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行書一點通高清圖片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行書一點通高清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8-22 22:31:40

❶ 行書書法精選作品

怎麼樣才能寫好一副精美優秀的行書書法作品呢?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行書書法精選作品,希望對你有用!

行書書法精選作品欣賞

行書書法精選作品圖片4

“三大行書”的文化內涵

由於書法獨特的文化性,所以在書法史能留下名字的書法家通常首先是個文人,傳世的書法名作也不只體現出單純的技巧高妙,更重要的是書法作品包含了深刻的文化內涵,被稱為“天下三大行書”的《蘭亭序》、《祭侄文稿》、《寒食帖》就是這種極富文化性的代表作。

為何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的是王羲之的《蘭亭序》,而不是王羲之的手札或尺牘,或者別的書家的什麼作品呢?這個問題一定要從《蘭亭序》誕生的整個時代背景進行考察。魏晉時期,戰亂頻繁、社會動盪以及自然災害的破壞,損害了傳統的天人和諧關系,這使得時人對傳統的價值標准和信仰追求進行否定和摒棄,重新思考天人關系,追問人的生命價值,玄學由此興起。這促使魏晉士人對自己作為個體獨立的人而不是天人感應的人進行重新體認,人的氣質、才性、容止、神采、風貌、情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所以東晉名士所構建並實踐的玄學人格,在於游心於淡,出處同歸,寄情山水以及人性在自然中的適意舒展。在這種文化背景下的蘭亭之會,既是一次藝術活動,更是玄學人格在大自然中的展示。

這些文化意義突出表現在王羲之書法中的“內擫”筆法上,《蘭亭序》通篇用行書寫成,整體上規整有序,轉折處表現出刻意的內擫,這是一種理性克制的情感,不同於王獻之“外拓”的浪漫奔放。這不能說和王羲之“坐而獲逸”的思想無關:既然在位為官經世為民,這情感必須有所節制;但同時又滿懷隱逸求仙的自由之心,則情感韻味又會抑制不住地流露。這種有節制被約束的情感即是魏晉之“韻”,是後人始終追慕不已的高格。因此,作為書法的《蘭亭序》飽含了王羲之那種人格的灑脫自由以及對人生宇宙的感嘆情感,是那個時代的文化思想印記被不自覺地刻在每筆每畫上了。正是這些才成就了“天下第一行書”的美名。如果抽去《蘭亭序》的文化背景,那它不過是一篇更精巧的作品而已,無法讓人真正動容。

被尊為“天下第二行書”的《祭侄文稿》,是顏真卿追祭侄子的一篇草稿。安史之亂中顏氏家族抵禦外侮,其兄侄為國壯烈犧牲,家族“巢傾卵覆”,他悲痛欲絕,忍著巨大傷痛,揮筆急就,不計工拙,一氣呵成。用筆之間情如潮湧,多處寫至枯燥,行筆遲澀,筆勢連綿絞轉,字里行間滲透著飽滿的情緒張力,悲憤激昂之情溢於字間。當代書法家曹寶麟評道:“正是在無心於書的創作狀態下任情恣性地揮灑,才不期而然地達到了最佳的感人效果”。唐代書法是個“尚法”的時代,楷書的規范在那時候最終確立,連張旭懷素的狂草也是緊守法度。顏真卿有很多法度嚴謹的作品,而這篇《祭侄文稿》顯然不能作為法度技巧最高的代表,它之所以能夠成為其最富盛名之作,主要是因為這幅作品背後動人心魄的情感力量。

被奉為“天下第三行書”的蘇軾《寒食帖》,是蘇軾被貶黃州、生活慘淡之時所作。當時的蘇軾,生活窮困潦倒,精神上鬱郁不得志,處於人生的低谷,如此情感一寓於書,造就了《寒食帖》的起伏跌宕,氣勢奔放,筆墨與情感融為一體,書為心畫,動人心魄。作品的前面三行筆觸輕快簡潔,間距疏朗,有一種冷清寂寥,情感都在可控制范圍之內。而第四行“蕭瑟卧聞”筆觸加重,蘇軾典型的偃卧筆法出現,情感開始變濃。進入第二首詩“春江夜入戶”,用筆明顯濃重,有了前一首的情感鋪墊,可以看出作者內心情感痕跡的變化,逐漸進入了忘我狀態。心手相應,悲嘆之情抑制不住,通過加重筆墨色塊、強調用筆轉折才能抒發心中之塊壘,這是一種純任自然的書寫。“小屋如漁舟,蒙蒙水雲里”兩行瞬間緊湊壓抑,密不透風,到“但見鳥銜紙”的“紙”字最後一筆劃出長線,內心情感失去控制,心中抑塞之情一泄千里。情感進行到這里是一個高潮,也是一個舒緩點,蘇軾在這里一定望著窗外長吁了一口氣,重新蘸了蘸墨。在最後兩句“也凝哭窮途,死灰吹不起”中,筆觸更加厚重,生命畢竟悲苦,但已然升華,生活的凄涼在書法中得到超越。因此,這種書法作品是與生命密切相聯的,它不是形式也非內容,而是一個完整生命體,由此成為中國書法藝術中的傳世之作。

❷ 好看的行書硬筆書法作品

不能錯過的精美優秀好看的硬筆行書書法作品,從這些書法作品中,我們能發現什麼樣的行書書法之美呢?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好看的行書硬筆書法作品,希望對你有用!

好看的行書硬筆書法作品欣賞

好看的行書硬筆書法作品圖片4

行書的發展歷史

王獻之是王羲之第七子,亦極擅行書,其行草代表作有《中秋帖》《鴨頭九帖》《新婦地黃湯帖》等。《中秋帖》是“三希之一”。《鴨頭九帖》也是王獻之行書墨跡中的佼佼者。其用筆灑脫流利,與其他帖相比,此帖風格明顯不同,極其雅逸,隨意中書寫,而神韻自得。《新婦地黃湯帖》及《廿九日帖》等也是王獻之行書中的上乘之作。用筆秀勁飄灑,靈動宜人。在王氏一門書翰中,還有一件彌足珍貴的墨跡,就是王珣的《後遠帖》。珣為羲之侄,其書法遒麗峭勁,瀟灑流暢,“東晉風流,宛然在眼”。清代乾隆帝極珍愛此帖,將其與羲之《快雪時晴帖》、獻之《中秋帖》同藏於養心殿書房,並稱此處為“三希堂”。所謂“三希”就是三件稀世珍寶。該帖是存世最早的行書著名墨跡真本,極是珍貴。其中羲之的《快雪時晴帖》被列為“三希之首”。

到了唐代,唐太宗李世民尤喜行書,他酷愛王羲之的行書。由於唐太宗的提倡,更加穩定了行書在書法史上的地位,尤其是二王體系的行書,籠罩了整個唐代,成為一代風范。他本人也是行書的高手,他的代表作品《溫泉銘》,就是學習二王典範。此碑也是第一塊將行書運用到碑版上來的刻石。這在行書史上是一大飛躍;也為行書開辟了新的領域。盛唐時,出現了一位書法大家,他將二王行書又推向了一個嶄新的階段。他就是李北海。

李北海,名邕,字泰和,因任北海太守,人稱“李北海”。他在繼承二王同時,發揮自己的特點,創立了行楷一路,所謂的“行楷”就是指在楷書的筆畫中溶會行書的筆意,在行書的結構中又吸收了楷書成分。這種字雖早在李北海之先就有過試嘗,但到李北海筆下才真正成熟和統一。當時的李陽冰稱贊他為“書中仙手”。李北海一生寫字甚勤,有人說他平生書碑有八百多塊,許多名碑都自書自刻。傳世作品有《麓山寺碑》《雲麾將軍李秀碑》《雲麾將軍李思訓碑》《法華寺碑》《東林寺碑》《葉有道碑》等等。其中《麓山寺碑》最見風神。

此碑刻者託名黃仙鶴,其實就是李北海自己刻的。後人稱此碑“三絕”:文絕、書絕、刻絕。

唐代傑出的書法家顏真卿,不僅楷書藝術博大精深,而且在行書上也有極高的成就。他的行書雄健剛強、氣勢磅礴,不追求雕琢之氣,而滲透他那剛正的性格、豪放熾熱的情感。其著名行書作品有《祭侄稿》《爭座位帖》《劉中使帖》等。字體挺拔、氣骨情真,為歷代書家所頌。宋代米芾號稱《爭座位帖》為顏書第一。元人鮮於樞把《祭侄稿》評為天下第二行書,有人將此帖同王羲之《蘭亭序》並列為世之“雙璧”。

行書到了宋代,出現了新的面目。書法家往往藉助書法來表現個人的學識、個性和懷抱。所以古人評及宋人書法說“宋人尚意”。能代表宋代風格要推舉“宋四家”。宋四家指的是蘇軾、黃庭堅、米芾和蔡襄。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他學識淵博,在古文、詩詞、書法、繪畫等方面都取得相當輝煌的成就,可以說他是歷史上少有的天才。他在書法上主張師化自然,所以他的作品中有一種天真爛漫之氣。代表作品有:《天際烏雲帖》《寒食帖》《赤壁賦》《杜甫榿木詩帖》等等。以《寒食帖》為世人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