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色達到底在什麼位置
您說的紅房子就是色達著名的五明佛學院,它的具體位置是在色達東南方向洛若鄉。
洛若鄉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達縣轄鄉。總面積537.86平方公里,海拔3740米,6個村民小組,4個村民委員會,距縣城20公里。
其中:甲修村距縣城15公里,阿發村距縣城19公里,洛若村距縣城26公里,曲西村距縣城21公里,總人口:2026人,男1138人,女888人,總戶數390戶。
其中:甲修村678人,172戶;阿發村633人,120戶;洛若村350人,76戶;曲西村278人,51戶。牧業人口:1939人,374戶。黨員:76人,草場使用面積817958畝,森林管護面積10999.6公頃,其中林地213.1公頃,灌木林地10786.5公頃。
② 色達天葬禮過程圖片,色達為什麼是紅色的要拆除
其實天葬過程沒啥好看的,血肉模糊的。並且也不建議去拍照,這是對死者的極大不尊重。
色達以前發生過兩起嚴重的火災,所以色達的不是紅色的要拆除,是進行消防通道改造。要拆除部分建築,同時進行基礎設置改造。是為了更好的為遊客服務。
當然改造之後,旅遊設施是完善了,但是會失去一部分自然的東西。
去色達 也可以先在網上 通過色達旅遊服務中心了解下 他們是為遊客提供旅遊資訊服務的,色達游記攻略,預定住宿 ,參團都可以在這里進行,是色達旅遊信息平台
③ 7月12號左右想從成都開轎車自駕去色達,大家有什麼建議,路上好走嗎
轎車走川西環線完全沒有問題,偶爾一個小坑速度放慢就OK了!題主沒有寫遊玩的具體時間。那麼我就按六至七天的時間來安排線路! 第一天,成都,都江堰,映秀地震遺址,巴朗山,貓鼻樑,四姑娘山,丹巴!住丹巴藏寨!這一路的景色相當的不錯! 第二天,丹巴,金川,觀音橋,色達!住色達!晚上可以觀賞佛學院壯觀的佛家紅房子的燈火!第二天早上遊玩紅房子,佛學院,感受藏學文化!下午一點觀看天葬儀式。血腥,不喜勿看!順路喂喂土撥鼠。 第三天,色達,新龍,理塘,海子山,稻城,香格里拉鎮。住香格里拉。沿途可以去新龍措卡湖。觀賞海子山古跡冰川,免費的哦…… 第四天,亞丁,游覽珍珠海,央邁勇,三神山。記得長線必須買票坐電瓶車,時間才來得及。 第五天,亞丁,稻城,理塘,雅江,新都橋。住新都橋。沿途風光無限好。感受山路十八彎那驚心動魄。 第六天,新都橋,折多山,康定,瀘定,雅安,成都!新都橋,攝影家的天堂!隨手一拍,都是大片。在去感受翻死人的折多山。康巴第一關,在經過康定溜溜的城,人美,城美!瀘定,勇奪瀘定橋,哈哈,小學課本里就有。可以去橋上溜溜,然後就回成都……
色達 旅遊 最佳時間5-10月,首先,氣候、溫度都是相對比較合適,但還是得帶厚衣服保暖!風景也更漂亮,很多的植物花草,拍照最佳!而且含氧量高,高原反應比較輕!
自駕沒問題,全程柏油馬路!注意有限速路段。
住的選擇比較多,可以選酒店,也有賓館!價位在100—幾百不等。也有一些民宿客棧青旅可選擇,需提醒提前預定,問好可否停車,可否接送,可有提供餐食,提供全面的色達 旅遊 咨詢等等!
昨晚剛從色達回來,這段時間高原天氣不好,幾乎每天下雨,但不影響行程。去色達基本上一天半至兩天到達。有二條至五條道路可供選擇,每條線路大概580公里至680公里不等。
第一條:成都一汶川一理縣一馬爾康一觀音橋鎮一翁達一色達。這條線最短,路況良好。中途可以住觀音橋鎮和翁達鎮。沿途有桃坪羌寨、卓克基官寨、直波碉樓、觀音廟等等景點可供游覽。
第二條:成都一雅安一天全一瀘定一康定一折多山一新都橋一道孚一爐霍一翁達一色達。中途可以住新都橋或翁達。沿途的景點有瀘定橋、木格措、折多山、新都橋、塔公草原、道孚恵遠寺油菜花等等。折多山特別容易堵車,但走這條線的人最多,可能大部分遊客網上基本上查到是這條線。
第三條:成都一映秀鎮一卧龍一巴朗山一四姑娘山一小金一丹巴一八美一道孚一爐霍一翁達一色達。中途住丹巴甲居藏寨或八美鎮。沿途風景很多,巴朗山、四姑娘山、夾金雲海、丹巴碉樓、美人谷、雅拉雪山、惠遠寺等等。
第四條:成都一映秀鎮一卧龍一巴朗山一四姑娘山一小金一夢筆山一卓克基一馬爾康一翁達一色達。中途住馬爾康卓克基或觀音橋鎮。這條路走的遊客很少,夏季主要是看花,沿途附近的高山草甸開滿鮮花;主要分布在巴朗山、四姑娘山、夾金山、夢筆山上。
第五條:成都一小金一丹巴一金川一觀音橋一翁達一色達。中途住金川。這條線路特別適合秋季,沿途蘋果、梨子各種水果樹上現摘。卧龍、夾金山、大小金川河谷層林盡染,紅葉特別漂亮。時間比較充裕可以走這條線。
圖片:色達五明佛學院、夢筆山、夾金山。本人手機拍攝。
走是可以走,不過7月雨季得注意安全,小心落石及塌方,317國道路不是很好;
1.成都到汶川遂道多,測速也多,到處是攝像頭;
2.汶川到馬爾康經常交通管制;
3.馬爾康到觀音橋路很爛,慢點開;
4.觀音橋到色達路不錯,車可以開到色達佛學院的山腳下的停車場,然後再搭景區中巴上山。
去過兩次,沒什麼難,只需注意路上的塌方和落石,路都是非常好的。
有兩條線路可以選擇,可以根據自己安排選擇合適的線路。
1:映秀-馬爾康-翁達-色達
成都(高速,60km)——映秀(G317,260km)——馬爾康(G317,200km)——翁達村(V18縣道,63km)——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
線路狀況:全程580km,用時至少需要12小時,成都——映秀的高速比較好走,下了高速就有可能遇到堵車,國道路不好,車也多,所以行駛速度不會快。而且汶川——馬爾康的路況還好,車也不多,風景也不錯可以好好享受。馬爾康——色達的路況不好,特別是從翁達村下國道之後路況非常差。
2:雅安-康定新都橋-爐霍-翁達-色達
成都(成雅高速,130km)——雅安(318國道,194km)——康定(318國道,75.8km)——新都橋(215省道,213km)——爐霍(317國道,72km)——翁達鎮(V18縣道,63km)——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
線路狀況:全程742km,全程開車至少需要16小時,成都到雅安是高速,非常快捷;出雅安之後就上了318國道,一直到瀘定路上卡車會比較多,路比較窄,容易堵車,經康定抵達新都橋,這一段路的風景都非常好,可以考慮在康定或者新都橋住一晚。新都橋——爐霍是215省道,將經過塔公草原,路況不好,但一路都是風景,可以邊走邊玩。爐霍到色達的路況不好,特別是從翁達村下國道之後路況非常差。
我剛回來,轎車完全沒有問題,從馬兒康過去有70公里的路比較窄,路面都非常好,開慢點沒有問題。路上電子眼太多了,注意超速
啟程建議走汶川-馬爾康-觀音橋。
第二天去色達,邊走邊玩,去五佛學院,下午看天葬,晚上看夜景,
第三天,翁達-八美-丹巴住。丹巴也是美極了
第四天,經小金縣返成都,行程輕松.
五月才從成都出發跑了一次色達,桑塔納一輛,全程高速+國道,路況沒問題,轎車隨便跑,路線如下:成都—馬爾康,馬爾康—色達,色達—新都橋,新都橋—成都,風景美的很。
路上很好走,我7月3號早上10:00出發,從都江堰經汶川馬爾康觀音橋過去,晚上8:00到的色達的停車場……如果沒有在色達景區內訂住房的話,私家車是開不上去的哈,需要公交車上去,三塊錢每人。
④ 去稻城亞丁需要帶什麼
去稻城亞丁還有一個要注意的就是帶什麼東西了,說明白了就是行前准備,所以今天小拜年罩宴就要和大家說說關於這個行前准備了,大家平時一定要注意了。
帶什麼
證件與保險
租車所需證件簡單來說就是「兩證一卡」:二代身份證、駕駛證,以及符合租車額度的信用卡。因為是自駕,所以最好行前買份保險,這也是對旅途經濟與安全的一種保障。可以在出租公司了解下保險種類。
自備葯物
以防途中發生意外,做好一些應急措施。有高原反應的可以備高原康(防治急性高原病葯品),高原安(保健食品,有利於緩解高原反應),紅景天及其制劑(藏民傳統的保健食品,有助於增強體質,緩解高原反應,進入高原前10天服用)等葯物。
防曬防寒
高原地區紫外線很強天氣非常乾燥,一定要做好防曬和保濕工作,防曬霜、潤唇膏、面膜最好都帶著。
另外高原地區早晚溫差大,注意多添置衣物,別感冒了,在高原地區感冒容易引起高原肺水腫、腦水腫。
TIPS
1、補給:新都橋往色達一路,沿途大都是沒有什麼人煙的盤山公路,餓的時候,很難那麼幸運能找到飯館。最好是在有超市的地方,把需要的補給全部買全。不光是水,還有干糧,零食,補充熱量的食物,自駕需要的工具。越往色達方向,因為交通不便,物資感覺越匱乏,所以有超市的時候,就多買點屯著。
2、保暖:色達晝夜溫差極大,一定要穿防寒的衣服,一件羽絨服都不能抵禦嚴寒。高原地區如果感冒可能引發肺水腫,所以一定注意保暖。
3、涼茶:到了高原地區,都會出現口乾,鼻子發乾的症狀,口乾的時候,喝白水,茶水,果汁,碳酸飲料都不管用,但是神奇的涼茶,不知道原理是什麼,不管是王老吉、加多寶還是和其正,只要是涼茶,喝了之後多少都會有所緩解。
風俗
1、經幡:經幡大部分採用綢布做成,顏色有藍、白、紅、黃、綠色等,多為素色,大小不等。經幡幡條具有特定的含義,其穗春組合排列順序都有嚴格的規定。經幡上面印著密密麻麻的經文和鳥獸圖案,各圖案也有一定的象徵意義。
2、轉經:藏佛教信徒認為拉薩是世界的中心,拉薩則以釋迦牟尼佛為核心進行轉經活動。轉經一圈為圓滿,沿佛殿四周的轉經甬道一圈為囊廓,是內圈,繞大昭寺一圈為帕廓,是中圈,繞大昭寺、葯王山、布達拉宮、小昭寺一圈為林廓,是外圈。
成都周邊
1、雅安:位於川藏、川滇公路交會處,距成都120公里,有「雨城」之稱,是四川降雨量最多的區域。如果有時間,走成雅高速公路,在雅安北出口下,可以到上里古鎮看看,鎮上有很多明清時期的吊腳樓建築。
2、大熊貓基地:成都周邊一共有兩個大熊貓基地,一個是雅安碧峰峽大熊貓基地,一個是都江堰熊貓谷,問了當地人,他們更推薦去雅安這個,因為熊貓多一些。都江堰那個熊貓谷門票比較便宜,但是相對的熊貓也比較少。
色達
1、色達住宿:喇榮五明佛學院內的喇榮賓館和女眾綜合樓都能住宿,但是不支持預定,要當天拖著行李過去投宿,先到先得。大部分房間不帶衛生間和洗浴,男女分開,條件相對艱苦。自駕的話還是建議住在色達縣里。
2、色達天葬時間:色達天葬台天葬儀式每天都會舉行,舉行時間在13:00-15:00之間。
3、色達公交車:如果不是自駕,在色達縣金馬廣場上可以拼車去色達佛學院,車費不貴。到了色達佛學院下面的停車場,有公交車,車費以前2塊,現在漲到了3塊,負責把人送到經堂那裡。
4、色達拆遷:4月色達佛學院開始進行整改和規劃,對紅房子進行合理改造。拆遷房屋3325間,非四川本地學生會陸續遷出色達。拆除的房屋將改建成消防通道、飯店等設施。最終佛學院會留下5000名學生和6000棟房屋。
稻城亞丁
1、稻城亞丁住宿:先理一下關系,稻城是一個縣,日瓦是稻城下屬的一個鄉,也叫香格里拉鎮,亞丁實際上是一個村。亞丁景區在香格里拉鎮,而奔波寺,熱烏寺,萬畝楊林這些景點在波瓦山以北,色拉、桑堆附近。從稻城縣到香格里拉鎮還有1個半小時左右的車程,所以玩亞丁景區的話最好還是住在香格里拉鎮上。
2、亞丁景區門票:亞丁景區門票270塊,包含150的景區票和120的往返車票。有效期2天,住在景區外的遊客如果第二天再去亞丁景區,需要再次購買半價車票(60塊),同時提供前一天在景區的照片。住在亞丁村,門票和車票的有效期都是三天,但是不能出村,如果出村去香格里拉鎮,再想從遊客中心坐車進村,是要另外買票的。
3、旅行季節:四月初稻城萬畝楊林一片光禿,亞丁只能看到金黃和雪物族銀白兩色,所以還是在5月或者九十月來顏色豐富,七八月是雨季,自駕不安全。
亞丁遊玩線路:分成兩天最好。第一天從沖古草甸出發,玩沖古寺、仙乃日和珍珠海;第二天從沖古草甸坐擺渡車到洛絨牛場,看三大神山,然後去牛奶海、五色海。
游
稻城亞丁自然風光不錯,但是要根據父母的身體狀況適當調節行程,量力而行。亞丁景區一般遊玩兩天時間足夠,由於亞丁景區海拔偏高,如果帶父母去稻城亞丁的話,那就乘坐電瓶車到沖古寺或洛絨牛場處,看看三神山即可~也滿足了父母去稻城亞丁的一個心願,不一定非要每個景點都要逛到。
稻城亞丁景區,圖片來源於網路
購
稻城亞丁景區特產主要以藏族風格為主,比如藏風濃厚的銀飾、純正的桑吉卓瑪青稞酒(蟲草酒、貝母酒)、酥油製品、風干肉和野生菌。年齡大點的父母都會比較喜歡逛景區紀念品的,你可能覺得東西哪兒都一樣,為什麼要跑這么老遠來逛對不對?他們要逛就逛唄,出來玩一趟,回去得有點兒新東西嘛,要不怎麼顯擺啊。旁人一問,你這個東西哪裡來的,我怎麼沒見過。那父母一說是哪,瞬間就感覺那麼高大上了!
娛
拉父母拍景區各個地方的照片,由於景區海拔問題,幾個比較適合父母取景的地方,譬如沖古寺,洛絨牛場,珍珠海,眺望一下三座神山,如果運氣好,神山全貌,只要普通的單反就能拍出很好的效果哦。謹記他們是要回去顯擺的,而且有些老人家記憶力慢慢衰退,玩過的地方可能慢慢忘了,照片永在,等真的垂暮之年看到這些照片,就會想起跟你一起旅行的快樂時光。多請路人幫忙拍跟孩子在一起的合影,以後經常拿出來翻翻相片,也是很不錯的感覺,整個行程也會十分愉快的。
⑤ 自問自答:去色達,能拍當地人嗎(多圖預警)
1980年,聖者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勇列吉祥賢不顧年邁體弱率30餘弟子到海拔近4000米的四川甘孜色達喇榮溝創辦小型學經點,苦心經營。如今,色達佛學院成為了世界最大的佛學院之一,信眾的紅色小屋布滿整個喇榮溝。入夜,上有壇城徹夜通明,下有佛學院常亮不衰,伴著萬家燈火和隱隱的誦經聲,壇城與佛學院交相輝映。
如此盛景,除了讓信徒嚮往,也讓愛旅行的人迷上了這里,雖千里萬里,路途艱辛,欣然往之。我喜歡旅行,也喜歡拍照。在如此有特點的地方,拍照卻成了一個不是那麼隨意的事。
色達喇榮溝因為佛學院,因為天葬而變得神聖,變得和其他地方不一樣,因此在拍照事情上,的確需要做一些取捨。作為一個喜歡拍照的我來說,有這樣的理解。
如果佛學院有明確政策性文件禁止拍照,而且這些文件在佛學院醒目的位置標注,那一定不能拍。
如果在佛學院某些地方在明顯的地方如進門處等有明顯標示,禁止拍照,那不能拍。
如果被拍攝者不願意或者明顯反對,被拍者保有法律訴訟權,這個我也不會拍。
如果被拍攝者欣然接受並希望得到照片,我也欣然接受。
如果拍攝者在拍的時候並沒有干擾到被拍攝者,被拍攝者也並沒有發現自己被拍,沒有引起心理變化,並且拍攝者不以此從事違法活動,那麼,我拍。
我也經常聽到網上有的網友指責那些拿著長槍短炮在被拍攝者前面晃來晃去,以一種極其霸道的方式要求對方配合拍照,我腔肢覺得這樣的亂圓鉛行為的確有為拍攝初衷,而這樣的照片即便好看,也失去了他原本的意義。因為在拍攝的那一刻,已經不是照片本身所表現的內容了。有的時候,這樣的拍攝者只能自求多福了。
此次色達,拍人的時候,的確在偷拍,但每一張照片,都在被拍攝者沒有覺察的情況下拍下,希望展現色達最自然的一面。
關於如何進行拍照,網上一搜,會有以兆位元組為單位的內容。我這里不詳細介紹。我帶了兩支鏡頭,一隻廣角,一支長焦。長焦鏡頭則是在遠處,調整好之後速戰速決。廣角則是掛在胸前,一隻手按著快門,臉轉一邊專注地看著其他地方。手機靜音裝作打電話。然後有以下圖片。有的圖片已經在上一篇《色達離你遠嗎?成都的盆友可以這樣去》展示過了。
違法的事情不做,道德也在每一個人心中,在色達拍人,就看我們如何看到這樣的行為了,個人認為,自己的快樂不建立在別人的不快上,那至少不嘩好會引發更多的不快。
⑥ 《色達紀行》之二,觀音廟
天連聖山傲,
霞借夕陽嬌。
祈福觀音廟,
接引觀音橋。
金川境內有藏區「第二個布達拉宮」美譽的觀音廟,是藏區群眾的朝拜聖地。每年來自青海、西藏、甘肅以及海外的遊客、朝拜者達20餘萬人次。
觀音廟位於觀音鎮境內,距縣城約85公里,是阿壩州重點開放寺廟,該寺廟始建於公元七世紀,共傳承25代。白若雜納曾加持觀音菩薩和聖山,並為寺廟取名「勒瓊德欽朗」。綽斯甲觀音菩薩名聲遠揚四海,朝拜者甚眾。眾多高僧大德朝拜過「土基欽波」。貢唐活佛和當祥則堪布為觀音菩薩取過甘露水。1982年班禪大師曾親筆寫信關心觀音廟。觀音廟供奉眾多神像佛像,收藏有大藏經、唐卡、法器等眾多文物,觀音廟以靈著稱於世,是眾多信徒心中的聖地。
關於「土基欽波」,必須隆重介紹,藏語的意思是「四臂觀音」,全程為「四臂大聖觀世音菩薩」,是整個藏區的守護神,代表大慈大悲大智大力,為密宗行者必修之法門。相傳,藏王松贊干布在布達拉宮為搜櫻好觀音開光儀式上,得到「神諭」,菩薩將現身藏區來拯救六道眾生;後來在六山交匯之處,一個名叫「克基惹」的年輕人,在種地時犁出一個非土非石的菩薩像(我猜測是隕石),此時天上祥雲朵朵,地上百鳥齊鳴,群山異香四起,河流歡唱仙樂,於是人們在發現菩薩的地方,修建的寺廟,開始供奉與朝拜。而歷朝歷代,不斷的整修與擴建,便「第二個布達拉宮」美譽的觀音廟。
我們早上七點出發,在一路顛簸中,東倒西歪的睡覺,中午在古爾溝鎮,短暫休息吃飯。順便說一句,古爾溝是新開發的溫泉景區,主要的建設者是我們的兄弟單位「成都路橋」。
下午在更加的顛簸中,聽導游(吉美多吉,藏語是不滅金剛之意)講各種傳說和故事(我的文字多半是對導游講解的記錄和整理)。於是懷著崇敬的心情,在下午五點,來到了位於半山腰風水最好的觀音廟,而對面的半山腰上,刻著巨大的藏文大明咒六字真言「嗡嘛呢唄咪吽」。
和想像的一樣,比想像的更美,依山而建的廟宇,由下而上次第是,觀景平台、朝拜廣場、觀頌攜音殿及偏殿(偏殿是活佛堪布講經說法的地方,相當於教室)、蓮花殿以及正在塑造中的蓮花生大佛。
建築和佛像的美,就不仔細描述(網上有海量圖片),只用八個字來形容:庄嚴肅穆、大氣磅礴。
在這里,更美的是人心。
帥氣的小喇嘛,睿智的老堪布,漂亮的卓瑪,慈世鉛祥的阿媽,無不一身大紅,眼神清澈,手持珠串,唱念經文,要麼轉經,要麼大拜。
所謂,轉經,就是圍著大殿,撥動轉經筒,小轉108圈,大轉10800圈,一圈大概60米,即便小轉一天也要走六公里以上。
所謂,大拜,就是五體投地,雙手、額頭、胸口必須貼地,才算一拜,三拜一組,淺修108組,再往上成幾何級數增長(聽說一個老堪布用了38年大拜上億次,所有吉尼斯紀錄在他跟前只剩下汗顏)。
我不禁在想: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在於思想,而思想的最高境界在於信仰,只有信仰,能讓人的的精力,如此的專注,能讓人的身心,這么的健康(每天六公里以上的競走或者海量的全身的運動,還會沒有胃口吃飯或者輾轉反側的失眠嗎?)。
美好的時光,總是很快就逝去,不知不覺太陽就要落山了,我們必須依依不捨的離去。回首漸行漸遠的廟宇,靜靜矗立的紅牆金瓦,在夕陽的余暉中,美得就像一幅沒有框子的油畫,深深的印在我的腦海里,我的心裡,我的歌聲(詩)里!
⑦ 置身佛國世界——我眼裡的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
每個人眼裡都有一段佛事,每個人眼裡都有一段佛經,每個人眼裡都有一段佛緣。
你,我,他,不同角度看到的佛國世界。
距色達縣城滑中20餘公里,有一條山溝叫喇榮溝,順溝上行數里,蔚藍蒼穹之下,銀嶺碧草之間,數千間赫紅色的木屋,如眾星拱月般簇擁著幾座金碧輝煌的大殿——它就是藏於深山中的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
可以供遊人乘坐的游覽車在通往山頂的路上,左右盤旋,坡陡路窄,行駛緩慢到達山頂。
一個金碧輝煌的建築,叫做"壇城"(音譯)。「壇城」的梵文名稱為"曼荼羅",意思是按佛教密宗儀規進行某種祭供活動的道場,平時是人們轉經的場所。這里有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身著藏袍或者遊人,圍繞著壇城轉動著每個經桶,嘴裡不停的說著或高聲唱誦經文。
手把轉經輪,口述經文,圍繞著「壇城」順時針行走,心中的祈禱,心靈的釋放,意念的茄拿祝福。
「壇城」四周僧侶,藏民長頭敬拜,多少次的往復,虔誠的祈福。不會有人打擾他們,這是佛國世界。
一個「覺姆」手中翻閱著經文,口中大聲讀誦,身後的「扎巴」經過回身觀看,身旁的遊客傾聽著覺姆的誦讀。
人們置身在佛國世界一切都那麼是在其中。
在重重的群山環繞之中,溝里的僧舍,以佛學院金碧輝煌莊重的大經堂為中心,密密麻麻搭滿了四面的山坡,不計其數的絳紅色小木屋,延綿無數,一眼望不到頭。這些紅色小木屋,是一萬多名僧侶的住所(出家男子稱「扎巴」,出家女子稱「覺姆」即女尊者);這里就是世界上最大的藏傳佛學院;三萬多出家僧眾在此修行居住。
色達,藏語意為「金馬」,傳說因在這片富饒而美麗的草原上曾發現過「馬頭」形金子而得名。
平均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日照充足,為高原季信納山風性氣候,年平均氣溫零下1度,長冬無夏。
學院學制一般6年,特殊學科需要學習13年。每天早課,下午課,有時還有晚課。下雪天也要走下泥濘的山路從不間斷。
我在「壇城」邊遇到一個「扎巴」,向他詢問著我關心的話題;他耐心的與我對話。
「已經讀幾年了」?
「六年」。
「還需要讀幾年」?
「不知道,再讀七八年吧」。
「你們在這里讀的是經文,文化課,也就是數學,物理這樣的課程什麼時候讀哪「?
「在來這里之前已經讀完了「。
「你如果讀十幾年後,可以讀到什麼學業?我不知道你們怎麼叫,是相當於社會上碩士?博士」?
「我們不這樣劃分,不管那些了,需要就讀」。
「你們平時的費用來源「?
「家中提供」。
「學成後准備到哪裡去工作「?
「到家鄉,寺廟里講經,傳送給更多人「。
當問到他對於錢財的看法?他說:我現在有衣服穿,這件衣服可以穿好幾年,我有吃的,有住的,我不需要那麼多錢,我現在很好了。
十幾分鍾的對話他依然不講他的名字,不希望合影,他告訴我他只希望用心讀書。
他生活在佛國世界裡。
「扎巴」授課回來,懷抱經書,敬畏自心底產生。
下課回去的路上,懷中抱著經文課程,手持剛剛購買的氂牛奶。這就是「扎巴「每天可以提高體力的營養品。
眾多的藏教信奉者,手持轉經輪,手捻佛珠從不同地方趕往講經堂。
純凈的佛國學堂,在雄偉的群山之間,古老的寧瑪紅教傳承著藏傳佛學的博大文化和濟世情懷。金碧輝煌的大學堂,告訴人們藏經的莊重,佛事的威武;隨風飄揚的經幡,依山而建的紅屋,慈祥溫暖的僧眾,匆匆一眼,那些累世光影,俗世梵音會深深烙印在腦海,由此心存眷戀、再難割捨;你被感染在佛國世界裡。
心中有佛,口念其中,經輪旋轉,至聖修行;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佛,都有一個心靈的世界。
我獨自大堂往山坡下走去,很想看一看僧舍,知道他們的生活。(圖中右側是我上山行走路線)
路上可以看到驅車前來販賣青菜,櫻桃的商販,多是覺姆購買。人們在路上的行走使你感受到這里的生活節奏很慢。
我順著人行走梯通道向山坡上走去(到停車場),坡路垂直高度近百米高走梯,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上,我氣喘吁吁的走著,兩側就是僧侶的房間。
走幾步停一會,喘著粗氣,突然發現身後有個覺姆在跟著我;她發現我走路的艱難,擔心會出什麼事情,在與我保持距離的同時,關注著我。
我明白了她的用意,心裡真是感謝;佛在她心中,普渡眾生。
回首望去,絳紅色的木屋在藍天白雲下,不是整齊的碼放,確顯出自然的朴實。
對於「覺姆「的好意我表示了謝意後,同時在聊起了想知道的一切。
「你的家離這里遠嗎「?
「在郎木寺那邊「。
「哦,不近呀,我是從那邊過來的,那邊的風景不錯的,你的家鄉很美「。
「是的「。
「來這里幾年了「?
「已經學習6年了「。
「還要幾年「?
「看情況,也許在學六七年吧「。
她告訴我,左邊是覺姆的駐地,右邊是巴扎的駐地。
通道右側我看到一個沒有了坐墊的椅子下的馬桶,也許這時巴扎的移動便所?不好問下去。
不同的房子有不同的製作方式,規整與簡陋都在這絳紅色房屋群中。
覺姆告訴我:她們現在冬天已經好多了,房間里可以有電暖器,電褥子,電熱壺燒水,(如此用電方式,一旦失火,無法滅火救援,正是地方政府擔心安全的問題,也是亟待解決的地方)只是下水隨便往外流。山上沒有自來水,用水要到山腳下去背,常常背著裝滿五十斤重的塑料桶,背著水到山上的家裡;修行人的生活很艱苦。
男眾女眾的僧舍涇渭分明,即使兄妹親屬彼此也不互訪。
當問到她這里的房子誰給蓋的?她告訴我:自己家人帶著各種材料來這里蓋房子,她的房子花了三萬多塊。如果她不在這里學習了,會轉讓給其他人,她不會虧本的。現在在蓋房子最少也要十萬塊。
我問到:在這里學完了去干什麼?她告訴我:回到家鄉寺廟里傳經,讓更多人知道做好事,行善事,知道經文在說什麼,傳下去。
我為她的虔誠和信念而佩服;為她在艱苦條件下的勤奮讀書而佩服;為她在我體力透支下的艱難行走而默默的保護而感激;也許就是講經人心地善良的體現吧。
當我們一同蹬上山頂時,她告訴我:往右走就應該是停車場了,走好?
臨走時她依然沒有告訴我她叫什麼?她不希望我給她留影,我尊重了她的意見。
我內心謝謝她?不知道姓名的「覺姆」!
回頭再看,「覺姆」已經消失在絳紅色木屋中。
從「壇城」遇到的「扎巴」,到爬山路上見到的「覺姆」,都說到學成後要回到家鄉傳送經文,告訴更多人經文在說什麼。他們(她)能夠代表在五明佛學院的大多數嗎?應該還是有著代表性的。
藏傳佛教傳承有序,經文誦念後繼有人。信仰與信念在輪回中旋轉。
停車場等車時,我再看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新的建築在吊車旋轉中又會立起新的標記,圖片右側由地方政府規劃建設的水泥結構房屋正在漸漸的替換小木屋;也許不久的將來再來到這里,會是另外的景觀,絳紅色的小木屋被規整的房子替代,扎巴,覺姆還是勤奮的讀誦經文,講經堂又多了幾個大廳 … …
通往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的路是不變的,在這佛國世界裡,還會是山河一片紅。
你,我,他,眼裡的佛,是世界的!
⑧ 網紅景點色達縣喇榮寺五明佛學院:說走就走的高原「流血」之旅
國慶長假後的10月8日晚, 我們出發了! 一次硬核的說走就走, 因為番薯醬當天早上才在小紅書發現了五明佛學院這個寶藏之地, 下午就定晚上機票和後續的行程安排, 然後整理行囊背上登山包出發!!! 一氣呵成, 不帶一絲猶豫拖拉……
一. 依舊是行程安排
10月9日凌晨從成都茶店子客運站出發, 在川西317國道線上走走停停近10個小時才到目的地, 不得不感嘆一句, 真遠!!! 番薯醬本身有點暈大巴車, 這往返各10個小時的車程, 確實也是真辛苦. 但對比從成都轉機到甘孜格薩爾機場, 然後再坐5個小時的車到色達. 這兩種方式都差不多, 成都轉機還要等, 可能花的時間更多, 也多了一次轉乘的麻煩.
10月11日從色達返回成都, 找泡泡媽和張行長蹭了兩頓, 四川火鍋和自貢鹽幫菜, 12日才回到廣州.
行程費用: 大巴往返1062元/兩人, 機票往返2736元/兩人, 未包含在色達的一些打車費用.
二. 色達遊玩
1. 色達縣喇榮寺佛學院是世界上最大的藏傳佛學院之一, 鼎盛時期三萬多出家僧眾在此修行居住, 現在已成為熱門的旅遊目的地, 目前是開放式的, 對外地遊客不收門票.
色達是個藏傳佛教寺廟比較集中的縣域, 全部為紅教, 因此當地人有「色達山河一片紅」的說法.
編輯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這些絳紅色小木屋都是在這里修行和學習的喇嘛(男僧人)和覺姆(女僧人)的宿舍, 身披絳紅色僧袍的喇嘛和覺姆來來往往, 統一剃光頭+身披紅袍, 很難分辨喇嘛和覺姆. 佛學院戒律十分嚴格, 男眾女眾的僧舍涇渭分明, 即使是兄妹親屬, 彼此也不得互訪.
在這里最短的要讀六年, 最長的可以進修13年. 在整個學習期間, 他們都是家人供養學費和生活費, 所以其實他們生活很清苦, 修行主要是靠內心的信仰和追求去完成.
編輯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遠處看這些紅房子是很壯觀的, 但如果你走近看就會知道是多麼的不容易. 山裡沒有排水系統, 沒有取暖設施, 房子是半土半木結構, 狹窄而矮小, 這種「棚戶區」的結構很容易成為火災隱患, 14年就真實發生過火災.
如果要拍出好看的照片, 一定要去山下往上拍, 這樣才會好看, 然後再加點濾鏡.
編輯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編輯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整個佛學院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 第一晚我們還住在山頂的喇榮賓館, 包子君本以為爬過了玉龍雪山, 這點海拔不算什麼, 結果當天晚上深夜就流鼻血了……
這個喇榮賓館位於佛學院內公交車的終點站, 所以很多人下車後都會選擇這家住宿, 但這家的硬體設施真的很差, 如果要去的朋友可以選擇半山腰的一家酒店, 硬體設施好太多!!! 不要問怎麼知道的, 因為我們到處找地方買葡萄糖, 只有這里有, 具體酒店名搞忘了……
各位想去高原的朋友一定一定要注意防範高反, 特別是動了手術的就不要瞎折騰了. 第一天晚上幾個小夥伴在半山腰吃完飯回賓館途中, 就遇到一個可能動完闌尾炎手術沒多久的高大個兒小夥子, 瘦高瘦高的看著身子很虛, 突然倒在馬路邊上. 然後包子君趕過去幫忙送去醫院搶救, 晚上唯一的醫院只剩下急診, 送到醫院的時候醫生趕緊給小夥子吸氧, 看著還剩一口氣, 希望他最後好轉過來了吧. 包子君晚上深夜流鼻血可能和這個「劇烈運動」也有點關系……
番薯醬也是有輕微高反, 靠著氧氣瓶「續命」, 來看下上山前和山頂夜宿一晚之後的對比吧.
編輯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編輯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下圖是山頂壇城, 佛學院門口的公交車可直達, 很多僧人在轉壇城, 然後口中念念有詞, 步伐快而穩. 包子君也入鄉隨俗在一二樓各繞了一圈, 且為自己和身邊的人祈福吧.
編輯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2. 色達天葬台
天葬一般於下午2點開始, 下面有些描述或照片, 可能會引起不適, 請各位選擇觀看或者不看.
文化背景(為避免敏感字, 截圖):
編輯搜圖
圖片模糊,建議替換或刪除×
編輯搜圖
圖片模糊,建議替換或刪除×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編輯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色達天葬台的天葬儀式並不是一個盈利性的旅遊項目. 色達有可能是藏區為數不多的允許普通遊客觀看的天葬場所之一, 像我們漢族的火化儀式一樣, 天葬就是藏民人生的最後一程. 在天葬儀式過程中, 逝者屍身是不允許拍照和攝像的, 正如隱私一樣, 我們都應該尊重別人的民族習慣.
就不過多上圖了, 有些朋友可能會比較忌諱, 包括番薯醬.
3. 土撥鼠
番薯醬一直心心念的, 但很不幸, 觀看完天葬台之後轉了半個山都沒遇到, 倒是看見了很多山老鼠竄過去竄過來, 一個個肥坨坨的.
編輯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最後依舊是總結, 這次行程倉促, 對於高反也是沒有充分准備, 但確依舊難忘, 番薯醬說後面再也不去高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