歡他的人:大原娜娜子(宮本娜娜子)、酢乙女愛、金有久美子(劇場版呼風喚雨我的新娘中成年小新的未婚妻)
最喜歡的人:大原娜娜子、金有久美子、小樁、風間。
喜歡的男生標准;逗弄【例:風間(待考證)】 女生標准:胸部大的高中以上的女生、臉蛋可愛漂亮、身材好。
三角褲圖案:動感超人、康達姆機器人。
通訊地址:〒344-8577日本埼玉県春日部市雙葉幼児園ひまわり組。
興趣
1.裝死游戲
2.動感假面游戲
3.把家裡玩具丟的到處都是
4.沒有鬼的捉迷藏
5.沒有盤子的轉盤子
6.沒有球的棒球與足球
7.變裝游戲
8.露屁屁外星人(又稱屁股星人)
9.脫褲子跳大象舞
10.戲弄風間
11.看內田有紀的寫真
12.喜歡和18-25歲的漂亮姐姐搭訕
13.按時收看動感超人、機器假面、美少女戰士、灌籃高手、康達姆機器人
14.晚上8點看小宮悅子的新聞
『玖』 進餐環境對幼兒的影響
就餐地點應該是家中的餐廳。有些家庭沒有固定的兒童就餐地點,孩子玩到哪兒就追喂到哪兒。有些家長在孩子進餐時開著電視,讓孩子邊看電視邊吃飯。
還有的家長頻繁帶孩子去餐館就餐,而有些兒童去西式快餐廳就餐的目的是去餐廳的兒童游樂園玩耍。不適當的就餐地點會分散兒童就餐的注意力,影響兒童的進餐量和消化功能。就餐氛圍是很多家長不太關注的地方。
一些家長在給寶寶喂飯時和孩子沒有目光和言語交流,眼睛盯著電視或干著其他事情。
有些家長每次就餐時都迫使孩子吃很多食物,尤其是對一些比較消瘦的孩子,使孩子每到吃飯就很緊張。
還有些家長把餐桌當成訓斥孩子的場所,每到吃飯時就開始「教育」孩子。
這些不良的就餐環境都會影響兒童就餐的情緒、影響兒童的進餐量和消化功能。就餐應該給孩子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積極喂養,鼓勵孩子進餐,但不強迫孩子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