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手足口病嘴唇圖片大全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手足口病嘴唇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 2023-07-27 14:15:18

⑴ 手足口病長什麼樣如何分辨寶寶是否患上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出疹性疾病。五歲以下孩子多見,同一個孩子可以因感染不同血清型的腸道病毒而多次發病。對於重復感染的小朋友,大人還是比較有經驗的。主要症狀表現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皰疹。同時孩子伴發熱或者高熱,這時考慮手足口病的可能性較大,建議最好帶孩子面診專業兒科醫生來診斷。


典型的手足口病一般都是在手和足出現皮疹,主要表現為一些紅色的小丘疹,或者是一些相對比較硬性的皰疹,看上去就像小水泡一樣。足部也出現小水皰,多為橢圓形,周圍有紅暈,累及臀部,膝部,甚至全身,這些部位的皮疹常為丘皰疹。患者會1-2天發熱,並且伴有皰疹。

⑵ 手足口病初期症狀圖

手足口病初期症狀一: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類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有的孩子可能有惡心、嘔吐等症狀。 手足口病初期症狀二:手、足的指及趾背部出現橢圓形或棱形的水泡,皰的,周圍有紅暈,水泡的液體清亮。水皰的長軸與皮紋是一致的。 然後水泡的中心凹陷,乾燥變黃,脫落(脫屑)。另外,指、趾端會有散落的比較堅硬的淡紅色的丘疹或者水皰。 手足口病初期症狀三:口腔里,如嘴唇、舌口腔粘膜、齒齦上也有散在的水皰,由於口腔潰瘍疼痛,患兒流涎拒食。 口腔黏膜疹出現比較早,起初為粟米樣斑丘疹或水皰,周圍有紅暈,主要位於舌及兩頰部、唇齒側也常發生。但是口腔里的水泡很快就會破潰而形成灰白色的小點或灰色的一層膜其周圍有紅暈,在灰色的膜下面可看見點狀或片狀糜爛面。 手足口病初期症狀四:出現在手、足部位的皮疹有時在患兒臀部及肛周也可見到。

⑶ 手足口病的症壯 圖片

什麼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是一種兒童傳染病,又名發疹性水皰性口腔炎。多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並發症。個別重症患兒如果病情發展快,導致死亡。該病以手、足和口腔粘膜皰疹或破潰後形成潰瘍為主要臨床症狀。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型),其中以柯薩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71)最為常見。

手足口病的圖片
引起手足口

病的原因

嬰幼兒喜歡把手或是玩具等放到嘴裡撕咬,病毒通過消化道傳播,所以3歲以上的發病率較高。
1.常見托兒所或是公共場所人群密切接觸傳播。通過被病毒污染的手巾、毛巾、玩具等物品。
2.喉嚨分泌物(飛沫)傳播。
3.飲用或食用被污染過的水和食物。
4.小兒不懂分辨,吃有病毒或蒼蠅叮爬過的食物。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常見的腸道病毒中柯薩奇病毒是手足口病的元兇。此外柯薩奇病毒CoxA16和腸道病毒71型最為常見。

手足口病症狀

1、一般症狀表現:
(1)急性起病,潛伏期3—5天,有低熱、全身不適、腹痛等前驅症。口腔粘膜出現散在疼痛性粟粒至綠豆大小水皰,手、足出現斑丘疹、皰疹,初起為斑丘疹,後轉變為皰疹,圓形或橢圓形,約3—7mm如米粒大小,較水痘皮疹為小,質地較硬,周圍有紅暈,皰內液體較少,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見到點狀或片狀的糜爛面。皮疹消退後不留瘢痕或色素沉著,如有繼發感染常使皮膚損害加重。
(2)除手足口外,亦可見於臀部及肛門附近,偶可見於軀干及四肢,數天後乾涸、消退,皮疹無瘙癢,無疼痛感。
(3)個別兒童可出現泛發性丘疹、水皰,伴發無菌性腦膜炎、腦炎、心肌炎等。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惡心、嘔吐、頭痛等症狀。
(4)部分病例僅表現為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全病程約5—10天,多數可自愈,預後良好,無後遺症。
2、重症病例表現:
少數病例(尤其是小於3歲者)可出現腦炎、腦脊髓炎、腦膜炎、肺水腫、循環衰竭等。
(1)呼吸系統表現為:呼吸淺促、困難,呼吸節律改變,口唇紫紺,口吐白色、粉紅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肺部可聞及痰鳴音或濕羅音;
(2)神經系統表現為:精神差、嗜睡、頭痛、嘔吐、易驚、肢體抖動、無力或癱瘓;查體可見腦膜刺激症、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危重病例可表現為頻繁抽搐、昏迷、腦水腫、腦疝;
(3)循環系統表現為:面色蒼白,心率增快或緩慢,脈搏淺速、減弱甚至消失,四肢發涼,指(趾)發紺,血壓升高或下降。

手足口病吃什麼葯

中醫講究辨證治療手足口病,對急性期出現低熱或無發熱,流涕咳嗽,咽紅疼痛,或納差惡心,可用「銀翹散」方劑。
高熱持續,口腔、手足、臀部、四肢皰疹分布稠密,可用「清瘟敗毒飲」方劑。
對出現高熱不退,頻咳氣急等並發症,可用「己椒藶黃丸合參附湯」方劑。
在疾病康復期,對於口乾咽痛的孩子可在沙參麥冬湯方劑里,加生地黃、蘆根養陰生津,清熱潤咽。
如果孩子口腔出現皰疹,則可採用西瓜霜、冰硼散、錫類散,任選1種,塗搽口腔患處。
手足皰疹嚴重者,可用如意金黃散、青黛散,任選1種,麻油調,敷於皰疹患處。

手足口病潛伏期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以嬰幼兒發病為主。大多數患者症狀輕微,以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皰疹為主要特徵。手足口病的潛伏期一般為2—7天,發病初期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如發熱、咳嗽、流鼻涕、惡心、嘔吐等,發熱情況可持續4到5天。

手足口病的傳播途徑

手足口病的傳染源是患者和隱性感染者。流行期間,患者是主要傳染源。患者在發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約3—5周從糞便中排出病毒,皰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潰時病毒即溢出。帶毒者和輕型散發病例是流行間歇和流行期的主要傳染源。
傳播方式:該病傳播方式多樣,以通過人群密切接觸傳播為主。病毒可通過唾液、皰疹液、糞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等引起間接接觸傳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過飛沫傳播;如接觸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經水感染;門診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傳播的原因之一。
易感人群:人群對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後可獲得免疫力。由於不同病原型別感染後抗體缺乏交叉保護力,因此,人群可反復感染發病成人大多已通過隱性感染獲得相應抗體,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為學齡前兒童,尤以≤3歲年齡組發病率最高。據國外文獻報道,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
流行方式:手足口病分布極廣泛,無嚴格地區性。四季均可發病,以夏秋季多見,冬季的發病較為少見。本病常呈暴發流行後散在發生,該病流行期間,幼兒園和托兒所易發生集體感染。家庭也有此類發病集聚現象。醫院門診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嚴格,也可造成傳播。此病傳染性強,傳播途徑復雜,流行強度大,傳播快,在短時間內即可造成大流行。

手足口病的治療

輕症患者:可給與抗病毒、抗感染、全身支持治療;重症患者還應密切監測病情變化,尤其是腦、肺、心等重要臟器功能;危重病人特別注意監測血壓、血氣分析及胸片。抗病毒葯物治療:常用的有阿昔洛韋、伐昔洛韋、泛昔洛韋、中葯等,它們作為高效廣譜的抗病毒葯物,具有明顯縮短發熱及皮損癒合時間,減輕口腔皰疹疼痛作用。免疫調節葯物治療: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可以抵抗病毒感染和防止病毒性疾病的復發。常用的葯物有轉移因子、胸腺肽等葯物。抗感染治療:局部可用漱口葯物含漱、塗抹。支持療法:加強營養、補液。並加強對症治療,做好口腔護理。
重症患者:需住院治療。

手足口病的預防

本病主要通過食物、口鼻飛沫及接觸傳播,因此預防上主要應做到:
1、注意飲食衛生,避免病從口入。
2、避免與患兒接觸,幼托機構發現病人,要採取隔離措施。
3、平時應加強體質鍛煉。
4、調理脾胃,及早治療食積。
(1)加強監測,提高監測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關鍵。及時採集合格標本,明確病原學診斷;
(2)做好疫情報告,及時發現病人,積極採取預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擴散;
(3)托幼機構做好晨間體檢,發現疑似病人,及時隔離治療;
(4)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應消毒,患兒糞便及排泄物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陽光下暴曬,室內保持通風換氣;
(5)流行時,做好環境、食品衛生和個人衛生;>>>寶寶勤洗手能提防「手足口病」
(6)飯前便後要洗手,預防病從口入;
(7)家長盡量少讓孩子到擁擠公共場所,減少被感染機會;
(8)注意嬰幼兒的營養、休息,避免日光曝曬,防止過度疲勞,降低機體抵抗力;
(9)醫院加強預診,設立專門診室,嚴防交叉感染。

手足口病的護理

針對手足口病患兒,專家建議:手足口病如無合並症,只要及時治療,多在一周便可痊癒。在患病期間,應加強患兒護理,注意口腔衛生,進食前後可用生理鹽水或溫開水漱口,食物應以流質及半流質等無刺激性食品為宜。手足皰疹部位避免摩擦、擠壓,要勤剪指甲、勤洗手、避免不良洗滌液的刺激。因手足口病可合並心肌炎、腦炎、腦膜炎等,患兒應及時就診、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