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立秋的由來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十三個節氣,是秋季的起始,於每年公歷8月7或8日交節。立秋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
一、立秋的由來:
立秋的由來在古代是這樣解釋的,《歷書》曰:「斗指西南維為立秋,陰意出地始殺萬物,按秋訓示,谷熟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當北斗七星的斗柄是指向西南的時候就是到了立秋,陰氣從地面出來將萬物生機都殺死了,按照秋天的准則,穀物馬上要成熟了。
從這句古文銀扒就可知,古代是通過散伏天文北斗七星的位置來定立秋的時間,而「秋」字在古代指的是莊稼成熟,所以古代把這一天命名為「立秋」是在提示莊稼馬上成熟,警示百姓要准備收獲了。這也就是立秋的由來。
了解立秋了的知識,讓我不禁感嘆文字的博大精深,一個詞可以包含了那麼歷史和內涵。
『貳』 2018立秋節氣學生手抄報版面設計邊框圖案資料內容大全
2018立秋節氣學生手抄報版面設計邊框圖案資料內容大全
2014立秋節氣學生手抄報版面設計邊框圖案資料內容大全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干支歷未月的結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時間在農歷每年七月初一前後(公歷8月7-9日之間)。秋就是指暑去涼來,意味著秋天的開始。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一葉而知秋的成語。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
在本節氣期間,太陽從巨蟹座運行到獅子座。夜晚觀天時能看到北斗星的斗柄指向天干申(西南)的方向。交立秋的那一天,正是農歷的七月,七月也正是申月。立秋之時太陽處在赤緯+16°19',比起夏至那天的+23°26'已經向南偏了不少,北京地區日照時間也縮短到了14小時04分(夏至日是15小時)。但是依然很熱,立秋之後仍有一伏,秋老虎依然存在。因此仍舊要注意防暑。但是,大自然還是有了變化。出現了中午熱、早晚涼的尜尜天,而且一場秋雨一場涼,十場秋雨就結霜。
三候解釋
我國古代將立秋分為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
涼風至:刮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於暑天中的熱風。
白露降: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生。
寒蟬鳴: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手抄報版面設計邊框圖案內容
日期計算
[Y*D+C]-L
公式解讀:Y=年數後2位,D=0.2422,L=閏年數,21世紀C=7.5,20世紀=8.35。
舉例說明:2088年立秋日期=[88×0.2422+7.5]-[88/4]=28-22=6,8月6日是立秋。
例外:2002年的計算結果加1日。
風俗
立秋節
立秋節,也稱七月節。時間在公歷每年8月7日或8日開始。在周代是日天子親率三公六卿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並舉行祭祀少嗥、蓐收的儀式,(見《禮祀·月令》)。漢代仍承此俗。《後漢書·祭祀志》:立秋之日,迎秋於西郊,祭白帝蓐收,車旗服飾皆白,歌《西皓》、八佾舞《育命》之舞。並有天子入圃射牲,以薦宗廟之禮,名日軀劉。殺獸以祭,表示秋來揚武之意。到了唐代,每逢立秋日,也祭祀五帝。《新唐書·禮樂志》:立秋立冬祀五帝於四郊。宋代,立秋之日,男女都戴楸葉,以應時序。有以石楠紅葉剪刻花瓣簪插鬢邊的風俗,也有以秋水吞食小赤豆七粒的風俗(見《臨安歲時記》),明承宋俗。清代在立秋節這天,懸秤稱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數相比,以驗夏中之肥瘦。民國以來,在廣大農村中,在立秋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預卜天氣涼熱之俗。還有以西瓜、四季豆嘗新、奠祖的風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陳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飲等風俗。
摸秋
夏歷八月十五日,是為中秋節。這天夜裡婚後尚未生育的婦女,在小姑或其他女伴的陪同下,到田野瓜架、豆棚下,暗中摸索摘取瓜豆,故名摸秋。俗謂摸南瓜,易生男孩;摸扁豆,易生女孩;摸到白扁豆更吉利,除生女孩外,還是白頭到老的好兆頭。按照傳統風俗,是夜瓜豆任人採摘,田園主人不得責怪。姑嫂歸家再遲,家長也不許非難。此俗清代以前就有,民國以來仍流傳在民間。如在商洛竹林關一帶,中秋節夜裡,孩子們在月亮還未出來時,照例鑽進附近的秋田裡,摸一樣東西回家。如果摸到蔥,父母就認為這孩子長大後很聰明;如果摸到瓜果,父母就認為孩子將來不愁吃喝,事事順利。人們視摸秋為游戲,不作偷盜行為論處。過了這一天,家長要約束孩子,不準到瓜田裡拿人家的一枝一葉。商南縣的居民,在中秋節的晚上,吃罷月餅後,不肯長高的小孩去摸高梁;沒有男孩的人家去摸茄子;沒有女孩的人家去摸辣子;小孩不聰明的人家去摸蔥。
秋忙會
秋忙會一般在農歷七八月份舉行,是為了迎接秋忙而做准備的經營貿易大會。有與廟會活動結合起來舉辦的,也有單一為了秋忙而舉辦的貿易大會。其目的是為了交流生產工具,變賣牲口,交換糧食以及生活用品等。其規模和夏忙會一樣,設有騾馬市、糧食市、農具生產市、布匹、京廣雜貨市等。現今把這類集會,都叫做經濟貿易交流大會。過會期間還有戲劇演出、跑馬、耍猴等文藝節目助興。
秋收互助
秋忙開始,農村普遍有秋收互助的習俗,你幫我我幫你,三五成群去田間,搶收已經成熟的玉米。一料玉米要搬四次:頭茬、二茬、三茬、撈空茬。婦女、老人、十來歲的小孩,他們手提竹籠,一排接一排,一株接一株,挨著個兒去搬。切忌猴子搬玉米,搬一個撂一個。而是搬一個放在籠子里,然後放在地頭玉米穗堆子里,最後用大車拉回家。頭茬先搬已經成熟了的玉米穗,未成熟的玉米穗,留下來二茬再去搬。二茬、三茬是用同樣的辦法去搬。最後撈空茬,把剩餘的玉米穗,不管老嫩、一齊搬回家中。看誰家的玉米成熟的早,先給誰家搬,既不違農時,又能顆粒歸倉。
秋田娛樂
秋天,特別是秋忙前後,農事雖忙,秋種秋收,忙得不亦樂乎!但忙中也有樂趣,常見一些青年人和十餘歲的孩子,在包穀、穀子、糜子生長起來以後,特別是包穀長成一人高,初結穗兒的時候,田間里正是他們玩耍、做戲的場所。他們把嫩包穀穗搬下來,在地下挖一孔土窯,留上煙囪,就是一個天然的土灶,然後把嫩包穀穗放進去,到處拾柴禾,包穀頂花就是很好的燃料,加火去燒。一會兒一全窯的包穀穗全被燒熟了,豐碩的包穀宴就在田間舉行。他們還上樹捉麻雀蛋,就地打兔子,能吃的野味很多,都可以在野地的鍋里,燒制出來。有葷有素,百味俱全。他們還把打來的柿子,弄來的紅苕,放在土窯洞里,溫燒一個時辰,就會變成香甜的柿子。這種秋田裡的樂趣,一代一代地傳承下來。
貼秋膘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因為人到夏天,本就沒有什麼胃口,飯食清淡簡單,兩三個月下來,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在立秋這天各種各樣的肉,燉肉烤肉紅燒肉等等,以肉貼膘。
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稱為咬秋。天津講究在立秋這天吃西瓜或香瓜,稱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江蘇等地也在立秋這天吃西瓜以咬秋,據說可以不生秋痱子。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燒酒同食,民間認為可以防瘧疾。城裡人在立秋當日買個西瓜回家,全家圍著啃,就是啃秋了。而農人的啃秋則豪放得多。他們在瓜棚里,在樹蔭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著紅瓤西瓜啃,抱著綠瓤香瓜啃,抱著白生生的山芋啃,抱著金黃黃的玉米棒子啃。啃秋抒發的,實際上是一種豐收的喜悅。
秋社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於漢代,後世將秋社定在立秋後第五個戊日。此時收獲已畢,官府與民間皆於此日祭神答謝。宋時秋社有食糕、飲酒、婦女歸寧之俗。唐韓偓《不見》詩:此身願作君家燕,秋社歸時也不歸。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傳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說法。
歌謠
時到立秋年過半,可能有澇也有旱,
立秋男女老少齊努力,戰天斗地奪高產。
棉花抹杈邊心,追肥時間到下限,
天旱澆水要適量,防治病蟲巧把關。
早秋作物漸成熟,防雀糟蹋要常轉。
晚秋作物治追耪,後期管理不能軟。
適時播種大白菜,炕土壅蔥奪豐產。
保護地菜籌建棚,底肥施足地深翻。
大積大造農家肥,割曬青草抽時間。
林木果樹管理好,摘下果梨去賣錢。
畜禽管理要加強,要緊預防牛流感。
喂魚注意多投草,魚病防治至關鍵,
坑內菱角採下來,繼續管好藕葦芡。
農諺
立秋帶來的首先是天氣的變化。從這一天開始,天高氣爽,月明風清,氣溫逐漸下降,正如諺語所說:立秋之日涼風至,早上立了秋,晚上涼颼颼。但立秋的早晚又有很大區別,所謂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即是提醒人們不可對立秋盲目樂觀,有時候立秋過後,還有‘(秋)老虎’在一頭。其實,立秋降溫最大的法寶是下雨,秋前秋後一場雨,白露前後一場風,這是人們長期觀察總結得出的結論。
人們對秋雨無疑是歡迎的,立秋下雨人歡樂,處暑下雨萬人愁,在通常情況下,立秋處暑有陣頭,三秋天氣多雨水,不但下雨,有時還要打雷,這標志著立秋響雷,百日見霜。立秋後每降一次雨,氣溫也隨之下降一定幅度,一場秋雨一場寒之說即在於此。但立秋後無雨的情況也是有的,其標志就是秋前北風馬上雨,秋後北風無滴水,最直接的後果也很明顯:立秋無雨秋乾熱,立秋有雨秋落落。
立秋對於農事的影響相當大。古代農業社會,農民對立秋的重視程度不亞於過節。如果立秋日天氣晴朗,必定風調雨順,可以坐等豐收。同樣,立秋的早晚也相當重要,七月秋樣樣收,六月秋樣樣丟。立秋後下不下雨更忽視不得,立秋有雨樣樣收,立秋無雨人人憂,因為立秋無雨是空秋,萬物歷來一半收。
由此可見,立秋還是一個收獲的標志,所謂秋不涼,籽不黃,立秋十天遍地黃,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結頂,一個金色的`秋天就要到來了。在這個季節里,人們盤算最多的就是農事: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蕎麥白露花,寒露蕎麥收到家;立秋摘花椒,白露打胡桃,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軟棗,享受收獲之樂的同時,也要掌握好工作的節奏:七月立秋慢溜溜,六月立秋快加油,立秋拿住手,還收三五斗。對沒進入收獲期的,立秋後也需注意:頭伏芝麻二伏豆,晚粟種到立秋後;立秋棉管好,整枝不可少;立秋種芝麻,老死不開花。
立秋也相應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立秋既是萬物成熟收獲的季節,也是人體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秋季養生從來是人們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最易做的就是立了秋,便把扇子丟。因為一場秋雨一場寒,所以十場秋雨要穿棉。天涼了,還應注意水白露身不露,秋後少游,人們甚至認為立秋洗肚子,不長痱子拉肚子。在飲食起居方面,古人認為秋天宜收不宜散,應切記秋不食辛辣、秋不食肺;還應早卧早起,與雞俱興,早卧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這樣才合乎秋季養生之道。
詩詞
立秋
[宋]劉翰
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立秋前一日覽鏡
[唐]李益
萬事銷身外,生涯在鏡中。
惟將兩鬢雪,明日對秋風。
七絕·立秋
[當代]徐書信
池水漸涼蟬唱稀,長空雁陣嶺南飛。
與君攜手花間舞,夜露沾鞋又濕衣。
立秋祝福語
01今日立秋,朋友對你暗送秋波。收到這份祝福,你的心情會秋高氣爽,煩惱像秋風掃落葉一般干凈,收獲像秋天的果實一樣豐碩,所有的快樂會找你秋後算帳!
02秋雨秋風秋老虎,整天奔波挺辛苦;天氣多變切記住,莫失健康要勤補;要有傷心向我訴,我的簡訊陪你度;真心的祝福你立秋快樂無邊!
03初秋時節,我送清爽簡訊祝願你:對你的家庭要有責任心,工作不在煩心。對待朋友要用真心,事業不在灰心。今天我給你發簡訊,你可知道我的良苦用心。
04我從秋天趕來,老老實實追隨你,迷虎中駕著祝福牌汽車撞到你。對不起哦,見你流鼻涕了想告訴你才出的車禍,你要注意別再感冒了。
05啊~啾,秋天說來就來,來就來了還攜帶不良因素,不注意啊~啾就趁火打劫,啊~啾~啊~秋不消停。你得注意天氣變化,謹防啊~啾啊。
06知道嗎?簡訊是一種無線電波,那麼立秋的簡訊就是秋天的電波,簡稱秋波。我發條秋波,祝你愉快。你收到就行,別聲張,就當我是暗送秋波好了!
07炎夏已消逝,秋天的水--碧波盪漾;雨--瀟灑倘徉;果--滿園飄香;立秋來好時光,簡訊祝福來送上:願我清爽的祝福能給您帶來立秋的舒暢!
08今天終於盼到立秋時,烈日炎炎將告終,涼風微微冰爽心;秋雨如絲散憂傷,果變熟葉轉黃,一道相思印心上。立秋到了,朋友,注意別著涼。
09塵歸塵,土歸土,最高溫度三十五;花非花,霧非霧,光著膀子汗如注;橋歸橋,路歸路,立秋將至送祝福:心情越來越清爽,生活越來越幸福。
10皇天在上頭,後土在下頭。夏天在前頭,秋天在後頭。好運在里頭,快樂在外頭。平安到手頭,幸福無盡頭。只要你低頭,立秋祝福到心頭。
『叄』 劉禹錫的代表作品
代表作品:《秋詞》。
《秋詞》的可貴在於詩人對秋天和秋色的感受與眾不同,一反過去文人悲秋的傳統,贊頌了秋天的美好,並借黃鶴直沖雲霄的描源鋒兆寫,表現了作者奮發進取的豪情和豁達樂觀的情懷。
全詩: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譯文:
自古以來每逢秋天都會感到悲涼寂寥,我卻認為秋天要勝過春天。萬里晴空,一隻鶴凌雲而飛起,就引發我的詩興到了藍天上了。
(3)秋風至白露生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基缺
詩人被貶朗州司馬時所作。公元805年(永貞元年),順宗即位,任雹租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劉禹錫也參加了這場革新運動。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鎮、官僚勢力的強烈反對,以失敗而告終。順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賜死,劉禹錫被貶。可貴的是,詩人在遭受嚴重打擊後,並沒有消沉下去。
劉禹錫貶到朗州(湖南常德)時,是三十四歲。正感到春風得意,卻被趕出了朝廷,其苦悶是可想而知的。但他這個人求異心理很強,做事都想與眾不同,不肯人雲亦雲。《秋詞》就是被貶朗州時這種心情下寫的。
『肆』 白露手抄報一等獎
白露祝福語3
1.白露節,送你忘憂草之露,一切煩惱都走開;送你幸運草之露,吉祥如意跟著來;送你丹桂花之露,碩果累累掛枝頭;送你玫瑰花之露,愛情甜甜在心頭!
13.秋已至,天轉涼,鴻雁下斜陽;紅花謝,綠林黃,莫忘添衣裳;欲惆悵,享陽光,天籟語鏗鏘;桂樹茂,菊散香,茄前扮徐風攜清涼;願卿多安康!
14.白露天轉涼,朋友記心上。秋雨層層涼,朋友牽掛長。秋月圓又亮,朋友勿相忘。秋去秋又來,朋友永健康。白露快樂!
15.白露至,秋風起,讓秋風,吹走你的郁悶;讓秋雨,洗去你的煩惱;讓秋果,豐富你的收獲;讓簡訊,送你秋日的祝福,祝你在這個豐收的季節里收獲碩果累累!
16.願你的心情展"露"出笑容,願你的事業展"露"出光芒,願你的愛情展"露"出溫馨,願你的家庭展"露"出和美,願你的未來展"露"出希望。白露快樂!
18.一行白鷺上青天,一季白露到眼前,一杯暖茶溫腸胃,一件外衣防風寒,一句問候知冷暖,一條簡訊傳情感,想說的話千千萬,保暖防寒是重點!
20.怒哀樂都是情緒的真,陰晴冷暖皆為生活之美。
21.葉凝秋露,院映疏影。
22.白露凝珠月更明,萬物靜候好個秋。
23.露華秋濃,時代愈顯鋒芒。
24.源於萬物不盡靈感,玉露匯川。
26.白露,白露,白送「仙露」:服用之後百寒不侵,氣血通暢,吃嘛嘛香,吃的飽,睡的好!生活原來如此美妙。願你白露天注重保養,變得白白凈悔信凈,美若天仙,快活似神仙!
27.白露到了,快樂露出了犄角,天天開心;幸福露出了笑臉,美好無限;吉祥露出了端倪,好運無窮;平安露出了微笑,福壽綿綿。願你開懷,心情好好!
29.露出盛世甜蜜幸福的滋味,露出美麗漂亮瀟灑的風度,露出美滿怡情自得的笑臉,露出富裕吉祥快樂的心情,露出如意健康強壯的體魄。願白露愜意快樂康健!
『伍』 帶白露節氣的詩句
帶白露節氣的詩句(精選150句)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比較經典的詩句吧,詩句具有精煉、集中,節奏鮮明,富有韻律的特點。那什麼樣的詩句才是大家都稱贊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帶白露節氣的詩句,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帶白露節氣的.詩句 1
1、夜深宮殿門不鎖,白露滿山山葉墮。
2、白露團甘子,清晨散馬蹄。
3、白露點曉星明滅,秋風落葉。
4、河漢雲消溢素光,重開樽酒據繩床。嫦娥斟酒猶前夕,老子婆娑且醉鄉。
5、析析有新意,微微曙色幽。
6、竹動時驚鳥,莎寒暗滴蟲。
7、著霜寒未結,凝葉滴還流。
8、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9、歲露從今夜白,百年眼對老天青。
10、階下敗蘭猶有氣,手中團扇漸無端。
讓桐11、惆悵前修人去盡,後生誰可囑遺經。
12、裴回阡陌上,瞻想但淹留。
13、痕沾珠箔重,點落玉盤空。
14、薄言出遊,以寫心曲。山木斕斑,江雲差池。樂以旨酒,委蛇委蛇。
15、何以逭之,曰維豐年。豐年伊何,坦迅坦維民之德。民之頌之,天子之澤。
16、白露曖秋色,月明清漏中。
17、改變容顏,消磨今古,隴頭殘月。
18、滿園生永夜,漸欲與霜同。
19、章華宮人夜上樓,君王望月西山頭。
20、露含疏月凈,光與曉煙浮。
21、白露凄凄,原草具腓。日月於邁,載授我衣。北山有堂,江注其麓。
22、西風吹我鬢鬅鬙,獨立庭中影隨形。
23、爾樵爾漁,來往無怒。爾農獲斯,黍稷如岵。戔戔守臣,實蹈百愆。
24、經秋不脫無多樹,近月能明有幾星。
25、故址頹垣,冷煙衰草,前朝宮闕。
26、風信兩番生綠桂,年華一寸入黃楊。怪來詩思清難忍,早雁聲中露欲霜。
27、圃開連石樹,船渡入江溪。
28、比玉偏清潔,如珠詎可收。
29、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30、長安道上行客,依舊利深名切。
帶白露節氣的詩句 2
1.古樹蒼煙斷,虛亭白露寒。——陳子昂《秋日遇荊州府崔兵曹使宴》
2.鄴城蒼蒼白露微,世事翻覆黃雲飛。——李頎《鄭櫻桃歌》
3.白露鳴蛩急,晴天度雁疏。——溫庭筠《登盧氏台》
4.白露曖秋色,月明清漏中。——雍陶《秋露》
5.白露沾長早,春風到每遲。——崔塗《幽蘭》
6.白露沾野草,時節忽復易。——《明月皎夜光》
7.葳蕤蒼梧鳳,嘹唳白露蟬。——陳子昂《西還至散關答喬補闕知之》
8.登高何處見瓊枝,白露黃花自繞籬。 ——羊士諤《寄裴校書》
9.未夜青嵐入,先秋白露團。——白居易《題盧秘書夏日新栽竹二十韻》
10.白露空沾九原草,青山猶閉數株松。——劉長卿《雙峰下哭故人李宥》
11.紅霞似綺河如帶,白露團珠菊散金。——盧綸《九日奉陪侍郎登白樓》
12.秋既先戒以白露兮,冬又申之以嚴霜。——宋玉《九辨》
13.清霜入曉鬢,白露生衣巾。——李白《贈崔司戶文昆季》
14.望見南山陽,白露靄悠悠。——王維《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磴道盤曲四五十里至黃牛嶺見黃花川》
15.秋分雷自合收聲,白露明朝忽震霆。——樓鑰《八月四日晚霹靂碎大柳木》
16.丹丘恨不及,白露已蒼蒼。——陳子昂《同宋參軍之問夢趙六贈盧陳二子之作》
17.秋風白露沾人昌鉛衣,壯心凋落奪顏色。——孟郊《出門行》
18.蒼苔白露生三徑,古木寒蟬滿四鄰。——劉長卿《鄖上送韋司士歸上都舊業》
19.萸房暗綻紅珠朵,茗碗寒供白露芽。——元稹《奉和嚴司空重陽日同崔常侍崔郎中…登龍山落帽台佳宴》
20.悲白露之晨零,顧襟袖以緬邈!——陶淵明《閑情賦》
21.玄蟬號白露,茲歲已蹉跎。——陳子昂《感遇三十八首》
22.白露紛以塗塗兮,秋風瀏以蕭蕭。——劉向《九嘆》
23.庭前有白露,暗滿菊花團。——杜甫《初月》
24.行當白露時,眇視秋光里。——劉禹錫《韓十八侍御見示岳陽樓別竇司直詩…自述故足成六十二韻》
25.紅衣落盡暗香殘,葉上秋光白露寒。——羊士諤《郡中即事三首》
26.白露下百草,蕭蘭共雕悴。——韓愈《秋懷詩十一首》
27.白露傷草木,山風吹夜寒。——王昌齡《和振上人秋夜懷士會》
28.白露蒼蒼抱枝宿。不知何事守空山,萬壑千峰自愁獨。——劉長卿《山鴝鵒歌》
29.天秋木葉下,月冷莎雞悲。坐愁群芳歇,白露凋華滋。——李白《秋思》
30.春風正淡盪,白露已清泠。——陳子昂《修竹》
帶白露節氣的詩句 3
1.秋至明月圓,風傷白露落。——江淹《銅爵妓》
2.月明白露澄清光,層城綺閣遙相望。——王勃《秋夜長》
3.晨朝降白露,遙憶舊青氈。——杜甫《與任城許主簿游南池》
4.秋風白露晞,從是爾啼時。——劉禹錫《鶗鴂吟》
5.清風吹枕席,白露濕衣裳。——白居易《涼夜有懷·其二》
6.長安別日春風早,嶺外今來白露秋。 ——李紳《端州江亭得家書二首》
7.河出鳥宿後,螢火白露中。——賈島《就峰公宿》
8.迅風拂裳袂,白露沾衣襟。——王粲《七哀詩三首·其二》
9.白露變時候,蛩聲暮啾啾。——劉長卿《睢陽贈李司倉》
10.光風滅蘭蕙,白露灑葵藿。——李白《古風其五十二·青春流驚湍》
11.金天方肅殺,白露始專征。——陳子昂《送別崔著作東征》
12.林木含白露,星斗在青天。——賈島《口號》
13.衣裳判白露,鞍馬信清秋。 ——杜甫《舍弟觀歸藍田迎新婦,送示兩》
14.芳草歇柔艷,白露催寒衣。——李白《秋夕旅懷》
15.白露時先降,清川思不窮。——高適《陪竇侍御泛靈雲池》
16.夕陽飄白露,樹影掃青苔。——賈島《泥陽館》
17.白露凋花花不殘,涼風吹葉葉初乾。 ——白居易《衰荷》
18.泠然夜遂深,白露沾人袂。——常建《西山》
19.行背青山郭,吟當白露秋。——錢起《江行無題一百首》
20.憑欄久,金波漸轉,白露點蒼苔。——秦觀《滿庭芳·碧水驚秋》
21.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戴聖《禮記》
22.白露見日滅,紅顏隨霜凋。——李白《早秋單父南樓酬竇公衡》
23.白露含明月,青霞斷絳河。——杜審言《七夕》
24.白露黃粱熟,分張素有期。——杜甫《佐還山後寄三首》
25.昨夜離心正鬱陶,三更白露西風高。——高適《送別》
26.蒼梧多蟋蟀,白露濕江蘺。——賈島《送鄭長史之嶺南》
27.秋空雁度青天遠,疏樹蟬嘶白露寒。 ——盧殷《悲秋》
28.始出嚴霜結,今來白露晞。——曹植《情詩·微陰翳陽景》
29.季冬行秋令,則白露早降,介蟲為妖,四鄙入保。——戴聖《禮記》
30.秋草生庭白露時,故園諸弟益相思。 ——韋應物《閑居寄諸弟》
31.茅屋空山暮,荷衣白露濃。 ——錢起《葯堂秋暮》
32.白雲映水搖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李白《金陵城西樓月下吟》
33.北闕妖氛滿,西郊白露初。 ——杜甫《得家書》
34.天清白露下,始覺秋風還。——李白《游溧陽北湖亭望瓦屋山懷古贈同旅/贈孟浩然》
35.萬里黃山北,園陵白露中。——杜甫《洞房》
36.白露披梧桐,玄蟬晝夜號。——岑參《鞏北秋興寄崔明允》
37.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白居易《南湖晚秋》
38.看取庭蕪白露新,勸君不用久風塵。 ——郎士元《送張光歸吳》
39.白露團甘子,清晨散馬蹄。——杜甫《白露》
40.清光入杯杓,白露生衣巾。——白居易《效陶潛體詩十六首》
帶白露節氣的詩句 4
1、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2、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3、白露沾野草,時節忽復易。
4、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
5、迅風拂裳袂,白露沾衣襟。
6、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7、空園白露滴,孤壁野僧鄰。
8、椒如菽,或紅破白露,枝影扶疏。
9、白露堂中細草跡,紅羅帳里不勝情。
10、清光入杯杓,白露生衣巾。
11、炎方每續朱櫻獻,玉座應悲白露團。
12、坐愁群芳歇,白露凋華滋。
13、白雲映水搖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14、憑闌久,金波漸轉,白露點蒼苔。
15、點綴南雲秋幾雁。白露沾衣。
16、白露園蔬。碧水溪魚。
17、詩不雲乎,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18、夜深白露紛下,誰見濕螢流。
19、曉星明滅。白露點、秋風落葉。
20、舉酒誦詩屬客。白露與、水光相接。
21、送斜紅斂盡,催上蟾鉤,金風細,點破瑤階白露。
22、白露園蔬。碧水溪魚。
23、白露成野霜,凋我窗下草。
24、樓前平碧千頃秋,白露暗洗芙蓉愁。
25、君家白露秋滿缸,放懷飲我千百觴。
26、秋江清淺時,白露和煙島。
27、葉零白露,雲散青天。
28、房房下著珠簾睡,月過金階白露多。
29、白露下百草,莖葉日紛委。
30、白露秋催促,紅花葉自輕。
31、高秋八九月,白露變為霜。
32、白露已清泠。哀響激金奏。
33、白露含明月,青霞斷絳河。
34、未改朱明律,先含白露風。
35、風池明月水,衰蓮白露房。
帶白露節氣的詩句 5
1、夜深宮殿門不鎖,白露滿山山葉墮。
2、白露團甘子,清晨散馬蹄。
3、白露點曉星明滅,秋風落葉。
4、河漢雲消溢素光,重開樽酒據繩床。嫦娥斟酒猶前夕,老子婆娑且醉鄉。
5、析析有新意,微微曙色幽。
6、竹動時驚鳥,莎寒暗滴蟲。
7、著霜寒未結,凝葉滴還流。
8、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9、歲露從今夜白,百年眼對老天青。
10、階下敗蘭猶有氣,手中團扇漸無端。
11、惆悵前修人去盡,後生誰可囑遺經。
12、裴回阡陌上,瞻想但淹留。
13、痕沾珠箔重,點落玉盤空。
14、薄言出遊,以寫心曲。山木斕斑,江雲差池。樂以旨酒,委蛇委蛇。
15、何以逭之,曰維豐年。豐年伊何,維民之德。民之頌之,天子之澤。
16、白露曖秋色,月明清漏中。
17、改變容顏,消磨今古,隴頭殘月。
18、滿園生永夜,漸欲與霜同。
19、章華宮人夜上樓,君王望月西山頭。
20、露含疏月凈,光與曉煙浮。
21、白露凄凄,原草具腓。日月於邁,載授我衣。北山有堂,江注其麓。
22、西風吹我鬢鬅鬙,獨立庭中影隨形。
23、爾樵爾漁,來往無怒。爾農獲斯,黍稷如岵。戔戔守臣,實蹈百愆。
24、經秋不脫無多樹,近月能明有幾星。
25、故址頹垣,冷煙衰草,前朝宮闕。
26、風信兩番生綠桂,年華一寸入黃楊。怪來詩思清難忍,早雁聲中露欲霜。
27、圃開連石樹,船渡入江溪。
28、比玉偏清潔,如珠詎可收。
29、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30、長安道上行客,依舊利深名切。
『陸』 白露節氣最美詩句
白露節氣最美詩句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說到詩句,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詩句具有精煉含蓄的特點,起著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思想感情的作用。那什麼樣的詩句才是經典的`呢?下面是我整理的白露節氣最美詩句,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白露節氣最美詩句1
宿煙含白露
唐 :孫頠
析析有新意,微微曙色幽。
露含疏月凈,光與曉煙浮。
迥野遙凝素,空林望已秋。
著霜寒未結,凝葉滴還流。
比玉偏清潔,如珠詎可收。
裴回阡陌上,瞻想但淹留。
悲秋
唐: 盧殷
秋空雁度青天遠,疏樹蟬嘶白露寒。
階下敗蘭猶有氣,手中團扇漸無端。
白露
唐:杜甫
白露團甘子,清晨散馬蹄。
圃開連石樹,船渡入江溪。
憑幾看魚樂,回鞭急鳥棲。
漸知秋實美,幽徑恐多蹊。
新秋
唐 白居易
西風飄一葉,庭前颯已涼。
風池明月水,衰蓮白露房。
其奈江南夜,綿綿自此長。
秋題牡丹叢
掘吵升唐: 白居易
晚叢白露夕,衰葉涼風朝。
紅艷久已歇,碧芳今亦銷。
幽人坐相對,心事共蕭條。
郡中即事三首
唐 :羊士諤
紅衣落盡暗香殘,葉上秋光白露寒。
越女含情已無限,莫教長袖倚闌干。
涼夜有懷
唐: 白居易
清風吹枕席,白露濕衣裳。
好是相親夜,漏遲天氣涼。
衰荷
唐:白居易
白露凋花花不殘,涼風吹葉葉初乾。
無人解愛蕭條境,更繞衰叢一匝看。
白露為霜
唐:顏粲
悲秋將歲晚,繁露已成霜。
遍渚蘆先白,沾籬菊自黃。
應鍾鳴遠寺,擁雁度三湘。
氣逼襦衣薄,寒侵宵夢長。
滿庭添月色,拂水斂荷香。
獨念蓬門下,窮年在一方。
閏中秋是日白露節
朝代:元朝|作者:張翥
河漢雲消溢素光,重開樽酒據繩床。嫦娥斟酒猶前夕,老子婆娑且醉鄉。
風信兩番生綠桂,年華一寸入黃楊。怪來詩思清難忍,早雁聲中露欲霜。
《秋露》
(唐·雍陶)
白露曖秋色,月明清漏中。
痕沾珠箔重,點落玉盤空。
竹動時驚鳥,莎寒暗滴蟲。
滿園生永夜,漸欲與霜同。
白露
朝代:明朝|作者:顧璘
白露凄凄,原草具腓。日月於邁,載授我衣。北山有堂,江注其麓。
薄言出遊,以寫心曲。山木斕斑,江雲差池。樂以旨酒,委蛇委蛇。
爾樵爾漁,來往無怒。爾農獲斯,黍稷如岵。戔判老戔守臣,實蹈百愆。
何以逭之,曰維豐年。豐年伊何,維民之德。民之頌之,天子之澤。
賀聖朝·白露點曉星
白露點曉星明滅,秋風落葉。
故址頹垣,冷煙衰草,前朝宮闕。
長安道上行客,依舊利深名切。
改變容顏,消磨今古,隴頭殘月。
白露日獨立
西風吹我鬢鬅鬙,獨立庭中影隨形。
一歲露從今夜白,百年眼對老天青。
經秋不脫無多樹,近月能明有幾星。
惆悵前修人去盡,後生誰可囑遺經。
烏棲曲
章華宮人夜上樓,君王望月西山頭。
夜深宮殿門不鎖,白碰塵露滿山山葉墮。
白露為霜
唐:徐敞
早寒青女至,零露結為霜。
入夜飛清景,凌晨積素光。
駟星初晰晰,葭菼復蒼蒼。
色冒沙灘白,威加木葉黃。
鮮輝襲紈扇,殺氣掩干將。
葛屨那堪履,徒令君子傷。
白露
唐:鮑溶
清蟬暫休響,豐露還移色。
金飆爽晨華,玉壺增夜刻。
已低疏螢焰,稍減哀蟬力。
迎社促燕心,助風勞雁翼。
一悲紈扇情,再想清淺憶。
高高拜月歸,軋軋挑燈織。
盈盈玉盤淚,何處無消息。
《蒹葭》
《詩經·國風·秦風》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白露節氣最美詩句2
《秦風·蒹葭》
【先秦】詩經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玉階怨》
【唐】李白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秋夜同永叔看月》
【宋】梅堯臣
青天有右目,昏明不常開。
常時翳雲氣,古監生莓苔。
秋夜特清徹,乃顧漸西回。
靈兔不搗葯,是夜無纖埃。
與君玩流景,置酒臨層台。
單衣濕白露,鳴鴈方南來。
以言歡未終,鴈聲一何哀。
《秋日漫興二首》
【宋】洪邁
江湖久客日思家,坐覺微霜上鬢華。
節序又催秋後雁,風光爭發雨前花。
倦遊已夢庄生蝶,不飲何憂廣客蛇。
怪底朝來衣袖薄,一川白露下蒹葭。
《近作小池頗有野意日晚臨流吟柳渾獨不見慨然》
【宋】晁說之
無波枉陼若堪憑,白露青蘋更可陵。
過盡秋風獨不見,此時腸斷柳吳興。
《登北樓》
【宋】吳則禮
落景孤雲共,清商戍角和。
蒼煙淡伊洛,白露濕關河。
牧馬隨鴻雁,行人擊駱駝。
暮年余習在,猶欲聽邊歌。
白露節氣最美詩句3
1.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詩經》
2.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蘇軾《赤壁賦》
3.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李白《玉階怨》
4.八月白露降,槐葉次第黃。——白居易《和答詩十首·和松樹》
5.秋風何冽冽,白露為朝霜。——左思《雜詩·秋風何冽冽》
6.悲秋將歲晚,繁露已成霜。遍渚蘆先白,沾籬菊自黃。——顏粲《白露為霜》
7.早寒青女至,零露結為霜。入夜飛清景,凌晨積素光。——徐敞《白露為霜》
8.著霜寒未結,凝葉滴還流。——孫頠《宿煙含白露》
9.白雲映水搖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李白《金陵城西樓月下吟》
10.季冬行秋令,則白露早降,介蟲為妖,四鄙入保。——戴聖《禮記》
11.掩藹青春去,蒼茫白露稀。——李益《賦得垣衣》
12.秋草生庭白露時,故園諸弟益相思。——韋應物《閑居寄諸弟》
13.萬里黃山北,園陵白露中。——杜甫《洞房》
14.北闕妖氛滿,西郊白露初。——杜甫《得家書》
15.天清白露下,始覺秋風還。——李白《游溧陽北湖亭望瓦屋山懷古贈同旅/贈孟浩然》
16.看取庭蕪白露新,勸君不用久風塵。——郎士元《送張光歸吳》
17.白露團甘子,清晨散馬蹄。——杜甫《白露》
18.白露披梧桐,玄蟬晝夜號。——岑參《鞏北秋興寄崔明允》
19.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白居易《南湖晚秋》
20.清光入杯杓,白露生衣巾。——白居易《效陶潛體詩十六首》
21.值秋雁兮飛日,當白露兮下時,怨復怨兮遠山曲,去復去兮長河湄。——江淹《別賦》
22.清光一以照,白露共裴回。——李益《賦應門照綠苔》
23.九日泣黃花,三秋悲白露。——李端《冬夜與故友聚送吉校書》
24.北海朱旄落,東歸白露生。——陳子昂《還至張掖古城,聞東軍告捷,贈韋五虛己》
25.玉蟾離海上,白露濕花時。——李白《初月》
26.夜深宮殿門不鎖,白露滿山山葉墮。——王建《烏棲曲》
27.白露滿田風裊裊,千聲萬聲鶡鳥鳴。——張籍《秋夜長》
28.煙開翠扇清風曉,水泥紅衣白露秋。——許渾《秋晚雲陽驛西亭蓮池》
29.炎方每續朱櫻獻,玉座應悲白露團。——杜甫《解悶十二首》
30.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圭,明月白露,光陰往來,與子之別,思心徘徊。——江淹《別賦》
31.古樹蒼煙斷,虛亭白露寒。——陳子昂《秋日遇荊州府崔兵曹使宴》
32.鄴城蒼蒼白露微,世事翻覆黃雲飛。——李頎《鄭櫻桃歌》
33.白露鳴蛩急,晴天度雁疏。——溫庭筠《登盧氏台》
34.白露曖秋色,月明清漏中。——雍陶《秋露》
35.白露沾長早,春風到每遲。——崔塗《幽蘭》
36.白露沾野草,時節忽復易。——《明月皎夜光》
37.葳蕤蒼梧鳳,嘹唳白露蟬。——陳子昂《西還至散關答喬補闕知之》
38.登高何處見瓊枝,白露黃花自繞籬。——羊士諤《寄裴校書》
39.未夜青嵐入,先秋白露團。——白居易《題盧秘書夏日新栽竹二十韻》
40.白露空沾九原草,青山猶閉數株松。——劉長卿《雙峰下哭故人李宥》
41.紅霞似綺河如帶,白露團珠菊散金。——盧綸《九日奉陪侍郎登白樓》
42.秋既先戒以白露兮,冬又申之以嚴霜。——宋玉《九辨》
43.清霜入曉鬢,白露生衣巾。——李白《贈崔司戶文昆季》
44.望見南山陽,白露靄悠悠。——王維《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磴道盤曲四五十里至黃牛嶺見黃花川》
45.秋分雷自合收聲,白露明朝忽震霆。——樓鑰《八月四日晚霹靂碎大柳木》
46.丹丘恨不及,白露已蒼蒼。——陳子昂《同宋參軍之問夢趙六贈盧陳二子之作》
47.秋風白露沾人衣,壯心凋落奪顏色。——孟郊《出門行》
48.蒼苔白露生三徑,古木寒蟬滿四鄰。——劉長卿《鄖上送韋司士歸上都舊業》
49.萸房暗綻紅珠朵,茗碗寒供白露芽。——元稹《奉和嚴司空重陽日同崔常侍崔郎中…登龍山落帽台佳宴》
50.悲白露之晨零,顧襟袖以緬邈!——陶淵明《閑情賦》
51.玄蟬號白露,茲歲已蹉跎。——陳子昂《感遇三十八首》
52.白露紛以塗塗兮,秋風瀏以蕭蕭。——劉向《九嘆》
53.庭前有白露,暗滿菊花團。——杜甫《初月》
54.行當白露時,眇視秋光里。——劉禹錫《韓十八侍御見示岳陽樓別竇司直詩…自述故足成六十二韻》
55.紅衣落盡暗香殘,葉上秋光白露寒。——羊士諤《郡中即事三首》
56.白露下百草,蕭蘭共雕悴。——韓愈《秋懷詩十一首》
57.白露傷草木,山風吹夜寒。——王昌齡《和振上人秋夜懷士會》
58.白露蒼蒼抱枝宿。不知何事守空山,萬壑千峰自愁獨。——劉長卿《山鴝鵒歌》
59.天秋木葉下,月冷莎雞悲。坐愁群芳歇,白露凋華滋。——李白《秋思》
60.春風正淡盪,白露已清泠。——陳子昂《修竹篇》
61.秋至明月圓,風傷白露落。——江淹《銅爵妓》
62.月明白露澄清光,層城綺閣遙相望。——王勃《秋夜長》
63.晨朝降白露,遙憶舊青氈。——杜甫《與任城許主簿游南池》
64.秋風白露晞,從是爾啼時。——劉禹錫《鶗鴂吟》
65.清風吹枕席,白露濕衣裳。——白居易《涼夜有懷·其二》
66.長安別日春風早,嶺外今來白露秋。——李紳《端州江亭得家書二首》
67.河出鳥宿後,螢火白露中。——賈島《就峰公宿》
68.迅風拂裳袂,白露沾衣襟。——王粲《七哀詩三首·其二》
69.白露變時候,蛩聲暮啾啾。——劉長卿《睢陽贈李司倉》
70.光風滅蘭蕙,白露灑葵藿。——李白《古風其五十二·青春流驚湍》
71.金天方肅殺,白露始專征。——陳子昂《送別崔著作東征》
72.林木含白露,星斗在青天。——賈島《口號》
73.衣裳判白露,鞍馬信清秋。——杜甫《舍弟觀歸藍田迎新婦,送示兩篇》
74.芳草歇柔艷,白露催寒衣。——李白《秋夕旅懷》
75.白露時先降,清川思不窮。——高適《陪竇侍御泛靈雲池》
76.夕陽飄白露,樹影掃青苔。——賈島《泥陽館》
77.白露凋花花不殘,涼風吹葉葉初乾。——白居易《衰荷》
78.泠然夜遂深,白露沾人袂。——常建《西山》
79.行背青山郭,吟當白露秋。——錢起《江行無題一百首》
80.憑欄久,金波漸轉,白露點蒼苔。——秦觀《滿庭芳·碧水驚秋》
『柒』 朋友辦信用卡的擔保電話意味著什麼
朋友辦信用卡的擔保電話意味著他需要提供另人的聯系方式信用卡的擔保人。如果他不支付信用卡欠款,銀行將與擔保人聯系以追討銀譽債務。擔保電話通常是銀行要求的一項安全措施,以確保信用肢伍卡持有人可以按時支付賬單,並在必要時找到擔保人。擔保電話並不會對擔保人造成任何財務負擔鋒飢段,除非信用卡持有人逾期或無法還款。『捌』 白露時節的詩句
白露時節的詩句例子如下
1.白露秋風夜,一夜涼一夜。
2.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齊。
7.行背青山郭,吟當白露秋。
8.白露蠶已絲,空林日凄清。
9.皇天無一雨,白露只明朝。
10.白露凋花花不殘,涼風吹葉葉初乾。
《⽩露》(唐:杜甫)
⽩露團⽢⼦,清晨散馬宏凱凱蹄。
圃開連⽯樹,蔽喚船渡⼊江溪。
憑⼏看魚樂,回鞭急孫塌鳥棲。
漸知秋實美,幽徑恐多蹊。
『玖』 適合白露節氣的朋友圈文案,絕美意境。
白露節氣朋友圈文案絕美意境~
1、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
2、玉階生白露,竹影以溪風。
3、白露凝珠月更明,萬物靜候好個秋。4、秋風涼,雁南飛,入夜水成露。
5、月漸圓,夜微涼,江畔時光溫暖依舊。6、白露秋風起,琴聲如夢來。
7、丹楓生白露,漸知秋笑仿色美。
8、白露時節秋意濃,金風玉露又相逢。
9、白露風兒吹,涼爽送心間;金色桂花飄,香氣傳遞開;信息祝福傳,好友訴關懷;天涼氣候變,添衣要保暖。白露信息響,祝你快樂心暖暖!
10、花非花,霧非漏升拆霧,蒹葭蒼蒼到白露;塵歸塵,土歸土,思念深深送祝福:願你快樂
「白」發「白」中,好運跟隨一「露」;願你成功「白」無禁忌,事業步上青雲「露」;願你健康白頭到老,踏上幸福長「露」。任山高水長,看白露成霜,祝平安吉祥!
11、露重飛難盡,風多響易沉。秋天到了,露水重了,蟬飛不動了,落了下來。秋風吹不盡,總是故友情。秋風又起,綿綿無盡,天氣漸寒,總是牽掛朋友要添衣。
12、秋來白露掛花香,滿園碩果枝丫彎,牽掛種種念嘴上,思念累累溢胸膛。希:加衣莫忘;望:健健康康;祝:白露快樂;;願:幸福常伴。
13、白露為霜天轉涼,秋風瑟瑟落葉黃,一行大雁南飛去,秋月如水分外光。層林盡染天邊赤,楓葉紅透峰疊嶂,衣襟沾水知寒意,蚊蟲匿影秋蟬藏。
13、姜萋兩岸青青草返棗,又見一年白露臨,莫道此時秋霜勁,更有風雨伴寒生。白露過後,秋意襲人,早晚轉涼,別忘添衣,多多運動,健康長存。
14、白露天氣日漸涼,風卷落葉遍地黃;蒹葭蒼蒼思舊友,早穿秋裳防寒涼;兩點一線工作苦,莫學候鳥變匆忙;綿綿情懷無盡意,誠祝幸福又安康!
『拾』 秋風白露是什麼意思
秋風白露是白露之時,秋風已經颳起。
二十四節氣就有白露秋風。天氣轉涼,溫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者近地面凝結而形成的水珠叫白鹿,白鹿是反映自然界氣溫變化的重要節令。是秋季轉涼的轉折點。秋風白露是指天氣逐漸轉涼也呈現出自己悲涼的心情。
節氣至此,白晝陽光尚熱,水汽蒸發,太陽一歸山,氣溫便很快下降,至夜間空氣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結成細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著在花草樹木的綠色莖葉或花瓣上。到了白露就算是真正進入涼爽,白露基本結束了暑天的悶熱。進入「白露」,晝夜溫困搏凳差較大,夜間會感到一絲絲的涼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