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北宋和南宋地圖(要高清晰的)
北宋地圖:北宋(960—1127年)是中國歷史上繼五代十國之後的朝代,傳九位皇帝,享國167年。與南宋合稱宋朝,又稱兩宋,因皇室姓趙,也稱趙宋。
(1)江南一品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北宋疆域東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門關為界;西北以陝西橫山、甘肅東部、青海湟水為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為界。宋神宗時通過熙河開邊收復河湟,宋徽宗時期於青海北部置隴右都護府,並重金贖回幽雲七州。
宋朝政治體制大體沿襲唐朝,採用分化事權方式,宰相職位由多人擔任,還實行官銜與實際職務分離的官吏任用制度,這些對維護國家統一,起了重要的作用,也造成了「積貧積弱」的局面。
有人認為北宋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經濟文化最繁榮的時代,儒學得到復興,科技發展突飛猛進,政治也較開明,經濟文化繁榮。
咸平三年(1000年)GDP為265.5億美元,占據世界比重的22.7%,人均GDP為450美元,超過當時西歐的400美元。北宋時期,因推廣占城稻,人口從太平興國五年(980年)的3710萬迅速增至宣和六年(1124年)的12600萬。
北宋時期對外關系在唐朝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在東亞同朝鮮和日本關系交流密切,在東南亞同越南和印尼也加強了聯系,同時還影響到了西亞和非洲。
公元1141年,宋、金達成紹興和議,南宋放棄淮河以北地區,雙方以淮河-大散關為界。南宋中後期政府腐敗,奸臣輩出,漠北草原的蒙古人開始崛起。
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漠北草原建立大蒙古國,1211年開始大舉南侵進攻金朝。1218年滅西遼,1227年滅西夏,1234年滅金。
1235年蒙古入侵南宋,南宋軍民拚死抵抗,直到公元1276年臨安府被攻佔,公元1279年崖山海戰宋軍戰敗,陸秀夫背著宋末帝趙昺跳海而亡,南宋覆滅。
南宋在政治、軍事等諸多領域都沿襲北宋。
在中央地方權力、官僚機構、司法、軍權等方面加強中央集權的一系列措施,軍事上在招收潰兵和勤王之軍等基礎上,開始軍事重建之路,最終形成幾支較強大的軍事力量,於是有了岳家軍、韓家軍的出現。
南宋雖偏安於秦嶺淮河以南,卻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繁榮,對外開放程度較高的王朝。南宋滅亡的直接原因是漠北游牧民族對宋朝先進生產關系的毀滅性打擊,使一直處於上升階段的中華封建文明,從此趨向衰落。
❷ 祖國有哪些英雄人物
在我們祖國有許多英雄人物,這里舉一些耳熟能詳的古代英雄人物:
(1)唐玄宗
「異族在日壇膜拜古人的月亮,開元盛事令人神往;沿著宿命走入迷思,夢里回到唐朝」。
這是搖滾樂里的唐朝,也是我們夢里的唐朝。只是一段對盛唐的冥思,只是讓繁華的長安城露出了個小小的檐角,便成就了一個搖滾樂隊,與那首中國搖滾樂的經典之作。
(5)岳飛
《滿江紅·怒發沖冠》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2)江南一品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相關英雄人物歷史:
項羽烏江自刎
蘇武牧羊
代父從軍花木蘭
千里走單騎關羽
精忠報國岳飛
碧血丹心文天祥
抗倭英雄戚繼光
收復台灣鄭成功
虎將關天培
甲午軍魂鄧世昌
維新烈士譚嗣苘
鑒湖女俠秋瑾
黃花崗烈士林覺民
絕筆傳世夏明翰
人民英模周文雍
革命才子瞿秋白
錚錚鐵骨方誌敏
雪原英魂楊靖宇
抗日將軍吉鴻昌
人民楷模張思德
意志如鋼的江姐
寧死不屈的劉胡蘭
戰斗英雄董存瑞
捨身堵槍眼黃繼光
集體主義楷模邱少雲
捨己救人的羅盛教
人民公僕焦裕祿
黨的好乾部孔繁森
海空衛士王偉
等等
參考資料:網路-英雄人物
❸ 岳飛的故事50字
岳飛的故事一:岳母刺字
岳飛小時雖家境貧寒,但勤奮好學,還練就了一身好武藝,成為文武雙全的人才。當時,北方金兵常攻打中原。母親鼓勵兒子報效國家,並在他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孝順的岳飛不敢忘記母親的教誨,那四個字成為岳飛終生遵奉的信條。每次作戰時,岳飛都會想起「精忠報國」四個大字,由於他勇猛善戰,取得了很多戰役的勝利,立了不少功勞,名聲也傳遍了大江
南北。
岳飛的故事二:直搗黃龍
岳飛組建的岳家軍進入中原後,受到中原人民、忠義民兵的熱烈歡迎。七月,岳飛親率一支輕騎駐守河南郾城,和金兀術一萬五千精騎發生激戰。岳飛親率將土,向敵陣突擊,大破金軍「鐵浮圖」(侍衛親兵)和「拐子馬」(左右兩翼鉗攻的騎兵),把金兀術打得大敗。郾城大捷後,岳飛乘勝向朱仙鎮進軍(離金軍大本營汴京僅四十五里),金兀術率領了十萬大軍抵擋,又被岳飛打得落花流水。岳飛這次北伐中原,一口氣收復了潁昌、蔡州、陳州、鄭州、郾城、朱仙鎮、消滅了金軍有生力量,金兀術連夜准備從開封撤逃。岳飛興奮地對大將們說:「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而金軍則發出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哀嘆。
岳飛的故事三:十二金牌
就在抗金戰爭取得輝煌勝利的時刻,宋高宗趙構因擔心一旦中原收復,金人放回他的哥哥欽宗,他就保不住皇位,而急切地希望與金人議和。金人安插在南宋朝廷里竊取了宰相高位的內奸秦檢,也抓住高宗這個難言的心病大肆活動,破壞岳飛的抗戰。他們首先命令東西兩線收兵,造成岳家軍孤軍突出的不利態勢後;即以「孤軍不可久留」為名,連下十二道金牌(紅漆金字木牌),急令岳飛「措置班師」。在要麼「班師」、要麼「喪師」的不利形勢下,為了保存抗金實力,不得不忍痛班師。岳飛憤慨地說;「十年之功,廢於一旦!「岳家軍班師時,久久渴望王師北定中原的父老兄弟,攔道慟哭。
岳飛的主要事跡:
岳飛年輕的時候,黃河南北、兩淮之間,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抗金戰爭。岳飛和抗金名將宗澤、韓世忠等一道,站在抗金斗爭的最前線。
北宋宣和四年,真定宣撫劉韐募勇聚士,岳飛應募,但不久即因父親岳和病故,回到家鄉湯陰縣。
靖康元年(1126年)冬,岳飛在相州城第三次投軍,歸劉浩軍中。劉浩命岳飛招安吉倩,岳飛不負眾望,招降吉倩及其部屬三百八十人。岳飛因此補承信郎一職。
靖康元年(1126年)十二月,康王趙構接到宋欽宗的蠟書,在相州開河北兵馬大元帥府。趙構為河北兵馬大元帥,陳亨伯為元帥,汪伯彥、宗澤為副元帥。元帥府下編前、後、中、左、右五軍,其中前軍統制為劉浩。岳飛屬劉浩前軍。按蠟書的命令,康王元帥府的任務是火速趕往東京(今開封),解京師之圍。岳飛奉命帶領三百鐵騎,前往李固渡偵察,與金兵相遇發生戰斗,大敗金兵。跟隨劉浩解了東京之圍。
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滅北宋,擄徽宗趙佶、欽宗趙桓及皇家宗室北歸。五月,康王趙構(即宋高宗)於南京繼位,史稱南宋。初期,宋高宗主張收復失地,啟用了大批主戰將領,其中就有岳飛。岳飛堅決反對議和,主張抗戰到底。
建炎元年,趙構即位,岳飛上書,大意為:「陛下已登大寶,社稷有主,已足伐敵之謀,而勤王之師日集,彼方謂吾素弱,宜乘其怠擊之。黃潛善、汪伯彥輩不能承聖意恢復,奉車駕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願陛下乘敵穴未固,親率六軍北渡,則將士作氣,中原可復。」宋高宗並未採納岳飛的建議,並以越職為由將岳飛罷官。之後岳飛北上,入河北招討使張所軍中,借補「正八品修武郎」,充中軍統領。張所很賞識岳飛,很快升岳飛為「從七品武經郎」、任統制。
建炎元年(1127年)九月,張所命岳飛入王淵部,北上抗金。岳飛作戰有勇有謀,數敗金兵,聲威大振。而王彥保守怯戰,使得岳飛只能孤軍奮戰,岳飛缺軍糧時又不肯相助。岳飛知道自己與劉豫有隙,所以復歸宗澤,為留守司統制。宗澤死後,杜充代之,岳飛官復原職。三年,杜充將還建康,岳飛進言:「中原地尺寸不可棄,今一舉足,此地非我有,他日欲復取之,非數十萬眾不可。」杜充不聽,岳飛也只能隨軍而歸。杜充守建康,金軍與叛賊李成在烏江
會合,杜充閉門不出。岳飛泣諫請視師,杜充不出。金軍遂由馬家渡渡江
,杜充遣岳飛等迎戰,諸將皆潰,唯獨岳飛力戰。後杜充降金,諸將多行剽掠,惟岳家軍秋毫無所犯。兀術趨杭州,岳飛要擊至廣德境中,六戰皆捷,擒敵將王權,俘叛軍首領四十餘。岳飛勸服王權,是指為己所用。岳家軍駐扎在鍾村,軍中缺糧,將士們寧願挨餓,也絕不擾民。金所籍兵相謂曰:「此岳爺爺軍。」爭來降附。
紹興九年(1139年),岳飛在鄂州(今湖北武昌)聽說宋金和議將達成,立即上書表示反對,申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並直接抨擊了相國秦檜出謀劃策、用心不良
的投降活動,使「秦檜銜之(抱恨)」。和議達成後,高宗趙構下令大赦,對文武大臣大加爵賞。可是,詔書下了三次,岳飛都加以拒絕,不受開府儀同三司(一品官銜)的爵賞和三千五百戶食邑的封賜。他在辭謝中,痛切地表示反對議和:「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憂而不可賀。」後高宗對他好言相勸,岳飛方受。此後岳飛上表,「願定謀於全勝,期收地於兩河,唾手燕雲,終欲復仇而報國。」高宗沒有採納。紹興十年(1140年)五月,金國撕毀和議,兀術等分四道來攻。由於沒有防備,宋軍節節敗退,城池相繼失陷。隨後高宗韓世忠、張俊、岳飛等出師迎擊。很快,在東、西兩線均取得對金大勝,失地相繼收回。岳飛揮兵從長江
中游挺進,實施銳不可當的反擊,他一直准備著的施展收復中原抱負的時機到來了。
岳家軍進入中原後,受到中原人民的熱烈歡迎。這年七月,岳飛親率一支輕騎駐守河南郾城,和金兀術一萬五千精騎發生激戰。岳飛親率將士,向敵陣突擊,大破金軍「鐵浮圖」和「拐子馬」,把金兀術打得大敗。岳飛部將楊再興,單騎闖入敵陣,想活捉金兀術,可惜沒有找到,誤入小商河,被金兵射到幾十處箭傷,豪勇無比。岳家軍將士具有「守死無去」的戰斗作風,敵人以排山倒海的大力,也不能把岳家軍陣容搖動。郾城大捷後,岳飛乘勝向朱仙鎮進軍(離金軍大本營汴京僅四十五里),金兀術集合了十萬大軍抵擋,又被岳飛打得落花流水。岳飛這次北伐中原,一口氣收復了潁昌、蔡州、陳州、鄭州、河南府、汝州等十餘座州郡(中原之地基本被岳家軍所收復。),並且消滅了金軍有生力量,金軍全軍軍心動搖,金兀術連夜准備從開封撤逃。南宋抗金斗爭有了根本的轉機,再向前跨出一步,淪陷十多年的中原。就可望收復了。岳飛興奮地對大將們說:「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而金軍則發出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哀嘆。
就在抗金戰爭取得輝煌勝利的時刻,朝廷連下十二道金牌(紅漆金字木牌),急令岳飛「措置班師」。在要麼班師、要麼喪師的不利形勢下,岳飛明知這是權臣用事的亂命;但為了保存抗金實力,不得不忍痛班師。岳飛憤慨地說;「十年之功,廢於一旦!所得諸郡,一朝全休!社稽江
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岳飛的抗金戰斗,至此被迫中斷。岳家軍班師時,久久渴望王師北定中原的父老兄弟,攔道慟哭。岳飛為了保護老百姓的生命財產,故意揚言明日渡河,嚇得金兀術連夜棄城北竄,准備北渡黃河,使岳飛得以從容地組織河南大批人民群眾南遷到襄漢一帶,才撤離中原。這時,有一個無恥的書生,騎馬追上金兀術扣馬而諫:「太子(兀術)毋走,京城可守也,岳少保兵且退矣。」金兀術又整軍回到開封,不費吹灰之力,又佔領了中原地區。
岳飛一回到臨安,立即陷入秦檜、張俊等人布置的羅網。紹興十一年(1141年),他遭誣告「謀反」,被關進了臨安大理寺(原址在今杭州小車橋附近)。監察御史萬俟卨(音末期屑)親自刑審、拷打,逼供岳飛。據說與此同時,宋金政府之間,正加緊策劃第二次和議,雙方都視抗戰派為眼中釘,金兀術甚至兇相畢露地寫信給秦檜:「必殺岳飛而後可和。」在內外兩股惡勢力夾擊下,岳飛正氣凜然,光明正大,忠心報國。從他身上,秦檜一夥找不到任何反叛朝廷的證據,韓世忠當面質問秦檜,秦檜支吾其詞「其事莫須有」。韓世忠當場駁斥:「『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紹興十一年農歷除夕夜,高宗下令賜岳飛死於臨安大理寺內,時年三十九歲。岳飛部將張憲、兒子岳雲亦被腰斬於市門。民族英雄岳飛,就在「莫須有」的罪名下,含冤而死。臨死前,他在供狀上寫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這是悲憤的呼喊!
岳飛雖然被殺害了,但他的精忠報國的業績是不可磨滅的。正是他表達了被壓迫民族的要求,堅持崇高的民族氣節,在處境危難的條件下,堅持了抗金的正義斗爭,並知道愛護人民的抗金力量,聯合抗金軍民一道,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南中國人民免遭金統治者的蹂躪
,從而保住了高度發展的中國封建經濟和文化,並使之得以繼續向前發展。岳飛不愧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