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請問古典舞基本手型啊,手位啊,腳位啊是什麼
古典舞手位的基本手勢是蘭花指。
蘭花指,通常指大拇指和中指捏合,其餘三指展開的手勢。古典舞是指在民間傳統舞蹈的基礎上,經過歷代專業工作者提煉、整理、加工、創造,並經過較長時期藝術實踐的檢驗,流傳下來的被認為是具有一定典範意義的和古典風格特點的舞蹈。
手位有:單山膀、雙山膀、順風旗、托按掌、雙托掌、山膀按掌、沖掌、雙提襟。
腳位有:正步,八字步,丁字步,踏步。
(1)古典舞男生技巧圖片擴展閱讀:
古典舞技巧
1、中國古典舞基訓中的旋轉技巧,以擰傾形態的舞姿結構為主要特色,與芭蕾舞基訓中的旋轉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而中國古典舞基訓中的旋轉,除了有直體旋轉之外,很大的特點是身體形態在擰傾旋轉的舞姿造型上的轉,特別是「傾」的平衡重心上的轉,是在上下身成子午相的基礎上進行立體構圖塑造形象的。
2、以腰為軸的特點,形成中國古典舞基訓中轉的起「法兒」的多種多樣,而且多般是在動的過程中起的「法兒」。如大掖步轉、掃堂探海轉。
3、中國古典舞基訓中民族舞姿轉「風格性」很濃,有一部分民族舞姿轉,可以說是風格的延續和誇張。
4、民族舞姿轉的流動性與復合性比較強,空間變化幅度大,比如有由下往上的轉或由上往下的轉,還有在轉的過程中各種舞姿的復合和流動的特點。
⑵ 古典舞動作范疇有哪些
古典舞動作范疇如下:
一、古典舞基本手形、腳形、手位、腳位:
1、掌型:蘭花掌、虎口掌、五指分掌(兒童)。
2、拳型:半握拳、佛手拳、實心拳。
3、指型:單指、劍指。
4、基本腳型勾腳、綳腳、擓腳、勾綳腳。
5、基本手位:山膀位、按掌位、托掌位、提襟位、揚掌位。
6、基本腳位正步、丁字步、小八字步、大八字步、踏步、弓箭步、虛步。
2、翻身。
翻身是中國古典舞基訓中獨特的技巧形式,它是以腰為軸,身體在水平線傾斜狀態下的翻轉。動作自始至終貫穿著擰、仰、俯和旁提的、形態。
3、彈跳。
中國古典舞基訓中的彈跳,在用力的方法上要求輕、漂,要求運動過段叢程中松緊結合,發力要集中,過程的速度要快,握雀櫻講究「發力在根,用力在梢」,講究「寸勁」。在彈跳方面,民族的特性也越來越明顯,難度越來越大。
⑶ 古典舞的基本動作與解析
基本衡衫舞姿
吸腿:動力腿綳腳,膝蓋帶動順主力腿旁吸起90°。腳尖點在支撐腿膝關節前。
掖腿:動力腿綳腳,膝蓋帶動上提腳腕順主力腿向上抬至主力腿膝蓋窩。
端腿:動作腿擓腳,吸端至支撐腿髖關節處,呈水平狀態。
端腿展翅:也稱「老鷹展翅」。動力腿端腿,主力腿蹲,同時上身前俯去貼動力腿,手往後背膀子,眼順手的方向看出。
踹燕:動作腿在前腿90度的基礎上,身體後傾與動作腿保持水平,目視動作腿。
姿態斜腰:在前點步基礎上,主力腿蹲,骨盆向後傾約45°,送胯、橫擰,形成一個向後傾的大斜線,手收回到肋旁往3方向斜上方刺出,眼順手的方向看出,身體隨之往外擰傾側躺45°。頭、眼順手的方向看出。
前屈腿姿態斜腰:在姿態斜腰的基礎上,動作腿向前抬起90度,屈腿。
小射燕:稱「立身射燕」。 在後腿綳腳點地擰腰上動力腿小腿抬起,由膝蓋主動帶著向主力腿的正後方伸出,距離主力腿約6—7寸。散宴動力腿小腿曲時,膝蓋對主力腿膝蓋窩,小腿往前交叉。頭往擰腰的方向看出。
斜探海:在立身射燕舞姿的基礎上,加旁提和敞胸形成的舞姿,手帶領到托掌提肋彎腰,眼隨手然後看側下方形成斜探海舞姿。
大射燕:大掖步姿態的基礎上,動力腿小腿彎曲由膝蓋帶動向上抬起90°以上,要求 「大擰翻胸」,腿與頭在同一垂直面上形成兩頭上翹的舞姿,重心在主力腿膝蓋上,眼看抬腿的方向。
仰身後腿:也稱「紫金冠腰」。在後腿的基礎上,動作腿彎曲,仰身,手臂上側位。
探海:170°以上,骨盆前傾腆胸、抬頭,頭與動力腿腳尖兩頭上翹,構成頭頂與腳尖往正上方延伸,形成「圈」起來的圓的意識,主力腿腳要踩實,重心在腳掌上,形成時動力腿主動,上身被動
擰身探海:探海舞姿上擰腰,形成頭與動力腿往斜下角「圈」的意識,在女班用的較少。在男性訓練中分為直抬和掖伸兩種。動力腿往後擦出抬起探海,同時掀胯,山膀手領到托掌位,上身往主力腿一邊擰腰抻肋,眼看動力腿方向,兩手心朝上,重心在主力腿腳掌。
掀身探海:在探海的基礎上,上身與動力腿往斜後上角「圈」起來的感覺,動力腿一邊要掀身、掀胯,在掀身的基礎上敞胸、擰腰,動力腿盡量交叉著往頭頂斜上方抬高,主力腿重咐掘腔心在腳掌上,頭是側傾加自轉位的變化。
沖天炮:在探海舞姿上,由動力腿主動的再繼續往上抬到180°骨盆隨著腿的高度繼續向前傾到完全垂直的貼在主力腿上,形成一個直體前傾180°的垂直面,它的外形如站立著的「豎叉向前抱腿」,上下兩頭抻直、拉長。
踏步蹲:在踏步的基礎上,上身保持直立,左腳後撤到右腳跟旁腳掌著地全蹲,重心在兩腳之間,後腿膝蓋從前腿膝蓋的後窩向前腿的外側伸出,雙腿的大腿要重疊貼住,立腰、提胯,臀部不能坐在腳後跟上。
卧魚:在踏步蹲的基礎上,雙膝重疊,盤坐地面,上身擰仰,手臂托按掌。
(3)古典舞男生技巧圖片擴展閱讀:
四大要素
形、神、勁、律
一個成熟的古典民族演員在舞台展現的動作之所以具有審美價值和藝術魅力,是因為體現了「神」「形」「勁」「律」的高度融合。
這是中國古典舞的重要表現手段,「形」「神」「勁」「律」作為身韻基本要素,高度概括了身韻的全部內涵。
⑷ 古典舞手位的手勢是什麼
(1)單山膀:
小踏步,身體面向1點,目視8點雙手叉腰准備。動作時,右手順胯向下經體側撩掌至頭的前上方,然後蓋掌或者切掌至胸前,微扣腕向右拉開,至上臂與肩同平為止,身體面向2點,頭轉向8點。
(2)雙手膀:
丁子步或小踏步,身體面向1點,目視8點雙手叉腰准備。動作時眼隨右手拉成單山膀,然後眼隨左手拉成雙山膀,眼亮相於2點上方。
(3)順風旗:
小踏步,左手拉山膀,同時右手直接向上撩至托掌位,眼隨右手亮相於八點斜上方。
(4)雙托掌:
丁字步或小踏步,雙手叉腰准備。動作時雙手經體側撩至頭上,蓋掌於胸前交叉,向下分掌再撩掌至托掌位,眼隨右手亮相於8點下方。
(5)托按掌:
丁字步或小踏步,雙手叉腰准備。動作時右左手交替胸前晃手,成右托掌位,左按掌位,身體面向2點,眼亮相於8點斜上方。
(4)古典舞男生技巧圖片擴展閱讀:
1、中國式古典舞
中國的古典舞創立於五十年代,曾一度被一些人稱作「戲曲舞蹈」。它本身就是介於戲曲與舞蹈之間的混合物,也就是說還未完全從戲曲中蛻變出來,稱它為戲曲,它已去掉了戲曲中最重要的唱與念;說它是舞蹈,它還大量保持著戲曲的原態。
2、歐洲古典舞
一般都泛指為芭蕾舞。芭蕾,系法語Ballet的音譯。歐洲各國的古典舞劇統稱為芭蕾,是一種以歐洲古典舞蹈為主要表現手段,綜合音樂、戲劇、舞台美術等藝術形式的舞蹈品種。
由於其表演技術上一個重要特徵是女演員要穿特製的足尖舞鞋並用足尖立地跳舞,所以俗稱「足尖舞」。相傳,芭蕾最早起源於義大利,而形成於法國,十八世紀傳入俄國。
3、印度式古典舞
由婆羅多、卡塔克、卡達卡利、曼尼普利、奧迪西和庫契普迪六大傳統舞系組成。其主要藝術特徵是舞蹈動作節奏、韻律鮮明,造型性強,具有豐富內涵的多姿多彩的舞蹈啞語手式和細膩的面部表情。
⑸ 古典舞掰扣步的要領是什麼
古典舞掰扣步的要領是,保持頭軸不起落。把握直的前、側、後的皺褶數,形成身體的「垂直圓」動力。
眼線應穩定在一點上,做「搖頭」動作,以保證點轉。為了防止身體失去重心,有效灶神悉控制其速度,手臂應保持輕微的扭轉力的方向滾動,而軸頭在穩定輥過程中發揮作用,保持身體傾斜,提高軋輥的美麗。
在身體翻轉的過程中,手臂兩端應保持垂直線,形成延展性和性感。練習時,腰部和臀部要保持在同一方向,完成旋轉。
(5)古典舞男生技巧圖片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舞場要寬敞通風,溫度適宜。當舞場過小和人員擁擠時,室內空氣變得污濁,容易傳播呼吸道傳染病。一些患有哮端或心臟病的人,在這樣的環境,往往有憋氣感,甚至引起舊病發作。因此,舞場必須注意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新鮮。
2、每次跳舞時間不宜太長,要掌握間歇,如果長時間處在光線暗淡、節奏強烈的環隱乎境中,人的情緒往往過度興奮而容易導致疲勞感。如果終日迷戀於跳舞,那就不屬正常娛樂范圍,會對人的身心健康帶來危害。
3、要避免舞蹈動作瞎豎過度旋轉、搖擺或肢體關節的扭動。否則,容易發生難以控制的眩暈或頭脹、倦怠、胸悶等、通常稱之為「跳舞綜合征」。因此,中老年人或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的人,更要注意動作適度和量力而行。
4、參加舞會前不宜飽食,更不要喝酒、吃大蒜和腥味較重的食品。跳舞時講話要輕聲,與舞伴距離不要太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古典舞
⑹ 古典舞的三種基本手型
三種手型就是:
1、蘭花掌。大拇指與中指指節微貼,使虎口自然與手掌合攏,形成以中指為主要用力點,帶動其餘3指指尖上翹的形態。
(6)古典舞男生技巧圖片擴展閱讀:
1、古典舞中的形是指形體外部的動作。它表現為形形色色的體態,千變萬化的動作及動作間的連接。凡是一切看得見的形態與過程都可以稱之為「形」。形是形象藝術最基本的特徵,是古典舞舞魅之依附,是古典舞之美的傳達媒介。
2、古典舞基訓中的旋轉技巧,以擰傾形態的舞姿結構為主要特色,與芭蕾舞基訓中的旋轉還是有很大不同的。芭蕾舞基訓中的旋轉都是直體的,大都在額狀面的基礎上進行立體構圖和塑造形象,因此,動作長而舒展,延伸感強。身體的帶動,手臂的帶動,跨的帶動都非常重要,旋轉靠的就是全身的協調。
3、翻身是中國古典舞基訓中獨特的技巧形式,它是以腰為軸,身體在水平線傾斜狀態下的翻轉。動作自始至終貫穿著擰、仰、俯和旁提的形態。
⑺ 男生舞蹈藝考時要考哪些技巧
基本功考核:由評委統一組織、統一測試,滿分為100分。基本功測試的內容中,主要考察考生的開度、軟度等一系列最基本的舞蹈功底。它包括外在條件和內在條件兩種,也是舞者所具備的基本素質和能力。
完整劇目表演(完整舞蹈):這是考試的一個重點,不要准備時間太長的,三分鍾最好,把精彩的部分放在前半段,最好有讓人眼前一亮的感覺。以便不備之需,最好准備兩個風格不同的舞蹈劇目,抓住自身特點,揚長避短。
即興表演:考官會放一段音樂,讓你隨著音樂舞動。切記音樂不停,你不停,要會聽音樂,找節奏、找風格、找感情,可以藉助現場的道具,如門、窗、把桿、鋼琴等。
(7)古典舞男生技巧圖片擴展閱讀:
1、壓腿:這是基本功訓練中最為基本的訓練內容,分別為壓前、旁、後腿。壓腿時要注意腿部關節的直立,腳背向外打開綳直,胯關節要外開。剛開始壓可能難度有點高,但盡量每條腿都壓到,並在感覺疼痛時多控制一會。
2、踢腿:壓腿雖然很痛苦,但達不到什麼顯著的效果,最重要的還是踢腿。踢腿時要保持身體直立,腳背綳直,用腳背的力量帶動踢腿,剛開始踢不好不要著急,重點是動作要標准,前,旁,後都需要踢到。
3、壓肩:壓肩時,雙手臂伸直放在把桿上。兩腿之間的距離與肩同寬。頭部和脊柱都要放鬆,向下壓時能夠感覺到肩部韌帶被拉長。
4、甩腰:腰部的柔軟度是舞蹈具有美感的基礎,首先左手扶把然後吐氣腰部自然放鬆向下,做完十個之後再換右手扶把。練完要之後一定要回腰,就是蹲在地上然後雙手抱腿。
⑻ 古典舞基本入門24個姿勢是什麼
古典舞基本入姿勢如下:
1、蘭花掌
(女)大拇指與中指指節微貼,使虎口自然與手掌合攏,形成以中指為主要用力點,帶動其餘3指指尖上翹的形態。
2、虎口掌
(男)虎口撐開,四指自然而鬆弛地並攏,用力意識集中在指尖,形成指尖微向上翹,手掌成渦形的形態。
3、蘭花指
(女)大拇指與中指鬆弛地相搭連,形成O狀,同時,食指伸出上翹,其餘兩指鬆弛地與中指並攏,形成秀麗的指形,是為蘭花指。
4、劍指
(男)食指與中指並攏且挺直,力貫指根、指尖,並以折腕之力使指上翹,其餘三指,以拇指與無名指虛搭緊挨為形,是為劍指。
5、拳形
(女)拇指與食指相搭貼,食指與其餘三指依次相握,形成拳形。
6、拳形
(男)自食指起的四指合攏握緊,大拇指貼在食指上,手腕微向里扣,形成拳形。
7、按掌
以女蘭花掌、男虎口掌之形,將手臂放置於胸腹之間的位置,成圓弧形、沉肘,是為按掌。
8、托掌
男、女各以虎口掌和蘭花掌之形,將手臂向上撐直成圓弧形置於額頭前上方,是為托掌。防止動作成型時折腕。
素質訓練是對初學舞蹈的學生身體各部位的作用。初學舞蹈的學生,對舞蹈的接觸情況不同,在理解與接受能力方面也不一樣,身體自然條件有很大的差異。素質訓練就是為了解決學生身體自然條件的差異,縮短學生身體素質和專業需要之間的距離。
素質訓練可分為腰和腿的「軟」「開」兩個部分。舞蹈是用人的肢體語言表達的,要使學生盡快達到肢體所需要的素質條件,應從「軟」開始。軟度訓練中可分為肩、胸、腰、腿、胯幾個部分分別加強訓練。
1、壓肩胛帶是訓練肩和胸的軟開度。在訓練過程中可用趴把桿前壓肩胛帶,也可以兩人一組互相後拉肩胛帶。
2、腰是身體運動的軸心。腰的軟度訓練是為了增強腰部的柔韌性和靈活性。訓練中,我們可以用地面吊腰、把桿吊腰和下腰、甩腰來練習。
3、腿功是舞蹈中最重要的,舞蹈中一切舞姿和技巧都需要深厚的腿功才能完成。訓練中,把桿上壓腿使腿內側的肌肉韌帶得以舒展達到軟的效果。而大踢腿則使腿部不僅有軟度,還更加強了腿部肌肉的力量。
4、胯的軟度即是髖部的開度。舞蹈中,胯的作用也很大,可以擴大動作的空間范圍,增大動作的幅度,使身體的下肢更具有表現力。訓練中,可用坐地分腿練習和躺地分腿練習。趴青蛙、躺青蛙也是增強胯的軟度的好方法。
⑼ 古典舞手型有哪些
古典舞手型有:蘭花掌、蘭花指、拳彩等。
古典舞手型伏吵的重要性:
在手指的微身體語言上,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古典舞的各個流派基本上是在追求舞蹈肢體語言的表達方式,所以在每個基本樣式性質的手形上都會發生延展的多元變化,以求得基本樣式性質的手形在審美層面的重要表意功能。
我們還會衡廳歲發現,中國古典舞基本樣式性質的手形質的手形,或許是長時期歷史發展過程中,由特定的文化生態環境所影響而形成的。在其它舞種的研究上很少見到「手舞」這個概念,很多舞蹈理論從表演、訓練、美學等方面入手,但是從一個舞種的「微身體語言」介入進行手舞研究,目前還比較薄弱。
中國古典舞中,手舞的呈現方式可以說是具有一定規律的,雖咐睜然多元,但不是無律可尋。中國古典舞以身韻流派為代表,擁有自己一整套訓練體系,更擁有自己的舞台呈現模式。
⑽ 關於舞古典舞的手位應該是什麼。具體一點
中國古典舞的基本手位如下:
1、基本雲手
雙手交叉胸前時要保持圓臂,要含胸提氣。雙手配合的感覺要象在胸前揉撫一個圓球一樣,完成雲手的過程身體也要在過程中隨之提、仰、含、沉、眼睛要先跟隨上面的手。
後隨下面的手,要有渾厚的內涵氣質。節奏處理基本上同「雲肩轉腰」一樣,先做連綿不斷的慢速,然後在慢中給以「點」的處理,強調輕重緩急的節奏變化。
2、沖靠雲手
在基本雲手的基礎上,加以上身沖靠為動律帶動雲手的同時加上腳的前後移動重心整個過程要完成兩次上身的沖靠,兩次腳步的前後移重心。手腕在揉球過程中是連續的盤腕。
3、大開大合雲手
強調「橫擰開合」的技術要領。要盡量挺拔上身並橫擰,二位手臂要向後打開一些,
上下身較勁產生一種「擰麻花」的形態。左臂要盡量後掰,之後從頭前饒過,接著變「走
上身留下身」動律轉體過來。
4、波浪雲
又稱「雲手大揉球」。其始動作要比基本雲手舒展和撐長一些,是上身經過右旁提-後仰身-左旁提的大幅度運動過程,雙手間距要適當放大。
腿部要有彎曲移動重心的過,身體要有深含的過程,右手「反平穿」左手「正平穿」帶動直腿立腰,又成右旁提,與前面左右對稱。適合用一些強烈的、伸展的、多變的旋律性強的伴奏音樂。
中國古典舞文化特點:
中國古典舞(Chinese classical dance),起源於中國古代,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它融合了許多武術、戲曲中的動作和造型,特別注重眼睛在表演中的作用,強調呼吸的配合,富有韻律感和造型感,獨有的東方式的剛柔並濟的美感,令人陶醉。
中國古典舞主要包括身韻、身法和技巧。身韻是中國古典舞的內涵,每個舞蹈的韻味不同,兩個人跳同樣動作,韻味都不同。身法則是指舞姿還有動作。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沃土的古典舞蹈非常強調 「形神兼備,身心互融,內外統一」的身韻。
神韻是中國古典舞的靈魂。神在中而形於外,「以神領形,以形傳神」的意念情感造化了身韻的真正內涵。中國古典舞的音樂大多採用中國特有的民族樂器演奏的樂曲,如古箏、二胡、琵琶等。中國古典舞服裝古色古香,根據舞蹈的具體要求也各有特色,漢唐舞大多採用傳統的漢服。
(10)古典舞男生技巧圖片擴展閱讀:
古典舞技巧:
一、旋轉的特點
1、中國古典舞基訓中的旋轉技巧,以擰傾形態的舞姿結構為主要特色,與芭蕾舞基訓中的旋轉還是有很大不同的。芭蕾舞基訓中的旋轉都是直體的,大都在額狀面的基礎上進行立體構圖和塑造形象,因此,動作長而舒展,延伸感強。身體的帶動,手臂的帶動,跨的帶動都非常重要,旋轉靠的就是全身的協調。
而中國古典舞基訓中的旋轉,除了有直體旋轉之外,很大的特點是身體形態在擰傾旋轉的舞姿造型上的轉,特別是「傾」的平衡重心上的轉,是在上下身成子午相的基礎上進行立體構圖塑造形象的。所以動作顯出婉轉中的修長,急帶騰空中的延續,以及旋轉螺形的變化,如反掖腿仰胸轉,後退側身轉。
2、以腰為軸的特點,形成中國古典舞基訓中轉的起「法兒」的多種多樣,而且多般是在動的過程中起的「法兒」。如大掖步轉、掃堂探海轉。
3、中國古典舞基訓中民族舞姿轉「風格性」很濃,有一部分民族舞姿轉,可以說是風格的延續和誇張。
4、民族舞姿轉的流動性與復合性比較強,空間變化幅度大,比如有由下往上的轉或由上往下的轉,還有在轉的過程中各種舞姿的復合和流動的特點。
二、翻身的特點
翻身是我們得天獨厚的民族技巧。它的種類樣式之多,變化之精彩,是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民族所無可比擬的。
翻身是中國古典舞基訓中獨特的技巧形式,它是以腰為軸,身體在水平線傾斜狀態下的翻轉。動作自始至終貫穿著仰、俯和旁提的形態。
1、民族性強
翻身這種技巧形式充分體現了古典舞的審美特徵和動的特點,而且它和身法的結合也最緊密。因此,它的民族性很強。
2、形象性強
翻身在空間運動中形象鮮明,如「探海翻身」、「蹁腿翻身」等大幅度的翻身,在空間的弧線運動連綿圓潤,猶如波浪起伏;「點翻身」敏捷快速,急如閃電;連續「串翻身」,像車輪滾滾,形象性很強。
3、表現力強
翻身用各種不同的速度和節奏,不同的連接,不同的性格,產生不同的藝術感官效果,從而可以表現各種不同的感情和情調,如慢的連綿不斷的翻身,表現一種纏綿悱惻的感覺;快速的翻身,表現干凈利索或輕快俏皮;急速有力則表現英武剛健。
中國古典舞翻身有了新的發展,結構形式豐富了,加強了流動性和復合性,加強了對比性,除了性格剛柔、急緩、大小、快慢的對比,作為中國古典舞基訓中技巧的訓練內容和表現手段,它還可以有進一步的發展,更好地展現我們民族的民族特性。
三、彈跳的特點
1、把原來的民族技巧加以出新和加強難度。
2、加強「身法」性:把地面的身法動作向空中發展。在跳的過程中呈現擰、傾、翻、閃、展、騰、挪。
3、空中的橫向轉體有了新的發展,這顯示了我們民族技巧的特點和技巧性的加強。
4、高低對比,起伏跌宕,對比鮮明是中國古典舞彈跳的又一特點。
5、由於彈跳技巧的爆發力量,為彈跳技巧復雜性的發展提供和創造了條件,在彈跳的復合技巧上有了大幅度的發展。
6、在空中變方位也是古典舞跳躍的特點。
7、彈跳和武功技巧相結合。無數的身法和技術是古典舞所要吸收的重要方面。但其訓練目的卻不盡相同。武術的訓練是以技擊和攻防為目的的,舞蹈的訓練則是以塑造人物的形象、刻劃人物的性格為目的。
8、與身法結合,形成和加強了古典舞跳躍進的流動性和語言性及風格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