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是否確實沒有從太空拍攝的真實的地球圖片
1967年1月27日,三名美國宇航員走進阿波羅號飛船的指揮艙,進行了飛船發射前的最後一次預演,結果發生事故,三名宇航員窒息身亡。災難發生震驚了整個美國,之美國宇航局宣布,將這次任務命名為「阿波羅1號」,以表示對犧牲宇航員的敬意。根據事後的調查,造成這次意外的原因,是一條電纜的火花點燃了指揮艙的純氧環境。為此,美國宇航局推遲了所有發射計劃,對飛船從里到外進行了重新設計。
美國宇航局標志所有線路都加強了火災防護,易燃材料也被通通替換掉。布勞恩還重新設計了逃生艙,方便宇航員在緊急情況中快速逃離。在兩年之後,重新設計的飛船隨著火箭一起進行了測試、並順利完成了任務。至此,美國宇航局認為,是時候向月球出發了,但在這之前,必須先做一次登月預演。
土星5號火箭坐落在弗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此時早已經擠滿了人。在這里,巨大的土星5號火箭筆直的矗立在發射架上,布勞恩來到了發射控制中心,在一間用玻璃圍起來的小房間里,他帶上耳機,審視了高掛在他面前的幾個電視屏幕,又看了看控制台上的幾個刻度盤,馬上進入了倒計時。
發射指揮中心作為美國登月計劃中最重要的一步,全世界觀看發射現場直播的觀眾人數,達到了創記錄的六億人。 美國時間1969年7月16日9時32分,氣勢雄偉的阿波羅11號飛船徐徐上升。此刻火箭發動機產生的推力,相當於北美洲全部河流發電總量的兩倍。經過了數十分鍾的飛行,飛船順利進入軌道,指揮中心中立刻響起了掌聲與歡呼聲。
控制中心美國總統尼克松在看完直播後,發表了一項公告,在公告中他寫到:阿波羅11號正在飛往月球,它載著三名宇航員,還載著地球上億萬人的希望和禱告。對地球上的人來說,踏上月球的這一步,將是一個無比激動人心的時刻。人類從來還沒有進行過這種史詩般的冒險。
執行這次飛行任務的三名宇航員,都曾經參與過之前的「雙子星計劃」。在他們之中,擔任總指揮的是尼爾·阿姆斯特朗。7月20日18點,飛船的登月艙降落在了月球表面,阿姆斯特朗扶著登月艙的階梯,踏上了月球。說出了那句名言:「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但卻是全人類的一大步。」
Ⅱ 中國空間站航天員成功出艙,全景相機拍到地球,這一畫面有多絕美
2021年也是中國共產黨成立的100周年,7月1日,遠在太空的三位宇航員也在空間站送來了祝賀,他們在遙遠的地方和我們一起慶祝黨的生日,也見證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
Ⅲ 求iOS地球高清壁紙!高清!
壁紙如下:
網頁右鍵點擊圖片,選擇"在新標簽頁中打開"可以查看大圖
麻煩請及時採納,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Ⅳ 地球儀展開圖
地球儀 ,即地球的模型。地球儀是為了便於認識地球,人們仿造地球的形狀,按照一定的比例縮小,製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在地球儀上設有長度、面積和方向、形狀的變形,所以從地球儀上觀察各種景物的相互關系是整體而又近似於正確的。
(4)地球60幀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中國地球儀的製作始於元代,由西域天文學家扎馬魯丁為元朝廷督造,球面上反映了地球表面的海、陸分布狀況,屬於原始的繪制方法。明萬曆年間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來華後,為向中國傳授古希臘的地圓說,親自製作地球儀,並著有《坤輿萬國全圖》。
受其影響,明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學者李之藻製成一架地球儀。約在崇禎三年(1630年),朝廷也製作了一架地球儀。
這些地球儀上繪制了經緯網,擴充了我國此前的地球儀上只有27處觀測點的緯度,包括了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的整個地球緯度,也彌補了我國此前不知經度的空白,並標注了五洲說,使當朝人能以了解西方地理大發現的新知識。
繼明之後,喜愛科學的康熙皇帝不僅引進、製作,還熟練使用許多來自西方的科學儀器,使他的天文、地理、數學知識都超出了其他歷代的統治者。明、清兩朝製造的地球儀現僅存3件,其中2件存於故宮博物院,1件存於倫敦英國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