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松花粉樹圖片大全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松花粉樹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 2023-05-18 05:49:21

A. 松花是什麼樣子

松花是春天時松樹雄枝抽新芽時的花骨朵,是一種珍貴的高級營養食品原料
松花,又稱松黃、松筆頭。
1.亦作"松華"。
2.松樹的花。
3.指松花酒。
4.指松花般的黃色。
5.指松球。松子脫落時,松球上的木質鱗片張開如蓮花狀,故稱。
6."松花蛋"的省稱。
7."松花粉"的省稱。松花粉又名松黃,是采自中國鄉土樹種松科植物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的純凈、乾燥花粉。味甘,性溫,無和含毒。主潤心肺,益氣,除風止血,也可以釀酒。
8.日本古董茶具。中國南部所做的葉茶壺,與松島、三日月並稱天下三名壺,從村田珠光經歷 織田信長、 豐臣秀吉之手讓猛,最後流傳至尾張德川家。

功效:祛風;益氣;收濕;止血
考證:松花,始載於《新修本草》,謂:「松花名松黃,拂取似蒲黃正爾。」
喚滑笑1.《本草圖經》謂:「其花上黃粉名松黃,山人及時拂取,作湯點之甚佳。但不堪停久,故鮮用寄遠。」
2.《綱目》謂:「松樹螺砢修聳多節,其皮租厚有鱗形,其葉後凋……二、三月抽蕤生花,長四五寸,采其花蕊為松黃。結實狀如豬心,疊成鱗砌,秋老則子長鱗。」並謂其葉有二針、三針、五針之別。
從《本草圖經》《綱目》《植物名實圖考》所附三幅圖來看,均為今松科松屬植物,說明古代葯用的松花粉即來源於松屬多種植物。

B. 松花粉長什麼樣

淡黃色的細粉末孝謹。在顯微鏡下觀察,花粉粒橢圓形,長45~55μm,直徑29~40μm,表面光滑,兩側各有一膨大的氣囊,氣囊壁有敏跡明顯的巧拿基網狀紋理,網眼多角形。

C. 馬尾松和油松黑松的區別誰能給出三張圖片比較一下

黑松、、 常綠喬木,高可達30公尺,樹皮帶灰黑色。2個針葉叢生,剛強而粗,新芽白色,各針葉長約6~15公分,斷面半圓形,葉肉中有3個樹脂管,葉鞘由20多個鱗片形成,長約1.2公分。四月開花,花單,雌花生於新芽的頂端,呈紫色,多數種鱗(心皮)相重而排成球形。每個種基部,裸生2個胚球。伍桐雄花生於新芽的基部,呈黃色,上生多數雄,成熟時,多數花粉隨風飄出。球果至翌年秋天成,鱗片裂開而散出種子,種子有薄翅。 油松 喬木,高達25m,胸徑約1m余;樹冠在壯年期呈塔形或廣租橘咐卵形,在老年期呈盤狀傘形。樹皮灰棕色,呈鱗片狀開裂,裂縫紅褐色。上枝粗壯,無毛,褐黃色;冬芽圓形,端尖,紅棕色,在頂芽旁常輪生有3-5個側芽。葉2針1束,罕3針1束,長10-15cm,樹脂道5-8或更多,邊生; 葉鞘宿存。雄球花橙黃色,雌球花綠紫色。當年小球果的種鱗頂端有剌,球果卵形,長4-9cm。無柄或有極短枘,可宿存枝上達數年之久;種鱗的鱗背肥厚,橫脊顯著,鱗臍有剌。種子卵形,長6-8mm。淡褐色有斑紋;翅長約1cm,黃白鬼,有褐色條紋。子葉8-12。花期4-5月;果次年10月成熟。
馬尾松 形態特徵 常綠大喬木,高可達40m。樹皮下部灰褐色,上部赤色,老樹裂成弊純不規則的鱗狀厚塊片針葉2針一束,細柔,長12~20cm,具2維管束,樹脂管4~7,邊生;葉鞘宿存,雌雄異株,雄球花多數集生於新枝下部,雌球花生於新枝近頂端,球果卵圓形或圓錐狀卵形,有短柄,成熟後粟褐色,種子長卵圓形,翅與種子易分離,花期3~4月 我找了些比較明顯的圖。。 還有他們的形態特徵、、、 希望幫到你。。

D. 請問一下什麼是松花粉了有什麼用的

松花粉是生長在海拔1100—1500米山區的中國鄉土樹種――馬尾松和油松的花粉,與蜂源花粉相比,松花粉為人工採集,具有花源單一、品質純凈、成份穩定,無農葯殘留物,不含動物激素等特點。松花粉較其它任何一種植物花粉口感均好,吵團服用時感到有淡淡香味。古人稱:「松柏之氣可以使人長壽!」所以松花粉堪稱「花粉之王」。經科研和實踐證明,長期服用無毒副作用。 抗和預防;二是身體所需的二百餘種營養成份少一部分所引起的疾病,吃松花粉可迅速大量地補充身體缺少的營養,對這類疾病當然有很好的效果。 消化及吸收不好 常吃松花粉,可以吸收足夠的維生素 B1 ,刺激消化酶的產生,增加食慾。對於頑固性便秘及瀉痢,松花粉中合有足夠的維生素 B6 、礦物質鎂、蛋氨酸等成份,能扼止因緊張造成胃腸痙孿所引發的便秘,防止因膽鹼分泌不足造成的結硬大便便秘;松花粉中亦含有抗生素及生長物質,可控制大腸菌、沙門氏菌等,可用來治療便秘和瀉痢的毛病。 胃腸疾病 包括胃痛、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穿孔等。吃松花粉都可以吸收足夠活性氨基酸及活性酶,以修補胃腸損傷的部分,達到治本的目的,效果十分神奇。 前列腺炎 為老腔弊年男性的通病,對身體影響很大。瑞典、德國、丹麥和日本都有無數的報告證明花粉可以治好前列腺,成功率高達 80% ,同時病人會感覺性能力增強。主要因為花粉里最可靠的最豐富的礦物質鋅的供應來源。芝加哥 COKK COUNTRY 醫院的醫生 Dr . INing Buen 和 Dr Alred Eamm 對這一點有詳細的報告。日本長崎大學泌尿科的齊藤博士 1967 年論證:花粉是治療前列腺炎的最好物品。 抗衰老 葯理實驗證明,松花粉中合有大量抗氧化物質,如維生素 E 、胡蘿卜素及微量元素硒,可以抑制體內脂質和蛋白質過氧化反應,具有延緩衰老的作用;松花粉進 入人體後,可使 SOD 的活性增強,量級提高,增強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同時能清除沉積在皮膚表面和腦、心、肝器官組織中的老年斑,可抑制組織細胞老化,抑制人體衰老,提高人體免疫能力。 感冒 感冒無葯醫,只有靠體力來恢復,吃松花粉能增加體力,加強對感冒的抵抗和治癒力。 肝癌 多吃化花粉可促進肝細胞之活性,膽鹼分泌正常,營養均衡吸收,心臟機能正常,防止肝病發生,伍碰族並能促進肝臟解毒功能。 腎臟病 最常見的是腎的過濾不良,皆因於腎小球破裂,主要是缺押所致,同時會轉化成高血壓及其他循環方面的疾病。松花粉可供應足量鉀及氨基酸和酶,一方面扼止腎小球繼續破裂,又可修補損壞的組織,防止癌細胞發育。 維也那大學婦科 Dr.Peter hemuss 、美國斯坦福研究所學會 willam ahipmau 和 Leonard Cole 、美國國家防疫協會,加拿大 Winnipcg 國立醫院及其他無數的醫療研究單位都有報告,常吃花粉可以抑制癌細胞的發育。 過敏症 過敏症是一種無害物質在身體中引起的不良反應,症狀有鼻塞、流鼻涕、眼睛紅腫、噴嚏、咳嗽、搔癢等;過敏原有霉、灰塵、羽毛、昆蟲的刺、化學物質、甚 至花粉。但長期服食松花粉,能吸收過敏抗原在身體中建立免疫系統,清除過敏體質。美國 Okahoma 的醫學博土 Dr.William Peterson 有很多這方面的指導。松花粉對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紅鼻子頭」等過敏症效果良好。 糖尿病 吃松花粉能吸收足量的維生素 B6 ,藉以控制色氨酸不使轉化成黃尿氨酸,對糖尿病有絕對的預防作用;對已患者能提供足夠的礦物質鉀,促使脂肪和蛋白質正常代謝,可防止因酮體產生的中毒危險,保障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安全;松花粉更有足夠的活性氨基酸和活性酶等,可修補破損的胰臟組織,促進胰島素分泌,減輕糖尿病症狀。 關節炎 包括風濕性關節炎和骨關節炎的患者。都從花粉中攝取足夠的蛋白質、鈣、維生素和其他微量元素來預防和治療關節炎,美國加州沙漠熱泉地方的醫生 Dr.Bingham 對此有很詳細的報告。 貧血 多吃松花粉補充鐵質、銅質、蛋白質,促進造血機能和紅血球的增加,可增加約 20% 的紅血球,能有效地治癒貧血。 肥胖 吃松花粉吸收足夠營養,造成飽腹感,同時松花粉中含有大量的卵磷脂可燃燒過剩的脂肪,達到減肥的目的。 白發 松花粉中礦物質硫和泛酸可以使白發變成黑發,起到秀發作用。 青春痘 松花粉供應大量的維生素、礦物質鋅和鎂,對青春痘和其它的皮膚疾病,如頭皮屑、化妝過敏等都有很好的功效。維生素 A 可滋養毛孔,維生素 B6 可以改善皮膚品質,維生素 B2 可以促進飽和脂肪酸的代謝,使皮膚不再油膩,減少青春痘的發生。 皮膚斑點如黑斑、雀斑、皮膚炎等都是因為皮膚細胞不健康,新陳代謝和排毒的功能受阻之故,松花粉可促進新陳代謝機能,恢復健康,消除皮膚上的斑點。 婦女病 經期不準、痛經、崩血和更年期障礙,松花粉都有不可思議的效果,主要是松花粉能提供足夠的營養,促進內分泌的正常,子宮的收縮正常,進而治療許多婦女病。 心臟病、高血壓、血管硬化 松花粉中合有多量維生素 B6 可控制因蛋氨酸轉化所引起的血管硬化,松花粉中含有大量的 RUTIN 可以增加血管彈性、增強毛細血管,降低血壓。 過度疲勞症 對悲觀神經質、不眠症、頭痛、健忘、精神不能集中都有舒解作用。松花粉可調節平衡身體的機能,能安定情緒,不易發怒 精神愉快。 生長遲緩、智能不足 松花粉中有「生長因子」。可促進兒童生長,松花粉中含有大量麩氨酸,能促進大腦皮層的發育生成,能增加智商。 此外,松花粉尚具有使女人肌膚嬌嫩,使老人延年益壽之功,對清除口臭、氣喘病、痔瘡、宿醉都有治療之實例;對扁平疣、皮屑過多、「圈癬」、腳氣病、放化療和術後恢復都表現出明顯的效果。

E. 誰知道圖片中是什麼樹他的花粉能吃么

是松樹的松花粉吧!可以吃的,你可以網路下!

F. 這是什麼松

這就是松樹,很常見的。
松樹,(學名:Pinus)世界上的松樹種類有八十餘種,不僅種類多,而且分布廣,如分布於華北、西北幾省區的油松、樟子松、黑松和赤松,華中幾省的馬尾松、黃山松、高山松,秦巴山區的巴山松,以及台灣松和北美短葉松,多數是我國荒山造林的主要樹種。
松樹為輪狀分枝,節間長,小枝比較細弱平直或略向下彎曲,針葉細長成束。其樹冠看起來篷松不緊湊,「松」字正是其樹冠特徵的形象描述。所以,「松」就是樹冠篷松的一類樹。松樹堅固,壽命十分長。[1]
三針一束的三葉松有分布於秦嶺、關山林區的白皮鬆、川滇地區的雲南松、思茅松、華中華南引種的濕地松、火炬松等。四針一束的松樹種類少,僅美國加里福尼亞州有分布。另外,卵果松,拉威遜松是四針或五針束的。五針一束的松樹種類多,分布廣,有東北的紅松、西北西南幾省的華山松,還有喬松、廣東松、安徽五針松、大別山五針松、偃松、台灣果松等。絕大多數是高大喬木,高20~50米,最高可達75米(美國的糖松P.lambertiana),極少數為灌木狀,如偃松(P.pumila)和地盤松(P.yunnanensis) 。
中文學名
松樹
拉丁學名
Pinus
別稱
常綠樹

植物界

種子植物門
亞門
裸子植物亞門

松柏綱

松柏目
亞目


松科

松屬

松樹
分布區域
中國向東北還伸展到黑龍江
類別
林木類 針葉樹類
葯用
全身可入葯
英文名
pine tree
植物學史
相傳秦始皇曾到泰山,在現在的步雲橋北,忽然天下暴雨,幸而路邊有2株古老的松樹可以躲雨。因有護駕之功,秦始皇封其為「五大夫松」。意思是給松加官晉爵,屬於9級的官爵,如活至今,則有2200歲以上。不料1602年(相當明萬曆年間)泰山驟降雨,把五大夫松沖掉了。現存的3株是公元1730年(清雍正八年)補種的。但在離開五大夫松處不遠的一山坡上確有一株古松,人稱「望人松」的,樹齡已達2300歲,堪稱松樹年歲之冠軍。泰山普照寺內的六朝松已有1400歲了。在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佛殿前有2株古松,傳系唐建中年間建寺時種的,有1100多歲了;樹高達30米,胸圍3米。在北嶽恆山有不少古松,多植於唐代,樹齡有千年。內蒙古自治區准格爾旗神山林場,有一株罕見的油松,高達25米,胸圍4.15米,被稱為油松王,據估算有近900歲了。
馬尾松在南方分布廣,廣西全州紹水鄉有一馬尾松,高達近40米,胸徑2米以上,樹齡有千多歲。
松樹不僅有古壽星,而且有的形態奇特,安徽九華山有一古松,在主幹3米處,分出3個分枝,中枝呈曲線上升狀,側枝之一側微曲且平緩下伸,另一側枝斜伸而略翹起,整個松如鳳凰展翅狀,人稱之為「鳳凰松」。江蘇連雲港的雲台山上有一奇松,樹干全長約15米,干粗1米多,主幹竟有8米多是卧在地面生長的,如卧龍之狀,幾度扭曲後又上升,成為一奇景。
安徽黃山以有奇松聞名於世,如玉屏峰文殊院附近的迎客松,唐朝即已有記述,有1500多歲了,樹干中部伸出7.6米長兩大側枝,如展臂迎客狀。許多松都生在石縫中,樹身和枝幹奇形怪狀。針葉又極短,這些都是黃山松。常以其形狀象形而名之;如倒掛松、飛龍松、龍爪松、連理松、蒲團松……[2]
形態特徵
松樹較幼時的樹冠呈金字塔形,樹枝多呈輪狀著生。幼苗出土、子葉展開以後,首先著生的為初生葉,單生,螺旋狀排列,線狀披針形,葉緣具齒。初生葉行使葉的功能1~3年後,才出現針葉,通常2、3、5枚成束,著生於短枝的頂端。每束針葉基部有葉鞘,早期脫落或宿存。葉肉組織中的樹脂道的位置在成年植株比較恆定,可分為外生、中生、內生3種類型。松樹針葉橫切面中可見1或2個維管束,特殊環境下可在雙維管束松樹中出現維管束合並的情況。球花單性,雌雄同株。球果多數由種鱗組成,成熟後木質化。種鱗的裸露增厚部分稱鱗盾,鱗盾先端的瘤狀突起稱鱗臍。有的樹種鱗臍具刺,有的無。球果成熟時種鱗張開,種子脫落;但少數樹種種鱗則長期保持關閉狀態。每個種鱗具種子2粒,種子上部具一長翅,少數具短翅或無翅[3]。

松樹最明顯的特徵是葉成針狀,常2針、3針或5針一束。如油松、馬尾松、黃山松的葉2針一束,白皮鬆的葉3針一束,紅松、華山松、五針松的葉5針一束。
松樹為雌雄同株植物,而且孢子葉成球果狀排列,形成雌、雄球花。雌球花單個或2一4個著生於新枝頂端,雄球花多數聚集於新枝下部。松樹的球花一般於春夏季開放,但花粉傳到雌球花上後,要到第二年初夏才萌發,使雌花受精,發育成球果(俗稱松塔或松球,不是果實)。球果於秋後成熟,種鱗張開,每個種鱗具兩粒種子。

松屬植物中的多數種類是高大挺拔的喬木,而且材質好,不乏棟梁之材。中國東北的「木材之王」——紅松、北美西部廣為分布的高大樹種(高達75米)—西黃松、原產於美國加州沿海生長速度最快的松樹——輻射松、原產於美國東南部的濕地松、美洲加勒比海地區原產的加勒比松、廣布於歐亞大陸西部和北部的歐洲赤松等等,都是著名的用材樹種。
松樹的觀賞價值也是有目共睹的。在中國,從皇家古典園林到現代居民家中都能見到松樹的倩影,例如北京北海、頤和園中的油松、白皮鬆,樹樁盆景中廣泛使用的五針松等,一些名山勝地,更是山以松壯勢、松以山出名。黃山的迎客松、華山的華山松、長白山的美人松……無一不令遊人贊嘆。
另外,松樹的樹根部位常常會有大型真菌生長。它們有的是木腐菌,可以對松樹進行分解,造成樹木根腐;有的是外生菌根菌,可以與松樹互換營養,防止樹木營養缺乏,從而導致影響生長。
成熟後高達45米,胸徑1.5米;樹皮紅褐色,下部灰褐色,裂成不規則的鱗狀塊片;枝平展或斜展,樹冠寬塔形或傘形,枝條每年生長一輪,但在廣東南部則通常生長兩輪,淡黃褐色,無白粉,稀有白粉,無毛;冬芽卵狀圓柱形或圓柱形,褐色,頂端尖,芽鱗邊緣絲狀,先端尖或成漸尖的長尖頭,微反曲。

針葉2針一束,稀3針一束,長12-20厘米,細柔,微扭曲,兩面有氣孔線,邊緣有細鋸齒;橫切麵皮下層細胞單型,第一層連續排列,第二層由個別細胞斷續排列而成,樹脂道約4-8個,在背面邊生,或腹面也有2個邊生;葉鞘初呈褐色,後漸變成灰黑色,宿存。雄球花淡紅褐色,圓柱形,彎垂,長1-1.5厘米,聚生於新枝下部苞腋,穗狀,長6-15厘米;雌球花單生或2-4個聚生於新枝近頂端,淡紫紅色,一年生小球果圓球形或卵圓形,徑約2厘米,褐色或紫褐色,上部珠鱗的鱗臍具向上直立的短刺,下部珠鱗的鱗臍平鈍無刺。球果卵圓形或圓錐狀卵圓形,長4-7厘米,徑2.5-4厘米,有短梗,下垂,成熟前綠色,熟時栗褐色,陸續脫落;中部種鱗近矩圓狀倒卵形,或近長方形,長約3厘米;鱗盾菱形,微隆起或平,橫脊微明顯,鱗臍微凹,無刺,生於乾燥環境者常具極短的刺;種子長卵圓形,長4-6毫米,連翅長2-2.7厘米;子葉5-8枚;長1.2-2.4厘米;初生葉條形,長2.5-3.6厘米,葉緣具疏生刺毛狀鋸齒。

松樹葉
松樹是松科松屬植物統稱,常綠針葉喬木,雌雄同株。枝輪生,每年生一節或數節,冬芽顯著,芽鱗多數。芽鱗、鱗葉(原生葉)、雄蕊、苞鱗、珠鱗及種鱗均螺旋狀排列。鱗葉單生,幼時線形,綠色,隨後逐漸退化成褐色,膜質苞片狀,在其腋部抽出針葉(次生葉);針葉2、3或5針一束,生於不發育的短枝上,每束針葉的基部為膜質葉鞘所包圍。

雌雄同株,球花單性;雄球花單生新枝下部苞腋,多數聚生,雄蕊多數,花葯2,葯室縱裂,花粉具兩個發達的氣囊,氣囊和體接觸面較小,界限明顯,普遍都有顯著的幅緣;雌球花有1-4個生於新枝近頂端,具多數珠鱗和苞鱗,每珠鱗的腹面基部著生兩枚倒生胚珠,當年授粉,第二年便會迅速增大為球果。球果2年成熟,熟時種鱗張開,稀不張開,卵形、長卵形、近圓形或圓柱形,直立或下垂;種鱗木質,宿存,上面露出部分通常肥厚為鱗盾,有明顯橫脊或無橫脊,鱗盾的先端或中央多具瘤狀凸起或微凹的鱗臍,有刺或無刺,發育種鱗具2種;種子上部具上翅,子葉3~18,發芽時出土。
松樹花

松樹有些種結實較早,5~6年即可有少量結實,15~20年時顯著增多(馬尾松、油松、雲南松等);有些種結實很晚,如紅松在天然林條件下,要到80~140年才開始結實(但在人工林條件下,15~20年已開始結實)。大多數松樹結實有間隔性,每隔2~3年或更長的年度豐收一次。松樹雄球花位於新梢的基部,雌球花大多數見於主枝的軸端。球果成熟有一個相當長的過程。少數熱帶松樹的雄球花和雌球花於冬末由芽中出現,大多數松樹的球花則於初春、春末或初夏由芽中出現。雄球花簇生,成熟前為綠色或黃至紅色,花粉脫落時為淺棕或棕色,成熟後不久即脫落。雌球花的出現緊接在雄球花以後,為綠色或紅紫色。傳粉時的雌球花近直立狀。傳粉後,鱗片閉合,球果開始緩慢的發育。約在傳粉後13個月以後的春季或初夏發生受精,繼而球果開始迅速生長,一般在第 2年的夏末和秋季成熟後,著球果成熟,它的顏色由綠、紫色逐漸轉變為黃色、淺褐色或暗褐色。大多數松樹球果成熟後不久鱗片即張開,種子迅速脫落(馬尾松、油松等);有少數松樹的鱗片張開和種子脫落過程要延續達幾個月之久。有些松樹,一部分或全部球果年內處於閉合狀態或在樹上不定期地張開。紅松球果大而重,成熟前後極易被風吹落。[4]

松樹果
生長環境
土壤要求
松樹可以生長在各種不同的土壤上。因針葉灰分含量低,能忍耐貧瘠土壤,但以種在疏鬆肥沃土壤上的生產力高。濕潤地區的松樹大多適宜酸性土壤。而有些松樹,如白皮鬆和油松,則能適應含鈣量多和pH高的土壤。松樹根系有菌根菌共生。主要為外生菌根的菌絲體形成鞘,包圍著短的側根,有利於根系對水分和養料的吸收。因而誘發菌根發育對有些松樹造林的成敗至關重要。大多數松樹不能生長在鹽漬土上,因而不能靠近海濱生長。但是有些松樹如由日本引種到中國的黑松,具有較強的抗鹽能力。
耐陰性
大多數松樹尤其是二針松是喜光樹種,耐陰性弱。其外形表現是樹冠稀疏,自然整枝高;生理上表現為補償點低;在成林特性上多為先鋒樹種。當原始林遭到破壞或火災後,它們很易發展起來而占據裸露空間。如中國南部地區常綠闊葉林破壞後,很易由馬尾松或雲南松代替。但這些松林並不穩定的,當它們形成適當的森林環境後,又為一些比較耐陰的基本成林樹種出現的主要是山楊和樺樹等闊葉樹,而後才出現紅松,並由於紅松具有耐陰和長壽的特點,最後又恢復它的優勢地位。除了紅松與山楊、樺樹的互相更替外,還有蒙古櫟(柞樹)與紅松互相更替的現象。
共16張
白皮鬆
抗旱性
松樹具有旱生結構:葉狹窄,角質層發達,表面積與容積之比小,氣孔下陷,厚壁組織充分發育。在生理上,它們和中生的闊葉樹種相比,更能忍耐缺水而不受傷害。在生態上,松樹是旱生植物。在不同氣候區分布的各種松樹多半都能生長在多石的、土層淺薄的乾旱生境。一般來說,二針松抗旱性比五針松強。過多的土壤水分對松樹生長不利。
生長氣候
松樹對陸生環境適應性強。它們可以耐受-60℃的低溫或50℃的高溫,能在裸露的礦質土壤、砂土、火山灰、鈣質土、石灰岩土及由灰化土到紅壤的各類土壤中生長,耐乾旱、貧瘠,喜歡陽光,因此是著名的先鋒樹種。中國是世界上裸子植物種類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僅從松科來看,就能充分表現出華夏大地是名副其實的「裸子植物故鄉」。在中國廣袤的山林原野中,不僅生長著茂盛的松樹、落葉松、雲杉、冷杉森林,而且在一些深山密林中還隱藏著許多極為珍貴稀有的松科樹種。在國家公布的第一批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植物中,松科植物就有39種,占總數(389種)的1/10。其中銀杉被列為一級重點保護植物,百山祖冷杉、金錢松等17種列為二級重點保護植物,黃枝油杉、樟子松等21種列為三級重點保護植物。
分布范圍
由於原產地地理分布的差異,在原產中國的松樹中,樟子松、新疆五針松、偃松最耐寒,對熱量要求最低。紅松對熱量要求也較低。赤松、油松、白皮鬆、華山松、高山松、黃山松、巴山松為暖溫帶和亞熱帶高海拔地區樹種,對熱量要求中等。馬尾松、雲南松、喬松和思茅松分布於更靠南的地區,要求較高的熱量。南亞松是熱帶松樹,對熱量的要求最高。對濕潤條件的要求,五針松一般高於二針松,但也因種而異。例如同為五針松的紅松和華山松,前者比後者要求更濕潤的條件;同為二針松的赤松和馬尾松對濕潤狀況的要求高於油松和雲南松。這與地理分布上隨經度而發生的替代現象有關。[5]
繁殖方法
松樹的苗木繁育主要採用種子育苗或者用枝條進行扦插,此外,另有由我國研究人員創立的直接用松樹的針葉束進行無性系苗木繁育的方法,即:針葉束育苗。
栽培技術
育苗技術
【種植育苗地選擇】
樹苗
育苗地應選擇土壤疏鬆、土層深厚的沙壤土,地勢平坦、排水良好、有灌溉條件的地塊為好。白皮鬆根系具有菌根菌共生,菌根菌對促進苗木生長具有良好作用,即可以促進苗木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養分,提高苗木的抗旱、抗病能力。因此,白皮鬆育苗地宜連作。
【種子沙藏及催芽】
採用冬季室內層積沙藏及催芽。沙藏催芽應在土壤上凍前進行。選擇干凈且門窗完好的房屋進行全面消毒,把已消毒且濕度為60%左右的純沙堆放室內,用純布袋將種子與沙按1:3的比例裝好,使沙和種子體積占布袋總體積的30%~40%,然後將布袋平攤層埋沙中,沙堆上覆草簾,注意通風保濕防凍。翌年當種子有40%~50%裂口時即可播種。
育苗方式採用容器育苗或高低床育苗。苗床育苗採用條播,每畝播種量40~50公斤,播後覆蓋塑料薄膜或稻草,覆蓋的稻草應用1%濃度的福爾馬林或多菌靈溶液消毒。
【苗期管理】
播後25天~30天幼苗帶殼出土,約15天殼自行脫落,此期要防止鳥獸破壞。種殼脫落後應加強立枯病的預防,每周用多菌靈、硫酸亞鐵2次~3次交替噴灑幼苗。用硫酸亞鐵的濃度為0.3%~0.5%水溶液,前面一人噴葯,後面一人緊跟噴水沖洗,否則容易發生葯害。幼苗生長過程中要適時適量澆水,注意鬆土除草。
白皮鬆幼苗生長緩慢,第一年苗高僅4厘米~5厘米,第二年10厘米左右,4年~5年生苗高30厘米~40厘米,10年生苗高1米左右。苗木在培養過程中要經過2次~3次移植才能培育成大苗。通常1年~2年生苗進行第一次移植,再培育1年~2年上山造林。5年生苗進行第二次移植,8年~10年生苗進行第三次移植。經過第三次移植後,就可以應用於園林綠化。
栽植造林
栽植造林技術因苗木的種類而異。容器苗帶土坨,栽植過程中根系不易受損傷,因而成活率較高。造林技術也較簡單。裸根苗在起苗栽苗過程中,細小的活動根多半受損傷,其成活決定於根系的再生能力和環境條件,同時也要受苗木質量、年齡、栽植季節和栽植方法諸因素的影響。移植苗由於根系發達、根莖比大,成活率一般高於原生苗。造林苗齡主要取決於樹種,紅松一般以2~3年生苗為宜,但在採伐跡地雜草繁茂地段,則以3~4年生苗為宜。華北地區油松雨季造林多用1.5年生苗,春季造林多用2年生苗或移植苗。馬尾松則用1年生苗甚至用秋季播種翌春出土的百日苗造林。一般以早春為適宜的造林季節,而在春旱嚴重的華北、西北地區則可選擇多雨的7、8月造林。有穴植和縫植兩種栽植方法,都要保持苗根濕潤,栽植時注意使根系舒展,覆土後踏實。對於受傷的和過長的側根栽前可適當修剪。在乾旱地區造林可採取各種削弱地表蒸發的措施。苗木的配置,一般是每個栽植點栽1株,但也有叢植的,即每個栽植點栽2~4株。叢植對提高成活率和促進幼樹生長有利。松樹造林密度以每公頃4444株(株行距⒈5×1.5米)為宜,也可採取每公頃3333株(株行距1.5×2.0米),甚至2500株(株行距2×2米)的。
松樹純林容易發生病蟲害和火災,生產力也低,因此不管採用栽植或直播造林,都要注意營造混交林。混交類型要經過長期試驗才能確定。在中國東北地區,常見的與紅松天然混交的樹種有紫椴、楓樺、魚鱗雲杉、紅皮雲杉、臭冷杉等。
病蟲防治
常見病害有煤污病、葉斑病,可用0.5%~1%波爾多液,在梅雨季節前一個月,每10天噴葯l次,連續3次,即可起到防治效果。主要蟲害有大蓑蛾、紅蠟介殼蟲、紅蜘蛛等,可用敵敵畏1200~1500倍液噴殺之,也可用40%樂果1500倍液噴殺。[7]
苗期最常見而嚴重發生的是猝倒病,症狀有出土前的種子腐爛,以及出土後的頂腐、立枯、猝倒等類型。馬尾松苗期的松苗葉枯病有時也為害嚴重。葉部病害常見的有松針銹病、松落針病及馬尾松赤枯病。後兩種多發生在立地較差,土壤瘠薄,生長不良的林分。幹部病害有皰銹病和五針松皰銹病,是世界重要的森林病害,在歐洲、北美曾毀掉大量五針松林;中國東北地區的紅松人工幼林也受害嚴重。馬尾松、黃山松在窩風、高濕、多櫟樹的林分,則有松瘤銹病發生;松根白腐病也頗為常見。
松毛蟲
是松樹最主要的食葉害蟲,常造成極大的損失。松茸針毒蛾主要危害馬尾松與油松,在廣西常與馬尾松毛蟲混同發生,能猖獗成災。松針小卷蛾、大袋蛾等的幼蟲也為害嚴重。新松葉蜂在不同分布區間歇性成災。微紅梢斑螟幾乎遍布全國,是鑽蛀主梢的最主要害蟲,使側枝叢生或因更替主梢而樹干彎曲。松梢小卷蛾,也能使主梢受害枯萎。球果螟為害球果。針葉樹天牛和小蠹是鑽蛀為害枝、乾的大害蟲,可使松樹成片死亡,但一般不侵害健康木。華山松大小蠹侵害健康的華山松,能猖獗成災。松十二齒小蠹、落葉松八齒小蠹和雲杉八齒小蠹也能侵害健康木。松干蚧是一類刺吸為害枝乾的毀滅性害蟲。防治時應貫徹適地適樹、合理混交、良好的撫育管理等以營林措施為主的原則,必要時可輔以葯劑防治。
松材線蟲
1982年在南京中山陵首次發現,以後相繼在江蘇、安徽、廣東和浙江等地成災,幾乎毀滅了在香港廣泛分布的馬尾松林。近距離傳播主要靠媒介天牛,如松墨天牛,攜帶傳播;遠距離主要靠人為調運帶疫(帶松材線蟲的天牛)的苗木、松材、松木包裝箱及松木製品等進行傳播。被松材線蟲感染後的松樹,針葉黃褐色或紅褐色、萎蔫下垂,樹脂分泌停止,在樹幹上可觀察到天牛侵入孔或產卵痕跡,病樹整株乾枯死亡,木材藍變。嚴重威脅用材林。由於擴展迅速,現已對黃山、張家界等風景名勝區的天然針葉林構成了巨大威脅。病原線蟲通過媒介昆蟲松褐天牛補充營養時從傷口進入松樹木質部,寄生在樹脂道中,大量繁殖後遍及全株,造成導管阻塞,植株失水,蒸騰作用降低,樹脂分泌急劇減少和停止。在夏秋季針葉失水萎蔫褪綠變黃色至紅褐色,松樹整株枯死,且紅色針葉當年不脫落,樹干有大量天牛寄生痕跡,木質部呈藍色。
病害
(1)松樹外觀正常,樹脂分泌減少,蒸騰作用下降,在嫩枝上往往可見松褐天牛啃食樹皮的痕跡;
⑵針葉開始變色,樹脂分泌停止,除松褐天牛補充營養的痕跡外,還可發現產卵刻槽;
⑶大部分針葉變為黃褐色,萎蔫,可見松褐天牛的蛀屑;
⑷針葉全部變為黃褐色至紅褐色,病樹整株乾枯死亡。控制辦法,人工伐除病死樹,防止疫區木材攜帶該種或天牛擴散傳播,袋裝熏蒸殺滅松墨天牛,利用天敵管氏腫腿蜂,防治天牛。

G. 松花粉是什麼樣子的

松花粉,中葯名。為松科植物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拍知油松Pinus tabuli formis Carr.或同屬數種植物的乾燥花粉。春季花剛開時,採摘花穗,曬干,收集花粉,盯賀雀除去雜質。松花凱早粉含有多種營養物質,包括22種氨基酸、14種維生素和30多種微量元素以及大量的活性蛋白酶、核、黃酮類化合物及其它活性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