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誰知道渠江的源頭在哪裡
渠江,也稱渠河,是嘉陵江的一條支流,有兩個源頭,東源州河出自川、陝兩省邊界大巴山西南麓,北源巴河出自川、陝兩省邊界米倉山南麓,在渠縣三匯鎮匯合後就稱為渠江。流經渠縣、廣安、岳池、鄰水等縣境,虛譽歲在合川市釣魚山下雲門鎮姚家溝村附近虛孝注入嘉陵江。全長720千米,流域面積3.92萬平方千米差睜,多年平均流量663立方米/秒。
❷ 渠江和涪江匯入嘉陵江的地方分別是什麼城市
渠江和涪江匯入嘉陵江的城市地區為重慶市合川區。渠江和涪江均為嘉陵江的直流,其中渠江為嘉陵江左岸最大支流,涪江為嘉陵江右岸最大支流。
渠江幹流從渠縣的三匯鎮起流經三匯區、土溪區、鮮渡區、琅琊區等8個區在合川區北7.5公里處的渠河咀,注入嘉陵江。涪江全長約700千米,經重慶市潼南區向東流經合川區的銅拆源溪鎮、渭沱鎮、皂角鎮,在合川城南釣魚城下,匯入由合川城東北而來的嘉陵江。
(2)四川渠縣渠江唯美圖片擴展閱讀:
涪江主要支流:
1、火溪河,發源於平武縣西北色潤坪旅陸態大窩凼,河長119公里。
2、平通河,發源於平武縣境內葯叢山六角頂東南麓平羌崖,河長126公里。
3、通口河,發源於松潘縣境內岷山山脈東南麓玉壘山,河長145公里。
4、芙蓉溪,分別發源於江油市新興、新安、雙河3鄉交界海拔825米的垮石岩南坡和東坡,河流全長90.7公里。
5、安昌河,發源於北川縣南面龍門山地千佛山南華嶺,河長95公里。
6、凱江,發源於綿陽市安州區西北海拔高程2700米的千佛山西麓一碗水,河長213公里。
7、梓潼江,發源於龍門山東南麓江油縣藏王寨棋盤山鷹咀崖一帶,河長達340公里。
8、郪江,發源於中江縣銅山悉桐,河長145公里。
9、瓊江,發源於樂至縣北三星橋,經遂寧、潼南等縣市,至重慶市的銅梁區安居鎮匯入涪江,河長235公里。
10、小安溪,發源於永川區巴岳山東麓永興鄉白龍洞,河長170公里。
❸ 渠江的幹流概況
關於渠江的源頭,有三種說法。北源大、小通江,東源州河,北源(或稱西源)巴河。
北源大通江,源自陝西省大巴山區,有三支,小察頌通江發源於陝西省漢中地區南鄭縣碑壩區的碑壩河,海拔高程1829米;大通江發源於陝西省西鄉縣大河區和鎮巴縣簡池區大池鄉的兩支,海拔高程均約1600米。三源均橫切大巴山區,在通江縣入境進入四川,沿途匯集若干大小支流後,流入平昌縣的雙江區與巴河匯合後稱渠江,繼續南流。
東源州河,出自川、陝兩省邊界大巴山脈西南麓,西南流。在三匯鎮與巴河相匯,始名渠江。
西源巴河,出自川、陝兩省邊界米倉山南麓,南流。兩河至渠縣三匯鎮匯合後,始名渠江。一般以巴河為散沒碧正源。 渠江幹流,從渠縣的三匯鎮起,在渠縣境內自北而南,流經三匯區、土溪區、臨巴區、城郊區、渠江鎮、鮮渡區、琅琊區等8個區、鎮,21個鄉,其間先後有涌興河、桂溪河、流江河、中灘河等支流注入。
渠縣境內河長99.8公里,流域面積3622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639.92立方米/秒,境內落差18米,河床平均比降0.16%。
從渠縣最南端的琅琊鄉瓦窖灘出境,進入廣安縣的蕭溪鄉勤勞村,由北東向南西斜貫廣安縣境中部,流經恆升區、石筍區、觀閣區、代市區、觀塘區、協興區、廣福區和華鎣市,從廣福區的化龍鄉老君村,進入岳池縣中和區、羅渡區。其間有源於華鎣山脈的臨溪河、羅渡河、新民河、匯入渠江幹流。
在岳池縣境,渠江從廣安區魚家嘴入縣境,由東北向東南橫貫中和、伏龍、羅渡3鄉鎮,至賽龍鎮老隍觀流出,縣轄段長40公里,寬500~700米,水域面積860.67公頃,43年均流量730立方米/秒,年均徑流總量200億立方米。
在岳池縣賽龍鄉順梁寨村的單溪口出境,進入重慶市合川區東北部,流經渭溪、龍市、小沔、官渡、雲門5個區的香爐、碼頭、蚊龍、古城、孫家、渭溪、雙槐、淶灘、小沔、白沙、大沔、方碑、安全、官渡、喻家、蒲家、渠嘉、灘子18個鄉,在合川區北7.5公里處的渠河咀,注入嘉陵江。 巴河,發源於南江縣玉泉鄉平溪村米倉山尾部南麓。由東西沖舉南斜經玉泉、關壩、上兩鄉,在銀杏壩轉南流,經沙灘、橋亭、碾盤、南江鎮、小河、石礦、沙河、赤溪、下兩、元潭出境。從北到南接納了西來的上兩河、流溪、底板河、岳家河、團結河、樂壩河和東來的明水河等支流,在巴中縣境大溪口注入巴河。全長138公里,流城面積2732平方公里。歷史最大洪水洪峰流量10700立方米/秒。巴河上游在南江縣境內當地習慣稱南江。南江支流眾多。南江從巴中縣大溪口起,始稱巴河,經棗林鄉、巴州鎮、三江鎮接納恩陽河後,向東流至梁永,河床以反時針方向急轉,由南向北流經曾口區,再轉向西北,流至金碑鄉的洪流村出境,進入平昌縣。縣境內河道長57公里。最大流量8670立方米/秒。
巴河進入平昌縣境內後,由西北向東南,婉蜒曲折,流經澌岸沱、蘭草渡、坦溪口、江口鎮、瀉巴河、風灘、白衣廟至黃梅溪出境,進入達縣,河流長度79公里,流域面積1670平方公里。沿河兩岸接納了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1條,其中有觀音河、郭家河、鐵匠河、駟馬河、澌灘河、通江河、磴子河、涵水溪等。據風灘水文站記載,此段河流最大洪峰流量2.67萬立方米/秒,最小流量10.4立方米/秒,年平均流量339立方米/秒,最大洪水出現在1847年、1925年(5月3日)、1965年(9月4日)。洪水位上漲幅度高達25米。河口最寬處在江口鎮的王家陀,有320米,最窄在澌岸鄉的雨包梁處河寬100米。
巴河在達縣西部堡子區江陵鄉黃毛溪入境,流經道讓鄉的燕子村,急轉向南經洛車、橋灣、石梯、在生橋村出境,進入渠縣。縣境內河長60公里,最大洪峰流量13000立方米/秒。
巴河從渠縣東北部共和鄉的北部清河壩入境,由北向南,迂迴曲折,環繞縣境東北,流經文崇、涌興、三匯,在三匯鎮與州河相匯入渠江。流程41公里,流域面積2000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380立方米/秒,最大流量32300立方米/秒。巴河從源頭至三匯全長375公里。
明水河,巴河最大支流,是隋至五代十國時名為巴水,北宋時更名巴江,南宋時始名明水。發源於鐵船山南麓四川省廣元市元壩區沙壩鄉境內木竹埡,流經沙壩、西清、趕場、關路、興馬、大河、石板、高橋等地,沿途接納了30多條支流,在下兩河口東北一公里處注入南江,全長115公里。流城面積約1080平方公里。最大流量160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0.34立方米/秒。最大年徑流總量4.3億立米(1964年)。明水上游小巫峽位於華林關之麓,兩岸峭壁千尋,蒼枝倒掛,勁桿橫空,怪石鱗峋。
恩陽河,巴河在巴中縣境內接納的一條最大支流,發源於旺蒼縣雲霧山南麓,經南江縣的正直、鳳儀場,在巴中縣福星鄉李家壩入境,途中接納石龍河(上游有掃塘河)、青木河、茶壩河,匯流至三江口注入巴河。年平均流量26.6立方米/秒。最大流量6780立方米/秒。 州河,原名通川江,因流經明代稱為達州的達縣,故名州河,一直沿用。州河源頭有三。
東源出於城口縣東燕麥鄉光頭山,水由二穴湧出,經明中、桃元、蓼於鄉接納燕子河後,在周凌鄉出城口縣,從東北進入宣漢縣的大塘口入境,橫貫縣境東南部,流經雞唱、龍泉(河口)、渡口、樊噲、土黃、華景、五寶、赤溪、昆池、南壩、下八、黃石、三河等13個鄉鎮,在宣漢城東江口與後河合為一川,匯人州河,此段河流名為前河。前河古稱關東水,又名溉江。全河流域面積2754平方公里,幹流長145公里。天然落差327米,河床平均比降2.3‰。前河水系發育,支流較多。宣漢縣境內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3條,5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9條。
中源出於城口縣白芷鄉的白芷山西南,海拔高程1050米。流經雙河等鄉,在城口縣境內河長50公里,至十字溪進入宣漢縣境,後斜貫縣境北部,流經石鐵、新華、廠溪、黃金4個鄉,於普光匯入後河。中源名為中河。中河古稱益丘水,又名中江、千江。中河流域面積140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6.67立方米/秒,從源頭至匯合口,河長101.5公里。其中宣漢縣境內流域面積596.4平方公里,幹流長51.8公里,天然落差106米,平均坡降2‰。
西源出於萬源縣北皮窩鄉趙家山下鐵鋪,主要源頭位於大橫山白龍洞,從龍洞中冒出的大股泉水,即為後河的發源地,其海拔高程1480米。在萬源縣由東向西流至荊竹壩折向南流,貫穿萬源縣全境104公里後入宣漢縣,經太平鎮和官渡、青花、長壩、羅文等10個集鎮,沿途有大小十多條溪流匯入。較大的有蒿壩河、瑪瑙溪、池家河、廟溝、青花溪、龍行溝、白沙河、三叉河等,至大水盪進入宣漢縣境,縱貫縣西北部、流經毛壩、胡家、普光、清坪、清溪、新紅、西北、東鄉鎮等8個鄉鎮,在縣城東的江口處與前河相匯,注入州河。西源各為後河,後河古稱下蒲江,又名後江,從源頭至匯合口,全長148公里。天然落差1128米,平均比降10.8%,多年平均流量34.43立方米/秒。流域面積1394平方公里。
州河,始於宣漢縣江口,婉蜒流向西南,經宣漢城南門、西北、東林、洋烈至千丘旁入達縣境。由東北向西南經達縣羅江鄉紅梁村曹家灣人達縣境、穿過達縣市和達縣的羅江、河市、渡市三個區的7個鄉,於木頭鄉的大河咀出境,流入渠縣的農樂、匯東、匯南等鄉,在三匯鎮與巴河相匯,以下始稱渠江幹流。州河古名通川江。流域面積8849平方公里,河長108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90立方米/秒,據歷史洪水調查最大流量13700立方米/秒(1902年),多年平均徑流總量60.1億立米。河寬一般為200~300米。 大通江,有資料認為是渠江源頭之一,有作為渠江左岸一級支流,也有作為巴河支流的。古稱宕水,陝西省境內稱巴水河,發源於米倉山陝西省西鄉縣境內大河鎮河西羅家溝,西南流一西鄉縣大河鎮,轉為南流,經樓房坪沿川(通江縣)陝(鎮巴縣)界流至通江縣兩河口鎮納毛家河(漁洞河)後,進入四川省通江縣,始稱大通江。
大通江由北向南流經檬壩鄉,至長坪鄉納鐵溪後轉向西南,經泥溪鄉、永安鎮、碧溪鄉、煙溪鄉,在原長勝鄉政府東北納肖口河繼續西南向流,經瓦室鎮、毛浴鄉,至渃江鎮納小通江,再經春在鄉、廣納鎮、東山鄉,於雙泉鄉 出境,納澌灘河進入平昌縣,經澌灘鄉、雲台鎮,至江口鎮注入巴河。河道總長247.7公里,天然落差1219米,流域面積11950平方公里,其中陝西省流域面積2978平方公里。四川省流域面積897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81立方米/秒。大通江主要支流為毛家河、鐵溪、肖口河、小通江、澌灘河等。
小通江,為大通江右岸支流,古稱諾水,陝西省境內稱碑壩河,發源於米倉山南麓陝西省南鄭縣境內西河鄉光頭山,西流至西河鄉後折向南流,經碑壩鎮於原前進鄉西南2.5公里處出境,進入四川省通江縣,始稱小通江。小通江南流至諾水鎮後納後河,經板橋鄉、青裕鄉、新場鄉、浮洋鎮,至草池鄉後轉為西南向,再經大興鄉,於諾江鎮小江口注入大通江。河道總長158.1公里,天然落差1097米,流域面積1906平方公里,其中陝西省流域面積699平方公里,四川省流域面積120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43.8立方米每秒。小通江在通江縣北部400餘平方公里范圍內,兩岸群峰聳峙,壁陡如削,溝壑縱橫,林海茫茫,山水洞林各呈姿態,尤以規模宏大的地下溶洞嘆為觀止,數以百計的地下溶洞或臨清溪,或處絕壁宏大深遂,諾水河畔,山山有洞,洞中有洞,洞洞獨特,雄壯絕妙,奇趣多端,即為著名的諾水河風景名勝區。小通江上游左岸支流後河,發源於米倉山南麓陝西省南鄭縣西河鄉梭草壩,南流至福成張發堂坪出陝境進入四川省通江縣,於諾水河鎮注入小通江。河道總工59.7公里,總流域面積363平方公里。
鐵溪,為大通江一級支流,陝西省境內稱伊家河(湯家河),發源於陝西省鎮巴縣米倉山主脊的箭桿山(海拔2553M)東南側,南流至三元鎮方家坪轉向西南,於花河子溝口出境,進入通江縣,始稱鐵溪,經鐵溪鎮,於長坪鄉注入大通江,河道總長80公里,天然落差1035米,流域面積707平方公里,其中陝西省流域面積445平方公里,四川省流域面積26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5.4立方米/秒。
肖口河,大通江左岸一級支流,陝西省境內稱徐家河,發源於米倉山南麓陝西省鎮巴縣境內青水鄉筲箕灣,自北向南流經長嶺鎮、仁村鄉,至赤南鄉納漁水河(長灘河)後出陝西境,進入四川省萬源市,至永寧鄉轉為東北向,經虹橋鄉再折向西南,於竹肉峪鎮蕨孫壩出萬源境,進入通江縣,經澌波鄉、洪口鎮、松溪鄉、沙溪鎮、文勝鄉,於原長勝鄉政府東注入大通江。河道總長168公里,天然落差802米,流域面積2080平方公里,其中陝西省流域面積880平方公里四川省流域面積120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45.9立方米/秒。 渠江流域支流密布,全流域大小支流共有582餘條。其中流域面積在1萬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條,5000~1萬平方公里的3條,1000~5000平方公里的河流13條,100~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64條,100平方公里以下的498條。渠江河道略呈「Y」字類型。主桿上發出了許多分枝,形如樹枝。渠縣三匯鎮以上水系,呈典型的扇形水網。控制著巴、州兩河流域面積8119平方公里。全流域面積為3921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為235億立方米。渠江幹流全長305.5公里。總天然落差532米,平均比降0.17‰。 渠江主要支流一覽表河名級別二級流域面積(平方公里) 二級河長(公里) 神潭河 11340 105恩陽河 12920 140坦溪河 11010 76大通河 17650 223.7肖口河 22160130 小通江 21900197 撕灘河 2181580 州河 111180 -後河 23385148 中河 2135590 明月江 21338100流江河 13180 224 渠縣境內支流河名境內河長
〔公里〕 流域面積
(平方公里) 多年平均流量
〔立方米/秒) 境內落差
(米) 河床平均比降
(%) 渠江 99.8 36224 639.92 18 0.16 巴河 39.2 19927 355.53 8.38 0.29 州河 10.15 1.165 224.83 7.0 0.55 流江河 54.37 3171 35.44 47.6 3.46 中灘河 46.45 432 5.00 120.7 3.81 清溪河 20.03 70.2 0.81 38.01 1.86 西橋河 13.0 98.0 1.14 11.27 1.36 桂溪河 47.05 214 2.63 271.0 2.76 浦興河 39.28 178 2.15 345 5.87 冷水河 26.28 92.5 1.29 588 12.29 琅琊河 20.72 48.3 0.67 234.6 17.42 白水河 24.19 53.9 0.75 566.7 17.3 知縣壩河 14.35 66.6 0.93 395.7 12.39 李馥河 23.60 42.5 0.49 149.7 3.28 桃花河 16.1 100 1.16 32.6 1.96 渠南雙河 13.8 42.8 0.5. 70.6 7.99 筒家河 7.0 112 1.30 34 0.6
岳池縣境內主要支流:
西溪河。發源於南充市蓬安縣鳳石鄉金城山西麓,由北折向南入境,流經天平鎮、苟角鎮、廣安區全民水庫。於廣安區城南平橋外灘口入渠江。幹流長78.60公里,縣轄段長36.37公里。右納顧縣河。河床比降3.64‰。43年均均流量3立方米/秒,流域面積354平方公里。20世紀50年代末,在上游建成騎龍、回龍水庫。控制集雨面積65.50平方公里,蓄水控灌農田2400公頃。
新民河。源出岳池花板鄉劉家院子,流經普安、大佛、賽龍等鄉鎮,於水清寨入渠江。河長35公里,河床比降4.60‰。43年均均流量0.70立方米/秒,流域面積139平方公里。20世紀60年代初,在上游建成會仙橋水庫,控灌農田1066.67公頃。
羅渡河。源出廣安區廣門鄉金峰寺西,由彭家溝入境,流經花板、齊福鄉及羅渡鎮,於老鷹岩入渠江。流域面積62.50平方公里,縣轄段長25公里,河床比降9.80‰。43年均均流量0.40立方米/秒。河道下游有落差125米,20世紀60年代,建成羅渡電站,裝機容量500千瓦。
臨溪河。源出華鎣山西麓陽和鎮,於臨溪鎮入境,由中和鎮上碼頭入渠江。境內流域面積54.62平方公里,縣轄段長15.20公里,河床比降9.10‰。43年均均流量0.92立方米/秒。
❹ 渠江的流域概況
渠江流域面積約占嘉陵江全流域面積的25%。從源頭到渠河咀,地跨陝西省的漢中、四川的巴中、廣元、達州、廣安等市和重慶萬州、合川兩區。在四川境內共有24個縣(市),168個區(鎮),1000餘個鄉(鎮),7410個村在流域內。據1988年統計,流域內人口已達1314.5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佔85%。現有耕地1089萬畝,其中田663萬畝,土426萬畝。
渠江流城內中下游地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而北部米倉山、大巴山區氣溫較低,並多暴雨,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流域內年降雨量1014~1253毫米,米倉山、大巴山年降而量達1014~1500毫米。雨季一般從4月開始,10月結束,主要集中在7、8、9三個月。
渠江流域是川東北糧倉,特別是幹流兩岸及支流州河流域,農業生產發達,單產水平較高,達縣、渠縣、廣安、岳池、大竹是省內商品糧基地。主產水稻、小麥、玉米,兼產大豆、小豆、綠豆、薯類、高粱等。油料作物有油菜、花生、油茶、油橄欖等。1988年全流域糧食總產量達到532萬噸。渠江流域的上游通江、南江、萬源、宣漢,是我省名優土特產品生產基地,經濟價值較高的土特產品有:桐油、主漆、白蠟、茶葉。葯材資源十分豐富。除產治癌良舉鉛葯三尖杉外,還有天麻、杜仲、麝香、鹿茸、紅花、連翹、銀花、黨參、沙參、黃連、黃柏、黃岑、厚朴、五味、積殼、大力、細辛等200多種。位於州河上游的萬源縣出產中葯材1000餘種,其品種、產量均為川北之冠。經濟林果有:核桃、板栗、蘋果、梨、李、杏、櫻桃、批杷。渠江中下游盛產柑桔,南江、通江、盛產木耳、銀耳,遠銷國外。渠縣是四川省的黃花之鄉,又是全國黃花生產基地,產量佔四川省黃花總產量的80%左右,素以色澤黃潤,香氣濃馥,肉質肥碩、根條較長著稱,除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外,還起降血壓作用,遠銷香港、新加坡、澳門、馬來西亞、緬甸、美洲和非洲等地。通江銀耳以其朵大肉厚、膠滑虛重色純為耳中之魁,在國際國內市場久負盛名。
渠江流域不僅是糧食產區,也是森林木材資源豐富的地區,特別是上游大巴山區,下游華鎣山區,森林覆蓋率高,木材蓄積量多。僅通江、南江、巴中、萬源、平昌、達信答燃縣、渠縣等7縣統計,林業用地達800多萬畝,現有木材蓄積量近1000萬立方米。植被包括50餘個科,160餘種,主要樹種有松、杉、櫟、柏,名貴樹種有銀杏、樟、三尖杉、柳杉、馬掛、蝴蝶樹、楠木、紅豆木、水青岡。在森林中,還有受國家保護的珍禽異獸:漳、羚、豹、金絲猴、畫雞、錦雞、竹留等動物資源。流域內礦產資源也很豐富,煤主要分布在幹流左岸華鎣山地帶,儲量達10億噸。已探明的鐵礦達1億噸、硫鐵礦0.1億噸、石灰石2000億噸、天然氣3000億立方米,大理石8億立方米,石墨礦0.15億噸,錳礦0.02億噸,還有豐富的鋁、鋅、鉀、磷、鈉、銅、石膏等。生鐵產量現已達到17萬噸,鋼產量6.2萬噸。流域內紡織、食品、皮革、造紙、機械工業也有一定發展,初步形成了煤炭、冶金,機械、紡織、建材、食品等工業體系。1988年工農業總產值79,88億元,財政收入達到了45億元。
❺ 經過達州的是什麼江河
達州市河流主要屬長江支乎銀流的嘉陵江水系,分別是渠江、州河、巴河、前河、後河、中河、鐵溪河、清溪河、林崗溪。
達州市河流主要屬長江支流的嘉陵江水系,發源於大巴山,由北而南呈樹枝狀分布。前河、中河、後河匯成州河後與巴河在渠縣三匯鎮匯合成渠江,南流300公里入長江。境內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3條,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幹流有15條。
共有通航河流9條,分別是渠江、州河、巴河、前河、後河、中河、鐵溪河、清溪河、林崗溪,基本形成以渠江、州河、巴河這主幹流的水路運輸網路,流域覆蓋達州市四個縣(市)。各河流可通航里程不等,運載量在100噸以下。
(5)四川渠縣渠江唯美圖片擴展閱讀:
嘉陵江水系結構:
嘉陵江略陽站的年平均含沙量為7.94千克/立方米,最大年含沙量(1959年)21.5千克/立方米,最小年含沙量(1965年)2.15千克/立方米,遠大於漢江安康站的1.27、2.38、0.44千克/立方米。
含沙量的季節變化顯著,年內含沙量最大值出現於7月,最小值出現於1月,二者相差約仿源1600倍,備頃態這與其流域內降水的季節變化、分布有深厚的黃土有關。
嘉陵江上游總的流向由北而南略向西彎曲,縱坡比降為7.01‰,西岸山地高出平均水位200~600米,坡度一般在40~70度,河床為砂、卵石,洪枯水位相差12米左右,水深一般為2~4米,最深可達12米以上。
❻ 請問經過渠縣大竹的是什麼河流
渠縣沒拍塌有叫「大竹」的鎮。四川省達州市渠縣境內的河流叫「大巴河」或「巴河」,屬於長江水系,發源汪余於南江。主要支流有恩陽河、駟馬河襲陵圓、通河等。請看渠縣地形圖——
❼ 渠江的源頭在哪裡 有三個相關說法尚不明確
渠江和涪江一樣都是嘉陵江支流,不殲首過渠江左面支流中最大的一條,渠江也被稱作是渠河,在古代也被稱為是潛水,還被稱作是岩渠水,在兩晉時期,渠江被稱為是巴江,到了宋朝就把這個叫做渠江,渠江的源頭有三個說法,分別為北源大、小通江還有東源州河以及巴河。
一、北源大、小通江
大、小通江的源頭橫切陝西省的巴山區,小通江的發源地在於陝西的碑壩區中的碑壩河,高度達到1829米,大通江的發納改晌源地在陝西省西鄉縣的大池鄉,高度達到1600米,在通江縣匯入四川,沿途中還有很多小的支流匯入,最後匯成渠江,繼續向南方流。
二、東、西源的介紹
東源州河的源頭是在陝西省大巴山脈的西南角,和巴河匯合的地方是在三匯鎮,西源巴河的源頭是在陝西省的蒼山南面,也是在三匯鎮匯合最後成渠江,在很多的記錄中,都是以巴河為渠江的正源,這三個源頭離的都不是太遠。
巴河全長138公里,巴河的上游當地人都稱作是南江,巴河的支流很多,但是流量都不是很大,最後才成了巴河,從南江縣出發,路過巴州鎮以及三江鎮,又向東轉彎,河床成一個逆時針的急轉,最後在在三匯鎮和別的河匯合。
渠江從河流在三匯鎮集合之後,一路向南流去,流經了八個區,以及二十一個鄉鎮,中途有多個河流匯入渠江,渠江的長度為99.8公里,在渠縣內的落差非常小才18米,渠江出渠縣是在渠縣的南面的琅琊鄉,又到了別的鄉鎮。
三、河道特徵
在三匯鎮的上游為渠江的上游,水流比較的湍急,穀道太深,河谷陡峭大多都是呈V型,到了下面流域,河谷逐漸變得寬,但是依然改變不了河流湍急的情況洞鋒到下游之後才徹底改變這一情況,河谷由v型變成u型,地勢比較開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