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壽字書法作品
壽字草書的寫法如下:
草書有廣義和狹義。廣義的,不論時代,凡寫得潦草的字,都可以算草書。狹義的,即作為一種特定的字體。 形成於漢代,是為了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
漢末,章草進一步「草化」,脫去隸書筆畫行跡,上下字之間筆勢牽連相通,偏旁部首也做了簡化和互借,稱為「今草」。到了唐代,今草寫的更加放縱,筆勢連綿環繞,字形奇 變百出,稱為和返「狂草」,亦名大草。
到了今天,草書的審美價值遠遠超越了其實用價值。 草書是按一定規律將字的點劃連字,結構簡省,偏旁假借,並不是隨心所欲的亂寫。章草筆法用「一」形,今草筆法用「s」形。這是兩者的根本區別。運筆放縱、點畫狼藉的又稱大草或狂草。
約定俗成的草法既具有法度的規范性,又具有很大的靈活性。
行書是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一種書體,大約出現在東漢末年。行書的名稱始見於西晉衛恆《四體書勢》。行書正因其行雲流水、書寫快捷、飄逸易識的特有藝術表現力和寬廣的實用性,從產生起便深受青睞、廣泛傳播。
歷代書法大家共同書寫了行書發展輝煌燦爛的歷史。在浩如煙海的書法藝術寶庫喚瞎飢中,行書無疑是一座最為豐富厚重的寶藏。其中王羲之創作了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王珣創作了《伯遠帖》,王獻之創作了《鴨頭丸帖》等。
行書書寫應輕松、活潑、迅捷,掌握好疾與遲、動與靜的結合。墨色安排上應首字為濃,末字為枯。線條長細短粗,輕重適宜,濃淡相間。和草書差不多,但沒那麼草。隨著當代書法藝神擾術的蓬勃發展,行書創作的探索與創新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熱潮,呈現出多元激盪的繁榮景象。
㈡ 壽字的書法作品
壽字的書法作品如下:
古籍釋義:
《唐韻》《集韻》並承咒切,音綬。《說文》:久也。凡年齒皆曰壽。《書·君奭》:天壽平格。《詩·大雅》:作召公考,天子萬壽。《左傳·僖三十二年》:爾何知,中壽。註:上壽百二十歲,中壽百歲,下壽八十。董子《繁露》:壽者,酬也。壽有短長,由養有得失。《前漢·王吉傳》:心有堯舜之志,則體有松喬之壽。
又以金帛贈人曰壽。《余豎史記·刺客傳》:嚴仲子奉。黃金百鎰,為聶政母壽。
又星名。《爾雅·釋天》:壽星,角亢也。註:數起角亢,列宿之長,故曰壽。
又地名。平壽,衛下邑。《左傳·昭二十年》:衛侯在平壽,壽州古淮南,春秋吳楚陳蔡之地,戰國並於楚,考烈王遷此,曰郢都。尺迅靈壽,古中山邑。《史記·魏世家》:樂羊拔中山,文侯封之靈壽。
又漢壽,亭名,在蜀嚴道。曹操以關羽為漢壽亭侯。
又山名。《史記·五帝紀》:舜作什器於壽山。
又壽山在福州侯官縣,產文石,可為印章,五色具備,惟艾綠色者少。《宋·黃干詩》:石為文多招斧鑿。
又水名。壽水,在太原壽陽縣,其源有二:一出要羅村,一出頡訖村,合流入於洞渦河。
又木名。靈壽木,可為杖。《山海經》:靈壽實華。《呂氏春秋》:壽木豎困大之華。
又姓。吳王壽夢之後。
又常壽,復姓。
㈢ 壽字行書書法
行書兼具楷書、 草書 的特點,它不及楷書的工整,也沒有草書的草案,無法卻有體。下面我帶給大家的是壽字 行書書法 ,希望你們喜歡。
壽字行書書法欣賞:
壽字行書書法1
壽字行書書法2
壽字行書書法3
行書及其練習 方法 :
行書兼具楷書、草書的特點,它不及楷書的旅攔工整,也沒有草書的草案,無法卻有體。最大特點是用連筆和省筆。卻不用或少用草化符號。行書作為一種獨立的書體,其發展過程中具有它自身的特點。
筆法方面:順勢入筆,行書筆法中不再如楷書那樣,要求逆入回出,藏頭護尾。而是落筆便順鋒而入,行筆中鋒行走,收筆多是順勢帶出,或牽連下筆,或鉤挑出鋒。不再回鋒作頓。這樣很多筆畫發生了變異。這樣筆畫多為露鋒。筆勢明顯地流暢起來。也使行書中更多地形成了曲筆,筆畫不可過於平直,增加了點畫的動感,使之不至僵滯。筆法上的這些變化,就自然使書寫的速度加快了許多。
點畫呼應:由於行書收筆不再回鋒作頓,而多是將筆鋒提出,所以形成了點畫的附鉤和挑趯,即上筆終了時順勢帶下,而下筆自然承上,使點畫之間雖斷似連,筆斷意連,產生了明顯的顧盼呼應關系。
牽絲引帶:點畫間的勾挑使之顧盼呼應,有時將這種呼應通過筆鋒提寫出遊絲,連接起來形成兩筆或幾筆,連續寫出,一氣呵成,使字顯得連貫、瀟灑。
簡括省略:加快了書寫的速度,但其原有筆畫並未減少,只是筆畫之間有牽絲相連,不單獨存在而已。在行書中還有更省簡的情況,那就是索性合並了原來的點畫,形成行書中獨有的寫法。
離方遁圓:楷書方多圓少,折筆處多為方,而行書則 隨筆 順勢轉折,變化無窮,方圓兼用,靈活生動。
重按輕提:楷書中的一些筆法,如頓筆回鋒挫逆等,在行書的運筆中已經不再應用或很少應用了,更多運用的是順勢提、按的運用。凡輕細之處需收筆輕提起,速度稍快。而粗重處則需將筆重按下,速度稍緩,當然,筆畫輕重粗細的交替要有合理的起浮過程,不可大起大落,忽輕驟重,應使其自然。
運腕得宜:“書法之妙,全在用筆。”書法是線條的造型藝術,提高線的表現力稿漏往往是書法家畢生追求探索的。章法、墨法之類也離不開線條去完成表現,而線條的表現力全在於筆的運用。談到用筆,不能不提到運腕,二者是不可分。行書的靈動精妙處,有時全憑腕的運動來完成。運腕是指在書寫過程中腕要有意識地指揮毛筆左右揮灑,疾徐提按,使轉變幻。以使書寫效果靈動流暢。
行書結構:茂密而不拘謹,氣清而有空靈之致,寬松而不失自然之韻,平實而又有動感之妙。尤其是布構它不同於楷書之構較為嚴密,它往往不受字的點畫長短大小的制約,而是隨其體勢而結之,縱橫錯落,不構陳法,氣韻清舒,使之各鍵鎮爛盡姿態,得之圓活自然之趣。對於初學者來說,既要以法帖作為學習的範本,但又不能死搬硬套,既要在法帖中去體悟、研究,但又必須在實踐中多去摸索。只要學之有恆、悟之有道,自會成功在握。
㈣ 壽字草書書法
用草書寫出的書法作品,到底會是怎麼樣的一副書法藝術品呢?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壽字草書書法,希望對你有用!
壽字草書書法欣賞
壽字草書書法圖片4
草書的結構要點
字不能寫成四平八穩,要打破平衡,讓字的某一部分欹側,另一部分要通過處理,使整體上達到一個新的平衡。以增加強草書的動態姿勢。
呼應顧盼:呼應是指筆勢前後租猜圓承接關系,顧盼是指一個字的某一部分之間的朝楫迎讓。也就是不要顧及偏向壓制一部分或者另一部分,要坦然和平共處。
欹側取勢:草書在結構上可以大膽地取側勢、取險勢,力求觀賞的藝術性效果。要追求動的感勢很要緊。
參差錯落:左右結構的字要有意伸縮,一放一斂,打破均衡的死板局面,使字變得參差錯落,奇趣橫生。
疏密對比:“疏可走馬,密不透風”,在行草書中的空間布局更加如此。但不一定要注意,筆法熟練,用筆得當,要“極貴自然”不要刻意強求做作。要使兆純的部分提得起,放的下。
上下開合:開與合用於左右結構的字,所以開合與欹側是有聯系的。通過開合可以使字呈現趣味。
迎讓穿插:如弊塌果字的一部分較寬,另一部分要以筆畫適當穿插其中,使得兩部分組合在一起,以朝輯迎讓、為不侵佔對方的和諧狀態。
簡潔洗練:草書可化多為少,刪繁就簡,結構要變化,簡潔洗練。減少書寫強度。
變化多姿:藝術最忌諱雷同模仿,要講究變化。同一筆畫要有輕重長短、曲折、俯仰之變化。同一偏旁部首重復時,筆畫要各具姿態,這樣才能顯示出藝術效果。
收斂有度:收即把筆畫縮短或者要有變細,放則反之。這與“呼應顧盼”“迎讓穿插”都有著密切的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