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圖)
配圖如下:
(1)釣魚的圖片大全大圖唯美擴展閱讀
這首《江雪》正是這樣。詩人只用了二十個字,就把我們帶到一個幽靜寒冷的境地。呈現在讀者眼前的,是這樣一幅圖畫:在下著大雪的江面上,一葉小舟,一個老漁翁,獨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釣。
詩人向讀者展示的,是這樣一些內容:天地之間是如此純潔而寂靜,一塵不染,萬籟無聲;漁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漁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實,這正是柳宗元由於憎恨當時那個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會而創造出來的一個幻想境界,比起陶淵明《桃花源記》里的人物,恐怕還要顯得虛無縹緲,遠離塵世。
詩人所要具體描寫的本極簡單,不過是一條小船,一個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漁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釣魚,如此而已。可是,為了突出主要的描寫對象,詩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寫它的背景,而且使這個背景盡量廣大寥廓,幾乎到了浩瀚無邊的程度。背景越廣大,主要的描寫對象就越顯得突出。
首先,詩人用「千山」、「萬徑」這兩個詞,目的是為了給下面兩句的「孤舟」和「獨釣」的畫面作陪襯。沒有「千」、「萬」兩字,下面的「孤」、「獨」兩字也就平淡無奇,沒有什麼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鳥飛,路上的人蹤,這本來是極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
可是,詩人卻把它們放在「千山」、「萬徑」的下面,再加上一個「絕」和一個「滅」字,這就把最常見的、最一般化的動態,一下子給變成極端的寂靜、絕對的沉默,形成一種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兩句原來是屬於靜態的描寫,由於擺在這種絕對幽靜、絕對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顯得玲瓏剔透,有了生氣,在畫面上浮動起來、活躍起來了。
也可以這樣說,前兩句本來是陪襯的遠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個輪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費很大氣力去精雕細刻。可是,詩人卻恰好不這樣處理。這好象拍電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寫鏡頭,把屬於背景范圍的每一個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寫得越具體細致,就越顯得概括誇張。
而後面的兩句,本來是詩人有心要突出描寫的對象,結果卻使用了遠距離的鏡頭,反而把它縮小了多少倍,給讀者一種空靈剔透、可見而不可即的感覺。只有這樣寫,才能表達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給讀者的那種擺脫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
至於這種遠距離感覺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個「雪」字放在全詩的最末尾,並且同「江」字連起來所產生的效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江雪
Ⅱ 一個小男孩正在釣魚陽光明媚的天看圖寫話這種圖片有嗎應該怎麼寫
我拿著在調陽光明媚的天,我覺得這樣很好
Ⅲ 釣魚意境唯美句子有哪些
1、釣魚者不在意釣魚,待著海邊特別讓人平靜。是鍛煉意志力和忍耐力。
2、沿溪釣魚,山色橋影,桑竹人家,春風春日,皆在溪水裡,人與溪水與魚兒一樣的鮮活。
3、釣魚,不知是人釣魚,還是魚釣人!人釣的是空虛,魚釣的是飢餓!
4、釣魚須釣海土鰲,結交須結失風豪。
5、釣魚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他不知道這次魚鉤上是有餌還是沒餌,那條人魚總是會在好奇心或者好強心的驅使下去咬鉤的。
6、有人說,愛情就像釣魚,魚兒上鉤了,就沒必要浪費魚餌了,可是,魚就算自己受傷也要掙脫,呵,一切都是宿命而已。
7、釣魚是一種心情,一種心境,能尋與水源,能與風相戲,能體會到一種沒有壓力的生活,前者是一種心情、一種意境,而後者是一種精神、一種意志。
8、垂釣與讀書、畫畫是截然不同的,但它們都有一個共通之處,就是可以讓你找到一個地方將塵世之心安放下來,使其得到一種撫慰和清掃。
9、釣好魚,水深自有肥魚居,好釣魚,中午釣在湖中心,釣魚好,鍋里有頭大肥魚。
Ⅳ 求一張照片,小白兔在岸邊釣魚的圖片
Ⅳ 小兒垂釣圖怎麼畫
中國畫
有一中薯滾幅賣余,可參手猛考
Ⅵ 釣魚發朋友圈的唯美句子有哪些
釣魚發朋友圈的唯美句子
日常篇
1、今天天氣真好,是釣魚的好日子。
2、為了有大魚上鉤,連自己都成了打窩工具。
3、不介意是否釣到魚,釣魚可以讓心靜下來。
4、釣魚是非常有意思的運動。
5、看看我的這套釣魚裝備怎麼樣,夠氣場吧。
6、我最喜歡的就是釣魚,一個人在海邊,只有這樣才能讓我享受一份寧靜的快樂!
7、每天扛著幾十公斤的漁具去釣魚也不累,倒是很開心的。
8、在心情不好的情況下去釣魚,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時候。
9、釣魚的最高境界就是享受這個過程。
優美篇
1、釣者置於大自然之中,獨自品味一份靜謐,一種舒暢,一縷淡然,這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真的好美。
2、何以解憂唯有釣魚,自成一趣,無需其他,得魚時,得其樂,空手時,得其趣。
3、沿溪釣魚,山色橋影,桑竹人家,春風春日,皆在溪水裡。
打油詩篇
1人穿襖,魚穿草,冬日草窩釣魚好。
2春釣灘,夏釣陰,秋釣潭,冬釣陽。
3雨後過倆天,魚兒吃的歡。
4春釣雨霧釣早,釣黃昏釣草
5小麥黃,釣魚忙。
6漲水釣河口,落水釣深潭。
7堰釣碼頭港釣尾,排洪閘上釣兩邊。
8一日三遷,早晚溜邊。
Ⅶ 圓明園珍藏的《獨釣圖》,被英法聯軍搶走,為何流落日本,成日本博物館鎮館之寶
獨釣圖是宋朝時期由馬遠所作,他的歷史地位其運消核實一點都不次於《清明上河圖》,八國聯軍侵華之時被英法所奪去,後來由於英法向日本換取土地而交給了日本。
流落到了日本
大多數人其實可能不知道,這幅獨釣圖在被英法奪走之後去慢慢的流落到了日本,主要原因就是英法掠奪了這幅圖之後,由於瓜分中國的過程之中,帝國主義列強存在著種種的土地方面的矛盾,因此日本人所佔領的中國東北部的土地英法十分想要得到,於是他便拿出了這幅獨釣圖來與日本換取中國東北部分的一小部分的侵略土地!
Ⅷ 白鷺釣魚圖的特點和意境
白鷺釣魚圖的特點:用擬人的手法賦予白鷺以人的動作行為。
意境:悠閑自在。
原文描述:
在清水田裡,時有一隻兩只白鷺站著釣魚,整個的田變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畫。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為白鷺設計的鏡匣。
鑒賞:
《白鷺》是近現代詩人、作家郭沫若於1942年10月創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以真誠的筆觸描繪了白鷺的生態特徵,贊揚了尋常的事物中蘊含著內在美,隱晦地借孤獨而優美的白鷺來表達自己的政治追求。全文語言優雅,蘊含深意,用詞准確,語言質朴,沒有一句直接抒情,卻句句含情。
全文語言精練、有種清新淡雅之美,沒有一句直接抒情,卻句句含情。作家對白鷺的喜愛與驚嘆之情,隱潛在字里行間,這樣的感情流露才是自然的、真摯的。
Ⅸ 白鷺釣魚圖怎麼畫
第一步,在紙面上畫出簡筆畫白鷺。
第二步,在白鷺邊畫出水池。
第三步,將白鷺的嘴畫入水中,模亂余凳擬「釣魚」的情形。
第四步,在水面上畫出魚兒被抓到的水花。
這樣就以真誠的筆觸毀模描繪了白鷺的生態特徵嘩旅,贊揚了尋常的事物中蘊含著內在美。全文語言優雅,蘊含深意,用詞准確,語言質朴,沒有一句直接抒情,卻句句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