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軍用飛機圖片大全大圖高清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軍用飛機圖片大全大圖高清

發布時間: 2023-03-11 06:37:44

❶ 軍用飛機圖片大全加名字和數據

http://wqzb.military.china.com/military/html/

❷ 急搜中國軍事飛機表演圖片,要一個弧線向上飛的那種飛機群,看起來很壯觀,清楚點的近照。

❸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戰斗機所有機型和機型圖片,資料

沒有圖片,殲5乘 員:1人;機身長:11.68米;翼 展:9.6米;最大高度:16300米;有利高度:8000米 最大速度:每小時1123公里; 巡航速度:每小時800公里;最大航程:2000公里; 活動半徑:800公里; 續航時間:2.50小時; 載彈重:500公斤; 武器裝備:HP30炮3門,備彈300發。

翼展9.60米機長11.36米 機高3.80米機翼面積22.6米2 主輪距3.85米前主輪距3.37米
重量數據
最大起飛重量(帶副油箱)6000千克 正常起飛重量5340千克 正常著陸重量4164千克 空重3939千克 最大燃油重量(機內)1170千克 (帶副油箱)1834千克 載彈重:500公斤
性能數據
最大平飛速度(高度3000米)1145公里/小時 最大高度:16600米 有利高度:8000米 (高度11000米)M0.994 最大速度:1145公里/小時 巡航速度800公里/小時 失速速度190~210公里/小時 實用升限(無外掛,加力)16000米 動升限17500米 爬升時間(0~10000米)3.7分 最大爬升率4548米/分 最大使用過載8g 最大航程:2020公里 最大航程(帶副油箱)1560公里 最大航程(機內燃油)1020公里 續航時間(帶副油箱)2小時50分 起飛離地速度235公里/小時 著陸接地速度170~190公里/小時 起飛滑跑距離590米 著陸滑跑距離825米。武器裝備:HP23炮2門;H37炮1門
殲教5和殲5甲同上。
殲6
載員 1人 機身長 14.64米 機高 3.89米 翼展 9米 實用升限 17900米 設計升限 10000米 最大速度 1454公里/每小時 巡航速度 900公里/每小時 最大平飛速度 1490千米/小時 (高度9000米) 最大航程 1690公里 帶副油箱2200公里 活動半徑 680公里 續航時間 2.03小時 載彈重 500公斤
最大起飛重量 8824千克
殲七
機身長:15.76米 乘員1人 翼展:7.15米 機高:4.1米 空重:5275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8655千克最大使用速度:2.0M 升限:18000米 活動半徑:600公里 高度:最大19800米 續航時間:1.47 有利10000米 載彈量:500公斤 爬升率:180米/秒 武器裝備:HP30炮1門 最大航程:1496公里 速度:最大2180公里每小時 巡航:950公里每小時
I型、Ⅱ型、Ⅲ型、ⅢA型、B型、M型、E型、G型、P型、PG型和教練型殲教7基本不變
殲8Ⅰ型飛機參數
翼展:9.34米 機長:21.52米 機高:5.41米 機翼面積:42.19平方米 正常起飛重量:13850千克 最大平飛速度:M2.2(高空) 殲8戰斗機
實用升限:20500米
殲-8Ⅱ
長21.59m 高 5.41m 翼展9.344m 機翼面積 42.2平方米 空重9820kg 正常起飛重量 14300kg 最大起飛重量17800kg 速度2.2馬赫(2336.4km/h) 航程2200km 作戰半徑 800km 起飛距離670m 著陸距離 1000m 實用升限20000m
殲-8F
是開發自從不怎麼成功的J-8C計劃的一個改進型號。F型被認為是首款真正的「多用途」戰斗機並且還是J-8II系列中功能最強大的一個型號。J-8F增加的新功能包括新的火控雷達(JL-10或1492型)、能夠發射PL-12 (SD-10)主動雷達制導中程導彈(MRAAM)、「鏡面」坐艙以及更強大的WP-13BII渦輪噴氣發動機(每台二次燃燒的推力可達~7,000 kg)。此外,F型戰機的空對地/對艦攻擊能力也被加強。與J-8D改進型一樣,J-8F可能還裝有空中加油管。 殲8F機群演練從民航機場升空作戰
殲-8F在外觀方面與J-8II系列的早期改進型總體上相似。其最顯著的特徵是兩個機翼上的兩個翼柵(以前改進型只有一個)以及機鼻處的雷達天線罩新的火控雷達具有無線電命令轉發器,能夠在PL-12 MRAAM進行「超視距(BVR)」攻擊期間對其進行中途更正。如果需要,該雷達可能還會引導俄制MRAAM,如R-27 (AA-10)和R-77 (AA-12)。該雷達同時改進了空對地和空對海模式,可發射一系列精確制導武器,包括激光或衛星制導炸彈和俄制Kh-31反艦導彈。
殲十
機長 16.43米(不含空速管) 機高 5.43米 翼展 9.75米 全機空重 8840千克 發動機推力 125KN 正常起飛重量 124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 19277千克 最大速度 2.2馬赫(高空) 1馬赫(低空) 最大錶速 1250千米/時(低空) 最大過載 9G 最小過載 -3G 起飛距離 350米 著陸距離 450米 作戰半徑 1250千米(2008年珠海航展亮相2架空中加油型,但續航數據不詳。) 最大航程 3500千米 載彈量 7000千克
殲十B
機長 16.43米(不含空速管) 機高 5.43米 翼展 9.75米 全機空重 8840千克 發動機推力 125KN 正常起飛重量 124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 19277千克 最大速度 2.0馬赫(高空) 1馬赫(低空) 最大錶速 1250千米/時(低空) 最大過載 9G 最小過載 -2G 起飛距離 350米 著陸距離 450米 作戰半徑 1600千米(經過證實) 最大航程 3500千米 載彈量 7000千克
殲十一B
機長 21.935米 機高 5.935米 翼展 14.948米 全機空重 15700千克 發動機推力 2*12500公斤
正常起飛重量 237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 33000千克 最大速度 3000千米/小時 實用升限 18000米 起飛距離 650米 著陸距離 620米 作戰半徑 1500千米 最大航程 4390千米 載彈量 8000千克

❹ 飛機有幾種圖片

飛機有幾種圖片?宏觀的來看有軍用機和民用機,主要有以下幾種:運輸機(包括客機),轟炸機,殲擊轟炸機,殲擊機,攻擊機,直升機,太空梭等。
按動力類型來分有:渦輪風扇發動機,渦輪噴氣發動機,脈動噴氣發動機,沖壓噴氣發動機,渦輪軸發動機,渦輪螺旋槳發動機,活塞螺旋槳發動機和火箭發動機等。
按翼型來分有:定翼機,旋翼機,傘翼機,撲翼機和組合翼機。飛機的種類飛機一般可以按機體構造和用途進行分類:
一、按飛機機體構造分類:飛機按機翼機翼數目雙翼機單翼機張臂式撐桿式機翼與機身的相對位置傘式單翼上單翼中單翼下單翼按尾翼尾翼位置正常尾翼鴨式尾翼尾翼數目和形狀單垂尾雙垂尾三垂尾v形尾翼無尾(飛翼)按機身單機身雙機身雙尾撐按發動機發動機類型活塞式發動機飛機
噴氣式發動機飛機發動機數目單發動機雙發動機三發動機四或更多發動機發動機位置機身內機身後部翼上短艙翼下吊艙按起落裝置起落地點陸上飛機雪上(冰上)飛機水上飛機船身式浮筒式艦載飛機兩棲飛機起落方式滑跑起落(正常式)
垂直/短距起落
二、按飛機用途分類:
飛機 軍用機 殲擊機(戰斗機) 前線殲擊機(制空/空中優勢戰斗機)
截擊殲擊機(截擊機)護航殲擊機殲擊轟炸機(戰斗轟炸機)
多用途殲擊機
轟炸機 戰略轟炸機 遠程中程戰術轟炸機強擊機(攻擊機)
軍用運輸機 戰略軍用運輸機
戰術軍用運輸機
偵察機 戰略偵察機戰術偵察機軍用教練機預警和空中指揮機反潛機空中加油機救護機聯絡機觀察機民用機 旅客機 遠程旅客機 超音速旅客機
亞音速旅客機中程旅客機短程旅客機貨機民用教練機農業(林業)機
航空運動飛機
多用途輕型飛機研究機 試驗機創記錄機

❺ 我國空軍各個時期的飛機說明(最好有圖片)

我國空軍最早大規模裝備的是米格15戰機,中方代號殲。米格-15採用機頭進氣模式。機身上方為水泡形座艙蓋,內容彈射座椅。氣流在機頭由進氣道內的隔板分為左右兩股。機翼位於機身中部靠前,後掠角35度,帶4枚翼刀,翼下可掛兩只副油箱或炸彈。因此,米格-15是蘇聯第一種實用的後掠翼飛機,已初具現代噴氣式飛機的雛形。機翼穿透機身,與進氣道內的隔板總計將氣流分為4股。在機翼前緣放有一定量的鉛,以降低機翼對扭曲剛性的需求。飛機不裝備雷達不,不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
後來有裝備了我國自行製造的殲5中國殲-5戰斗機是中國沈飛工業公司製造的單座單發高亞音速噴氣式戰斗機,主要用於晝間截擊、空戰,也具有對地攻擊的能力。殲-5是仿製蘇聯的Mig-17殲擊機,試制工作從1954年10月開始,1956年7月19日原型機首次試飛成功。當時殲-5被稱為56式,直到1964年才改稱殲-5。殲-5從 1956年9月投入小批生產,到1959年5月停產,共生產767架中國殲-5戰斗機其改進型殲-5甲機頭裝有雷達,可用於夜間截擊,前機身加粗,機頭上端有突出進氣口前緣313毫米的鯊魚嘴狀雷達罩,進氣口內加裝了半球型天線中錐。這兩個部位都采中國殲-5戰斗機用硬度較小的非金屬材料製造,塗藍色油漆。由於裝有簡單的RP型搜索瞄準雷達,使得殲-5甲獲得了較原始機型強大的夜戰能力。 發動機採用性能改進的渦噴-5乙。但殲-5甲的改進也有一定代價,如武器系統改成3門HP-23 23毫米航空機炮,備彈共300發,比基型火力略有下降。可外掛2枚250千克炸彈。 在殲-5的基礎上還研製了雙座型殲教-5,曾經是中國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的表演用機。 殲-5是中國製造成功的第一種噴氣式飛機,這一成就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它標志著中國的航空工業跨入了噴氣時代。殲-5的氣動布局為機頭進氣、單台發動機,其機翼為後掠式中單翼,副翼的偏轉角范圍為±18度。殲-5在服役期間屢建戰功,僅1958年7月至10月便擊落來犯的2架F-84G和6架 F-86F,目前殲-5已經退役。
後來我國又製造了殲六戰機。殲6戰機為中國自主生產第一代超音速戰機,從1964年首架交付使用,1986年停產,在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裝備序列當中,它曾經是裝備數量最多,服役時間最長,實戰當中擊落敵機最多的國產噴氣式超音速戰斗機。從1964年到1968年,殲6戰機共擊落20多架各型戰機,而自己沒有一架被擊落。2010年6月12日,國產殲6飛機正式退出空軍編制序列。1953 年 5 月 25 日,美國空軍 在首次試飛中成功突破音障。次年 1 月 5 日,蘇聯第一代超音速戰斗機米格-19 的直系祖先 SM-9/1 原型機首飛成功。從此,各國空軍開始紛紛向超音速時代邁進。而當時的中國空軍,主力仍然是朝鮮戰爭後期換裝米格-15比斯。在超音速時代,這種亞音速戰斗機的性能已顯得落後,即使是進一步改進的米格-17 仍不足以滿足空軍的需要。特別是在駐台灣的美國第 13 航空隊換裝 F-100 後,對我奪取閩浙地區的戰區制空權構成了極大威脅——1958 年金門炮戰期間,其司令托馬.穆爾曼就聲稱:美國部署在台灣的飛機,「如果接到命令,可以用來跟中國共產黨的飛機戰斗」。
殲七:殲-7型戰斗機是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目前裝備規模最大的戰斗機之一。該機依靠本身所具有的飛行性能好、輕小靈活、低成本、高效率率和使用維護簡單等技術特點,在中國海、空軍戰斗機裝備系統中一直占據著相當重要的位置。 殲-7已於2006年停產。 殲-8是我國在殲-7,即米格-21的基礎上獨立進行重大改進研製而成的高空高速戰斗機,其研製是為滿足我國高空作戰要求,沈陽飛機設計所提出殲-8的設計思想是:突出高空高速性能,增大航程,提高爬升率和加強火力。相比殲-7,各項性能指標均有改善。殲-8採取機頭進氣,大後掠角、小展弦比、薄三角翼、下平尾、雙腹鰭的空氣動力布局形式。

盡管最初殲-8被定位為全天候高空高速截擊型號,將作為國土防空的主力,但由於交流電、火控雷達進度跟不上,不得不先行裝備直流電、測距器的白晝截擊型。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殲-8白天型。

殲-8白天型還可使用配套的照相偵察吊艙,外掛於機身中線下方。內裝兩具KA-112A型長焦距照相機,可完成高空全景傾斜式可見光偵察攝影,與地面機動戰術偵察設備組成一個完整的航空偵察系統。覆蓋范圍縱向3.5度,橫向30度,工作高度9200到15000米。攜帶610米的EK3412型膠片,解析度為56線對/毫米,可攝影550張。

殲-8I殲擊機(全天候型)的研製也歷盡坎坷。六0一所於1978年2月發出殲-8I飛機全部生產圖,由沈陽飛機公司(原沈陽飛機廠)試制。1980年5月總裝完成首架飛機。6月25日原型機地面准備試車發生重大事故。沈陽飛機公司趕工裝配了全新的一架殲-8I,1982年4月24日首飛。10月第二架殲-8I上天。1983年7月完成全機靜力破壞試驗,85年7月27日,航定委正式批准殲-8I設計定型。

裝備後隨著部分新系統的研製成功,所有殲-8都改進為殲-8I型,又稱殲-8全天候。與白天型相比,主要改進有:安裝殲雷-7甲改(JL-7AG)型火控雷達、射瞄-8A改瞄準具、火控計算機、導彈隨控裝置等十一項電子設備;艙蓋改為與殲-7II相同的向後開設計。座椅、氧氣系統和組合儀表重新設計;武器系統改裝23-Ⅲ型雙管航炮、4枚霹靂-2乙導彈、4組火箭。後進一步加裝了霹靂-5乙導彈。

殲-8和殲-8I飛機的研製成功,標志著中國自行設計的殲擊機達到了一個新水平。

殲-8和殲-8I裝備了空軍和海軍,產量不大。
西方按其劃分戰機的方法,將殲-10劃分為典型的第三代戰斗機,認為它是中國第一種裝備部隊的國產第三代戰機(實際作戰性能已達到差不多3.5代戰機——美國意義上的)、第一種真正兼有空優/對地雙重作戰能力的國產戰機。當今世界,空軍戰機配置先進合理的國家,均採用高低搭配的方式,如法國的「陣風」和「幻影」、瑞典的「雷」和「鷹獅」、俄羅斯的蘇-27和米格-29等。其中美國F-15加F-16的高低配置方案,也為中國所接受,殲-10就扮演了低的角色,當然也或多或少地瞄準了F-16的設計。
在設計研製過程中,需要解決數字線傳三軸靜不安定控制、翼身融合、大推力渦扇發動機這三個第三代戰機的主要技術特徵,工作艱巨。外界傳聞比較集中的說法認為,這時中國從國外得到一些較重要的援助,以色列向中國提供了改進自F-16A的「獅」輕型戰機的樣機和技術資料,殲-10正是以色列戰機「獅」的中國翻版。但事實上,殲-10的方案確定(1984年)與「獅」是同一時間,殲-10參考「獅」的說法並不屬實。事實上,殲-10的很多技術來源於上世紀60年代設計的殲-9戰斗機。
在殲十正式裝備部隊之前,我國還引進了蘇27,並加以改進仿製。中方代號殲11 還為海航引進了蘇30.我講的不詳細,你可以登入這個網站看有關資料。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UxODM0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