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三國演義關於趙雲的人物點評
趙雲
身長八尺,濃眉大眼
闊面重頤,威風凜凜
德才兼備,智勇雙全
秉公心,識大體,顧大局。
(1)三國蜀漢虎將趙雲工筆畫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劉備:子龍一身是膽也。
劉禪:雲昔從先帝,功積既著。朕以幼沖,涉塗艱難,賴恃忠順,濟於危險。夫所以敘元勛也,外議雲宜謚。
姜維:雲昔從先帝,勞績既著,經營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書。當陽之役,義貫金石。忠以衛上,君念其賞; 禮以厚下,臣忘其死。
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殞身。謹按謚法,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應謚雲曰順平侯。
陳壽:黃忠、趙雲強摯壯猛,並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歟。
楊戲:征南(趙雲)厚重,征西(陳到)忠克,統時選士,猛將之烈。
單騎救主是指趙雲單槍匹馬救出劉備的兒子劉禪的事。
單騎救主情。歷史上一共發生了兩次,一次是長坂坡之戰,一次是截江救阿斗,分別發生在建安十三年與建安十六年。趙雲的單騎救主的情節常被藝術加工出現在小說、評書、戲曲等文藝作品裡。
其實截江救阿斗是趙雲和張飛共同完成的,並且二人有帶領兵馬,所以嚴格來講不是單騎救主,但是受《三國演義》的影響,民間還是習慣性的將此行為也稱為單騎救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趙雲
『貳』 三國演義中的趙雲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物
趙雲(?-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蜀漢名將之一。
漢末軍閥混戰,趙雲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期間結識了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後,趙雲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趙雲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左右的時間,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 趙雲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除了四處征戰,趙雲還先後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以翊軍將軍督江州。 除此,趙雲於平定益州時引霍去病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又於關羽張飛被害之後勸諫劉備不要伐吳。趙雲死後,劉禪又下令追謚趙雲,姜維以「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追謚趙雲為順平侯。
主要成就:
長坂救劉禪、定益州郡縣、協助諸葛亮北伐
官職:
征南將軍、鎮東將軍、鎮軍將軍
封爵:
永昌亭侯
歷史評價:
劉備:子龍一身是膽也。
劉禪:雲昔從先帝,功積既著。朕以幼沖,涉塗艱難,賴恃忠順,濟於危險。夫所以敘元勛也,外議雲宜謚。
姜維:雲昔從先帝,勞績既著,經營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書。當陽之役,義貫金石。忠以衛上,君念其賞; 禮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殞身。謹按謚法,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應謚雲曰順平侯。
陳壽:黃忠、趙雲強摯壯猛,並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歟?
楊戲:征南(趙雲)厚重,征西(陳到)忠克,統時選士,猛將之烈。
『叄』 在蜀漢,成為了趙雲的影子,卻深得劉備信任的虎將是誰
雖然陳到比趙雲加入劉備集團早一些,但是後來的官職卻總是比趙雲低一點,才會有「名位常亞趙雲」的說法,不過其的重要性不比趙雲差,因為蜀漢的史料記載存在缺陷,所以讓這位忠勇的武將,顯得格外的神秘。尤其是羅貫中《三國演義》之中,就沒有提到過陳到這位人物,彷彿他就成了趙雲的影子,他的戰績和表現,都歸趙雲了。
230年,陳到逝於任上,這位蜀漢王朝的神秘將軍,也就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肆』 三國時期蜀漢名將趙雲,歷史上對他有何評價
趙雲是三國中少有的幾位文武雙全的武將之一,是繼呂布之後的三國第一猛將,單騎救主即是其能力真實寫照!但其謀略也相當了得,是劉備最為器重的大將。從事小心謹慎,人稱常勝將軍! 三國演義中,劉備親賜五虎大將軍的稱號予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五人,趙雲僅次於關張位居第三。細數演義里趙雲武勇的事跡,其武藝高超,遭遇強敵無數而未嘗一敗,不妨比較一下成書較早的三國志平話中的描寫。按平話中的趙雲已經是五虎大將之一,但仍然依照史實列於五人之末;而趙雲在平話中用的槍雖有涯角槍的美譽──謂其天涯海角無對也,卻敗於張飛的丈八神槍在先、又被鐵臂將軍張益擊敗於後。由張飛聽到趙雲被張益擊敗的消息之後「大怒出戰」張益的情節,更隱隱透露出了早期三國故事中趙雲所扮演的角色。趙雲雖然不像演義中所描寫的那麼光芒萬丈,仍不失為一員良將。
趙雲的優點:
1.深明大義。
2.直言不諱。
這件事告訴我們,趙雲的頭腦比同時的許多人清醒,他不僅能從劉備集團的長遠利益考慮問題,而且注意爭取民心。無怪乎劉備馬上採納了他的建議。這從反面證明了趙雲意見的正確。綜觀蜀漢集團的歷史,在眾多武將中,其他人都不曾象趙雲那樣,從根本大計上直言規諫劉備,這又是趙雲識見過人之處。
3.公而無私。趙雲追隨劉備多年,總是克己奉公,不徇私情。在這種情況下--雲白先主活之,薦蘭明於法律,以為軍正。而他一直兢兢業業,秉公理事。相比之下,好惡由己,褒貶任情的楊儀之流就差得太遠了。
4.為人處世,謙虛謹慎。趙雲在蜀漢集團中,資格僅次於關羽,張飛,又有救護劉禪之功;但他從不居功自傲,從不爭名奪利,對後來居上者也能友好相處。諸葛亮對此十分贊賞,要賞賜趙雲所部將士。這時,趙雲毫無沾沾自喜之態,而是誠懇地說:「軍事無利,何為有賜?其物請悉入赤岸府庫,須十月為冬賜。」透過這番真摯的話語,其律己之嚴格,胸襟之開闊,均可洞然而見。
『伍』 三國蜀漢猛將趙雲,他的師傅是何方神聖
我們知道,張綉和張任都是三國響當當的人物,可以說是當時的名將,單說此二位徒弟的實力,就足以知曉童淵的武藝非同一般。但他們二人相對於趙雲就不足為相提並論了。不論是知名度,還是武藝戰績,都要遜色於趙雲。究其根本還是趙雲得到了師父的真傳,張綉、張任二人卻只學到了部分絕學,但就算是學到部分絕學,依然足以讓二人名震一方了。而得到真傳的趙雲,武藝自然比他們二人厲害,因此也就能夠戰無不勝,名揚天下了。那麼為何只有趙雲得到真傳呢?或許是因為趙雲天資更高,更能領悟到武學的精髓吧!但歸根究底,趙雲的高超武藝還是得益於師父的厲害!
『陸』 單挑過五大虎將的趙雲,分別是什麼樣的戰績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相信每次談論到三國最受歡迎的武將是誰,趙雲絕對是支持率最高的。我們對三國的認識,大部分是來源羅貫中先生的《三國演義》。而在演義之中,趙雲深明大義,遠見卓識,有勇有謀,可謂集忠、義、智、勇於一身,其完美的形象完全可以為他博得了“三國第一勇將”的威名。那麼在演義之中,趙雲到底有多麼勇猛呢?不妨,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一生單挑八大虎將。
第一位:河北猛將文丑
在演義之中,趙雲完全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武勇過人,以一敵百的勇將,除了上述五位比較著名的虎將之外,還有很二流將軍,比如袁紹麾下的麴義,東吳的朱然,西涼的韓德等一家人,基本上保持不敗戰績。趙雲在演義之中,一直有著單挑戰績第一將的美譽,加上他在長坂殺的五十四將那他又是“三國斬將第一人。
《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這一場殺,趙雲懷抱後主,直透重圍,砍倒大旗兩面,奪槊三條;前後槍刺劍砍,殺死曹營名將五十餘員。
總而言之,趙雲一生功勛無數,集才德於一體,攬智勇於一身,故而一直被世人喜歡!
『柒』 三國蜀漢虎將二代結局如何呢
三國群雄,經過羅貫中演義之後,蜀漢大將大放異彩。然而,到了蜀漢中後期,這些將相的後代們無不在蜀國重要崗位上繼續貢獻力量。他們的孩子,深受亂世環境和父輩事業的影響,多數人都是選擇了入軍旅。
5.黃忠後代:黃敘是黃忠唯一的兒子,從小身體羸弱,後早死,並沒有留下子嗣,可以說,黃忠是五虎將中晚景較為凄慘的一個人,有人猜測黃忠之所以成名較晚,很大原因是在為自己的兒子尋醫問葯。
『捌』 三國中關於趙雲的外貌描寫
《三國演義》對趙雲相貌的描寫是「生得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威風凜凜」。
《雲別傳》記載:「雲身長八尺,姿顏雄偉」。漢代的八尺,大約相當於現在的1.88米,而「姿顏雄偉」也說明趙雲這個人器宇軒昂,相貌堂堂。
(8)三國蜀漢虎將趙雲工筆畫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一身是膽
三國時期,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黃忠於定軍山斬夏侯淵,曹操親領大軍至漢中。一次,曹軍運米至北山下,黃忠領兵去奪取,過時未還。
趙雲領少數騎接應,中途突然和大隊曹軍遭遇。趙雲毫無懼色,突擊其陣,將敵軍打散。趙雲且戰且退,曹軍又匯合起來,追至趙雲營寨。趙雲入營之後採用「空營計」,大開營門,偃旗息鼓。
曹軍懷疑有埋伏,不敢進攻,急忙退走。這時趙雲令軍士齊擊戰鼓,鼓聲震天,並用勁弩在後面射擊曹軍。曹軍驚駭,自相踐踏,大敗而走。
第二天,劉備來到趙雲營寨,察看昨天作戰的地方,不禁稱贊說:「子龍一身都是膽啊!」於是大擺宴席,作樂喝酒歡娛直到天黑。軍中將士亦稱呼趙雲為虎威將軍。
『玖』 歷史上的三國中蜀國四虎上將為何沒有趙雲而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五虎上將
歷史上蜀國既沒有四虎上將,也沒有五虎上將,只是陳壽的三國志將關張馬黃並列一傳。
陳壽在三國志中為趙雲作傳雖字數很少,但將其與關張馬黃並列,是考慮到他們的勇猛相敵,功勞相匹,如果趙雲不與關張馬黃相類,陳壽完全可以將他歸在其他人中,沒有必要湊人數。這至少證明趙雲是有資格與關張馬黃平起平坐的。
此外,〈雲別傳〉所載諸事跡,毫無疑問地證明了趙雲是一位智勇雙全、有膽有識的虎將,且其政治遠見和戰略判斷是其他四將所不能及。〈雲別傳〉雖非正傳,但也不能認為其毫不可信。
有人說趙雲一生的官位並不很顯赫,甚至還不如魏延,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理解。趙雲的角色是掌內事,是禁軍統領,這一職務非親信心腹智勇足備之人不能勝任。「中護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職務。蜀的中央軍,《歷代兵制》說:「蜀置五軍。其左、右將軍、督、護一人,其中師、監、護、典、參軍各一人,其前師、將軍、監、護、督軍各一人,其後督、將軍、兼一人。其將校略如漢。」五軍即前、後、左、右、中軍,中軍與曹魏一樣同時又是宿衛部隊,前、後、左、右四軍略等於曹魏的外軍。據《三國志.蜀志.關張馬黃趙傳》,前、後、左、右軍的統帥分別是前將軍、後將軍、左將軍、右將軍。而中軍,由於蜀國沒有設置中領軍,故而以中護軍為統帥。因而關張馬黃趙分別為前右左後中五軍的軍事統帥,陳壽將其列為一類立傳,自有其道理。趙雲之所以沒有留下斬將奪關的輝煌戰績,是因為中軍與外軍的分工不同。趙雲的職責在禁衛而不在臨陣破敵,重防禦而不可主動出擊,他很少有機會像關張馬黃那樣統領大兵與敵正面交鋒,因為領袖安全才是第一要務,擅自進攻反而是失職行為。從這個角度再看趙雲的事跡,作為中軍統帥他做得非常出色,正如關張馬黃作為外軍統帥甚稱其職一樣,趙雲在他的工作崗位上功勞卓著無可挑剔,切不可因為其工作性質不同就歧視於他。
『拾』 三國中關於趙雲的外貌描寫
《三國演義》對趙雲相貌的描寫是「生得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威風凜凜」。 《雲別傳》記載:「雲身長八尺,姿顏雄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