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長征畫畫圖片大全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長征畫畫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 2022-01-31 18:24:19

Ⅰ 描繪紅軍長征的畫面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譯詩:紅軍不怕長征途中無數的艱難險阻,只把它們當作平平常常的事。五嶺的山路雖然彎彎曲曲、連綿不斷,但在紅軍眼裡就想騰起的細小的浪花。烏蒙山雖然氣勢宏偉,但在紅軍眼裡,卻像滾動的小泥丸。金沙江的水拍打著兩岸的懸崖絕壁,給人溫暖的感覺。大渡河上只橫著一座鐵索橋,使人看後心驚膽寒。更讓紅軍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白雪皚皚,紅軍過後,個個喜笑顏開!

Ⅱ 小學五年級七律長征的圖片

七律長征

《七律·長征》是一首七言律詩,選自《毛澤東詩詞集》,這首詩寫於1935年10月,當時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越過岷山,長征即將結束。回顧長征一年來所戰勝的無數艱難險阻,他滿懷喜悅的戰斗豪情。

Ⅲ 長征精神圖片

長征精神

編輯

紅軍指戰員在長征途中表現出了對革命理想和事業無比的忠誠、堅定的信念,表現出了不怕犧牲、敢於勝利的無產階級樂觀主義精神,表現出了顧全大局、嚴守紀律、親密團結的高尚品德。這些構成了偉大的長征精神:不怕犧牲、前赴後繼、勇往直前、堅韌不拔、眾志成城、團結互助、百折不撓、克服困難。

Ⅳ 紅軍長征有關的圖片哦,一些故事。

飛奪瀘定橋---紅軍長征期間重要戰役

1935年5月25日,中央紅軍部隊在四川省安順場強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順場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紅4團第2連連長廖大珠等22名突擊隊員沿著槍林彈雨和火牆密布的鐵索奪下橋頭,並與左岸部隊合圍佔領了瀘定城。中央紅軍主力隨後從瀘定橋上越過天險,粉碎了蔣介石殲滅紅軍大渡河以南的企圖。

Ⅳ 請你畫出紅軍長征的路線圖。(標出起點、終點、重點事件及地點既可)

起點:江西省贛州玉都縣,終點:陝西吳起鎮,重點事情:江西遵義會議,大渡河之戰,過草地和雪山,四渡赤水等
以上是咱們教課書上所寫到的。
但是希望你清楚一點,紅軍長征首先是被迫的,因為博古李德的右傾錯。其次長征能夠勝利不僅僅是因為紅軍很有勇氣和信息,更重要的是地方軍閥的放縱與無視,甚至到了江西一地,具體我忘記是哪裡,哪裡的守城的統領竟然給了紅軍200步槍,目的是不讓紅軍鬧事。最後也就是最重要的,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部隊很不齊心,基本上就是上行下不效,所以地方的防守態度極其消極。
多了不說了,自己去領悟吧!
但是還是要相信一點,紅軍真的創造了傳奇,25000不是鬧著玩的~

Ⅵ 中央紅軍長征簡易手繪路線圖

1、先畫一些長征相關省份的地圖輪廓,如下圖所示。

(6)長征畫畫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長征的由來

提起紅軍長征,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但對「長征」、「萬里長征」、「二萬五千里長征」這些概念是何時提出的,卻鮮為人知。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即紅一方面軍)開始實行戰略轉移後,中共中央、中革軍委、紅軍總政治部在所發的指示和命令中,並沒有把這次行動稱為「長征」,而是稱為「突圍」、「反攻」、「西進」等。

同年11月,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團長王明,在莫斯科向蘇聯外國工人出版社中國部全體工作人員做報告時,把紅7軍團北上和紅6軍團西征稱為「長征」,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長征」概念。

1935年2月23日,紅軍總政治部在《告黔北工農勞苦群眾書》中,第一次把中央紅軍的戰略轉移稱為「長征」。5月,朱德在《中國工農紅軍布告》中盛贊「紅軍萬里長征,所向勢如破竹」,從而第一次提出「萬里長征」的概念。隨著中央紅軍長征里程的不斷增加,「長征」的定語由「萬里」逐步增大。

Ⅶ 求 紅軍長征過草地 的高清大圖 因為要畫畫 沒有找到高清的 看各位有嗎

望採納

Ⅷ 畫出中央紅軍長征路線簡圖只需標出行軍路線和地名

你說的紅軍長征經過的地名,這個就像數字一樣,有個精確到什麼范圍的問題,如果只需要省一級的地名,很簡單,如果要標出縣一級的地名,就比較難了,如果要標出更詳細的,幾乎沒有可能,有的地方可能連參加過長征的親歷者也叫不出名字哦。
紅軍長征的路線,如果是簡圖,那更簡單,以紅一方面軍為例,先向西,後向北,一個「L」形。下面一橫所經過的有江西、福建、廣東、湖南、廣西、雲南、貴州,左邊一豎所經過的有貴州、四川、青海、甘肅、陝西。

Ⅸ 長征路線圖怎麼畫

1、先畫一些長征相關省份的地圖輪廓,如下圖:

1934~1936年間,中國工農紅軍主力從長江南北各蘇區向陝甘革命根據地(亦稱陝甘蘇區)的戰略轉移。

1934年10月,由於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領導,以及敵強我弱,中央革命根據地(亦稱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戰爭遭到失敗,紅軍第一方面軍(中央紅軍)主力開始長征,同時留下部分紅軍就地堅持游擊戰爭。

8月,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為了給中央紅軍戰略轉移探索道路,命令紅六軍團撤離湘贛蘇區,到湘中發展游擊戰爭。10月,紅六軍團與紅三軍(後恢復紅二軍團番號)會合,並創建了湘鄂川蘇區。

Ⅹ 繪制一下簡單的紅軍長征路線圖

紅一方面軍長征路線何家沖、金家寨、涇縣、旌德、陶家河、湯口、譚家橋;

紅兩方面軍長征路線 分水、淳安、懷玉山、常山、重溪、玉山、江山、橫峰;

紅四方面軍長征路線 戈陽、古樓、慶元、福安、寧岡、寧化、井岡山、雩都;

紅六軍團西征路線 長汀、全州、桂東、信豐、瑞金、寧遠、汝城、王母渡;

紅七軍團北上路線大田、良田、新田、宜章、城口、安遠、界首、盤縣、賓川;

紅十軍團北上路線 會澤、絞平渡、靖縣、黔西、遵義、威信(扎西)、西昌;

紅二十五軍西征路線婁山關、木黃、中甸、安順場、永順、大庸、桑植、漢源;

紅體字為革命根據地以及游擊區瀘定、天全、名山、懋功、兩河口、爐霍、甘孜、蒼溪;


(10)長征畫畫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中央紅軍長征經過了共11個省。

紅軍長征二萬五千餘里是中央紅軍(紅一方面軍)的總里程。

各路紅軍長征路線:

紅一方面軍從1934年10月17至1935年10月19日,歷時12個月零2天,途經江西、福建、廣東、湖南、廣西、貴州、雲南、四川、西藏、甘肅、陝西11省,行程二萬五千里。

紅二方面軍從1934年10月17日至1935年10月22日,歷時12個月零5天,途經湖南、貴州、雲南、西藏、四川、青海、甘肅、陝西8省,行程一萬六千里。

紅四方面軍從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9日,歷時18個月,途經四川、西藏、青海、甘肅4省,行程八千餘里。

紅二十五軍從1934年11月16日至1935年9月15日,歷時10個月,途經河南、湖北、甘肅、陝西4省,行程萬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