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莫高窟壁畫的內容
莫高窟中每一個洞窟的設計是以塑像為中心,周邊飾以壁畫,以創造、烘托氣氛。由於壁畫的題材自成體系,構圖完整,已經形成自己獨立的時代風格。
唐代在莫高窟共創建洞窟二百四十七個,占莫高窟洞窟總數一半以上,可見,唐代洞窟的壁畫面積也是相當可觀的。
北朝最常見的壁畫題材是本生故事,至隋代仍有若干表現,但從技法上看,本生故事的構圖多用橫向展開的連環畫形式,而且開始注意在背景上作較為詳細的描寫,比起北朝同類題材的畫面更為注意細節的交待處理,似乎說明,佛教故事的理解正在被不斷深化。
經變故事在北朝壁畫中表現有限,如北魏的莫高窟壁畫也只有涅盤變、本行變和降魔變幾種。
隋代的莫高窟壁畫經變故事尚無大量增加,這和隋代立國時間短促有關,但經變故事在構圖上已經開始復雜則是明顯的事實。如第二九五窟的「涅盤變」,涅盤的釋氏橫卧繩床,周圍圍滿他的弟子,畫面下方還有摩耶夫人和不能接受世尊圓寂事實而自焚的須跋多羅(Subhadra),其餘諸弟子或牽衣槌胸,或拍頭扯發,表現出極端痛苦的情緒,都是以往畫面中所沒有的。
唐代壁畫以經變故事為主,經變的題材有多種,如凈土變、維摩變、報恩經變、法華經變、天請問經變、彌勒變、金剛經變、華嚴經變、金光明經變、本行經變、降魔變、涅盤變、楞迦經變等等。
每一「變」中含若干「品」,每個「品」都是一個完整獨立的故事。
凈土變中以「西方凈土變」最流行。
西方凈土變是凈土宗的俗講,凈土變圖是俗講的繪畫表現。
西方凈土宗強調極樂的西方凈土為歸宿。認為:要取得往生西方凈土的資格,可以作功德事,所謂「功德」,簡單的是口念佛號:南無阿彌陀佛。
凈土宗宣揚說,只要一念佛號,或作其他諸功德事,西方極樂凈土的水池中就會生一朵蓮花苞,作功德事的信徒將在其中往生。
這種「西土凈土變」的依據是《阿彌陀經》,故又叫作「阿彌陀經變」。因為「阿彌陀」的意思又是「觀無量壽佛」,所以還可以稱作「觀經變」。
「西方凈土變」故事的美滿結局是此俗講的精彩之處,在壁畫中往往加以刻意描寫,所以出現「程式化」的構圖。
一般的畫面中心是坐在蓮花座上的主尊佛,左右分列著觀音、勢至菩薩,供養菩薩和力士、護法天王等神界形象環繞在四周。
主佛的前方有伎樂天在載歌載舞,主佛的上方有諸多飛天在上下翱翔。
主佛的背景有高大瑰麗的樓閣建築,畫面下方多是蓮花池,池中蓮花朵朵,有的正在含苞開放,池岸邊是菩提樹和妙音鳥。
「西方凈土變」的構圖宏大嚴謹,基本上以對稱為基本結構,在視覺上突出主尊佛的位置,比例上也以主尊佛最大,兩側的觀音和勢至菩薩稍小,護法天神及飛天則更小。這種位置安排和比例大小,從意識上說,是等級觀念的反映,但從藝術上說,卻也是構圖的需要。
「西方凈土變」的色彩富麗堂皇,大量運用紅、綠對比,間雜以金、黑諸色,氣氛是相當熱烈的。極好的體現「極樂世界」的豐足和諧的生活基調。
「西方凈土變」和其他題材壁畫一樣,都是勾勒設色的畫法,線條粗細一致而圓渾,行筆流暢而飛揚。
「西方凈土變」畫面兩側,往往還畫有「十六觀」和「未生怨」的連環畫式的題材,畫面簡潔明了,和繁復富麗的「西方凈土變」恰成鮮明對映。
「凈土經變」除「西方凈土變」外,還有「東方葯師凈土變」,也是唐人欣賞的題材。
「東方葯師凈土變」的主尊佛是東方葯師佛,左右分列的是日光菩薩和月光菩薩,此外,還有十二員葯叉大將。
「東方葯師凈土變」的構圖和「西方凈土變」構圖大致相同,都有宏大的場景,如其經文所雲:
彼佛土……琉璃為地,金繩界道,城闕宮閣,軒窗羅網,皆七寶成。亦如西方極樂世界,等無差別。
但它所繪制的不少內容卻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如「經變」的兩側多有「九橫死」和「十二願」,都是當時社會生活中最為人關心的內容:
「九橫死」是葯物誤死、王法誅戮、耽淫貪酒而死、火燒死、水淹死、被獸咬死、墜崖死、飢渴死、屍鬼害死等。
「十二願」則是十二種美好的願望,諸如豐衣足食,無病無痛,有病得治,轉女成男,解脫刑罰等等。
「東方葯師凈土變」主張信奉葯師佛,就可以免除「九橫死」,獲得「十二願」。有的「東方葯師凈土變」在畫面之外,還向觀者提供葯方數十種,可見它是相當講究實際效果的。
「彌勒凈土變」自從武則天執政之後,也是一度流行的經變故事。
「彌勒凈土變」的構圖和「西方凈土變」基本相同,作為主尊佛的彌勒佛左手扶膝,右手作說法印,畫面下方有婆羅門拆塔的情節。
整個畫面依次表現彌勒下生至出家得道,以及彌勒世界豐衣足食、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和平安定的生活情景。
「法華經變」根據《妙法蓮華經》的內容作畫,共有二十八品,在「經變」中最宜於創作,尤其是其中第二十五品,即《普門品》,內容是宣傳觀音的三十二化身救十二大難的故事,常常被單獨作為創作題材,說明「救苦救難觀世音」的形象已經在當時深入人心。
「法華經變」把各個不相關聯的內容按排在一個壁面上,相互之間用山丘、樹木、流水作間隔。如四十五窟的「法華經變」中《普門品》,敘述觀世音救十二大難的緣由,上部在左右兩小列山丘環繞中,六名商人面對著三名執刀的強盜,地上放著已經卸下的馱子,絲綢財物堆在地上,畫面上方紅色作底上有大片榜題文字,其大意是:商旅在途中遇到強盜,「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應當一心稱觀世音菩薩名號,是菩薩能以無畏施於眾生。汝等若稱名者,於此怨賊,當得解脫」。
後來,「眾商人俱言:南無觀世音菩薩,稱其名故即得解脫」。
畫面右下角山丘外是一牢獄,中有一愁眉不展的罪犯。獄門外有二人,榜題在其間,大意亦是如犯罪之人不斷口念「南無觀世音菩薩」也能得到及時解脫。
唐代經變中的「維摩變」相當流行,莫高窟中現可見到的「維摩變」就有三十多鋪。
《維摩變》有三種譯本,支謙譯本共列出十四品:
一、佛國品;二、善權品;三、弟子品;四、菩薩品;五、諸法言品;六、不思議品;七、觀人物品;八、如來種品;九、不二入品;十、香積佛品;十一、菩薩行品;十二、見阿閦佛品;十三、法供養品;十四、囑累彌勒品。
羅什的譯本是:
一、佛國品;二、方便品;三、弟子品;四、菩薩品;五、文殊師利問疾品;六、不思議品;七、觀眾生品;八、佛道品;九、入不二法門品;十、香積佛品;十一、菩薩行品;十二、見阿閦佛品;十三、法供養品;十四、囑累品。
玄奘的譯本又是:
一、序品;二、顯不思議方便善巧品;三、聲聞品;四、菩薩品;五、問疾品;六、不思議品;七、觀有情品;八、菩提分品;九、不二法門品;十、香積佛品;十一、菩薩行品;十二、觀如來品;十三、法供養品;十四、囑累品。
據《維摩詰經》所說,維摩詰居士原是毗耶離大城的一位善知識者,又名凈名居士。他為了讓眾人透徹了解佛理,現出疾病的形貌,吸引四方來客探問病情,也藉此為題,弘法度眾。
當世尊知道維摩的本意之後,准備派遣大弟子舍利弗等去向維摩問疾,舍利弗顧慮到維摩的辯才,自知不是對手,向世尊推託。
世尊又要彌勒菩薩去向維摩問疾,不料彌勒菩薩與眾菩薩也都以同樣的原因推辭不去。
以上情況都是《維摩變》中《弟子品》和《菩薩品》中的內容。
當佛問到文殊師利時,文殊雖然知道維摩「深達實相之理,善為說法」,還是遵命前往。
文殊師利在佛弟子中也是一位辯才,以智慧第一。這次去探望維摩,必定會有一場精深的佛理辯說,因此諸菩薩弟子、釋梵天王等成千上萬的人都跟隨文殊師利到維摩居住的毗耶離城。
這一場論辯內容就是《不思議品》、《入不二法門品》所敘述的部分。
唐代《維摩變》壁畫,都以《問疾品》為表現中心,圍繞「問疾」而概括其他諸品的相關內容,使畫面人物眾多、情節豐富,構圖飽滿。
畫面中維摩與文殊對坐,在他們四周,圍滿了隨從文殊而來的菩薩、天王,和人世間的國王、大臣等。
維摩詰的上方,現出三個師子座,這是《不思議品》中所說:
爾時,長者維摩詰問文殊師利:「仁者,游於無量千萬億阿僧只國,何等佛土有好上妙功德成就師子之座。」文殊師利言:「居士,東方度三十六恆河沙國,有世界名須彌相,其佛號須彌燈王。今現在彼佛身長八萬四千由旬,其師子座高八萬四千由旬,嚴飾第一。」於是長者維摩詰,現神通力,即時彼佛遣三萬二千師子座,高廣嚴凈,來入維摩詰室,諸菩薩大弟子釋梵四天王等昔所未見。其室廣博悉皆包容三萬二千師子座,無所妨礙,於毗耶離城及閻浮提四天下,亦不迫迮,悉見如故。
在維摩詰之前,有一持缽菩薩,單膝下跪於床榻前,這又是《香積品》中的內容:
於是香積如來,以滿缽香飯一切香具與化菩薩……化菩薩既受缽飯,與諸大人俱承佛聖旨及維摩詰化,須臾從彼已來在維摩詰舍。
在維摩詰身後,還有一小身維摩詰,是《見阿閦佛品》的故事:
是時,大眾渴仰,欲見妙樂世界阿閦如來,及其大人……。於是維摩詰菩薩自念:吾當止此師子座不起,為現妙樂世界鐵圍山川,溪谷江湖河海州域,須彌眾山明冥,日月星宿,龍神天宮梵宮,及眾菩薩弟子具足,國邑墟聚人民君王、阿閦如來及其道樹所坐蓮華,其於十方施作佛事,及其三重寶階,從閻浮提至忉利宮,其階忉利諸天所,以下閻浮提禮佛拜謁供事聞法,閻浮提人,亦緣其階上忉利宮,天人相見如是無數德好之樂,從妙樂世界上至第二十四阿迦膩叱天又斷取來供養入此忍界,使一切眾兩得相見。維摩詰念欲喜眾會,即如其像正受三昧而為神足,居諸眾前於師子座,以右掌接妙樂世界來入忍土。
可見,這尊小像正是維摩詰「人於三昧」的「斷取妙喜世界」時的幻相。
維摩居士與文殊菩薩之間,還有一位拈花天女,這個情節在《觀眾生品》中:
時,維摩詰室內有一天女,見諸大人,聞所說法,便現其身,即以天華(花)散諸菩薩大弟子上。
華至諸菩薩,即皆墮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墮,一切弟子神力去華,不能令去。
爾時,天問舍利弗:何故去華?
答曰:此華不如法,是以去之。
天曰:勿謂此華為不如法,所以者何?是華無所分別,仁者自生分別想耳,若於佛法出家,有所分別,為不如法。若無所分別,是則如法。觀諸菩薩華不著者,已斷一切分別想故。 譬如人畏時,非人得其便,如是弟子畏生死故,色聲香味觸得其便也。已離畏者,一切五欲無能為也,結習未盡,華著身耳,結習盡者,華不著也。
在文殊菩薩身旁有一位比丘,就是這位「結習未盡,華著身耳」的大弟子舍利弗。
維摩詰在家修行,能言善辯而聰慧過人,具大神力而折服文殊師利。這個故事自東晉以來就開始受到士人欣賞,尤其是其雄辯的才能深受倡清談的文人推崇,在文人士夫范圍內,維摩居士是被引為知己的。
「維摩變」的構圖主要部分畫維摩居士憑幾坐在榻上,和前來問候的文殊師利遙遙相對。這個構圖在當時是有粉本的,和「凈土變」的構圖也有粉本一樣,都有一個基本程式。
基本程式確定後,具體的描繪則按各個畫師的不同水準,在形貌(開相)造型及筆法表現、形色處理諸方面都會有各自的特點,因此出現同一種題材,基本程式相近的情況下,維摩居士的形像有大同小異的現象。
第二二○窟和一○三窟都有唐代「維摩變」的壁畫。
從造型上說,兩者基本動態相同,都是坐榻上,一膝支起,左手抱膝,右手執麈尾,上身略前傾,蹙眉張口作辯說狀。
但在細節上看,雙方又有不同,二二○窟的維摩詰執麈尾的手,食指與小指伸開;而一○三窟的維摩詰執麈尾的手是食指與中指伸開;細審之下,雙方精神狀態的表現也有微妙的差別。二二○窟的維摩居士眼珠圓而突出,眉尖聚蹙較緊,一副口若懸河的神態之外,尚有咄咄逼人的架勢。
相比之下,一○三窟的維摩居士目光深沉,眉頭雖蹙,但較舒散,精神安詳自信,是一種侃侃而談,從容不迫的情態,形象表現相當含蓄。
在表現技法上,雙方亦有很大的差異。
二二○窟的壁畫以色彩為主,其畫法過程是先用墨線勾出輪廓,然後沿輪廓線條賦色,在衣服內袖口、帷布等部分,先沿線條賦深色,在相近部分賦淺色,或上白色,趁顏色未乾之際,在深淺色交接處塗刷多道,使色彩出現深淺的變化。
人物面部先在額口、上眼瞼、鼻樑及下頷處賦淺膚色,再在其餘部分賦重膚色,雙頰處輕染硃色,再加渲染,使之色調潤和。五官輪廓在賦色完畢後復勾勒一次,用硃色點唇。
由於色彩有深淺的轉換,物象也就出現了一定的凹凸感覺。
一○三窟的「維摩變」又是另一種畫法。就是基本上以線描為主,局部賦色。就維摩居士的形象來看,似乎只是原來粉本的再現,墨色基本以淡墨、重墨為主,五官中只有眉、目、鼻孔三處用濃墨。雙手局部用重墨在淡墨基礎上略加提醒。
賦色部分只是維摩的綠色憑幾和身披的紅色長袍。
在莫高窟壁畫中,也有一些畫面只完成了「草圖」,而未加賦色,即如一○三窟「維摩詰」的上方帷幕亦有線條勾出的獅子和祥雲,上下紅色均已塗滿,惟獨留下了賓士的獅子。
同樣,維摩詰所坐的榻幾也基本上完成了賦色,只有面部及內襟服裝及雙手、雙足還是「白描」,有可能這也是一幅沒有完成賦色的作品(按照民間畫工行業規矩,畫面中不甚重要部分的色彩由徒弟,或由經驗不足的匠人完成,主要人物的開相和上色都要由師傅動手。)
但從已完成賦色的部分看,如維摩詰身上披著的紅袍,衣折線條已經重新勾過,用色是「平塗」,沒有渲染的因素,僅此而言,其畫法應該是勾線平塗。
一般來說,唐代經變壁畫對氣氛渲染十分重視,人物的精神活動是重點表現對象,這一點在一五八窟的「涅盤變」畫面上表現也很突出。
一五八窟「涅盤變」著重表現了眾弟子面對世尊的圓寂而不能接受,從而引發種種痛苦的舉動。
畫面左側一組五人,中間一人張口大號,高舉雙手,作撲向世尊的動作,他的左右各有一人拉扯住他的前胸,前方一人伸出雙手亦作阻攔狀,後一人自扯胸襟,一手握拳上舉,全都是一副悲痛欲絕的形象。
畫面右側有一人執長劍自刺前胸,他上方有一人雙手各執一匕首,亦刺入自己的胸口。他們的上左方又有一人一手扯著自己的耳朵,一手拿著匕首劃割。這些瘋狂的自殘動作,都是表現眾信徒在極端的精神重創之下,不能自己的下意識行為,從而渲染了畫面悲慘的氣氛。
和前代「涅盤變」不同的是,畫面左側那組悲慟欲絕的人群前方,有一位盤坐在地上的僧人,他雙目微閉,一手扶膝,一手扶住耳背,作沉思狀。
這位僧人應當是須跋多羅,據《長阿含經》卷四記載,他原是婆羅門學者,在釋迦臨圓寂前曾聽最後一次弘法,也是釋迦的最後一名弟子。一五八窟「涅盤變」的須跋多羅神態安定,對周圍眾弟子的號啕之聲似乎充耳不聞,還沉浸在對所聽佛法的回味之中。
構圖中的這種細節安排,說明唐代壁畫作者對具體經變的內容十分熟悉,並且善於利用某些細節,加強對人物內心活動的刻畫,從而使畫面形象豐富生動,更好的凸現畫面氣氛。
經變圖的故事是完整的,壁畫作者能夠擷取整個故事內容中的若干個關鍵情節,加以表現,這樣既使畫面構圖簡潔明了,又使情節的銜接緊湊。
如「彌勒變」壁畫,依據的是《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說彌勒當往生兜率天,即彌勒凈土。彌勒菩薩曾把轉輪聖王贈送的七寶台施捨給婆羅門,但婆羅門眾卻拆毀七寶台,瓜分一凈。彌勒菩薩看到完好的七寶台轉眼間不復存在,由此悟得一切皆「無」的真諦,於是在華林園龍華樹下得道成佛。
唐代的「彌勒變」在畫面下方畫婆羅門眾拆毀七寶台,抓住了促使彌勒菩薩重新深思而得道的重要細節,在構圖上就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
此外,八十五窟的《報恩經變·惡友品》故事曲折復雜,大意是說善友、惡友兄弟二人外出尋寶。惡友為了把哥哥善友尋得的摩尼寶珠占為己有,趁其不備,刺瞎他的雙目,搶走寶珠,在作國王的父親面前謊稱其兄已死。
但善友並沒有死,從此靠彈箏謀生。在利師跋國,善友遇到了自幼訂親的公主。公主聽到箏聲,不能舍離,最後不顧父親反對,嫁給善友,但此時她並不知丈夫就是善友。後來當她知道他的真實身份後,他的雙目都恢復了視力,而惡友得到惡報,被系入獄。善友夫婦歸國後,重新得到寶珠,用寶珠的法力,使國家人民都富足安康。
壁畫作者選擇故事中的典型情節,加以扼要的榜文說明來概述故事過程。
八十五窟的《惡友品》用近似寫意的筆法畫兩人對坐,迎面坐者是善友,對面坐著的是利師跋國公主。造型都是用寥寥幾筆淡墨線條勾出輪廓,善友上衣湖蘭色,綴以綠色襟帶袖口;公主頭頂紫紅花冠,上衣紫紅,綴以湖蘭袖口。遠處背景是兩棵濃蔭大樹,色調極為清幽。
畫面構圖並不復雜,但寥寥數筆卻極富表現力,把初次相遇的公主通過聽箏而與善友逐漸發生的內心情感的交流溝通委婉含蓄的表達出來,使畫面產生浪漫的抒情氣氛,從而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唐代莫高窟壁畫中還流行單身的菩薩像,造型都是體態優美,身材勻稱,面容端麗可人,神情溫和大度。
代表作品有七十一窟的「思惟菩薩」。屈膝盤坐在蓮花座上的菩薩一手支腿,一手放置面下,柳眉高挑,目含春風,似乎是在佛法的沉思之中突然有所悟得而發生的會心一笑,表情相當和美。
而一四八窟的「思惟菩薩」相對簡率一些,但凝神靜思的神氣十分充足。
唐代的「供養菩薩」亦極優美,二二○窟有一尊小供養菩薩,雙腿跪在蓮花座上,雙手上捧寶蓮花,膚色赭紅色,眉弓高,鼻樑筆直,有南印度人的體貌。
這尊供養菩薩神情自然虔敬,用圓渾略呈短弧形的線條勾勒肌膚輪廓,使形象骨肉停勻,而有豐潤俊美之態,充滿青春活力。
唐代壁畫的「飛天」形象是活潑靈動的。
飛天,又名「香神」,有人以為即「乾闥婆」(Gandharva),是八部眾之一的樂神,廣泛出現在壁畫中。從北朝壁畫中開始出現,直到唐代壁畫,其形象、動態都有不斷改善的趨向。
北魏時期的飛天往往只有一條飄帶,多數為側坐或俯飛的動態,面部均為所謂「小字臉」。
隋代的飛天飄帶增加,以俯飛動態為多,面部清瘦,部分飛天還蓄有小須。
初唐之時,飛天的飄帶加長,帶子增加,卷舒自如,富於變化。動勢除俯飛外,又有直升、倒飛等多種,面部趨向豐滿,眉清目秀,神采盎然。
盛唐的飛天「吳帶當風」的飄動感極強,動姿又增加坐式背向飛行,立式倒向飛行及橫向飛行,以至二人同飛,互為呼應的處理,臉型豐滿,眉目修長,身材嬌美,體態靈活,手持花朵、或樂器法物,種類不一而足,且有手中不持一物,而舉手作拋散狀,俗稱「天女散花」。
中唐及至晚唐、五代,飛天的飄帶又開始趨於短小,飄動感亦由盛唐的強趨於弱,體態漸大,不夠靈動,神氣淡化,不復盛唐洋洋大觀。
唐代壁畫中「供養人」題材也是引人注目的。
供養人都是實有其人的現實人物,出錢資財以修建洞窟之後,再把自己的像畫在牆壁上,洞窟內的所有造像都是他們「供養」,也是他們的一份「功德」。
供養人像在北朝時期一般只有幾寸高,到唐代漸漸拔高到數尺,直至與生人等身。
供養人像因為是現實的人物描寫,所以衣冠服飾都不同於造像的衣飾,而具有時代的特徵。三二九窟唐代供養人坐像,是一位年青婦女,跪坐在地氈上,雙手放置膝上,上身著白色圓領衫,袖口窄細,下身著長襦裙。又眉粗長,細目小口,面龐豐圓略施胭脂,神態安詳鎮靜。
樂庭鑲一家供養像在一三○窟,樂庭鑲頭戴軟腳襆頭,穿圓領長袍,腰帶上插著一把朝笏,手執香爐,表明是貴族身份。身後是他的子嗣,衣著華美,態度也是虔敬不苟的。
另一組是樂庭鑲夫人率領眷屬的供養人群像。
樂夫人太原王氏梳高髻,花鈿累累,穿長襦裙,披肩衣,足穿花冠鞋。面龐圓潤,神情肅然,有富貴雍容的氣度。女眷們的服飾均極華美,色彩艷麗,都是「穠麗豐肥之態」。
樂庭鑲一家是達官貴人,供養像也大許多,小的與生人相彷彿,大的則高八九尺。
唐代供養人像也出現了宏大的場面描寫,一五六窟《張議潮出行圖》表現唐宣宗大中五年(851)的歸義軍節度使,敦煌郡守張議潮的出行情景,洞窟開鑿人是張議潮的侄子張淮深。
《張議潮夫婦出行圖》高一百二十公分,長一千六百四十公分,畫面上下是騎兵隊列,中間是張氏夫婦及近侍們的車騎,全部畫面有人物二百五十七人,車乘相接,徐疾相間,場面相當宏大。
唐朝末年已經出現的經變故事《牢度叉斗聖變》在五代時期流行開來。
牢度叉是外道六師的代表,他們反對釋迦牟尼佛的弟子舍利弗和「給孤獨長者」建立精舍,要求相互鬥法,以輸贏決定能否建精舍。於是雙方登上高座開始鬥法,結果自然是外道六師大敗,都出家皈依佛法,精舍也建立了。
壁畫中的構圖十分豐富,情節表現緊湊,鬥法場景熱烈,引人入勝。而某些動態描繪亦相當精采,誇張而不失真實,在五代時期的大型壁畫中是難得的上乘之作。
五代時期的供養人像是莫高窟最大的供養人像。這就是九十八窟的於闐國王李聖天及其後曹氏的供養立像。
主要供養人於闐國王高近三米,比例基本正確。頭戴華冠,一手執香爐,一手拈花,腰佩拳形把手的長劍,身材偉岸,面目和善,神情相當溫和。前方榜題上書:「大朝大寶於闐國大聖大明天子」,表明了供養人非凡的身份。
五代供養人造像規格龐大,但衣飾細部交待清楚而不紊亂,設色雅緻而不艷浮,行筆沉穩而不失流利,說明五代時期的壁畫藝術雖然比起盛唐,已是強弩之末,在精神塑造上趨於平淡,但就描繪基本功力而言,仍然是有相當基礎的。
500x421 62k jpg
標題:莫高窟壁畫 560x731 76k jpg
標題:莫高窟壁畫 497x700 36k jpg
莫高窟的精華是彩塑和壁畫....600x450 64k jpg
莫高窟是現存規模最龐大的"...787x821 122k jpg
莫高窟壁畫(六)2813x1875 970k jpg
甘肅敦煌莫高窟壁畫圖片1024x756 318k jpg
莫高窟壁畫600x389 64k jpg
莫高窟壁畫(十四)400x290 42k jpg
㈡ 這是什麼花
玉蘭
玉蘭(學名:Magnolia denudata),園林觀賞植物,玉蘭原產中國中部各省,現北京及黃河流域以南均有栽培。古時多在亭、台、樓、閣前栽植。現多見於園林,廠礦中孤植,散植,或於道路兩側作行道樹。北方也有作樁景盆栽。玉蘭另有葯用價值。
材質優良,紋理直,結構細,供傢具、圖板、細木工等用;花蕾入葯與「辛夷」功效向;花含芳香油,可提取配製香精或制浸膏;花被片食用或用以熏茶;種子榨油供工業用。早春白花滿樹,艷麗芳香,為馳名中外的庭園觀賞樹種。
㈢ 誰有《虹貓藍兔七俠傳》中的七劍圖片起始懸賞分50分!!急用!!!!!!
姓名:虹貓
性別:男
劍名:長虹劍
絕招:長虹貫日,日照九州,火舞旋風 ,佛光普照,飛龍在天,一招三式,神龍九變
靈鴿名:小六
膚色:橘紅
原居住地:森林
姓名:藍兔
性別:女
劍名:冰魄劍
絕招:百鳳回巢,雪花飛劍,冰天雪地,冰氣雪來,,雪若清天,雪柔雲氣,流雲飛袖,魄冰出蓮,薇雪凌雨,寒冰依雪,冰擊玉骨,冰雪交加 ,冰冰相連,冰蝶戀月,漫天冰雲,如雲蕭蕭,冰淚交加 ,冰雪漫楊
靈鴿名:小藍
膚色:天藍
原居住地:玉蟾宮
姓名:莎麗
性別:女
劍名:紫雲劍
絕招:秀氣紫發,紫冰千怪,紫微飛氣,紫淚獨秀,紫氣沖天,漫雪紫舞,雲紫魄翔,紫樹開花,紫霞滿天 冰紫秀雅,紫微風花,紫心滿地,紫雲天照,紫氣東來
靈鴿名:小紫
膚色:紫紅
原居住地:金鞭溪客棧
姓名:逗逗
性別:男
劍名:雨花劍
絕招: 漫天花雨,大雨紛飛,水漫金山
靈鴿名:小綠
膚色:棕色
原居住地:六奇閣
姓名:大奔
性別:男
劍名:奔雷劍
絕招:北極罡氣,陀螺神功,橫掃千軍,隔山打牛,蛟龍出海
靈鴿名:小橙
膚色:白色
原居住地:奔雷山莊
姓名:跳跳
性別:男
劍名:青光劍
絕招:青龍降魔,風馳電掣
靈鴿名:小青
膚色:棕色
原居住地:魔教
姓名:達達
性別:男
劍名:旋風劍
絕招:天琴神功
靈鴿名:小黃
膚色:白加黑
原居住地:十里畫廊
㈣ 虹貓藍兔七俠傳人物介紹加圖片
1、虹貓--配音付以琳
七劍之「長虹劍」傳人,繼承了父親的一身絕藝,武藝超群,堅強而勇敢,足智多謀。英俊瀟灑,帥氣中又透出不可比擬的酷,一襲白衫更襯出他的氣質。為七劍之首,承擔著團結七劍傳人,消滅魔教的重任。性格開朗,熱情洋溢,無論何時都散發著陽光的氣息,喜歡引人注目,本性純真,為了達到自己理想的彼岸而堅持不懈的努力,砥礪意志破除萬難,是七劍的靈魂人物。
㈤ 武強年畫的作品分類
1、六美圖
(1)劉無雙贈珠
王相柯去赴考場,其妻贈他寶珠,勉勵他科考中榜。
(2)青雲下書
書生趙序與王桂艷定親,因科舉落第,被王府驅趕,暫居客店。桂艷遣丫環青雲下書,二人相見互生愛慕之情,相約科考得中後完婚。
(3)白美娘借傘
錢塘許仙,清明掃墓,經西湖與白蛇、青蛇幻化之二少女同舟相遇,因天下雨許仙將傘借與白美娘,訂期往訪送傘,喜結良緣。
這種三聯畫較少見,造型美好,具有東方女性的特點。
2、富貴花開
花瓶主體紋樣是象徵男女愛情的鳳凰戲牡丹。瓶中插著牡丹花、菊花和百合花,象徵富貴、吉祥、夫妻和合。果盤中的壽桃、佛手柑、葡萄和切開的多子西瓜,表示多子、多福、多壽等美好祝願。還有取意配偶的「藕」和蓮(連)子、蓮(連)花(女),以及比喻「瓜瓞綿綿」的黃瓜等吉祥花果,體現了美好幸福的夫婦生活。
3、神荼、郁壘
最早的門神是神荼、郁壘,見於古本《山海經》的記載。
4、洛陽出土北朝寧懋石室門神
此年畫中刻有兩位頂盔貫甲的武士形象,環眼虯須,身軀粗壯,他們手執戈盾,相對而立,形象上富有誇張成分,全身披掛及飽滿的構圖都開始具有後世門神畫的特點,是了解早期門神形象的重要遺存。這種類型的門神一直影響到後世的年畫中。
5、秋庭戲嬰圖
是蘇漢臣的巨幅名作,作品成功地刻畫出幼兒對生活經驗的探求和摹仿,環境的描繪占據了畫面相當部位,庭院中假山聳秀,芙蓉盛開,野菊競艷,不只點明季節,對孩子的優美形象也起著重要烘托作用。
6、歲朝圖
描繪慶賀新年的一幅節令畫,圖中大門及廳門都貼有門神,門框上裝飾桃符,正廳供有祖先牌位,門前院內及廳堂中皆有賓客,與主人揖拜賀節,院里還有嬰兒嬉戲,洋溢著慶祝新春的歡樂氣氛。
7、四美圖
此畫描繪民間熟悉的四位古代絕色美女:趙飛燕、王昭君、班姬、綠珠。 1、新排洋煙陣捉拿櫻徐花
是中國近代史中的一個劇目,把罌粟(鴉片原料)擬人化,喻為害人女妖「櫻徐花」,被破陣的戒煙將士「地花丸」、「一狠心」「一口氣」、「路引龍」等捉拿,形象化表現了戒煙的決心、葯物和方法。它是反抗帝國主義用鴉片毒害中國人民在舞台上的反映,其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都是很可貴的。
2、河間府演大操
畫面取焦點透視法,構圖勻稱,陣容龐大,反映了中國歷史上傳統練兵的一大變化。
3、日德兩軍大戰青島
反映日德兩軍激戰青島的情形,弱肉強食,中國領土被列強侵奪。
4、同盟軍新立協約大會
民國8年(公元1919年)以孫中山為大總統的南方軍政府,派代表唐紹儀,和以徐世昌為大總統的北方政府代表朱啟鈐在上海開會議和。圖為代表們騎馬入場,儀仗隊行舉槍禮,馬隊打著青天白日旗,樓頂上插著五色旗為五族共和之意。國民要求和平,希望南北統一。結果協議未成,戰禍依然不止。
5、大戰灤州
直魯聯軍和奉軍組成了安國軍,張作霖於1927年6月在北京出任安國軍大元帥。1928年春,南京國民政府部署北伐,征討張作霖在沈陽黃姑屯站被日軍炸死,安國軍解體。9月,直魯聯軍殘部在灤州東部地區被奸。圖為灤州激戰。
6、四川真景全圖
畫面上匯有電燈、電車、汽車、飛機、西式樓房、豎起煙囪的工廠、大馬路、警察站崗、人力車上坐著摩登女郎,都是城市的新變化,受西方科學文化的影響。還有戴禮帽穿長衫馬褂的行路人和商販等種種社會現象,構成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都市風光,當時被叫做「西洋景」 的年畫,打開了鄉下人的眼界。按畫面和標題對照,畫面沒有體現出「四川真景全圖」,或許畫的是上海「四川路」真景全圖。
7、女學堂演對圖
廢科舉,興洋務,女學堂習武,反映了中國教育的變革和社會的進步。
8、豆選
翻身農民在建立民主政權中認真行使自己的權力,使用豆粒做選票,選舉自己信任的幹部。以農村場院為背景,在選民中突出表現一位婦女的參選位置,更具有深刻的含義,具體地反映了社會的重大變革。構圖豐滿,色調鮮明,把嚴肅的主題表現得紅火熱鬧,歡樂喜慶。
9、保衛我們的好日子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群眾運動廣泛展開,農村兒童積極參加和平簽名,反對侵略戰爭。
10、勞動換來光榮
反映新社會尊重勞動,歌頌農民的勞動積極性。 1、天地全神
包括天神、地神、人神、鬼神,儒、釋、道三教等民間諸神,大凡民間信奉者應有盡有,結成一個群體,各得其位,共享人間香火。因為大小開張不同,神位多少不等,又有「大全神」、「小全神」之稱。
2、二佛頭
此為天地全神禡中的一種。
3、六佛頭
亦為天地全神神禡,此圖風格古樸,形象突出,線條圓勁,構圖排列有序,具有很強的鄉土趣味,神祇中集道釋兩教於一體,亦可見民間信仰之龐雜。
4、觀世音
觀世音是大乘佛教中的菩薩,以大慈大百萬普度世人救苦救難而獲得信徒的尊崇,是中國民間影響最廣信仰最眾的神祗之一。
5、上關下財
此幅神禡上部為關羽,下部為增福財神,俗稱上關下財,亦可諧音為(上官下財),可以帶來官運和財運。
6、關公
此幅構圖緊湊但人物不夠完整,疑因印畫紙型篇幅縮小而對畫有所裁割所致。
7、財公財母
此幅財神與夫人並坐,俗謂之財公財母。
8、三人灶
此幅灶神兩側有兩位夫人,俗稱三人灶。全圖顯示出民間藝術的稚拙之美,為北方民間版畫中的傑出之作。
9、灶神(雞狗灶)
體現了民間百姓對灶王既敬又怕的兩重性。
10、鎮宅神判
此幅鍾馗身軀壯偉,氣勢昂揚,內穿鎧甲,外罩錦袍,須發飛動,執七星寶劍而舞,圖側有五雷神符,下方又畫著珠寶,表示出驅邪降福的功能。以硃色印製,適應著硃砂驅邪的風俗,民間將鍾馗俗稱為「判官」,故稱「鎮宅神判」,因以硃砂印製又稱為「硃砂判」。
11、上觀下關
觀音菩薩與關聖帝君合繪同一畫面,觀音在上,關公在下,故稱上觀下關。因觀音的觀與關公的關字都與陞官的官字諧音,故又寓意上觀下關,意謂官帶傳流,永世富貴。
12、張天師
五月天氣漸熱,癆疫災病容易發生,民間習俗在端午節張掛張天師像,以辟瘟消災,霹妖鎮邪。
13、鎮宅福神
此為單座門神,開張甚小,系供貧窮之家在單扇門上貼用。因只一幅,故作正面處理。將軍細眉鳳眼,紅臉,五綹長髯,戴帥盔,穿魚鱗甲,外罩戰袍,左手捻須,右手執劍,威嚴端坐,意態軒昂,篇幅雖小但卻顯得威風凜凜氣概非凡。飛舞的飄帶使人物取得靜中帶動的效果。上邊神牌中標有鎮宅福神字樣。 1、鞭鐧門神
俗以臘月三十換貼新門神。而民間流行最普及的是《鞭鐧門神》,民間根據神話傳後說以秦瓊、尉遲敬德為門神。武強年畫中的門神構圖豐滿,造型誇張,威風凜凜,氣勢不凡。
2、文門神(五子登科 喜報三元)
出自五代後晉時燕山地方的竇禹鈞「五子登科」的典故。
取自從前科舉取仕,以取「喜報三元」之音義,體現生子成才的美好願望。
3、五福臨門(功名富貴、吉星高照)
兩個童子各騎一隻大公雞,各持的條幅上分別寫著「功名富貴」、「吉星高照」。借「公雞鳴唱」的「公鳴」取「功名」之音義。童子頭上戴的牡丹花象徵「富貴」,結成吉語為「功名富貴」。另一童子頭上戴的是菊花,取「菊」與「吉」音相同的吉祥含義為「吉星高照 」,而且雞在世俗觀念中是辟邪的吉祥之物。幾只蝙蝠,取「福」字之音義,象徵幸福,故稱「五福臨門」,表現古人對幸福的嚮往和追求。
4、打日本救中國1937年「七·七」事變,中國人民奮起抗戰。武強出版的傳統門神加印上醒目的大字標語「打日本救中國」,把觀念中保護家宅的門神變成保護國門的衛士,發揚了這一民間藝術傳統的愛國主義精神。
5、保衛邊區這副集成創新大門畫,當是1938年晉察冀邊區政府成立後創作的。構圖章法、人物和戰馬的姿態都是直接從武強古版門畫脫胎而來,所謂「舊瓶裝新酒」的抗戰門神產生了,在中國年畫史上掀開了新的一頁,是更新換代的一個品種。
6、戳刀門神此幅武門神,雙雙頂盔貫甲,執大刀相對而立,人物皆白面長髯飄灑,慈眉善目,然不失威武之氣勢。
7、四季平安此對門童頭梳雙辨,衣著花衣,手捧元寶和金錢,肩抗蓮花牡丹,面帶喜色,邊行邊舞,活潑健壯。畫上題「四季平安」的祝頌之詞,反映了人們希冀連年喜慶富貴生財的願望。
8、財連銀漢 利貫金城此對門畫表現手托元寶和金錢的娃娃坐在元寶上,旁邊放置著錢囤和聚寶盆,背側則有掛著成串金錢的搖錢樹。娃娃穿綵衣,梳小辮,戴長命鎖,面龐豐滿俊秀。畫面突出堆積的財寶,並題以「財連銀漢 利貫金城」,喻示財源茂盛,日進斗金,這也正符合了人們發財致富的願望。
9、大戳錘門神武強地區習慣將拄金瓜肅立的將軍門神稱為戳錘門神。並按照畫面大小分為大戳錘門神和小戳錘門神。
10、福壽童子此對門童戴紫金冠,佩項圈,穿虎頭鞋,花衣上裝飾喜壽字圖案,他們一手托著蓮花盤,上有福壽字,另手端著寶瓶,中插著三戟或谷穗嘉禾,諧音寓意為平升三級、平安豐登。該圖雖彩色版已佚,但墨線版保存完好,朴質古雅,體現了北方小型門畫的典型風貌,在武強門童中具有代表性。
11、麒麟送子
麒麟是傳說中的神獸,出現麒麟是國家祥瑞的徵兆,古代又常將麒麟和子孫賢德聯系起來。此對門畫中騎在麒麟上的嬰孩戴紫金冠,穿花衣,一手捧笙,另手執桂花或牡丹,空中有蝙蝠飛翔,喻有連生貴子之意。
12、春回大地 萬象更新
以春牛表示「春回大地」;取萬年青和大象諧音以喻「萬象更新」。牛和象都是象徵美好的吉祥物,兒童代表著未來和幸福。
13、對雞
雞司晨,古代貼畫雞於門。這幅對雞圖口銜一副對聯,題為「天下太平;五穀豐登」,祝願風調雨順,國泰年豐。
畫面造型古樸,色彩鮮明,形成歡樂喜慶的節日氣氛,表達了農民祈年求福的純朴願望,傳遞著農耕文化的古老信息。 1、福祿壽三星
三星是民間喜歡的吉祥神。福神源於福星,即木星、歲星,也就是「天官」,年畫《天官賜福》即來於此;祿神出自民間,祿者富也,繪祿神多以富豪之家有錢人像為本,祿神即賜官與功名之神;壽即南極老人,古人說老壽星出現,國泰民安。
2、五路進財這是一幅表現文武財神率其部屬為人間進財降幅的年畫。正中桌上擺著搖錢樹和元寶,執如意的文財神比乾和捧鋼鞭的五財神趙公明坐於兩側。又有招財使者和利市仙官帶領錢龍和寶馬侍立於兩廂,前方是和合與劉海扛著寶盒盒錢串,寶貝童子和進財使者推著滿車財寶,洋溢這一片喜慶氣氛。
3、群仙祝壽
此圖正中畫有聚寶盆,鍾離權和呂洞賓為首的八仙形象排列兩旁,上邊出現了壽星騎鶴乘空而至的形象,構成八仙祝壽的情節,畫中以祥雲、蝙蝠等映襯,更使作品增強了吉祥喜慶的色彩。
4、大花瓶(耄耋富貴)
花瓶身上的圖樣是祥雲麗日和福(蝙蝠)、祿(鹿)、壽(壽星老人)三星,是星宿崇拜的形象化反映。瓶中安插著長生的忘憂草和象徵富貴的牡丹,取義「忘憂長壽,富貴平安」。花盆裡長著萬年青、雞冠花,祝福萬年常青,吉祥如意。
5、鯉魚跳龍門
從前科舉取仕,學生經過考試中選,方可進入仕途。傳說鯉魚跳過龍門則成龍,後人把科舉考試喻為「鯉魚跳龍門」。圖為童戲魚燈舞,表現的就是這一情節。
6、雙喜對花瓶(窗旁)
在洞房的窗戶兩旁張貼,瓶身各有一個「雙喜」字,是從前嫁娶的典型標志,表示雙方都喜之意。一紅瓶,一綠瓶,大紅大綠喜幸吉利。「瓶」與「屏」諧音,瓶中插著鮮花,以喻「屏中生花」。還有佛手柑和摘下來的石榴、桃子,取意「榴開白子」、「福壽(佛手、桃子)雙全」,祝頌生活美滿,喜結良緣。
7、聚寶盆
人們追求致富發財的心理和願望在一年之始表現得最為強烈,因此招財進寶形象也最為流行。此畫面中聚寶盆中栽種的搖錢樹上長滿了金錢,也最為符合人們的心理追求。
8、八仙祝壽
老壽星南極仙翁過壽,八大仙人(即道家漢鍾離、張果老、韓湘子、鐵拐李、曹國舅、呂洞賓、蘭采和、何仙姑)齊來祝壽。老壽星居中,八仙各執法器站立兩側,此圖民間在逢年過節或給老人祝壽時用。
9、八仙對聯
相傳在元代已有上八仙之說。這個群體的組合說法不一,保存有兩種版本,一為橫條,一為豎條,畫的是:李老君、孫真人、楊戩、白猿、陳摶、東方朔、沉香、劉海。各有一個成仙的動人故事,但不及中八仙那樣貼近群眾生活。 1、水滸傳
以富有變化的邊框形式,分為六幅畫面:急先鋒東郭爭鋒,晁天王認義東溪村,公孫勝應七星聚義,武鬆起解十字坡,祝家莊箭射紅燈,梁山英雄大戰盧俊義。圖畫邊框追求變化,人物雖依戲曲裝扮,但特點鮮明,畫面結構緊湊,能於不大的篇幅中畫出復雜的情節及場面,使觀者欣賞到豐富的內容,其中如十字坡店房之恢諧,索超與楊志爭功比武之激憤,大戰盧俊義之群雄亮相,皆鮮明生動,顯示出武強年畫之藝術特色。
2、金沙灘赴會
年畫以舞台戲曲場面表現雙龍會上韓昌觀武,楊七郎上前與之比試,楊大郎識破陰謀准備放箭,遼天慶王大驚失色,遼、宋眾將兩廂列開,一場大戰即將發生。該圖人物眾多,陣營鮮明,神情各異,耐人玩味。
3、鐵弓緣
年畫生動地表現了匡忠拉開鐵弓,陳氏母女驚喜之狀。
4、小五義拿白菊花
故事見《小五義》,並編演為京戲,年畫中的盧芳、丁氏兄弟為一方,姚文、晏飛為另一方,兩方相持不下,呈現鮮明之亮相,壁壘分明,生動而逼真的再現了舞台演出場面。
5、西遊記燈方
該幅畫面以燈方形式表現了西遊記的故事片段。
6、呼延慶打擂
此圖畫呼延慶三次赴開封掛號打擂,力劈凶僧歐子英故事,為《呼家將》金鞭記故事發展之高潮。圖中正中呼延慶在擂台上激戰正酣,為兄報仇之盧鳳英一旁觀戰,擂台兩側的蘆棚中分別坐著包拯和龎文,台下又有孟強、焦玉、楊文廣和王多嘴、李會說等人,雙方對壘,忠奸分明,體現著群眾的愛憎。
7、昭陽宮
明隆慶帝死後,李艷妃抱幼子萬曆帝臨朝聽政。其父李良謀朝篡位,李妃欲讓,不聽徐延昭、楊波等老臣勸阻。徐楊帶兵二次進宮,並將先帝所賜徐延昭的銅錘出示,犯顏直諫。李妃感悟,遂托國於老臣,李良被拿下。
8、廿四孝圖
傳統繪畫中宣揚孝道有著悠遠的歷史,漢代時即編纂有孝子傳,且行之圖繪,元代郭守徵集古代孝行人物為二十四孝並繪為圖畫,傳播甚廣。此件孝行圖採取分格小圖形式,以簡單明確的構圖展示出故事情節,風格古拙淳樸,人物雖寥寥數筆但卻生動傳神,每圖附以兩句或四句韻文,如「恣蚊飽血」中題以「九歲小黃香,孝名天下揚。暑天扇涼枕,冬日暖被床」,明白易懂且能概括主題內容。
9、狐狸緣
書生張皂與狐妖幻化之美女名春燕者互相愛慕結合,後竟患病不起,其父請高僧林恩茂降妖,春燕被擒,哀求釋放,願以五花洞下天書贈林,並謂山下溫泉能療張疾,林遂放其歸山,並攜張皂前往。事為老狐所知而惱怒,擬幻成庄園設計加害,但妖狐春燕與張皂情篤意好,由林恩茂做媒成婚,老狐無可奈何,只好焚化庄園而去。
10、空城計
諸葛亮駐西城,所部精銳俱被遣出,驚悉街亭失守,司馬懿大軍已距西城不遠,危急中令將城門大開,自坐城頭,撫琴飲酒以待。司馬懿大軍兵臨城下,見狀大疑,火速退軍。當探明確系空城急令回軍時,趙雲已被調回,攔路截殺,驚退司馬。
這幅燈方,以黑白關系為設色基礎,施以紅黃藍三原色。造型樸拙,流露著歷史的古老神韻,具有版畫的藝術特色。 1、十不足
以十二幅圖畫表現某些人的貪多無厭的行為。此圖畫風古樸,形象生動,具有很強的鄉土特色。
2、杠箱官
「杠箱官」是民間春節的花會節目。此畫中坐杠上的官吏,由猴子扮演,身著補服,項帶朝珠,應有很高的官階。他手搖羽毛扇,洋洋得意,前面有猴子衙役扛著「禁煙」旗幟鳴鑼開道。意在朝笑清廷喧囂一時的「禁煙」不過是一場猴戲而已。諷刺手法大膽而潑辣,一針見血,可看作是早期的漫畫。
3、猴搶草帽
這是大人教孩子說的一個童謠,啟發智慧,生動有趣。圖為猴子正在搶草帽。
4、尖頭告狀
此圖以誇張的手法畫出種種尖頭,其中有兩人在比尖中互不服氣,遂訴之於官,豈料差役和縣官也都是尖頭,而且更尖。平配合畫面內容題詩一首:「原告本尖頭,被告頭更尖。不若二差人,尖中帶拐彎。尖上更帶刺,還得數著官」,矛頭的批判對象毫不掩飾的直指腐敗官吏。在嘻笑怒罵中暴露其丑惡的本質,觀之人心大快。
5、老鼠告狀
這是一幅富有幽默情趣的年畫作品,以連環畫形式表現老鼠被貓捕食後到陰司告狀的故事。圖中提款作庚申年,時為民國九年(1920)由慶順成畫店繪刻,從中可見近代武強年畫的繪刻水平。但此圖因紙型的變化兩旁經過裁割已經不完整,其裁割年代當更晚,以致無法得見全圖原貌。
、老鼠嫁女
武強年畫中的老鼠娶親,其娶親隊伍儀仗皆為人間婚嫁風俗之寫照,燈籠火把吹吹打打,新郎已經幻化成人形,以青蛙帶馬,新娘穿紅衣坐花轎中,但前方狸貓已經捕捉了最前方的老鼠,看來全隊都不免被貓吞食。整幅畫妙趣橫生,令人觀之忍俊不止。
7、玩童鬧學
在一私塾中,先生睡著了,天真頑皮的孩子們有的戴上老師的花鏡、有的在模仿老師上課的模樣等,表現的維妙維肖,把孩子們的性格刻畫的淋漓盡致。
8、蛤蟆娶親
此幅畫青蛙成親,頗有興味的是其儀仗隊列全仿民國年間新式結婚的面貌。新娘新郎皆成人形,他們打扮入時,新娘坐在花團錦簇的汽車上,新郎則以兔代馬,其他西式鼓樂隊吹奏極為歡躍。具有很強的童話色彩。
9、俏皮話
該圖以生動的圖畫對俏皮話作形象的圖釋。觀之際趣味橫生,如「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相(像)人」,「未出閣的姑娘裁借子(即小孩尿布)——閑時指(置)下忙時用」,「武大郎玩夜貓子(即貓頭鷹)——那樣人玩那樣鳥」等。圖文對照,頗為風趣。 1、淵明愛菊
此圖為燈方畫,陶淵明和童子們在田野中興沖沖的挑扛著菊花,表現了詩人對傲霜的菊花的摯愛和高尚的情操。
2、浩然尋梅
此圖為燈方畫,表現雪天郊野,孟浩然騎於驢背興沖沖的出遊,他肩扛一隻梅花,前後二童子相隨,構圖與淵明愛菊相同,二者應為一套,推測還仍有《羲之愛鵝》、《周茂叔愛蓮》等幅,合成為四愛圖。已佚。
3、羲之愛鵝
圖為王羲之正在觀察思考鵝的動態,如何運用到書法中去。
4、周子愛蓮
與王曦之愛鵝、淵明愛菊、浩然愛梅合稱「四愛」。
5、洗硯圖
此幅為成套燈方畫中的一幅。表現文人學士於郊野據書案而坐,案上放置杯盂紙筆書籍等物。前方一童子在池邊洗硯,引來一群游魚,作驚喜狀。畫面上題句「洗硯魚吞墨、預兆金榜題」。本畫面以大片黑色表現天空,襯出題字,與人物形成鮮明對比,構圖疏密相間,藝術上與明代書籍版畫插圖有一脈相通之處。
6、義犬救主
唐朝太和年間(公元827-835年),廣陵人楊升養了一隻犬。常常帶在身邊,喜愛的形影不離。一天,楊升喝醉了酒,睡倒在草叢中,冬天草枯,有牧童燒荒,風勢很大。犬圍著楊升大叫,楊升不醒。它就反復跑進附近的水塘沾濕身子,上岸來卧濕楊升身邊的枯草。野火燒來,楊升倖免於難。畫面題詞寫道:「楊升好犬傳古今,狗有濕草報主恩。」
7、走雪山
繪刻以實景表現,造型古樸,刀情木趣,蒼勁有力。具有濃郁的版畫韻味和鄉土氣息。 1、打金枝
這套小窗花表現的是唐朝名將郭子儀之子郭曖因昇平公主自恃高貴而不赴郭子儀之壽宴而毆之,公主憤然進宮,郭子儀綁子上殿請罪及皇帝與皇後勸和的故事情節。2、錦上添花畫面繪有花瓶、花籃及梅、菊、蓮及喇叭花等,附有柿子、葡萄、佛手、南瓜等果實,花團錦簇,果實豐盛,可謂錦上添花。3、萬事如意左右兩幅是古寫的「壽」字,中間是佛家的吉祥物「盤長」。它無首無尾,無窮盡的回環,與「壽」字組合在一起,表示回環貫徹,萬事如意,長壽吉祥。4、名山勝景四小幅的名字分別是:漸入佳境;秉燭夜遊;深山訪友;風雨同舟。5、吉慶花鳥《喜上眉梢》,俗以為喜鵲是報喜的吉祥鳥,認為它能感應人際關系,所以叫「喜鵲」。諺雲:「喜鵲叫,喜事到。」喜鵲登在梅梢上,取意「喜上眉梢」。《燕爾同棲》,兩只燕子棲息在桃柳叢中,月圓如鏡,象徵生活美滿。燕子知時守節,冬去春來,以喻愛情忠貞。《荷花鴛鴦》,俗以為鴛鴦是同命鳥,常偶居不離,卧在美麗適意的荷花叢中,比喻夫妻恩愛,和合美美。《富貴白頭》,宋代周敦頤作《愛蓮說》,以多種花作比較,稱牡丹為花中之富貴者。畫面上的兩枝白頭翁鳥棲息在牡丹枝上,以喻富貴白頭,同心偕老。6、小窗花這是用窗花版製作的一組小圖片,內容是愛情故事。《桑園會》,魯國大夫秋胡回鄉,與分別多年的妻子羅敷不期在桑園相會,表現羅敷對愛情的忠貞。《洛神》,三國時,魏國曹植在夜間有女神示夢,遂至洛水相會,締結良緣。《拾玉鐲》,明代,陝西世襲指揮傅朋與少女孫玉嬌偶遇,頓生愛慕,遂以玉鐲為媒介,與玉嬌定情。《小放牛》,是根據河北民歌《小放牛》創作的村姑和小牧童載歌載舞的畫面。《陳妙常》,宋代,尼姑陳妙常在庵堂與潘必正相遇,產生愛慕之情。忽聞潘必正離庵,懇求老艄公渡她過江追趕。《仙女窗花》這是用窗花版套印在用筆描繪的四幅小圖片,用祝女壽。內容是:《麻姑獻壽》,相傳東漢時麻姑成仙,曾三次見滄海變桑田。她能擲米成珠,用靈芝釀酒向王母祝壽。世人祝女壽多用《麻姑圖》進賀。《何仙姑》,唐代零陵人,成仙後長生不老。是中八仙中唯一的女仙。《嫦娥奔月》,傳說古代嫦娥吃了她丈夫後羿從王母那裡討來的不死葯,飛升到月宮成了永生的仙子。《天女散花》,是佛經中的一個故事。釋迦牟尼派天女給維摩詰散花,祝他康復。從此引申為祝賀「健康長壽」。 1、獅子
獅子是一種猛獸。它的畫像隨著佛教繪畫而傳入中國,經過再創造,變成馴順可親的吉祥瑞獸。其造型蓬頭大耳,巨目環睛,嬌憨可愛,逗人喜歡,是意象化的藝術形象,與自然形態的獅子大不相同。在宮殿、廟堂或大宅門兩旁往往擺著一對石獅子,作為守護裝飾和辟邪之用,也是權勢的象徵。俗還以為它是賜子的神獸,凡畫獅子必畫綉球。綉球是古代女性向男子拋打的定情信物。因為它既辟邪又賜子,所以它的畫像很受歡迎。有的地方還被當作小孩的守護神敬奉。
2、老虎
虎在民間被尊為百獸之王,能威鎮山林。虎在古代又被視為神獸《山海經》中謂神荼、郁壘以葦索縛鬼以館虎,漢應劭《風俗通義》中亦認為虎能噬食鬼魅,故古代流行畫虎於門冀以衛凶驅除邪崇。武強年畫流行將虎刻印成中堂、門畫等掛於室內,起著鎮宅保平安的作用。
3、小女婿
此畫是為配合《婚姻法》頒布,提倡婚姻自由而創作的。
4、劉巧兒
此畫是為配合《婚姻法》頒布,提倡婚姻自由而創作的。
5、指日高升
這張古版畫刻有明確的創作年月(中華民國癸丑,即1913年),可以准確地獲知這一時期武強年畫的時代風格。
6、蟲精
圖中的昆蟲,都是擬人化的「蟲精」,從頭頂冒出一股「靈光」現出原形,是為祈禱豐收祭祀用的神馬。在周朝就有祭昆蟲的記載,為的是莊稼避免蟲害。後世各地建有八蠟廟、蟲王廟,供奉蟲王劉猛。
7、猴演雜技
圖為動物耍的什樣雜技,以猴子的表演最為有趣。從它們的表演中可以看到當時多種雜技節目表演的情形。畫上詞寫道:「叫聲眾猴你聽言,猜拳打馬心不樂,延(沿)繩跑羊狗鑽圈,雜耍小猴頑(玩)的好,耍盤耍碗上刀山。」是一件形象的雜技史料。
8、卧美人
9、紡織圖
農村婦女除協助田間耕作及操持家務外,紡織成為其勞動的主要方面。本圖將婦女從事的彈花、紡線、漿線、涼線、絡線、織布等全部紡織過程表現的井然有序,人物雖寥寥數筆,但神情動態相當生動,其中還穿插著小兒玩鳥逗狗及兩雞相鬥等有趣情節,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為了解那一時代農村紡織生產留下了形象的資料,是一幅獨具特色的農村民俗圖畫。
㈥ 蘭花品種圖片大全
有蘭花品種大全的圖片,蘭花有石斛蘭,劍蘭,蕙蘭,墨蘭,豹紋蘭,寒蘭,蓮瓣蘭,蝴蝶蘭,春蘭,白玉蘭。圖片如下。
1、石斛蘭
由於玉蘭的品種至今尚未有確切的分類,暫且把它歸為蘭花一類。白玉蘭經常在一片綠意盎然中開出大輪的白色花朵,隨著那芳郁的香味令人感受到一股難以言喻的氣質,委實清新可人。因其株禾高大,開花位置較高,迎風搖曳,神采奕奕,宛若天女散花,非常可愛。
㈦ 百花仙子總共100位都叫什麼名字還有圖片
司曼陀羅花仙子第一名才女「蠹書蟲」史幽探
司虞美人花仙子第二名才女「萬斛愁」哀萃芳
司洛如花仙子第三名才女「五色筆」紀沉魚
司青囊花仙子第四名才女「蝌蚪書」言錦心
司療愁花仙子第五名才女「雕蟲技」謝文錦
司靈芝花仙子第六名才女「指南車」師蘭言
司玫瑰花仙子第七名才女「綺羅叢」陳淑媛
司珍珠花仙子第八名才女「錦綉林」白麗娟
司瑞聖花仙子第九名才女「昇平頌」國瑞徵
司合歡花仙子第十名才女「普天樂」周慶覃
司百花仙子第十一名才女「夢中夢」唐閨臣
司牡丹花仙子第十二名才女「女中魁」陰若花
司木筆花仙子第十二名才女「風月主」印巧文
司洛陽花仙子第十三名才女「迴文錦」卞寶雲
司蘭花仙子第十五名才女「血淚箋」田秀英
司菊花仙子第十六名才女「玉無瑕」林書香
司瓊花仙子第十七名才會「龍鳳質」宋良箴
司蓮花仙子第十八名才女「藍田玉」章蘭英
司梅花仙子第十九名才女「百煉霜」陽墨香
司海棠花仙子第二十名才女「花御史」酈錦春
司桂花仙子第二十一名才女「水中月」田舜英
司杏花仙子第二十二名才女」小太史」盧紫萱
司芍葯花仙子第二十三名才女「玉交枝」鄴芳春
司茉莉花仙子第二十四名才女「珊瑚囗」邵紅英
司芙蓉花仙子第二十五名才女「玉玲瓏」祝題花
司笑靨花仙子第二十六名才女「個中人」孟紫芝
司紫薇花仙子第二十七名才女「一剪紅」秦小春
司含笑花仙子第二十八名才女「蕙蘭風」董青鈿
司杜鵑花仙子第二十九名才女「小嫦娥」褚月芳
司玉蘭花仙子第三十名才女「錦綉肝」司徒嫵兒
司蠟梅花仙子第三十一名才女「神彈子」余麗蓉
司水仙花仙子第三十二名才女「凌波仙」廉錦楓
司木蓮花仙子第三十三名才女「小楊香」駱紅蕖
司素馨花仙子第三十四名才女「賽鍾徭」林婉如
司結香花仙子第三十五名才女「碧玉環」廖熙春
司鐵樹花仙子第三十六名才女「女學士」黎紅薇
司碧桃花仙子第三十七名才女「鸚鵡舌」燕紫瓊
司綉球花仙子第三十八名才女「天孫錦」蔣春輝
司木蘭花仙子第三十九名才女「三面網」尹紅萸
司秋海棠花仙子第四十名才女「小獵戶」魏紫櫻
司刺蘼花仙子第四十一名才女「女英雄」宰玉蟾
司玉簇花仙子第四十二名才女「夢中人」孟蘭芝
司木棉花仙子第四十三名才女「織機女」薛蘅香
司凌霄花仙子第四十四名才女「女中俠」顏紫綃
司迎輦花仙子第四十五名才女「離鄉草」枝蘭音
司木香花仙子第四十六名才女」採桑女」姚芷馨
司鳳仙花仙子第四十七名才女「芙蓉劍」易紫菱
司紫荊花仙子第四十八名才女「清風翼」田鳳囗
司薔薇花仙子第四十九名才女「廣寒月」常紅珠
司秋牡丹花仙子第五十名才女「鴛鳳儔」葉瓊芳
司錦帶花仙子第五十一名才女「鴻文錦」卞彩雲
司玉蕊花仙子第五十二名才女「夜光壁」呂堯囗
司八仙花仙子第五十三名才女「清虛府」左融春
司子午花仙子第五十四名才女「意中人」孟芸芝
司青鸞花仙子第五十五名才女「睿文錦」卞綠雲
司旌節花仙子第五十六名才女「君子風」董寶鈿
司瑞香花仙子第五十七名才女「五彩虹」施艷春
司荼蘼花仙子第五十八名才女「鴛鴦帶」竇耕煙
司月季花仙子第五十九名才女「朝霞錦」蔣麗輝
司夜來香花仙子第六十名才女「水晶珠」蔡蘭芳
司罌粟花仙子第六十一名才女「書中人」孟華芝
司石竹花訕子第六十二名才女「綺文錦」卞錦雲
司藍菊花仙子第六十三名才女「連理枝」鄒婉春
司丁香花仙子第六十四名才女「玉壺冰」錢玉英
司棣棠花仙子第六十五名才女「錦帆風」董花鈿
司迎春花仙子第六十六名才女」雙鳳釵」柳瑞春
司千日紅花仙子第六十七名才女「雄文錦」卞紫雲
司翦春羅花仙子第六十八名才女「畫中人」孟玉芝
司夾竹桃花仙子第六十九名才女「羅紋錦」蔣月輝
司荷包牡丹花仙子第七十名才女「連城璧」呂祥囗
司西番蓮花仙子第七十一名才女「比目魚」陶秀春
司金絲桃花仙子第七十二名才女「峨眉月」掌驪珠
司翦秋紗花仙子第七十三名才女「鴛鴦錦」蔣星輝
司十姊妹花仙子第七十四名才女「花上露」戴瓊英
司麗春花仙子第七十五名才女「如意風」董珠鈿
司山丹花仙子第七十六名才女」堯文錦」卞香雲
司玉簪花仙子第七十七名才女「月中人」孟瑤芝
司金雀花仙子第七十八名才女「瑤台月」掌乘珠
司梔子花仙子第七十九名才女「麒麟錦」蔣秋輝
司真珠蘭花仙子第八十名才女「女蓓提」緇瑤釵
司佛桑花仙子第八十一名才女「龍文錦」卞素雲
司長春花仙子第八十二名才女」比翼鳥」姜麗樓
司山礬花仙子第八十三名才女「持籌女」米蘭芬
司寶相花仙子第八十四名才女「囗花石」宰銀蟾
司木槿花仙子第八十五名才女「胭脂萼」潘麗春
司蜀葵花仙子第八十六名才女「鏡中人」孟芳芝
司雞冠花仙子第八十七名才女「同心結」鍾綉田
司蝴蝶花仙子第八十八名才女「仁風扇」譚蕙芳
司秋葵花仙子第八十九名才女「眼中人」孟瓊芝
司紫菜莉花仙子第九十名才女「鋪地錦」蔣素輝
司梨花仙子第九十一名才女「荊山璧」呂瑞囗
司藤花仙子第九十二名才女「太平風」董翠鈿
司蘆花仙子第九十三名才女「瀟湘月」掌浦珠
司蓼花仙子第九十四名才女「鶴頂紅」井堯春
司葵花仙子第九十五名才女「海底月」崔小鶯
司楊花仙子第九十六名才女「鐵笛仙」蘇亞蘭
司桃花仙子第九十七名才女「賽趙娥」張鳳雛
司草花仙子第九十八名才女「小毒蜂」閔蘭蓀
司菱花仙子第九十九名才女「筆生花」花再芳
司百合花仙子第一百名才女「一卷書」畢全貞
㈧ 張家界也是旅遊景點之一,那麼它有哪些著名的景點呢
張家界有幾大絕景,第一大絕景就是御筆峰,它坐落於天子山上,是十大絕景之首,這幾座山峰挺拔的非常有型,就像是一支毛筆倒插在了山中央一樣,每次宣傳張家界的時候,總會把這個圖片拿出來,向大家展覽,這是張家界最具代表性的一組圖片。
第五大絕景是天女散花,這座山峰位於天子山上,整座山峰婀娜多姿,就好像是神仙一樣,讓人賞心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