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歷史上的廉政
反腐倡廉的政治智慧
歷史是在辯證中發展前進的。有腐敗,必然有反腐敗的思想與制度。我們的祖先在創造政治文明的同時,從很早開始就著手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設,也積累了豐富的思想經驗;歷代政治家、思想家等統治階級中有識之士的思考總結,人民群眾對腐敗的嫉惡及其所表現出來的爆發力,是我國歷史上反腐倡廉政治智慧賴以產生的源泉。正因為此,歷代涌現出許多品德高尚、勤政愛民的廉吏。他們的事跡,與腐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們的行為,是中華優秀廉政文化的組成部分。
(一)反腐倡廉的思想。自古及今,人們都深刻認識到腐敗的危害性。早在先秦時期,我國思想家就將「廉」放在「政之本」的位置上來看待,同時也認為,廉不僅僅是個人的品德,還應包括多方面的為政能力。為政必須「以廉為本」,這就是《周禮》一書及其注家提出的「六廉」說,突出反映了我國歷史上關於官僚隊伍廉潔從政的整體要求。如何做到廉潔為政,思想家們從理論思想、道德修養、制度建設諸多層面都作了深入思考。
廉潔政治的本質目的是為了服務人民、造福人民。因此,民本思想是我國傳統政治思想中的珍貴遺產,也是我國歷史上統治階級宣揚反腐倡廉的一種手段。統治階級重視民本思想的本質當然是為了維護剝削制度的長治久安,論證其統治的合法性。但民本思想中所強調的國以民為本、施行仁政、順應民心,主張輕徭薄賦、節儉慎刑、勤政愛民等等內容,也因儒家主流意識形態地位的確立而滲透到政治文化與社會文化的方方面面,成為歷代廉政政策、行為產生的重要理論基礎。盡管歷史上的統治階級不可能真正做到以民為本,但民本思想所蘊含的憂患意識、重民意識,塑造出許多受人民尊敬傳頌的清官廉吏,也鞏固了統治政權的基石。
拒絕腐敗,廉潔從政必須要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具備為政的能力。我國歷史上反腐倡廉思想中有許多關於正身律己、公私分明、勤儉節約的內容,是傳統優秀廉政文化價值觀的集中體現。正身律己是典範。孔子多次說過「政」與「正」的關系,「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為政者應當有「自省」、「見賢思齊」的精神,用自身的表率和楷模作用引導廉潔政風的形成。公私分明是原則。一個公私不分的人絕對談不上廉潔為政。我國歷史上的公私觀很復雜,這里不作討論,但在個人、家庭之私與國家、社會之公的關繫上有嚴格區分。這種區分認為,無論君主還是普通官吏,都應當「任公而不任私」、「居官無私」。「公廉」一詞,自秦漢以後逐漸形成。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蜀國丞相諸葛亮,就是這樣一位公私分明、公廉的典範。勤儉節約是美德。我國歷史上的思想家將「儉」視為德的普遍表現形式,強調「成由勤儉敗由奢」、「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樸素真理。為官者僅有儉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勤和能。周公「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劉晏「質明視事,至夜分止,雖休沐不廢。事無閑劇,即日剖決無留」,司馬光「欲以身殉社稷,躬親庶政,不舍晝夜」,他們都以勤奮的精神和傑出的才能為國家作出了貢獻。我國歷代的官箴家訓中,除去其落後腐朽的部分,也保留著很多為官勤政的內容。
「國家之敗,由官邪也。」廉潔政治的推行離不開用人和管理。我國歷史上的「尚賢」與「循名質實」思想,與反腐倡廉有著內在的緊密聯系。尚賢就不能任人唯親,賢能之才猶如珍寶,要把他們辨識出來。圍繞如何選拔賢能之人,思想家們提出了德、才與功、能的標准,總結出傾聽民眾輿論與在實踐中考察的方法,提出了知人善任、用人所長與不拘一格的建議。當然,無論何時,為官者都不可能全是賢能之人。循名質實就是要對選拔出來的官吏進行管理,嚴格考核,反對圖慕虛名、名實不符。根據考核結果,依據能力大小分配權力與責任。
(二)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設。我國歷史上反腐倡廉思想主要形成於先秦時期,秦漢以後這些思想逐漸豐富,並隨著中央集權官僚制度的建立而向制度層面轉化,構成制度設計的深層次文化背景。將廉政道德訴求由思想文化向制度的轉化,是反腐倡廉的歷史性進步。漫長的中國封建社會里,在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與人民群眾的共同作用下,構建出頗具特色,而又較為嚴密、系統的我國歷史上反腐倡廉體制機制。自秦及清,雖然有一朝一姓的興亡變革,但這種體制的基本精神沒有變化。
從官吏選拔任用上看,以察舉、九品中正、科舉為代表的選拔制度確立並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用人中的散漫與唯親;用人必須德才並重,以德為先的歷史經驗,被貫徹到實際選拔制度中;基層經歷在任職中受到重視,輿論評價也影響到被選拔者的政治命運;選人不再是個人的隨意好惡,選舉不實要承擔法律連帶責任。選拔與任用的分離,顯示出用人上的慎重;任用中的避籍、避親、避近原則,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親屬、同鄉、同僚對政務的干擾。
從官吏管理上看,秦漢以後,部門考課、中央對地方考課制度化。專門的考課機構和條例形成。考課的具體細密是歷代顯著特點。考核的結果與官吏的獎懲有直接關系。加強考課是我國歷史上整頓吏治的有效方式之一。道德考課與能力考課並行,道德考課重於能力考課,是用人德才觀在管理上的反映。
從監察監督上看,與行政相分離的監察監督制衡制度,自漢代中期已經形成。監察機構的專門化、監察條規的產生及其指向性、監察官選用的慎重與重用,在很多時期有效地遏止了官吏濫用職權、貪贓枉法與胡作非為。我國歷史上的許多監察官以天下為己任,剛直高節,志在奉公,其出行「動搖山嶽,震懾州縣」,是弘揚正氣的代表,其事跡在民眾中廣為流傳。
從法律制度上看,我國歷史上反腐倡廉的法律建設起步早,內容細致完善。這些法律對官吏的日常行政與日常行為規定細密、審計嚴格,對貪污行賄受賄懲罰嚴厲;既用「身死而家滅」的高壓使官吏「不敢為非」,同時也通過法律告訴他們不應該做什麼。
我國歷史上反腐倡廉的政治智慧豐富多彩,也由此形成了較為濃厚的反腐倡廉社會氛圍。廉潔高尚,貪腐可恥,淡泊明志,視富貴如浮雲,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基本理念,深入到社會大眾和日常生活。在制度文化、思想文化、社會文化的共同作用下,曾經出現過許多循吏廉吏群體。他們發展生產,造福百姓;賑災濟貧,為民解難;蠲除苛政,為民請命;興辦學校,傳播文化;鋤強扶弱,保民平安。不僅被歷代統治階級樹為楷模,也得到人民的擁護愛戴。
2. 怎樣才能當廉政公署
香港公務員,一定要是香港永久性居民,家人也要是!
因為,老廉要查家宅,要整個家族身家清白,不是黨員、團員。
所以家庭背景很重要,如果,你是因為親人在港而申請來港的,等等之類的都會考慮在內!
雖然沒有真的規定在內,但事實上一般不會錄用!
3. 如何做好黨風廉政建設工作
一、堅持領導率先垂範,起好表率作用是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先導。
古人雲:「律已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領導者的一舉一動,幹部職工都會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所以不管在工作中或在生活中,領導都要做好黨風廉政建設的示範者和引導者。要爭做遵紀守法、廉潔自律的表率;要爭當與時俱進、自主創新的表率;帶頭管理好家屬和身邊的工作人員;帶頭管理好中層以上幹部;帶頭堅持民主集中制;帶頭團結幹事謀發展。
二、堅持以人為本,實行全方位的教育是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基礎。 抓好乾部職工廉潔自律、遵紀守法的教育是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治本之策,築牢幹部職工廉潔從政的思想根基,要狠抓幹部職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作風教育、職業道德教育,讓幹部職工從思想根基上就有不敢腐敗、不想腐敗、不願腐敗、不能腐敗的自覺性。一是經常性教育與階段性教育相結合;二是以正面引導教育和反面典型教育相結合;三是利用音像資料、演講報告、座談討論相結合進行教育;四是教育面要和家庭社區內外相結合。
三、堅持制度的落實,嚴格實行責任追究是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保證。 人管人是非常難管的,只有用制度來約束人、規范人的行為,才有利於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因此,一方面要認真落實各項現有的規章制度;另一方面還要根據形勢的發展不斷修改完善規章制度,為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提供製度上的保證,最大限度地杜絕腐敗。
四、堅持立體監督,提高監督的整體效能是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關鍵。 在實施監督的過程中,把黨內監督、法律監督、社會監督、行政監督、群眾監督有機結合起來,做到權力運行到什麼地方,監督就延伸到什麼地方,而且要縮小監督主體和客體的距離,形成網路化的監督體系。
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是我們每一個人應有的責任,不斷研究探索新形勢下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的新路子,我們每一個幹部都要常思貪欲之禍、常懷律已之心,常除非分之想、常修為政之德、常敲廉潔之鍾,以積極的心態,掃除心靈上的塵埃。
4. 廉政文化進校園資料
廉政文化進校園——廉政小故事
以廉為寶
春秋時,宋國司城子罕清正廉潔,受人愛戴。有人得到一塊寶玉,請人鑒定 後拿去獻給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說:「您以寶石為寶,而我以不貪為寶。如果我接受了您 的玉,那我們倆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寶物。倒不如我們各有其寶呢?
?楊震拒金
東漢時,楊震在赴任途中經過昌邑時,昌邑縣令王密山來拜訪他,並懷金十斤相贈。楊震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沒聽明白楊震的責備之意,說: 「天黑,無人知曉。」楊震說:「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王密這才明白過 來,大感慚愧,怏怏而去。
一錢太守
東漢時,一位叫劉寵的人任會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廢除苛捐雜稅,為官司 十分清廉。後來他被朝廷調任為大匠之職,臨走,當地百姓主動湊錢來送給即將離開的劉寵 ,劉寵不受。後來實在盛情難卻,就從中拿了一枚銅錢象徵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稱為「一 錢太守」
?陶母退魚
晉代名臣陶侃年輕時曾任潯陽縣吏。一次,他派人給母親送了一罐腌制好 的魚。他母親湛氏收到後,又原封不動退回給他,並寫信給他說:「你身為縣吏,用公家的 物品送給我,不但對我沒任何好處,反而增添了我的擔憂。」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吳隱之不懼飲貪泉
晉代人吳隱之任廣州太守,在廣州城外,見一池泉水名「貪泉」 。當地傳說飲了貪泉之水,便會貪婪成性。他信這些,照飲不誤,飲後還寫了一首詩:「古 人雲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他在任期間,果然廉潔自律,堅持了 自己的操守。
?一貧如此
南宋大臣張浚因與奸相秦檜政見不和,被貶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發時,帶了幾箱書隨行,有人誣告他與亂黨有關系,結果被高宗檢查書信和破舊衣物,高宗嘆息道:「想不到張浚貧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憐他,於是派人騎快馬追上張浚,賞賜他黃金三百兩。
?兩袖清風的於謙
明朝名臣於謙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時,人們買些當地的絹帕、蘑菇、線香等土特產回京分送朝貴,他沒有接受。同時還寫了一首詩表明心跡: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指百姓)話短長。」
?不私一錢
明朝時,嘉興知府楊繼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監經過這里,向他索要賄賂,他打開府庫,說:「錢都在這兒,隨你來拿,不過你要給我領取庫金的官府印券。」太監怏怏走了,回京後,在明英宗面前中傷他。英宗問道:「你說的莫非是不私一 錢的太守楊繼宗嗎?」太監聽後,再也不敢說楊繼宗的壞話了。 ?
手好不要錢
清乾隆進士王傑為人剛直敢言,不附權貴。當時和坤在朝中專權,大臣 都不取得罪他。惟王傑每每與其據理力爭。有一次,議政完畢,和坤有意戲弄王傑,拉著他 的手說:「好白嫩的手啊!」王傑正顏厲色地回答道:「王傑手雖好,但不能要錢耳!」和坤羞愧而去。
5. 推薦幾部關於廉政公署的電影,電視劇
1、《反貪風暴》是由林德祿執導,古天樂、林家棟、盧海鵬、廖啟智、王敏德、駱應鈞、陳靜、盛君、張松枝、Barry O'Rorke等人主演的犯罪,動作電影。電影以廉政公署打擊貪污為主題,講述由古天樂領銜的廉政公署調查員攜手將罪犯繩之以法的故事。電影於2014年8月16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6. 領導幹部如何做到廉潔自律和廉潔從業
做到廉潔自律要求
一、堅定理想信念。
領導幹部要牢固樹立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時刻堅定政治立場,始終保證理想信念不動搖。需自覺構築「腐化變質」的防線,面對各種各樣的誘惑,能經得起考驗,耐得住寂寞,切實做到「出淤泥而不染」。
二、提高拒腐能力。
領導幹部要加強自身黨性修養,用先進思想武裝頭腦,不斷加強學習,深化黨的理論的認識和理解,遵守黨紀政紀,嚴以律己、防微杜漸,善於約束自己。從細小做起,從點滴做起。常想立身之本,常修為官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要抵抗住腐朽文化的誘惑,力保共產黨員的純潔性。
三、強化監督意識。
作為一名領導幹部,要牢固樹立自覺接受群眾監督意識,置身在群眾中監督之下,在群眾監督下開展工作。將「工作圈」置於人前,將「生活圈、交際圈」置於人後。要心胸廣闊,虛心接受群眾提出的意見和建議,認真對照,有則改之,無則嘉勉。通過群眾監督,來規范自己的行為,做廉潔自律的先鋒。
廉潔從業要求
一是加強學習,提高自律意識。
要做到「個人干凈」的要求,要把學習作為最基本的要求來要求自己,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必須把學習國家、公司出台的廉潔從業方面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制度作為必修課,認真學習。只有掌握相關廉潔從業規定,才能時刻保持敬畏之心,才能做到「有所為和有所不為」,從無數的案例來看,很多腐敗分子專業上是專家,但疏於對廉潔從業相關法規、制度的學習,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在處理一些事務中往往憑感覺辦事,將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置於腦後,稀里糊塗犯錯。
二是牢記宗旨,正確行使權力。
堅持正確的權力觀,牢記黨員幹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樹立「領導就是服務,職務就是責任」的意識,正確使用手中的權利,始終堅持權為公所用,利為民所謀,謹慎用權,廉潔從業;堅持主動服務,深入基層,實實在在幫助指導基層解決好經營管理中的問題和困難,樹立領導幹部良好的形象。
三是嚴於律己,保持清正廉潔。
帶頭嚴格執行黨中央、中紀委和省委、公司黨委關於領導幹部廉潔自律的各項規定,嚴格把好五關(政治關、權力關、金錢關、享樂關、親朋關),算好人生政治、經濟、名譽、家庭、親情、自由、健康 「七筆帳」 ,時刻自省、自警、自勵、自重。加強品德修養,注重培養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講操守,重品行,堅決抵制腐朽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蝕,保持儉朴的生活作風,清清白白做人,自覺接受組織和群眾的監督。
四是忠於職守,履行「一崗雙責」。
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目標責任制,堅持黨風廉政建設與業務經營同部署、同檢查、同落實、同考核,嚴格按照黨風廉政建設「一崗雙責」的要求。一要清楚自己應負的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職責,以及本人在黨風廉政建設和懲防體系建設中的各項任務。二要落實分管部門的反腐倡廉工作任務,完善廉政制度建設,積極做好員工的廉潔從業教育和管理,切實提高合規經營意識,嚴控各類風險,確保職責范圍內不發生重大違規違紀行為和各類案件,促進業務經營又好又快發展。
(6)廉政背景圖片高清擴展閱讀
廉潔:不損公肥私;不貪污。廉潔」一詞,《辭源》上解釋為「公正,不貪污」。漢代王充《論衡》中有「案古纂畔之臣,希清白廉潔之人」之句。
《辭海》上解釋為「清廉,清白。」屈原《楚辭》中有「朕幼清以廉潔兮」之詩。王逸注釋為「不受曰廉,不污曰潔」。東漢廬江太守羊續,為政清廉,自有高招。他把下屬行賄送給他的鮮魚,懸掛在大堂屋檐下,風吹日曬,幾天就幹了。後來又有人送鮮魚給他。他指著干魚對來客說:「你還想讓我把魚掛起來嗎?」送魚的人只好悻悻而返。明代於謙十分欣賞羊續拒腐蝕永不沾的做法,特賦詩贊道:「喜勝門前無賀客,絕勝廚傳有懸魚。清風一枕南窗卧,閑閱床頭幾卷書。」
7. 廉政主題攝影怎麼確定主題
主題人像攝影的創作過程是通過攝影語言表達主題思想的過程,這個過程可以說是很辛苦的,需要攝影師在創作前有充分的醞釀和准備。通常主題攝影創作分為:
1.確定主題
2.搜集素材
3.繪制背景
4.製作服飾
5.選擇製作道具
6.選擇模特
7.確定拍攝時間
8.主題攝影的創作實拍
9.主題攝影的後期再創造
10.主題攝影的後期製作等幾個步驟。
9.1確定主題
主題確立,就是「立意」,也就是確立主題思想和拍攝風格,確立什麼樣的主題要根據我們主題攝影的人像題材而定,它不是隨意的。按照人像題材分為婚紗類、寫真類、兒童類、肖像類等,按照用途分為商業類和個人創作類等。題材和用途的不同,我們所確立的「主題」也不一樣。如婚紗類,我們在拍攝這類題材時「主題」的確立要圍繞贊美、歌頌愛情,表現新婚夫婦甜蜜、恩愛的感情為主之外,還要根據我們的創作意圖確定用什麼樣的風格,如畫意風格、情節式風格、歐式風格、民族風格等;寫真類又分為個人寫真、情侶寫真等,風格可以分為畫意、芭
花娃娃、波西米亞等風格。主題人像攝影風格有很多,但是也沒有定性,各種不同的風格可以互相滲透、應用,這里我們就不再多說了,需要大家在不斷的學習和實踐中體會、領悟。
如我們拍攝的《羅馬假日》婚紗主題作品,如圖9-1所示是根據電影《羅馬假日》拍攝的。電影《羅馬假日》情節簡單,卻憑借男女主角的成功出演以及羅馬的街頭風景成為了世界經典,尤其是奧黛利·赫本,其魅力傾倒了無數影迷,可愛的赫本發型也隨之流芳百世。影片將羅馬的名勝風光生動地溶入劇情之中,將一部浪漫愛情喜劇拍得十分溫馨悅目。羅馬的一日,雖然短暫,可是輕松愜意的時光讓他們體會愛情甜美。雖然最終他們因為各自的身份和職責沒有走到一起,但羅馬成為他們永久愛情的象徵。
8. 圖片中的廉政公署是什麼字體
方正字跡-李鳳武隸書 簡繁
你這個應該是非標字體吧,
9. 關於廉政的資料
「廉政」一詞最早出現在《晏子春秋·問下四》:「廉政而長久,其行何也?」現在所說的「廉政」主要指政府工作人員在履行其職能時不以權謀私,辦事公正廉潔。後來,廉政中的「政」有了政治層面的內涵。孟子認為:「(不義之財)可以無取,取傷廉。」
闡明了孟子對廉與貪的道德價值 取向。廉政,即廉潔政治,是一種與貪污腐敗直接對立的政治現象。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政府的職能模式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政府管理經濟的方式正向宏觀調控轉變。特別是價格「雙軌制」的取消,為減少和消除「官倒」、「尋租」等腐敗現象提供了重要條件。但是,從總體上看,我國的行政管理體制還存在很多與社會經濟發展不相適應之處。
由於政府職能轉變滯後,政府對市場干預過度或失當,不僅制約著經濟改革的深入,影響著民主政治建設,更成為腐敗現象泛濫的制度性原因。對於政府幹預職能與腐敗之間的內在聯系,西方經濟學中的尋租理論進行了非常深刻的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