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天才少女谷愛凌的家庭背景是怎樣的
天才少女谷愛凌出生在美國,爸爸是美國人,媽媽是中國人。
谷愛凌家族都是高學歷人才
谷愛凌的爺爺是斯坦福的,媽媽是北大的,爸爸是哈弗的。她提前一年完成高中學業,備戰2022年北京冬奧會,被斯坦福大學錄取,滿分1600,考了1580。隨著北京冬奧會的熱播,她成為全球時尚界的新寵,體育界和各大品牌爭相爭搶。雖然谷愛凌在美國學校上過中小學,但受母親的影響,她對美國教育並不滿意。她反而給自己施壓,利用假期回國,去北京海淀的教培機構接受科學優質的教學輔導,從未放棄。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㈡ 簡歷中教育背景怎麼寫
教育背景是對一個人學習環境和學習能力的概述。
教育背景中需要包括的信息:
(1)學校/院系/專業/學位
(2)成績(GPA的多種演算法。)
(3)課程(選課程的主要原則:所學課程與申請崗位對應,很高分數的專業課程寫明。)
(4)其他亮點(個人成績,取得的成就等。)
(2)高學歷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隨著求職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如何在求職簡歷中體現自己的才能,讓自己的簡歷在成百上千份簡歷中被選中,成了很多學生絞盡腦汁思考的「課題」。
因而也就出現了讓一些企業人力資源部門頭疼的過度包裝、「注水」簡歷等問題。大學生求職過程中最容易把自己過度包裝的幾個方面。
1、「熟練使用」英語、計算機
英語和計算機已經成了畢業生必備的兩項基本技能,學生在個人簡歷中關於這兩項能力的表述幾乎是清一色的「精通」或「熟悉」。盡管簡歷中都說自己英語口語流利,但通常會發現學生並不能聽懂提問的問題。
這時,企業肯定會對學生的誠信產生質疑。簡歷里大家都寫著熟練使用計算機,但真正上機操作時,有的學生就顯得「遲鈍」了,很明顯,對於計算機他只是掌握了簡單的操作,與熟練操作相差甚遠。
2、「很強」的團隊合作能力
經常被過度包裝的還有自己的能力,學生對於自己的評價過高,實際卻相差甚遠。對於簡歷中學生介紹的信息,企業也開始用心考察。大多數企業很看重團隊合作精神,所以很多學生介紹自己有很強的團隊合作能力,曾帶領小組成功完成某個項目等。
這位負責人說,企業面試時有個環節叫無領導小組討論,讓五六個學生針對某個問題進行討論,例如推廣公司產品如何在本地上市。這個環節是讓幾個學生共同討論出一個結果,觀察求職者在團隊合作中擔當什麼角色,能否與別人配合。
但經常有學生會表現很突出,搶別人的話,不給其他人發言的機會。這與簡歷里表述的很強的團隊合作能力顯然不符。
3、「突擊提拔」自己的職務
大多數的企業傾向於招聘在學校里擔任過一定職務的大學生,這促使很多學生在做求職簡歷時,「突擊提拔」自己。學生會的幹事可以改為主席;社會活動的參與者可以改為組織者。一些企業驚奇地發現,在收到的簡歷中,一所學校里同時有4個校學生會主席,文娛部部長不少於8個。
如今企業也學聰明了,你說你是學生會主席,企業會偷偷地打電話給學校的老師、同學,到底是不是真「李逵」立刻見分曉。
4、把芝麻說成西瓜
大學里很多學生會參與各種各樣的社會實踐,這些社會實踐規模有大有小,但在簡歷中經常被描繪成大事,而學生自己在裡面起到的也都是舉足輕重的作用。有的學生只是在做某個產品的促銷或直銷,但會說自己曾經在華北區策劃組織過產品的推廣活動。
真正讓他介紹對於任務的執行過程時,學生會說得很籠統,畢竟沒有做過的事情,挖空心思也不會介紹得那麼詳實,而且言多必失。還有的學生為了證明自己曾經參與過某項活動,把當時拍的現場照片放到簡歷中來,但圖片證明不了你的領導能力。
如何製作個人簡歷?真正做過的一些事情,學生會在簡歷中寫得非常詳細,沒有做過的事只能找句大話一筆帶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