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傣族姑娘圖片高清大圖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傣族姑娘圖片高清大圖

發布時間: 2023-05-16 01:29:22

❶ 白族女孩和傣族女孩長像區別

1、傣族婦女一般都長得身材苗條,面目清純嬌美,看上去亭亭玉立,儀態大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稱,不僅長得美,而且還善於打扮,用備岩獨具特色的服飾把自己裝培銷扮得一個個如花似玉。
2、在白族,最美麗的姑娘被稱做金花姑娘,白族姑娘天生麗質,穿上色彩鮮明配滾游和諧的民族服裝,戴上五彩斑斕飄逸的頭飾,尤其顯得漂亮,白族姑娘的服裝和頭飾均以白色為主,襯以鮮艷的花邊,極富民族特色。

❷ 傣族 少女的 稱呼

是「小卜少」。

花腰傣最隆重的節日要數農歷正月十三的「花街節」。這天,上千名青年男女從周圍的村寨匯集到花街。節日的花街熱鬧非凡,身著盛裝的小卜少(少女)排成長隊,款款走過花街,競妝比美,風情無限;小夥子們則瞪大眼睛尋找意中人。

如果情投意合,兩人就相約到鳳尾竹下荔枝叢中,姑娘解下腰間的秧篾飯,掀開青翠的芭蕉葉,只見噴香的糯米飯用鮮花汁染成了一半金黃一半鮮紅,以芭蕉葉相隔一層又一層盛滿豬脊肉、油炸干黃鱔、腌鴨蛋等美食。兩人一起吃著,說著情話。吃完秧蔑飯,提親成婚的大事也就定下了 。

(2)傣族姑娘圖片高清大圖擴展閱讀

傣族是雲南省物有的少數民族,主要分布於雲南省南部和西部的河谷平壩地區。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是傣族主要的居住區。

傣族生活的地方,都是熱帶、亞熱帶地區,那裡氣候溫熱,山林茂密、物產豐富。傣族服飾也就充分體現了這些地理特點。傣族服飾不僅給人一種強烈的美感,又有濃郁的民族風格。

❸ 去西雙版納娶個傣族姑娘回家,到底是種什麼體驗

中國是一個有著十幾億人口,五十幾個民族的大國,每個民族的文化又有著各自民族的特點,從而成就了中國蘊含豐富的文化底蘊。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之間的交流越來越便利,又或者是為了更好的發展,許多少數民族會來到大城市打工,而花季本就是談情說愛的年紀,因此會有不少少數民族與漢族相結合。而今天,我就來帶大家說一說與傣族姑娘帆高結婚的那些事。先來介紹下傣族,傣族視孔雀、大象為吉祥物,民間故事豐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歡依水而居,愛潔凈、常沐浴、婦女愛洗發,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稱,過去傣族普遍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

另外我們可以真正的享受到少數民族的文化,並且融入進去。比如是傣族的妻子,那麼傣族最有名的節日潑水節,你就可以去感受一下啦。並且是在當地感受最正統的潑水節,享受節日帶來的喜悅,其中的氛圍肯定是與外人感受有所不同的,而這些,只要你娶了傣族姑娘,你就可以感受到了。

但是有一點需要強調,那就是兩個不同民族的人在一起,必須尊重雙方的文化,兩者進行協調。畢竟每一個人都是在當前文化下長大的,許多觀點自然而然的有所不同,但是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我們不應該偏執的要求另一方,我們需要尊重,雙方可以進行商量,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生活在一起。

❹ 傣族的服飾的介紹 具體!!!!

內地傣族婦女服裝與邊疆大體相同,但有地區性特點,往往因此被其他民族稱為「花腰傣」、「大袖傣」等。如玉溪市新平的傣族婦女用長達丈余的特製花腰帶系筒裙,由此而得名「花腰傣」。

她們的服裝以黑色、紅色基調為主,貼身的短褂長及上腰部,領口用細銀泡拼成上下交錯的菱形圖案,腰間裝飾長達五、六米的綉花腰帶,頭戴尖頂「雞樅」斗笠帽,帽沿上翹。

傣族男子著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著長管褲,冷天披毛氈,多用白布或青布包頭。男子文身的習俗很普遍,既表示勇敢,又可以驅邪護身、裝飾身體。

(4)傣族姑娘圖片高清大圖擴展閱讀

傣族還供奉自己村寨的社神,傣語稱「丟拉曼」,也稱「披曼」,是保護神,每年要祭祀兩次,栽秧前為祈求豐收,秋收後為謝恩,要集體殺牛或豬一頭,各家備貢品送入供奉社神的房內,待念完祭詞後,大家共食。新加入社的成員,要用雞、酒和臘肉條供奉社神。

在勐海等地屠宰祭牲仍保留著剽牛和食牛皮的風俗。元江、新平等地的傣族,普遍崇拜龍樹、龍神,元江江邊傣族每年農歷3月祭龍樹時,全村要殺紅牛,殺前在紅牛身上用白灰畫成花紋,還要在牛身上披紅綠布。

❺ 為何傣族姑娘看起來都很美

傣族服飾功不可沒!

傣族作為一個非常愛美的民族,傣族人民愛美的情趣在民族服飾和建築上得到了充分體現。而無論是傣族服飾還是建築的特色都和雲南的地理環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傣族服飾充分體現著西雙版納氣候溫熱、山林茂密、物產豐富的這些地理特點。

淡雅優美,既講究服裝的實用性,又具有很強的裝飾意味。人們常說「女人是水做的」,小編認為真正像水一般的女子非傣家女莫屬。傣族服飾的整體設計更是盡顯女性腰身的婀娜,穿上量身定製的傣裝的女子也更是柔美。

西雙版納傣族婦女的窄袖短衫,更獨具民族風格,袖管又長又細,僅夠穿進一隻胳膊;外衫緊身且長及腰部,後擺還不及腰部,這樣的設計讓傣族女子的後背露出少許,時隱時現,為整個服裝增色不少。

(5)傣族姑娘圖片高清大圖擴展閱讀

西雙版納傣族女性服飾必不可少的還有長筒裙,長筒裙長齊腳後背,裙子腰身細小,下擺寬大。如今傣族女性的長筒裙多數是用的絲綢和紗等其他料子縫制。

窄袖短衫又緊又嚴實,袖管長細,緊緊套著胳膊,幾乎沒有一點空隙,如果用肉色衣料縫制,就看不出袖管。前後衣襟剛好齊腰,緊緊裹住身子,再用銀制腰帶系著短袖衫和筒裙口,筒裙亦剛好裹住雙腿,使其越顯得修長與苗條,不論走路做事,都給人一種俊俏,飄逸的感覺。

❻ 雲南哪個少數民族的姑娘最漂亮

傣族和彝族。
首先傣族是因為他們所居住的地方都依水而居,傣族姑娘秉承了水的柔性和靜美。而且傣族服飾艷麗,又住在吊腳樓,身材面容都姣好。中國著名重彩畫家丁紹光的雲南民族重彩里選取的素材就大部分都是以傣族姑娘為模特。主要就是想展現是雲南美的一面。潑水節的時候你就可以看到一票票的傣族美女。
彝族的服飾多變美麗是很多雲南人都知道的,彝族姑娘高挑白皙並且與生俱有一種氣質,很難形容。感覺有點異域。我大學里就有很多同學是彝族,我認識兩個在東航做空姐的都是彝族。感覺就是氣質為她們加分了。

❼ 傣服上衣是朝左還是右

傣族是雲南省物有的少數民族,主要分布於雲南省南部和西部的河谷平壩地區。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是傣族主要的居住區。傣族生活的地方,都是熱帶、亞熱帶地區,那裡氣候溫熱,山林茂密、物產豐富。傣族服飾也就充分體現了這些地理特點。傣族服飾不僅給人一種強烈的美感,又有濃郁的民族風格。
男性服飾
傣族男子服裝各地基本一致,多用白布或青布,上著無領對襟或大襟短衫,下著黑色或白色長管褲,以青布束腰,紅、白布或藍布纏頭,有的戴毛呢禮帽,喜掛背袋,身佩短刀或長刀,顯得英姿瀟灑。天寒時喜披毛毯,四季常赤足。傣族男子過去有文身習俗,在胸、背、腹、四肢等處文文字元號或獅虎、麒麟、孔雀等圖案,以示勇敢或祈求吉祥之意。
女性服飾
雲南傣族因分布區域不同,服飾也有區域性的不同,但男性的傳統服飾保存已不多,傳統服飾的特點主要還是通過婦女的穿著打扮來體現。主要可以劃分為西雙版納類型、德宏類型、元江-新平類型、元陽-紅河-金平類型等四種類型。
西雙版納傣族婦女一般上穿白色或緋紅色的無袖吊帶對襟緊身內衣,外面是緊色短衫,圓領窄袖,有大襟,也有對襟,有淡紅色,也有淺綠色和天藍色。傣族婦女的短衫,尤其是西雙版的窄袖短衫,更獨具民族風格,袖管又長又細,僅夠穿進一隻胳膊;衫身,除緊身外,長僅及腰部,後擺還不及腰部,少許脊背外露,時隱時現,為整個服裝增色不少。
下著長筒裙,一直長齊腳步背,腰身細小,下擺寬大。今天多數是用的確良、絲綢、喬其紗和其他料子縫制。窄袖短衫又緊又嚴實,袖管長細,緊緊套著胳膊,幾乎沒有一點空隙,如果用肉色衣料縫制,就看不出袖管。前後衣襟剛好齊腰,緊緊裹住身子,再用銀制腰帶系著短袖衫和筒裙皮橋笑口,筒裙亦剛好裹住雙腿,使其越顯得修長與苗條,不論走路做事,都給人一種俊俏,飄逸的感覺。過去,筒裙上有花條數道,花條的多少,表明所屬階層,規定極其嚴格,任何人不能違反。在這一地區,婦女有穿鞋的習慣,常見的有尖花鞋、朝鞋和拖鞋。內陸傣族婦女服裝燃含與邊疆大體相同,但有地區性特點,往往被其他民族呼為「花腰傣」、「大袖傣」等。
發式則不論老幼皆盤發成髻,她們是將頭發打成發髻頂於腦後,或稍偏於腦的一側,飾以發梳和發簪,或是清香的花朵、鮮艷的絹花。德宏盈江、隴川、梁河一帶傣族婦女婚前上穿淺緋色大襟短衫,下著長褲,腰系綉花圍腰,梳發辮盤於頭頂。婚後則收發易裝,改穿對襟黑色或白色短衫和黑色統裙,束發於頂,外裹毛巾。進入中年後則戴用黑布纏製成的高筒帽。而瑞麗江畔的婦女服飾與西雙版納類型大同小異。
德宏傣族婦女服飾
芒市、盈江、隴川地區的漢傣小姑娘從5—12歲,所穿的衣裳一般都用布做襻搭紐扣,縫在衣裳的左邊。15歲後開始穿大襟短衫、長褲、束小圍腰,有的圍腰上還綉有圖案花紋,用的布匹大多是自己所織。姑娘穿的衣裳,多是粉紅、淡綠、淡黃。姑娘們除了服飾外,也很講究發式。傣族姑娘的發式一般將頭發盤至頭上,喜歡插花。傣族姑娘婚後稱為「畢朗」,發式便有所改變,一般束發於頂。多著對襟短衫,黑色筒裙。芒市農村的傣族婦女喜愛用顏色素雅的枕巾包頭,芒市鎮及遮放的傣族婦女則愛用一消敏塊黑布包頭,中年後戴黑色高筒帽。水傣婦女的服飾比較美觀,富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做工細巧,色彩鮮艷,體現出她們的審美情趣。
外地人不容易從水傣婦女的服飾上辨別出他們是否已婚。水傣主要聚居在瑞麗一帶。這里的婦女身著白色、草綠、淡黃的絲綢或的確良布做的衣裳,腰身細小,下身著各色筒裙,長及腳面,走起路來,顯得婀娜多姿。水傣婦女的發式也很好看,已婚的婦女結發於頂,有時插一把梳子,未婚的要留下一個小辮。年輕的水傣姑娘尤愛在發上插綴鮮花,並灑上香水,更覺撫媚動人。
元江、新平傣族支系眾多,主要有元江的傣仲、傣拉、傣掌和傣勒支系,新平的傣雅和傣灑支系。各支系服飾各具特色,或華麗多彩,或淡雅清秀,但顏色都以黑、紅為主調,喜帶包頭,頭飾極為多彩艷麗,除傣拉支系著長及小腿的寬大褲子、長及膝蓋的藍色右衽圓領衣外,其餘支系皆穿黑色短統裙,外出打綁腿,喜用五彩刺綉和花布裝飾領、袖、襟擺、包頭及裙、綁腿。上衣都分內外兩件,內衣圓領或豎領,斜襟,領部飾有銀泡或魚形飾物,外衣有長有短,無紐無扣窄袖,新平的傣雅支系還在衣襟、腹、背處和前額包頭處綴滿閃亮的小銀泡和魚形銀器,手指、耳孔、手腕皆佩銀飾,一旦走動,滿身銀飾叮當作響,平添無限生機與富貴,又以綵帶束裙,故也稱之為花腰傣。傣雅婦女頭戴邊緣上翹的篾帽,腰系精緻小巧的五彩腰籮,二者成了「花腰傣」的標志。
元陽、紅河兩地傣族服飾大同小異,衣飾有冬夏之分,夏季時上衣為黑色圓領右衽短袖衣(冬季是長袖),袖用花布縫制,襟邊、下擺、袖口、腋下兩側皆飾寬窄不一的刺綉花邊,下穿至膝的黑色統裙,綁腳刺綉有幾何形、花形或文字(福、壽、喜等)。包頭為黑色,前額上端裝飾有一塊十寸寬的五彩刺綉,末端的三角形直豎著暴露於上方。未婚者的包頭末尾兩截是五彩刺綉,披垂於腦後,已婚者的則無。金平傣族婦女上著白色對襟長袖衣,紐扣為蝶形銀扣,下穿長統裙,腰系綠色或紅色的飄帶。發式或盤髻,或盤發辮。
工藝
傣族的服飾之所以漂亮,這和傣族的織錦工藝分不開。傣族的織錦,歷史悠久,圖案豐富多彩,具有濃厚的生活色彩,色調鮮艷,風格純朴。傣族青年背上背的筒巴(挎包)、傣家人用的窗簾、被面、墊單,圖案各一,有禽獸動物、樹木花卉、幾何圖形,其形象栩栩如生。色調優美,圖案不俗。每副圖案都含有具體內容,譬如:織紅綠顏色的筒裙,是為了紀念祖先;織孔雀圖案是表示吉祥;織大象圖案象徵五穀豐登。其設計精心,技巧嫻熟,表現了傣族人民的智慧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其他
染齒
將牙齒用黑煙染成黑色,被傣族婦女認為是一種美,如同男女紋身一樣。在西雙版納外,隨處可見黑齒的老年婦女,但在青年人中已不見了。
首飾
傣族婦女都喜戴首飾,首飾通常用金銀製作,空心居多,上面刻有精美的花紋和圖案。姑娘們常在頭上插上精巧的小梳子,戴上色彩鮮艷的包頭巾。有時采上幾朵鮮花戴在頭上。傣族男子一般不戴飾物,偶爾也會發現他們的手腕上有一隻閃閃發亮的銀鐲。鑲金牙、銀牙是他們的喜好。他們通常把上好的門牙拔去,換上金或銀做的假牙。
銀腰帶
傣族婦女的服飾還有個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她們的腰際都系一根精緻的銀腰帶,據說這根銀腰帶十分珍貴,是由母親一代代傳下來。實際上這是一種信物,如果姑娘將銀腰帶交給哪個小夥子,就意味著她已愛上他了。
螞炸衣
"螞炸衣"多用淡紅或淡藍色布製成,除保留傣族緊身短袖的特點外,袖口較為寬大,袖口處還用各色花布和絲線鑲綉成不同的花紋圖案。圍腰"遮胸布"是因"螞炸衣"無紐扣而得名,正中綉有一朵大泡花(實心八擔花),左右有4對小泡花,上以鏈系於頸,下以帶系於腰。羊毛腰帶長約2.3米、寬0.2米,多染成高粱色,兩端各有約0.3米長的穩帶。其上間有3道白色,是婦女必佩之物。以其中部將腰束緊,兩端穗帶則在身子兩側下垂,既是衣著的實用品,又具很好的裝飾效果。荷包以絲線綉成,有雞心型和腰子型兩種,裡面裝有少量鹽、茶、米、豆和一撮狗毛,縫掛於背,認為出門或上山采火草時,可以避邪。筒裙用火草布製成,年輕女子多穿青藍色,老年人多著高梁色,下方印有空心八角花。這種服飾,既保留了傣族特點,又將彝族的一些特點融匯其中,端莊大方,典雅秀麗。
位於中國西南的雲南,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地區,每到初夏時節,世代居住在這里的傣族要舉行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潑水節。節日期間,傣族男男女女把一盆盆灑滿花瓣的水潑向周邊的人,水聲、歌聲、歡笑 聲相互交融,傣家山寨格外熱鬧。這時,漂亮的傣家姑娘總是格外惹眼,因為她們穿戴的美麗的服飾是潑水節上一道亮麗的風景。
傣族人對孔雀有著特別的情結。傳說有一位王子英俊勇敢,許多姑娘都想嫁 給他。一天,一位獵人告訴他,第二天會有七個美麗的孔雀姑娘到湖邊游泳,其中最小的姑娘最美麗。如果在她游泳時把她脫在湖邊的孔雀衣藏起來,這個姑娘 就會嫁給他。王子聽了非常好奇。第二天他來到湖邊,果然看到七位美麗的姑娘 在游泳,他一下子就愛上了那位最漂亮的姑娘,於是偷偷把她的孔雀衣藏了起來 。姑娘們游完泳後都穿好衣服變成孔雀飛走了,只有最小的姑娘找不到自己的衣 服。這時,王子捧著她的孔雀衣走了出來。後來這位美麗的孔雀姑娘就做了王子 的妻子,他們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水傣」是傣族的一支,因生活在水邊而得名。水傣姑娘大都赤腳,喜歡穿 長長的筒裙。這種筒裙多是用一塊艷麗的花布對接縫成,有折幅,既美觀又不誤 勞作。五顏六色的筒裙與上身的素色緊身短衣相配,使修長苗條的傣族姑娘就像 在樹林里漫步的孔雀一樣,婀娜多姿,嫵媚動人。傣家人把美麗的姑娘稱為金孔雀,玉悶姑娘就是一位很美麗的金孔雀。她說 ,筒裙的穿著很講究。
大意:「按規矩,我們的筒裙無論脫還是穿,只能從上往下套,絕不允許從下往上套。最有意思的是,傣族姑娘們洗澡的時候,從岸邊慢慢往河裡走,一邊 走,一邊將筒裙向上卷,等身體完全浸泡到水裡後,筒裙就完全脫了下來。這時 姑娘們就把筒裙包裹在頭上。洗完澡,她們又會用相同的方法,一邊從河裡向岸 上走,一邊穿好裙子。」
傣族的另一大支系是依山而居的旱傣。與水傣服飾的輕巧靈秀相比,旱傣的 服飾更加華麗斑斕。旱傣中穿得最漂亮的要數花腰傣。花腰傣的服裝以黑、紅兩 色為主,上身穿一件貼身的超短褂,無領無袖,上面有很多刺綉和裝飾。腰間用 一條自織的綵帶緊緊束住,上面綴滿銀泡,邊緣垂著鮮紅的流蘇,末端綴著鈴鐺 ;下身穿三層筒裙,裡面一層長及腳踝,中間一層到膝蓋,外面一層最短,僅到 臀部。筒裙的下擺用鮮艷奪目的綢緞鑲成大花邊,穿的時候左邊稍高於右邊,看 上去俏皮而活潑。 花腰傣女孩喜歡配帶各種銀飾如鐲子、耳環、項圈等。她們還喜歡把銀子打 成一個個很小的泡泡,把它們釘在衣服上組成各種圖案,如三角形圖案、花紋圖 案等。
花腰傣的女孩子成年以後要參加花街比美。這是傣家男女青年聚會的一種方 式。姑娘們背著漂亮的小籮筐,穿著自己最漂亮的衣服,由本村的一位婦女帶著 ,在街上緩緩穿行。兩邊觀看的小夥子會准備好一份禮物,看中了哪位姑娘,就 把禮物投進她的小籮筐。姑娘如果喜歡這位小夥子,就接受他的禮物;不喜歡就 很有禮貌地把禮物退給他,繼續往前走。盛裝的花腰傣姑娘個個花枝招展,曲線 優美,走起路來腰間的鈴鐺發出清脆的響聲,很有韻味。
在花街比美中,你會看到最漂亮的花腰傣女孩和最美麗的衣服。當然,花街 比美也會成全很多的傣族姑娘和小夥子喜結良緣。 曾經有位旅行家,看到傣族姑娘的服飾以後感慨地說,這些衣服美得好像是 一首首穿在身上的詩歌,女人天生就該穿這種衣服。如果您想親眼看 一看美麗的傣族姑娘,不妨在四月的時候去趟雲南,參加歡樂的潑水節。這個節日是傣族姑娘最盛大的服裝展示會,她們一定會用迷人的微笑和美麗的衣著歡迎 遠來的您。
傣族服飾圖片 別樣的風情 (圖)
在經歷了一年的辛勤勞動之後,懂得享受生活樂趣的傣家人開開心心地從四面八方匯聚到一起,慶祝屬於自己的節日。天生麗質、生來愛美的傣家女性自然不會錯過這樣的盛會,總要趕在節日之前縫制一套嶄新的傣裝,心中憧憬著瀾滄江邊花枝招展的「蝴蝶會」。

在接受現代服飾與繼承傳統服飾文化方面,西雙版納的傣家人選擇將節日作為傳統服飾文化的表演場,一年一度的潑水節歷來就是傣族女性競相爭艷的時節。在經歷了一年的辛勤勞動之後,懂得享受生活樂趣的傣家人開開心心地從四面八方匯聚到一起,慶祝屬於自己的節日。天生麗質、生來愛美的傣家女性自然不會錯過這樣的盛會,總要趕在節日之前縫制一套嶄新的傣裝,心中憧憬著瀾滄江邊花枝招展的「蝴蝶會」。

近年來,人們鍾情於用進口布料縫制傳統樣式的傣裝,無論是色彩圖案,還是樣式,都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

傳統服裝一點一滴的變化,是人們追求美的外在表現。且不說傳統的服飾文化會否在這過程中被更改,但這種對於自己民族傳統的熱愛之情在千變萬化的時尚潮流當中是難能可貴的。

時代在向前發展,民族服飾走到今天,所發生的變化數不勝數。多種多樣、既復古又時尚的服飾終將是民族服飾的歸屬,只有這樣的民族服飾才會更具有生命力,才會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認可和喜愛。

新式傣裝這道風景線正體現了少數民族服飾對現代審美需求的適應。
傣族舞蹈服裝






民族年年有魚年年有餘傣族舞蹈服裝演出服裝

傣族服飾的配飾和傣族少女頭飾(圖)

傣族女子的腰間飾物

傣族胸飾
傣族是雲南省物有的少數民族,主要分布於雲南省南部和西部的河谷平壩地區。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是傣族主要的居住區。傣族生活的地方,都是熱帶、亞熱帶地區,那裡氣候溫熱,山林茂密、物產豐富。傣族服飾也就充分體現了這些地理特點。傣族服飾不僅給人一種強烈的美感,又有濃郁的民族風格。
傣族服飾的特色佩飾
由於傣族居住的村寨盛產竹子,他們除了用竹子建成的幽靜而雅緻的干欄式住宅和製作各種生活用具外,還用細篾編成彩繪的竹笠、腰籮,作為佩飾。
傣族無論男女,出門總喜歡在肩上挎一個用織綿做成的挎包(筒帕)。挎包色調鮮艷,風格淳樸,具有濃厚的生活色彩和民族特色。他們常將孔雀和大像的圖案編制在筒裙、包、被面、墊單、窗簾、手巾等日用品上,每種圖紋色彩都被賦於具體內容。如:紅、綠色是為了紀念祖先;孔雀圖案表示吉祥如意;大象圖案象徵著五穀豐登,生活美好;充分表現了傣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傣族婦女喜歡帶手鐲、戒指、耳墜、項鏈等,這些物飾金質、銀質、玉石均可,仿製品也行。女嬰生下來幾天,就由家長用消過毒的針為娃娃扎耳,為帶耳環作準備。對女性而言,銀腰帶更是不可缺少之物,腰帶上飾以孔雀、蓮花等各種花型。女人們認為銀腰帶越寬就越美。
老年婦女以白毛巾纏頭。中年婦女留長發,盤發於頂,用各色紗巾包頭,幼女也用紗巾裹頭。少女、青年婦女則梳發辮,發式和內陸相同。只有在節日時,少女們才綰髻於頂略向左傾,飾以插簪,鮮花等。青年女子盤發時,頭發不夠長,就把一絲襪套於發上,以增加頭發的長度,盤成發髻。
少女頭飾






傣族姑娘戴著的花卉頭飾,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傣族村寨,年輕的小卜哨(未婚姑娘)往往在重大節慶活動或文藝表演中戴上獨特的花卉頭飾,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古滇國遺風——花腰傣的服飾淵源(圖)

傣族主要分布在中國雲南元江流域、瀾滄江流域、瑞麗江流域和紅河谷地等,形成滇中玉溪、滇南西雙版納、滇西德宏三個主要聚居區。漢代稱「滇越」、「撣」。魏晉以後,有「金齒」、「白衣」、「擺夷」等多種他稱,但自稱是「傣」,意為酷愛自由與和平的人。傣族有水傣、旱傣和花腰傣之分。居住在元江畔的花腰傣,其語言有別於西雙版納和德宏傣族。花腰傣豐富的語言文化、民俗文化、實物文化,特別是五彩繽紛的服飾文化等,無不閃耀著歷史文化的光彩。傣族自古屬百越族群的一部分,其民族文化特徵自然只能從古越人的文化傳承中去尋找其淵源。
花腰傣婦女的服飾華美艷麗,文身染齒等習俗與古滇國貴族幾乎一脈相承,至今仍遺風不改。花腰傣婦女的盛裝用料講究,特別是傣灑、傣雅,多用綢緞,刺綉精美,銀泡琳琅滿目、熠熠生輝,綵帶束腰;一雙手戴幾對銀鐲,十個指頭都戴滿戒指,豐姿綽約。穿戴起來根本無法勞動,只能參加禮儀性活動,是富貴身份的象徵。另餐元江河谷氣候炎熱,穿那麼多服裝(僅裙子就有三至六條形成三疊水)是不適應勞動生產的。古老華美的服飾,為什麼能一直流傳保持至今,與古滇國貴族後裔不能說沒有聯系。其服飾充滿歷史文化內涵,折射出強烈的地域特色,既有古滇國的遺風,又閃耀著傣家人愛美的光采。
花腰傣的服飾裝束,和不少出土的滇國青銅器中古越人服裝十分相似,大有異曲同工之妙。女性的服裝尤其如此。花腰傣的傣雅、傣卡、傣灑、傣仲服飾各具風采。尤以傣雅、傣灑婦女的服裝最為華麗,並喜用金、銀鑲齒,喜戴碩大的銀耳環、六方銀鐲和鏤花銀戒指。紡織貯貝器(西漢)上鑄繞線、穿梭打緯的紡織婦女六人,生動形象的表現了古滇國社會生產的一個場面。
花腰傣的傣雅、傣卡、傣灑、傣仲的服飾,都保留著古滇國的遺風,吸收了歷史發展中的文化內涵。尤以傣灑、傣雅的服飾斑斕多彩,集歷史、文化於一身,各種圖案和花紋都有深厚的文化意韻。
傣族女子服飾

傣族女服
傣族婦女講究衣著,追求輕盈、秀麗、淡雅的裝束,協調的服裝色彩,極為出色。青年婦女盤於頭頂,是傣族服飾的一個顯著的特點。傣族女子上身著各色緊身內衣,外套淺色大襟或對襟窄袖衫,下身著花色統裙,裙上織有各種圖紋,傣族女子喜將長發挽髻,在發髻上斜插梳,簪或鮮花作裝飾。傣族婦女都喜戴首飾,首飾通常用金銀製做,空心居多,上面刻有精美的花紋和圖案。在小蠻腰上系一根精緻銀腰帶,據說這根銀腰帶十分珍貴,是由母親一代代傳下來。實際上這是一種信物,如果姑娘將銀腰帶交給哪個小夥子,就意味著她已愛上他了。這樣的服飾把她們裝扮得妖美玲瓏,婀娜多姿。
傣族婦女一般都長得身材苗條,面目清純嬌美,看上去亭亭玉立,儀態大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稱。她們不僅長得美,而且還善於打扮,用獨具特色的服飾把自己裝扮得一個個如花似玉。傣族婦女一般喜歡穿窄袖短衣和統裙,把她們那修長苗條的身材充分展示出來。上面穿一件白色或緋色內衣,外面是緊身短上衣,園領窄袖,有大襟,也有對襟,有水紅、淡黃、淺綠、雪白、天藍等多種色彩。現在多是用喬其紗、絲綢、的確良等料子縫制。窄袖短衫緊緊地套著胳膊,幾乎沒有一點空隙,有不少人還喜歡用肉色衣料縫制,若不仔細看還看不出袖管,前後衣襟剛好齊腰,緊緊裹住身子,再用一根銀腰帶系著短袖衫和統裙口,下著長至腳踝的統裙,腰身纖巧細小,下擺寬大。傣族婦女的這種裝束,充分展示了女性的胸、腰、臀「三圍」之美,加上所採用的布料經柔,色彩鮮艷明快,無論走路或做事,都給人一種婀娜多姿、瀟灑飄逸的感覺。
如今的傣族女子,內穿色澤淡雅的無領、無袖緊身胸褂,外穿無領細袖緊身短衣,下穿筒裙,短衣及腰,長裙及地。長裙打折,多用銀帶系於腰際,該顯則顯,當斂則斂,使女性曲線分明,下肢修長,顯出亭亭玉立的苗條身姿。城鎮女子已極少纏巾,多挽髻於頂,插花、別簪、卡梳作飾,更顯綽綽風姿。衣裙色澤以孔雀綠、淡綠、肉紅粉紅、淡黃、嫩黃為眾。衣料多選用薄而柔軟的喬其紗、的確良或有錦絲綢縫制。外出參加集會或趕擺時,足登時髦皮鞋、涼鞋,肘掛拎包、手撐花傘遮擋烈日,處處顯出優美動人之風采。 衣裙款式在吸收傳統服飾「精華」的基礎上,朝著優美、輕柔、亮麗、淡雅的方向發展。進一步顯示出孔雀之鄉的孔雀羽毛般絢麗多彩的特點。
傣族婦女的首飾
傣族婦女都喜戴首飾,首飾通常用金銀製做,空心居多,上面刻有精美的花紋和圖案。姑娘們常在頭上插上精巧的小梳子,戴上色彩鮮艷的包頭巾。有時采上幾朵鮮花戴在頭上。傣族男子一般不戴飾物,偶爾也會發現他們的手腕上有一隻閃閃發亮的銀鐲。鑲金牙、銀牙是他們的喜好。他們通常把上好的門牙拔去,換上金或銀做的假牙。

傣族女子服飾
各地傣族女服飾的區別
西雙版納的傣族婦女上著各色緊身內衣,外罩緊身無領窄袖短衫,下穿彩色筒裙,長及腳面,並用精美的銀質腰帶束裙;德宏一帶的傣族婦女,一部分也穿大筒裙短上衣,色彩艷麗,一部分(如潞西、盈江等地)則穿白色或其它淺色的大襟短衫,下著長褲,束一綉花圍腰,婚後改穿對襟短衫和筒裙。
新平、元江一帶的「花腰傣」,上穿開襟短衫,著黑裙,裙上以彩色布條和銀泡裝飾,綴成各式圖案,光彩耀目。傣族婦女均愛留長發,束於頭頂,有的以梳子或鮮花為飾,有的包頭巾,有的戴高筒形帽,有的戴一頂尖頂大斗笠,各呈其秀,各顯其美,頗為別致。
德宏傣族婦女的服飾有所不同。她們在當姑娘時一般穿白色或緋紅色的大襟短衫、長褲,將發辮盤於頭上,腰間束一塊小的圍腰,結婚後才穿上對襟短衫和筒裙。德宏地區傣族婦女的發式也不一樣,年輕的婦女是將頭發束於頭頂,中老年婦女則不再束發,而改戴一種黑色的高筒帽。
傣族男子服飾

傣族男子服飾
傣族服飾也就充分體現了這些地理特點,淡雅美觀,既講究實用,又有很強的裝飾意味,頗能體現出熱愛生活,祟尚中和之美的民族個性。
各地傣族男子的服飾差別不大,一般都比較朴實大方,上身為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著寬腰無兜長褲凈色長褲,多用白色、青色布包頭,有的戴毛呢禮帽,天寒時喜披毛毯,四季常赤足。這種服裝在耕作勞動時輕便舒適,在跳舞時又使穿著者顯得健美瀟灑。保留著古代「衣對襟」、「頭纏布巾,喜掛背袋、帶短刀」的特點,但衣料已很少再用自織「土布」。中山裝和西裝,已成傣族青壯男子的時裝。近年來出現了有領對襟或大襟的小袖衫,頭巾改為水紅色、綠色、粉紅色的綢子,褲子依舊。
傣族男子一般不戴飾物,偶爾也會發現他們的手腕上有一隻閃閃發亮的銀鐲。鑲金牙、銀牙是他們的喜好。他們通常把上好的門牙拔去,換上金或銀做的假牙。過去有文身習俗,在胸、背、腹、四肢等處文文字元號或獅虎、麒麟、孔雀等圖案,以示勇敢或祈求吉祥之意。
傣族掛包——筒帕(圖)

筒帕是傣族織錦的一種,從最初的麻、棉紡織發展到現在的絲、毛和棉混紡。
筒帕」一詞為傣族語,意為掛包。群眾通稱民族包。傣、彝、哈尼、景頗、佤、傈傈、崩龍等民族都生產和使用筒帕。由於傣族的筒帕生產歷史悠久,已有一千多年,織工精細,圖案豐富,美觀大方,廣為人知,「筒帕」就成為各少數民族掛包的代表。
筒帕既是日常生活必需品,又是精緻的工藝美術品。對於傣族青年男女,更是相互表達愛慕之情的信物。傣族婦女從小學習編織傣錦和筒帕,人人都有一手出色的編織技藝。心靈手巧的傣族姑娘,總是傾注情意地編織出最漂亮的筒帕,送給自己心上的人。小夥子收到姑娘的筒帕。就是獲得愛情的訊息,需要把自己親手編織的竹器回贈對方。從此兩情相悅,互通款曲,直到結成美滿姻緣。有時,為了表達民族團結的情誼,筒帕也會送給來到傣族村寨工作的各族幹部和守衛邊疆的解放軍戰士。
筒帕凝聚了傣族人民的心意,使人倍加珍視。
傣族筒帕的製作精緻,式樣美觀,裝飾圖案形象生動、概括簡練,用色鮮艷明悅、對比強烈,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鮮明的民族風格,是特色顯著的民族工藝美術品。在筒帕上編織著傳統的群眾喜聞樂見的幾何圖形和鳥鳥獸花卉,極其豐富多彩,令人眼花繚亂。那飛舞的彩蝶、開屏的孔雀、綻開的山茶、奔跑的小鹿、沉靜的大象,都 「躍」上筒帕,充滿生命的活力,展示出傣族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百花齊放,推陳出新。傣族藝人還創作出許多新的圖案,反映民族團結、邊疆建設的新的生活風貌。
傣族筒帕雖小,卻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它不僅為各族人民喜愛,而且引起許多外國朋友的興趣,成為深受歡迎的珍貴的旅遊紀念品。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展開剩餘內容

❽ 人民大會堂傣族姑娘的背影是誰又是哪位名人畫的

榕樹下 榕樹下小溪邊傣族姑娘踏歌而來作者姓名: 楊喜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