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哪些建築的布局是對稱
1、隋唐時期大興長安城。
以明德門到玄武門為中軸線,把84平方公里一分為二,東西面積相等,是標準的棋盤式城池。完全對稱。
宇候在設計城時、非常重視用高大建築物控制城市的制高點。他把皇城、宮城和重要寺廟都放在六道高坡上,一方面體現皇權、政權、神權的至高無上。另一方面可確保都城。特別是皇宮的安全一同時也使都城的建築錯落有致,立體層次更加分明,氣勢更加宏偉壯觀。
由宮城、皇城、外郭城三部分組成。宮城居城北部正中,是皇帝及皇族居住和處理朝政的地方。大興宮為其正殿。皇城,亦稱子城,位於宮城之南,是政府機關所在地。外郭城即京城,周長367公里,面積84平方公里,約為現代西安城的7.5倍。
城內除宮城、皇城外,其餘為居民區。隋大興城這種城結構,使政府機關集中,官與民分開,開一代都城設計之先河,為後世所仿效。大興城不像漢長安那樣南北劃分布局,而是採取東西完全對稱的結構。全城以南北向的朱雀大街為中軸線,分成東西兩部。
2、隋唐洛陽城。
其建築布局與大興長安城相似。
隋唐洛陽城分為外城、皇城(太微城)、宮城(紫微城)三重城垣,外城周長28公里,城垣全部以夯土築成,基址寬15—20米。洛陽城的平面呈方形,東城牆長7312米,南城牆長7290米,西城牆長6776米,北城牆長6138米,牆下有石板砌成的下水道。
3、北京故宮。
故宮位於北京城中心。布局依據《周禮·考工記》中所載:「左祖、右社、面朝、後市」的原則,建築在北京城南北長八公里的中軸線上,南北取直,左右對稱。
如今故宮左前面的勞動人民文化宮,明清是皇帝祭祀祖宗的太廟;右前面的中山公園是皇帝祭祀土神和穀神的社稷壇;前面有朝臣辦事的處所;後面有人們進行交易的市場。
4、艾菲爾鐵塔。
埃菲爾鐵塔的結構體系既直觀又簡潔:底部是分布在每邊128m長底座上的4個巨型傾斜柱墩,傾角54°,由57.63m高度處的第一層平台聯系支承;第一層平台和115.73m高度處的第二層平台鄭耐之間是4個微曲的立柱 ;再向上4個立柱轉化為幾乎垂直的、剛度很大的方尖塔。
5、凱旋門。
巴黎凱旋門是帝國風格的代表建築。此種風格的崛起和拿破崙的倡導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它的興盛與衰敗始終都與拿破崙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這些建築都是以羅馬帝國雄偉庄嚴的建築為靈感和樣板。它們尺度巨鉛穗大,槐叢卜外形單純,追求形象的雄偉、冷靜和威嚴。巴黎凱旋門以古羅馬凱旋門為範例,但其規模更為宏大,結構風格更為簡潔。
Ⅱ 中式建築的對稱之美,其原理是什麼
現在很多手搭人都想買房子,但是大家既然已經選擇買房子了,那你肯定就想要去購買一些比較好看的房子,但是中國的建築是比較講究對稱之美的。中式建築的對稱之美,原理是什麼呢?
三、結語
中國人非常有智慧,所以中國人才能夠生產出各種各樣的文化,並且能夠製作出各種各樣的產品。但是每個人對美的觀點都是不一樣的,因為中國文化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所以也導致了中國的建築物存在兩種性質,因此大家也必須要理性看待這些問題。
Ⅲ 中國著名的軸對稱建築有哪些
1、北京故宮:故宮宮殿是沿著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三大殿、後三宮、御花園都位於這條中軸線上。並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內,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鍾樓,貫穿了整個城市。
將宮城的應天門、皇城的端門、天津橋、天街和郭城的彎鉛定鼎門串連起來,就構成了隋唐洛陽城的城市中軸線。宮城、皇城在郭城的西北角,而宮城則位於皇城之北。郭城東北部及洛水南岸部分為里坊區。
Ⅳ 為什麼中國古代建築都是方方正正的呢
細心觀察中國建築美學不難發現,中國古代建築都是方方正正的軸對稱圖形,直到現在這種建築美學仍然存在,不論是家裡修築房屋還是欣賞古代建築風格,軸對稱的中和之美一直為中國人稱道。中國古代建築方正之美既和中國人的審美精神品格有關,又有風水的因素。
中國人講究“氣”,我們常說陰盛陽衰也是氣的盛衰作用。風水學上說方正的住宅,可以使氣的能量平衡流動,使房屋主人身心健康。但是奇形怪狀的房屋,碰帆他內部氣的流動雜亂無章或者會被滯留,能量不均衡,房屋主人住房時會影響心情,也不利於身心健康和工作生活和諧。
Ⅳ 古代建築都是對稱的,最神聖的紫禁城卻缺個角,究竟是為何呢
縱觀歷史,中國古代幾乎所有的建築都是對稱的,不管是宏偉的宮殿,還是普通人家的房子,甚至連墓園都是對稱的。這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體現,更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的體現。從審美的角度來講,對稱能夠給人一種安靜而庄嚴的神聖感,有一種古典美。
既然古代的建築都是對稱的,為什麼紫禁城卻缺個角呢?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疑問,不是兄高說對稱會顯得更加庄嚴嗎?難道紫禁城還不夠庄嚴嗎?答案是否定的。紫禁城之所以缺了一個角,至今有很多種說法。
第三種說法就是據史書記載,紫禁城的西北角原來是一個積水潭,根本無法修築城牆。建造人的初衷是修剪成一個直角,但不知道為什麼修了很多次都塌了。明清兩代皇帝也曾下令修了很多次,都沒有成功,最後不得不把西北角改成斜角,導致了西北角少了一塊。
Ⅵ 為何說「中國之美,美在故宮」
故宮是我國近兩個朝代遺留下來的宮殿,同時又被舊稱為紫禁城,還記得小時候看《還珠格格》,小燕子等一行人將其叫做「回憶城」的地方,不知還有印象嗎?北京故宮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它集中華建築之美於一身,作為後人的我們不得不贊嘆它的建築藝術之美。
北京的故宮城,但它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文化精脈,它融合了中國的建築之美、對稱之美、禮儀之美等等,它是中國藝術之美的代表之一。
而旁邊的門洞則是文武百官所走,當年上大朝,雖人數眾多,但有這五個門洞的「注視」,百官們井井有條。而午門前的太廟和社稷壇,是《周禮考工記》「左祖右社」的體現,它是一種感恩文化,感謝祖先給的家業(太廟),感謝土地和五穀之神給的溫飽(社稷壇者賣)。
故宮城的建築之美不是用言語可以描述得清楚的,只有你親自走近它,與它親近才會感受它真切的美。
Ⅶ 哪些著名的建築是對稱的
北京故宮、沈陽故宮、孔府、西安明朝古城牆。
Ⅷ 中國建築為何講究「對稱之美」
四四方方一座城,東西南北分得清,對稱美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最早發現的美。對稱美在中國建築中得到了淋漓盡致地展現。
一、對稱美的歷史背景
中國建築對稱之美的產生主要是原因在混凝土出現之前,中國的房子大部分是磚木結構,這種磚木結構房子的牆體是用來承重的,為了達到受力平衡,牆體的建築就要求對稱,而四方形是最好的對稱狀態,因此房子要建方正。而在牆體受力不均勻的狀態下,磚木結構的房子是建不起來的,如果建起來也很容易倒塌。所以從古至今的建築都講究對稱美,這樣既牢固又美觀!古語有雲,“夫美者,上下、內外、大小、遠近皆無害焉,故曰美。”里里外外皆均衡妥帖,方為“美”。從古至今,中國人一直追求著造物里的對稱美,從皇城宮苑到普通民宅,從群體建築的規劃到一戶一室的布局,從亭台樓閣到軒榭廊舫……我們處處都可見中式對稱的數毀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