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幼兒園塗鴉牆目標及玩法
活動御孫正目標
1、能夠大膽畫線、塗色。
2、通過繪畫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想像。
3、增加幼兒繪畫的自信心。
活動分為:欣賞—想像—繪畫—展評,四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通過游戲與欣賞,初步感知線條與色彩。
第二個環節:運用想像,進一步理解線條。
有了以上的體驗和認識,老師繼續引導孩子們對線條展開豐富的想像:「剛才我們一起認識了線條寶寶,它可是一個可愛的孩子,在我們的周圍到處都能看到它,不過它最喜歡在我們的畫紙上散步,今天,它要和我們玩一個猜猜看的游戲,請你們說說畫紙上的線條寶寶像什麼。」
❷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房子》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怎樣寫教案才茄森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房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用各種線條,圖形,色彩畫出房子高興和傷顫拿畝心時的心情,對新穎的作畫形式產生好奇心。
2、通過活動培養幼兒發散性思維及敏銳的觀察能力。
3、增進參與環境布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4、訓練幼兒繪畫房子的能力。
活動准備:
1、ppt
2、抽象畫圖片
3、背景音樂
4、作畫工具:排筆每人大小各一支,調色盒每人一個,濕巾每人一張,顏料多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幫助幼兒理解心情與顏色之間是有聯系的。
開心的心情會是怎樣的顏色?(粉色,紅色,黃色,五彩繽紛的顏色。)
1、觀看ppt、
2、小房子開心么?你從哪裡看出來的。(嘴巴翹翹的看出小房子是開心的。)
小房子為什麼開心呢?(引導幼兒觀察小房子周圍的環境和主人對他的態度。)
小房子每天看到什麼?(引導幼兒按早上和晚上天空的變化進行觀察。)
小房子每年看到什麼?(引導幼兒按季節地變化,從大地的色彩,花草樹木等進行觀察。)
3、欣賞抽象畫,初步認識和了解抽象畫形式和特點。(用點、線、面等表達內心的情感。)
4、介紹作畫工具—排筆的使用方法。
5、在音樂聲中,幼兒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小房子快樂的心情。(要求用抽象的.線條,圖形和色彩大膽,自由作畫。)
6、交流感受:看到這樣的畫,開心,高興,想歌唱,跳舞。
二、發現小房子傷心時的色彩變化。
1、觀看ppt,理解故事情節並知道小房子不開心的原因。
從哪裡看出小房子不開心?(顏色和小房子的表情。)
小房子為什麼不開心?(周圍發生了變化,不能看見美好的景色,主人們也離開。)
不開心的色彩會是怎樣的?(灰色,藍色,黑色等。)
不開心敏空的線條會是怎樣的?(有些亂。)
不開心的圖案會是怎樣的?(要爆炸的圖形,有很多尖尖的角,不規則的圖形。)
2、在音樂聲中,幼兒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小房子的另外一種心情。
3、交流感受,這些畫會讓人難過,想哭,想吶喊,想逃跑。
三、知道不同的色彩代表不同的心情,引導幼兒做個有心人,多去用眼睛觀察,多用心去發現身邊的事情變化,尋找色彩,線條等的秘密。
1、感悟色彩與心情之間的關系,產生探索色彩的願望。
2、幼兒作品展示與欣賞。
你喜歡哪幅畫,為什麼?
幼兒自由交流結束活動。
課後反思:
藝術的生命力在於不斷地創新,幼兒藝術活動的活力也在於不斷地求新求異的創新。我的大班美術活動《小房子》以小房子的心情為主線,讓幼兒自己去感受小房子不同時期的心情,讓孩子們走進小房子的內心世界,體驗小房子的快樂與憂傷。「畫心情」為他們的想像插上了會飛的翅膀,孩子們憑著自己的理解,大膽,自由繪畫,像個小畫家,他們用色彩,線條,圖形表達各自的想法,他們體驗著創作的快樂與神奇
❸ 藍棒拾到者東烈白月光這四幅畫哪一幅是抽象畫
教案設計
學畫抽象畫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什麼是抽象藝術,以及抽象藝術與具象藝術和意象藝術的區別,了解美國抽象畫家波洛克,欣賞其藝術作品,並能從中感知抽象藝姿基術的形式語言和創作方法,理解抽象藝術作品內涵,並嘗試運用各種表現形式創作抽象繪畫作品。
2、過程與方法:
感受大自然中的抽象藝術,,抽象藝術在設計領域的應用,學會欣賞抽象畫,並能運用豐富的抽象藝術的形式語言進行抽象畫的創作。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抽象藝術特殊的藝術美,提高審美能力和藝術感受能力,通過繪畫表達自己的感情。教學重難點
1、重點:正確認識抽象化的藝術形式,理解抽象藝術的形式語言,能用點、先、色彩組織畫面,結合多種表現方法創作一幅抽象畫作品。
2、難點:引導學生如何欣賞,感悟抽象繪畫。拓展思路,從不同的領域領會抽象藝術美
教學准備學生准備顏料、牙刷、吸管、肥皂、卡紙、熟宣、剪刀、膠水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出示事先准備好的PPT,呈現一則小笑話:向美術教師交作業時,一位學生只交了一張白紙,老師問:「畫呢?」學生答:「這兒?」他指著白紙說。老師:「你畫的是什麼?」學生:「牛吃草。」老師:「草呢?」學生:「牛吃光了。」老師:「牛呢?」學生:"草吃光了,牛還站在那裡幹麼?"(笑話導入,激發興趣,活躍氣氛。讓學生明白抽象畫並不是亂畫,而是作者想法和感情的表達)
二、講授新課
(一)看一看
1、課件出示波洛克作畫圖片及簡介波洛克:波洛克是20世紀美國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是抽象表現主義繪畫的代表人仿冊斗物。1947年後,波洛克進行大幅滴灑繪畫的實驗,他的滴灑是一種不受控制的直覺行動,富有形體、輪廓線的壓力和韻律變化。畫布的每一部分都承受同等的份量,他創造了一個均勻的,沒有高潮的表面,迫使眼睛在他纏結的網和團狀顏料迷宮似的小徑中,不斷地尋覓掃視和不斷地往返不息。他這種獨特的風格具有自由的、忽視客觀的、空間劃界的特點。波洛克創造了舉世聞名的「滴畫」,他的滴畫成了無拘無束的美國性格的典型表現,成了抽象表現主義的經典作品。
(二)想一想
1、課件出示作品《備磨藍棒NO。11》
提問:(1)這樣的巨作在你面前,你會有什麼樣的感覺?
(2)你覺得這幅作品想表達的是什麼?
(3)你能體會到作者作畫時的心情嗎?
2、播放波洛克的創作《藍棒NO。11》視頻
提問:除了滴、甩、灑,那你還發現了什麼?
學生回答:「沒有接觸畫布」
❹ 幼兒創意美術作品圖片
問題一:求一份幼兒創意美術的教案 名字入畫 教學目的: 鼓勵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 培養學生的獨特的審美個性。 教學重點: 如何運用名字來展開大膽的想像。 創新但不亂、怪、異,而是具有一定的藝術性。 作畫時名字上線條的變化和構圖要飽滿,名字作畫具有獨創性,唯一性,鼓勵學生大膽設計出新穎的,與眾不同的作品 教具准備: 學生方面:各種形狀的彩色紙(如綠樹葉,紅心形、藍白雲等),繪畫用具(記號筆,油畫棒)。 教師方面:課件(新穎、個性簡練的畫面。) 各種形式的名字畫。 作業要求:用一節課左右的時間通過啟發談話,引導學生欣賞或借鑒各種案例,以及通過自己獨特的順其自然的線條,將自己的名字入畫。並及時展示(從構圖、色彩、創意)出來。或集體創作完成一幅畫長條屏的畫,教師隨機補畫,完成一幅不錯的塗鴉作品。 教學過程: A:開場 美術游戲:變幻表情或青蛙變王子(備註:在實物投影下,用記號筆操作。) B引導出自我介紹:教師姓周,看到同學們玩得很高興,我也很高興,畫出一個面帶笑容的周字。[注意卡通人物的各種表情。] 從而,引導出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題: 《名字入畫》。[名字太多,只教方法,不模仿]。 名字,是我們每個人獨有的符號,父母給我們的名字總是寓意美好。 中國的漢字是由筆劃組成,即線條。畫畫的基本語言也是線條,兩者就有相通的地方。「名字」這時已失去了符號的意義,而著重體現的是線條的美和韻律美。如何用它來畫畫呢?我們不妨來欣賞一下其它同學的作品,看能不能給你一點啟示。[出示課件或實物圖片] 太多的作品,以及各種形式的畫畫,可能把同學們開糊塗了吧,其實,畫畫也是有一定的規律可尋的。我用坐標來表示也可以。 大體方面有: 書法,象形方面:日字的變化,月字的變化。八大山人、近代的北京奧運會的標志。 字母、塗鴉式:外國塗鴉作品,同學們的課桌亂畫畫面。 抽象式; 卡通式 如名種火柴棍式的人物,組合式,花鳥字。 現在漢字的筆畫,變成美術課里的造形的線條。同一姓還可以共同設計。大膽展出來吧。 課件展示如梵谷的點線畫,新表現主義畫家等。並伴著音樂。 說出學生的三不:1,要富於想像,一切皆可入畫。2、不要使用橡皮,讓線條順其然,畫到最後說不定有意外的收獲呢!3、畫大不畫小(構圖飽滿) 學生作業,教師巡視輔導。 展示評價,你喜歡自己設計作品中的哪一部分,創意、色彩、線條、你給自己的作品打多少分。你的名字你作主。(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鼓勵學生的自信,說出你和別人的不同之處。) 線描稿,可以送給老師,單調一點的,可以加上豐富的色彩。 集體活動中結束本課: 今天,同學們都成為了真正的大師,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讓我們再一次用上你個性化的名字,共同????/一幅畫吧! 教師補畫,突出一定的主題性。我們用好自己的名字,畫出一幅美好的未來吧! 拓展:1。電腦繪畫出更多有創意的作品出來。 2.作品類型種類豐富。如,沙畫、T恤等。 3.紙張的變化富與想像。
問題二:如何開展幼兒園創意美術活動 如何開展幼兒園創意美術活動
金壇開發區河頭幼兒園 李萍
【摘要】在幼兒園美術教學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以灌輸為主的教學模式,幼兒依葫蘆畫瓢,模仿老師范畫。老師則較注重技能的培養,如注意物體的外部形狀、色彩的搭配,畫面的空間安排;評價幼兒作品的好壞也僅以「像不像」為唯一標准。這樣,幼兒在繪畫時努力按照老師的要求,抑制了自我表現力,扼殺了幼兒潛在的創造意識。在活動中,教師常常會走極端。要麼「以結果為重,以學技能技巧為主」,要麼「以發展想像為重,以放任自由為主」。教師如何在模仿學習和鼓勵創新兩者中找到一個最佳的「合適點」,如何在教學中掌握 「合適的尺度」,是值得我們教師深思的。
【關鍵詞】創意;美術;興趣;想像力;創造力
《綱要》指出:「幼兒園的創作過程和作品是他們表達自己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應支持幼兒富有個性的創造性的表達。」「幼兒園教育活動是教師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活潑、主動的教育過程。」萌發幼兒在美術活動中的創新意識,是幼兒期創新教育的重要方面。在傳統的美術學習方式中,過分地突出和強調的是機械的模仿及強調知識的接受與技能的掌握,幼兒的學習被控制在「你說我聽,你示範、我模仿」的被動接受過程,幼兒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被冷落。再走向素質教育的今天,將轉變的教育觀念轉化到幼兒創意美術活動的實踐當中來,我們也曾為這一問題而苦惱。那麼怎樣才能更好地開展幼兒美術教育活動?經過進一步的研究和實踐,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轉換思想,更新理念
教師要確立以「幼兒發展為本」的觀念,滿足不同差異幼兒的需要,鼓勵每一個幼兒積極動手,鼓勵引導他們擁有獨立的自發的藝術傾向和創造。同時教師有計劃地教導幼兒學習一些基本的製作技巧,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技巧,才能為幼兒更好地自由表達而插上的飛行翅膀。
以前教師准備的材料較單一,除了紙就是顏料,現在的教學中,各種廢棄材料:紙巾筒、紙盒、一次性筷子、冷飲棒、廢報紙、塑料袋、塑料杯等都變成了我們的教學內容,為幼兒創造力的培養提供必要的條件。同時教師要注意在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中滲透幼兒創造性思維品質和習慣的培養,豐富幼兒經驗,擴大幼兒知識面;可利用文學作品、音樂作品,引導欣賞多種形式的藝術作品,擴展幼兒視野;在美術活動引導中鼓勵幼兒盡情插上想像的翅膀來飛翔,把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
二 、營造充滿創意藝術氛圍的環境。
創設具有開放的、新形態的、充滿創意藝術氛圍的教育環境是幼兒園開展創意美術的切入點。重視環境的潛在教育功能。
(一)同伴的創意作品激發幼兒的創造思維
我們在每班的門口裝置了作品展示欄;並且每個班在園里有對外開放的作品展示架,提供了這些框架後,我們孩子的作品就展示在這兒,這是孩子們階段性美術成果的最好展現,也為孩子們創設一方藝術交流的天地。
(二)用家長的設計靈感來為孩子開辟一個展示舞台
除了孩子,家長也是我們藝術環境的參與者,我們每年都組織家園教玩具製作大賽,作品要求是家長和孩子們用生活中的廢棄環保材料構思、製作的,我們有個作品展示廳,裡面陳列了家長與孩子的智慧結晶,有的新奇製作出人意料,奇思妙想讓人耳目一新,深受啟迪。孩子們參觀時都津津樂道的向同伴講解自己的作品和與父母製作中的趣事。
(三)用名家的抽象藝術激發幼兒的創造思維
我們首先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創設了優美、生動、富有情趣、具有感染力的環境,我們的藝術走廊上畫著世界著名畫家的抽象畫作品,給幼兒欣賞人類最優秀的藝術精品,讓幼兒直接與大師對話,直接感知藝術的魅力,使之從小具有良好的審美情趣。力。
(四)用個性化創意......>>
問題三:兒童創意畫的繪畫技巧都有哪些呢? 家長們常常發現孩子喜歡把傢具、地板、牆壁當紙,把各種能畫出痕跡的東西當筆,種類包括:線描、水粉、拼貼、版畫、水墨畫、寫生、剪紙、藝術創想。凡是能塗到的地方都塗上各種點、線、圈等組成的可笑幼稚的「圖案」,繪畫是幼兒表達自己美好願望的語言和符號,這一時期的幼兒雖然語言和動作還不很協調、完善,但是他們對繪畫卻情有獨鍾。十歲以前孩子的繪畫,都叫兒童畫。孩子的畫表達了什麼?教幼兒學習裝飾畫,隨著幼兒繪畫經驗的不斷增長,他們已經能夠通過看、學、畫的過程來掌握繪畫的技能技巧; 幼兒的塗塗畫畫實際上包含著積極的視覺形象思維。大自然和社會生活中的美景、美物、美的心靈無時不在,無處不有,心靈感受生命的陽光,捧一泓詩意的清泉,讓您的孩子學會去欣賞美、發現美、創造美,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的發展與提高。內容包含有:塗鴉、拼貼、手工、游戲、繪畫等形式,又分為個人和集體創作。兒童繪畫的發展劃分四個階段最符合實際情況、概括兒童繪畫發展特點的階段。他們認為能畫的紙、書、牆、桌面等材料上任意塗畫。知道的、看到的、想到的東西或彼此無關的東西都拼湊羅列到畫面上,兒童繪畫教程直到畫滿為止哦!殘缺也是一種美; 幼稚也是一種美。通過把繪畫的內容編成故事,隨著故事情節的展開指導幼兒繪畫。可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提高他們的繪畫興趣,在易於理解、樂於接受,兒童美術繪畫創作的高峰期和思維創造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期兒童繪畫不受客觀真實影響,能充分表達自己內心感受。孩子藝術潛能主要在這個時期里重點培養,對於同伴間的繪畫作品,幼兒學會欣賞和借鑒,在會看、會評價的基礎上,兒童的心純真無邪、自由浪漫、幼稚可愛,充滿了想像和創造。繪畫是兒童心靈的寫照,兒童通過繪畫表現出誠實、坦率和天真的特點,通過各種不同種類形式的繪畫,不僅能培養幼兒的繪畫興趣、提高他們的繪畫技能,還能豐實幼兒的繪畫經驗, 在培養幼兒自信中開啟創造的空間。這一時期幼兒已經能自由地選擇繪畫工具來表現不同的題材和內容,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畫出生動有趣的形象來,可系統的學習繪畫技能與技巧。逐漸培養孩子自由作畫和創作主題畫的意識,發展他們快樂認知的個性,發揮孩子們的想像力及創造情趣!
問題四:兒童創意繪畫 用什麼顏料和參考書籍?謝謝 Polyes Q1 創意筆,因為它是使用感光樹脂通過光固化技術實現安全、綠色、環保的創意物體成型,其材料甚至可以在皮膚上繪畫,對人體無毒無害。另外,還包括了平面繪畫又突出了立體繪畫。
是光固化,冷光的,用的是光聚技術代替了FDM技術,杜絕了高溫加熱燙傷的危險,所以很安全,小孩也可以用。
❺ 兒童美術圖畫創意作品賞析
優質的美術教學能夠提高兒童的審美能力,提高兒童的美術修養,兒童對於美術的學習也僅僅是找依照葫蘆畫瓢,沒有自己的想像力和思維空間,談何興趣。下面是我整理的兒童美術圖畫創意作品賞析和組織美術欣賞活動及教學方法。
兒童美術圖畫創意作品賞析
選擇正確的美術教材能夠有效地提高兒童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對於美術教材的選擇應該要結合兒童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對美術教材進行適當地改革,對於一些過分追求技巧訓練的美術教材,我們可以適當地對其教學內容進行簡單化。
美術教材內容的選擇,要根據兒童的實際接受范圍,選擇最符合兒童的健康有益的內容,並要要求這些內容要具有時代氣息,具有一定的新鮮性,以此來激發兒童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學會美術欣賞是兒童上好美術課的基礎,也是兒童能夠培養對美術興趣的基本途徑,是美術教學活動中的主要內容之一。
組織美術欣賞活動,能夠有效地提高兒童的美術欣賞能力,使得兒童在美術課堂上獲得精神上的愉悅和美的享受。在教學中增加優秀美術作品的欣賞,可以對學生身心發展都有很大促進,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增添兒童對該美術作品的興趣,從感性和直觀的角度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長知識,提高鑒賞藝術美的能力,喚起學生對美術世界的興趣,使學生潛移默化地感受美。
兒童美術創新的教學方法一個優秀的美術老師會注重對教學方法的創新,採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兒童的注意力,提高兒童對美術課的興趣,使得兒童能夠在美術課堂上輕松地展開對美術課的學習,盡情地感受美、接受美。
在美術課堂上可以採用游戲的方法來提高兒童對美術的興趣,教師可以將兒童分為四個小組,每個小組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好,然後派出一個學生去黑板上畫出一條線條,或者其他的比較抽象的東西,然後依次由後面的兒童到黑板上對前兒童所畫的東西進行補充,最後變成具象的東西,教師再根據各個小組兒童所畫的東西,對其進行分析評價,對畫得比較好的小組給予獎勵,對於其他小組則進行鼓勵。
教師還可以在美術課上加入音樂,運用音樂對美術課堂進行導入,以此來提高兒童對美術課的興趣,又能夠實現美術課與音樂課的巧妙結合,創設出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情境,激發兒童對美術課的學習熱情,使得兒童能夠充分地接受到美的熏陶。美術活動講故事,也是教學的一個主要方法之一。
故事能夠充分地吸引兒童的興趣,也能夠提高兒童的想像力空間,所以可以在美術課堂開始時,用一些名家大師的生平故事來對該節美術課進行導入,使得兒童能夠在美術課堂上開闊自己的視野,審美能力得到提升,提高對美術課的興趣。
猜你喜歡:
1. 小學六年級優秀繪畫作品圖片大全
2. 5年級繪畫圖片大全
3. 三年級優秀繪畫作品
4. 四年級繪畫作品大全
5. 幼兒創意手工繪畫圖片
❻ 有名的抽象畫的圖片和名稱
《百老匯爵士樂》
❼ 這幅抽象畫的名字
挪威畫家愛德華·蒙克 (Edvard Munch,1863—1944),堪稱二十世紀表現主義藝術的先驅。他出生於挪威洛頓。童年時父母雙亡的經歷在其心靈深處打下不可磨滅的印記。這使他早年畫下了許多以疾病與死亡為主題的作品。他曾在克里斯蒂安尼(今奧斯陸)工藝美術學校學習,1885年第一次旅法,學習印象派的畫風,後又受到高更、勞特累克及「新藝術運動」的影響,導致了其畫風的重大變革。1892年他應邀參加柏林藝術家協會的展覽,由於形象怪異,其作品在德國引起激烈反響,畫展只開了一周即關閉了。為此,以利伯曼為首的自由派退出藝術家協會,成立了柏林分離派。這一行動使蒙克大受鼓舞,從此在德國定居下來,直到1908年。這16年是蒙克藝術發展的重要階段,也是其藝術臻於成熟的時期。他在憂郁、驚恐的精神控制下,以扭曲的線型圖式表現他眼中的悲慘人生。他的繪畫,對於德國表現主義藝術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他成了「橋派」畫家的精神領袖。評論家指出:「蒙克體現了表現主義的本質,並在表現主義被命名之前就徹底實踐了它。」(羅伯特·休斯著,劉萍君等譯《新藝術的震撼》,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第246頁)
1890年,他開始著手創作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系列作品「生命組畫」。這套組畫題材范圍廣泛,以謳歌「生命、愛情和死亡」為基本主題,採用象徵和隱喻的手法,揭示了人類「世紀末」的憂慮與恐懼。蒙克1893年所作的油畫《吶喊》,是這套組畫中最為強烈和最富刺激性的一幅,也是他重要代表作品之一。在這幅畫上,蒙克以極度誇張的筆法,描繪了一個變了形的尖叫的人物形象,把人類極端的孤獨和苦悶,以及那種在無垠宇宙面前的恐懼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蒙克自己曾敘述了這幅畫的由來:
「一天晚上我沿著小路漫步——路的一邊是城市,另一邊在我的下方是峽灣。我又累又病,停步朝峽灣那一邊眺望——太陽正落山——雲被染得紅紅的,象血一樣。
「我感到一聲刺耳的尖叫穿過天地間;我彷彿可以聽到這一尖叫的聲音。我畫下了這幅畫——畫了那些象真的血一樣的雲。——那些色彩在尖叫——這就是『生命組畫』中的這幅《吶喊》。」(Thomas M.Messer著《愛德華·蒙克》,Harry N.Abrams,INC,Publishers,NewYork,第84頁。筆者譯。)
在這幅畫上,沒有任何具體物象暗示出引發這一尖叫的恐怖。畫面中央的形象使人毛骨悚然。他似乎正從我們身邊走過,將要轉向那伸向遠處的欄桿。他捂著耳朵,幾乎聽不見那兩個遠去的行人的腳步聲,也看不見遠方的兩只小船和教堂的尖塔;否則,那緊緊纏繞他的整個孤獨,或許能稍稍地得以削減。這一完全與現實隔離了的孤獨者,似已被他自己內心深處極度的恐懼徹底征服。這一形象被高度地誇張了,那變形和扭曲的尖叫的面孔,完全是漫畫式的。那圓睜的雙眼和凹陷的臉頰,使人想到了與死亡相聯系的骷髏。這簡直就是一個尖叫的鬼魂。「只能是瘋子畫的」,蒙克在該畫的草圖上曾這樣寫道。
在這幅畫上,蒙克所用的色彩與自然保持著一定程度的關聯。雖然藍色的水、棕色的地、綠色的樹以及紅色的天,都被誇張得富於表現性,但並沒有失去其色彩大致的真實性。全畫的色彩是郁悶的:濃重的血紅色懸浮在地平線上方,給人以不祥的預感。它與海面陰暗處的紫色相沖突;這一紫色因伸向遠處而愈益顯得陰沉。同樣的紫色,重復出現在孤獨者的衣服上。而他的手和頭部,則留在了蒼白、慘淡的棕灰色中。
畫中沒有一處不充滿動盪感。天空與水流的扭動曲線,與橋的粗壯挺直的斜線形式鮮明對比。整個構圖在旋轉的動感中,充滿粗獷、強烈的節奏。所有形式要素似乎都傳達著那一聲刺耳尖叫的聲音。畫家在這里可以說是以視覺的符號來傳達聽覺的感受,把凄慘的尖叫變成了可見的振動。這種將聲波圖像化的表現手法,或許可以與梵谷的名作《星夜》中力與能量的圖像化表現相聯系。蒙克在這里,將那由尖叫所產生的極度的內在焦慮,轉化為一種令人信服的抽象意象。如此,他將其畫面上的情感表現幾乎推向了極致。
參考資料:楚門的世界
❽ 馬的簡筆畫圖片大全彩色
1. 馬的簡筆畫圖片大全
馬的簡筆畫圖片大全 馬怎麼畫簡筆畫
1.先畫馬頭、耳朵和鬃毛 2.畫眼睛,鼻子,前腿。
3.畫後腿和身體和尾巴的整輪漏瞎體輪廓。 4.畫戰馬的裝備,韁繩,鈴鐺,穗頭,馬鞍,馬鐙,後鞧等。
馬搜禪(mǎ),草食性動物。在4000年前被人類馴服。
普氏野馬(Przewalski's horse)(66個染色體),家馬(64個染色體)可以雜交有可育的後代,馬在古代曾是農業生產、交通運輸和軍事等活動的主要動力。全世界馬的品種約有200多個。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及動力機械的發明和廣泛應用,馬在現實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也越來越小。馬匹主要用於馬術運動和生產乳肉,飼養量大為減少。
但在有些發展中國家和地區,馬仍以役用為主,並是役力的重要來源。 不同品種的馬體格大小相差懸殊。
重型品種體重達1200千克,體高200厘米;小型品種體重不到200千克,體高僅95厘米,所謂矮馬僅高60厘米。頭面平直而偏長,耳短。
四肢長,骨骼堅實,肌腱和韌帶發育良好,附有掌枕遺跡的附蟬(俗稱夜眼),蹄質堅硬,能在堅硬地面上迅速賓士。毛色復雜,以騮、栗、褐色、青和黑色居多;皮毛春、秋季各脫換一次。
汗腺發達,有利於調節體溫,不畏嚴寒酷暑,容易適應新環境。 胸廓深廣,心肺發達,適於奔跑和強烈勞動。
食道狹窄,單胃,大腸特別是盲腸異常發達,有助於消化吸收粗飼料。無膽囊,膽管發達。
牙齒咀嚼力強,門齒與臼齒之間的空隙稱為受銜部,裝鞍時放銜體,以便駕御。
馬的簡單圖畫 怎麼畫
四步即可完成小馬的簡筆畫,特別可愛,也很生動。
畫法步驟如下: 首先先畫一個大冬瓜形狀的頭,再在上面空出口畫上馬的兩只耳朵。沿著冬瓜的三分之一處畫上身子和四條腿,腿可以交錯的畫,這樣比較有活力。
在馬的身體上加上鬃毛和尾巴,最後畫上眼珠眼珠、大鼻孔,活靈活現的小馬就完成了。拓展資料: 其他小馬的簡筆畫圖片: 關於馬的資料: 馬是草食性動物。
在4000年前被人類馴服。普氏野馬(Przewalski's horse)(66個染色體),家馬(64個染色體)可以雜交有可育的後代,馬在古代曾是農業生產、交通運輸和軍事等活動的主要動力。
全世界馬的品種約有200多個。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及動力機械的發明和廣泛應用,馬在現實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也越來越小。
馬匹主要用於馬術運動和生產乳肉,飼養量大為減少。但在有些發展中國家和地區,馬仍以役用為主,並是役力的重要來源。
馬的主食是草。
馬的繪畫
奔馬圖徐悲鴻擅長以馬喻人、托物抒懷,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愛國熱情。
徐悲鴻筆下的馬是"一洗萬古凡馬空",獨有一種精神抖擻、豪氣勃發的意態。 從這幅畫的題跋上看,此《奔馬圖》作於1941年秋季第二次長沙會戰期間。
此時,抗日戰爭正處於敵我力量相持階段,日軍想在發動太平洋戰爭之前徹底打敗中國,使 *** *** 俯首稱臣,故而他們傾盡全力屢次發動長沙會戰,企圖打通南北交通之咽喉重慶。二次會戰中我方一度失利,長沙為日寇所佔,正在馬來西亞檳榔嶼辦藝展募捐的徐悲鴻聽聞國難當頭,心急如焚。
他連夜畫出《奔馬圖》以抒發自己的憂急之情。 在此幅畫中,臘空徐悲鴻運用飽酣奔放的墨色勾勒頭、頸、胸、腿等大轉折部位,並以干筆掃出鬃尾,使濃淡干濕的變化渾然天成。
馬腿的直線細勁有力,有如鋼刀,力透紙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線很有彈性,富於動感。整體上看,畫面前大後小,透視感較強,前伸的雙腿和馬頭有很強的沖擊力,似乎要沖破畫面。
徐悲鴻早期的馬頗有一種文人的淡然詩意,顯出"躑躅回顧,蕭然寡儔"之態。至抗戰爆發後,徐悲鴻認識到藝術家不應局限於藝術的自我陶醉中,而應該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將藝術創作投入到火熱的生活中去,所以他的馬成為正在覺醒的民族精神的象徵。
而建國後,他的馬又變"山河百戰歸民主,鏟盡崎嶇大道平"的象徵,仍然是奔騰馳騁的樣子,只是少了焦慮悲愴,多了歡快振奮市場價:138元 會員價:130元 VIP 價:125元 T28 奔馬 品名: 奔馬 (原畫作者)徐悲鴻 中國志號: T28 創作者: (原畫作者)徐悲鴻 (設計者)劉碩仁 發行日期: 1978-5-5 影寫版,(1)-(6)齒數:11.5*11,規格:30*40mm,版式:50(10*5);(7)(10)齒數:11*11.5,規格:40*30mm,版式:50(5*10) (1)4分 奔馬 2500萬枚 (2)8分 奔馬 2500萬枚 (3)8分 奔馬 2500萬枚 (4)10分 奔馬 1500萬枚 (5)20分 奔馬 500萬枚 (6)30分 奔馬 250萬枚 (7)40分 奔馬 250萬枚 (8)50分 奔馬 250萬枚 (9)60分 奔馬 250萬枚 (10)70分 奔馬 250萬枚 shanghaistamps/list?id=625 《奔馬》原作為中國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徐悲鴻所繪。徐悲鴻(1895——1953),江蘇宜興人。
長於油畫、國畫,尤精素描,兼工花鳥、風景、走獸。其作品簡練明快,蓬勃有趣。
畫馬筆法奔放,尤見氣勢,馳譽中外。代表作品有《奔馬圖》等。
由於馬姿態優美,具有情感,奔騰起來雄健激昂,因此馬的形象備受畫家的青睞。古今中外有眾多的以畫馬見長的畫家,徐悲鴻是其中集大成的一位。
是否可以解決您的問題?。
簡易的馬怎麼畫
簡易的馬畫法如下: 材料:紙、鉛筆。
1、先畫出兩個圈圈。 2、在畫出脖子,四個腳,都是直線。
3、把腳底塗上黑色,然後畫上耳朵,眼睛,嘴巴,如圖: 4,畫上尾巴,最後把耳朵中間、頸部和尾部塗上毛發,這樣就完成了。 寫實風格的馬(頭部)的畫法: 1、畫兩個圓,構成一個傾斜的角度。
下面的圓要比上面的小。畫一個矩形把兩個圓連接起來。
2、畫一條曲線,把兩個圓在一側連接起來,再畫出馬的脖子。 3、在頭部上方畫出耳朵。
4、利用之前畫出的基本形狀,把馬的臉部勾勒出來。 5、畫出杏仁形的眼睛和鼻子,再畫出耳朵的細節。
6、隨意地畫些曲線,作為馬的毛發。 7、要使馬看起來更逼真,可以在臉部一些地方輕輕地畫些很短的線作為陰影。
8、把不需要的線擦除。 。
牛羊馬怎樣畫
繪畫方法有很多,大致分為水墨畫、油畫、版畫、水粉畫、壁畫、漫畫、工筆畫、寫意畫、抽象畫、青綠山水畫、水墨山水畫、白描畫、指畫、界畫、內畫、素描等。
以下列舉簡筆畫圖片: 一、牛 二、羊 三、馬 (8)幼兒園抽象畫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簡筆畫是通過目識、心記、手寫等活動,提取客觀形象最典型、最突出的主要特點,以平面化、程式化的形式和簡潔洗練的筆法,表現出既有概括性又有可識性和示意性的繪畫。 簡筆畫,是指把復雜的形象簡單化,形體結構是繪畫最基本的要素,各種物體都有自己獨特的構成因素,結構形勢及比例關系,平面化的簡筆畫,表現2維的平面結構比較簡便。
❾ 關於抽象畫怎樣畫
抽象繪畫源自寫實的繪畫,以寫實為基礎,首先要來自於周圍的事物和體驗,快樂這個題目就是一種感覺,可以把它賦予在某具體事物或者事件上。抽象可以是色彩的抽象也可以是造型的抽象,或者兩者相結合。把包含抽象的事物先做素描稿,然後填色。或者直接用色彩表現。你的題目是快樂,基調應為暖色調,紅色和黃色為主色,用筆大膽點,筆法放縱點。用色的變化多一點。用色彩的感覺去塑造內心的感覺比單色的素描要直觀很多,筆觸松動卻也不要脫離形態,放鬆而有變化,用快樂的心情去描繪快樂的感覺。
❿ 求一幅畢加索的抽象畫,什麼都行,最好有簡介和名稱
圖片出處http://www.jky.gxnu.e.cn/meishu/youhua/tuye/ywnsn.JPG
簡介:
1907年,26歲的畢加索完成了的立體主義創作的代表作:《亞威農少女》。
這幅作品用了畢加索四個月的時間,創作了17張草圖。作品完全打亂了傳統繪畫的全部技巧,畫面上是五個裸體少女。他們的身軀是粉紅色的,沒有什麼裝飾。左面3人身體呈菱形,眼睛是橄欖形的,似乎戴著面具,具有黑人雕刻的特點。其中一人的一隻手不可思議地反轉到身體的側右方向拉著赭紅色的幕布,另有一個有一隻幾乎占據全臉的眼睛,另兩個裸女是側面像,但尖尖的鼻子卻是側面的,右邊的兩個面目猙獰恐怖,彷彿從陰間闖來。蹲著的一個臉部轉向右方,站著的一個臉部是一個突出的鼻狀物。這五個少女排列成從左下方到右上方的對角線,在藍色的背景映襯下顯得非常突出。
這幅畫一問世便像一枚炸彈投向巴黎畫壇。人們褒貶不一。有人說畢加索發瘋了,有人對全新的表現方法感到震驚。三十年後,這幅畫才正式展出,畢加索獲得了很大的聲譽。畢加索生活的時期,他的祖國西班牙也多災多難。一個又一個的專制王朝和軍事獨裁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1936年2月,西班牙成立了以進步的共產黨人為首的共和國新政府。但11月時,反動軍官佛朗哥在德、意法西斯的支持下進攻首都馬德里。西班牙陷入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