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鑒識清代玉器呢
清代時期是我國玉器行業發展最高峰時期,是我國玉文化繁榮鼎盛時期。在現存的古之中,也以清代玉器數量最多。因此,要選購收藏古玉,熟知並能鑒別清代玉器至關重要,以下就為大家介紹一些清代玉器鑒別方法。
一、玉料鑒別。清代玉器主要用料為和田玉,包括白玉、青玉、碧玉、墨玉等玉材。一般而言,宮廷玉器多用上等玉料製成,民間用玉則以普通玉料居多。並且清代玉器,玉料玉質好,往往用精工,玉料越差,則雕工也比較差答巧。而現代仿清代玉器則不會用頂級玉料製成,為了控製成本仿玉往往會使用相似玉料如青白玉,或者殘料、廢料等等,其玉質在硬度、密度廳改、結構、顏色上與和田玉都有不小的差距。
二、雕工比較。清代玉器雕琢時多以手工完成,因為沒有現代科學設備,在玉器的結構、比例、對稱、平整度以及精確度上都無法嚴格控制,這是清代玉器的比較大的瑕疵,清代玉器清伏鍵往往會有許多誤差。而仿古玉因為使用先進的儀器設備,在控制玉器結構等可以做到十分精確,但機械化同樣使仿玉做工比較粗糙,尤其在一些角落,機器不便於到達的地方,其精細程度更無法比擬清代玉器。
三、圖案對比。清代玉器風格深受同時代繪畫的影響,因此其玉器圖案有著明顯的時代風格特點,而在今天,因為時代風氣不同,仿古玉器已經很難達到當時的藝術效果。對於玉器藝術風格鑒賞,需要有豐富的經驗以及足夠的素養。
❷ 目前朋友有一個乾隆年制玉碗,看照片請各位專家幫忙鑒定評估一下幫忙看看,發表一下意見和看法也好
乾隆孝粉系列,這玩意就是個笑話,樹脂加石粉,倒膜壓制而成,成本價幾元錢,屬於全國古玩市場的明星級假古董產品了,上當的人不在少數,真的乾隆玉碗在博物館躺著呢,如何分辨是不是清代玉碗要從以下兩方面來看:
1、明清時期玉器造型的主要特點是:與當時的繪畫書法以及工藝雕刻緊密聯系,全面繼承了前代玉器多種碾工和技巧。並有顯著的發展與提高,碾法突出體量感,並追求工筆畫功力。其玉質之美、品種之多、應用之廣都是空前絕後。
(2)清代玉器出土大全圖片擴展閱讀:
乾隆時代玉器代表了清代玉器的水平。這一時期的能工巧匠得以繼承和運用歷代琢玉工藝的寶貴經驗,借鑒繪畫和外來雕刻工藝技術,創造性地發展了具有鮮明時代特點的琢玉藝術。乾隆時期玉器分為兩大主流鋒盯:仿古玉和時作玉。此外,還有仿痕都斯坦玉。
仿古玉器有兩種:一種是仿古彝玉;另一種是仿漢玉。時作玉是清玉的又一主流,形制豐富多樣,圖案、做工均很豐富。痕都斯坦玉也稱印度玉,西方稱之為莫卧玉,具有阿拉伯風格的造型和花紋,其特點是拋光強烈,器薄如紙。
正因為乾隆時期的玉器文化,使這時期的玉器造工精細,技術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當前玉器市場上「乾隆玉」是一大霸主,玉器拍賣紀錄多數是由「乾隆玉」創造的。相對於其他時代的玉器,乾隆時期的玉派汪器「天價」頻出,可見在收藏家心目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
❸ 清代的玉璧有哪幾種形式
一式 玉璧表面光素無紋,又稱素璧。
二式 玉璧表面布滿一種紋飾,如蒲紋、谷紋、雲紋、齒紋乳釘紋、列星紋以及各種鏤空紋飾。谷紋玉璧,廣州象崗南越王仔伍墓出土,外徑11.6、內徑4.3、厚0.4厘米,青玉質,有白色斑點,器兩面紋飾相同,內外邊廓內布滿排列有序的谷紋,紋樣精細。
三式 多層紋飾玉璧 即在內層簡單的谷紋或蒲紋之外,另有一層相互交纏、分布勻稱的圖案化獸面紋或鳳鳥紋,此外在兩種紋飾之間有飾以一組繩紋。獸面紋、蒲紋、繩紋玉璧,河北滿城漢墓出土,外徑21.2、內徑2.2、厚0.6厘米,青玉質,器兩面紋飾相同,紋飾分為內外兩區,外區為獸面紋,內區為谷紋,中部以繩紋相隔,雕琢規整。
四式 出廓璧 即在二式、三式玉璧的外緣輪廓處附設各種鏤空紋飾。鏤空紋飾的內容主要有龍紋、螭紋以及「長樂」、「萬壽」、「長宜子孫」等吉祥文字。雙龍谷紋璧,河北滿城漢墓出土,通長25.9、外徑13.4、內徑4.2、厚0.6厘米,玉質晶瑩潔白,玉璧兩面琢刻谷紋,緣周起棱,璧的上端有透雕雙龍卷雲紋,紋樣精美,造型生動,是漢代玉器的珍品。
五式 雙聯璧 為兩形制相同的玉璧外切相連組成。器形獨特少見,迄今僅有廣州南越王墓出土一件,長12.4、通高7.6、璧徑6.2、孔徑2、厚0.4厘米,黃白色青玉,有白念彎或斑,背面受沁有剝蝕,兩圓璧外切並連,相連處上下方均有透雕附設紋飾,兩璧形制相同,飾谷紋,下方附設一對展翅相對的透雕鳳鳥紋,上方為卷雲紋,造型別致,為漢玉少見。
六式 重環璧 即把玉璧透雕為大玉璧內含小玉璧的重環狀。如河北定縣40號墓出土的一件,長6.7、寬3.6厘米,玉為青褐色,兩面紋飾相同,內含雲紋小玉璧,外套谷紋大玉璧,璧外側透雕對稱鬧則鳳鳥紋,鳳圓目尖喙,身體捲曲,形象生動。
❹ 在清代玉器里有哪些是仿古的玉器
仿古玉大量出現於清代,這一觀點已為許多叢配學者承認,但是來代仿古玉的全貌目前尚不明了。有關卡代仿古玉的文獻及實物材料非常零散,另外,考古發現的來代玉器就很少,其中仿古玉器就更少。因此,確定清代仿古玉器的典型器物,研究其風格,還要藉助於對來代玉器進行總體的排比和類比。清代尚占之風盛行,大量仿古器物出現,其根源在於皇室的提倡。初,議禮局之制也,沼求天下古器更制尊、爵、鼎、彝之屬......(《清史禮一》),設置議禮局,更制古器是末代禮制的需要,它大大地推動了仿古器物的生產。仿古器物出現的另一個原因是古玩市場的存在。清代商品經濟發達,玉器是當時的重要商品,市場上出現了專門販賣玉器的商店,這些商店旁薯販賣的玉器,除了應時作品之外,還包括仿古運鄭者玉器。
❺ 乾隆玉碗真品和贗品的區別
1、看外觀
歷史悠久的玉器,會有獨特的包漿光澤,真的乾隆玉碗,光澤瑩潤,呈油脂狀光澤,質感細膩,而假的乾隆玉碗則光澤暗淡,呈一種泥土的光澤,行配槐質感粗糙。
2、看雕工
乾隆時期的玉碗,年代久遠,上面雕刻了獨特的花紋,真乾隆玉碗的雕刻印記深淺檔友不一,而假的乾隆玉碗多為機器仿造,雕賣蔽刻痕跡過於整齊,並深淺一致。
3、看重量
真的乾隆玉碗多用漢白玉製作,玉的結構緊密,硬度較深,真乾隆玉碗用手掂量時,會有墜手感,而假的乾隆玉碗結構鬆散,為人工合成,手感會略顯輕飄。
乾隆玉碗介紹:
乾隆玉碗,就是乾隆時期制的玉器。這一時期,玉器雕琢工藝已經非常成熟,也產生了很多技藝精湛的能工巧匠。乾隆時期的玉器以兩大別類為主,分別是仿古玉和時作玉。此外,還有仿痕都斯坦玉。
仿古玉器又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仿古彝玉;另一類是仿漢玉。時作玉,造型多樣,圖案豐富,做工精緻。痕都斯坦玉具有阿拉伯風格的造型和花紋,所以又稱印度玉,西方稱之為莫卧玉,這種玉特點是表層非常光滑細膩,器具造型小巧,薄如蟬翼。
❻ 清代玉琮是什麼樣的
琮(Cóng)是一種內圓外方的筒形玉器,為我國古代重要禮器之一。最早的玉琮見於安徽潛山薛家崗第三期文化,距今約5100年。造型最大、纖則螞製作最精、紋飾最美的史前玉琮,有「玉琮王」之稱。玉琮是一種內圓外方筒型玉器,是古代人們用於祭祀神祇的一種禮器,距今約5100年。至新石器中晚期,玉琮在江浙一帶的良渚文化、廣東石峽文化、山西陶寺文化中大量出現,尢以良渚文化的玉琮最發達,出土與傳世的數量很多。在選材上,良渚文化的玉材為江浙一帶的透閃石質的玉石,質地不純,以青色、青赭色居多。從出土的玉琮來看,除部分保留著晶瑩的質感外,大部分玉琮的外表已沁蝕成粉白色,受沁的程度大大高於同盯滲墓所出的玉璧。玉琮的表面色澤較均勻,不像玉璧那樣存有燦爛多變的塊狀彩斑。玉琮,後世又稱「輞頭」。其用途,一向以為就是「以黃琮禮地」的禮器。但自從良渚文化的玉琮大量出土後,這種戰國秦漢間經毀埋師們的附會就不足為憑了,有的學者根據其造型和紋飾特徵,推測其為巫師通天地敬鬼神的一種法器,帶有強烈的原始巫術色彩。其具體使用方法還有待考證。玉琮在商周還常見,在戰國兩漢以後,就很少見了。其用途也被納入儒家的禮儀系統中,成為禮器或葬器。
值得注意的是,在四面直槽內上下各刻一神人獸面復合圖像,共8個。單個圖像高約3厘米,寬約4厘米,用線浮雕結合細線刻雕琢成。圖案主體的神人,臉面呈倒梯形,眼為重圈,兩側有小三角形眼角,寬鼻以弧線勾出鼻翼,闊嘴用一條長橫線、7條短線刻出兩排16個牙齒。頭飾內層為帽,刻8組卷雲紋,外層羽冠,刻22組邊緣雙線,中間單線組成的放射狀羽飾。臉與冠淺浮雕而成。神人上肢聳肩平臂,手及腰部、下肢屈曲,三爪如鳥。四肢密布卷雲、弧線、橫豎直線作成的紋飾。胸腹部淺浮雕獸面紋,有橢圓形凸面眼瞼和橋形額部。在玉琮的角尺形凸面上,以轉角為中軸展開,每兩節還琢刻了簡化的神人獸面紋,四角相同,左右對稱,共8組。與豎槽內的紋飾相比,這一人獸組合保留了基本構圖,省去了神人的四肢,冠作了變形,面部簡化,在獸面兩側增加了一對誇張的鳥紋。以轉角為中軸展開的簡化人獸組合紋是良渚文化玉琮紋飾的基本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