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五四運動爆發的背景是什麼
五四運動爆發的背景是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借口對德宣戰,攻佔青島和膠濟鐵路全線,控制了山東省,奪取德國在山東強占的各種權益。1918年大戰結束,德國戰敗。
1919年1月18日,戰勝國在巴黎召開「肆灶和平會議」。北京政府和廣州軍政府聯合組成中國代表團,以戰勝國身份參加和會,提出取消列強在華的各項特權,取消日本帝國主義與袁世凱訂立的「二十一條」不平等條約,歸還大戰期間日本從德國手中奪去的山東各項權利等要求。
巴黎和會在帝裂差扮國主義列強操縱下,不但拒絕中國的要求,而且在對德和約上,明文規定把德國在山東的特權,全部轉讓給日本。北京政府竟准備在「合約」上簽字,從而激起了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
(1)紀念五四運動102周年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一、事件起因: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在法國巴黎召開所謂的「和平會議」,中國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協約國之一,參加了會議。
中國代表在和會上提出廢除外國在中國的勢力范圍、撤退外國在中國的軍隊和取消「二十一條」等正義要求,但巴黎和會不顧中國也是戰勝國之一,拒絕了中國代表提出的要求,竟然決定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
在這種情況下,和會代表提交了關於山東問題的說帖,要求歸還中國在山東的德租界和膠濟鐵路主權,以及要求廢除《二十一條》等不合法條約。
但結果,北洋政府屈服於帝國主義的壓力,居然准備在《協約國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上簽字。最終,英、美、法、日、意等國不顧中國民眾呼聲,在1919年6月28日還是簽訂了《協約國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即《凡爾賽和約》,仍然將德國在山東的權利轉送日本。
在巴黎和會中,中國政府的外交失敗,直接引發了中國民眾的慶羨強烈不滿,從而引發了五四運動,在這樣強大的壓力下,中國代表最終沒有出席巴黎和會的簽字儀式。
二、主要影響:
五四運動從形式上是中國學生的愛國運動,但從整個社會背景社會發展來說,它的影響遠遠不止於此,除了波及中國思想文化,政治發展方向,社會經濟潮流,教育,亦對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時它對現時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社會亦有著不可低估之影響。
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性質),是中國新民主主義的開始;青年學生起了先鋒作用;中國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台;傳播了馬克思主義。
2. 五四運動背景簡介
五四運動背景如下:
1、政治方面
辛亥革命的成果落入北洋軍閥的手中。民初,袁世凱、段祺瑞相繼當權,實行軍事獨裁統治,破壞民主共和,壓製革命賣國求榮,以致政局動盪不安,國人對北洋軍閥的倒行逆施,極慧並掘為憤慨。
2、社會經濟方面
歐戰期間,西方列強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但日本乘機提出「廿一條」,西方列強在戰後也有卷土重來之勢,國人希望改變此等情勢,於是抵制洋貨的運動不斷發生 。
3、外交方面
民初,國家權益大量喪蔽喚失,尤其是袁世凱政府接受的廿一條」,包括日本可繼承德國在山東的權益,其後段祺瑞政府又表示欣然同意,形成了「山東問題」,國人對北洋政府的屈辱外交深表不滿.。
4、文化方面
民初,新舊思想互想沖擊,北洋政府鼓吹尊孔復古,而以陳獨秀為代表的知識份子則倡導新文化運動,提出民主與科學的口號,新文化運動以北京大學為中心前核蓬勃而起,對青年學生的奮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