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是什麼意思
有一樹梅花凌寒早開,枝條潔白如玉條。它遠離人來車往的村路,臨近溪水橋邊。
原文
《早梅》
張謂(唐代)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白話譯文
有一樹梅花凌寒早開,枝條潔白如玉條。它遠離人來車往的村路,臨近溪水橋邊。
人們不知道寒梅靠近溪水而提早開放,以為那是經過冬天而尚未消融的白雪。
(1)高清雪中獨梅圖片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作者在一年冬天,剛剛下過一場大雪,清晨出去時被眼前的一片雪白吸引住了,突然前方的幾只報春的蠟梅花引來了報春鳥圍著梅花唱歌,齊己被這景色驚呆了,回寺後,馬上寫下了《早梅》這首詩。
作者簡介
張謂(生卒年不詳),唐代詩人。 字正言,河內(今河南沁陽市)人。代表作有《早梅》《邵陵作》《送裴侍御歸上都》等,其中以《早梅》為最著名。《全唐詩》錄其詩一卷。
⑵ "傲雪寒梅獨自開,唯有伊人踏香來。懂得寒梅通徹骨,梅花香自苦寒來。."這首詩是什麼意思
一剪寒梅傲立雪中,就在最冷枝頭綻放,只為伊人飄香。在百花凋謝的時候,梅與冰雪頑強的抗爭,苦痛後是更熱烈的綻放。
表達了一種想要擁有美好,必須得經歷一番苦難才可以的寓意。
拓展資料:
梅花香自苦寒來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挨過寒冷冬季的梅花更加的幽香。喻義要想擁有珍貴品質或美好才華等是需要不斷的努力、修煉、克服一定的困難才能達到的。
梅花是中國傳統名花,它不僅是清雅俊逸的風度使古今詩人畫家為它贊美,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為民族的精華而為世人所敬重。中國歷代文人志士愛梅、頌梅者極多。
梅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因此梅又常被民間作為傳春報喜的吉祥象徵。
⑶ 一樹寒梅白玉條,回臨村路傍溪橋。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這首詩的意思是什麼
意思是有一樹梅花凌寒早開,枝條潔白如玉條。它遠離人來車往的村路,臨近溪水橋邊。人們不知道寒梅靠近溪水而提早開放,以為那是經過冬天而尚未消融的白雪。
出自《早梅》,是唐代詩人張謂(一說戎昱)創作的一首七絕。和其它詠梅詩不同,這首詩著重寫出了「早」字,「早」指梅花開放之早。
原文如下: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譯文如下:
有一樹梅花凌寒早開,枝條潔白如玉條。它遠離人來車往的村路,臨近溪水橋邊。
人們不知道寒梅靠近溪水而提早開放,以為那是經過冬天而尚未消融的白雪。
詞句注釋
⑴寒梅:梅花。因其凌寒開放,故稱。
⑵迥(jiǒng):遠。村路:鄉間小路。
⑶不知:一作「應緣」。應緣,猶言大概是。發(fā):開放。
(3)高清雪中獨梅圖片擴展閱讀:
這首詩立意詠贊早梅的高潔,但作者並沒有發一句議論和贊語,卻將早梅的高潔品格和詩人的贊美之情清晰地刻劃出來。
「一樹寒梅白玉條」描寫早梅花開的嬌美姿色。「一樹」實為滿樹,形容花開之密集而繽紛;「寒梅」指花開之早,還在冬末春初的寒冷季節,緊扣「早」字;「白玉條」生動地寫出梅花潔白嬌美的姿韻,像一塊塊白玉似的晶瑩醒目。這是對梅花外貌的描寫,有形有神,令人陶醉。
「迥臨村路傍溪橋」,從生長環境中表現早梅的高潔品格。花草本無知,不會選擇生長環境,但這里詩人在真實的景物中,融入人的思想意念,彷彿寒梅是有意遠離村路,而到偏僻的傍溪近水的小橋邊,獨自悄悄地開放。
這就賦予早梅以不競逐塵世、無嘩眾取寵之心的高尚品格。這樣就使詩的意境顯得開闊,進一步突出了早梅的高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