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岳飛背上「精忠報國」四字真是岳母刺上去的嗎
是岳飛母親在岳飛背上刺的「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如果不是他母親刺字,又會有誰敢在岳飛背上刺字呢?
岳飛自從軍後,作戰英勇,屢建奇功,受到了抗金大將軍宗澤的器重,成了一名智勇雙全的青年將領。他時刻不忘宋徽宗、宋欽宗被囚禁的「靖康之恥」時刻准備著揮師北上,收復被金兵掠奪的大片國土。岳飛率領自己的部隊,聯合各路義軍,組建成一支強大的軍隊,由岳飛統帥的這支部隊作戰英勇,屢建奇功,被人民稱為「岳家軍」,從此「岳家軍」成為了讓金軍威風螞檔喪膽的隊伍,連金軍的統帥也曾感慨萬千的說岳家軍很厲害,岳飛真的是民族英雄,宏團母親也是民族好母親。
2. 岳飛的事跡和圖片
岳飛的故事:
1103年,岳飛生於相州湯陰(今河南湯陰)一個農家,出生之時有大鳥飛鳴掠過屋頂,故取名飛、字鵬舉。少時家貧,日間耕田割草,晚上以柴照明念書習字,尤喜讀兵書。岳飛體魄強健、寡言淳厚、剛直義氣且勇力過人,十幾歲已能拉300斤硬弓、960斤腰弩,能左右開弓射箭,槍法「一縣無敵」。
岳飛20歲入伍,投奔真定(今河北正定)安撫使,但不久因父喪回鄉,兩年後,再投河東路平定軍。1126年,金軍攻汴京,朝廷風雨飄搖,欽宗弟趙構以「天下兵馬大元帥」名義招募義勇民兵,岳飛投其帳下,因率百騎斬殺金軍幾千有功,被升為秉義郎。
不久,趙構改派岳飛至老將宗澤麾下,赴澶州援救汴京,自己卻視望不前,待金軍纖讓1127年4月攻入汴京將徽、欽二宗及後妃、大臣等三千人和無數財寶擄走北歸後遂於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是為宋高宗。高宗任命宗澤為開封知府兼東京留守,聽信寵臣黃潛善等勸說,反「戰」而主和。岳飛上書怒斥議和力主回擊,反被以「越職」罪免去職務虛豎臘。
三個月後,岳差滑飛投奔河北路招撫使張所,頗受賞識,曾在王彥統轄下抗金,渡河收復新鄉。因與王彥不和,轉戰汴京,再次投奔宗澤,在黃河以南連續戰勝金軍。次年,曾24次上書高宗請求還都的老將宗澤憂憤成疾,臨終三呼「渡河!」而亡,岳飛隨接替東京留守的杜充南下,退往建康(今江蘇南京市)。1129年冬,金軍由兀術(即宗弼,金太祖阿骨打第4子)統率大舉南侵,渡江攻入建康。高宗輾轉逃往海上,僅率臣八九人,乘樓船飄泊於溫州、台州一帶。
岳飛奉命收復建康,先率部在城南牛頭山埋伏,深夜派百名黑衣戰士混入敵營,使金軍於夢中,互相殘殺,又伺機捕捉敵人哨兵,獲知敵北撤路線,火速趕往靜安鎮,橫刀躍馬沖入敵軍,往來翻飛擊斃敵軍無數,乘勝進駐建康後,升任通(今江蘇南通)、泰(今江蘇泰州)鎮撫使。岳飛由此嶄露頭角。
1130年,金扶植漢奸劉豫割據河南、淮北建立偽齊政權,使其牽制南宋以緩和宋對金的直接威脅。放回降臣原宋御史中丞秦檜,讓他勸誘高宗稱臣行南北分治。同時由兀術率主力征服川、陝,以斷南宋兵糧之援。
南宋相應在江淮之間有防,派岳飛防守江州(今江西九江)至江陵(今湖北江陵)一線,岳飛先平定叛軍、游寇及農民起義,收編精兵,以後三次主動出擊大獲全勝。
第一次在1134年,岳飛率軍從江州出征,收復偽齊佔領的襄陽等六州之地。在隨州(今湖北隨縣)岳飛的16歲長子岳雲,手握各重80斤的鐵錘力奪頭功。在襄陽,岳飛慧眼識破敵人以騎兵布防江岸,以步兵擺陣闊野的破綻,令部將以手持長槍的步兵攻敵騎兵,使其陣腳大亂,互相爭擠奪路,落入江中。又以騎兵將敵步兵殺得丟盔卸甲,擊潰偽齊主力。僅三個月即順利收復六州,保住了長江中游,打通了通往川陝之路,扭轉了南宋的被動局面,增強了軍民抗敵的勇氣和信心。32歲的岳飛被破例提升為清遠節度使,又進封武昌郡開國侯,享受劉光世、韓世忠、張俊同等的宋朝最高殊榮。
由於高宗嚴令不得越界追敵擴大事態,岳飛只得率軍回鄂州(今湖北武昌)駐防,期盼著「何日請纓提勁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年底,金、齊聯軍進逼廬州(今安徽合肥),高宗「御札」岳飛東下解圍。牛皋等13騎先遣,略展「岳」字旗,已使敵軍心動搖,待援軍趕到又追殺敵軍30餘里,以至百里外的兀術大營也聞風北逃。
1135年夏,岳飛率軍鎮壓洞庭湖地區楊么起義,被朝廷封為開國公。岳家軍由於收編起義軍人數猛增。次年,岳家軍第二次北上出擊,收復洛陽西南險要之地,奪取燒毀偽齊糧秣,逼近黃河。因朝廷不供軍糧,功敗垂成。雖升職太尉,壯志難酬,填《滿江紅 》抒懷: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
壯士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1137年,金下令取消節節敗退的偽齊,以歸還河南、陝西為條件誘使南宋議和稱臣納貢。1139年元旦,秦檜代高宗向金使跪拜稱臣、接受金朝皇帝詔書,達成和議。岳飛堅決反對,上表稱「和好不可恃」,並四次奏辭因和議而賞封給他的官銜,遭秦檜忌恨。
果然,金軍於1140年5月撕毀和約,四路伐宋。高宗大驚失色,不得不下令各軍分別抵抗。岳飛第三次出擊,令所部一支分路進攻河南,一支重返河北,自己率主力從正面向汴京推進。40多天,先後收復陳州(今河南淮陽)等重鎮,從三面形成對汴京的包圍圈。7月初,岳飛以少數輕騎駐守郾城,每天派小股人馬向金軍挑戰。兀術由小路進軍至城北20里處與岳家軍相遇。
岳飛命岳雲先闖敵陣,苦戰幾十回合,獲勝。兀術遂以有「常勝軍」之稱的「鐵塔兵」、「拐子馬」襲來。「鐵塔兵」是金兀術侍衛親軍,由三千餘頭戴雙層鐵盔、身披重甲的騎兵組成,每推進一段,後面便置障礙,只能前進不能後退。正面沖鋒時,猶如一道鐵牆。左右兩翼配備輕騎兵一萬五千,常在戰斗最激烈時突然出擊,稱「拐子馬」。待敵軍臨近,岳飛指揮經過專門訓練的步兵手持「麻扎刀」和大斧專砍馬腿,使敵馬翻人仰不得前進。從午後直戰至天黑,金軍大敗。
接著,在郾城附近連戰連捷。在穎昌(今河南許昌)再殺退兀術的十萬步兵和三萬騎兵。金軍全線崩潰,副帥斃命,兀術敗逃。岳飛上書高宗:此乃「陛下中興之機,金賊必亡之日」。並親率岳家軍追抵朱仙鎮,距汴京僅45里,與義軍配合將兀術圍困在汴京,派猛將率500精騎與十萬金軍對陣。
兀術哀嘆:「自我起兵北方以來,沒有象今天這樣失敗過。」岳飛決心乘勝渡河收復河北,激勵部將:「直搗黃龍府,與諸君痛飲耳!」然而,高宗懾於岳飛震主之威,聽信秦檜奏言,「令岳飛暫且班師」,下令各路大軍一律撤回原駐地。岳飛銳意北伐,上奏道:「豪傑向風,士卒用命,時不再來,機難輕失。」高宗借口「孤軍不可久留」,一天催發12道金牌(即一尺長朱漆金字木牌),日行四五百里。岳飛涕淚交流,痛心疾首,大放悲聲:「十年之功,廢於一旦!」被迫撤軍。
此後,兀術提出「必殺飛,始可和」的條件。高宗於1141年一舉剝奪韓世忠、張俊、岳飛的兵權,解散其軍隊。詔岳飛赴臨安(今浙江杭州)任樞密使。不久秦檜又唆使右諫議大夫萬俟以居功頹惰彈劾岳飛,使罷官出朝。再誣陷岳飛與岳雲及部將張憲謀反,將岳飛逮捕入獄,由高宗親自審理此案。審訊中御史中丞何鑄被岳飛背上由老母親手刺上的「精忠報國」四個大字深深感動,轉而為岳飛鳴冤,朝廷改由萬俟接任審理。同年底,宋金議和,規定;宋金以東起淮水,西至大散關(今陝西寶雞西南)為界;南宋每年向金納貢銀絹各25萬匹兩;南宋稱臣,且「世世子孫謹守臣節」。
1142年1月,岳飛被以「莫須有」(即或許有)罪賜死,岳飛手書:「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後,將毒酒一飲而盡,時年39歲。
岳飛死後,全家被抄,五子中除岳霖被人收養,余皆或充軍嶺南,或逃往湖廣。甚至下屬也被株連罷免或處死。直至高宗退位,孝宗為鼓士氣,平民憤。才追復岳飛官職,將其遺骸依禮遷葬於西湖棲霞嶺下。寧宗時,追封岳飛為「鄂王」;立岳廟。
岳飛一生儉朴,不置田產,不積私財,不為後代鑽營利祿。用兵,一反出征前先授大將陣圖,由皇帝遙控的成制,岳飛認為按圖布陣是用兵的常法,但用好的關鍵則是將領審時度勢以變制。岳飛治軍嚴謹,紀律嚴明。人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撼山易,撼岳家軍難」。打仗時他身先士卒,與土兵共甘苦,從不居功自傲,贏得了歷代人民崇敬和同情。關於岳飛的傳說不僅很多,而且流傳的形式也多種多樣。在一些地方人們將油條稱為「油炸燴(音同檜)兒」。人們在杭州岳飛墓前鑄造了秦檜夫婦等四個鐵人,造象為雙手反剪面,向岳墳跪著,墓闕上懸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3. 電視劇《精忠報國》多穿幫,岳飛背後的刺字是盡忠還是精忠
電視劇《精忠報國》多穿幫,岳飛背後的刺字是盡忠還是精忠?
【 「盡忠報國」為什麼後來誤傳成了「精忠報國」?這很可能和宋高宗有關系。 】
「精忠」二字其實是出自殺害岳飛的罪魁禍首宋高宗趙構那裡。宋高宗曾經因為岳飛抗金有功,特賜給岳飛一面寫有「精忠岳飛」的大旗,作為他的戰旗,以示對他的鼓勵和褒獎。人們便把岳飛稱為「精忠」元帥,「精忠」二字成為了岳飛的代名詞,再加上他秉承母訓,盡忠報國,所以,人們就將「精忠岳飛」和「盡忠報國」合稱為「精忠報國」了。
《精忠旗傳奇》,內稱:「史言飛背有『精忠報國』四大字,系飛令張憲所刺」。如若這樣,「精忠報國」是【岳飛成為大將】後,命部將張憲刺的。
【兩字的區別】
盡忠:對人的勉勵,希望能夠忠心耿耿。
精忠:是一種評判,對人的稱贊
北京師范大學的游彪教授說,在明清時期,人們把「盡忠報國」變為「精忠報國」,其實更多的是在宣揚一種帝權,因為「精忠」這兩個字是宋高宗御賜的。想要激勵當時的老百姓在國家危難的時候,發揚這樣一種精忠報國的精神。在元朝的時候,蒙古人占統治地位,漢人的社會地位相對低下。到了明朝,盡管朱元璋建立起漢人統治的政權,但實際上明朝時期,外患仍然很嚴重,北方的蒙古勢力很強大,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全體老百姓用這種「精忠報國」的精神來鞏固和捍衛漢人的政權。所以「盡忠報國」就慢慢流傳成了「精忠報國」。這樣的解釋是非常合情合理的。
之所以觀眾都對「精忠報國」幾個字印象太深,還有幾種原因,就是我省的評書藝術家劉蘭芳的評書《岳飛傳》深入人心,30年來這部評書風靡大江南北,而這部評書就改編自清朝小說《說岳全傳》,其作者錢彩首先將「盡忠報國」改成了「精忠報國」。
據《精忠岳飛》導演唐季禮稱這是一版絕不戲說的電視劇,做這部劇起源於他在中央電視台偶遇岳飛後人、岳飛第28代子孫岳朝軍。兩人對岳飛題材的影視作品達成共識,不能有戲說成分。除了正史,唐季禮又參考了《說岳全書》、《岳飛傳》等,對此做適當選擇後融進劇本中。而黃曉明作為此次岳飛的扮演者,劉蘭芳老師也評價此劇:【「岳飛不再是評書中的神,而更是一個歷史中的真正的人。」】
4. 精忠報國,關於岳飛的個人資料都有哪些
岳飛是宋朝著名將領,個人最喜歡他的《滿江紅》,每讀一次都能激盪起滿腔熱血。
附一份他的年表:
年 代 年 齡 事 跡 時 事
宋徽宗崇寧二年(1103年) 1歲 二月十五日(即公歷3月24日),生於相州湯陰縣永和鄉孝悌里。 正月,蔡京任相。
政和三年 (1113年) 11歲 從刀槍手陳廣學武藝。
政和七年 (1117年) 15歲 居家務農與自學。
重和元年 (1118年) 16歲 娶妻劉氏。 宋遣使約金攻遼。
宣和元年 (1119年) 17歲 六月,長子岳雲出生。 宋江起義。
宣和三年 (1121年) 19歲 從周同學射箭。
宣和四年 (1122年) 20歲 應募為「敢戰士」,從軍征遼。父岳和病故,回家守孝。 宋軍攻遼失敗。金兵攻取燕京。
宣和六年 (1124年) 22歲 再次應募,往河東路平定軍當兵,不久升偏校。 河北等路發生水災,宋朝實行災年招兵。
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年) 24歲 三月,次子岳雷生。參加河東抗金戰事。九、十月間,平定軍陷落,回湯陰家中。冬,在相州從軍。隨大元帥往大名府。初隸宗澤。 金兵渡黃河南侵。閏十一月,宋都開封陷落。十二月,康王趙構開設大元帥府。
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 25歲 正月,與金兵戰於開德府。四月,隨大元帥往應天府。六、七月,上書要求抗金,被革職。八月,投奔張所,充中軍統領,升任統制。九月,隨王彥轉戰新鄉等地。後孤軍苦鬥太行山。冬,投歸宗澤。十二月,戰汜水關。 四月,徽、欽二帝被俘,北宋滅亡。五月,趙構即位於南京應天府(河南商丘),南宋建立。 十二月,金兵大舉南下。
建炎二年 (1128年) 26歲 春,參加滑州之戰。七月,進駐河南府,戰於汜水關、竹蘆渡。 七月初,抗金名將宗澤死。
建炎三年 (1129年) 27歲 自春至夏,擊破王善、張用等。七月,隨杜充撤往建康府。十月,擊破李成。十一月,隨陳淬迎擊金軍。十二月,南下廣德軍,克復溧陽。是年與李娃結婚。 金兵渡長江南侵。高宗南逃入海。
建炎四年 (1130年) 28歲 二月,進駐宜興張渚鎮。三月,戰常州。四、五月,復建康。七月,遷通泰鎮撫使,兼知泰州。九月,戰承州。十一月,棄泰州,戰南霸塘。三子岳霖生。 九月,金立劉豫為皇帝,建偽齊傀儡政權。十月,金遣秦檜歸宋。
紹興元年 (1131年) 29歲 三月至六月,破李成,降張用。七月,屯駐洪州。十二月,升神武副軍都統制。 秦檜任相。
紹興二年 (1132年) 30歲 四月至五月,破曹成。七月,屯駐江州。 秦檜罷相。朱勝非任相。
紹興三年 (1133年) 31歲 夏,鎮壓吉、虔州農民起義。九月,赴臨安朝見。任江西路、舒、蘄州制置使,神武後軍統制。 十二月,金、偽齊聯軍陷襄陽等地。
紹興四年 (1134年) 32歲 五月至七月,復襄漢六郡。移屯鄂州。八月,授清遠軍節度使,任湖北路、荊、襄、潭州制置使。十二月,初援淮西,戰廬州。 金兵勾結偽齊侵淮西。
紹興五年 (1135年) 33歲 二月,授鎮寧、崇信軍節度使,升神武後軍都統制。四月,四子岳震生。四月至六月,鎮壓楊么起義軍。十二月,升荊湖南、北、襄陽府路招討使。 金太宗完顏吳乞買死。 金熙宗完顏亶繼位。
紹興六年 (1136年) 34歲 二月,赴鎮江府商討軍事,往臨安朝見。三月,升湖北、京西路宣撫副使,移鎮武勝、定國軍節度使。母姚氏死。七、八月,復商、虢等州。十月,奉命援淮西,至江州而還。十一月、十二月,擊敗金、齊軍,戰何寨、蔡州、白塔、牛蹄等處。 宋、金戰爭形勢趨於穩定,南北相持。
紹興七年 (1137年) 35歲 二月,赴平江府朝見,授太尉,升宣撫使。三月,隨高宗往建康府。受命節制淮西軍。四至六月,憤而辭職,受命返鄂州復職。七月,請以本軍進討劉豫。秋冬,因淮西兵變,進駐江州。赴臨安朝見,建議立皇儲。 張浚罷相,趙鼎任相。金撻懶派掌權,偽齊被廢。
紹興八年 (1138年) 36歲 九月,赴臨安朝見,反對「和議」。 秦檜再度入相,宋、金進行議和。
紹興九年 (1139年) 37歲 正月,授開府儀同三司。上《謝講和赦表》。三月,五子岳靄生。四月,派軍護送趙士(亻褭)等祭掃西京八陵。九、十月,赴臨安朝見,收留義士李寶。 正月,宋、金第一次紹興和議達成。金完顏兀術掌握實權。
紹興十年 (1140年) 38歲 六月、閏六月、七月,連復蔡州、穎昌府、淮寧府、鄭州、汝州、虢州、河南府等地;派奇兵深入京東、河北、河東;大敗金軍於郾城、穎昌,進軍朱仙鎮,奉詔班師。八月,赴臨安朝見,請求辭職不準。 四月,金毀約大舉南侵。七月,宋高宗用金字牌令岳飛班師。
紹興十一年(1141年) 39歲 二、三月,援淮西。 四月,授樞密副使,罷兵權。五月至七月,出使楚州,營救韓世忠。八月,罷樞密副使。十月,入大理寺獄。十二月二十九日(即公歷1142年1月27日),遇害於大理寺獄中。 宋、金簽訂《紹興和議》。 宋、金南北對峙的局面最後確立。
因為上傳的圖片大小有限制,太小又看不清,所以把文字部分復制進來,看得有點亂。上面的日期沒特殊說明都是農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