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故宮樑柱圖片高清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故宮樑柱圖片高清

發布時間: 2023-05-12 04:34:46

1. 故宮怎麼畫最簡單好看

故宮怎麼畫最簡單好看如下:

1、首先畫出樓頂上的橫梁,臘襪往下畫出最頂層的屋檐瓦礫,左右兩側的檐角微微向上彎翹,往外延伸,再畫出第空畝二層的屋檐,並在上面畫出掛著的長方形牌匾。

2、往下畫出長方形的牆體之後,添加畫出城牆上的護欄,樑柱和城牆大門。

3、將兩層檐頂瓦礫都塗成黃色,第二層樓閣的牆塗成藍色,第一層的則用淺棕色塗上。

4、最後將柱子以及城牆的牆面塗上大紅色,城牆大門塗成鮮紅色,城牆上的牌匾塗灰,一幅北京故宮的簡筆畫就完成了。

簡筆畫技巧

觀察:生活是藝術的源泉,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觀察、比較、積累、收集各種物體的形態與特徵,厚積薄發。

聯想:要有圖形的概念,注意將抽象的圖形聯想到具體的實物形象,又把各種具體的事物用抽象的圖形去概括。

實踐:熟能生巧,肯下功夫,一定能畫出一手好畫。

記憶:多觀察、多聯想、多實踐,還要多記憶,注意平時的積累,胸有成竹,妙筆生花。

歸納:輪虧激多看、多畫、還要學會歸納,學習方法,尋找出規律,舉一反三。

2. 故宮算不算自然風景區,注意【自然】我覺得是人工,誰打的長就給最佳

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這就是紫禁城.現在人們叫它故宮,也叫故宮博物院.這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是我國現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有500多年了.
紫禁城的城牆10米多高,有四座城門:南面午門,北面神武門,東西面東華門,西華門.宮城呈長方形,佔地72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70多座,房屋9000多間.城牆外是50多米寬的護城河.城牆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瓏奇巧的角樓.故宮建築群規模宏大壯麗,建築精美,布局統一,集中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獨特風格.
從天安門往裡走,沿著一條筆直的大道穿過端門,就到午門的前面.午門俗稱五鳳樓,是紫禁城的正門.走進午門,是一個寬廣的庭院,彎彎的金水河像一條玉帶橫貫東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漢白玉石橋.橋的北面是太和門,一對威武的銅獅守衛在門的兩側.
進了太和門,就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座大殿矗立在7米多高的漢白玉台基上.台基有三層,每層的邊緣都用漢白玉欄桿圍繞著,上面刻著龍鳳流雲,四角和望柱下面伸出1000多個圓雕鰲頭,嘴裡都有一個小圓洞,是台基的排水管道.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高28米,面積2380多平方米.是故宮最大的殿堂.在湛藍的天空下,那金黃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頂,顯得格外輝煌.殿檐斗拱,額枋,樑柱,裝飾著青藍點金和貼金彩畫.正面是12根紅色大圓柱,金瑣窗,朱漆門,同台基相互襯映,色彩鮮明,雄偉壯麗.
大殿正中是一個約兩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著金漆雕龍寶座,背後是雕龍屏.方台兩旁有6根高大的蟠龍金柱,每根大柱上盤繞著矯健的金龍.仰望殿頂,中央藻井有一條巨大的雕金蟠龍.從龍口裡垂下一顆銀白色大圓珠,周圍環繞著6顆小珠,龍頭,寶珠正對著下面的寶座.梁枋間彩畫絢麗,有雙龍戲珠,單龍翔舞,有行龍,升龍,降龍,多態多姿,龍身周圍還襯托著流雲火焰.
三大殿建築在紫禁城的中軸線上,這條線也是北京城的中軸線,向南從午門到天安門延伸到正陽門,永定門,往北從神武門到地安門鼓樓,全長約8公里.
太和殿是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禮和元旦等都在這里受朝賀.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滿文武百官,中間御道兩邊排列著儀仗,皇帝端坐在寶座上.大殿廊下,鳴鍾擊磬,樂聲悠揚.台基上的香爐和銅龜,銅鶴里點起檀香或松柏枝,煙霧繚繞.
太和殿後面是中和殿.這是一個亭子形方殿,殿頂把四道垂脊攢在一起,正中安放著一個大圓鎏金寶頂,輪廓非常優美.舉行大典,皇帝先在這里休息.
中和殿後面是保和殿.殿前廣場是舉行最高一級考試——殿試的地方.
從保和殿出來,下了石滑顫級,是一片長方形小廣場,西起隆宗門,東到景運門.它把紫禁城分為前後兩大部分.廣場以南,主要建築是三大殿和東西兩側的文華殿,武英殿,叫"前朝".廣場北面乾清門以內叫"內廷",是皇帝和後妃們起居生活的地方,主要建築有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和東六宮西六宮.
乾清宮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批閱各種奏報的地方,後來還在這里接見外國使節.
乾清宮後面是交泰殿,交泰殿後面是坤寧宮.坤寧宮是皇後宮,也就是皇帝結婚的地方.
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稱"後三宮".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樣,但庄嚴肅穆的氣氛減少了,彩畫圖案也有明顯的變化.前三殿的圖案以龍為主,後三宮鳳凰逐漸增加,出現了雙鳳朝陽,龍鳳呈祥彩畫,還有飛鳳,舞鳳,鳳凰牡丹等圖案.
東西六宮是妃嬪居住的地方.這就是俗稱的"三宮六院".現在東六宮大都作為古代藝術品的陳列專館,展出宮內收藏的青銅器,繪畫,陶瓷,工藝品等.西六宮大致按原來面貌布置,可以看到帝制時代的真實史跡和帝後的生活情況.
在西邊,最引人注目的是養心殿.從雍正到清末近200年間,皇帝大都住在這里.皇帝常在這里召見團讓拍大臣,批閱奏報.軍機處設在養心殿南面院牆外,就是為了皇帝在養心殿召見軍機大臣的方便.
養心殿東間叫東暖閣,是皇帝休息和召見大臣的地方.
從養心殿往北,一個宮院連著一個宮院,幽雅寧靜,其中長春宮和儲秀宮是慈禧太後住過的地方.現在儲秀宮的陳設,就是按慈禧50歲生日時的情景布置的.1884年正當帝國主義入侵,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慈禧太後卻為自己的生日大肆揮霍,光是儲秀宮,翊坤宮兩處的塌羨裝修和給臣僕的賞賜,就花了100多萬兩銀子.
後三宮往北就是御花園.御花園面積不很大,有大小建築20多座,但毫無擁擠和重復的感覺.這里的建築布局,環境氣氛,和前幾部分迥然不同.亭台樓閣,池館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壇盆景,藤蘿翠竹,點綴其間.來到這里,彷彿進入蘇州園林.
從御花園出順貞門,就是紫禁城的北門——神武門,對面就是景山.景山是明代修建紫禁城的時候,用護城河中挖出的泥土堆起來的,現在成了風景優美的景山公園.站在景山的高處望故宮,重重殿宇,層層樓閣,道道宮牆,錯綜相連,而井然有序.這樣宏偉的建築群,這樣和諧統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驚嘆

《故宮博物院》,很明顯介紹的是故宮這一建築群····明顯是某某不知名的工部設計者,某群不知名的修築者弄的,是明朝才開始弄的·····明顯不是【自然】啊····還不夠長???!!!!!

3. 中國古建的樑柱體系是怎樣的

一 殿式,大式和小式

殿式:宮殿的樣式,為建築的最高等級。通常為帝王後妃起居之處。佛教中的大殿(大雄寶殿),道教中的三清殿也屬於殿式建築。 特點:宏偉華麗,瓦飾,建築色彩和繪畫有專門的意義。如:黃琉璃瓦,重檐廡殿頂式,朱漆大門,彩繪龍鳳等為帝王之所。
大式:各級官員和富商縉紳宅第。 特點:不用琉璃瓦,斗拱彩飾有嚴格的規定。
小式:普通百姓住房規格。顏色只能為黑白灰。

二 屋頂

按照式樣等級次序由高到低為:廡殿式,歇山式,攢尖式,懸山式,硬山式,盝頂,卷棚頂。另外還有重檐和單檐之分,重檐頂等級高於單檐頂。總的說來,屋頂的等級由高到低排序為:重檐廡殿頂,重檐歇山頂,重檐攢尖頂,單檐廡殿頂,單檐歇山頂,單檐攢尖頂,懸山頂,硬山頂,四角攢尖頂,盝頂,卷棚頂。

三 屋頂飾物

即脊獸和角獸。角獸按列均由單數組成,一般運早隱採取1.3.5.7.9數列排列(即陽數),最高為10個。其排列順序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鬥牛,行什。最前面有騎鳥仙人。他們除了有自己的裝飾意義外,還有一定的實際用途,具體的介紹在精彩講詞中的歷史文化中已有詳細的介紹,這里就不再贅述了。建築的地位越高,角獸的數目越多。以紫禁城為例,太和殿為舉行大典的場所,皇權的象徵,設神獸10個。乾清宮為帝王理政,居住的地方,地位僅次於太和殿,設神獸9個。坤寧宮為皇後的寢宮,清代為祭神及結婚之用,設神獸7個,東西六宮是妃子的住所,設神獸5個,最少的為次要角門,只設神獸1個。

四 台基

一般原則為級數多的大於級數少的,漢白玉台基高於其他材料,有圍欄的大於無圍欄的。
最高級台基:幾層帶玉石欄的須彌座疊在一起用於皇宮中的最高級建築和一些寺廟最高級殿堂。
較高級台基:通常稱的須彌座,座上有漢白玉石欄桿。用於宮殿建築兩廡的次要建築。
一般台基:座壁平整且直,多用於大式和小式建築。根據〈〈大清會典〉〉:公侯以下,三品以上,准高二尺;四品以下到士民,准高一尺。而一般皇家建築的台基可有5尺之高。除顯示等級外,台基的最普遍功能是為了對古代木結構建築物進行保護。

五 踏道

踏道,就是建築物出入口供人蹬踏的建築輔助設施。其中階級型踏道最為常見,也稱踏跺或台階。 可分為三級。 一般台階(如意台階):由幾塊大小不一的石頭從大到小,由下至上疊砌而成。三面都可以供人上下。 用於次要房舍及主要建築的次要出口。 高級台階(垂帶台階):用長短一致的石條砌成,並在其左右兩邊各垂直鋪設石條一塊。用於高級建築。較高級台階:在垂帶台階的旁廳兩邊加上石欄桿。用於較高級建築。 斜道,又叫做輦道或御路,傾斜度平緩可行車。 分為兩種形式:一為鋪設光面或印花方磚,一為斜道上用磚石露棱側砌而成。 7世紀以後,一些大型的建築物特別是皇宮廟宇大殿前又有三階並列或分列的做法。講究的御道,後來雕龍刻鳳,裝飾以水浪之氣,以示皇帝專有,兩旁自然是大臣進退的台階。在後來經過一段漫長的發展階段,斜道成為一種裝飾。

六 面闊開間

間是指由4根柱子圍成的空間。面闊指橫向的間數。縱向的則叫做進深。 開間以單數命名,尺寸或相等或遞減,開間越多等級越高。九五,為皇帝所專用。即皇帝的大殿為九開間,五進深。北京故宮的太和殿,太廟大殿在清朝時為十一間,更顯示了「皇威」。 明朝規定,公侯府第,大門三間,有金漆獸面錫環,前廳,中堂,後堂各七間 三品到五品,廳堂各七間,門用黑漆錫環(王府為朱漆大門)。 六品到九品,廳堂各三間,正間一間,門為黑色,有鐵環。 百姓,正房不能超過三間。

七 斗拱

斗拱是我國古代建築特有的結構構件,他由方形的斗,矩形的拱和斜的昂組成。 作用是支撐無頂出檐,減少室內大梁的跨度,將屋頂大面積的荷載經其遞減到柱子上。等級規則是,有斗拱的大於無斗拱的,斗拱多的大於斗拱少的,層次多的大於層次少的。

八 彩畫

建築彩畫為我國建築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起源很早,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有木結構建築上施塗料的記載。在裝飾的同時,它也是保護木材的措施之一。(關於彩畫的起源及發展將另做篇幅)在宋及明清,彩畫的發展相對完備,等級制度反映在彩畫中也比較明顯。
宋:宋代的彩畫多用疊暈的畫法,使顏色逐步由淺到深,或由深到淺,變化柔和無生硬感,極少用金,呈淡雅風格,並催彩畫定有6種規則,這些在宋代的〈〈營造法式〉〉中可以見到。簡述為:五彩遍裝,用於宮殿及廟宇的主要建築; 碾玉裝和青綠疊暈棱間裝,睜跡用於住宅園林、宮殿的次要建築; 解綠裝、解綠結華裝和丹粉裝飾,用於次要房舍。
明清:明清彩畫的主要分類我們是比較熟悉的。即和璽彩畫,旋子彩畫和蘇式彩畫。 其中和璽彩畫,為最高等級,用於皇宮主殿。 旋子彩畫,一般用於官衙,廟宇主殿和宮殿,壇廟次要殿堂。 蘇式彩畫,多用於宅第園林 九 色彩 古代建築的用色也是有著嚴格的使用規則的,一般排列為黃(金),赤(紅),青(有時被認為是黑),藍,黑,灰 。《禮記》中規定:「楹,天子丹,諸侯黝(黑)大夫蒼,士黈(黃)。根據五行學說:赤色象徵喜富,故宮的宮牆,檐牆,門窗,柱一律用紅色。因此文學作品中多用「丹楹」,「朱闕」,「丹樨」,「朱榬」等描寫之。 自隋以來,黃色反映在等級上,地位遠超過紅色,並為皇帝的專用色。五行之中,黃色為中央方位。由於黃色的地位上升,紅色也可用在在親王官邸中。但平民百姓門柱仍用黑色。

十、門釘

朱門上有金黃色門釘,這一排排門釘,不僅有構造的功能,也是裝飾品,並體現了中國封建等級制度。 門釘的起源很久,從隋唐以來就在大門上施用門釘了,一直延續了幾千年。 中國古代為防禦外侵,城門製作十分堅厚。由於自身構造的需要,在木板和穿帶部位釘上鐵釘,目的是為了防止門板鬆散。但釘帽外露,有礙美觀,於是古人將釘帽打成泡頭狀,這樣,門釘又兼有裝飾功能。
關於門釘使用的數量,明代以前無明文規定,到了清代,才把門釘數量和等級制度聯系起來。《大清會典》記載:「宮殿門廡皆崇基,上覆黃琉璃,門設金釘。」「壇廟圓丘,外內垣門四,皆朱扉金釘,縱橫各九。」皇宮城門上的門釘,每扇門九排,一排九個,一共九九八十一個。
對親王,郡王,公侯等府第使用門釘數量有明確的規定: 親王府,正門五間,門釘縱九橫七 世子府制,正門五間。門釘間親王七之二(七分之二) 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與世子府同 公 門釘縱橫皆七,侯 以下至 男 遞減至五五,均以鐵。

4. 故宮最有特色的景點

故宮最有特色的景點有:養心殿,乾清宮,三大殿等。故宮,明清的北京皇宮。未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寫過這么一句詩,讓人更是覺著故宮的威嚴。殿檐斗拱、額枋、樑柱,裝飾青藍點金和貼金彩畫。正面是12根紅色大圓柱,金瑣窗,朱漆門,同台基相互襯映,色彩鮮明,雄偉壯麗。

三大殿

三大殿是指太和胡姿族殿(金鑾殿)、中和殿、保和殿,建築十分宏偉,是明清皇帝舉行盛典的地方,乳登基即位,大婚,重要節日之類的,一進故宮沒多久,就可以看到,太顯眼了。其中太和殿規模最褲弊大,就是俗稱的「金鑾殿」。三大殿是通常意義上的「外冊散朝」,是皇帝的工作區,一般是看不到後妃的。

乾清宮

在雍正之前,明朝皇帝和順治、康熙兩任清帝都是以乾清宮為寢宮,這里也是皇帝日常工作的地方。比較有傳奇性的是,據說康熙擒鰲拜就是在乾清宮。乾隆宮最有名的一個「標志」是,裡面懸掛著順治皇帝手書的「正大光明」牌匾。

養心殿

自雍正開始,清朝皇帝的寢宮就轉移到了養心殿,養心殿應該是各種清宮戲里被提及最頻繁的宮殿里了。不過,養心殿目前正在大修(2018年9月3日正式開始,預計要兩年時間,2020年才重新開放)。

5. 北京故宮怎麼畫

首先畫出兩層屋檐,兩側檐角微微向上翹,往下畫出城牆,並畫上護欄、牆柱以及城門等這些細節,然後將屋檐瓦礫塗成黃色,城牆的牆面塗上大紅色,城牆大門塗成鮮紅色,再城牆上的牌匾塗灰,漂亮的故宮簡筆畫就完成啦!

1、首先畫出樓頂上的橫梁,往下畫出最頂層的屋檐瓦礫,左右兩側的檐角微微向上彎翹,往外延伸,再畫出第二層的屋檐,並在上面畫出掛著的長方形牌匾。

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朱棣於西元1406年開始建設,明代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曾有24位皇帝在此住過。北京故宮,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明清兩個朝代的皇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宮殿型建築。

故宮入選了世界文化遺產,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6. 有關北京故宮的資料

故宮位於北京市中心,舊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無與襪睜倫比的古代建築傑作,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

紫禁城是中國五個多世紀以來的最高權力中心,它以園林景觀和容納了傢具及工藝品的9000個房間的龐大建築群,成為明清時代中國文明無價的歷史見證。

(6)故宮樑柱圖片高清擴展閱讀:

故宮有四個大門,正門名為午門,其平面為凹形。午宏笑門後有五座漢白玉拱橋通往太和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故宮的四個城角都有角樓,高27.5米,十字屋脊。

北京告絕歲故宮的外廷以三大殿為主。太和殿和中和殿、保和殿都建在漢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工字形基台上,太和殿在前,中和居中,保和在後。基台三層重疊,每層台上邊緣都裝飾有漢白玉雕刻的欄板、望柱和龍頭,三台當中有三層石階雕有蟠龍,襯托以海浪和流雲的「御路」。

在25000平方米的檯面上有透雕欄板1415塊,雕刻雲龍翔鳳的望柱1460個,龍頭1138個。用這樣多的漢白玉裝飾的三台,造型重疊起伏,這是中國古代建築上具有獨特風格的裝飾藝術。

而這種裝飾在結構功能上,又是檯面的排水管道。在欄板地栿石下,刻有小洞口;在望柱下伸出的龍頭也刻出小洞口。每到雨季,3台雨水逐層由各小洞口下泄,水由龍頭流出。這是科學而又藝術的設計。

7. 北京故宮角樓

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這就是紫禁城。現在人們叫它故宮,也叫故宮博物院。這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是我國現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有五百多年歷史了。

紫禁城的城牆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門:南面午門,北面神武門,東西面東華門、西華門。耐禪宮城呈長方形,佔地72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間。城牆外是五十多米寬的護城河。城牆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瓏奇巧的角樓。故宮建築群規模宏大壯麗,建築精美,布局統一,集中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獨特風格。

從天安門往裡走,沿著一條筆直的大道穿過端門,就到午門的前面。午門俗稱五鳳樓,是紫禁城的正門。走進午門,是一個寬廣的庭院,彎彎的金水河像一條玉帶橫貫東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漢白玉石橋。橋的北面是太和門,一對威武的銅獅守衛在門的兩側。

進了太和門,就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台基有三層,每層的邊緣都用漢白玉欄桿棗皮圍繞著,上面刻著龍鳳流雲,四角和望柱下面伸出一千多個圓雕鰲頭,嘴裡都有一個小圓洞,是台基的排水管道。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高28米,面積2 380多平方米,是故宮最大的殿堂。在湛藍的天空下,那金黃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頂,顯得格外輝煌。殿檐斗拱①、額枋②、樑柱,裝飾著青藍點金和貼金彩畫。正面是12根紅色大圓柱,金瑣③窗,朱漆門,同台基相互襯映,色彩鮮明,雄偉壯麗。

大殿正中是一個約兩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著金漆雕龍寶座,背後是雕龍屏。方台兩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龍金柱,每根大柱上盤繞著矯健的金龍。仰望殿頂,中央藻井①有一條巨大的雕金蟠龍。從龍口裡垂下一顆銀白色大圓珠,周圍環繞著六顆小珠,龍頭、寶珠正對著下面的寶座。梁枋間彩畫絢麗,有雙龍戲珠、單龍翔舞,有行龍、升龍、降龍,多態多姿,龍身周圍還襯托著流雲火焰。

三大殿建築在紫禁城的中軸線上,這條線也是北京城的中軸線,向南從午門到天安門延伸到正陽門、永定門,往北從神武門到地安門、鼓樓,全長約八公里。

太和殿是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禮和元旦等都在這里受朝賀。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滿文武百官,中間御道②兩邊排列著儀仗,皇凳畝差帝端坐在寶座上。大殿廊下,鳴鍾擊磬③,樂聲悠揚。台基上的香爐和銅龜、銅鶴④里點起檀香或松柏枝,煙霧繚繞。

太和殿後面是中和殿。這是一個亭子形方殿,殿頂把四道垂脊攢在一起,正中安放著一個大圓金⑤寶頂,輪廓非常優美。舉行大典,皇帝先在這里休息。

中和殿後面是保和殿。雍正①後,這里是舉行最高一級考試——殿試②的地方。

從保和殿出來,下了石級,是一片長方形小廣場,西起隆宗門,東到景運門。它把紫禁城分為前後兩大部分。廣場以南,主要建築是三大殿和東西兩側的文華殿、武英殿,叫「前朝」。廣場北面乾清門以內叫「內廷」,是皇帝和後妃③們起居生活的地方,主要建築有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和東六宮西六宮④。

乾清宮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批閱各種奏章的地方,後來還在這里接見外國使節。

乾清宮後面是交泰殿,交泰殿後面是坤寧宮。坤寧宮是皇後宮,也就是皇帝結婚的地方。

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稱「後三宮」。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樣,但庄嚴肅穆的氣氛減少了,彩畫圖案也有明顯的變化。前三殿的圖案以龍為主,後三宮鳳凰逐漸增加,出現了雙鳳朝陽、龍鳳呈祥的彩畫,還有飛鳳、舞鳳、鳳凰牡丹等圖案。

後三宮往北就是御花園。御花園面積不很大,有大小建築二十多座,但毫無擁擠和重復的感覺。這里的建築布局,環境氣氛,和前幾部分迥然不同。亭台樓閣、池館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壇盆景、藤蘿翠竹,點綴其間。來到這里,彷彿進入蘇州園林。

8. 故宮的建築特點是什麼

故宮前部宮殿,當時建築造型要求宏偉壯麗,庭院明朗開闊,象徵封建政權至高無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對角線的中心,四角上各有十隻吉祥瑞獸。故宮的設計者認為這樣以顯示皇帝的威嚴,震懾天下。後部內廷卻要求深邃、緊湊,因此東西六宮都自成一體,各有宮門宮牆,相對排列,秩序井然。內廷之後是宮後苑。

故宮宮殿是沿著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三大殿、後三宮、御花園都位於這條中軸線上。並向兩旁展開,南桐早北取直,左右對稱。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內,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鍾樓,貫穿了整個城市。

整體布局

故宮宮城周圍環繞著高12米,長3400米的宮牆,形式為一長方形城池,牆外有52米寬的護局凱雀城河環繞,形成一個森嚴壁壘的城堡。故宮有4個門,正門名午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面對北門神武門,有用土、石築成的景山。在整體布局上,景山可說是故宮建築群的屏障。

故宮南北長約960米,東西寬約750米,面積72萬多平方米,現存房屋8000多間。它周圍有高10米的城牆,牆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四面各有一座門,南為午門、北為神武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

紫禁城內由外朝、內廷兩大部分組成。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為中心,東有文華殿,西有武英殿為兩翼,是朝廷舉行大典的地方。

外朝的後面是內廷,有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御花園以及東、西六宮等,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和皇帝、後妃們居住的地方。此外,東側還有寧壽宮區域,是清朝乾隆皇帝為做太上皇退位養老之所。

建造

北京故宮為明成祖朱棣於公元1406年下令全面建造,地點位於元朝大都皇宮南面,然而北京故宮並沒有在元朝大都皇宮的基礎上建構,宮殿和宮牆均是重新建造,設計師為工匠出身的御用匠師蒯祥。

故宮在公元1420年正式落成,從1420年落成,到1911年清帝遜位、1924年遜帝遷出故宮的五百餘年,明、清兩代合共二十四位皇帝都曾經居住於此。溥儀就是最後的皇帝。

紫禁城最初的建設投入工匠23萬人,民工士兵上百萬,前後延續了15年之久。

供應建設紫禁城的楠木木料,從西南各省、長江沿岸及浙江江西的深山老林中砍伐後利用江河運送出去,運到崇文門外的神木廠存儲加工。楠木如從四川運達北京往往要三到五年。

地板的金磚是蘇州、松江等五府生產;大城磚和青磚來自山東臨清;紅色顏料取自山東魯山、博山;漢白玉來自房山縣大石窩;京西門頭溝提供青石、白石;花崗石來自曲陽縣;河北宣化煙筒山提供杏黃色刷牆包金土。

其中石材的運送最為困難,例如保和殿後面的雲龍石雕,是冬天時在地板澆水凍成冰後,下鋪滾木用人力從房山花20多天拉到北京。

紫禁城所用琉璃瓦件,是北京海王村(今天的琉璃廠)和黑窯廠(今天的陶然亭北一帶)燒制的,白灰則是京西大灰廠製作。

以上內容參考百孫純度網路-北京故宮

9. 北京故宮結構是什麼樣的

中國人認為"天人感應"和"天人合一"。因此故宮的結構是模仿傳說中的"天宮"構造的。
紫禁城位於北京市中心,今天人們稱她為故宮,意為過去的皇宮。故宮東西寬750米,南北長960米,面積達到72萬平方米,為世界之最;故宮的整個建築被兩道堅固的防線圍在中間,外圍是一條寬52米,深6米的護城河環繞;接著是周長3公里的城牆,牆高近10米,底寬8.62 米。城牆上開有4門,南有午門,北有神武門,東有東華門,西有西華 門,城牆四角,還聳立著4座角樓,角樓有3層屋檐,72個屋脊,玲瓏 剔透,造型別致,為中國古建築中的傑作。
偌大的故宮大體可以分為兩大部分,南為工作區,即外朝,北為生活區,即內廷。外朝內廷的所有建築排列在中軸線上,東西對稱,秩序井然。
不可不看的外朝主體建築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殿均建築在8米 寬的巨大平台上,總面積約85000平方米。其中的太和殿最為高大、輝煌,它寬60.1米,深33.33米,高35.05米。皇帝登基、大婚、冊封、命將出征等都要在這里舉行盛大儀式,其時數千人山呼「萬歲」,數百種禮器鍾鼓齊鳴,極盡人間氣派。太和殿後的中和殿是皇帝出席重大典禮前休息和接受朝拜的地方,最北面的保和殿則是皇帝賜宴和殿試的場所。
內廷包括乾清、交泰、坤寧三宮以及東西兩側的東六宮和西六宮,這是皇帝及其嬪妃居住的地方,一般稱為 三宮六院」。在居住區以北還有一個小巧別致的御花園,是皇室人員遊玩之所。明朝和清初的皇帝均住在乾清宮,皇後住坤寧宮,交泰殿則是皇後的活動場所。清朝中後期,皇帝和皇後都搬至西六宮等地去了,最著名的是養心殿,從雍正皇帝起,這里就成為帝王理政和寢居之所,慈禧太後也在此垂簾聽政,時間長達40餘年。
更有趣的是,故宮的許多細節都有某種象徵意義,體現了古代中國的文化精粹。
「紫禁城」這個名字就和中國古代哲學和天文學有關。中國人認為「天人感應」和「天人合一」。因此故宮的結構是模仿傳說中的「天宮」構造的。古代天文學把恆星分為三垣,周圍環繞著28宿,其中紫微垣(北極星)正處中天,是所有星宿的中心。紫禁城之紫,就是「紫微正中」之紫,意為皇宮也是人間的 「正中」。「禁」則指皇室所居,尊嚴無比,嚴禁侵擾。
故宮房屋有9999間,每個門上的銅門釘也是橫豎9顆。這種奇特的數字現 象和古代中國人對數字的認識有關。古代人認為「9」字是數字中最大的,皇帝是人間最大的,所以必須用對應的「9」。「9」的諧音為「久」,意為「永久」,所以又寓意為江山天長地久,永不變色。
細心的遊客會發現故宮里建築的名稱,都有「仁」、「和」、「中」、「安」等字,如天安門、太和殿等,這些字所代表的意義是中國儒家思想的核心,即「中正」、「仁和」,突出了傳統的儒家理念。
皇帝、皇後居住的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的名字也和儒家經典《易經》有關。《周易》說,「乾」象徵「天」,代 表「男」;「坤」象徵「地」,代表「女」;中間的「泰」意為「平安、暢通」,整個意思即為「天地交泰」,暗示帝後關系和諧,再加上「清正」、「寧靜」,把一個皇宮生活想像 得 異 常 美 麗。
故宮里的顏色也有深奧的寓意。故宮多用黃色琉璃瓦,室內的顏色也多為黃色,乾清宮的布置尤其突出。這種用法來源於古代經典《尚書》中的五行說。古人認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構成,五種元素相生相剋,世界因此變化不定。「黃色」代表「土」,土是萬物之本,皇帝也是萬民之本,所以皇宮多用黃色。
故宮中唯一使用黑色琉璃瓦的建築是藏書樓文淵閣。在五行中「黑色」象徵「水」,「水」可以克「火」,所以藏書樓用黑瓦,代表水克火,取防火之意。設計用心可謂良苦。在欣賞恢宏的外在建築物的同時,仔細品味每一個建築所象徵的文化意義,才會興趣盎然,情趣雋永。了解物化了的中國文化,才能了解偉大的故宮。
公元1406年,明代永樂帝開始修建故宮。《明史》上說,修建這座世所罕見的巨大皇宮役使了10萬最優秀的工匠和100萬普通勞工,歷時15年才最後完成。此後的明清皇帝又多次重建和擴建,但整體面貌並無多少改動。
紫禁城是一座磚木結構的建築,其材料均是當時最好的。進紫禁城前不妨先到外面的城牆下看看砌牆的磚。這種磚叫澄漿磚,即先將泥土放入池水中浸泡,經過沉澱,取出過濾後的細泥,再把細泥晾乾做坯。磚的尺寸也比一般的大,長48厘米,寬24厘米,厚12厘米,每磚重24公斤,砌城牆共用了1200 萬塊。紫禁城宮殿的地上用磚,又是另一種,叫金磚。這種磚質地細膩,略帶金黃色,敲之鏗然有聲,異常輕脆,作工自然也要復雜得多。整個紫禁城用磚超過了1億塊。
磚塊之間、石板之間的粘合,也用了一種相當精細的材料。這種材料主要包括煮過後搗碎的糯米和雞蛋中分離出來的蛋清,用它們混合而成的粘合劑不僅粘力強而且平整美觀。製造這種中國式「混凝土」需要成千上萬公斤糯米和雞蛋。
故宮所用木料來自京郊房山縣山中,也有的來自江南甚至四川、雲南。江南木料多從運河上運來,在今天東便門處上岸。清代時所用木料也有的來自東北。
紫禁城的房瓦都是採用預先製作方式,即設計者定出大小和樣瓦製作者再根據清單大批製造。不同地方的瓦,花紋也各不相同。
故宮里使用的巨型石塊多達數萬,其中最大一塊在保和殿後面。這塊上雕九條蟠龍的巨石長16.57米, 寬3.07 米,厚1.7米,重約250 噸。從產地房山向京城搬運時動用民工2萬,耗銀11萬兩。運輸時間選在冬季,沿途每50米打一眼水井,汲水潑路成冰,再拉巨石在冰上滑行,50公里距離,用了28天,艱苦卓絕,可見一斑。
從材料到建築,從布局到寓意,故宮都堪稱中華瑰寶。除此之外,故宮里保存下來的古董字畫、文書檔案,也是稀世之珍,價值連城。事實上,故宮是中國最大的博物館和珍寶館。
故宮內的文華殿,收藏了明清兩朝500餘年的中央機關和地方機關檔案,共74個卷宗,1000餘萬件,這是中國數量最大、價值最高的歷史資料。文淵閣里則藏有完整的《四庫全書》,囊括了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學術著作,共有3503種,6304冊。
紫禁城內現有10餘個藏館,包括歷代藝術館、工藝美術館、繪畫館、清宮玩具館、青銅器館、陶瓷館、鍾表館、珍寶館、銘刻館和明清傢俱館,共有珍貴藏品約100萬件,其中一部分是孤品,惟在故宮方能看到。
查看全部12個回答
故宮現在要門票嗎

根據文中提到的北京故宮為您推薦
故宮現在要門票嗎,這個月打算去北京旅遊,想知道北京有什麼旅遊景點?求一篇北京旅遊攻略,在線等!
邀你玩旅遊廣告 
相關問題全部
廣告造型機的結構組成是什麼?
造型機由機身、起模機構、震擊壓實機構、轉臂壓頭部分及氣動管路系統等部件組成。1.機身為一堅固的空心框架工件,上部支撐轉臂壓頭部分,壓實時轉臂勾住機身使壓實力由機身承受,機身與震擊機構用螺栓連接在一起,轉臂壓頭部分,壓頭固定在可以回轉的搖臂上,壓頭有螺旋升降機可根據砂箱高度調至壓頭至砂箱的距離。2.轉臂是通過手拉閥控制油缸活塞往返運動,實現正臂和轉臂運動。3.起模結構由兩只起模缸、連桿、平衡軸、起模台、起模桿等組成,起模缸啟動時帶動連桿、平衡軸、起模台使四根頂桿同時頂起砂箱起模。4.震擊壓實結構。採用彈簧微震氣動壓…
102018-11-05
北京故宮是什麼樣子的。
北京故宮建築屋頂滿鋪各色琉璃瓦件。主要殿座以黃色為主。綠色用於皇子居住區的建築。其它藍、紫、黑、翠以及孔雀綠、寶石藍等五色繽紛的琉璃,多用在花園或琉璃壁上。太和殿屋頂當中正脊的兩端各有琉璃吻獸,穩重有力地吞住大脊。吻獸造型優美,是構件又是裝飾物。 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龍鳳、獅子、海馬等立體動物形象,象徵吉祥和威嚴,這些構件在建築上起了裝飾作用。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建成。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 (9)故宮樑柱圖片高清擴展閱讀 北京故宮內部介紹:翊坤宮是紫禁城內廷西六宮之一,是明清兩代後妃居住的地方,慈禧為貴妃時居住於此。後來慈禧住儲秀宮時,每逢節日就在這里接受妃嬪們的朝拜。 保和殿是紫禁城三大殿之一,是舉行「殿試」及盛大宴會的場所。乾清門是紫禁城內廷的正宮門,是連接內廷與外朝往來的重要通道,清代的「御門聽政」、齋戒、請寶接寶等典禮儀式都在乾清門舉行。 大清門,在天安門正前方,因為明清時期認為最主要的敵人是來自於南方,因此大清門建造的氣勢恢宏,民國時期改名為中華門,但遺憾的,五十年代擴建天安門廣場的時候,將其拆除。午門是紫禁城正門,只有皇帝出入正門,文武大臣出入左側門,宗室王公出入右側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北京故宮
99 瀏覽26632020-05-24
北京故宮的結構是怎麼樣的?
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就是北京的故宮,它坐落在北京的中心,舊稱「紫禁城」,始建於明永樂四年至十八年(公元1406~1420年),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封建皇朝的統治中心。當時,老百姓是絕對不能進入紫禁城的,就是靠近城腳看看宮牆殿角,也是犯禁的。 故宮呈現長方形,面積約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近16萬平方米,由大小數十個院落組成,房屋多達9000多間。如果讓一個剛出生的小孩在每一間房住一晝夜的話,等住完所有的房子,他就是27歲的青年了。紫禁城周長3400餘米,城牆高10米,城牆下寬8.6米,上寬6.66米,城牆四周角各有一座玲瓏精巧的角樓,俗稱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成為我國古建築中特有的形式。城外有一條寬52米、長3800米的護城河。 故宮的主要建築分為前朝和內廷兩大部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為前朝的中心;三大殿之後為內廷,有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以及東西六宮。乾清宮是皇帝的寢宮,其後的坤寧宮是皇後的寢宮。兩宮之間的小方殿為交泰殿。這三殿總稱「後三宮」。故宮後面的御花園內,樓台亭閣,翠柳蒼松,點綴著奇花異石,趣味盎然,在一片宮廷森嚴的氣氛中別有一番生機和樂趣。整個建築群按中軸線對稱布局,層次分明,主體突出。遠遠望去,一重重黃色的琉璃瓦,一道道深紅色的圍牆,加上精雕細刻的漢白玉欄桿和五彩繽紛的樑柱裝飾,令人感到規模宏偉,氣象萬千。 故宮建築中所有的石料,都是遠道而來的,大石塊一般重達萬斤,甚至數十萬斤。據說民工們從採石場到工地的道路上,每隔數百米掘一口井,利用嚴冬時節,把井水打上來潑在地上,一夜未過,已是一條長長的冰道,大石塊就乘在像平底船一樣的木橇上,從人工冰道上拖到現場,整個建築工程的艱巨可想而知。
3 瀏覽562019-07-30
北京故宮的結構布局是怎樣的?
北京故宮,又名紫禁城。它坐落於北京市中心,為明、清兩代的皇宮,是明代皇帝朱棣,以南京宮殿為藍本,從大江南北征調能工巧匠和役使百萬夫役,歷經14年(公元1407~1420年)時間建成的。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佔地面積72萬多平方米。城牆環繞,周長3428米,城牆高7.9米,底部寬8.62米,上部寬6.66米,上部外側築雉牒,內側砌宇牆。城牆四角各有一座結構精巧的角樓。城外有一條寬52米、長3800米的護城河環繞,構成完整的防衛系統。宮城辟有四門,南面有午門,為故宮正門,北有神武門(玄武門),東面東華門,西為西華門。 在公元1420~1911年這491年間,從明成祖朱棣到清末代皇帝博儀,共有24位皇帝(明代有14位,清代有10位)先後居住在這座宮殿內,對全國實行封建統治。宮內有各類殿宇9000餘間,都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建築總面積達15萬平方米。故宮由外朝與內廷兩部分組成。外朝以太和殿(金鑾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為中心,東西以文華殿、武英殿為兩翼,是皇帝處理政事、舉行重大慶典的地方。內廷以乾清宮(皇帝卧室)、交泰殿、坤寧殿(皇帝結婚新房)為中心,東西兩翼有東六宮、西六宮(皇紀宮室),輔以養心殿、奉先殿、齋宮、毓慶宮、寧壽宮、慈寧宮以及御花園等,是皇帝平日處理政務及皇帝、皇後、皇太後、紀嬪、皇子、公主居住、禮佛、讀書和遊玩的地方。總體布局為中軸對稱,前三殿、後三宮坐落於全城中軸線上,氣勢雄偉,豪華壯觀,為我國現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也是世界上別具一格,輝煌壯麗,並具中國古典風格和東方格調的建築物和世界上最大的皇宮。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統治,結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但被廢帝博儀仍居住在故宮後半部分。1912年將外朝辟為「古物陳列所」。1924年11月5日馮玉祥部將鹿鍾麟把博儀驅逐出宮。1925年10月10日成立故宮博物院。1948年將古物陳列所並入故宮博物院。1949年以後,政府對這座古代建築和文物進行了大規模修整,並整理展出大批文物,使其成為一座舉世聞名的古文化藝術博物院。並在西華門內成立第一檔案館,專門從事整理政府和宮廷檔案。 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頒布故宮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故宮正式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築傑作 故宮的宮殿建築,是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宮殿是沿著一條南北向的中軸線排列,左右對稱,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鍾樓,貫穿整個紫禁城。規劃嚴整,氣魄宏偉,極為壯觀。無論在平面布局,立體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偉、堂皇、庄嚴、和諧,都屬無與倫比的傑作。它標志著我國悠久的文化傳統,顯示著500餘年前我國在建築藝術上的卓越成就。 珍稀文物的寶庫 故宮博物院的一些宮殿中設立了綜合性的歷史藝術館、繪畫館、分類的陶瓷館、青銅器館、明清工藝美術館、銘刻館、玩具館、文房四寶館、玩物館、珍寶館、鍾表館和清代宮廷典章文物展覽等,收藏大量古代藝術珍品,據統計共達1052653件,佔全國文物總數的六分之一,為國內收藏文物最豐富的博物館,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其中很多文物是絕無僅有的無價國寶。 中國古代帝王宮殿建築之瑰寶 故宮古建築群,由朱橡皇帝親自策劃營建。現存規模之大,構造之嚴謹,裝飾之精美,文物之眾多,在中國古建築中絕無僅有,是世界著名的皇宮建築群。 促進同世界各國文化交流 故宮文物分成宮廷原狀和古代藝術兩大陳列體系,先後布置了51個原狀陳列,真實性很高,建立十餘個專館,先後舉辦各種展覽數百餘次,赴歐、亞、美、澳、非五大洲展覽數十次,宣傳中國燦爛的古代文化藝術傳統,促進與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 沈陽故宮 沈陽故宮始建於公元1625年,是清朝入關前清太祖努爾哈赤、清太宗皇太極創建的皇宮,又稱盛京皇宮,清朝入主中原後改為陪都宮殿和皇帝東巡行宮。沈陽故宮經過多次大規模的修繕,現已辟為沈陽故宮博物院。北京、沈陽兩座故宮構成了中國僅存的兩大完整的明清皇宮建築群。 沈陽老城內的大街呈「井」字形,故宮就設在「井」字形大街的中心,佔地6萬平方米,現有古建築114座。沈陽故宮按照建築布局和建造先後,可以分為3個部分:東路為努爾哈赤時期建造的大政殿與十王亭;中路為清太宗時期續建的大中闕,包括大清門、崇政殿、鳳凰樓以及清寧宮、關睢宮、衍慶宮、啟福宮等;西路則是乾隆時期增建的文溯閣等。整座皇宮樓閣林立,殿宇巍峨,雕梁畫棟,富麗堂皇。 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檐亭式建築,正門有兩根盤龍柱,以示庄嚴。大政殿用於舉行大典,如皇帝即位,頒布詔書,宣布軍隊出征,迎接將士凱旋等。十王亭則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辦事的地方。這種君臣合署在宮殿辦事的現象,歷史上少見。從建築上看,大政殿也是一個亭子,不過它的體量較大,裝飾比較華麗,因此稱為宮殿。大政殿和成八字形排開的10座亭子,其建築格局乃脫胎於少數民族的帳殿。這11座亭子,就是11座帳篷的化身。帳篷是可以流動遷移的,而亭子就固定起來了,顯示了滿族文化發展的一個里程。 崇政殿在中路前院正中,俗稱「金鑾殿」,是沈陽故宮最重要的建築。整座大殿全是木結構,五間九檁硬山式,辟有隔扇門,前後出廊,圍以石雕的欄桿。殿身的廊柱是方形的,望柱下有吐水的螭首,頂蓋黃琉璃瓦鑲綠剪邊;殿柱是圓形的,兩柱間用一條雕刻的整龍連接,龍頭探出檐外,龍尾直入殿中,實用與裝飾完美地結合為一體,增加了殿宇的帝王氣魄。此殿是清太宗日常臨朝處理要務的地方,公元1636年,後金改國號為大清的大典就在此舉行。崇政殿北首的鳳凰樓,三層,是當時盛京城內最高的建築物。 沈陽故宮博物院不僅是古代宮殿建築群,還以豐富的珍貴收藏而著稱於海內外,故宮內陳列了大量舊皇宮遺留下來的宮廷文物,如努爾哈赤用過的劍等。
22 瀏覽4092019-08-01
北京故宮的結構布局是什麼樣的?
整個故宮長960米,寬760米,佔地72萬平方米,周邊環繞城牆和護城河,四周4門為午門,神武門,東華門,西華門。 故宮的宮城中軸線上有5個主要的門,依次為天安門、端門、午門、乾清門、神武門,其左右為東華門和西華門。整個宮殿以乾清門為界,南半部為前朝,北半部為內廷。 故宮的外朝部分,組成為太和門庭院,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文華殿以及武英殿。 故宮的內廷部分,分3路。中路包括由乾清宮、交泰宮、坤寧宮組成的後三宮,嬪妃住所的東西六宮,皇帝的住所養心殿。西路包括慈寧宮,慈寧花園,壽安宮,壽康宮。東路包括皇極殿,寧壽宮,養性殿,乾隆花園。此外還有齋宮、東五所、西五所、南五所等。
17 瀏覽762019-12-26
北京故宮的結構是怎樣的
故宮始建於公元1406,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故宮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面積約為72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 15.5萬平方米。相傳故宮一共有9999.5間,實際據1973年專家現場測量故宮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計8704間(而此「間」並非現今房間之概念,此處「間」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間)。宮城周圍環繞著高12米,長3400米的宮牆,形式為一長方形城池,牆外有52米寬的護城河環繞,形成一個森嚴壁壘的城堡。故宮宮殿建築均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故宮有4個門,正門名午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面對北門神武門,有用土、石築成的景山,滿山松柏成林。在整體布局上,景山可說是故宮建築群的屏障。 故宮的建築依據其布局與功用分為「外朝」與「內廷」兩大部分。「外朝」與「內廷」以乾清門為界,乾清門以南為外朝,以北為內廷。故宮外朝、內廷的建築氣氛迥然不同。 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是皇帝舉行朝會的地方,也稱為「前朝」。是封建皇帝行使權力、舉行盛典的地方。此外兩翼東有文華殿、文淵閣、上駟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內務府等建築。 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後三宮為中心,兩翼為養心殿、東、西六宮、齋宮、毓慶宮,後有御花園。是封建帝王與後妃居住之所。內廷東部的寧壽宮是當年乾隆皇帝退位後養老而修建。內廷西部有慈寧宮、壽安宮等。此外還有重華宮,北五所等建築。
43 瀏覽37352016-11-11
1評論
熱心網友贊
很有用
評論兩句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