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小七孔唯美圖片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小七孔唯美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7-14 05:45:51

① 鳥鳴澗古詩意思

《鳥鳴澗》是唐代詩人王維所作組詩《皇甫岳雲溪雜題五首》的第一首。此詩描繪山間春夜中幽靜而美麗的景色,側重於表現夜間春山的寧靜幽美。全詩緊扣一「靜」字著筆,極似一幅風景寫生畫。詩人用花落、月出、鳥鳴等活動著的景物,突出地顯示了月夜春山的幽靜,取得了以動襯靜的藝術效果,生動地勾勒出一幅「鳥鳴山更幽」的詩情畫意圖。全詩旨在寫靜,卻以動景處理,這種反襯的手法極見詩人的禪心與禪趣。

  • 作品名稱

    鳥鳴澗

  • 創作年代

    盛唐

  • 作品出處

    《全唐詩》

  • 文學體裁

    五言絕句

  • 作者

    王維

  • 作品原文

    鳥鳴澗⑴

    人閑桂花落⑵,夜靜春山空⑶。

    王維鳥鳴澗書法帖

    月出驚山鳥⑷,時鳴春澗中⑸。[1]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鳥鳴澗:鳥兒在山澗中鳴叫。

    趙(玄荒)院士楷書刻石拓片《鳥鳴澗》

    ⑵人閑:指沒有人事活動相擾。閑:安靜、悠閑,含有人聲寂靜的意思。桂花:此指木樨,有春花、秋花等不同品種,這里寫的是春天開花的一種。

    ⑶春山:春日的山。亦指春日山中。空:空寂、空空盪盪。空虛。這時形容山中寂靜,無聲,好像空無所有。

    ⑷月出:月亮升起。驚:驚動,擾亂。山鳥:山中的鳥。

    ⑸時鳴:偶爾(時而)啼叫。時:時而,偶爾。[2]

    白話譯文

    很少有人活動只有桂花無聲地飄落,夜裡一片靜謐春日的山谷寂寂空空。

    明月升起光輝照耀驚動了山中棲鳥,不時地高飛鳴叫在這春天的溪澗中。[2]

    創作背景

    王維的《鳥鳴澗》當作於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年間游歷江南之時,其背景是安定統一的盛唐社會。此詩是王維題友人皇甫岳所居的雲溪別墅所寫的組詩《皇甫岳雲溪雜題五首》的第一首,是詩人寓居在今紹興縣東南五雲溪(即若耶溪)的作品。

    據《新唐書·王維傳》記載,王維於開元初進士及第後授太樂丞,因坐伶人舞黃獅事被貶為濟州同倉參軍,直到開元二十三年(735)張九齡執政才返京任右拾遺。對於王維的這段履歷,紹籍越文化研究者竺岳兵在其《王維在越中事跡考》中認為:「唐開元八年至開元二十一年將近十五年間的王維原來在吳越漫遊。……有充分的理由說他的《鳥鳴澗》、《山居秋暝》、《相思》等名篇作於越中。」王維漫遊若耶,觸景生情,聯想到前人描寫若耶溪的名句,欲與古人爭勝厘毫,「出藍」而「勝藍」,於是有了「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這一聯以動寫靜的精彩詩句。從《鳥鳴澗》詩體現的風格和意境分析,此詩應作於唐玄宗「開元盛世」時期,為王維青年時代的作品。[3][4]

    作品鑒賞

    整體賞析

    關於這首詩中的桂花,頗有些分歧意見。一種解釋是桂花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種類,此處所寫的當是春日開花的一種。另一種意見認為文藝創作不一定要照搬生活,傳說王維畫的《袁安卧雪圖》,在雪中還有碧綠的芭蕉,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同時出現的事物,在文藝創作中是允許的。不過,這首詩是王維題友人所居的《皇甫岳雲溪雜題五首》之一。五首詩每一首寫一處風景,接近於風景寫生,而不同於一般的寫意畫,因此,以解釋為山中此時實有的春桂為妥。

    桂樹枝葉繁茂,而花瓣細小。花落,尤其是在夜間,並不容易覺察。因此,開頭「人閑」二字不能輕易看過。「人閑」說明周圍沒有人事的煩擾,說明詩人內心的閑靜。有此作為前提,細微的桂花從枝上落下,才被覺察到了。詩人能發現這種「落」,或僅憑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觸覺,或憑聲響,或憑花瓣飄墜時所發出的一絲絲芬芳。總之,「落」所能影響於人的因素是很細微的。而當這種細微的因素,竟能被從周圍世界中明顯地感覺出來的時候,詩人則又不禁要為這夜晚的靜謐和由靜謐格外顯示出來的空寂而驚嘆了。這里,詩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環境氣氛,是互相契合而又互相作用的。

    在這春山中,萬籟都陶醉在那種夜的色調、夜的寧靜里了。因此,當月亮升起,給這夜幕籠罩的空谷,帶來皎潔銀輝的時候,竟使山鳥驚覺起來。鳥驚,當然是由於它們已習慣於山谷的靜默,似乎連月出也帶有新的刺激。但月光之明亮,使幽谷前後景象頓時發生變化,亦可想見。所謂「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曹操《短歌行》)是可以供讀者聯想的。但王維所處的是盛唐時期,不同於建安時代的兵荒馬亂,連鳥獸也不免惶惶之感。王維的「月出驚山鳥」,大背景是安定統一的盛唐社會,鳥雖驚,但決不是「繞樹三匝,無枝可依」。它們並不飛離春澗,甚至根本沒有起飛,只是在林木間偶而發出叫聲。「時鳴春澗中」,它們與其說是「驚」,不如說是對月出感到新鮮。因而,如果對照曹操的《短歌行》,在王維這首詩中,倒不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鳥鳴所點綴的那樣一種迷人的環境,而且還能感受到盛唐時代和平安定的社會氣氛。

    王維在他的山水詩里,喜歡創造靜謐的意境,這首詩也是這樣。但詩中所寫的卻是花落、月出、鳥鳴,這些動的景物,既使詩顯得富有生機而不枯寂,同時又通過動,更加突出地顯示了春澗的幽靜。動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靜的效果,這是因為事物矛盾著的雙方,總是互相依存的。在一定條件下,動之所以能夠發生,或者能夠為人們所注意,正是以靜為前提的。「鳥鳴山更幽」,這裡面是包含著藝術辯證法的。[3]

    名家點評

    劉辰翁《王孟詩評》:皆非著意。顧雲:所謂情真者。又雲:何限清逸。

    高棅《批點唐詩正聲》:閉關時有此佳趣,亦不寂寂。

    鍾惺、譚元春《唐詩歸》:鍾雲:此「驚」字妙(「月出」句下)!鍾雲:幽寂(末句下)。

    朱之荊《增訂唐詩摘抄》:鳥驚月出,甚言山中之空。

    徐增《而庵說唐詩》:「夜靜春山空」,右丞精於禪理,其詩皆合聖教,有此五個字,可不必更讀十二部經矣。「時鳴春澗中」,夫鳥與澗同在春山之中,月既驚鳥,鳥亦驚澗,鳥鳴在樹,聲卻在澗,純是化工,非人為可及也。

    吳煊、胡棠《唐賢三昧集箋注》:神清。顧雲:如此好景,安得不歆動好情。

    黃叔燦《唐詩箋注》:閑事閑情,妙以閑人領此閑趣。

    沈德潛《唐詩別裁》:諸詠聲息臭味,迥出常格之外,任後人摹仿不到,其故難知。

    李鍈《詩法易簡錄》:鳥鳴,動機也;澗,狹境也。而先著「夜靜春山空」五字於其前,然後點出鳥鳴澗來,便覺有一種空曠寂靜景象,因鳥鳴而愈顯者,流露於筆墨之外。一片化機,非復人力可到。

    宋顧樂《唐人萬首絕句選評》:下二句只是寫足「空」字意。

    胡應麟《詩藪》:太白五言自是天仙口語,右丞卻入禪宗,如「人閑桂花落……」讀之身世兩忘,萬念皆寂。

    俞陛雲《詩境淺說續編》:昔人謂「鳥鳴山更幽」句,靜中之動,彌見其靜,此詩亦然。[2][5]

    作者簡介

    王維,唐代詩人。字摩詰。原籍祁(今屬山西),其父遷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濟西),遂為河東人。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年)進士。累官至給事中。安祿山叛軍陷長安時曾受職,亂平後,降為太子中允。後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晚年居藍田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優游生活。詩與孟浩然齊名,並稱「王孟」。前期寫過一些以邊塞題材的詩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則為山水詩,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體物精細,狀寫傳神,有獨特成就。兼通音樂,工書畫。有《王右丞集》。[6]

    王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