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宇宙膨脹留下的「烏雲」暗物質,是怎樣的一種存在
暗物質是當前天文觀測中,出現與理論不吻合的現象後,假設存在的一種未知物質。
好比:夜晚你走在路上,突然聽到路邊有異響,你看不見那東西,但是你的確聽到了異響,所以你猜測可能遇到「鬼」啦!這個「鬼」,就好比科學中的暗物質。
上個世紀,天文學家發現,某些星團的運行速度,遠高於理論計算速度;按照理論計算,該速度下的星團足以四分五裂,可事實並非如此。後續天文觀測中,發現了更多類似的異常現象,於是科學家開始研究,到底是什麼導致了觀測與實際不符合,在排除了各種可能的原因後,暗物質理論成為主流。
暗物質理論描述:宇宙中存在一種看不見的物質,它們不同於我們已知的物質,暗物質參與引力作用,使得觀測到的天文現象和現有理論出現偏差。據暗物質理論推算,結合宇宙中微波背景輻射各向異性觀測和標准宇宙學模型(CDM模型)可確定宇宙氏歲中暗物質佔全部物質總質量的85%,因為暗物質難以被觀測到,只能通過引力作用去發攜核伏現它,所以暗物質成為當今物理學的「烏雲」之一。
暗物質是科學對星系運行作用力解釋存在困惑的猜測。由於目前科學界對星球作用力的認識僅僅局限於萬有引力一種,而完全不知道星球之間還有其它作用力,所以,暗物質問題是學術界對星球作用力的認識還存在嚴重缺陷造成的。
我們知道核子原子之間存在著四種作用力,但卻固執地辯攜認為星球之間只有一種作用力,所以對星系運行作用力的困惑完全是由這種認識缺陷造成的,而並不是由什麼暗物質支配的。
PS:未經同意不得轉載(圖片來源網路)
2. 宇宙有結構嗎如果有是什麼結構
當然有啊。
宇宙是由什麼組成的?
萬物是由什麼構成的?這是我們至今仍在追問的問題。現在我們知道,宇宙中存在著一些無法由更小的物質構成的基本粒子。你知道這些基本粒子都有哪些嗎?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的,電子是基本粒子,但原子核並不是,它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但還沒有結束,質子和中子實際上是由基本粒子——誇克和膠子組成的。誇克和膠子之間的相互作用是由粒子物理學的標准模型所描述的。
圖片:Pany/NPI但是對於質子的大小問題,理論預測和實驗觀測的結果卻有著相當大的差異,可以達到大約4%的水平(只有0.5%的不確定性)。這自然令理論物理學家深感不安。
理論物理學家Phiala Shanahan從事的研究就是通過格點量子色動力學(Lattice QCD)來計算質子的大小。如果有足夠強大的計算機,那麼她明天就可以給出質子大小的精確結果,然而,即使計算機的計算能力按照指數增長,在她有生之年(她現在還不到30歲)也難以完成這個計算。
因此我們不僅需要更好的技術算計,還需要技術上的突破,或許是通過設計更高效的演算法(比如機器學習),或許是使用更好的計算機晶元(比如FPGA),或許是通過量子計算機。
3. 什麼是暗物質人類目前如何探測暗物質
你知道宇宙80%以上的質量是未知的嗎?我們所知道的那很小一部分是由行星、恆星組成的,包括我們人類的星球,但宇宙的大部分是由未知的質量組成的。這個未知的質量究竟是什麼,因為它從未被直接探測到過,這是物理學家今天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
盡管這個未知的物質從未被探測到,但它確實有一個名字:暗物質。
如果它比預期的更難以捉摸和/或其屬性並不能受到傳統人類的搜索或尋找方式而被發現,那該怎麼辦?科學界最新提出了擴大探測參數空間,特別是低質量暗物質粒子的新思路,極大地提高了探測靈敏度。
4. 暗物質---宇宙深處的神秘力量
暗物質是什麼?
全宇宙的恆星正在爆炸,這些是宇宙的大災難。但這些科學家認為爆炸是太空深處的燈塔,照亮了一場極大規模的戰爭。交戰雙方是兩股神秘的無形力量。其中一種讓我們存在,另一種則讓我們毀滅。如今我們也陷入掙扎,試著了解這些龐大的力量,並了解黑暗之外的世界。
你、我、太陽與恆星,我們所見的事物都有個共通點,我們都是由原子組成的。已知宇宙的物質幾乎都是由原子組成。但宇宙還有更多奧秘,我們正開始發現這一面。我們的身體、家園、世界、甚至太空里廣大的虛空,都充滿了一種神秘物質,這種物質十分奇特。過去許多科學家懷疑其存在,但是在2009年,超敏感的粒子探測器首度發現這些物質。這是驚天動地的發現,讓我們必須重新檢視我們在宇宙的地位,以及我們最終的命運。
發現暗物質
1960年,一位名叫Vera Rubin的天文學家決定去探索很少人研究的太空領域。她敘述道:那時她有兩個孩子,一個兩歲,一個四歲,她不想和其他天文學家一樣競相研究熱門領域。Vera 知道如果要研究黑洞之類的熱門領域,其他天文學家會比她更早發表成果,因此她轉而研究冷門的天文學課題。當時,她也不確定自己為何要研究星系,但她覺得星系非常神秘,當時的她們了解也不多。尤其是關於星系的運動。起初,Vera用望遠鏡觀察銀河系最近的鄰居——仙女座星系。跟多數星系一樣,恆星密集地聚在仙女座中心。Vera預期看到無數恆星圍繞著中央運行,就像太陽系的行星一樣,遵守牛頓的重粗備力法則。恆星離中心越遠,就運行得越慢。
Vera的父親在40年前退休時為她製作了一個太陽系模型,在這個模型中可以觀察到牛頓的理論。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火星的速度最慢,其次是地球,水星的速度最快。因為火星受到的重力遠小於水星受到的重力。所以,火星的運行速度較慢。Vera在觀察星系時,認為恆星也會以這種模式運行,離中心越遠,運行得越慢。但是結果並非如此,她們花了兩年左右的時間,才測量到90個仙女座恆星的速度。結果非常驚人,她們發現所有恆星的運行速度完全相同,都是每秒250公里。接下來的幾年,Vera觀察的星系都出現這種不岩芹毀可思議的結果,從星系中心到邊緣的恆星運行速度都一樣。這跟太陽系的現象完全不同。唯一的解釋就是,不管恆星離星系中心有多遠首拿,所受的重力都不會減弱。然而,這是不可能的,除非星系的質量大於天文學家的觀察結果。合理的解釋是星系一定有大量的無形物質,事實上或者90%-95%星系裡的物質都是無形的。
這是真正具有創新意義的觀念,星系也許充滿著看不見的物質。科學家只能把它們稱為暗物質。但這么激進的理論需要確鑿的證據。不久就有許多天文學家檢視Vera的觀察結果。有的人很想推翻她的理論,有的人則很想了解這神秘的暗物質究竟是什麼,又存在於哪裡。這實在很神奇,也很有趣。Vera選了這塊領域,因為她想研究其他人不在乎的東西。但突然間有很多人和她一起研究,他們提出看法與觀察結果,讓這塊領域變得熱門。
什麼是暗物質?
在大西洋對岸的英格蘭,頂尖的宇宙學家Carlos Frenk開始研究暗物質的觀念。但他用的不是望遠鏡而是方程式。他將牛頓重力法則輸入非常精密的計算機模擬程序。他介紹說這台宇宙機器是非常大的超級計算機,它的唯一目的就是模擬宇宙。這里有1300台計算機同時運作,即使如此,要模擬宇宙的一小部分也要花好幾個月。這種強大的運算能力超乎我們的想像,但這是模擬宇宙的必要條件。
起初,Carlos進行模擬時使用的是科學界公認的初期宇宙成分。也就是虛空里的巨大氣體雲。然後他就等著看這台宇宙機器是否會製造出我們看到的星系。Carlos道:我們只用看得見的物質,在計算機里模擬星系,結果會如何?恆星形成、演化、最大的恆星爆炸成為超新星,進而散發極大能量。但是重力不足以留住這些氣體,所以星系會自行消散,氣體會消散殆盡。但宇宙並不是這樣形成的。
因此,Carlos將暗物質加入方程式。他一點一點地增加,最後他增加的暗物質是可見物質的5倍。幾周後,宇宙機器出現奇怪的現象。Carlos發現這次計算機模擬星系的形成用的是無形的暗物質和氣體,大爆炸發生約十億年後,形成團狀暗物質。氣體進入這些團狀暗物質,形成恆星。無形暗物質的重力將這些團狀物凝聚起來,融合成更大的結構。所以百億年後就形成美麗的螺旋星系。我們的銀河系就是這么來的。
Carlos證明如果有大量的暗物質就能形成星系。但如何去證明真有其事?
驗證暗物質
在蘇格蘭的愛丁堡,Richard Massey仍在設法解開這個問題。他創立了一種全新的方法探測暗物質——重力透鏡。多虧了愛因斯坦,他用了全新角度觀察太空,他認為太空是可彎曲變形的物質,受重力影響。凡是有質量的恆星或星系,都能扭曲太空的結構,就像透鏡一樣。太空結構一扭曲,通過的光線也會扭曲。
暗物質不會反射光線,也不會吸收或發射光線。光線會通過暗物質,不受影響。所以,我們要觀察其他地方。像是暗物質如何用重力影響可見物質。光線會因為扭曲的時空而偏斜,聽起來很瘋狂,其實這是很熟悉的現象,我們常看到光線扭曲。透過酒杯的底部就能看到。雖然酒杯底部是透明的,光線可以直接通過,但是背景影像扭曲了,所以光線也扭曲了。暗物質就像這樣,會借著各種物理效應扭曲光線,但是最後的結果都一樣。星系前方若有暗物質,影響就會扭曲。
這兩年來Richard帶領各國的天文學家使用一批望遠鏡觀察一部分夜空,尋找所有看得見的重力透鏡圓弧。「這個畫面是重力透鏡的影像,」Richard道:「這些黃點都是離我們較近的星系,這些奇怪的弧形其實是遠方的星系。遠方星系的光線會通過較近的黃點也就是前景星系。因為前景星系會扭曲太空,也會扭曲遠方星系的光線。因此,遠方星系的影像就變成弧狀的光。」
Richard運算遠方星系的光線遭到扭曲的程度,再跟前景星系的可見質量相比。他發現實際的弧度比理論上要大得多。因此,他推論無形的暗物質一定遍布在所有的星系裡。從重力透鏡的影像里,Richard他們發現暗物質的數量是正常物質的5倍,他們看到的還只是宇宙的冰山一角。宇宙里的大部分物質都是暗物質。
無論天文學家觀測哪裡,他們都開始感受到大量的暗物質。但Richard打算再邁進一大步,他要首度拍下這個宇宙巨人的影像。他拍下後,我們就發現暗物質對我們的重要性超乎我們的想像。
Richard花了幾年時間設法證明暗物質的確存在,這種無形的物質就像形成一塊布裹住宇宙所有的星系。他非常仔細地探索一小塊宇宙,以繪制第一張暗物質的地圖。「這張實際的天空照片是哈勃太空望遠鏡拍下的,上面有無數的星系。我們可以非常精準地測量這些星系的形狀。以及星系形狀的扭曲程度。我們觀察星系光線,通過暗物質時的扭曲程度,就能畫出暗物質的地圖。
光線通過星系受到扭曲,最後抵達地球,同時也勾畫出暗物質的地圖輪廓。Richard讓這塊無形的宇宙剖面圖現形,「這是前所未見的三維地圖,顯示出宇宙的真實面貌,以及宇宙的主要成分。如果有外星人過來觀察我們的宇宙,如果它們可以看到我們宇宙的所有成分,他們就會看到這幅景象。」這就像是宇宙暗物質的湯,最濃稠的地方就是星系形成的位置。
這就是Richard繪制的暗物質地圖,左邊的圖片是宇宙星系與氣體的實際位置,這些是正常物質。有巨大星系團的地方,就有高濃度的暗物質。這邊有一個巨大星系團,這邊就有對應的暗物質光圈環繞在四周。重疊這兩張圖片,能發現兩者的位置相同。正常物質存在於暗物質的支架里。
暗物質的特性
Richard觀察了龐大宇宙的一部分,而Frank則用計算機模擬出整個宇宙。
Frank:「在這里可以看到暗物質形成的復雜樣式,這個網路充滿細絲與團狀物,我們稱之宇宙網。在團狀的暗物質里,會形成像銀河系一樣的星系,氣體會在裡面冷卻凝聚,最後形成恆星。暗物質就像宇宙的骨架,有了這種骨架才會出現星系。」
這背後的含意相當驚人,有了暗物質才會形成今天的一切。沒有暗物質就沒有星系,也不會有恆星、行星,結果就不會有生命。暗物質在40年前還是個奇特的概念,而如今已不只是個概念了。原來暗物質對我們的存在十分重要。而我們正在逐漸了解其原理。我們知道暗物質和光沒有交互作用,但是會受到重力影響。
到了2004年,望遠鏡拍下了這個畫面,讓我們了解暗物質的新特性。在40億光年之外,就是已知宇宙1/3的距離,兩個星系團發生碰撞,激發出驚人的能量。數以兆計的恆星以3000里的秒速交錯而過。星系團受震波扭曲,變成子彈的形狀。此事件稱為——子彈星系團碰撞。這種天文奇觀讓天文學家相當興奮,更令人振奮的是,由此可知暗物質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奇特。子彈星系團其實是兩個獨立的星系團,兩者都有暗物質和正常物質。這兩個星系團相撞時,就像是宇宙里的巨大車禍。正常物質的速度減慢,並逐漸散發出X光,然後速度開始減慢。最後停在碰撞點附近。但暗物質在撞擊後繼續運動,最後會比正常物質距離碰撞點更遠。
要了解整個過程,我們可以通過實驗來表述。在這個實驗里,我們用車代表正常物質,然後加上另一個要素——粒子(代表暗物質)。當粒子在碰撞時有什麼不同反應?正常物質發生碰撞會停下來,暗物質就完全不同,根本不會有交互作用,它們在碰撞時會直接穿過,繼續移動。然後我們看到,暗物質比正常物質離碰撞點更遠。子彈星系團就是最好的證據,顯示了數十年來天文學家觀測到的無形物質和正常物質相比,性質相當不同。這是全新的發現,科學界所知不多。暗物質不受正常物質影響,也不受自身影響。兩團暗物質相撞時,會直穿彼此,沒有產生作用。在半個宇宙外的天文災難,證明了暗物質的確存在。而且它們不同於所有我們已知的事物,幾乎像幽靈一樣,看不見,摸不著。
如何找到「暗物質」?
我們活在物質與光的宇宙里,物質讓我們存在,光延續我們的生命。如今我們知道這只是一小部分分真相。我們的宇宙還充滿一種神秘物質——暗物質。它看不見,摸不著,卻到處都是。每秒都有無數暗物質粒子通過我們的身體,如果科學家可以抓住這種粒子加以研究。那麼,我們能否想出辦法一窺這種難以捉摸的物質?有些科學家認為這是有可能辦到的。他們深入探索地球的黑暗內部。
過去100年來,物理學家發現所有物質都是由20種基本的次原子粒子組成。像是玻色子、電子、誇克和微中子。但物理學家也懷疑還有其他的罕見粒子。暗物質是什麼,相關理論有很多。科學家正在逐一研究和排除錯誤的理論。目前暗物質的主流理論是超對稱粒子。也就是說,我們所有已知的正常粒子都有相對應的粒子。這組多出來的粒子存在暗物質里,不會和正常物質起作用。只會有相當微弱的重力。
科學家把這些暗物質叫做 大質量弱相互作用粒子 (WIMP)。這些粒子和正常物質的原子幾乎沒有交互作用,因此很難截取它們並加以研究。此外,因為日常充滿了正常物質的粒子,科學家很容易就會誤取正常粒子,而錯過了WIMP粒子。Dan Bauer找到了取得它理想的地點。在明尼蘇達州廢棄鐵礦廠的地底半里處。這或許並不是物理研究機構的首選地方,但選這里的理由是因為他想避開來自太空的宇宙射線粒子。地下半里的岩床足以抵擋背景雜訊,要找到WIMP粒子輕而易舉。但其實並非如此,WIMP粒子偵測器外面有厚達數尺的金屬與重塑料護罩。山洞的岩石和周圍的物質就連我們身體都帶有微弱的放射線。要是這些粒子進入偵測器,會產生很大的背景雜訊,導致無法找到WIMP粒子。而護罩可以防止這些粒子進入偵測器。
護罩里有18個曲棍球餅大小的固態鍺晶體,用來偵測微弱振動,WIMP粒子撞到晶體時,就會產生這些振動。為了有成功的機會,晶體必須相當純凈,溫度要求非常低。
Dan:「這是固態鍺晶體的模型,這些網球就代表晶體的鍺原子。在室溫下,相對地這些原子會向彼此移動。這是我們所知道的熱能。要是把WIMP粒子丟到晶體里,根本就看不出差異。因為晶體的振動很激烈,要是我們把溫度降到絕對零度左右,此時原子就會停止運動。然後我把WIMP粒子丟進晶體,就會看到晶體振動,這就是我們在尋找的信號。」
這種粒子和普通物質幾乎沒有交互作用,每秒都有無數個WIMP粒子通過我們身體,因為它的交互作用弱,所以只會通過我們繼續前進。它們會通過整個地球,繼續前進。我們預期每年只能偵測到一、兩個這樣的粒子起作用。因此,幾率很小。為了避免誤測,他們會不作分辨地搜集資料,用的是計算機硬碟里的密封盒。在一整年裡,工作人員都不能搜查裡面的WIMP粒子信號。經過7年,耗費上千萬美金,在2009年底打開盒子,裡面是一整年的數據中,終於發現了WIMP粒子的蹤跡。這或許是第一次,我們確實找到了這種難以捉摸的暗物質。這或許讓我們能更進一步了解暗物質。但Dan並不完全肯定他找到的就是WIMP粒子。因此,他們得繼續找更多的粒子。他還需證明找到的粒子是WIMP粒子。
找到WIMP粒子對我們有什麼意義?
要是我們找到這些粒子,就會出現全新的物理領域。如果宇宙里真有超對稱粒子,這種粒子有自己的交互作用和特性,同時也是宇宙的主要成分,那這就是全宇宙的現象。我們的物理現象反而是旁枝末節。
暗物質與宇宙
但正當科學家覺得他們越來越了解暗物質的時候,他們有發現很奇怪的現象。或許暗物質能夠讓星系形成,但實情不只如此。在21世紀初,太空探測器發現黑暗中還有別的東西。暗物質將一切結合起來,但是有一股力量或許會摧毀整個宇宙。
如今我們知道可見的宇宙就像浪花,漂在暗物質的大海上。天文學家發現自己漂浮在這片陌生的海上,過去20年來,Saul都在研究這片海域,設法確定暗物質對我們最終的命運有何含意。宇宙會永遠存在嗎?還是會在某天突然停止,整個崩塌?Saul在讀物理時就非常想了解這些問題。他決定追隨前人腳步,20世紀最傑出的天文學家Edwin Hibble。
在1920年代,Hibble開始詳細觀察夜空里的數十個星系,但他覺得有件事很奇怪。幾乎全部星系都是紅色的,物體遠離我們的時候,音調會變低,光線則會變紅。Hibble推論宇宙里所有的星系正在快速離我們遠去。結論只有一個,宇宙一定是在不斷擴張。但他不知道擴張速度是多少,原因又是什麼,因為接近我們的暗淡星系看起來就像遠離我們的明亮星系。因此他無法判斷距離。
困難的地方是你必須知道這些星系實際上有多亮,才能判斷有多遠。如果你在海上坐船,你在濃霧里看到遠方有燈塔,有可能是燈塔的光線很亮,但是離你很遠。也有可能是燈塔的光線很暗,其實就在眼前。這個根本的問題在前幾個世紀一直困擾著天文學家。但是這個問題有辦法解決,自從1980年代天體物理學家就知道有種特殊的恆星爆炸,叫做1A超新星。比太陽稍大的恆星快要用盡燃料的時候,會變得更小,更暗,更緊密。這個階段稱為白矮星。白矮星已經在垂死邊緣。但是它仍然有可能復活,只要找到新的燃料就行。如果白矮星屬於一個雙星系統,鄰近的恆星就能提供燃料。一旦白矮星的重力從鄰近恆星獲取足夠質量,就再也不能回頭,只會爆炸。此時它的溫度超過10億度,它多數的氣體會擴散到太空中。
1A超新星完全符合我們的目的,因為這類恆星的質量相同,爆炸達到巔峰時會產生相同的亮度。光亮會持續幾周,在幾個月後逐漸黯淡,如果我們能觀察到這種現象,盡管爆炸在數10億年前已經發生了,我們還是能夠得到標准,來判斷星系的距離。
相同質量所產生的明亮爆炸總會發出等量的光線,用看到的光線判斷超新星離我們有多遠,在理論上應該可行。但是實際上有問題,這個想法聽來很棒,但是非常難執行。1000年裡只有幾個超新星,每個星系都是如此,人們無法知道哪一個會爆炸。因此很難安排到世界上最大的望遠鏡,那是要在幾個月前預約的。Saul與他的工作團隊靈機一動,每隔幾周就拍攝相同的夜空廣角照片。再用自動化程序在里頭尋找超新星的閃光。如果研發的計算機程序夠精密,就能在他們搜集的照片里比較數量龐大的星系,看裡面是否有三周前從未出現的閃光。如果有的話,就可能是超新星。
在短短5年內,Saul團隊在38個星系裡發現38個恆星變成超新星。他們能發現超新星爆炸,因而成為傳奇。最後,我們得到足夠數據評估宇宙的現況。提出了天文學上自Hibble以來最驚人的發現,Saul:「我們一直以為宇宙在擴張,而宇宙間的物質會因重力而互相吸引,因此重力會減緩擴張速度,我們一直想知道這種現象會持續多久。會不會有一天就突然停止了?但我們發現上述問題都不存在,擴張速度根本沒變慢,顯然宇宙擴張的速度反而越來越快。Saul的團隊意外發現星系間有股無法解釋的互斥力,因此宇宙會逐漸擴張,他們稱之為暗能量。顯然宇宙並不像我們想的一樣以重力互相吸引,而是受到某種我們從未研究過的東西控制——暗能量。暗指的是我們對它一無所知,而不是東西的顏色。這股能量會加快宇宙擴張的速度。
暗能量與宇宙
2001年夏天,三角洲二號運載火箭攜帶一個小型探測器進入太空,探測器名為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是為了觀察最遙遠及最遠古的宇宙,並研究大爆炸留下來的微弱回聲。
David Spergel是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科學家。我們通過探測器看到的是宇宙快照,非常接近大爆炸時期,當時宇宙非常簡單,就像為宇宙拍嬰兒照一樣。探測器花了6個月逐漸拼湊出宇宙嬰兒時的樣貌,並偵測大爆炸的余燼,所產生的微小波動與溫度。
宇宙初期就如同平靜的湖面,非常均勻而平滑。在初期的宇宙里,到處都有微小的密度變化,這些變化會產生聲波,就像湖裡的漣漪一樣。漣漪的變化取決於湖的深度和水的特性,如果湖水是水銀,漣漪就會有截然不同的變化,我們藉由漣漪移動的速率以及散開的模式,就能知道湖的特性。研究初期宇宙亦是如此。
要研究這些漣漪與大爆炸的回聲,需要分析非常大量的數據,設法計算解決復雜的方程式,最後通過1.5年時間他們以驚人的精確度說明宇宙的成分。目前,4.6%的宇宙由原子組成,暗物質則佔23%左右,特別奇怪的是72%的宇宙是由暗能量組成。暗能量幾乎佔了宇宙的3/4!
100年前,我們還以為我們的銀河就是整個宇宙,後來發現宇宙有無數的星系,就像銀河一樣但是跟我們分開。如今我們知道宇宙正在擴張,逐漸遠離我們。不僅如此,擴張的速度還越來越快。我們原本熟悉的宇宙就像家一樣,如今變成廣大無垠的虛空。
觀察黑暗徹底改變了我們對宇宙與自身的看法。構成我們的物質——原子只佔宇宙的4.6%,將近1/4的宇宙是暗物質,它讓星系得以形成,而3/4的宇宙是暗能量,這種無法解釋的能量會摧毀一切。我們的宇宙最後會不會因此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