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夕陽西下的為背景的詩句
天凈沙·秋思
【作者】馬致遠
【朝代】元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譯文
天色黃昏,一群烏鴉落在枯藤纏繞的老樹上,發出凄厲的哀鳴。
小橋下流水嘩嘩作響,小橋邊庄戶人家炊煙裊裊。
古道上一匹瘦馬,頂著西風艱難地前行。
夕陽漸漸地失去了光澤,從西邊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獨的旅人漂泊在遙遠的地方。
❷ 以夕陽西下的為背景的詩句有哪些
1.《天凈沙 秋思》
年代: 元 作者: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2.《水仙子·青山隱隱水茫茫》
年代: 元 作者: 元無名氏
青山隱隱水茫茫,時節登高卻異鄉。
孤城孤客孤舟上,鐵石人也斷腸,
淚漣漣斷送了秋光。
黃花夢,一夜香,過了重陽。
夕陽西下水東流,一事無成兩鬢秋。
傷心人比黃花瘦,怯重陽九月九,
強登臨情思幽幽,
望故國三千里,倚秋風十二樓。
沒來由惹起閑愁。
常記得離筵飲泣餞行時,
折盡青青楊柳枝。
欲拈斑管書心事,
無那可乾坤天樣般紙。
意懸懸訴不盡相思,
謾寫下鴛鴦字,空吟就花月詞,
憑何人付與嬌姿。
3.《寶鼎現·夕陽西下》
年代: 宋 作者: 范周
夕陽西下,暮靄紅隘,香風羅綺。乘麗景、華燈爭放,濃焰燒空連錦砌。睹皓月、浸嚴城如畫,花影寒籠絳蕊。漸掩映、芙蓉萬頃,迤邐齊開秋水。太守無限行歌意。擁麾幢、光動珠翠。傾萬井、歌台舞榭,瞻望朱輪駢鼓吹。控寶馬、耀貔貅千騎。銀燭交光數里。似亂簇、寒星萬點,擁入蓬壺影里。宴閣多才,環艷粉、瑤簪珠履。恐看看、丹詔催奉,宸游燕侍。便趁早、占通宵醉。緩引笙歌妓。任畫角、吹老寒梅,月落西樓十二。
4.《女冠子 元夕》
年代: 宋 作者: 蔣捷
蕙花香也。雪晴池館如畫。春風飛到,寶釵樓上,一片笙簫,琉璃光射。而今燈漫掛。不是暗塵明月,那時元夜。況年來、心懶意怯,羞與蛾兒爭耍。
江城人悄初更打。問繁華誰解,再向天公借。剔殘紅灺。但夢里隱隱,鈿車羅帕。吳箋銀粉砑。待把舊家風景,寫成閑話。笑綠鬟鄰女,倚窗猶唱,夕陽西下。
5.《小重山·溪上秋來晚更宜》
年代: 宋 作者: 吳潛
溪上秋來晚更宜。夕陽西下處,碧雲堆。誰家舟子采蓮歸。雙白鷺,驚起背人飛。煙水漸凄迷。漁燈三數點,乍明時。西風一陣白蘋湄。凝佇久,心事有誰知。
❸ 求一張圖片,畫面時一個女的騎著一個自行車,背景是夕陽西下的時候,這圖片屬於那些非主流圖片,急用。
我找到幾張,給我你的郵箱,我發給你
❹ 夕陽西下的為背景的詩句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❺ 晏殊浣溪沙寫作背景
寫作背景
這是晏殊《珠玉詞》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作者一生歷居顯官要職,仕途平坦,但政績平平。作品在歌酒風月、閑情逸致吟詠中,也常流露出官僚文人由精神空虛而產生的年華易逝、遲暮落寞的感傷。《浣溪沙》這首詞寫的就是作者對光陰流逝的悵惘和對春天消失的惋惜之情。
原文: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譯文:
聽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還是去年的天氣舊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陽何時才能回來?
花兒總要凋落讓人無可奈何,似曾相識的春燕又歸來,獨自在花香小徑里徘徊。
出自宋代詞人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選自《珠玉詞》。
(5)夕陽西下卡通小路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詩詞賞析
這首詞寫傷春抒情,將時間與空間交織在一起,用詞造句都圓潤流暢之極,其中蘊含著無限深意,耐人尋味,能給人以哲思和藝術上的雙重享受。
上片首句「一曲新詞酒一杯」,讓人覺得歡快而又流暢,乍讀起來,帶著一種瀟灑而又輕松的語調,然而面對這樣愉快的心情,作者想起的卻是去年那個時候的類似景象。
還是和去年類似的天氣,和去年一樣的亭台樓閣,美酒和清歌一樣仍在,但是,「夕陽西下幾時回?」雖然舊物依然,可惜美好的事物一旦逝去之後,就真的逝去了,不可重復,不可挽回。這正是時光易逝、人事變更,一切不可重復。
下闋一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渾如天成,含蓄而不失傳神。因為一切花和春的逝去都是時光流逝的結果,是不可抗拒的規律。
雖然惋惜卻也「無可奈何」,但是正如夕陽西下之後,逝去的雖然不再回來,可是還有希望,這希望便是「燕歸來」的喜悅。正是在絕望中蘊含著無盡的希望,以此來喻生活,也不為過。
「小園香徑獨徘徊」,即是說他獨自一人在花間踱來踱去,心情無法平靜。這里傷春的感情勝於惜春的感情,含著淡淡的哀愁,情調是低沉的。
這首詞中所寫,都是尋常所見的事物,但是其中卻蘊含著極大的道理:一切美好之事物最終都會消逝不見,但是在消逝之中,必然會產生新的其他的美好事物,但卻已經不是原來的機械重復,因此是「似曾相識」的。
名家點評
明代文學家楊慎《詞品》中記載:「無可奈何」二語工麗,天然奇偶。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兩句被楊慎譽為「天然奇偶」傳誦千古的佳句,精緻華麗,是詩詞中非常對偶的句子。
❻ 仿寫天靜沙 秋思 以夕陽西下為背景 快樂表達你的快樂
漫蹤江野,蝶舞飛揚一片白。
——題記
秋去,冬已至。
冷澀稀薄的空氣為陳舊的玻璃鍍上了一層晶瑩的霧氣,更添幾分神秘之感。於是遙望窗外,一片朦朧。
推開窗,迎著寒風艱澀地去俯望地面的景色,所有的花草樹木,汽車房屋,包括一個個或是行色匆匆,或 是優哉游哉的人物,霎時間從那一片白轉為各式各樣的色彩,美輪美奐,卻顯得死氣沉沉。
正埋頭凝思時,忽然,鄰居孩子驚喜的聲音傳入我的耳朵:「下雪了。」
我不動聲色地下樓,把所有的喜悅深深藏在心底。在我的印象中,雪本就是靜謐的,賞雪的人,不亦該如此么?
盈盈的雪片似一隻只潔白的玉蝶,優美地旋轉飛舞,展示著自己素雅而又高貴的一面;又宛若一瓣瓣冰清玉潔的梨花,由風卷著,散落到天涯海角,帶去她們最後的芬芳。
一串串細密而又精巧的銀珠形成了美麗的羅幕,垂在我的眼前,讓我為之陶醉。耳畔不時傳來兒童的嬉笑聲,為這冷冷的冬添了不少生機。
到了半夜,雪停了。黯淡的世界中,只有雪在路燈的映照下依然白得耀眼,還帶著絢麗的七彩。想不到這素凈的雪,也是這般流光溢彩!
淡淡的臘梅幽香浮動在這銀裝素裹的城市裡,讓人陶醉其中,無法自拔。於是那首詩又湧上我的心頭——
片片飛花霜染顏,水剪瓊瑤醉蓬萊。
廣寒冰階猶覺冷,人間柳絮似春開。
幾度梅枝赧低眉,一世滄海傲清白。
鴻鵠玲瓏千疊羽,洞賓仙袂衣上采。
漁樵苦釣寒江雪,忽聞雲邊謫仙來。
翩翩更甚飛燕足,裊裊黯淡玉環態。
欲盛絲縷濯凡塵,恐驚風月無可奈。
❼ 古道西風瘦馬斷腸人在天涯什麼意思
意思是古道上一匹瘦馬,頂著西風艱難地前行。夕陽漸漸地失去了光澤,從西邊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獨的旅人漂泊在遙遠的地方。
出自元代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這首小令寓情於景,生動的表現了一個長期流落異鄉的人的悲哀。這首小令句法別致,前三行全由名詞性片語構成,一共列出九種景物,言簡而義豐。 「斷腸」二字為詩眼。抒發了一個飄零天涯的遊子在秋天思念故鄉、倦於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這首小令寄情於物,把凄苦愁楚之情,通過眾多自然景物的鮮明形象,濃重的深秋色彩,刻畫得淋漓盡致。
《天凈沙·秋思》解釋:
《天凈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馬致遠創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
此曲以多種景物並置,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圖,讓天涯遊子騎一匹瘦馬出現在一派凄涼的背景上,從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調,它抒發了一個飄零天涯的遊子在秋天思念故鄉、倦於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這支小令句法別致,前三句全由名詞性片語構成,一共列出九種景物,言簡而意豐。全曲僅五句二十八字,語言極為凝練卻容量巨大,意蘊深遠,結構精巧,頓挫有致,被後人譽為「秋思之祖」。
❽ 一個女生把她的微信背景牆改為夕陽西下的街道,這是個什麼意思,來懂的大神解惑!我非常感謝! 對男女感
沒什麼意思吧!或許剛好符合她此刻的心情意境吧!
❾ 浣溪沙原文及翻譯
北宋·晏殊《浣溪沙》原文: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白話釋義:聽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還是去年的天氣舊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陽何時再回來?那花兒落去我也無可奈何,那歸來的燕子似曾相識,在小園的花徑上獨自徘徊。
(9)夕陽西下卡通小路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晏殊從小聰明好學,5歲就能創作有「神童」之稱。景德元年(1004年),江南按撫張知白聽說這件事,將他以神童的身份推薦。
次年,14歲的晏殊和來自各地的數千名考生同時入殿參加考試,晏殊的神色毫不膽攝,用筆很快完成了答卷。
受到真宗的嘉賞,賜同進士出身。宰相寇準說道:「晏殊是外地人」皇帝回答道:「張九齡難道不是外地人嗎?」過了兩天,又要進行詩、賦、論的考試,晏殊上奏說道「我曾經做過這些題,請用別的題來測試我。」
他的真誠與才華更受到真宗的贊賞,授其秘書省正事,留秘閣讀書深造。他學習勤奮,交友持重,深得直使館陳彭年的器重。三年,召試中書,任太常寺奉禮郎。
文章賞析:
這是晏殊詞中最為膾炙人口的篇章。全詞抒發了悼惜殘春之情,表達了時光易逝,難以追挽的傷感。
起句「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寫對酒聽歌的現境。從復疊錯綜的句式、輕快流利的語調中可以體味出,詞人面對現境時,開始是懷著輕松喜悅的感情,帶著瀟灑安閑的意態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於宴飲涵詠之樂。
的確,作為安享尊榮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習於問津、也樂於問津的娛情遣興方式之一。但邊聽邊飲,這現境卻又不期然而然地觸發對「去年」所歷類似境界的追憶:也是和「今年」一樣的暮春天氣,面對的也是和眼前一樣的樓台亭閣,一樣的清歌美酒。
然而,似乎一切依舊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覺到有的東西已經起了難以逆轉的變化,這便是悠悠流逝的歲月和與此相關的一系列人事。此句中正包蘊著一種景物依舊而人事全非的懷舊之感。
在這種懷舊之感中又糅合著深婉的傷今之情。這樣,作者縱然襟懷沖澹,有些微微的傷感。於是詞人從心底湧出這樣的喟嘆:「夕陽西下幾時回?」夕陽西下,是眼前景。但詞人由此觸發的,卻是對美好景物情事的流連,對時光流逝的悵惘,以及對美好事物重現的微茫的希望。
這是即景興感,但所感者實際上已不限於眼前的情事,而是擴展到整個人生,其中不僅有感性活動,而且包含著某種哲理性的沉思。夕陽西下,是無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於它的東升再現,而時光的流逝、人事的變更,卻再也無法重復。細味「幾時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種企盼其返、卻又情知難返的紆細心態。
下篇仍以融情於景的筆法申發前意。「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兩句都是描寫春天的,妙在對仗工整。
為天然奇偶句,此句工巧而渾成、流利而含蓄,聲韻和諧,寓意深婉,用虛字構成工整的對仗、唱嘆傳神方面表現出詞人的巧思深情,也是這首詞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這一聯所含的意蓄。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時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雖然惋惜流連也無濟於事,所以說「無可奈何」,這一句承上「夕陽西下」;然而這暮春天氣中,所感受到的並不只是無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還有令人欣慰的重現,那翩翩歸來的燕子就像是去年曾此處安巢的舊時相識。
這一句應上「幾時回」。花落、燕歸雖也是眼前景,但一經與「無可奈何」、「似曾相識」相聯系,它們的內涵便變得非常廣泛,意境非常深刻,帶有美好事物的象徵意味。
惋惜與欣慰的交織中,蘊含著某種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現,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只不過這種重現畢竟不等於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動地重現,它只是「似曾相識」罷了。
滲透在句中的是一種混雜著眷戀和悵惆,既似沖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悵觸。唯其如此,此聯作者既用於此詞,又用於《示張寺丞王校勘》一詩。「小園香徑獨徘徊」,即是說他獨自一人在花間踱來踱去,心情無法平靜。這里傷春的感情勝於惜春的感情,含著淡淡的哀愁,情調是低沉的。
此詞之所以膾炙人口,廣為傳誦,其根本的原因於情中有思。詞中似乎於無意間描寫司空見慣的現象,卻有哲理的意味,啟迪人們從更高層次思索宇宙人生問題。詞中涉及到時間永恆而人生有限這樣深廣的意念,卻表現得十分含蓄。
文章簡介:
《浣溪沙》是宋代詞人晏殊的代表作。此詞雖含傷春惜時之意,卻實為感慨抒懷之情,悼惜殘春,感傷年華的飛逝,又暗寓懷人之意。
詞之上片綰合今昔,疊印時空,重在思昔;下片則巧借眼前景物,重在傷今。全詞語言圓轉流利,通俗曉暢,清麗自然,意蘊深沉,啟人神智,耐人尋味。
詞中對宇宙人生的深思,給人以哲理性的啟迪和美的藝術享受。其中「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兩句歷來為人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