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知識 » 哪裡收老龍皮圖片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哪裡收老龍皮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8-28 17:00:58

❶ 中國五大財神

【各類財神的起源】

財神的起源頗為難考,所祭祀的神明也因時因地而有所不同。財神,一般認為有所謂「正財神」趙公明,「文財神」比干、范蠡,「武財神」關羽,「偏財神」五路神、利市仙官,「准財神」劉海蟾。這些財神,又可分為文財神和武財神兩大類,最為人們熟知的財神,則是「正財神」趙公明。

1、趙公明——專司人間財富之神

世人奉祀的財神,影響最大的當推趙公明。據《三教搜神大全》載,趙公明神異多能,變化無窮,能夠驅雷役電,喚雨呼風,降瘟剪瘧,保命解災。故人稱「元帥之功莫大焉」。反買賣求財,只要對趙公明祈禱,便無不稱心如意,故而民間奉其為財神。舊時年畫中,趙公明的形象多為頭戴鐵冠,手持寶鞭,黑面濃須,身跨黑虎,面目猙獰,因此人們又稱其為武財神。

民間關於趙公明的傳說,由來已久。早在晉代年間,干寶《搜神記》中,趙公明為專取人性命的冥神之一。東晉時期,陶弘景《真誥》中記述,趙公明為致人疾病的瘟神。隋唐時期,《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載,隋文帝開皇十一年六月,有五力士在空中出現,分別身披青、紅、白、黑、黃五色袍,各手執一物:一人執杓子和罐子、一人執皮袋和劍、一人執錘、一人執扇、一人執火壺。文帝問太史居仁:「他們是何方神聖?主管哪些災福?」張居仁奏曰:「他們乃五方力士,在天上作為五鬼,在人間為五位瘟神:春瘟張元伯、夏瘟劉元達、秋瘟趙公明、冬瘟鍾士貴、總管中瘟史文業,主管世間瘟疫。此乃天地運行時所產生的疾病。」文帝問:「怎麼才能制止而使世人免受瘟疫呢?」張居仁答曰:「瘟疫是上天降臨的疾病,無法制止」。於是那年許多百姓死於瘟疫。是時,文帝下令立祠,於六月二十七日詔封五方力士為將軍。

趙公明的瘟鬼性格到了《列仙全傳》中就更為具體了,只是他又從五方瘟鬼之一變成了八部鬼帥之一:元明時有八部鬼帥,各領鬼兵億萬數,周行於人間。劉元達領鬼兵施雜病,張伯元領鬼行瘟疫,趙公明領鬼施人間以痢疾,鍾子季(鍾士貴)施人間以瘡腫,史文業行寒疾,范巨卿行酸瘠,姚公行五毒,李公仲行狂魅赤眼,給人間降下許多災禍疾病,奪走了萬民性命,枉夭無數。

直到《封神演義》問世,趙公明才不再像昔日那樣渾身充滿邪氣、鬼氣和瘟氣。姜太公奉元始天尊之命按玉符金冊封神,封趙公明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職責是專司金銀財寶,迎祥納福。從此,趙公明開始掌管天下財富,做了財神爺。趙公明司財,能使人宜利和合,發家致富,這正符合世人求財的願望,所以民間廣泛敬祀趙公明,而他原來作為冥神、瘟神、鬼帥的面目被日漸淡忘了。民間所供財神趙公明皆頂盔披甲,著戰袍,執鞭,黑面濃須,形象威猛。周圍常附之聚寶盆、大元寶、寶珠、珊瑚之類,更加強了財源茂盛的效果。

2、比干——公正無心的紂王叔

舊時財神有文武之分,崇文尚武的人家各有所司。尚文的人家供奉文財神,尚武的人家敬祀武財神,文武之道雖不同,卻都各有財發。除了武財神趙公明外,還有文財神比干。民間年畫中,比乾的神像為文官打扮,頭戴宰相紗帽,五綹長須,手捧如意,身著蟒袍,足登元寶。文財神的打扮與天官相似,二者的區別就是:天官神志慈祥,笑容滿面;而文財神比乾的神像面目嚴肅,臉龐清爍。

據歷史記載,比干是殷紂王的叔父,是一位忠義之臣。時殷紂王暴虐無道,荒淫失政。據<<封神演義>>載:紂王聽信妲己妖言,製造酷刑,殺戮諫臣。雖有商容、比乾等大臣直諫,紂王終不悔悟。鹿台完工後,紂王聽信妲己謊言,欲會見仙姬、仙子。妲己心生一計,於十五日夜請軒轅墳內眾妖狐變成仙子、神仙、仙姬來鹿台赴宴,享受天子九龍宴席,迷惑紂王。席上,狐狸騷臭難聞。功夫淺薄的妖狐竟露出了尾巴。宴席上的紂王叔比干看得十分真切,宴後將此情告知武成王黃飛虎。經查,眾妖狐都是軒轅墳內的狐狸精。比干便與黃飛虎領兵堵塞妖狐洞穴,放火將狐狸盡行燒死。比干還揀未燒焦的狐狸皮製成一件襖袍,嚴冬時獻於紂王,以惑妲己之心,使其不能安與君前。妲己見襖袍盡是其子孫皮毛製成,心如刀割,深恨比干,誓挖其心。

一日,紂王正與妲己以及新納妖婦喜媚共進早餐,忽見妲己口吐鮮血,昏迷不醒。喜媚道是妲己舊病復發,須玲瓏心一片煎湯救治,並推算說惟亞相比干是玲瓏七竅之心。紂王急向比干索其心。比干怒奏曰:「心者,一身之主,隱於肺內,坐六葉兩耳之中,百惡無侵,一侵即死。心正,手足正;心不正,則手足不正。心乃萬物之靈苗,四象變化之根本。吾心有傷,豈有生路!老臣雖死不息,只是社稷丘墟,賢能盡絕。今昏君聽新納妖婦之言,賜吾摘心之禍,只怕比干在,江山在,比干亡,社稷亡!」紂王怒道:「君叫臣死,不死不忠。台上毀君,有污臣節,如不從命,武士拿劍去取心來!」比干破口大罵妲己,望太廟大拜八拜後,接劍自剖其腹,摘心擲於地,走出五門,上馬而去。

先是姜子牙離開朝歌時,曾去相府辭行,見比干氣色晦暗,知其日後必有大難,便送比干一張神符,叮囑在危急時化灰沖服,可保無虞。比干入朝前知己必難,便服飲姜子牙所留符水,故在剖心後能不流血而前行。後傳說,比干因服了姜子牙靈丹妙葯並未死去,而是來到民間廣散財寶。比干生性耿直忠證,公正無私,心被挖空後成

了無心之人,正是因為無心無向,辦事公道,所以被後人奉為財神。當時傳說在比干蔭佑下做買賣的人,無偏無向,公平交易,互不坑騙,所以比干廣為世人所傳頌和敬奉。

3、范蠡——生財有道的陶朱公

范蠡也是一位文財神。他是春秋戰國之際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謀略家,同時也是一位生財有道的大商家。

范蠡,字少伯,天資聰穎,少年時便有獨慮之明。後被越王勾踐拜為士大夫。越國兵敗於吳國,范蠡與越王一同去屈事吳王夫差。回國後又輔佐越王富國強兵,終於打敗了吳國。滅吳之後,越國君臣設宴慶功,群臣皆樂,唯獨勾踐面無喜色。范蠡察此微末,立識大端:越王為爭國土,不惜群臣之死,而今如願以償,便不想歸功於臣下。於是,范蠡毅然向越王辭官隱退,帶領家屬隨從,架扁舟,泛東海,來到齊國。

范蠡父子在齊國海邊耕種土地,勤奮治產不久,就積累家產數十萬金。齊人聞其賢,請為其相。范蠡嘆息:「居家則致千金,居官則致卿相,此布衣之極也。久受尊名,不祥。」於是,它歸還了相印,將錢財盡分給了朋友和鄉鄰,只帶上最貴重的物品,暗自離開齊都,悄悄來到陶地。范蠡認為,陶地處天下之中,為交易的必通要道,由此可以致富,以為後半生的保證,自此居住下來自稱陶朱公。(「陶」,指陶地,或說隱語「逃」;「朱」,一說為富翁的象徵,或說寓己曾做高官;「公」,一說是對尊長,平輩的敬稱,或說寓己曾做為公爵)。范蠡父子靠種地、養牲畜,做生意又積累了數萬家財,成為陶地的大富翁,後又兩家分財於百姓,天下人都贊美陶朱公,拜其為財神。

陶朱公的經營智慧歷來為民間所敬仰,於是有許多經營致富術托與陶朱公名下。如《經商十八忌》:生意要勤快,切忌懶惰;價格要訂明,切忌含糊;用度要節儉,切忌奢華;賒賬要認人,切忌濫出;貨物要面驗,切忌濫入;出入要謹慎,切忌潦草;用人要方正,切忌歪邪;優劣要細分,切忌混淆;貨物要修整,切忌散漫;期限要約定,切忌馬虎;買賣要適時,切忌拖誤;錢財要明慎,切忌糊塗;臨事要盡責,切忌妄托;賬目要稽查,切忌懶怠;接納要謙和,切忌暴躁;立心要安靜,切忌粗糙;說話要規矩,切忌浮躁……十八忌多是為商家經驗之談,託名陶朱公,由此可見,他作為財神在民間商人心目中的智慧形象。范蠡一生艱苦創業,積金數萬;善於經營,善於理財,又能廣散錢財,故稱其為文財神也..就理所當然了。

4、關羽——忠誠信義為本的關公

關公即關羽,在中國是一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人物。近代以來,越來越多的人把關公作為全能保護神、行業神和財神,《民間新年神像圖畫展覽會》的作者說:「關公被人視為武神、財神及保護商賈之神。人遇有爭執時,求彼之明見決斷。旱時人們又向彼求雨,又可求病人葯方,被人視為驅逐惡鬼凶神之最有力者」。

據徐道《歷代神仙通鑒》記載的一種傳說:關公的前生本是「解梁老龍」,漢恆帝時,河東連年大旱,老龍憐眾心切,是夜遂興雲霧,汲黃河水施降。玉帝見老龍有違天命,擅取封水,令天曹以法劍斬之,擲頭於地。解縣僧普靜,在溪邊發現龍首,即提到廬中置合缸內,為誦經咒九日,聞缸中有聲,啟視空無一物,而溪東解梁平村寶池裡關毅家已有嬰兒落地,乳名壽,幼從師學,取名長生,後自名羽,字雲長。據《三國演義》載,關羽因原籍惡豪倚勢凌人,遂殺惡豪後奔走江湖。東漢末年,與劉備、張飛「桃園結義」,誓共生死,同起義兵,爭雄天下。建安五年,曹操出兵大敗劉備。劉備投靠袁紹。曹操擒住了關羽,看中關羽為人忠義,拜為偏將軍。後曹操察覺關羽心神無久留之意,便用大量金銀珠寶、高官、美女來收買,但關羽絲毫不為錢財名利所動。當關羽得知劉備在袁紹處,立即封金掛印,過五關斬六將去尋劉備。劉備自立為漢中王,封關羽為五虎大將之首將。曹操得知大怒,與司馬懿設計,聯合孫權共取荊州。劉備拜關羽為「前將軍」,都督荊襄郡事,令取樊城。關羽分荊州之兵攻取樊城,不幸中呂蒙計,痛失荊州,夜走麥城,兵敗被擒,不屈而亡。《三國演義》後又記載:關羽遇難後,陰魂不散,盪盪悠悠,直到荊州當陽縣玉泉山上空大呼:「還我頭來!」山上老僧普靜聞曰:「昔非今是,一切休論……今將軍為呂蒙所害,大呼『還我頭來』,然則顏梁、文丑(皆被關羽所殺)等眾人之頭,又向誰索?」關羽恍然大悟,遂皈依佛門。

關羽一生忠義勇武,堅貞不二,為佛、道、儒三門崇信。明清時代,關羽極顯,有「武王」、「武聖人」之尊,由此關羽被世人附會成具有司命祿,估科舉,治病除災,驅邪避惡等「全能」法力,民間各行各業對「萬能之神」關帝頂禮膜拜。人們之所以奉關公為財神,是大概是因為關羽不為金銀財寶所動,與一些世間貪利妄義之徒

形成鮮明的對比。世人尤其是商賈們都敬佩關公的忠誠和信義,希望關公作為他們發財致富的守護神,另外,人們希望商賈堅守誠信進行交易,把關公奉為公正人,來維護傳統的道德秩序。

5、五路神及利市仙官——招財進寶的偏財神

文武財神是民間所謂的正財神,在正財神之外,還有偏財神,這是就財神所在的神像位置而言的。民間的偏財神經常是指被稱為「五路神」的財神。在《封神演義》中,五路財神指的是趙公元帥、招寶天尊蕭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陳九公和利市仙官姚少司。「五路神」又指路頭、行神。清人姚富君說:「五路神俗稱財神,其實即五祀門行中之神,出門五路皆得財也。」其中的五路是指東西南北中五方,意為出門有五路神保佑可以得好運,發大財。五路財神都是吉祥神,也是民間吉慶年畫中常見的形象,他們深受人們的愛戴和崇拜。每年正月初五是五路財神的生日。這天天剛放亮,城鄉各位都可聽到一陣陣鞭炮聲。為了搶先接到財神,商家多是初四晚舉行迎神儀式,准備好果品、糕點及豬頭等祭祀用品,請財神喝酒。屆時,主人手持香燭,分別到東南西北中五方財神堂接財神,五位財神接齊後,掛起財神紙馬,點燃香燭,眾人頂禮膜拜,拜罷,將財神紙馬焚化。

到了初五凌晨,人們搶先打開大門,敲鑼打鼓,燃放鞭炮,向財神表示歡迎。接過財神,大家聚在一起吃路頭酒,直吃到天亮開門營業,據說可保一年「生意興隆,財源茂盛」。清代蔡雲《吳覦》中有生動描述:五日財源五日求,一年心願一時酬。提防別處迎神早,隔夜匆匆搶路頭。所謂「搶路頭」即搶接五路財神,人們個個爭早放頭通鞭炮,以此祈盼發家致富。

在民間所供財神中,不管是趙公元帥,還是賜福天官,身邊總要配以利市仙官(五路神之一),因此,利市仙官可說是地地道道的偏財神。有關利市仙官的來歷,在《封神演義》中有記載:利市仙官本名姚少司,是大財神趙公明的徒弟,後被姜子牙封為迎祥納福之神。所謂「利市」包含三重含義:一是指做買賣時得到的利潤;二是指吉利和運氣;三是指喜慶或節日的喜錢如壓歲錢等。人們信奉他,是希望得利市財神保佑生活幸福美滿,萬事如意。到了近代,一到新年,有的人特別是商人,還把利市仙官圖貼到門上,並配以招財童子,對聯寫道:「招財童子至」與「利市仙官來」,隱喻財源廣進、吉祥如意。

6、劉海蟾——撒錢濟貧的准財神

在中國民間信仰的眾多財神中,有一類只能算作是准財神,意為未得財神封號,但由於此神能為人們帶來一定的財運,承擔了一部分財神的職責,於是人們就將其作為財神看待。劉海蟾就是其中最具代表的一位準財神。

劉海蟾,原名劉海,五代時人,籍燕山(今北京),曾為遼朝進士,後為丞相輔佐燕主劉宗光。此人素習「黃老之學」。

《歷代神仙通鑒》中有雲:一日,有自稱正陽子(呂洞賓)的道士來見,劉海以禮相待,道士為其演習「清凈無為之示,金液還丹之要」!索積蛋十枚,金錢十枚,以一錢間隔一蛋,高高疊起成塔狀。劉海驚道:「太險!」道士答道:「居榮祿,履憂患,丞相之危更甚於此!」劉海頓悟。後解去相印,改名劉玄英,道號「海蟾子」,拜呂洞賓為師,得到成仙,雲游於終南山、太華山之間。元世祖忽必烈封其為「海蟾明悟弘道真君」,武宗皇帝加封「海蟾明悟弘道純佑帝君」。

以此看來,劉海是個悟後棄富的道士,本與財神無緣,劉海成為財神也許是源於他的道號——海蟾子。蟾,即蟾蜍,因此物相貌醜陋,分泌物有劇毒,對人體有害,被列為五毒(蠍、蛇、蜈蚣、壁虎、蟾蜍)之一。又因蟾蜍的分泌物蟾酥有強心、鎮痛、止血等作用,又受人們所崇拜。《太平御覽》引《玄中記》雲:「蟾蜍頭生角,得而食之,壽千歲,又能食山精。」當時人們把蟾蜍當成了避五病、鎮凶邪、助長生、主富貴的吉祥物,是有靈氣的神物。劉海是以「蟾」為道號而聞名,又以「劉海戲金蟾」的傳說被抬上了財神的寶座。

劉海戲金蟾出現在大量的民間年畫和剪紙中,歷代畫家也有不少這一題材的佳作傳世。在這些作品中,劉海皆是手舞足蹈、喜笑顏開的頑童形象,其頭發蓬鬆,額前垂發,手舞錢串,一隻三足大金蟾叼著錢串的另一端,作跳躍狀,充滿了喜慶、吉祥的財氣。劉海所戲金蟾並非一般蟾蜍,而是三足大金蟾,舉世罕見。金蟾被看作是一種靈物,古人認為得之可以致富。這是劉海被塑造成財神的主要根據。據說,劉海用計收付了修行多年的金蟾,得道成仙。劉海戲金蟾,金蟾吐金錢。他走到哪裡,就把錢撒到哪裡,救濟了不少窮人,人們尊敬他,感激他,稱他為「活神仙」。為此,還修建了劉海廟,把他的故事編成戲劇,到處吟唱。