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李白簡介課件背景圖片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李白簡介課件背景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1-21 15:07:21

A. 李白的資料和背景資料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生活在唐朝,唐王朝成為中國歷史上政治清明、經濟發達、軍事強大、文化繁榮的朝代。國力的強盛,政策的開明為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儒、道、佛三家思想並行發展,這一切為唐人展開了一條寬闊的道路。盛唐的士子們因此對人生普遍抱有一種積極、樂觀、進取的態度,集自信與狂傲於一身。在李白身上更具有理想色彩,使其成為盛唐精神的一個標志。

(1)李白簡介課件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後世人們給予了李白很高的評價,他不一定是中國最好的詩人,但他一定是中國最有名的詩人。他不是浪漫主義流派的師祖,但他絕對是流派里最成功的掌門。

他的名字不只是一個名號,而且是一種態度,一種精神,是中華民族文化精神內核不可或缺,舉足輕重的一部分。他開辟了一種人生。一種不隱於世,又不迷其中的人生。從此中國人不在只有忠君愛國抱石投江,採菊東籬悠然望山的人生選擇。

一生如海,有人潛泳,有人乘舟,而他卻獨獨選擇了蜻蜓點水般的飄逸輕功,李白活出盛世里最好的自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李白

參考資料來源:央視網-詩仙李白

B. 李白簡介,越簡單越好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詩仙,浪漫主義大詩人,與杜甫並稱「李杜」。 嗜酒如命,喜游覽名山大川。我國文學史上首屈一指的詩人。詩風飄逸豪放,想像瑰麗奇特。代表詩篇有《蜀道難》等。

C. 李白資料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中國唐朝詩人,自言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先世西涼武昭王李嵩之後,與李唐皇室同宗。幼時內遷,寄籍劍南道綿州(今四川省江油昌隆縣)。

李白有「詩仙」、「詩俠」、「酒仙」、「謫仙人」等稱呼,活躍於盛唐,為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杜甫合稱「李杜」。被賀知章驚呼為「天上謫仙」。

李白曾經在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供奉翰林。但是由於他桀驁不馴的性格,所以僅僅不到兩年他就離開了長安。

據說是因為他作的《清平調》得罪了當時寵冠後宮的楊貴妃(因李白命「力士脫靴」,高力士引以為大恥,因而以言語誘使楊貴妃認為「可憐飛燕倚新妝」幾句是諷刺她)而不容於宮中。

天寶十一年(752年)李白年屆五十二歲,北上途中游廣平郡邯鄲、臨洺、清漳等地。十月,抵幽州。初有立功邊疆思想,在邊地習騎射。後發現安祿山野心,登黃金台痛哭。不久即離幽州南下。

李白晚年在江南一帶漂泊。在他61歲時,聽到太尉李光弼率領大軍討伐安史叛軍,於是他北上准備追隨李光弼從軍殺敵,但是中途因病折回。第二年,李白投奔他的族叔、當時在當塗(今屬安徽省馬鞍山)當縣令的李陽冰。同年11月,李白病逝於寓所,終年61歲,葬當塗龍山。

(3)李白簡介課件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李白詩歌取材廣闊,想像豐富,豪邁奔放,為唐詩冠冕。後世詩人如宋代的蘇軾、陸游、辛棄疾、明代的高啟、清代的龔自珍等均深受李白詩歌的影響。

李白一生創作大量的詩歌,絕大多數已散佚,流傳至今的只有九百多首。他的詩歌創作涉及的中國古典詩歌的題材非常廣泛,而且在許多題材都有名作出現,而且因為際遇的不同,每個時期的詩風都有所不同。

李白在所有詩歌體裁都有千古絕唱。李白鍾好古體詩,擅長七言歌行、五言古詩、樂府詩、五七言絕句和五言律詩。李白詩風浪漫,包羅萬象,繼承陳子昂提倡的詩歌革命,反對南齊、蕭梁以來的形式主義,把南朝以來柔弱華靡的文風,一掃而空。無論在內容或形式上,唐詩都得到創造性發展。

李白擅用樂府民歌的語言,很少雕飾,自然率真。樂府精神和民歌語言的運用,達到了極其成熟和解放的階段。李詩想像豐富,結構奇特,極度誇張,比喻生動,並運用大量神話傳說。

D. 李白的身世背景

長安元年(701年),李白,字太白。其生地今一般認為是唐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隆(後避玄宗諱改為昌明)青蓮鄉。祖籍為甘肅天水。其家世、家族皆不詳。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

拓展資料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庄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E. 李白的詳細資料和圖片

http://ke..com/view/2133.htm

F. 李白簡介(簡單介紹人物)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庄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6)李白簡介課件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人物生平

神龍元年(705年), 十一月,武則天去世。李白五歲。發蒙讀書始於是年。《上安州裴長史書》雲:「五歲誦六甲。」六甲,唐代的小學識字課本,長史,州之次官。

開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歲。已有詩賦多首,並得到一些社會名流的推崇與獎掖,開始從事社會干謁活動。亦開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好劍術,喜任俠。是年岑參生。

開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出蜀,「仗劍去國,辭親遠游」。

開元二十三年(735年),玄宗又一次狩獵,正好李白也在西遊,乘機獻上《大獵賦》,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賞識。他的《大獵賦》希圖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聖朝園池遐荒,殫窮六合」,幅員遼闊,境況與前代大不相同,誇耀本朝遠勝漢朝,並在結尾處宣講道教的玄埋,以契合玄宗當時崇尚道教的心情。

天寶四載(745年)秋天,李白與杜甫在東魯第三次會見。短短一年多的時間,他們兩次相約,三次會見,知交之情不斷加深。他們一道尋訪隱士高人,也偕同去齊州拜訪過當時馳名天下的文章家、書法家李邕。就在這年冬天,李杜兩人分手。

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李白與妻子宗氏一道南奔避難。春在當塗。旋聞洛陽失陷,中原橫潰,乃自當塗返宣城,避難刻中(今浙江省膝縣)。秋,聞玄宗奔蜀,遂沿長江西上,入廬山屏風疊隱居。

上元三年 (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給了李陽冰,賦《臨終歌》而與世長辭。

G. 李白的背景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
純手工打造,望採納!

H. 李白的資料和生活背景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幕,更上一層樓。

I. 李白的時代背景

李白 (701—762), 字太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縣),隋朝末年,遷徙到中亞碎葉城(今蘇聯托可馬克),李白即誕生於此。五歲時,其家遷入綿州>彰明縣(今四川江油縣)。二十歲時隻身出川,開始了廣泛漫遊,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今湖北省安陸縣)。他到處游歷,希望結交朋友,干謁社會名流,從而得到引薦,> 一舉登上高位,去實現政治理想和>抱負。可是,十年漫遊,卻一事無成。他又繼續北上太原、長安,東到齊、魯各地,並寓居山東任城(今山東濟寧)。這時他已結交了不少名流,創作了大量優秀詩篇,詩名滿天下。天寶初年,由道士吳人筠推薦,唐玄宗朝他進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權貴的讒悔,於天寶三、四年間(公元 744或745年),被排擠出京。此後,他在江、淮一帶盤桓,思想極度煩悶。於天寶十四年(公元75年)冬,安祿山叛亂,他這時正隱居廬山,適逢永王李遴的大軍東下, 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後來李遴反叛肅宗,被消滅,李白受牽連,被判處流放夜郎(今貴州省境內),中途遇赦放還,往來於潯陽(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寶應元年(公元762年),病死於安徽當塗縣。李白生活在唐代極盛時期,具有「濟蒼生」 、「安黎元」的進步理想,畢生為實現這一理想而奮斗。它的大量詩篇,既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繁榮氣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統治集團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在藝術上,他的詩想像新奇,感情強烈,意境奇偉瑰麗,語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邁的藝術風格,達到了我國古代積極浪漫主義詩歌藝術的高峰。存詩900餘首,有《李太白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