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豬肉裡脊圖片高清圖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豬肉裡脊圖片高清圖

發布時間: 2023-05-09 23:32:00

㈠ 豬的裡脊肉,到底在哪個部位呢怎麼辨別呢

一張圖教你如何辨別不同部位豬肉,再挑選豬肉的時候不用裝懂了。我們中國人的習俗,基本上都會在逢年過節的時候,殺豬宰羊,尤其是在過年的時候,一些農村的習俗基本上都會殺一頭豬來過年,豬每個部位上的肉質口感吃起來都不一樣。所以做出來的菜也不同。尤其是一些農村人,在結婚的時候殺一頭豬幾乎都夠了所有的宴席用。現在有很多的人在超市裡面買豬肉的時候,其實根本就不懂,豬的什麼部位上的肉好吃?所謂在超市的肉食區里擺放的同煎肉裡脊肉,梅花肉這些,他們根本就不懂得是豬的,哪一部位上面的肉。只是在選肉的時候能分出肥瘦。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豬的各個部位,上面的肉。

好啦,關於豬肉部位介紹就到這里,以後再買豬肉的時候,別再懵了。


㈡ 裡脊肉是哪個部位

裡脊肉是豬脊椎骨內側的條狀嫩肉。

豬裡脊又分外脊和裡脊。處在脊背位置,脊背上面的是外脊,貫穿整個脊背,所以又稱為通脊、扁擔肉、硬脊,是較嫩的瘦肉。

裡脊位於外脊下側,從腰子到分水骨之間的一條肉,呈長條圓形,一頭稍細,是最嫩的肉。由於裡脊分量太少,做菜時往往用外脊替代裡脊。

裡脊肉的保存方法

家庭如果需要保存裡脊肉,可把裡脊肉放在保鮮盒內,撒上少許紹酒,蓋上蓋,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可貯藏1-2天不變質。

如果需要長期保存,則需要把裡脊肉用保鮮膜包裹好,放冰箱冷凍室內冷凍保存,一般可保存一個月不變質。

㈢ 豬各部位肉的名稱圖片全解

豬各部位肉的名稱為豬頸肉,豬頰肉,梅花肉,前排肉,裡脊肉,五花肉,後臀尖肉,做臀肉,彈子肉,前腿肉,後腿肉。

豬各部位肉的特點
豬頸肉:豬頸肉與豬頭肉相連
豬頰肉:豬頰肉是豬臉和豬下巴相連的肉
梅花肉:梅花肉也就是豬的上肩肉
前排肉:豬前腿上部的肉
裡脊肉:裡脊肉分為大裡脊肉和小裡脊肉
五花肉:五花肉也就是豬肚皮上的肉
後臀尖肉:臀尖肉是豬屁股上面的肉
做臀肉:豬屁股上的肉
彈子肉:彈子肉在豬後腿的上方
前腿肉:前腿肉含有的瘦肉較少
後腿肉:後腿肉口感中等

㈣ 豬肉各部位名稱及俗稱及圖片

豬的部位有:豬頭、豬肩頸肉、頸肉、前腿肉、前肘、前足、裡脊肉、正寶肋、五花肉、奶脯肉、後腿肉、後肘、後足、臀尖、豬尾。

1、豬頭。包括眼、耳、鼻、舌、頰等部位。豬頭肉皮厚,質老,膠質重,宜用涼拌、鹵、腌、熏 、醬臘等方法烹制。如醬豬頭肉、燒豬頭肉。


2、豬肩頸肉。也稱上腦、托宗肉。豬前腿上部,靠近頸部,在扇面骨上有一塊長扁圓形的嫩肉。此肉瘦中夾肥,微帶脆性,肉質細嫩。宜採用燒、鹵、炒、熘,或醬臘等烹調方法。叉燒肉多選此部位。


3、頸肉。也稱槽頭肉、血脖。豬頸部的肉,在前腿的前部與豬頭相連處,此外是宰豬時的刀口部位,多有污血,肉色發紅,肉質綿老,肥瘦不分。宜做包子、蒸餃、面臊或用於紅燒、粉蒸等烹調方法。


4、前腿肉。也稱夾心肉、擋朝肉。在豬頸肉下方和前肘的上方。此肉半肥半瘦,肉老筋多,吸水性強。宜做餡料和肉丸子,適宜用涼拌、鹵,燒,燜、爆等方法。


5、前肘。也稱前蹄膀。其皮厚、筋多、膠質重、瘦肉多,常帶皮烹制,肥而不膩。宜燒、扒、醬、燜、鹵、制湯等。如紅燒肘子、菜心扒肘子、紅燜肘子。


6、前足。又名前蹄。質量好於後蹄,膠質重。宜於燒、燉、鹵、涼拌、醬、制凍等。


7、裡脊肉。也稱腰柳、腰背。為豬身上最細嫩的肉,水分含量足,肌肉纖維細小,肥瘦分割明確,上部附有白色油質和碎肉,背部有薄板筋。宜炸、爆、燴、烹、炒、醬、腌。如軟炸裡脊、生燴裡脊絲、清烹裡脊等。


8、正寶肋。又稱硬肋、硬五花。其肉嫩皮薄,有肥有瘦。適宜於熏、鹵、燒、爆、燜、腌熏等烹調方法。如甜燒白,咸燒白等。


9、五花肉。又稱軟五花、軟肋、腰牌、肋條等。肉一層肥一層瘦,共有五層,故名。其肉皮薄,肥瘦相間,肉質較嫩。最宜燒,熏、爆、燜,也適應鹵、腌熏、醬臘等。如紅燒肉,太白醬肉。


10、奶脯肉。又名下五花、拖泥、肚囊。其位於豬腹底部,質呈泡狀油脂,間有很薄的一層瘦肉,肉質差。一般做臘肉或煉豬油,也可燒、燉或用於做酥肉等。


11、後腿肉。也稱後秋。豬肋骨以後骨肉的總稱。包括門板肉、秤砣肉、蓋板肉、黃瓜條幾部分。
①門板肉。又名無皮後腿、無皮坐臀肉。其肉質細嫩緊實,色淡紅,肥瘦相連,肌肉纖維長。用途同裡脊肉。
②秤砣肉。又名鵝蛋肉、彈子肉、免彈肉。其肉質細嫩,筋少,肌纖維短。宜於加工絲、丁、片、條、碎肉、肉泥等。可用炒、煸、炸收、氽、爆、溜、炸等烹調方法。如炒肉絲、花椒肉丁等。
③蓋板肉。連接砰砣肉的一塊瘦肉。肌纖維長。其肉質、用途基本同於「砰砣肉」。
④黃瓜條。與蓋板肉緊相連接的一塊瘦肉,肌纖維長。其肉質、用途基本同於「秤砣肉」。


12、後肘。又名後蹄。因結締組織較前肘含量多,皮老韌,質量較前肘差。其烹制方法,和用途基本用於前肘。


13、後足。又名後蹄。因骨骼粗大,皮老韌、筋多、質量較前足略差,其特點和烹飪運用基本同於前足。

14、臀尖。又稱尾尖。其肉質細嫩,肥多瘦少。適宜用鹵、腌、醬、熟炒、涼拌等烹調方法。如川菜回鍋肉、蒜泥白肉多選此部位。

15、豬尾。也稱皮打皮、節節香。由皮質和骨節組成,皮多膠質重,多用於燒、鹵、醬、涼拌等烹調方法。如紅燒豬尾、鹵豬尾等。

豬肉的功效與作用

改善貧血、促進發育、潤燥。

豬肉是豬科動物,家豬的肉,口感較好,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豬肉纖維細軟結締組織少,肌肉組織多,肌肉組織中含有較多脂肪。豬肉營養成分豐富,具有改善貧血、促進發育及潤燥等功效。

1、改善貧血:豬肉含大量血紅素及半胱氨酸,能促進人體吸收鐵元素,具有補血、改善氣色的功效。豬肉的鐵元素含量也比較高,能促進血紅蛋白合成,維持人體正常生命活動。

2、促進發育:豬肉中的蛋白質含有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十分接近人體所需比值,有助於促進身體生長發育。

3、潤燥:喝豬肉湯可迅速補充體內津液,潤燥效果較好,可有效治療熱病傷津等症,還可治療消渴及滋潤肌膚。

㈤ 豬裡脊肉長什麼樣

豬裡脊的顏色是非常鮮艷,而且肉質透明,質地又比較緊密,彈性十足。豬裡脊肉呈現於長條圓形,一頭比較細點,是最嫩的肉,但是這部分的肉是非常少的。

豬裡脊肉長什麼樣

豬裡脊肉分為了外脊和裡脊。這種豬肉是處在脊背的位置,脊背的上方是外脊,貫穿了整個脊背,所以又被稱為扁擔肉,這部分的肉質是非常嫩的。裡脊是位於外脊的下側,它是呈現於長條圓形,但是這部分的肉是非常少的。

處理裡脊肉時,一定要先除去連在肉上的筋和膜,否則不但不好切,吃起來口感也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