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最早的元青花什麼樣(圖)
最早的元青花如圖
最早的元青花為影青釉,又稱青白釉,元代青花瓷施青白釉,瑩潤透明,胎骨表面上能看到細密的皮殼層,釉面不光滑,用手握摸有凹凸不平感。器身胎釉微閃青藍,溫潤中略顯淡藍,除足圈顯水綠色外,器身胎釉往往顯出淡牙黃色,有時顯出乳濁白色,它的顯色會隨空氣中的濕度、溫度的變化而微顯不同。
元期青花瓶、罐類,斜光透過胎釉會略顯出無規則的米白色絲線條紋,也稱釉紋飾。元期釉下青花上無氣泡,溫度偏高時胎釉顯干,但有時會出現微弱冒汗現象。
(1)中國元青花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元青花琢器部分,是分斷製作,大多數是為三接四部,即:頸部、腹部、底部、成型後用胎泥相接成型,但部器物也有不接底工藝。採用濕胎接法,多見器物介面擠出胎泥,也有規整合縫介面嚴密,不見胎泥外液。
為了保證介面的牢固性,器內擠出的胎泥不做修理,外壁修胎也有保留,因此,元代器物腹部很大部分有明顯凸痕。器物內壁、底部多不施釉,大罐內防滲漏刷釉或簡單盪釉。足牆多數較矮,內外斜削,有部分器底墊燒留下大小黑斑點。小件器還有墊燒留下細沙粒。有些小罐、小瓶可以見到古人浸釉時,用手抓捏留下的清晰指頭印跡。
Ⅱ 真正的元青花釉里紅是什麼樣子的 這是底邊圖片
真正的元青花加紫<釉里紅>沒有大紅的<目前為止>。
Ⅲ 中國歷史上的元青花
在青花瓷的家族裡,元青花的名字一聽就如雷貫耳然而,元代青花瓷從誕生之日起,就給後世留下了眾多的謎團
第一個謎就是它的紋飾為什麼是藍色的蒙古人尚白尚藍,是受波斯文化的影響蒙古當時跟西域的關系十分密切,在13世紀初,由於成吉思汗異軍突起,他和他的繼承者多次征服了西亞中亞,打通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道大批阿拉伯人波斯人和突厥人湧入中國,其中包括工匠天文學家醫學家等,他們帶來了西域的文化藍色是西域波斯文化的主色調,今天去中東我們依然可以看見到處都是以藍色為主色調的建築
第二個謎就是它的發展沒有初創期,沒有萌芽期,它是突然成熟的過去任何一個瓷窯,其發展脈絡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元青花則不然,你看見的時候,它就不是襁褓中的嬰兒,而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這有多種解釋:有的說元青花不是元代早期出現的,而是元代中晚期出現的,那個時候,波斯人帶來了現成的原材料和成熟的工藝,元青花直接受波斯文化的影響另外一種說法是元代以後有大量北方工匠南遷,他們繪畫能力都比較強,他們來到南方的景德鎮駐紮下來,在景德鎮漂亮的瓷胎上重新開始作畫,就跟一個畫家到另外一個地方畫畫似的,只不過是換了紙,換了顏料而已,技藝上沒有什麼區別元青花的這種突然成熟,從學術角度講,至今還有很多問題尚待研究
第三個謎是元青花紋飾為什麼題材眾多元青花跟其他瓷器的題材表現不一樣,它的題材尤其多元青花早期的題材大都是花卉鳥獸龍鳳,後期才出現了人物題材後期畫人物的第一個原因是元青花受元曲和小說的影響,注意展現情節第二個原因是在元朝後期,朱元璋沒有拿下江山之前,曾長時間駐扎在景德鎮他對景德鎮的瓷器生產應該有過影響,由於他對戰爭故事的關注,以人物為紋飾題材的作品開始逐漸增多
第四個謎是元青花造型碩大,大件瓷器特別多,如大盤大罐大瓶土耳其的托布卡比宮里有元青花大件瓷器幾十件,都是中國當時出口的元青花大器特別多有一個原因,就是跟蒙古人的性格有關蒙古人性格粗獷,不拘小節比如江西高安出土的元青花當中有一個把杯,所謂把杯,就是高足杯,下面的足可以用手攥著為什麼做成這樣的呢?因為元人是馬上民族,他騎在馬上,一隻手騰出來就可以攥住這個杯子欲飲琵琶馬上催就是這個感覺高安出土的這個把杯,上面寫著兩句詩,非常有意思:人生百年常在醉,算來三萬六千場我能夠活一百年,一年三百六十天,我天天喝醉一場,也無非三萬六千場,人生苦短啊!
元青花自其誕生之日起,就迅速繁榮起來後來的明清兩代,瓷器都以青花為主元青花是漢族文化西域波斯文化蒙古文化的結晶正是因為其產生的特殊歷史背景和蘊藏的民族文化內涵,千百年來,它以撲朔迷離的光澤閃爍在歷史的記憶中
Ⅳ 元青花
您的這一個瓷器,是典型的現代的化學彩仿古工藝品;國內藝術品市場上比較常見,市場上常見不法商人,拿著這樣的,冒充老的瓷器珍品高價銷售,千萬要注意;順祝蛇年吉祥!
Ⅳ 元青花中國民間有多少件
著名的古陶瓷專家張甫生教授在他的《青花瓷器鑒定》一書中說:「據國內現有所知的100多件元青花瓷器,80%為出土品,剩下的傳世品中,也有一部分出土採集品,而國外卻有200多件完整器和大量的殘片出土」;「至今發現的元青花瓷器,國外有200多件,國內有100多件,其中,有確切紀年的10件」。青花瓷器專家馬希桂先生在其《中國青花瓷》一書中寫道:「元青花當年流傳到國外至今尚存的有200餘件,國內出土和傳世的元青花據目前所知有100多件。到目前為止,在國內收藏的100件元青花中,江西省有40餘件,
Ⅵ 全世界到底有多少元青花
上海博物館副館長 陳克倫:元青花存世量不到400件
目前全世界收藏元青花瓷器最豐富的機構,一是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托普卡比宮博物館,有40件;二是伊朗國家博物館(微博),有32件。總體而言,目前已被證實的元青花存世量不到400件,其中有200多件在海外,只有100餘件在國內的博物館。
「不到400件」這個數字,只是官方考古的統計結果。但全世界的元青花存世量的構成應該是由三個部分構成的:一是館藏,二是私藏,三是近幾十年中國大陸不斷的出土。
首先說館藏,都不止「400件」。伊朗國家博物館的專家曾說,亞塞拜然的博物館里起碼還有幾十件元青花,這個沒有被統計進來;然後說私藏,伊朗、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民間都有很多人收藏元青花,這些也沒納入該統計范圍;最後是近幾年出土。坦白說,現在的考古發掘,主體不是官方的考古隊,而是在民間。民間的基建工程或盜墓行為,導致大量出土的元青花流向了市場。
Ⅶ 請大家鑒定一下是什麼年代的元青花
新中國以後,粗製爛糙的工藝品,做花盆太小,盤子也不像,花盆底座勉強像。元青花是熱門瓷器,有那麼容易收。收藏是巨大風險的投資,故事誰都能編。隨便拿個瓷器做個仿古偽裝,專門坑剛進收藏界的新手。
Ⅷ 元青花瓷器為何如此珍貴
元朝時期,米納依彩繪陶器使用含鈷的氧化物繪制燒成釉下藍彩的技術,傳到了我國內地,為景德鎮制瓷藝人掌握,燒出了純深藍色的霽藍釉和聞名世界的精美的白釉下藍花的青花瓷器。
元代青花瓷器的創制,是陶瓷史上劃時代的大事。從此以後,以青花為主體的彩瓷成為瓷器的主流品種,以往一貫佔主流地位的顏色釉退居次要地位,陶瓷美學上從以素雅為美的中古時代進入了五彩繽紛的近古時代。因此元青花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被學術界認識之後,就立即引起了藝術品收藏界的關注。元青花的市場價格一路飆升。
元代造型大多鈍重稚拙,無論青白瓷器都比一般宋、明瓷器顯得突出。尤其是日常應用的餐具、茶具等一般器物,常見有相當大的器形。例如傳世的元青花釉黑紅大碗有的口徑達42厘米,青花和釉黑紅大盤的口徑也在45至48厘米左右。由於胎體厚重,燒制不易,常見有翹棱、夾扁、凹心、凸底等變形的缺陷,因而文獻多有元瓷粗率之論。
元代瓷器造型上總的特點是渾厚凝重、氣魄雄偉,特別是高級的細瓷,包括至正型青花,這個特點尤為明顯。
至正型青花在紋樣上的特點是既帶有一些西亞美術的裝飾形式,又有濃厚的我國傳統民間圖案的面貌,布局繁密,風格華麗熱烈,與當時織金錦的圖案和效果又極為相似。從陶瓷藝術發展史上看,元青花的紋飾不但數量上遠遠超過了宋代磁州窯黑彩的圖樣,表現技法也十分熟練高超,畫面精美生動。
至正型青花發色青翠濃艷,青花紋飾筆畫有些暈散,濃淡相互映襯,變化自然,最濃處成為黑色並深入胎骨,並發出黑色閃銀光的鐵斑。用手撫摸釉面,黑色深入胎骨處感覺凹陷。
元青花無論大小盤、碗、杯、盞之屬,均里外畫花,有白底藍花,也有藍底白花,還有白底藍花與藍底白花分不同層次交織在一起。有的白花凸起,呈淺浮雕狀,為預先在胚體上雕刻而成,可見元青花製作之精。
元青花的釉面顏色總體為青白色,早期偏青,並且釉子較厚,常有垂流淚痕,淚痕處顏色更加青灰。晚期的特別是至正型精品,釉子濃淡適宜,釉色透亮接近潔白。器里施釉少而薄,接痕更加明顯。
近年來,古瓷收藏界的元青花熱持續升溫,國內市場上和收藏家手中的「元青花」成百上千甚至數以萬計地出現,真假爭論攪得許多古瓷愛好者一頭霧水。現代元青花仿品能不能達到亂真程度?這需要作辯證的分析。古代瓷器是在當時的社會大文化背景下,多種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綜合而成的產品。現代仿古瓷沒有條件從胎土原料、釉料配方、彩料加工、燒制工藝等所有方面完全再現600多年前的元代狀況。所以說,元青花的仿品與真品在所有特徵上都毫無差別是絕對不可能的。
古瓷器的傳統鑒定,通常是以目測器物的造型、釉、青料、紋飾、胎、款識以及工藝特徵等為基本手段,並通過用手摸、掂分量、聽聲音等一些輔助方式,來辨別瓷器的真偽和燒造窯口、生產年代及藝術價值。這種鑒定方式簡稱「眼學」或「目鑒」。
在中國古代藝術品中,元代青花瓷具有永遠魅力。區別於明清青花的精緻和富麗,元青花有著充滿激情的雄渾壯麗的恢宏氣勢,是箭嘯馬鳴的元代文化的結晶和寫照。
Ⅸ 如何鑒定元青花
1、看器形
對瓶、罐之類的器形要細看它的口沿、頸、肩、腹、足底,看是否有元代器形的特徵,同時也要鑒別器形的胎體重量,對器形全面進行分析。元代瓶、罐之類的器形一般胎體較厚重、胎質堅硬。
2、看釉色
元青花瓷的釉色白中微閃青,瑩潤透亮,但也有青花瓷偏白或偏青。元代中早期(延祐期)的瓶、罐之類青花瓷施透明的青白釉,撫摸釉面似糯米感
3、看內壁
元青花瓷瓶、罐內壁多不施釉,內壁為砂胎,器身一般採用分段製作粘接而成,故器腹與器底往往留有明顯的胎接痕。梅瓶內與肩部連接處多不修胎,故有毛糙感。內壁胎接痕多為凸起約1~2毫米不等的胎接痕,粗細大小不規則,手摸有圓潤細膩質感。
(9)中國元青花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發展歷程
元代社會雜劇繁榮昌盛,北方蒙古人對南方漢人歷史故事非常著迷,戲劇中人物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深深打動蒙古人愛憎分明的朴實情懷。將故事凝固在厚重結實的瓷罐上,放進蒙古包里,在存放食品雜物的同時,還可時時欣賞那回味無窮的戲劇故事。
元代的平民文化十分繁榮,唐詩宋詞,元曲和明清小說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三大瑰寶。元代繪畫抽象簡闊,且氣勢恢宏,草木靈動,至今仍然是中國畫的主流風格。元代的制瓷業更加繁榮,風格更加開放。
元代景德鎮瓶、罐之類器型,採用分段制胎,然後再用胎泥粘合而成,粘接處器表往往突起,給人以不平之感,外壁接痕經打磨,但內壁接痕仍清晰可見,器物頸部內側略加切削,內壁均不修削,所以在器里的底、腹、口等處胎體接痕表現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