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農村小型養豬舍圖片
圖片如下
(1)母豬豬圈設計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豬戶在設計豬舍時,雖然本著以簡單最省錢的理念設計小型豬舍建造圖片,但在設計豬舍的選址是要充分考慮豬舍的排污與環保,豬舍朝向以坐北朝南偏東15-30度角最理想。
一定要預先設計好肉肥豬的各種特發處理空間,做好消毒的隔離帶。如果是南方豬舍,還必須考慮南方在夏天太陽光的紫外線直照下,豬舍內的溫度與春季多雨的悶熱鬧氣溫。如果是北方豬舍,就必須北方極冷氣溫,設計好豬舍防凍系統,以保證豬捨生長環境!
2. 請問一下我想建豬舍,現有地長30米、寬8米想養老母豬,怎樣建
豬舍好建,看資本多少了!五六平方一母豬舍就夠了,長寬不少於2.5米就行,大不過3米足夠,房內一邊是母豬圈,一邊是產床,中間走道友帆,余建幾個育肥圈,可養育肥豬,也可仔豬侍售圈用,母豬產前一周多上產床,滿月下產床,仔豬留產床,完成相關旁早任務後下床進大圈,侍售或育肥,母豬斷六至十天可發情配種,排便設計,豬舍中高,外低,五六度就行,啥外建流通運告雀道及糞池,主要是規范養殖及防治方面的知識,有書,網上也有,多看看吧!OK。
3. 豬舍有幾種建法怎麼建
農村豬圈建法有很多種,通常以這三類為主:大棚式的豬圈,開放式的豬圈,封閉式的豬圈。
1、大棚式的豬圈,主要是以大棚和塑料的構造成的,豬圈是以外面的太陽光的光照來增加豬圈裡面的溫度,在比較寒冷的地方,通常會是以這種方式來養豬,比如北方最常見,通常這種投資不是很多,效果也比較理想,這先把豬圈大概的框架架起來,用塑料搭在頂部。
2、開放式的豬圈,建法更為簡單,圍一些木欄就行了,非常節約成本和材料,通常這種採光是比較好的,也容易排除有害氣體,但也有一些缺點,由於豬圈不是封閉的,所以豬圈裡面的溫度是隨著天氣的變化而變化,不怎麼好控制,這種尤其在北方是非常寒冷,非常不適合養殖,通常這種豬圈會在比較溫暖的地方才會有。
3、封閉式的豬圈,通常會以單列封閉式、雙列封閉式和多列封閉式的形式來建設,通常它的建設方法是,排一到幾排的豬欄,在每排欄桿前面可以設走廊構造簡單,走廊與走廊中間就是豬圈,通常這種採光比較好,通風和防潮的效果也很好,適合溫差不大並且冬季不是很冷的地方。
在農村建豬圈,需要根據當地的氣候來決定怎麼去建,像當地冬季是比較寒冷的,通常這種豬圈是適合封閉式,和大棚式的建法,如果當地的冬季並不是很冷,這三種方法都是可以的。
(3)母豬豬圈設計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1.豬場場址選擇:
場址選擇應根據豬場的性質、規模和任務,考慮場地的地形、地勢、水源、土壤、當地氣候等自然條件,同時考慮飼料及能源供應、交通運輸、產品銷售、與周圍工廠、居民點及其他畜禽場的距離、當地農業生產、豬場糞污處理能力等社會條件。
2.地形地勢:
豬場地形要求開闊整齊,有足夠大的面積。豬場生產區面積一般可按繁殖母豬每頭45~50㎡或上市商品育肥豬3~4㎡考慮。豬場地勢要求較高、乾燥、平坦、背風向陽、有緩坡。地勢低窪的場地易積水潮濕,夏季通風不良,空氣悶熱,易滋生蚊蠅和微生物,而冬季則陰冷。有緩坡的場地易排水,但坡度以不大於25°為宜,以免造成場內運輸不良。
3.水源水質:
豬場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質良好,便於取用和進行衛生防護,並易於凈化和消毒。
4.建築物布局:
豬場建築物的布局在於正確安排各種建築物的位置、朝向、間距。布局是需要考慮各建築物間的功能關系、衛生防疫、通風、採光、防火、節約用地等。生產區各豬舍的位置需要考慮配種、轉群等聯系方便,種豬和仔豬應置於上風向和地勢高的地方。
妊娠豬舍、分娩豬舍應放在較好的位置,分娩豬舍要靠近妊娠豬舍,又要接近仔豬培育舍。育成豬舍靠近肥育豬舍,肥育豬舍設在下風向。商品豬置於離場門或圍牆近處,圍牆內設裝豬台。
5.豬舍建設:
自然通風的豬圈跨度不宜超過12米,屋檐高度不低於3米,採用水簾風機通風的豬舍長度不宜超過60米而寬度可不限,舍內高度不宜太高,以吊頂高為2.5米為好,以免影響通風。牆壁、屋頂注意隔熱防寒保護。
4. 豬舍建築是一門學問,母豬舍該如何設計更科學
融合自身具體所在位置標准做好目的性修建,嚴寒區因注重考慮到防凍隔熱對策,酷熱區因注重考慮到防暑降溫措施。留意:地勢低窪要填多,防止外排污水流回和積存,豬非常容易滋長病症。在每一個養殖池挖條排水管道糞溝上邊有一個蓋,挖好非常大個化糞池,池下邊有排水管道,滿了能夠排走,立即排在魚塘養魚,可是每日能沖水搞整潔豬場,讓豬有整潔舒適的豬場,豬場排水管道糞要聯接化糞池才行啊乳汁分泌老母豬舍乳汁分泌老母豬舍普遍為三過道雙排式,單元式喂養。乳汁分泌老母豬舍供母豬分娩,養育豬仔用,
豬舍的設計方案。地板的設計方案最好是設計方案成前高後低成適當歪斜。一邊清理豬舍,維持豬舍的舒爽。地板和四周牆面光潔但一定要地面防滑,欄牆面磚砌混凝土摸面,過道的通長欄牆為鐵柵欄,緊鄰兩欄的隔柵為磚砌混凝土摸面實體牆,飼養設計方案。飼養大部分考慮到成本費問題多以凹形槽飼養為主導。大多數與磚砌混凝土摸面光潔。圈含有40cm和15cm的自動飲水器各一個隨意飲用水。如此一來能夠節約水資源,二來維持豬舍內舒爽。
5. 常用的豬舍種類有哪些怎樣修建
常用的豬舍有公豬舍、空懷(妊娠)母豬舍、哺乳母豬舍(產房)、仔豬培育舍、育肥豬舍、隔離豬舍等。
(1)公豬舍
公豬舍一般為單列半開放式,舍內溫度要求15~20℃,風速為0.2米/秒,內設走廊,外有小運動場,以增加種公豬的運動量,保持和增加公豬的繁殖能力,一圈一頭。
(2)空懷、妊娠母豬舍
空懷、妊娠母豬舍最常用的一種飼養方式是分組大欄群飼,一般每欄飼養空懷母豬4~5頭、妊娠母豬2~4頭。圈欄的結構有實體式、欄柵式、綜合式三種,豬圈布置多為單走道雙列式。豬圈面積一般為7~9米2,地面坡降不要大於1/45,地表不要太光滑,以防母豬跌倒。也有用單圈飼養,一圈一頭。舍溫要求15~20℃,風速為0.2米/秒。
(3)哺乳母豬舍(產房)
舍內設有分娩欄,布置多為兩列或三列式。舍內溫度要求15~20℃,仔豬保溫箱溫度要求26~30℃。分娩欄位結構也因條件而異。
①地面分娩欄 採用單體欄,中間部分是母豬限位架,寬一般為0.6~0.65米,兩側是仔豬採食、飲水、取暖等活動的地方,一般設仔豬補飼槽和保溫箱,保溫箱採用加熱地板、紅外燈或熱風器等給仔豬局部供暖掘告。母豬限位架的前方是前門,前門上設有食槽和飲水器,供母豬採食、飲水,限位架後部有後門,供母豬進入及清糞操作。可在欄位後部設漏縫地板,以排除欄內的糞便和污物。
②網上分娩欄 主要由分娩欄、仔豬圍欄、鋼筋編織的漏縫地板網、保溫箱、支腿等組成。
(4)仔豬培育舍
舍內溫度要求26~30℃,風速為0.2米/秒。可採用網上保育欄,1~2窩一欄網上飼養,用自動落料食槽,自由採食。網上培育能減少仔豬疾病的發生遲槐,有利於仔豬健康而提高仔豬成活率。仔豬保育欄主要由鋼筋編織的漏縫地板網、圍欄、自動落食槽、連接卡等組成。
(5)育肥豬舍
生長育肥豬可判旦明採用多種形式的圈舍飼養,多採用地面群養,每圈8~10頭,每頭豬的占欄面積和採食寬度分別為0.8~1.0米2和35~40厘米。
(6)後備母豬舍
後備母豬舍均採用大欄地面群養方式,自由採食,其結構形式基本相同,只是在外形尺寸上因飼養頭數和豬體大小的不同而有所變化。
(7)隔離豬舍
豬隔離區應根據豬場當地的風向情況建在下風下勢處、地勢較低的地方,隔離舍應獨建一處,與其他豬舍至少間隔50米,以免影響生產豬群。豬場隔離舍可以根據情況按種豬、培育豬舍建造,結構不變,外形尺寸可適當縮小。
6. 豬舍有幾種建法怎麼建
一. 豬舍的選址1.地形地勢:宜建在地勢高、排水良好、座北朝南、背風向陽、乾燥、平坦或有緩坡,通風、僻靜的地方,做到冬暖夏涼,以減少飼料消耗。2.交通便利:必須適度考慮交通便利,但若離公路太近建場,易造成疫病傳播和受噪音影響,與公路的距離最好離主要幹道400米以上。3.豬場應遠離村莊和畜產品加工廠,並處在居民區的下風或偏風向。要距離居民點500米以上。如果有圍牆、河流、林帶等屏障,則距離可適當縮短些。禁止在旅遊區及工業污染嚴重的地區建場。4.土質要求堅實、滲水性強、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5. 水源水質:豬場附近有充足、干凈的水源。6. 場地面積: 豬場佔地面積依據豬場生產的任務、性質、規模和場地的總體情況而定。生產區面積一般可按每頭繁殖母豬40~50平方米或每頭上市商品豬3~4平方米計劃。為了將來生產規模的擴大,場地上還要留有餘地。 二. 豬場的規劃與布局 1.生產區 生產區包括各類豬舍和生產設施,這是豬場中的主要建築區,一般建築面積約佔全場總建築面積的70%~80%。種豬舍要求與其他豬舍隔開,形成種豬區。種豬區應設在人流較少和豬場的上風向,種公豬在種豬區的上風向,防止母豬的氣味對公豬形成不良刺激,同時可利用公豬的氣味刺激母豬發情。分娩舍既要靠近妊娠舍,又要接近培育豬舍。育肥豬舍應設在下風向,應在場門附近,方便出場銷售。在設計時,使豬舍方向與當地夏季主導風向成30~60度角,使每排豬舍在夏季得到最佳的通風條件。總之,應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充分利用有利因素,從而在布局上做到對生產最為有利。在生產區的入口處,應設專門的消毒間或消毒池,以便進入生產區的人員和車輛進行嚴格的消毒。豬舍間的距離保持在豬舍高度的2倍以上,中間可以種植落葉喬木,實現夏有樹蔭冬有陽光。場門設消毒池,消毒池與大門等寬,長度大於車輛輪胎周長。 2.飼養管理區 飼養管理區包括豬場生產管理必需的附屬建築物,如飼料加工室和儲料室應建在一塊,連接有運輸車輛能夠抵達的道路,並與母豬舍特別是懷孕母豬舍保持較遠的距離。修理車間;變電所、鍋爐房、水泵房等也在該區內。它們和日常的飼養工作有密切的關系,所以這個區應該與生產區毗鄰建立。 3.病豬隔離間及糞便堆存處 病豬隔離間及糞便堆存處這些建築物應遠離生產區,設在下風向、地勢較低的地方,以免影響生產豬群。 4.獸醫室 應設在生產區內,只對區內開門,為便於病豬處理,通常設在下風方向。 5.生活區 包括辦公室、接待室、財務室、食堂、宿舍等,這是管理人員和家屬日常生活的地方,應單獨設立,獨成一院。一般設在生產區的上風向,或與風向平行的一側。此外豬場周圍應建圍牆或設防疫溝,以防獸害和避免閑雜人員進入場區。 6.道路 道路對生產活動正常進行,對衛生防疫及提高工作效率起著重要的作用。場內道路應凈、污分道,互不交叉,出入口分開。凈道的功能是人行和飼料、產品的運輸;污道為運輸糞便、病豬和廢棄設備的專用道。以免造成污染。 7.水塔 水塔自設水塔是清潔飲水正常供應的保證,位置選擇要與水源條件相適應,且應安排在豬場最高處。 8.綠化 綠化不僅美化環境,凈化空氣,也可以防暑、防寒,改善豬場的小氣候,同時還可以減弱雜訊,促進安全生產,從而提高經濟效益。因此在進行豬場總體布局時,一定要考慮和安排好綠化。 三. 豬舍的建築設計 (-)豬舍的形式 (1)按屋頂形式分 豬舍有單坡式、雙坡式等。單坡式一般跨度小,結構簡單,造價低,光照和通風好,適合小規模豬場。雙坡式一般跨度大,雙列豬舍和多列豬舍常用該形式,其保溫效果好,但投資較多。 (2)按牆的結構和有無窗戶分 : 豬舍有開放式、半開放式和封閉式。開放式是三面有牆一面無牆,通風透光好,不保溫,造價低。半開放式是三面有牆一面半截牆,保溫稍優於開放式。封閉式是四面有牆,又可分為窗和無窗兩種。 (3)按豬欄排列分: 豬舍有單列式、雙列式和多列式。 (二)豬舍的基本結構 -列完整的豬舍,主要由牆壁、屋頂、地面、門、窗、糞尿溝、隔欄等部分構成。 (1)牆壁:總的要求是堅固耐久和保暖性良好。不同材料決定了牆壁的堅固和保暖性能的差異,草泥或土坯牆,造價低,保溫性好,但易於被雨水沖塌和被豬拱壞;採用此材料,最好用磚砌50-60厘米的牆基。石料砌牆堅固耐久,但呆溫性能差和晚於結水氣,應外加5-10厘米厚的泥牆皮,磚牆則兼有以上兩種材料的優點,有條件者可採用磚砌牆。要求水泥勾縫,離地0.8~1.0米水泥抹面. 群眾把磚石結構標準式的豬舍概括為:「水泥地,磚面炕,木頭架,十字梁,前坡短,後坡長,冬扣棚,舍里暖,留天窗,夏季涼」。 (2)屋頂:屋面是豬舍散熱最多的部分,因而要求結構簡單,經久耐用,保溫性能好。常採用的材料有草、泥灰、瓦、水泥預制板等。這幾種材料相比,以草造價低,但不耐用;泥灰次之,耐久性較強,並能避雨,防暑防寒;瓦造價高,堅固面用。比較理想的屋頂為水泥預制板平板式,並加15~20厘米厚的土以利保溫、防暑.目前,北京瑞普有限公司的新技術產品,其屋頂採用進口新型材料,做成鋼架結構支撐系統、瓦楞鋼房頂板,並夾有玻璃纖維保溫棉,保溫效果良好。可因地宜,就地選材。 (3)地面:豬舍及運動場地面要求保溫、堅實、平整、不透水,易於清掃消毒。比較理想的地板是水泥勾縫平磚式(屬新技術)。其次為夯實的三合土地板,三合土要混合均勻,濕度適中,切實夯實。磚地最好採取立磚,不易被豬拱洞。 (4)門窗:雙列式豬舍,寬度不小於1.5米,高度不低於2米。單列式豬舍走廊門要求寬度不小於1米,高度1.8-2米。無論哪種豬舍都應設後窗。開放式、半封閉式豬舍的後窗長與高皆為40厘米,上框距牆頂40厘米;半封閉式中隔牆窗戶及全封閉豬舍的前窗要盡量大,下框距地應為1.1米;寒冷地區全封閉豬舍的後牆窗戶可大小,若條件允許,可裝雙層玻璃。窗戶的開設則以採光面積與地面面積之比來計算,種豬舍要求1:8-10;肥豬舍1.5:20。豬舍的門一律向外開。 (5)通風設備:半開放式豬舍,一般不加專用通風設備。密閉式則必須安裝通風設備,特別在冬春季,而夏秋季可利用門窗通風換氣。 (6)糞尿溝 開放式豬舍要求設在前牆外面;全封閉、半封閉(冬天扣塑棚)豬舍可設在距南牆40厘米處,並加蓋漏縫地板。糞尿溝的寬度應根據舍內面積設計,至少有30厘米寬。漏縫地板的縫隙寬度要求不得大於1.5厘米。 (7)豬欄: 除通欄豬舍外,在一般密閉豬舍內均需建隔欄。隔欄材料基本上是兩種,磚砌牆水泥抹面及鋼柵欄。縱隔欄應為固定柵欄,橫隔欄可為活動柵欄,以便進行舍內面積的調節。 (三)豬舍類型與設計豬舍設計直接影響著豬場的經濟效益,豬舍設計應從豬只生長、繁育方面發掘潛能,對公豬舍、母豬舍、母豬分娩舍、保育舍、肥豬舍的各個方面要不斷進行規范。在集約化養豬場,豬的適應能力會明顯下降,所以要為其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豬舍的規劃不但與豬場管理效率有關,而且與疾病控制,污染防治等密切相關。 豬舍的設計與建築,首先要符合養豬生產工藝流程,其次要考慮各自的實際情況。黃河以南地區以防潮隔熱和防暑降溫為主;黃河以北則以防寒保溫和防潮防濕為重點。1.公豬舍的設計與注意事項公豬舍一般為單列半開放式,舍內溫度要求15~20度,風速為0.2米/秒,內設走廊,外有小運動場,以增加種公豬的運動量,一圈一頭。 1.1維持公豬正常繁殖性能豬場飼養公豬的目的在於有良好的配種性能和種用體況,能正常配種繁殖。因此,要避免公豬欄內有傷害公豬繁殖性能的設施。例如:不應讓其養成輕易爬欄自淫等惡癖,從而出現無成熟精子現象;公豬欄過分狹窄則會導致睾丸磨擦而受到創傷,以致影響繁殖性能。圈長3m,,寬2.4m。面積7.2平方米。 1.2避免高溫環境對公豬的影響高溫會嚴重影響公豬的繁殖性能。因此,公豬舍一定要考慮到降溫設施,例如屋頂安裝絕緣材料、灑水或舍內淋浴設施、通風設備,甚至空調等設備。 1.3設計中防止豬欄損傷肢蹄公豬配種時不論自然配種或人工采精,支撐體重最重要的部位就是後肢。為防止公豬肢蹄損傷應注意:第一,所有地面材料均應考慮清洗或排尿後地面仍能防滑。第二,地面不宜過於粗糙,以免磨傷肢蹄。第三,公豬欄應避免使用條狀地面,宜採用不過滑或過粗糙之水泥地面及高壓水泥磚地面。第四,公豬欄不宜過低,欄高以130cm為宜,以免爬跨。 1.4公豬欄不應靠近待配母豬欄母豬每天能看到公豬或聞到公豬氣味,有助於刺激母豬發情。但對公豬有一定損害。 1.5公豬欄舍應易於管理第一,公豬舍內應設置采精間、化驗室及精液品質檢測室。第二,公豬體壯力大,設備要堅固耐用不易破損。第三,舍內應排水良好,地面斜度應以1/30為准;亦即每30cm之距離應有1cm之落差。 1.6應有充足的運動空間適度的運動可增強體質,提高精液品質,維持其正常的繁殖性能。一般運動場宜採用沙土地面或水泥地面,大小與欄舍面積相當。 2.空懷、妊娠母豬舍 空懷、斷奶、妊娠母豬最常用的一種飼養方式是分組大欄群飼,一般每欄飼養空懷母豬4~5頭、妊娠母豬2~4頭。圈欄的結構有實體式、欄柵式、綜合式三種。豬圈布置多為單走道雙列式。豬圈面積對空懷、妊娠母豬,每頭需面積1.67平方米,一般建7~9平方米。地面坡降不要大於1/45,地表不要太光滑,以防母豬跌倒。也有用單圈飼養,一圈一頭。舍溫要求15~20度,風速為0.2米/秒。設計時應考慮便於管理,防止流產、損傷肢蹄等。 2.1促使斷乳母豬早日發情待配母豬可以採用並欄、公豬刺激、激素治療及母豬群養(以每群飼養3~4頭效果最佳)等多種方法,也可將公豬欄安排於母豬欄附近或每天將公豬趕至母豬欄中以刺激母豬發情排卵。 2.2控制母豬採食量母豬的肥瘦程度可由採食量來控制,避免母豬因爭食而導致採食量過多或過少。母豬過肥,易造成卵巢脂肪浸潤,影響卵子成熟和正常發情;過瘦,則易引起內分泌失調,使卵泡不能正常發育而影響發情配種。母豬配種體況一般以八成膘為宜。 2.3防止胚胎或胎兒死亡據生產實踐,高溫環境會導致母豬食慾下降,引起配種後21天內未著床的胚胎死亡及導致配種80天後至分娩間胎兒死亡。母豬欄舍高度應適當,一般為0.8米,避免母豬爬欄或混群爭斗而引起流產。母豬欄舍最好裝置自動化同步飼喂系統,以利母豬安靜,防止流產。 2.4防止母豬肢蹄損傷母豬欄舍宜採用高壓水泥地面或部分條狀地面,以防損傷肢蹄。籠養母豬一般籠長252cm(含約50cm之飼槽空間),寬60~65cm,高100cm。 2.5易於管理母豬欄舍,第一,應易於周轉調動。第二,應排水良好,地面斜度以1/30為宜。第三,應將飲水溢流排水管道和排糞尿管道分開,以減少糞尿中含水量。第四,降低噪音影響。第五,易於清洗消毒。 2.6避免高溫降溫措施可採用通風設備或間歇性淋浴外加通風等。一般每隔40~50分淋浴3~5分,並於每次淋浴後自動開啟通風設施。淋浴設施不宜裝置太高,以免增加舍內濕度和淋濕飼槽內的飼料。 3.分娩哺育舍 舍內設有分娩欄,布置多為兩列或三列式。舍內溫度要求15~20℃,風速為0.2米/秒。分娩欄位結構也因條件而異。 ①地面分娩欄:採用單體欄,中間部分是母豬限位架,兩側是仔豬採食、飲水、取暖等活動的地方。母豬限位架的前方是前門,前門上設有食槽和飲水器,供母豬採食、飲水,限位架後部有後門,供母豬進入及清糞操作。可在欄位後部設漏縫地板,以排除欄內的糞便和污物。 ②網上分娩欄:主要由分娩欄、仔豬圍欄、鋼筋編織的漏縫地板網、保溫箱、支腿等組成。 分娩舍(產房)兼容母豬和哺乳仔豬,其對環境之要求各自不同,設計時應注意以下各點。 3.1防止母豬壓死仔豬由於母豬體型大、行動遲緩、視覺范圍較小、個別母豬性情急躁,而初生仔豬體質較弱,易被母豬起卧時壓死。為防止母豬壓死仔豬,應採用防壓架或限位欄(可用鍍鋅管做成高架產床,長2.1m,寬1m,地面採用鑄鐵板)。 3.2仔豬保溫仔豬出生後最適宜環境溫度為30~32℃。由於初生仔豬被毛稀疏,調節體溫能力差,在寒冷環境下往往消耗自身能量維持體溫,致使其抵抗力減弱。因此,初生仔豬應給予充分保溫。一般設保溫箱長1m,寬、高各60cm,懸掛150~250的紅外線燈或60~100瓦白熾燈,燈高離地40~50cm。 3.3防止豬舍潮濕潮濕環境下,機體抵抗力減弱,發病率增加,易引發多種傳染病。為此可採用條狀或網狀地面或將產床的床面提高至距地面50cm。 3.4保持空氣新鮮可用風扇等設施及時排除有害氣體如硫化氫、氨氣等。分娩舍內氨氣的最高限量為26g/立方米,硫化氫為6.6g/立方米。 3.5防止仔豬和母豬肢蹄損傷分娩哺乳豬舍使用條狀、網狀或鑄鐵板地面時,要注意防止損傷肢蹄,易於糞尿落下地面即可。 3.6注意清潔衛生分娩舍應便於清掃和舍內環境消毒,防止濕度過高,以利減少仔豬腹瀉等疾病的發生。 4.仔豬保育舍 舍內溫度要求26~30度,風速為O.2米/秒。可採用網上保育欄,l~2窩一欄網上飼養,用自動落料食槽,自由採食。網上培育,減少了仔豬疾病的發生,有利於仔豬健康,提高了仔豬成活率。仔豬保育欄主要由鋼筋編織的漏縫地板網、圍欄、自動落食槽、連接卡等組成。保育舍的設計與注意事項 保育豬只處於快速生長發育階段,但消化器官尚未發育健全。加上飼料條件的改變(母乳→固體乾粉料)、生活環境的變化(產房→保育舍),因此在飼養管理、防疫等方面應特別細心,盡量減少各種應激。 4.1注意保溫體重7~8kg的離乳仔豬進入保育舍後,環境溫度應維持在24.5℃;20~25kg時維持在23.0~24.5℃。 4.2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第一,注意防潮:保育豬易受病原菌感染而發病,因此舍內應保持乾燥。第二,注意空氣清新,環境衛生。最好以木板或電熱板作為床墊,以防仔豬腹部受寒及損傷肢蹄。 4.3注意欄舍建築第一,每欄飼養密度不宜過高。一般每欄飼養以不超過25頭為宜,以免引起應激。第二,保育舍最好採用網狀地面,以免外寄生蟲繁殖危害。第三,欄舍高度要適中,防止仔豬跳欄,幼豬和肥豬一般為0.7米。欄內最好設置鐵環玩具,避免咬斗、惡食癖等現象的發生。面積:體重在4~11kg的,每頭需面積0.37平方米;體重在11--18kg的,每頭需面積0.56平方米。每欄均可按養10--30頭來設計建造。 5.生長、育肥舍和後備母豬 這三種豬舍均採用大欄地面群養方式,自由採食,其結構形式基本相同,只是在外形尺寸上因飼養頭數和豬體大小的不同而有所變化。以育肥豬舍的設計為例,說明如下: 飼養肉豬的最大目的是生長快、飼料報酬高、屠體品質好、飼養周期短及死亡率低。欄舍建設應考慮提供適宜環境,減少飼料浪費等。 5.1適宜的溫、濕度飼養肉豬,體重60kg前,最適溫度為16~20℃;60~90kg為14~20℃,最好不低於12℃;90kg以上為12~16℃。相對濕度為40%~70%。 5.2適宜的欄舍面積肉豬一般以群養為宜,每群以不超過25頭為佳。每頭豬所需欄舍面積為1.0平方米左右,條狀地面為0.9平方米左右。豬舍的大小要根據養豬多少而定,養豬戶可根據養豬多少選擇建造小、中、大圈。小圈一間可養育肥豬5-10頭,中圈(兩間)可養10-20頭,大圈(三間以上)可養育肥豬20頭以上。 5.3豬舍清洗方便肉豬管理以清洗豬舍最為耗時,因此設計時應考慮如何減少沖洗時間。實地欄舍應有適當的斜度,使排水順暢;條狀地面應使糞便易於掉落溝內,同時還應避免損傷肢蹄。 5.4減少飼料浪費飼料槽的設計與置放正確與否,均會影響肉豬採食量及飼料的浪費量。肉豬採食的能量=維持需要+增膘長肉。一般隨體重的增加,維持消耗相對增加。因此,肉豬肥育期不宜無端延長,以免浪費飼料。90~100kg左右出欄。 5.5控制舍內有害氣體及時清除糞尿,通風換氣,以利空氣新鮮,溫、濕度適宜,乾燥舒適的環境條件才能使肉豬保持旺盛食慾,獲得較高的增重速度和飼料轉換率,創造較高的經濟效益。四.不同豬舍數量之間的平衡:如果是自繁自養,需要建設的豬舍大體有斷奶仔豬舍、後備母豬舍、妊娠母豬舍及帶仔母豬舍和公豬舍、肥育豬舍、各類豬舍數量間應達到平衡。就1個飼養母豬30頭、年出欄肉豬600頭左右的豬場來說,需肥育豬舍15間(每間10頭,每頭0.5~1平方米,飼養期3個月),斷奶仔豬舍5間(每間15頭,每頭0.2~0.3平方米,飼養期1.5個月),妊娠後期及帶仔母豬舍10間(每間1頭,每頭6平方米,飼養期2個月)、後備母豬和妊娠前期舍4~10間(每間2~6頭,每頭1~3平方米),公豬舍1~2間(每間1頭,每頭8平方米)。 五. 設備 選擇與豬場飼養規模和工藝相適應的先進而經濟的設備,是提高生產水平和經濟效益的重要措施。 (一)豬欄 1.公豬欄、空懷母豬欄、配種欄 這幾種豬欄一般都位於同一棟舍內,因此,面積一般都相等,欄高一般為1.2~1.4米,面積7~9平方米。 2.妊娠欄 妊娠豬欄有兩種:一種是單體欄;另一種是小群欄。單體欄由金屬材料焊接而成,一般欄長2米,欄寬0.65米,欄高1米。小群欄的結構可以是混凝土實體結構、欄柵式或綜合式結構,不同的是妊娠欄欄高一般1~1.2米,由於採用限制飼喂,因此,不設食槽而採用地麵食喂。面積根據每欄飼養頭數而定一般為7~15平方米。 3.分娩欄 分娩欄的尺寸與選用的母豬品種有關,長度一般為2~2.2米,寬度為1.7~2.0米;母豬限位欄的寬度一般為0.6~0.65米,高1.0米。仔豬活動圍欄每側的寬度一般為0.6~0.7米,高0.5米左右,欄柵間距5厘米。 4.仔豬培育欄 一般採用金屬編織網漏糞地板或金屬編織鍍塑漏糞地板,後者的飼養效果一般好於前者。大、中型豬場多採用高床網上培育欄,它是由金屬編織網漏糞地板、圍欄和自動食槽組成,漏糞地板通過支架設在糞溝上或實體水泥地面上,相鄰兩欄共用一個自動食槽,每欄設一個自動飲水器。這種保育欄能保持床面乾燥清潔,減少仔豬的發病率,是一種較理想的保育豬欄。仔豬保育欄的欄高一般為0.6米,欄柵間距5~8厘米,面積因飼養頭數不同而不同。小型豬場斷奶仔豬也可採用地面飼養的方式,但寒冷季節應在仔豬卧息處鋪干凈軟草或將卧息處設火炕。 5.育成、育肥欄 育成育肥欄有多種形式,其地板多為混凝土結實地面或水泥漏縫地板條,也有採用1/3漏縫地板條,2/3混凝土結實地面。混凝土結實地面~般有3%的坡度。育成育肥欄的欄高一般為1~1.2米,採用欄柵式結構時,欄柵間距8~10厘米。 (二)飲水設備 豬用自動飲水器的種類很多,有鴨嘴式、杯式、乳頭式等。由於乳頭式和杯式自動飲水器的結構和性能不如鴨嘴式飲水器,目前普遍採用的是鴨嘴式自動飲水器。鴨嘴式豬用自動飲水器的結構見。它主要由閥體、閥芯、密封圈、回位彈簧、塞和慮網組成。 (三)飼喂設備 (1)間息添料飼槽 條件較差的一般豬場採用。分為固定飼槽、移動飼槽。一般為水泥澆注固定飼槽。 圖中A與B的飼槽一致,都在隔牆或隔欄的下面,由走廊添料,滑向內側,便於豬採食。飼槽一般為長形,每頭豬所佔飼槽的長度應根據豬的種類、年齡而定。較為規范的養豬場都不採用移動飼槽。集約化、工廠化豬場,限位飼養的妊娠母豬或泌乳母豬,其固定飼槽為金屬製品,固定在限位欄上,見限位產床、限位欄部分。 (2)方形自動落料飼槽 一般條件的豬場不用這種飼槽,它常見於集約化、工廠化的豬場。方形落料飼槽有單開式和雙開式兩種。單開式的一面固定在與走廊的隔欄或隔牆上;雙開式則安放在兩欄的隔欄或隔牆上,自動落料飼槽一般為鍍鋅鐵皮製成,並以鋼筋加固,否則極易損壞。 (3)圓型自動落料飼槽 圓型自動藩料飼槽用不銹鋼製成,較為堅固耐用,底盤也可用鑄鐵或水泥澆注,適用於高密度、大群體生長育肥豬舍。 (四) 其它 1.豬場人員配備設計 豬場人員配備,取決於豬場的規模、設備條件、人員的素質,甚至取決於豬場的所有制性質。不同條件的豬場按作業分類的直接生產人員配備。其他人員按工作性質配備。技術室的獸醫、資料員每100頭基本母豬配備各1名;飼料加工人員,每400~500頭豬配備1名;另設電工1人、門衛2人、安全值班工1人、會計、出納、保管各1人,每30名上灶人員設廚師1人。在豬場規模較小時,所配備的人員可以兼職兼工。 2.豬場常用表格設計 豬場常用表格主要指計劃表和記錄表兩大部分。生產計劃是使養豬場有序生產的指南,所以必須編制配種分娩計劃表,豬群周轉計劃表及肉豬出欄計劃表。生產管理的主要依據是記錄,完善生產中各種技術及管理的記錄是提高養豬場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的保證。因此,必須搞好資料記錄工作。主要包括:產仔報告表、豬群變動報告表、配種報告表、豬群稱重表、轉群報告表、豬死亡報告表、豬群變動月報表、豬群飼料消耗日報表、豬群防疫衛生月報表。 3.豬群及生產設計 生產條件、飼料供應、銷售市場是決定豬群大小的主要依據.而決定豬群結構的主要依據是豬的生產性能,尤其是繁殖性能,其次是生產技術水平。這就是內因和外因的關系要結合起來,綜合考慮。 1.生產性能 主要是繁殖性能。以年出欄1萬頭商品肉豬計,如果平均每頭母豬每窩能提供斷奶仔豬10頭,全年產2窩可成活20頭仔豬,則全年需要母豬數為500頭,以一般本交水平公母比為1:25頭計,需公豬20頭。因此全場需種豬520頭,占整個群體的9.42%(有50%的肉豬出欄或者尚未出生,則保留肉豬為5000頭)。如果每頭母豬提供肉豬24頭,則需母豬為417頭,需公豬17頭,種豬佔8%。如果每頭母豬年提供僅16頭,則需母豬625頭,需公豬25頭,種豬佔11.5%。所以首先應了解豬的繁殖性能。 2.技術水平 如果採用人工授精新技術及早期斷乳新技術,使母豬年產2.5窩,每窩成活斷奶仔豬12頭,則全年可提供30頭仔豬,則年出欄1萬頭肉豬需母豬334頭,公豬2頭,種豬的比例可下降為6.3%。種豬的減少本身就意味著減少了成本,提高了效益。因此,技術水平也是影響豬群結構的主要依據。 3.母豬群的結構 母豬群的年齡結構對於生產指標同樣有著重要影響。因為母豬的繁殖產仔成活一般規律是初產、2產<3~8產>9產以上。因此,繁殖母豬應以經產母豬為主.商品豬場豬群結構及生產組織較大型的豬場,商品豬成批出欄,則母豬的配種、妊娠、分娩、哺乳都是成批進行。每批母豬佔用產床的時間為42天,母豬下床後還要進行消毒8~15天,則產床1年可利用6~7次。一般以6批考慮,即1個產床可供3頭母豬分別上床2次;母豬少的情況下,可分為3批;在母豬多的情況下,為了充分利用公豬,可將母豬分為若干批,根據斷奶後7天~10天可發情的規律,可間隔7天配種1批或進行生產組織安排。 4.舊豬場的改造和利用 傳統豬舍改造後的養豬生產同樣是將豬從出生到上市的整個飼養過程,依據不同生長發育時期的生理特點劃分為若干個連續的飼養階段,成為流水線生產。不少地方對傳統豬舍改造後,取得了很好的效益,提高了圈舍利用率,增加了飼養頭數,有計劃地連續生產,全進全出,使商品豬出欄持續穩定,同時還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勞動效率,有利於防疫,使整個豬場的經濟效益顯著增加。主要參考:gz.putao9.com/kjtg/dwyz/ ... /18517.html 125K 2007-5-16 - 網路快照]
7. 母豬圈常見標准尺寸及設計方式,都有哪些呢
母豬圈常見標准尺寸及設計方式,都有哪些呢?
母豬圈常見標准尺寸及設計方式,200頭能繁母豬,圈舍正好可以和懷孕母豬集合,現設置有採食區、休息區、活動區和隔離區,夏季要用塑料網或遮陽網密封,冬季覆蓋塑料薄膜保溫,每欄安裝一個塑料噴頭,母豬圈大小為2.5×4米,圈舍飼養6-8平方,體重在113-116公斤之間的吉爾吉斯每頭面積為1.4平方米。
母豬圈常見標准尺寸及設計方式,如果採用小圈飼養,只是將懷孕母豬分開,並以每50頭豬為一舍,不使用分離系統,用人工觀察系統噴灑裝置識別普通母豬的狀態,如懷孕天數到105天的豬背噴紅,發情、黃1天不吃的噴藍,發情識別系統設置到母剛豬舍;圈內裝有15厘米、40厘米的自動飲水機。
也可將125平方米的單圈分給50頭母豬,這樣500平方米的單圈也可分成4個單元,每圈有1個飼養員,還有一個獨立的分娩室。南部圍牆採用24塊磚和水泥面的柵欄,靠近後走廊的長圍牆為鐵欄桿。上窗和地窗應設置在北牆,有利於夏季的通風。相鄰兩道圍牆之間的隔斷為12塊磚和水泥面,這樣可以避免豬的接觸性疾病在相鄰兩道圍牆中傳播。夏季可採用亭子效應,冬季可採用溫室效應,基本能滿足育肥豬的環境溫度要求。夏季中午溫度過高時,需在豬舍上方拉上塑料管,安裝1個塑料噴頭進行噴霧降溫。
8. 誰有養豬用的建設圖我要圖加詳細資料
豬舍建築情況
一、 豬舍建築的指導思想
1、 有利於發揮作用、節約勞力、提高效率。
2、 節省占志面積,提高豬密度。
大棚式豬舍每隻佔地1.2-1.4平方米(包括飼喂通道,糞尿溝等),節約佔地面積約213-214。每頭豬佔地0.8-0.9平方米,節約佔地75-85%。
3、 有利於各類豬只生長發育
合理的豬舍設計,應該為豬只創造良好的氣候環境,其中包括溫度、濕度、通風光照等。
由於密閉、容放豬只多等原因,冬季舍溫能比室外高14-16℃,可保持5℃以上。夏季由於通風,淋 等措施,舍溫可保持在30℃以下。因此設計豬舍時應當根據各類豬生長發育中對環境的要求,盡量改善舍內的氣候環境。
二、 豬舍的氣候環境調節
豬舍的氣候環境包括溫度、濕度、通風、光照等。
這些因素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影響和制約,綜合形成豬舍的氣候環境。例如當舍內水氣含量一定時,舍溫越高,則相對濕度越低。通風可以排出水汽,降低舍內濕度,但同時也使熱量散失,降低了舍溫。
豬舍的氣候環境對豬只的作用,也是由這些氣象因素,對豬只產生綜合影響。例如,在冬自衛隊一定的低溫情況下,濕度高和通風量大,都會使豬只更加寒冷,而在夏季一定的高溫情況下,加大通風能使豬感到涼爽,溫度高卻造成悶熱,豬更加難以忍受高溫。由此可見,豬舍的氣溫調節,必須綜合考慮這些氣候因素,以創造有利於豬只生長發育的氣候環境。
1、 溫度:是氣象諸因素中起主導作用的因素,對豬隻影響也最大。豬與大家畜相比,單位體重的體表面積大,被毛稀疏。散熱相對也較大,同時豬只體矮,受地面附近氣溫影響較大,因此,豬只的抗寒能力較差。此外由於豬的皮下脂肪較厚,汗腺不發達,體熱不易散發,所以較為怕熱。豬只對溫度的要求,因品種、年齡、體重、營養狀況等不同而不同。
豬舍的溫度可供設計時參考。(℃)
公豬舍 哺乳母豬舍 幼豬舍 妊娠,後備及肥豬舍
適宜溫度 6-8 12-14 8-12 8-10
最低溫度 2 8 6 2
哺乳豬的最適溫度(℃)
日齡 最適溫度
出生3日以內 28-30
4-7日齡 25-28
8-30日齡 22-28
31-45日齡 18-20
豬舍溫度的高低取決於舍內熱的來源和散失。在我取暖設備的情況下,熱的來源主要是豬體散發的熱和日光照射獲得的熱。熱的散失途徑很多,其大小要取決於豬舍的結構,材料,通風設備和管理情況等。
由此可見,在冬季保溫防寒的主要方法是最大限度地增加庫存豬體發散的熱和獲得的日光熱,盡量減少熱的散失。這就要適當地增加室豬密度,縮小豬舍容積,合理設計採光和通風設備,提高屋頂和牆壁的保溫性能,及時維修門窗,控制門窗開啟等。特別須要注意的豬床導熱性能。加為豬的很大一部分熱量由地面偉起,如果豬床傳熱性太強,即使舍溫不太冷,豬也感到不舒適。
冬季應採暖設備,在夏季降溫防暑主要方法是加大通風,給豬進行淋浴,以增加熱的散失,同時要綠化遮蔭,覆蓋天窗,搭涼棚或設遮陽板。酌情適當減少容豬頭數。以減少舍內熱的來源。對於肥豬舍來說,夏季的防暑降溫工作比較重要。一般用冷水來降溫,效果良好,也較經濟。
2、濕度:是指舍內空氣中含水量的多少,一般以相對濕度表示豬只適宜的濕度范圍為65-68%,在任何情況下,濕度過高地豬都是不利的,不僅可以加劇高溫或低溫對豬的不良影響,而且往往造成皮膚病,關節炎、呼吸系統病等。舍內溫度過大,是目前無採暖設備的豬舍的主要問題。防止舍內濕度過大的主要措施是:盡量減少水汽來源。例題設置通風裝置,在設計施工方面,要保持豬床間糞溝有1-3%的坡度,並嚴格做到地面平整,防止積水;盡量提高屋頂和牆壁的保溫性能,以減少水汽凝結。
3、通風換氣:豬舍由於豬只密度大,豬舍容積小而密閉,通風換氣在任何季節都是需要的。它關繫到舍內的溫度和空氣衛生狀況。
豬所需的冬季最小換氣率為每百公斤注重每分鍾0.14-0.28米3,夏季最大換氣率為每公斤注重每分鍾0.7-1.4米3。
如果全舍豬的總重量已知,乘以換氣率即可得所需的總換氣量,全密閉豬舍的換氣完全依靠排見扇,可以選用排風扇。一般以用通風窗自然、排風結合機械排風為宜,這樣實際計算換氣量時就十分復雜,一般以保持空氣衛生狀況為指標為進行通風換氣。
4、採光:光照對豬有促進新陳代謝,骨骼生長和殺菌消毒等作用。冬季光照能提高豬舍溫度,降低舍內溫度,各類豬只對光照需要量也不同,對於仔豬和幼豬來說,日光在非全價營養情況下是生長發育的必要條件,成年公豬和成年母豬也需要適當的自然光照。而40kg以上的育肥豬對光照要求就低,一般採用自然光照的豬舍比較好,因此,豬舍建築時要根據各類豬採用不同採光面積。也要採取減少冬季夜間窗戶散熱和夏季透入直射陽光的措施。
豬舍空氣衛生指標
二氧化碳 硫化氫 氨 細菌
0.15% 10ppm 20ppm 35萬/米3
註:ppm為百萬分之一。
三、 豬舍設計中的幾個問題:
豬舍設計中牽涉的參數很復雜,現在目前建築豬舍(以自然採光,自然通風為主)遇到的幾個有關問題簡述如下:
1、 採光窗的設計:主要考慮各類豬對光照的要求和豬舍內溫度,哺乳母豬,公豬和豬舍應具有充足的光照,而肥豬舍的光照可以少一些,冬季舍內直射陽光光照面積大,可以提高氣溫而夏季要盡量減少舍內的直射陽光,以利降溫,同時採光窗容易散熱,對於冬季夜間的保溫問題應予考慮。
除以上因素外,在設計採光窗時,主要依據的參數是太陽的高度角(即太陽光線與水平面的夾角)。因為只有正確計算出太陽高度角和窗戶位置的關系後,才能使陽光照射在預定的豬床位置。太陽的高度角取決於各地的緯度和不同季節的日期和赤緯(太陽光線與赤道面的夾角)。全年各節氣正午太陽高度角計算公式如下:
太陽高度角=90度-地理緯度+赤緯
確定角窗位置主要是確定南窗上沿的位置。
一般從糞尿溝底算起高90厘米,以防豬從開著的窗口跳出或破壞窗戶。確定南窗上沿的位置,可以用兩種方法:
A作圈法:先按比例准確繪制豬舍剖面圖,然後在南排豬床上確定需要南窗上沿光線照射的點1,再由1點按正午太陽高度角引線,1點的引線與南牆外皮的交點即南窗上沿的位置。
B計演算法:確定南窗上沿位置還可以用以下計算公式:
A=B•tgh
A——南窗上沿位置的垂直高度
B——南窗上沿光線投射點至外牆皮的水平距離
Tgh——正午太陽高度角的正切值
2、 通風系統的設計
3、 容豬密度和豬舍容積:
提高冬季舍溫,節約建築面積,豬舍的容積決定豬舍的高度,通道地坪至天花板的豬舍高度,不低於2.5-3米,豬舍的容積應當因地制宜。
4、 豬床結構
豬床指豬躺卧的地面,地面材料的導熱性對豬的影響較大。
豬床必須保持乾燥,這個問題除依靠調教豬只不亂尿外,不應使豬床向糞尿溝方向保持一定的坡度。
豬床的坡度以1-3%為宜。各種地面最好有防水層,因潮濕的水泥地面熱量損失為乾燥水泥地面的兩倍,豬床表面應當平整,不留坑潔和尖利的碎石,但又不要抹得太光滑,以免豬打滑。
5、 清除糞快活系統:消除糞尿系統由糞尿溝和貯糞池組成。
一般糞溝寬度為80厘米,溝深在12-14厘米。
使用水沖清糞尿時,溝向貯糞池方向應有0.5-0.6%的坡度。
9. 在農田裡怎樣建造一個最簡單最便宜的豬舍
肉豬生長的適宜的環境氣溫是16-22℃。豬舍選建座北朝南、背風向陽的地方,做到冬暖夏涼老灶,以減少飼料「肚皮外消耗」。目前比較經濟的保溫措施是塑料防寒大棚,圈內多加墊草,冬季保持在0℃以上。夏季搭涼棚,撒涼水,防止中暑,圈舍內要清潔衛生,並使豬吃、睡、便分開定位,減少飼料損失。
在農村建造豬舍時,就注意以下幾點:
1、忌選擇場址不當
有的神含行地方建養豬場,出於方便參觀學習的想法,將豬場緊靠公路建造。這主要有兩點不利,一是因公路白天黑夜人流、車流、物流太頻繁,豬場易發生傳染病。二是雜訊太大,豬整天不得安寧,對豬生長不利。
2、忌豬舍配置不佳
安排豬舍時要考慮豬群生產需要。公豬舍應建在豬場的上風區,既與母豬舍相鄰,又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哺乳母豬舍、妊娠母豬舍、育成豬舍、後備游嘩豬舍要建在距離豬場大門口稍近一些的地方,以便於運輸。
3、忌豬舍密度過大
有些養豬戶為了節省土地、減少投入,豬舍簡陋、密集、不能科學合理地進行設計和布局,致使豬的飼養密度較大,易造成環境污染及豬群間相互感染。豬舍之間的距離至少8m以上,中間可種植果樹、林木夏季遮蔭。
4、忌建築模式單
母豬舍、公豬舍、肥豬舍模式都有各自的具體要求,不能都建一個樣。比如,母豬舍需設護仔間,而其它豬舍就不需要。公豬舍牆壁需堅固些,圍牆需高些等。所以,養什麼豬,就要建什麼豬舍才行。
5、忌建豬舍無窗戶
有的豬場豬舍一個窗戶也沒有,有的雖有窗戶,但窗戶太小、太少,夏天不利舍內通風降溫。一般情況下,能節養10頭育肥豬的豬舍,後牆需留60~70cm的窗戶4個、兩山頭50~70cm窗戶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