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時候肉眼能看到的銀河,為何現在基本看不到了
記得小時候在農村,無雲的夜空中能看到一條明暗相間的銀河,而現在城市的夜空根本看不到銀河,只是偶爾能看到幾顆零散的星星,主要原因是現在光污染和大氣污染嚴重。
銀河的組成
銀河系是一個擁有近2000億顆恆星的星系,我們的太陽只是銀河系中一顆毫不起眼的恆星,銀河系有四個明顯的懸臂,我們太陽系位於獵戶座懸臂,距離銀河系中心大約2.6萬光年。
另外,銀河系的觀測也要看時機,所謂月朗星稀,指的是皓月當空之時,星星稀少,因為暗淡的星星淹沒在了月光之中,所以農歷的月末和月初之時,才是觀測銀河的最佳時候。
地球在公轉,這會影響銀河與地搭世平面的相交角度,加上氣候的影響,一備滾般在七、八、九月份時,是北半球一年中觀測銀河的最佳時期。
『貳』 如何拍攝銀河
導語:星空、銀河和星軌拍攝是這幾年迅速流行起來的一種介於天文攝影和風光攝影的拍攝題材,由於實地拍攝條件嚴酷,器材硬體要求很高,所以星空攝影一直被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讓察喚大家神往之。其實星空拍攝從技術層面來說並不是很難,甚至可以說非常簡單,掌握了前期後期拍攝技術,你也可以一樣拍出星空銀河大片了。 如何拍攝星空銀河 一、自然條件的影響 1、首先你要能看到星星 和所有風光攝影作品一樣,星空攝影首要因素就是看得見星星,要拍到好的星空銀河作品,你必須看到它們,這個嚴酷的自然環境要求直接抹殺了很多生活在大城市中攝影愛好者的星空拍攝願望,國內大小城市都在追求夜景燈光工程,還有大氣污染等,所以基本在城市周圍是沒有可能拍攝星空的。所以對於國內的攝友來說,想拍攝星空,一定只能走遠一點了,遠離城市,離開光污染。 2、無雲無月才能看到星空之美 第2個重要因素就是天氣,多雲多雨的季節往往不適合拍攝星空,我2013年在川青藏檔沒侍區采風,整整15天時間在高原上沒有看到一天有完美星空,透過雲層給你看到幾顆星星就已經很不錯了,因為那個時間是雨季,夜間往往是多雲的,朋友告訴我藏區拍攝星空要冬天更適合。如果想旅遊的時候拍攝星空,對目的地附近的歷年天氣做一個研究還是有必要的,做到心中有數。 3、月明星稀 第3個重要因素就是月亮的干擾,有一個俗語叫“月明星稀”,就很直白地說出來了,“滿月天,地景亮,星星少,新月天,地景暗,星星多”。這個我們後面細說,不同的月相天,我們可以拍攝不同的內容。 了很多。 二、星空攝影的器材 很多時候我們都說鏡頭後面那個人頭決定了拍攝成敗,不過在星空攝影的時候,攝影器往往直接定了一張作品好壞,甚至決定了你拍到什麼東西。 1、單反機身 一台高感出色的單反相機 ,比如佳能的EOS 6D、5d3 和尼康的D7100、D700和D800都足夠了,當然你有一個頂級旗艦機器 D3s、D4 或者 1dx就更棒了。 2、廣角鏡頭 擁有一支大光圈的超廣角鏡頭,f/2.8的大光圈是一個標准,16mm 或者14mm超廣角更好。 3、三腳架 一套適合豎拍的雲台腳架組合是必需的,能夠曝光幾十秒甚至幾個小時,還要穩定不動。注意很多球形雲台需要另外購買一個L型支架才適合豎拍。 4、快門線 可以定時拍攝的快門線 (尼康某些機型內置),最好使用有線的,不要使用無線遙控快門線,因為長時間曝光或者定時自動間隔快門,遙控的穩定性差了很多。 三、拍攝時注意事項 利用天氣預報網站,查詢針對天文攝影的氣象信息。可以去找個網站,去看天文氣象預報,它能很明確、直觀地告訴你今天是否適合觀星,適合觀星的天氣相對適合拍攝星空。以上海為例: 很明顯上圖的 Poor 就是不適合拍攝,Excellent 就是最佳拍攝時間了。然後還要考慮的就是月相、月升月落的時間。不過這個只是從天氣上考慮,實際上在上海看這個是沒有用的,因為有不夜城的光污染,再好的天氣上海也難看到幾顆星星。農歷三十、初一之類的新月天總是最適合觀星和拍攝星空的。如果只是拍攝星空,不拍攝星軌,很多時候月亮沒有升起,或者已經落下的時候也是非常適合拍攝的,見下圖,月亮要凌晨2點45分才升起,所以在沒有光污染的環境中,夜裡10點後到凌晨2點半之前我們都可以認為那是拍攝的好時機。對比一下同一時間兩個相鄰位置拍攝的有無月光的對比照。 月亮落山前(11點50分)的最後一抹月光打亮了整個木棧道,效果反倒比閃燈或者行吵手電筒補光的效果更好更自然。 下圖拍攝於同一天的12點05分,和上圖相差了15分鍾而已,但是月亮已經完全下山了,前景雖然通過曝光也亮了,但是缺少光影,顯得很悶。 四、查詢地圖,了解拍攝點情況 如果你是第一次去目標地拍攝,建議先利用地圖軟體查詢一下周圍建築和公路情況,這樣可以做到心中有數。 如下圖所示就是我拍攝的地方,可以看到除了高速公路外,基本湖邊只有鐵軌,沒有任何建築了,非常適合拍攝星空。 五、關於弱光對焦 在夜晚拍攝時候,對焦是異常困難的,在取景器中往往是一片漆黑,看不到任何東西,如果使用常見的手動無限遠的方法,有時候還是會失焦,拍出來的星星還是會發虛。 將上圖放大細節到下圖就可以明顯地看到星星都失焦了,這就是一個很明顯的沒有正確對焦的例子。 正確的對焦方法 : 用手電筒打亮前景,然後相機使用Live View 實時對焦方式,放大10倍,對著前景手動對焦,這樣的方法適合大多數情況,廣角鏡頭的景深很大,所以焦點之外基本都是清晰的。如下圖所示,我就是對著右下的樹對焦的,前景很清晰,銀河也很清晰,整個圖片就比上面的那張看著舒服很多了。 六、構圖和畸變 構圖的前景部分可以藉助手電筒或者車燈來輔助一下,但是大多數情況,我們只能拍一張,看一下實際效果,然後調整一下,數碼相機的優勢就充分體現出來了。拍攝星空,還是應該關注前景的畸變。星星高懸在夜空,我們都是盡量想把銀河拍全或者拍攝更多的星星,所以總是會盡量以低角度機位翹頭仰拍,往往這樣會造成地景的極度變形,房子倒下,樹木橫著長。 當然很多人會說,我拍的是星星,前景只是參照,不是主體,不需要太在意。我的看法是,橫平豎直,比例合適是一個美學上的基礎,一張好的作品往往不是看它拍得精彩的地方,而是經常被挑刺拍得最不好的地方,因為不和諧的地方往往就會顯得非常突出,即使在一些備受推崇的國內星空攝影師的作品中也經常可以看到這種問題。 解決畸變有幾個方法 : 最簡單的當然是選擇更合適的前景,避免一些垂直的物體,比如房屋、柏樹、松樹等。盡量選擇一些即使畸變也不會有很大影響的東西,比如圓點的大石頭、帳篷,或者汽車之類的。下圖中的路虎車雖然也有明顯的畸變,但是突出了車頭部分,讓人覺得更有氣魄。 另外一個方法就是如果有條件可以考慮移軸鏡頭,它有不低於魚眼的相場,通過移軸可以在保證地景不畸變的前提下,盡量多拍到很多星星,當然缺點就是損失了一擋光圈,需要ISO感光度提高一倍。上圖是使用Canon TS-E 17mm 移軸鏡頭拍攝的,幾乎沒有翹頭仰拍,所以你看到界碑直直地豎立在場景裡面。 七、前景的補光 前景的好壞始終是一個星空攝影作品成功的重要因素,如何打亮前景,讓它很好地融合到整個星空場景裡面是一個艱巨挑戰。常見的補光方法有月光、手電筒、閃光燈、車燈、打火機和一切可以利用的光源。 月光最適合拍攝星軌的時候自然照亮大場景,因為很少有人造光源可以打亮整個地面,而且月亮的光線最勻稱、最自然,如果拍攝星軌,我最喜歡有點月亮的天空,甚至是滿月天,星星雖然會少點,但是轉成星軌其實也夠了。 手電筒對遠處的樹和小房子補光最方便,但是由於光照范圍小,很難控制。 閃光燈最適合打亮汽車、帳篷、石頭之類的不大不小的前景,閃燈的好處是光照勻稱,可以控制輸出強度,通過色片可以調整色溫,最好地融入星空場景。上一頁圖中的路虎借用了遠處高速公路的路燈的光污染作為側光源,手持閃光燈在左、前、右3個角度分別用1/64之類的出力進行補光,車內的光源來自車內的LCD 液晶屏。 閃光燈補光只需要在快門按下的20瞄內對著車子按下測試按鈕就可以了,不用考慮機頂、引閃器、前簾或者後簾,不過可以盡量在曝光後的10瞄完成補光。 車燈往往是最不會忘記帶的光源,只要你開車就有了。 打火機一般是用來補一些星空人像的人臉,可以營造出一種相對猶豫的氣氛。如第一張圖所示,就是將打火機作為唯一補光光源,感謝雪代提供圖片。圖二則是閃光燈與打火機協同工作,你可以看到兩張照片參數是完全一樣的,但是由於補光效果不同,我們得到兩張完全不同的作品。 八、星軌拍攝 1、前期拍攝 拍攝星軌其實就是拍攝星空的進階版。膠片相機拍攝星軌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有優勢的,因為數碼相機在高感光度和超長曝光時候產生的熱噪點是很難除去的.,而膠片相機也沒有電池的壓力,拍幾個小時其實都沒有問題。不過膠片已經慢慢退出了歷史舞台,使用也不方便,我這里就不多說了,還是關注於數碼相機拍攝星軌吧。拍攝星軌一般有兩種方法,單張長曝法和多張疊加法。單張長曝法更適合於膠片機器,數碼相機如果持續一個小時曝光,發熱導致的高感噪點肯定無法控制,所以我們這里只介紹疊加法拍攝星軌和後期處理方法。 多張疊加法很簡單,用同樣的曝光組合(高感光度 ISO1600 ~3200,較大的光圈 f/2.8,較長的曝光時間, 不超過60秒,最好低於30秒),相機鏡頭對准北極星(北半球)每隔一秒拍一張,拍攝一個小時星星大約轉15度,理論上360度應該要拍24個小時,實際上是不可能的也不需要的。 這里的一個核心問題就是每隔一秒自動拍一張,你不可能手動去控制這個,你的精度和耐力都是有限的,所以買一個有定時功能的快門線是必須的。一般拍個100張以上 ,時間長於一個小時,根據星星的多少就可以疊加出一個星軌來了。圖16-12拍攝了167張 ,大約一個半小時,其實只轉了20度左右,不過你看上去已經是完整的一個圓了。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星星是散布在天空中的,雖然只有每顆15~20度,但是每個角度都有星星,看起來就像一個完整的圓了。 2、疊加法的優勢 噪點。疊加法因為每張只拍30或者60秒,所以相對熱噪點比較好,每張疊加後的也不會太差,而且疊加處理的時候有說法會抹平噪點,拍一張有一秒的間隔,所以機器還是勞逸結合的。電力。疊加法雖然也會受到電池耗盡的影響,但是只要快速換電池 ,也只是影響幾秒鍾而已,長曝法就直接停止了。曝光。疊加法可以讓每張照片都正確曝光,不用擔心前景過曝,所以可以拍到更多的星星和正常曝光的前景,疊加後的星軌效果更好。延時。同樣的星軌素材如果你做成延時錄像,一個拍攝兩個效果。 耐力是星軌出大片的根本星軌如果要更圓,那麼只有用更長的時間拍攝更多的張數,這個星軌就會更圓滑更舒服了。林肯·哈里森的一些星軌大片長達十幾個小時拍攝,國內的一些星軌高手也是動輒冬天在野外拍整個晚上。你有時候覺得自己的星軌拍得不夠好,那麼就是你跑得不夠遠,時間不夠長了,歸根結底,你的耐力不夠。我不是一個耐力非常好的人,所以我的星軌作品真的不能算很好,只是算拍出了一個圓而已,不過從技術角度講,基本沒有太大差異了。 九、北半球對著北極星,南半球對著正南 星軌和星落拍攝的最大區別就是你有沒有對准方向。現在都有智能手機了,我們可以安裝一些星圖APP軟體來幫助我們定位北極星,比如著名的Star Chart 漢化版。 北半球如果對准了北極星,那麼你拍出來就是星軌,時間足夠就成圓了,如果沒有對准,那麼就成了星落了,不是一定圓的比不圓的就好,因為有些時候你要根據實際情況來考慮,前景適合你拍星軌嗎?你有足夠的星星拍星軌嗎?如果實在找不到北極星,那麼對准正北就可以了,像我在南半球就是對著正南拍攝。正南正北你可以通過指南針或者GPS unit的數字羅盤來定位。 下面先以一張星軌的照片為例來具體介紹疊加法拍攝星軌和後期處理。圖為威倫加港的星軌,從前景和畫質來說,其實是我拍得最好的一張星軌,遺憾是我沒有對著正南,也沒有拍很長時間,不夠敬業啊 下圖是我在滿月天拍攝了一個小時,後期在Startrails軟體中疊加而成的70張星軌中的一張,可以看得出星星真的不多。 這張拍攝和一般的星空拍攝的參數設置有明顯不同,我只用了ISO 400,f/5.6。因為那天是滿月,月光當頭照下,前景亮度和夕陽時差不多了,所以如果採用ISO3200 f/2.8 的慣用星空設置,肯定都過曝了,所以還是因地制宜來選擇曝光最合理。 很多人都說滿月天不適合拍星星的,我也這樣認為,滿月天,星星少了很多,不過自然光照亮的前景比用閃燈和其他人造光源出來的效果好了很多,色溫也很自然,ISO 400 , 噪點也少了很多。星星是少了,所以不能拍星空,不過星星連起來,拍個星軌也足夠了,所以我現在更推薦半月天、滿月天來拍點星軌,因為新月天拍星軌星星太多了,密密麻麻的一個大圓盤也不好看。 你可以在Lightroom裡面先修飾一張片子,然後同步修飾設置到所有片子,也可以疊加後再對TIFF進行處理,我這張是選擇疊加後再處理的,因為我覺得要處理的地方不多,直接導出為JPEG,Startrails目前不支持RAW格式的疊加,可以支持TIFF,但是我覺得TIFF全尺寸的文件有點大,幾百張的時候還是不小的負擔。一般我們使用StarTrails這個免費的德國軟體來疊加星軌,下載地址:http://startrails.de/Startrails.zip,不用安裝,解壓縮就可以使用了。 十、處理步驟 1. 如下圖所示,在Star-Trails裡面打開要疊加的文件,這里是64張,每張拍攝時間60秒,大約是一個小時多一點。Startrails支持暗場,就是全黑的同樣曝光時間來一張,你可以蓋著鏡頭蓋來一張,我沒有這個好習慣,以後還是要養成。 2. 單擊下圖中的第5個圖標,一般我選擇Light-Screen-Blend默認設置,然後單擊“OK”按鈕就可以開始疊加了。疊加的快慢就取決於你的電腦了,我的電腦很不錯,所以很快 ,如果片子多、速度慢,那麼就喝杯咖啡,休息一下。 3. 等下方進度條滿了,就表示疊加完成,然後單擊第3個圖標進行保存。最後會有個彈窗可以調節壓縮比例,默認90 ,我通常選100,圖片質量會好些,單擊“OK”按鈕後保存。我這張圖原圖沒有旋轉,所以出來不是垂直的,這個可以去Photoshop或者 Lightroom里調整一下就好了,這樣就結束了,是不是非常簡單啊。 如果想得到如下圖所示這樣的帶有星芒效果的星軌,可以考慮使用 StarSpokes Pro 濾鏡處理第一張,或者最後一張參與疊加的照片,讓它有圖中所示的效果。
『叄』 求銀河系全景圖3.92(好像是)GB版本的下載鏈接,最好是百度網盤的
圖片還是視頻?這么大?
『肆』 銀河系只有一張真正的360度全景圖,平時看到的沒有一張是真照片
隨著 科技 的發展,人類對太鍵嘩陽系的了解已經非常深,人們不再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太陽只不過是銀河系一顆普通的恆星而已,在太陽系有八顆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海王星、天王星,這八顆行星攜帶著它們的數量眾多的衛星圍繞太陽進行公轉,同時在太陽系中還存在兩大小行星帶,分別是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還有太陽系外圍的柯伊伯小行星帶,這是人類對太陽系的基本認識,在認識太陽系之後,人類把目光轉向太陽系的上一級天體結構--銀河系,由於銀河系是一個比太陽系大N倍的天體結構,所以要認識銀河系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盡管如此人類還是依靠現代 科技 和儀器努力的繪制出銀河系全景圖,經過不斷地努力,科學家終於繪制出有史以來最精確的銀河系全景圖。
傳統認知中的太陽系,是銀河圓盤狀的形狀
前段時間由中美德三國科學家繪制的銀河系全景圖被公開,這張號稱是人類 歷史 上最精確的銀河系全景圖幫助科學家解決了很多重大科學問題,比如銀河系有幾條旋臂、銀河系的真正直徑到底是多少、太陽系在銀河系的具體位置等,科學家確定了銀河系擁有4條旋臂,真正的直徑為10萬光年,太陽系具體位置位於銀河系從外到內倒數第二條旋臂邊緣,這個研究成果是三國科學家歷經長達15年才取得的,非常不易。不過,當這張號稱史上最精確的銀河系剛公布的時候,外界似乎並沒有引起外界多大關注,因為從公布的這張銀河系結構圖來看,它與我們以往在教科書、網上、書籍、電視等看到舊的銀河系全景圖幾乎一模一樣,只不過從感覺上比以往更清晰一些,色彩有少許差異,也就是這張所謂最精確的銀河系結構其實是一張「清晰化」的銀河系舊圖,所以外界對此並不感覺有多大驚喜。
科學家公布的最精確的銀河系結構圖示意圖
最精確的銀河系結構圖示意圖
雖然科學家把這張最新的銀河系全景圖稱為「人類 歷史 上最精確的銀河系全景圖」,但是其實這張銀河系全景圖是「假」的,為什麼呢?
原來人類本身位於銀河系之內,人類最遠的飛行器連太陽系都飛不出去,更不用說銀河系了,如果要想繪制一張真實的銀河系全景圖,必須把探測器飛到銀河繫上空很遠的地方才有可能實現,可是銀河系的直徑為10萬光年,厚度也有2萬光年,如此遙遠的距離人類根本無法飛到銀河繫上方俯瞰銀河系,由於無法飛出銀河系人類只能通過想像力繪制銀河系全景圖,前段時間公布的史上最精確的銀河系結構圖其實也是一張想像圖,是人類通過長時間對銀河系的觀測分析,然後將有關數據輸入到計算機,利用計算機數理運算建模得出的想像圖,它的最精確只不過是最接近銀河系真實的面貌,但並非是銀河系真實的全貌,不僅這張最新的精確銀河系全景圖是「假」的,以往我們在教科書、網路、書籍等經常見到的各種類型的銀河系全景圖其實都是想像圖,並非真實的銀河系全景圖,而真正的銀河系全景圖只有一張,那就是由美國威斯康星大學一個科學團隊繪制的那張,只有那張才算是真正的銀河系全景圖。
最真實的銀河系360度全景圖示意圖,網友:看不懂
這張真實的銀河系全景圖是科學家利用斯皮策空間望遠鏡拍攝的,在長達10年的拍攝過程中,斯皮策空間望遠鏡總共拍攝了200萬張銀河系所在太空區域的照片,然後科學家利用這些照片合成乎消了一張360度銀河系全景圖,這張照片才是真正的銀河系照片,不過由於銀河系實在太大,斯皮策空間望遠鏡在10年間拍攝的200萬張合成的銀河系圖片也僅僅占銀河系一半區域,距離真正的銀河系全景圖還有很大差異,但是貴在真實,它不是想像模擬出來的,也不是計算出計算出來的,而是通過拍攝到夜空中銀河系真實的星光照片合成的,所以它很真實。
銀河系紅外線全景圖,網友:依然看不懂
不過這張圖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非專業人士幾乎看不懂這張圖到底隱藏什麼信息,因為裡面是由大量的紅外線照片組成的,只有專業人士或者宇宙發燒友才能歲亮知看得明白其中隱藏的信息,但是世界上並非人人都是專業人士,因此為了達到科普的目的,科學家在此基礎上繼續觀測、研究、分析最終繪制出銀河系全景圖的模擬圖和想像圖,雖然這張圖雖然並非是真正的銀河系全景圖,但是它也非常接近銀河系全景圖了,特別是這張想像圖對於那些非專業人士來說更加直觀和易懂,從而起到科普的目的。
我們以為太陽系是這樣飛行的
其實太陽系是這樣飛行的
太陽系真實飛行軌跡圖
其實這種情況是人類認識宇宙的一種慣例,這種情況不僅存在於銀河系,同時也存在太陽系中,平時我們看到的太陽系是一個圓盤狀的,中間是太陽,八大行星圍繞著太陽旋轉,其實我們平時看到的太陽系全景圖並非太陽系的真實面目,太陽系真實運動軌跡應該是這樣的:太陽往前高速飛行,八大行星被太陽拖著往前飛,同時由於慣性原因它們也圍繞著太陽公轉,就像平時青蛙慢慢帶著蝌蚪嚮往游一樣,這才是真正的太陽系全景圖,而平時我們看到的太陽系只是太陽系其中一個面,這個面叫做黃道平面,就是從太陽系前面看太陽系的樣子,也就是太陽系的正視圖,但是太陽系的俯視圖、側視圖、仰視圖又是另一種樣子了,科學家之所以只公開太陽系的正視圖,因為這樣最直觀和易懂。
『伍』 銀河系的星系全景
銀河系在天空上的投影像一條流淌在天上閃閃發光的河流一樣,所以古稱銀河或天河,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銀河,只不過夏秋之交看到了銀河最明亮壯觀的部分。
銀河經過的主要星座有:天鵝座、天鷹座、狐狸座、天箭座、蛇夫座、盾牌座、人馬座、天蠍座、天壇座、矩尺座、豺狼座、南三角座、圓規座、蒼蠅座、南十字座、船帆座、船尾座、麒麟座、獵戶座、金牛座、雙子座、御夫座、英仙座、仙後座和蠍虎座。
銀河在天空中明暗不一,寬窄不等。最窄只有4°~5°,最寬約30°。對於北半球來說,夏季星空的重要標志,是從北偏東地平線向南方地平線延伸的光帶——銀河,以及由3顆亮星,即銀河兩岸的織女星、牛郎星和銀河之中的天津四所構成的「夏季大三角」。夏季的銀河由天蠍座東側向北伸展,橫貫天空,氣勢磅礴,極為壯美。但只能在沒有燈光干擾的野外(極限可視星等5.5以上)才能欣賞到。冬季的那邊銀河很黯淡(在獵戶座與大犬座),但在天空中可以看到明亮的獵戶座,以及由天狼星、參宿四、南河三構成的明亮的「冬季大三角」。 北天拱極星座:小熊座、大熊座、仙王座、仙後座、天龍座
北天星座:仙女座、英仙座、武仙座、蠍虎座、鹿豹座、狐狸座、御夫座、牧夫座、獵犬座、小獅座、後發座、北冕座、天貓座、天琴座、天鵝座、天箭座、海豚座、飛馬座、三角座
黃道十二星座:白羊座、金牛座、雙子座、巨蟹座、獅子座、處女座、天秤座、天蠍座、人馬座、摩羯座、寶瓶座、雙魚座
赤道帶星座:小馬座、小犬座、天鷹座、蛇夫座、巨蛇座、長蛇座、六分儀座、麒麟座、獵戶座、鯨魚座
南天星座:天壇座、天燕座、天鶴座、天鴿座、天兔座、天爐座、繪架座、唧筒座、雕具座、望遠鏡座、顯微鏡座、矩尺座、圓規座、時鍾座、山案座、印第安座、飛魚座、劍魚座、蒼蠅座、蝘蜓座、杜鵑座、烏鴉座、鳳凰座、孔雀座、水蛇座、豺狼座、大犬座、南三角座、南十字架座、南魚座、南極座、南冕座、船底座、船尾座、羅盤座、網罟座、船帆座、玉夫座、半人馬座、波江座、盾牌座、巨爵座 銀河系有兩個伴星系:大麥哲倫星系和小麥哲倫星系。與銀河系相對的星系稱為河外星系。
銀河系、仙女座星系和三角座星系是本星系群主要的星系,這個星系群總共約有50個星系,而本星系群又是室女座超星系團的一份子。
銀河被一些本星系群中的矮星系環繞著,其中最大的是直徑達2.1萬光年的大麥哲倫星系,最小的是船底座矮星系、天龍座矮星系和獅子II矮星系,直徑都只有500光年。其他環繞著銀河系的還有小麥哲倫星系,最靠近的是大犬座矮星系,然後是人馬座矮橢圓星系、小熊座矮星系、御夫座矮星系、六分儀座矮星系、天爐座矮星系和獅子座矮星系。 2006年1月,研究人員的報告指出,過去發現銀河系的盤面有不明原因的傾斜,現今已經發現是環繞銀河的大小麥哲倫星系的擾動所造成的漣漪。是在它們穿過銀河系的邊緣時,導致了某些頻率的震動所造成的。這兩個星系的質量大約是銀河系的2%,被認為不足以影響到銀河。但是加入了暗物質的考量,這兩個星系的運動就足以對較大的銀河造成影響。在加入暗物質之後的計算結果,對銀河的影響增加了20倍,這個計算的結果是根據馬薩諸塞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馬丁·溫伯格的電腦模型完成的。在他的模型中,暗物質的分布從銀河的盤面一直分布到已知的所有層面中,結果模型預測當麥哲倫星系通過銀河時,重力的沖擊會被放大。
麥哲倫星雲圖
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 )在2013年6月召開的美國天文學會第222次會議上公布了Swift探測器所拍攝的大麥哲倫星雲(LMC)和小麥哲倫星雲(SMC)的最新震撼照片,這是NASA有史以來公開過的最高清的太空圖片。這些史無前例的高清圖像將幫助科學家進一步辨識和研究兩個星雲中所存在的恆星、超新星以及星團系統。
這些圖像均來自Swift探測器所搭載的紫外線光學望遠鏡(UVTO),NASA和戈達德空間飛行中心和賓夕法尼亞州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合作利用雨燕衛星上紫外/光學望遠鏡對離我們最近的兩個星系進行了各種角度的拍攝,然後將拍攝下來的數萬張小型照片拼接創建了解析度超過1.6億像素的最清晰的照片,總容量達到了457MB,格式為TIFF。
大麥哲倫星雲的原始圖片像素數高達1.6億,由2200張局部照片拼接而成,而拍攝這些照片共耗時5.4天。而小麥哲倫星雲的原始圖片像素數則為5700萬像素,由656張局部照片組成,拍攝耗時共計1.8天。
麥哲倫星雲規模
據NASA官方資料顯示,大麥哲倫星雲和小麥哲倫星雲都是距離我們銀河系最近的大型天體系統,屬於銀河系的伴星系。其中,大麥哲倫星雲距離銀河系約16.3萬光年,其規模約為銀河系的20%,質量僅相當於銀河系的2%,而小麥哲倫星雲距離銀河系約20萬光年,質量是大麥哲倫星雲的2/4。
『陸』 有銀河系中心的真實圖像嗎
『柒』 如何拍攝星空銀河
導語:星空、銀河和星軌拍攝是這幾年迅速流行起來的一種介於天文攝影和風光攝影的拍攝題材,由於實地拍攝條件嚴酷,器材硬體要求很高,所以星空攝影一直被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讓大家神往之。其實星空拍攝從技術層面來說並不是很難,甚至可以說非常簡單,掌握了前期後期拍攝技術,你也可以一樣拍出星空銀河大片了。
如何拍攝星空銀河
一、自然條件的影響
1、首先你要能看到星星
和所有風光攝影作品一樣,星空攝影首要因素就是看得見星星,要拍到好的星空銀河作品,你必須看到它們,這個嚴酷的自然環境要求直接抹殺了很多生活在大城市中攝影愛好者的星空拍攝願望,國內大小城市都在追求夜景燈光工程,還有大氣污染等,所以基本在城市周圍是沒有可能拍攝星空的。所以對於國內的攝友來說,想拍攝星空,一定只能走遠一點了,遠離城市,離開光污染。
2、無雲無月才能看到星空之美
第2個重要因素就是天氣,多雲多雨的季節往往不適合拍攝星空,我2013年在川青藏區采風,整整15天時間在高原上沒有看到一天有完美星空,透過雲層給你看到幾顆星星就已經很不錯了,因為那個時間是雨季,夜間往往是多雲的,朋友告訴我藏區拍攝星空要冬天更適合。如果想旅遊的時候拍攝星空,對目的地附近的歷年天氣做一個研究還是有必要的,做到心中有數。
3、月明星稀
第3個重要因素就是月亮的干擾,有一個俗語叫“月明星稀”,就很直白地說出來了,“滿月天,地景亮,星星少,新月天,地景暗,星星多”。這個我們後面細說,不同的月相天,我們可以拍攝不同的內容。
了很多。
二、星空攝影的器材
很多時候我們都說鏡頭後面那個人頭決定了拍攝成敗,不過在星空攝影的時候,攝影器往往直接定了一張作品好壞,甚至決定了你拍到什麼東西。
1、單反機身
一台高感出色的單反相機 ,比如佳能的EOS 6D、5d3 和尼康的D7100、D700和D800都足夠了,當然你有一個頂級旗艦機器 D3s、D4 或者 1dx就更棒了。
2、廣角鏡頭
擁有一支大光圈的超廣角鏡頭,f/2.8的大光圈是一個標准,16mm 或者14mm超廣角更好。
3、三腳架
一套適合豎拍的雲台腳架組合是必需的,能夠曝光幾十秒甚至幾個小時,還要穩定不動。注意很多球形雲台需要另外購買一個L型支架才適合豎拍。
4、快門線
可以定時拍攝的快門線 (尼康某些機型內置),最好使用有線的,不要使用無線遙控快門線,因為長時間曝光或者定時自動間隔快門,遙控的罩扒穩定性差了很多。
三、拍攝時注意事項
利用天氣預報網站,查詢針對天文攝影的氣象信息。可以去找個網站,去看天文氣象預報,它能很明確、直觀地告訴你今天是否適合觀星,適合觀星的天氣相對適合拍攝星空。以上海為例:
很明顯上圖的 Poor 就是不適合拍攝,Excellent 就是最佳拍攝時間了。然後還要考慮的就是月相、月升月落的時間。不過這個只是從天氣上考慮,實際上在上海看這個是沒有用的,因為有不夜城的光污染,再好的天氣上海也難看到幾顆星星。農歷三十、初一之類的新月天總是最適合觀星和拍攝星空的。如果只是拍攝星空,不拍攝星軌,很多時候月亮沒有升起,或者已經落下的時候也是非常適合拍攝的,見下圖,月亮要凌晨2點45分才升起,所以在沒有光污染的環境中,夜裡10點後到凌晨2點半之前我們都可以認為那是拍攝的好時機。對比一下同一時間兩個相鄰位置拍攝的有無物昌昌月光的對比照。
月亮落山前(11點50分)的最後一抹月光打亮了整個木棧道,效果反倒比閃燈或者手電筒補光的效果更好更自然。
下圖拍攝於同一天的12點迅稿05分,和上圖相差了15分鍾而已,但是月亮已經完全下山了,前景雖然通過曝光也亮了,但是缺少光影,顯得很悶。
四、查詢地圖,了解拍攝點情況
如果你是第一次去目標地拍攝,建議先利用地圖軟體查詢一下周圍建築和公路情況,這樣可以做到心中有數。
如下圖所示就是我拍攝的地方,可以看到除了高速公路外,基本湖邊只有鐵軌,沒有任何建築了,非常適合拍攝星空。
五、關於弱光對焦
在夜晚拍攝時候,對焦是異常困難的,在取景器中往往是一片漆黑,看不到任何東西,如果使用常見的手動無限遠的方法,有時候還是會失焦,拍出來的星星還是會發虛。
將上圖放大細節到下圖就可以明顯地看到星星都失焦了,這就是一個很明顯的沒有正確對焦的例子。
正確的對焦方法 :
用手電筒打亮前景,然後相機使用Live View 實時對焦方式,放大10倍,對著前景手動對焦,這樣的方法適合大多數情況,廣角鏡頭的景深很大,所以焦點之外基本都是清晰的。如下圖所示,我就是對著右下的樹對焦的,前景很清晰,銀河也很清晰,整個圖片就比上面的那張看著舒服很多了。
六、構圖和畸變
構圖的前景部分可以藉助手電筒或者車燈來輔助一下,但是大多數情況,我們只能拍一張,看一下實際效果,然後調整一下,數碼相機的優勢就充分體現出來了。拍攝星空,還是應該關注前景的畸變。星星高懸在夜空,我們都是盡量想把銀河拍全或者拍攝更多的星星,所以總是會盡量以低角度機位翹頭仰拍,往往這樣會造成地景的極度變形,房子倒下,樹木橫著長。
當然很多人會說,我拍的是星星,前景只是參照,不是主體,不需要太在意。我的看法是,橫平豎直,比例合適是一個美學上的基礎,一張好的作品往往不是看它拍得精彩的地方,而是經常被挑刺拍得最不好的地方,因為不和諧的地方往往就會顯得非常突出,即使在一些備受推崇的國內星空攝影師的作品中也經常可以看到這種問題。
解決畸變有幾個方法 :
最簡單的當然是選擇更合適的前景,避免一些垂直的物體,比如房屋、柏樹、松樹等。盡量選擇一些即使畸變也不會有很大影響的東西,比如圓點的大石頭、帳篷,或者汽車之類的。下圖中的路虎車雖然也有明顯的畸變,但是突出了車頭部分,讓人覺得更有氣魄。
另外一個方法就是如果有條件可以考慮移軸鏡頭,它有不低於魚眼的相場,通過移軸可以在保證地景不畸變的前提下,盡量多拍到很多星星,當然缺點就是損失了一擋光圈,需要ISO感光度提高一倍。上圖是使用Canon TS-E 17mm 移軸鏡頭拍攝的,幾乎沒有翹頭仰拍,所以你看到界碑直直地豎立在場景裡面。
七、前景的補光
前景的好壞始終是一個星空攝影作品成功的重要因素,如何打亮前景,讓它很好地融合到整個星空場景裡面是一個艱巨挑戰。常見的補光方法有月光、手電筒、閃光燈、車燈、打火機和一切可以利用的光源。
月光最適合拍攝星軌的時候自然照亮大場景,因為很少有人造光源可以打亮整個地面,而且月亮的光線最勻稱、最自然,如果拍攝星軌,我最喜歡有點月亮的天空,甚至是滿月天,星星雖然會少點,但是轉成星軌其實也夠了。
手電筒對遠處的樹和小房子補光最方便,但是由於光照范圍小,很難控制。
閃光燈最適合打亮汽車、帳篷、石頭之類的不大不小的前景,閃燈的好處是光照勻稱,可以控制輸出強度,通過色片可以調整色溫,最好地融入星空場景。上一頁圖中的路虎借用了遠處高速公路的路燈的光污染作為側光源,手持閃光燈在左、前、右3個角度分別用1/64之類的出力進行補光,車內的光源來自車內的LCD 液晶屏。
閃光燈補光只需要在快門按下的20瞄內對著車子按下測試按鈕就可以了,不用考慮機頂、引閃器、前簾或者後簾,不過可以盡量在曝光後的10瞄完成補光。
車燈往往是最不會忘記帶的光源,只要你開車就有了。
打火機一般是用來補一些星空人像的人臉,可以營造出一種相對猶豫的氣氛。如第一張圖所示,就是將打火機作為唯一補光光源,感謝雪代提供圖片。圖二則是閃光燈與打火機協同工作,你可以看到兩張照片參數是完全一樣的,但是由於補光效果不同,我們得到兩張完全不同的作品。
八、星軌拍攝
1、前期拍攝
拍攝星軌其實就是拍攝星空的進階版。膠片相機拍攝星軌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有優勢的,因為數碼相機在高感光度和超長曝光時候產生的熱噪點是很難除去的.,而膠片相機也沒有電池的壓力,拍幾個小時其實都沒有問題。不過膠片已經慢慢退出了歷史舞台,使用也不方便,我這里就不多說了,還是關注於數碼相機拍攝星軌吧。拍攝星軌一般有兩種方法,單張長曝法和多張疊加法。單張長曝法更適合於膠片機器,數碼相機如果持續一個小時曝光,發熱導致的高感噪點肯定無法控制,所以我們這里只介紹疊加法拍攝星軌和後期處理方法。
多張疊加法很簡單,用同樣的曝光組合(高感光度 ISO1600 ~3200,較大的光圈 f/2.8,較長的曝光時間, 不超過60秒,最好低於30秒),相機鏡頭對准北極星(北半球)每隔一秒拍一張,拍攝一個小時星星大約轉15度,理論上360度應該要拍24個小時,實際上是不可能的也不需要的。
這里的一個核心問題就是每隔一秒自動拍一張,你不可能手動去控制這個,你的精度和耐力都是有限的,所以買一個有定時功能的快門線是必須的。一般拍個100張以上 ,時間長於一個小時,根據星星的多少就可以疊加出一個星軌來了。圖16-12拍攝了167張 ,大約一個半小時,其實只轉了20度左右,不過你看上去已經是完整的一個圓了。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星星是散布在天空中的,雖然只有每顆15~20度,但是每個角度都有星星,看起來就像一個完整的圓了。
2、疊加法的優勢
噪點。疊加法因為每張只拍30或者60秒,所以相對熱噪點比較好,每張疊加後的也不會太差,而且疊加處理的時候有說法會抹平噪點,拍一張有一秒的間隔,所以機器還是勞逸結合的。電力。疊加法雖然也會受到電池耗盡的影響,但是只要快速換電池 ,也只是影響幾秒鍾而已,長曝法就直接停止了。曝光。疊加法可以讓每張照片都正確曝光,不用擔心前景過曝,所以可以拍到更多的星星和正常曝光的前景,疊加後的星軌效果更好。延時。同樣的星軌素材如果你做成延時錄像,一個拍攝兩個效果。
耐力是星軌出大片的根本星軌如果要更圓,那麼只有用更長的時間拍攝更多的張數,這個星軌就會更圓滑更舒服了。林肯·哈里森的一些星軌大片長達十幾個小時拍攝,國內的一些星軌高手也是動輒冬天在野外拍整個晚上。你有時候覺得自己的星軌拍得不夠好,那麼就是你跑得不夠遠,時間不夠長了,歸根結底,你的耐力不夠。我不是一個耐力非常好的人,所以我的星軌作品真的不能算很好,只是算拍出了一個圓而已,不過從技術角度講,基本沒有太大差異了。
九、北半球對著北極星,南半球對著正南
星軌和星落拍攝的最大區別就是你有沒有對准方向。現在都有智能手機了,我們可以安裝一些星圖APP軟體來幫助我們定位北極星,比如著名的Star Chart 漢化版。 北半球如果對准了北極星,那麼你拍出來就是星軌,時間足夠就成圓了,如果沒有對准,那麼就成了星落了,不是一定圓的比不圓的就好,因為有些時候你要根據實際情況來考慮,前景適合你拍星軌嗎?你有足夠的星星拍星軌嗎?如果實在找不到北極星,那麼對准正北就可以了,像我在南半球就是對著正南拍攝。正南正北你可以通過指南針或者GPS unit的數字羅盤來定位。
下面先以一張星軌的照片為例來具體介紹疊加法拍攝星軌和後期處理。圖為威倫加港的星軌,從前景和畫質來說,其實是我拍得最好的一張星軌,遺憾是我沒有對著正南,也沒有拍很長時間,不夠敬業啊
下圖是我在滿月天拍攝了一個小時,後期在Startrails軟體中疊加而成的70張星軌中的一張,可以看得出星星真的不多。
這張拍攝和一般的星空拍攝的參數設置有明顯不同,我只用了ISO 400,f/5.6。因為那天是滿月,月光當頭照下,前景亮度和夕陽時差不多了,所以如果採用ISO3200 f/2.8 的慣用星空設置,肯定都過曝了,所以還是因地制宜來選擇曝光最合理。
很多人都說滿月天不適合拍星星的,我也這樣認為,滿月天,星星少了很多,不過自然光照亮的前景比用閃燈和其他人造光源出來的效果好了很多,色溫也很自然,ISO 400 , 噪點也少了很多。星星是少了,所以不能拍星空,不過星星連起來,拍個星軌也足夠了,所以我現在更推薦半月天、滿月天來拍點星軌,因為新月天拍星軌星星太多了,密密麻麻的一個大圓盤也不好看。
你可以在Lightroom裡面先修飾一張片子,然後同步修飾設置到所有片子,也可以疊加後再對TIFF進行處理,我這張是選擇疊加後再處理的,因為我覺得要處理的地方不多,直接導出為JPEG,Startrails目前不支持RAW格式的疊加,可以支持TIFF,但是我覺得TIFF全尺寸的文件有點大,幾百張的時候還是不小的負擔。一般我們使用StarTrails這個免費的德國軟體來疊加星軌,下載地址:http://startrails.de/Startrails.zip,不用安裝,解壓縮就可以使用了。
十、處理步驟
1. 如下圖所示,在Star-Trails裡面打開要疊加的文件,這里是64張,每張拍攝時間60秒,大約是一個小時多一點。Startrails支持暗場,就是全黑的同樣曝光時間來一張,你可以蓋著鏡頭蓋來一張,我沒有這個好習慣,以後還是要養成。
2. 單擊下圖中的第5個圖標,一般我選擇Light-Screen-Blend默認設置,然後單擊“OK”按鈕就可以開始疊加了。疊加的快慢就取決於你的電腦了,我的電腦很不錯,所以很快 ,如果片子多、速度慢,那麼就喝杯咖啡,休息一下。
3. 等下方進度條滿了,就表示疊加完成,然後單擊第3個圖標進行保存。最後會有個彈窗可以調節壓縮比例,默認90 ,我通常選100,圖片質量會好些,單擊“OK”按鈕後保存。我這張圖原圖沒有旋轉,所以出來不是垂直的,這個可以去Photoshop或者 Lightroom里調整一下就好了,這樣就結束了,是不是非常簡單啊。
如果想得到如下圖所示這樣的帶有星芒效果的星軌,可以考慮使用 StarSpokes Pro 濾鏡處理第一張,或者最後一張參與疊加的照片,讓它有圖中所示的效果。
『捌』 有木有人知道怎麼拍銀河
要注意的是我們這里談論的不是天文攝影,不是拍星空本身。
我們談論的是夜景風光攝影,星空銀河在畫面里只是一個構圖元素,和白天的風光照裡面的雲彩的作用差不多。畫面里其它環境元素,從近景到遠景,同樣要非常精心的安排構圖和控制曝光,這點上和傳氏賣統風光片沒有什麼區別。沒有環境的夜空片,很快就讓人審美疲勞。
要拍好這樣的夜景,有這么幾個注意事項:
選擇空氣潔凈遠離城市的地方,如果附近1個小時車程有城市,效果會大打折扣。
海拔越高的地方越好。
選擇合適的前景是關鍵中的關鍵!!銀河哪裡看都差不多,區別一張片子好壞的關鍵就是前景!
在天黑但月亮還沒有出來的時候拍攝。
對銀河曝光很容易,這張的參數是ISO 4000, F4, 30秒,17mm。用的是17-40 F4鏡頭,如果用2.8的鏡頭效果會更好。
30秒曝光是極限,這個時候有些星星已經能看出運動的痕跡了。如果用更長焦距的鏡頭,曝光時間必須進一步縮短。
好了,對銀河曝光太容易了,真正的難處是,沒有月亮的黑夜,沒法對前景進行合適的曝光殲物逗。
怎麼辦?
有兩個辦法:
人工補光
兩次曝光
如果前景很近很小,比方說一棟房子一棵樹,人工補光最方便。可以用電筒或閃光燈(+濾色片)補光。
但如果那種「大風景」,前景是山川河流,那人工補光是不可能的。唯一的辦法是兩次曝光:在天色亮的時候,比分說在第二天清晨日出前再曝光一次。
參螞派考資料
雲漫:拍攝銀河星空及星軌風光的經驗技巧
覺得滿意,請及時點贊,好評。謝謝
『玖』 17億像素的銀河系全景平面圖來了,這是如何拍攝的
每一個人看文章內容的題目都感覺有點兒怪異,無需急,大家首先看下面的圖,便是下邊這幅。
那麼這么厲害的相片是如何拍攝出來的?沒有錯,便是照出來的,但它並不是用一個簡易的數碼相機照出來的。拍攝自然僅僅在其中的一部分工作中,關鍵的工作中或是後期製作,要做到那樣的細致水平,針對中後期的相片合成而言難度系數顯而易見。大家如今對全景圖並不生疏,如今我們可以用手機順手拍攝全景圖,可是拍攝宇宙空間天上的全景圖,要相比手機拍攝繁雜得多,拍完以後還必須依照先後順序對相片開展拼湊,最終才可以產生大家如今見到的這一圖象。有興趣愛好的盆友能夠去免費下載這個圖片來科學研究一下,看一下你能不能尋找大家的太陽系在哪兒。
『拾』 誰有那個NASA發布的8億像素(108500×81500解析度)的銀河系圖片TIFF格式的
http://www.eso.org/public/images/eso124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