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各種手勢意思及圖片
各種手勢意思及圖片如下:
1、V字手勢是現代人經常使用的一種手勢,它的含義是勝利,但是在早期的時候,這個手勢是貶義的,在英國和英聯邦國家,「V」被認為是一種冒犯性的手勢,對人的不尊重,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它象徵著自由和勝利。
手的姿勢,通常稱作手勢。它指的是人在運用手臂時,所出現的具體動作與體位。它是人類最早使用的、仍被廣泛運用的一種交際工具。
⑵ 這圖案名叫什麼
這是V手勢。
V字是英文和法文(勝利)的第一個字母。最初發生在奧地利,比利時及法國,經過了英國人的鼓勵,便普及與全歐。歐洲淪陷區的民眾,把大寫字母'V'字寫在牆上,以表示其愛國心。
V形手勢在美國文化中有三個不同的含義。一是勝利,第二它含有軍事方面的意思,第三個它被認為具有淫穢的意味。
常用意義
手心對外,將食指和中指豎起分開,形成「 V」字。這個手勢在相當多的國家裡表示「勝利」、「成功」之意,因為英文中「勝利」( Victory)的第一個字母是「 V」。
來源
代表勝利的「V」這個手勢源於英法百年戰爭之亞金科特戰役,法國人揚言將砍掉英國弓箭手的中指和食指,讓他們變殘廢,不能再張弓射箭。但後來英軍打敗了法軍,勝利後,英國人伸直中指和食指,掌心向內,向法國俘虜示威,意思是:我們的手指頭是完整的。這個動作再後來就延伸成是羞辱對方的意思了。另外,利用這個 「V」這個手勢來代表勝利的意思,據說是一位比利時的律師為了反抗納粹所想出來的,而英國BBC廣播為了響應他的提案,於1941年1月14日開始宣傳。由於「V」的電碼是「達、達、達、達—」BBC廣播在宣傳時選擇了貝多芬第五交響曲的開頭來搭配。
還有其他有關V手勢的起源的說法,不管是哪一種說法,V是Victory(勝利)的字首。這個字起源於拉丁語,法語的勝利Victoire的字首也是V,所以這個手勢讓反納粹的宣傳達到非常好的效果。
18世紀末19世紀初,聞名全球的奧地利猶太醫葯家族——伯恩.維克特
(Byrne.Victor)家族在長期的研發過程中,在取得一次次突破性成果時,伯恩.維克特
科研人員為了不打破那種特有的靜謐氛圍,彼此之間只用手勢V來傳達祝賀。自此,在歷史的長河中,維特家族每一次度過危機或者獲得成果,在慶賀時都會高高舉起2個「V」字。
多年的習慣性手勢在納粹統治時期,在排猶驅猶的惡劣環境下,伯恩維克特實驗室科研人員打著V的手勢,則多了更深的寓意--勝利在望。在1938年7月納粹德國,包圍了羅斯柴爾德醫院。作為主治醫生的維特高高舉起雙「V 」給予所有躲避在醫院的猶太人和病人信心。這一刻,全醫院所有人高高舉起手中V字,不久便傳遍奧地利乃至整個歐洲。
詳見 網路
⑶ 網路流行手勢圖片意思
手勢作為肢體語言的一種,能很直觀地表示我們的情緒和態度,對我們說話也有一定的輔助,伸出中指意義多為鄙視。伸出中指在世界范圍內是一種常見的侮辱別人的方式,相當於罵「fuck you」,是一種很不禮貌的表現。
生活中各種手勢的含義
第一,OK 手勢。食指和大拇指環接成「 O」型,其它三指自然彎曲。中國它一般表示「零」或「三」兩個數字。美國,它表示「同意、了不起、順利、贊賞」等意
第二 向上伸中指在中國,表示對方「胡扯」,鄙視或對對方的侮辱。
第三,舉大拇指的手勢。垂直舉起大拇指,其他四指緊握。中國人用這手勢表示誇獎、贊賞之意
第四,V 手勢。食指和中指分開豎起。這種手勢現在人們普遍用來表示「勝利」(victory 的第一個字母) 。
第五,伸食指手勢。食指向上伸出,其他四指自然握緊。這種手勢在我國表示「一」或「一次」 ,或是「提醒對方注意」的意思;
第六,其他手勢。有的人在談到某個問題時,一隻手會調整戴在另一隻手上的表帶,或把玩另一隻手的襯衣鈕扣,或拉拉衣襟,或擺弄附近的物件等,這表明此人內心緊張或在說謊,手的動作只是為了掩飾罷了
第七 揮動手 中國招呼別人過來,是伸出手,掌心向下揮動
第八 中國舉大拇指是個積極的信號,通常指高度的稱贊、誇獎、了不起、「老大」的意思;舉小拇指則表示蔑視、貶低、「差勁」之意。
第九 姆指捻鼻尖 表示嘲笑,不相信之意,原本是兒童用的手勢,但也有不少成人使用。 第十「搓手」這一手勢來表明自己與某件事毫不相干、沒有關連。其具體搓法是:先用左手手心搓右手手背,從手腕一直搓到手指尖。
第十一,先指指自己, 再大拇指彎曲扣住中指和無名指,同時豎起食指和小拇指, 最後指指愛人 表示我愛你
第十二 招手致意、揮手告別、拍手稱贊、拱手致謝、舉手贊同、擺手拒絕;手撫是愛、手指是怒、手摟是親、手捧是敬、手遮是羞,等等。手勢的含義,或是發出信息,或是表示喜惡表達感情。能夠恰當地運用手勢表情達意,會為交際形象增輝。
第十三與人握手 在見面之初、告別之際、慰問他人、表示感激、略表歉意等時候,往往會以手和他人相握。一是要注意先後順序。握手時,雙方伸出手來的標準的先後順序應為「尊者在先」。即地位高者先伸手,地位低者後伸手。如果是服務人員通常不要主動伸手和服務對象相握。和人握手時,一般握上3到5秒鍾就行了。通常,應該用右手和人相握。左手不宜使用,雙手相握也不必常用。
四 雙手抱頭 很多人喜歡用單手或雙手抱在腦後,這一體態的本意,也是放鬆。在別人面前特別是給人服務的時候這么做的話,就給人一種目中無人的感覺。
⑷ 勝利的手勢
勝利手勢的手勢由來:
二戰期間,有一次邱吉爾在地下防空掩體內舉行記者招待會。突然,上面響起了急促的警報聲。邱吉爾鎮定地舉起右手,用食指和中指同時按住地圖上的兩個德國城市,大聲地對與會者說:「請相信,我們會進行反擊的!」
一名記者站起來發問道:「首相先生,您有把握嗎?」邱吉爾轉過身,目光犀利地望著大家,將按在地圖上的兩個手指抬了起來,慢慢地指向天花板,一字一句地地大聲回答:「一定勝利!」
邱吉爾這一氣定神閑而又充滿自信的大將風度,被記者抓拍了下來並登在了第二天的報紙上。這一標志性的手勢很快就傳開了。
勝利手勢:食指和中指豎起分開,形成「V」字,如今已成為全世界表示勝利的流行手勢。「V」是英語單詞victory(勝利)第一個字母。
注意:做這一手勢時一定要掌心朝外、手背朝里。因為在歐洲大多數國家,手背朝外、掌心朝里的 「V」形手勢,表示讓人「走開」,而在英國則暗指傷風敗俗之事。
(4)男生背影勝利手勢圖片擴展閱讀:
「V」手勢的另一個來源:1415年的阿金庫爾戰役。
英法兩國由於諾曼底領土糾紛及王位繼承等問題,在1337年拉開戰幕,史稱「百年戰爭」。在此後幾十年裡,兩國打打和和,到1415年前在法軍的蠶食下,英軍節節敗退,僅保留法國西部沿海5個港口。
但當時英軍的最高統帥換成了英王亨利五世,他12歲就成為騎士,此後東征西戰,在一次戰役中面部中箭,親自體驗了長弓的威力,從此大力加強英軍的弓箭手部隊。
在1415年9月的哈福婁(位於法國西北部地區)圍攻戰中,英軍傷亡4000人,使亨利五世不得不率領剩下的 5000長弓手和900騎士撤退。一星期後,亨利五世陷入絕境,部隊被傷病和飢餓折磨著,並在阿金庫爾被3倍以上的法軍合圍。
他曾想和法國人談判,但遭到拒絕。高傲的法國貴族放出話來:「我們要把這些英國農民的食指和中指切下來,讓他們永遠沒法用弓箭!」
10月25日清早,戰鬥打響。在戰前,亨利將法國人的狂言說給手下聽,告訴他們:「跑不掉了,要想保住食指和中指,就要拚命!」此戰法軍損失過萬,僅大大小小的貴族就戰死了5000多,皇室總管陣亡,大元帥則被俘。
面對昨天還不可一世,今天卻成為俘虜的法國人,英國弓箭手們得意洋洋地伸出右手兩根手指,向法國的貴族們炫耀:「不是想砍我手指么,看到沒?我們的食指和中指完好無缺。」此後,代表勝利的 V字手勢開始流傳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